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第三章 汉语方言形成的文化背景
![第三章 汉语方言形成的文化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d8db041559eef8c75fbfb3c4.png)
sym
3、近代时期
域界:元明清(十四世纪——十九世纪) 近代汉语(recent Chinese):也称为“近古 汉语”。指近代时期的汉语。 近代音(recent Chinese sounds):也称为 “近古音”。指近代汉语的语音,多以《中 原音韵》(元· 周德清)音系为代表。
4、现代时期
sym
《论语· 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 也。 雅,假借为“夏”。 夏,最早是大禹的国号(“禹受封于夏伯” 《帝王世纪》),汉· 许慎《说文解字》: “夏,中国之人也。” “夏”是西周王畿一带的古名。“雅言”即 “夏言”,是王畿或周室所使用的语言。 雅言的代表作:《诗经》(构拟上古汉语最 重要的材料)、《易传》、《论语》等先秦 文献。 雅言的确立对于汉语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决定 性的作用。
sym
不同类型的文化从相互隔离进入渗透和交融 状态,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迁徙, 亦即移民。移民一方面造成文化的传播,另 一方面又使不同地域的文化发生交流,产生 新的文化,推动文化向前发展。所以移民史 在文化史上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振鹤、游 汝杰1986:15)。 五代以前,湖南的外地移民多来自北方;五 代以后,湖南的外地移民多来自东方。
其他文献对上古方言的记载
《孟子· 滕文公上》:“南蛮鴂舌之人”(孟子讥讽 楚人许行说话如同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 人)。 《孟子· 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 也”(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 孟 子把对尧舜君臣关系的不正确传说斥为“齐东野人 之语”)。 《礼记· 王制》:“无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 同。” 汉· 许慎《说文解字· 序》:“言语异声,文字异 形。”
(NEW)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NEW)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43ee9cb011ca300a6c390b5.png)
目 录2010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2010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2011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2012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2013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2014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2015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6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2016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0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下不属于中国“小学”范畴的是( )。
A.文字B.音韵C.语法D.训诂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词义的模糊性说明词义是具有社会性的。
B.多义词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门没有锁”。
C.“grass”本义是“玻璃”,派生义是“玻璃杯”,这是词义的隐喻扩展。
D.同义词在修辞上具有对比作用,可用来突出对立面。
3.方言形成的语言内部原因是( )。
A.语言变化的不平衡性。
B.形式和意义对应关系的复杂性。
C.语言符号的任意性D.语言变化的类推作用4.在[p]、[b]、[v]、[h]、[g]、[k]、[d]、[t]、[s]、[f]中,擦音有( )。
A.3个。
汉语方言和中国文化
![汉语方言和中国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af36de380eb6294dc886c14.png)
汉语方言和中国文化王鲁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里是“大红鹰·世纪大讲堂”,我是王鲁湘,大家好。
说起中国,大家都会用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来形容它,其实中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语言丰富,方言众多。
说起方言,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同是浙江人,但是温州人说话杭州人听不懂,同是湖南人,我这个涟源人说话长沙人就听不懂,所谓“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甚至在有些地方还形成了方言岛。
为什么汉语会产生这么多的方言?方言是怎么形成的?方言和一种民族共同语又是什么关系?方言又和文化有什么关系?中国文化又怎么样地随着方言的演化而扩散?所有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有请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的张洪明教授,他同时也是我们南开大学的客座教授来给我们主讲,他主讲的题目是“汉语方言和中国文化”。
张洪明简历张洪明,1984年获上海复旦大学汉语史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执教,于1987年赴美留学。
