全国各地2010届高三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平衡5)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1. 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A 气体与B 气体反应生成C 气体。

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3B 2C B .在t l s 时,v (A )正=0C .(t 1+l0)s 时再充入0.4 molA 和0.25 mol B ,反应物A 的转化率增大D .若该反应在绝热容器中进行,也在t l 时刻达到平衡 【答案】C【解析】 A.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A 减少0.6mol/L ;B 减少0.2mol/L;C 增加0.4mol/L ,最终各种物质都存在处于平衡状态,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B 2C ,错误;B .在t l s 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各种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但是都大于0,错误;C .(t 1+l0)s 时再充入0.4 molA 和0.25 mol B ,即增大了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反应物A 的转化率增大,正确;D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若该反应在绝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在达到平衡的时间可能比t l 时刻早,也可能晚,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的转化率及平衡的影响的知识。

2. 已知NO 2与N 2O 4相互转化:2NO 2(g )N 2O 4(g );△H=-24.4kJ/mol 在恒温下,将一定量NO 2和N 2O 4(g )的混合气体充入体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其中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

下列推理分析合理的是( )A .前10min 内,用v (NO 2)表示的该反应速率为0.02mol/(L·min )B .反应进行到10min 时,体系吸收的热量为9.76kJC .a ,b ,c ,d 四点中v 正与v 逆均相等D .25min 时,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升温【答案】B【解析】A 、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b 物质的浓度变化是a 物质浓度变化的2倍,所以b 是二氧化氮,a 是四氧化二氮,前10min 内,用v (NO 2)表示的该反应速率为(0.6-0.2)mol/L/10min=0.04mol/(L·min ),错误;B 、该反应是N 2O 4(g )2NO 2(g )△H=+24.4kJ/mol ,反应进行到10min 时,消耗的四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是(0.6-0.4)mol/L×2L=0.4mol ,所以体系吸收的热量是24.4kJ/mol×0.4mol=9.76kJ ,正确; C 、a 点时反应未达平衡,所以v 正>v 逆,c 点时v 正<v 逆,只有b 、d 两点表示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错误;D 、25min 时,四氧化二氮的速率为改变,而二氧化氮的速率增大,所以导致平衡逆向移动的原因是增大二氧化氮的浓度,不是升温,错误,答案选B 。

高考平衡大题汇总(含答案)(基础教育)

高考平衡大题汇总(含答案)(基础教育)

化学平衡(2015、14、13、12、11、09浙江卷)平衡移动大题汇总(2010年为沉淀溶解平衡)2015浙江28.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1)已知:化学键C-H C-C C=C H-H键能/kJ·molˉ1412 348 612 436 计算上述反应的△H=________ kJ·mol-1。

(2)维持体系总压强p恒定,在温度T时,物质的量为n、体积为V的乙苯蒸汽发生催化脱氢反应。

已知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为α,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 (用α等符号表示)。

(3)工业上,通常在乙苯蒸气中掺混水蒸气(原料气中乙苯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9),控制反应温度600℃,并保持体系总压为常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在不同反应温度下,乙苯的平衡转化率和某催化剂作用下苯乙烯的选择性(指除了H2以外的产物中苯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示意图如下:①掺入水蒸气能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解释说明该事实________________。

②控制反应温度为600℃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机构用CO2代替水蒸气开发了绿色化学合成工艺——乙苯-二氧化碳耦合催化脱氢制苯乙烯。

保持常压和原料气比例不变,与掺水蒸汽工艺相比,在相同的生产效率下,可降低操作温度;该工艺中还能够发生反应:CO2+H2=CO+H2O,CO2+C=2CO。

新工艺的特点有_________(填编号)。

① CO2与H2反应,使乙苯脱氢反应的化学平衡右移②不用高温水蒸气,可降低能量消耗③有利于减少积炭④有利于CO2资源利用2014浙江27.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SO2,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采用一定的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

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了脱硫效率。

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aSO4(s)+CO(g)CaO(s)+SO2(g)+CO2(g),△H1=218.4 kJ·mol-1(反应Ⅰ)CaSO4(s)+4CO(g)CaS(s)+4CO2(g),△H2=-175.6 kJ·mol-1(反应Ⅱ)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Ⅰ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条件是。

2010-2013高考化学试题汇编

2010-2013高考化学试题汇编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试题及参考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3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Al 27第Ⅰ卷 (选择题 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钢管不易被腐蚀 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33Fe e Fe -+-=7.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24H SO 、NaOH ——腐蚀品 B.424C H CH 、——易燃液体 C.2C aC 、Na ——遇湿易燃物品 D.47KMnO O 22、KCr ——氧化剂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结构中含有脂基B.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 C.1mol 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mol 乳酸(363C H O ) D.纤维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9.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2SO 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2SO 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2SO D.为确认4CuSO 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10.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0.1mol /L3CH COOH 溶液的PH>1:3CH COOH 3CH COO H -++B.“2NO 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2NO (g)24N O (g)△H<0(红棕色) (无色) 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2N3O -3Fe2++2NO↑+4H2OD.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2323CO H O HCO OH ---++11.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注意事项: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先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先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6. 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 H + + O H -=2H O 表示的是A . 432N H C l+N aO H =N aC l+N H H O ∆↑+ B. 222M g(O H )+H C l=M gC l +2H O C. 3232N aO H +N aH C O =N a C O +H O D. 332N aO H +H N O =N aN O +H O7.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 41022213C H (g )+O (g ) = 4C O (g )+5H O (l) 2878k J/m o l 2H ∆=- ② 41022213C H (g )+O (g ) = 4C O (g )+5H O (g ) 2658k J/m o l 2H ∆=-③ 410229C H (g )+O (g ) = 4C O (g )+5H O (l) 1746k J/m o l 2H ∆=- ④ 410229C H (g )+O (g ) = 4C O (g )+5H O (g ) 1526k J/m o l 2H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A. -2878kJ/molB. -2658kJ/molC. -1746kJ/molD. -1526kJ/mol 8. 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B .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C .醋酸在醋酸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 2的利用率9. 相同体积、相同pH 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10. 若424()N H S O 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2S O 、2N 、3N H 和2H O ,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 原子数之比为A .1:4 B. 1:2 C. 2:1 D. 4:1 11. 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mL 4C H 和Ar 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 2O ,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 ,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4C H 和Ar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4 B. 1:3 C. 1:2 D. 1:1 12. 短周期元素W 、X 、 Y 、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 、X 、 Y 、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 、3、 4、 2(不考虑零族元素)。

2010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1-4页)和第II卷(第5-12页)两部分。

全卷共1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问120分钟。

第Ⅰ卷(共66分)考生注意: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2B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Ⅰ卷(1—22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

注意答题纸编号与试题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相对原子质量:H—l C一12 N-14 0-16 Na-23 P-31 S-32 Cl-35.5 K-39Br-80 I-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 1.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A.减少食物加工过程B.注意节约用电C.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D.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2.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2SiO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24 33 s p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3.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 1,3,4-三甲苯B. 2-甲基-2-氯丙烷28 1+11C. 2-甲基-1-丙醇D. 2-甲基-3-丁炔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 .有机物不导电B .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C .2SO 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D .N0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B.晶体中一定存在化学键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 .正四面体分子中键角一定是'10928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 6.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7.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等物质的量的2N 和C0所含分子数均为ANB .1.7g 22H O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AN C .1mol22Na O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AND .标准状况下,2.24L 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AN8.下列实验目的可以达到的是A .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B .醋酸钠结晶水合物与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化学试卷(附答案)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化学试卷(附答案)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宁夏、吉林、黑龙江)理综试卷1.(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2.(2010全国新课标)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3.(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4.(2010全国新课标)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0.1(b-2a)mol/L B.10( 2a-b)mol/L C.10(b-a)mol/L D.10(b-2a)mol/L(2010全国新课标)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HCl(aq)与NaOH(aq) 5.反应的∆H=-55.6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A.-67.7 kJ/mol B.-43.5 kJ/mol C.+43.5kJ/mol D.+67.7kJ/mol6.(2010全国新课标)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 2Ag+(aq)+Co(s)==2Ag(s)+Co2+(aq)7.(2010全国新课标)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8.(2010全国新课标)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2010届高三理综化学部分考前规范训练金题卷有答案第_一_套

2010届高三理综化学部分考前规范训练金题卷有答案第_一_套

序言:五套试卷围绕考纲中要求层次较高的"掌握"和"理解"的内容展开命题,并兼顾教材和课程标准适当向外延伸,几乎涵盖了考纲所有主干知识。

编者对新旧教材及考纲做了充分的对照,挖掘可能成为2010年高考命题素材的内容,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新考纲中要求提高了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精心命制,确保本试卷的高考预见性。