1990年至1992年,张洪明分别获美国加州大学普通语言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于1994年,受聘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1998年获得终身教授资格。
此外,张教授还担任各类有关“中国语言学研究丛书”的主编或执行主编,各类国际性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论文的审稿人,并多次在各种国际性和地区性的学术会议上担任主题演讲和特邀演讲。
1999年起担任“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的执行秘书长,负责整个学会的实际运作。
其主要研究领域为音系学理论、语音与语法的界面问题、历史语言学、方言学、诗律学等。
王鲁湘:说起方言,其实我们所有的人,出生以后说的就是方言,没有人说出生以后他说的是普通话,即使是北京人,他说的也是北京的方言,和北京很近很近的天津就是现在的天津话。
我就觉得很奇怪,同样我们都是汉族,我们都叫汉人,我们说的都是汉语,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汉语呢?怎么回事这是?张洪明:汉语是一个大的概念,我们往往很容易把汉语跟普通话、北京话等同起来。
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第一章思考题
![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第一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3dde6cf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8.png)
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第一章思考题篇一:思考题:1. 方言的定义是什么?它是指什么地域范围内的语言差异?2. 方言差异的成因是什么?它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 汉语方言研究和汉语方言学的定义是什么?它们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4. 汉语方言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汉语方言分区?5. 方言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6. 方言语音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如何准确记录方言语音?7. 方言词汇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如何准确记录方言词汇?8. 方言语法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如何准确记录方言语法?9. 汉语方言的基本面貌是怎样的?它们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特点?10. 汉语方言的差异对汉语的推广和使用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克服这些影响?拓展:1. 方言的定义和分类:方言是指同一民族或语系内部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语言差异。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方言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按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分类。
2. 方言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方言调查是指对某一地区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的过程。
方言调查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步骤,例如直接观察法、录音记录法、问卷调查法等。
3. 方言差异的成因:方言差异的成因主要有地域因素、历史因素、文化因素等。
地域因素是方言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会影响方言的形成和发展。
4. 汉语方言分区的方法:汉语方言分区是指将汉语方言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和利用。
汉语方言分区的方法主要有语音分区法、词汇分区法、语法分区法等。
5. 方言调查的意义和作用:方言调查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它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促进汉语的推广和普及,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篇二:1. 汉语方言的定义是什么?它和汉语普通话的区别是什么?2. 汉语方言差异的成因是什么?这些成因对方言的影响是什么?3. 汉语方言研究和汉语方言学的定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 介绍一种汉语方言,并分析它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
七大汉语方言形成原因
![七大汉语方言形成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289de89caaea998fcc220efa.png)
七大汉语方言形成原因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七大方言的形成原因汉语方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个方面的原因:一、社会原因,也就是人口的迁徙和不同民族的接触。
北方方言:地域的不同导致语言的差异慢慢变大,但在古代,朝代更替,经济中心不断南移,北方人们逐渐南移,也就带去了他们的的语言,因而使得如今华北到华南四分之三的中国人所使用的都是北方方言,从而形成了北方方言区。
吴语:它的形成则可以追溯到到入和的成立。
早在两千多年前,周太王之子泰伯、南奔,到达今常熟、无锡一带,他们的语言和当地土着(所谓“百越”人)的语言结合,构成吴语的基础。
湘语:根据记载,在殷末,也就是殷代末期,当时在中原的鬻熊往西南迁徙,带着一批人,迁到了湖北这一块地方,结果和原来的那些少数名族语言融合,产生了古楚语的底层,在古楚语基础上产生了今天的古湘语,产生了湘语的底层,但是湘语要分新湘语和老湘语,老湘语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先秦时代。