本试卷以新教材知识为基础,按照课程标准、新考纲的要求命制。

符合回归教材考基础,遵循考纲考主干,响应课改考能力的高考命题趋势,是不可多得的套备复习资料。

理综化学部分第一套6.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导电②爆炸③缓慢氧化④品红褪色⑤无水硫酸铜自白变蓝⑥工业制O2 ⑦白磷转化为红磷⑧久置浓硝酸变黄A.②③④⑦⑧B.③④⑤⑦⑧C.②③⑥⑦D.④⑤⑦⑧6.答案解析:(易)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中学化学中必会的基础知识,答案为B。

③缓慢氧化是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④品红褪色,是品红与通入气体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⑤无水硫酸铜自白变蓝是结合水生成了蓝矾。

⑦白磷转化为红磷是生成了一种新单质。

⑧浓硝酸久置分解出NO2,NO2又溶解在HNO3中,使得硝酸变黄。

以上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错点警示:本题尽管简单,但还是会有少部分同学出错,A是干扰性最大的选项。

对于②,不能只考虑发生化学反应的爆炸现象,而忽略了属于物理变化的爆炸现象,如给自行车打气,打多了轮胎会爆炸等。

7.可逆反应aA(g)+bB(s)cC(g)+dD(g)在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C的物质的量分数和T或P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使用催化剂,C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加C.化学方程式系数a<c+dD.无法根据图像确定改变温度后化学平衡移动方向7.答案解析:(中难)本题考查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答案:C。

根据左图所示,T 2时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短,说明温度T 2比T 1高,因此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201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解析】本题考查卤代烃与烯烃的有关性质。4—溴环己烯含有两种官能
团:溴原子、碳碳双键。当它与酸性KMnO4溶液作用时,溴原 子不变,碳碳双键断裂产生新官能团,①不符合要求,A、D不 正确;当它在酸性条件下与H2O作用时,二者发生加成反应引入
羟基,②不符合要求,B不正确;当它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
【答案】B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 B.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 生成次氯酸
C.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7【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锂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2O,
时,将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产生碳碳双键,③符合要求;当
它与HBr反应时,破坏碳碳双键,引入溴原子,④符合要求,C
正确。
【答案】C
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 g磷消耗掉314mL 氯气(标准
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 3 : 1 B. 5 : 3
C. 2 : 3 D. 1 : 2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移动、计算等知识,从 能力要求看,它考查了考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观察“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发现:(1)实验①与实验②达 平衡时,A的浓度相等,实验③达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2)实验 ②、实验③达平衡需要的时间比实验①短。由此说明:(1)实验②与 实验①比较,平衡未发生移动;实验③与实验①比较,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了。(2)实验②、实验③的反应速率加快了。再进一步分析应 得出如下结论:(1)与实验①比较,实验②改变的条件为“使用催化 剂”,实验③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2)升温时,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H>0。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理综试题(重庆卷)1.(2010重庆高考)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议题。

下列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的是A.用纯碱制玻璃 B.用煤炭作燃料C.用铁矿石炼铁 D.用氨制碳酸铵2.(2010重庆高考)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A.分离CCl4和水B.酸碱中和滴定C.吸收HCl尾气 D.中和热的测定3.(2010重庆高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铝制容器可盛装热的H2SO4B.Agl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C.K与水反应比Li与水反应剧烈D.红磷在过量Cl2中燃烧生成PCl34.(2010重庆高考)能鉴别MgI2、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的试剂是A.HNO3 B.KOH C.BaCl2 D.NaClO5.(2010重庆高考)COCl2(g) 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6.(2010重庆高考)贝若霉是由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经化学法并合制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具合成反应式(反应条件略去)如下:陈斯匹林扑热息痛贝诺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eCl3溶液可区别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B.1mol阿司匹林最多可消耗2mol NaOHC.常温下贝若脂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扑热息痛D.C6H7NO是扑热息痛发生类似脂水解反应的产物7.(2010重庆高考)已知H2(g)+Br2(l)=2HBr(g);△H=-72KJ/mol,蒸发1mol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他的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a为A.404 B. 260 C.230 D.2008.(2010重庆高考)pH=2的两种一元酸x和y,体积均为100ml,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13所示。