新湘语是湘语跟西南官话融合的结果,所以新湘语其实是属于西南官话的一种,属于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
赣语:五代十国的割据时期,赣语的全部本征最终完全得以确定。
此外,隋唐之后江西地区成为全国十道之一的“”,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剧增,江西第一次大规模向外移民也是由此间拉开序幕,南昌、一带的人口不断向湖南东北的、宝庆、新化等地移民。
在后续的几百年间,又由赣北、赣中继续向东北、东南的及鄂东山区、南部的安庆、池州及、西北移民。
这批次的移民将赣语同时带到上述地区,赣语今日的分布格局因此而形成。
粤语:当年秦国士兵去攻越的时候带了五十万军,打到广东一带,那五十万兵留下来了,戍守屯边,管理岭南三郡,这是粤语产生的最早一个底层,后来真正的现代粤语的形成是在宋末,北方汉人为了要躲避辽人和金人的攻击,一路南逃,经过南雄,有一个叫珠玑巷的地方,在珠玑巷那里定居了一批汉人,可以说是现代粤语的鼻祖。
客家话:所谓“客家”,是相对“土着”而说的,指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居住的汉人。
方言是怎样形成的
![方言是怎样形成的](https://img.taocdn.com/s3/m/3df26402b84ae45c3a358c56.png)
人类的祖先为了在日常生活交流信息,于是发明了语言。
为了便于研究,语言学家根据语言的使用范围和特征,把语言分为共同语和方言。
所谓共同语,指一个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在中国,先秦称“雅语”,两汉称“通语”,清末以后称“国语”、“普通话”。
何谓方言?方言是就民族共同语而言,是指某一个民族某一个地区的人共同使用的语言,在中国,也有地方称它为“地方话”、“土语”或“土话”。
一个民族语通常都有一种或几种方言,如汉语,就有官话方言、晋方言、徽语、湘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平话等十种。
此外,各种方言可以再细分为地区、地域和地点等各种方言。
如闽方言区,可以再分为闽南、闽北、闽东、闽中、莆仙等各种地域方言;而闽南这一地域方言,又可以再分为泉州、漳州、厦门等地点方言。
方言的历史非常悠久,但目前还无法阐述清楚。
然而,现代汉语方言的形成与社会发展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中国西周以前,因史料限制难以论述。
到了公元三四世纪,不仅北方方言有差异,南北方方言也有明显不同。
这时汉语方言,除了北方话以外,吴方言、粤方言、湘方言也可能已经在东南地区逐步形成。
周秦以后,汉人逐步南下进入南粤(即今广东、广西等地),他们所操的北方汉语与当地异族语言融合,于是就逐步形成了粤方言、平话。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中国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入主中原,并相继建立政权,原来统治北方地区的司马氏政权南迁江南,大批汉人也因社会动乱而不断南迁。
在北方,汉语因与异族语言接触发生重大变化;在南方,南渡的北方人带去的汉语与当地汉语方言融合也发生变化。
这时,汉语出现了“南染吴越,北亲夷虏”的混杂局面。
客家方言、闽方言,乃至赣方言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古以后社会发生的人口大规模迁移有着密切关系。
可以说,现代汉语方言的格局,在中古以后就基本形成。
汉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上古时期,由于秦晋方言在各地方言中影响最大,可以把它视为汉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中国的语言与方言
![中国的语言与方言](https://img.taocdn.com/s3/m/dd53070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4.png)
中国的语言与方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语言和方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特点。
在中国,汉语是主要语言,而各地的方言则是中国语言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汉语汉语是中国主要的语言,也是中国唯一被载入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之一的语言。
汉语以其广泛使用和丰富的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汉语是一门复杂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和广东话等,这些语种在发音、词汇和语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语言,是全国范围内最为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在不同的地区有细微的差异,但是因为其被全国使用,所以成为了中国最主要的语言。
普通话在中国的教育、政府和媒体上被广泛应用。
而广东话则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等地的主要方言,流行于广东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社群。
广东话与普通话在发音、词汇和语法上都存在差异,因此与普通话相互可理解程度并不高。
二、方言中国方言是中国语言多样性的一大特点。
方言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使用的语言变体,主要由于历史和地域原因而形成。
中国的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不同省份使用的方言各不相同。
举例来说,上海话是中国上海地区的方言,属于吴语系,与普通话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比于普通话,上海话在发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独特的特点。
除上海话外,还有各地的方言如湖南话、四川话、福建话等等。
方言的存在与维护了中国各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特点,同时也造成了中国各地的交流障碍。