分别滴加NaOH溶液(e=0.1mol/L)至pH=7,消耗NaOH溶液体积为Vx,Vy,则A.x为弱酸,Vx<Vy B.x为强酸,Vx>VyC.y为弱酸,Vx<Vy D.y为强酸,Vx>Vy9.(2010重庆高考)金属钙线是炼制优质钢材的脱氧脱磷剂,某钙线的主要成分为金属M 和Ca,并含有3.5%(质量分数)CaO(1)Ca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是___,其原子结构示意图___.(2)Ca与最活跃的非金属元素A形成化合物D,D的电子式为___,D的沸点比A与Si 形成的化合物E的沸点___.(3)配平用钙线氧脱鳞的化学方程式:P+FeO+CaO Ca3(PO4) 2+Fe(3)将钙线试样溶于稀盐酸后,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M(OH)n.则金属M为______;检测m n+的方法是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达)。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010天津卷)6.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A .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 -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 -1 NaOH 溶液,溶液的pH 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 O 2(g) + O 2(g) 2S O 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 随温度的变化C .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 -1 KM n O 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1 H 2C 2O 4溶液混合时,n(Mn 2+) 随时间的变化D .图④中a 、b 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 2=CH 2 (g) + H 2(g)−−→C H 3CH 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解析: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 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很大,故A 错;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 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的Mn 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C 错;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图像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 错。

答案:B 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有关图像问题,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图像,反应速率图像和能量变化图像。

(2010重庆卷)10.()()()22COCl g CO g +Cl g ;0.H −−→∆←−−>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 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 2转化率的是A .①②④B .①④⑥C .②③⑥D .③⑤⑥ 10.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

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所以升温和减压均可以促使反应正向移动。

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

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衡无影响。

增加CO 的浓度,将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N2(g)+3H2(g)2NH3(g);△H="-92.4"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N2(g)和3 molH2(g)充分反应放热92.4 kJB.N2(g)+3H2(g)2NH3(l);△H="-Q" kJ/mol,则Q>92.4C.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若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N2的转化率为20%,则H2的转化率一定为60%【答案】B【解析】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N2(g)和3 molH2(g),由于发生的N2(g)+3H2(g)2NH3(g)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充分反应放热小于92.4 kJ ,错误;B.N2(g)+3H2(g)2NH3(l);△H="-Q"kJ/mol,由于物质在气态时含有的能量比液态时高,所以当产物是液态时,放出的热量比气态时要高,因此则Q>92.4,正确;C.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但是由于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就不变,错误;D.当反应物是按照1:3混合时若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N2的转化率为20%,则H2的转化率一定为20%,错误。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物质的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影响的知识。

2.(14分)氢能是重要的新能源。

储氢作为氢能利用的关键技术,是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

(1)氢气是清洁能源,其燃烧产物为__________。

(2)NaBH4是一种重要的储氢载体,能与水反应达到NaBO2,且反应前后B的化合价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消耗1mol NaBH4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

(3)储氢还可借助有机物,如利用环己烷和苯之间的可逆反应来实现脱氢和加氢:。

某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环己烷,起始浓度为a mol/L,平衡时苯的浓度为bmol/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

2010全国高考新课标理综试卷化学部分 及答案

2010全国高考新课标理综试卷化学部分 及答案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试卷1.(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2.(2010全国新课标)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3.(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4.(2010全国新课标)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0.1(b-2a)mol/L B.10( 2a-b)mol/L C.10(b-a)mol/L D.10(b-2a)mol/L(2010全国新课标)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HCl(aq)与NaOH(aq) 5.反应的∆H=-55.6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A.-67.7 kJ/mol B.-43.5 kJ/mol C.+43.5 kJ/mol D.+67.7kJ/mol6.(2010全国新课标)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 2Ag+(aq)+Co(s)==2Ag(s)+Co2+(aq)7.(2010全国新课标)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8.(2010全国新课标)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2010上海高考化学试卷及解析汇编

2010上海高考化学试卷及解析汇编

2010-2016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及解析汇编2010-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汇编及解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1-4页)和第II卷(第5-12页)两部分。

全卷共1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问120分钟。

第Ⅰ卷(共66分)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O—16 Na—23 P—31 S—32 Cl—35.5 K—39 Br—80 I—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A.减少食物加工过程B.注意节约用电C.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D.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低碳生活的核心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食物加工过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体现,排除A ;目前电力的主要来源是火电,节约用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体现,排除B ;本地食物能减少运输消耗、当季食物能减少贮存的能量消耗,能体现,排除C ;薪柴为燃料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能体现低碳思想,符合要求。

易错警示:解答此题的易错点是不能准确理解“低碳”的含义,而造成错误选择。

由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大量排放,地球气候异常表现的越来越显著,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故此在生产生活中要尽可能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A .次氯酸的电子式B .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SiO 2C .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4D .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了物质结构中的原子的核外电子281 +排布、原子结构的表示、化学键、物质的构成等知识点。

次氯酸的电子式为:,A错;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不存在分子,B错;S是16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4,C对;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了最外层的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错。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定条件下,0.3 mol X(g)与0.3 mol Y(g)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下列示意图合理的是【答案】D【解析】 A.由于在该可逆反应中,X、Y、Z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3:2,所以每反应消耗1mol 的X,就会产生2mol的Z,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但是X:Z改变的物质的量的量的比为1:2,而图1中则为1:1,因此选项A错误;B .因为反应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的,所以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用同一物质表示的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而用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时由于二者的方程式的系数不同,所以V正=V逆时反应没有达到不是平衡状态,错误;因为在方程式中Y、Z的系数是3:2,所以经过相同的时间达到平衡时二者改变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是3:2,但是题图给出的是1:1,不符合题意,错误;【考点】考查2.“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面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时,①上部汇聚了固体碘,说明碘的热稳定性较差B.加热时,②、③中的溶液均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C.④中,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浸泡在冰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D.四个“封管实验”中都有可逆反应发生【答案】C【解析】 A.加热时,①上部汇聚了固体碘,说明碘容易升华,错误;B.加热时,②、③中的溶液均都变为无色,冷却后又变红,错误;C.④由于反应2NO2N2O4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浸泡在冰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正确;D.第一个是碘的升华和凝华,不是可能反应,而且可逆反应必须是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发生的反应,错误。

【考点】考查“封管实验”的目的及反应原理的知识。

全国各地2010届高三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有机化学基础3)

全国各地2010届高三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有机化学基础3)

2010届各地高三试题汇编(有机化学基础3)【河南长葛三高2010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卷十三烃】1.鲨鱼是世界上惟一不患癌症的动物,科学研究表明,鲨鱼体内含有一种角鲨烯,具有抗癌性。

实验测得角鲨烯分子是链状结构,分子中含有30个碳原子且碳氢质量比为7.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角鲨烯分子式为C30H50B.角鲨烯是高分子化合物C.1mol角鲨烯最多可和6mol溴单质加成D.角鲨烯和分子式为C29H48的物质可能属于同系物2.和氢气完全加成后,不可能...生成2,2,3-三甲基戊烷的烃是()A.(CH3)3 C—CH=CH2B.CH2=C(CH2CH3)C (CH3)3C.HC≡CCH(CH3)C(CH3)3 D.(CH3)3CC(CH3)=CHCH33.某有机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属于饱和烷烃B.该烃的名称是3—甲基—5—乙基庚烷C.该烃和2,5—二甲基—3—乙基己烷互为同系物D.该烃的一氯取代产物共有8种4.三聚氰胺是“三鹿奶粉事件”的罪魁祸首,其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C3H6N6B.三聚氰胺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C.三聚氰胺的二取代物可以有两种 D.三聚氰胺不属于芳香烃5.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烃,根据分析,绘制出了该烃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关于该烃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烃分子中含有极性键,故易溶于水。

B.分子中碳原子所处的位置都相同。

C.该烃的一卤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D.分子中只有C—C单键,没有C=C双键6.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和该混合物充分燃烧后所得气体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以下对其组成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可能有乙烯 B.一定有甲烷C.可能有丙烷 D.一定没有丙烯7.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的混合物,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的质量分数是()A .7(1-a) B .34a C .76 (1-a) D .1213(1-a) 8.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于2008年8月8日—2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并获得巨大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届各地高三试题汇编(化学平衡5)
2010届黎川一中«化学平衡»测试题
动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 1< P 2,纵坐标指A 的质量分数 B .
P 1> P 2,纵坐标指C 的质量分数 C .P 1< P 2,纵坐标指A 的转化率
D .P 1< P 2,纵坐标指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3.某温度下,保持压强不变,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 + B(g) 2C(g)达到平衡时,A 、B 和C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 、2mol 和4mol 。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 .均减半
B .均加倍
C .均增加1 mol
D .均减少1 mol 4.T℃时,将气体X 与气体Y 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 ,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I)所示。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T 1、T 2两种温度下,Y 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Ⅱ)所示。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t 2时,保持其它条件和物质状态不变,增加压强,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T℃时,若密闭容器中各物质起始浓度为:0.4 mol·L -1 X 、0.4 mol·L -1 Y 、0.2 mol·L -1
Z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达到平衡时z 的浓度为0.4 mol·L -1
C .图(Ⅱ)中T 1>T 2,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X 的转化率增大
5.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 和B ,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 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30min 时降低温度,40min 时升高温度
B .8min 前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mol/(L·min)
C .反应方程式中的x =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20min ~40min 间该反应的平衡右移。

6. 在一闭容器中,反应a A(g)+b B(g)
c C(g)+
d D(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
将容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A 的浓度变为原平衡的1.5倍,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B 的转化率比原平衡时小
C. 物质C 的平衡浓度比原平衡小 D .a b c d +>+
7.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X(g)+Y(g)2Z (g),若要使平衡时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等,且用X 、Y 作反应物,则X 、Y 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的范围应满足
A. 1<n(X)n(Y)<3
B. 41<n(X)n(Y)<32
C. 32<n(X)n(Y)< 4
D. 41<n(X)
n(Y)<23
8.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 2(g)+3B 2(g)2AB 3(g)化
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 表示温度,n 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如图可得出的判断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c >b >a
B .达到平衡时A 2的转化率大小为:b >a >c
C .若T 2>T 1,则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达到平衡时,AB 3的物质的量大小为:c > b > a
9.在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m A(g)+n B(g) p C(g)+q D(g)。

(1)若开始时加入A物质m mol,欲使A与B的转化率相等,则加入B物质_______mol 。

(2)相同的压强下,充入一定量的A、B后,在不同温度下C的百分含量与时
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则T1(填“>”、“<”或“=”)________T2,该反应的正
反应的△H(填“>”、“<”或“=”)_________0。

(3)一定条件下,从正反应开始达到化学平衡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
子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4所示,测得达到平衡时A、B、C、D的物质的量均为
1 mol。

①若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向原平衡体系中再通入A、B、C、D各1 mol,
则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
法确定”)。

②若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向原平衡体系中再通入A、B、C、D各1 mol,
则体系中气体的密度(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确
定”)。

10.将x molA与y mol B充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 A(g)+y B(g)z C(g);ΔH =-a kJ·mol-1(a>0)
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减压后v正<v逆,则x、y、z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恒温、恒压下向原平衡中加入C,则平衡________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重新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______ 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如右图,纵坐标为反应物的转化率,横坐标是反应物初始用
量之比,则x∶y =__________;一定时,平衡状态A
的转化率在恒温条件下比在绝热环境中是高还是
低?__________ __________。

(4)恒温、恒容下,x mol A与y mol B反应达到平衡时能量变化为a1kJ·mol-1,x mol A 与 1.5y mol B反应达到平衡时能量变化为a2kJ·mol-1,则a、a1、a2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a1、a2均大于0)
11. 2L容器中,分别将物质的量均为2.00 mol的X、Y混合,在不同温度(T)
下发生如下反应:2X(g)+Y(g) 2W(g)。


在第10 s时分别测定其中W的体积分数(W%)
并绘成如图所示曲线:
(1)此反应的正反应为热反应;
(2)A点对应的v正和v逆的关系:
v正v逆(填=、>或<,下同);A、B
两点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v A v B;
以物质Y的变化表示T0对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Y)= ;
(3)温度T<T0时,W%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4)若B点W的体积分数为40.0%,则参加反应的X的转化率为(保留3位有效数字);
(5)在规定时间内,若要提高W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2. I.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
A (气)+B(气)C(气)
(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C,
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 mol。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 mol,则x= mol,y= mol。

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2 mol (乙)等于2 mol
(丙)小于2 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
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II.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5)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C。

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
(选填一个编号)。

(甲)a<b (乙)a>b (丙)a=b (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2010届黎川一中«化学平衡»测试题参考答案
9.(12分)(1)n
(2)>>
(3)①增大②不变
10.(12分)(1)x+y>z
(2)逆向不变
(3)3∶l 高
(4)a 1>a 2>a 1 11.(16分)(1)放
(2)> < 0.04mol ·L
1
-·s
1
-
(3)反应未达平衡状态,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单位时间内生成的W 越多。

(4)66.7%
(5)使用正催化剂,加压,设法分离出W 等。

12.(20分)(1)(1-a )
(2)3a
(3)2 3-3a 丁
若3a >1,B 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 ; 若13=a ,B 的物质的量等于2mol ; 若3a <1,B 的物质的量大于2mol
(4)
a
a -2 (5)乙 因为(5)小题中容器容积不变,而(1)小题中容器的容积缩小,所以(5)
小题的容器中的压力小于(1)小题容器中的压力,有利于逆向反应,故反应达到平衡后a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