然而,随着现代交通和媒体的迅速发展,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减小,更多的人开始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同时也导致了方言的逐渐消失。
三、语言保护与发展在保护和发展中国语言多样性的过程中,普通话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普通话是中国政府推动的一个重要项目,通过普通话的推广,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更好地交流沟通。
同时,政府也重视对于方言的保护工作,努力保存和传承方言的丰富文化内涵。
除了政府的努力,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开设方言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自己地区的语言。
大学语言学概论考试(习题卷4)
![大学语言学概论考试(习题卷4)](https://img.taocdn.com/s3/m/46bfbd5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e.png)
大学语言学概论考试(习题卷4)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6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下面词语属于汉语外来词的是A)电话B)袈裟C)科学D)电脑答案:B解析:2.[单选题]写文章选择句式应该考虑的因素不包括()A)上下文B)语境C)表达重点D)语体答案:D解析:3.[单选题]语音的本质属性是( )。
A)物理属性B)生理属性C)心理属性D)社会属性答案:D解析:4.[单选题]“黄色”在中国古代是皇权的象征,在西方是下流、淫秽的象征,在国际卫生系统则是免疫的象征,体现出语言符号的( )A)任意性B)象征性C)线条性D)层级体系答案:A解析:5.[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音位到语素,这是语言分层装置里最关键的接合部B)文字和旗语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C)语言是其他所有交际工具的基础D)语言符号不可以拆卸拼装,不具有生成能力答案:D解析:C)替代-代替D)头颅--脑瓜子答案:C解析:7.[单选题]“公式、攻势、宫室”是()A)同形词B)同音词C)同义词D)同根词答案:B解析:8.[单选题]纳西族语言称“大树”为“树母”、“小树”为“树男”,反映出古代纳西族曾经历过A)群婚制阶段B)族外婚制阶段C)母系氏族社会阶段D)家族制阶段答案:C解析:9.[单选题]下面不属于语音识别技术应用领域的是()A)语音拨号B)语音导航C)语音合成D)室内设备控制答案:C解析:10.[单选题]围绕中心话题比较正式的表达形式,在语体上属于()A)谈话体B)演说体C)讨论体D)应用体答案:C解析:11.[单选题]下面各项中属于标准元音的是A)[e]B)[y]C)[w]D)[c]答案:A解析:12.[单选题]人的大脑左半球前部受伤,患者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是A)听不懂人说话B)只能说长句解析:13.[单选题][]下面发音中包含同化现象的是( )。
A)面包B)展览C)木头D)豆腐答案:A解析:A14.[单选题]直接成分分析法的提出者是A)哈里斯B)王尔德C)霍凯特D)布龙菲尔德答案:D解析:15.[单选题][]从谱系分类看,我国台湾的高山语属于( )。
现代汉语方言
![现代汉语方言](https://img.taocdn.com/s3/m/51d8833859eef8c75fbfb3e5.png)
言。它只通行于一定的区域。 • 2、方言的形成,有语言内部的原因,比如语言内部发展不平行
的缘故,金华话/温州话(原本属于同一个方言,相隔遥远,交 流减少)。也有语言外部的原因,语言之间的接触。杭州话和绍 兴话(南宋时期,很多北方人移居杭州) • 方言虽然只通行于一定的区域,但是它本身也是个完备的系统, 完全可以满足本地人民的交际的需要。方言不是劣等语言,从本 质上讲,方言和普通话没有任何区别。 (二)方言差异 • 方言和方言之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 1、语音: • 莆仙话 • 推、鞋、看、会 • [e1、e2、e5、e6] • 2、词汇: • 煮饭的工具:锅/普通话,镬/苏州话,鼎/闽南话,煲[pou55]/广 州话 • 吃早饭、吃午饭、吃晚饭/普通话。 • 食饭、食昼、食冥(莆仙话) • 媳妇:北方人/自己的老婆。吴语/儿子的媳妇 • 老妈:福建人/自己的老婆。(老嫲ma1) • 3、语法: • 电话打了。/电话有打。(动词前面加有,闽语) • 饭吃了。/饭有吃。(闽语) • 表示动作完成,普通话是在动词后加“了”字,闽语是在动词前面 加“有”。 • 现在方言的语法研究很热门,但是多数都是描写性,或者只是初 步的比较。理论水平有待深入。
县)粤语虽和广州话一些不同,但仍能用来相互交谈。 • 粤语有个很重要的特色,元音要分长短。比如:广州话,鸡
[kai55]/街[ka﹕i55]。
•
• 以上是七个区的分法,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是分为十个区的。
• 1987 ,中国社科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出版一本书 《中国语言地图集》。该书把汉语方言分为十大方言区:官 话、吴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客家话、平话、徽语、 晋语 。
七大汉语方言形成原因
![七大汉语方言形成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a61bf25059eef8c75fbfb3c0.png)
七大方言的形成原因汉语方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个方面的原因:?一、社会原因,也就是人口的迁徙和不同民族的接触。
?北方方言:地域的不同导致语言的差异慢慢变大,但在古代,朝代更替,经济中心不断南移,北方人们逐渐南移,也就带去了他们的的语言,因而使得如今华北到华南四分之三的中国人所使用的都是北方方言,从而形成了北方方言区。
吴语:它的形成则可以追溯到到泰伯入吴和越国的成立。
早在两千多年前,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南奔,到达今常熟、无锡一带,他们的语言和当地土着(所谓“百越”人)的语言结合,构成吴语的基础。
湘语:根据记载,在殷末,也就是殷代末期,当时在中原的鬻熊往西南迁徙,带着一批人,迁到了湖北这一块地方,结果和原来的那些少数名族语言融合,产生了古楚语的底层,在古楚语基础上产生了今天的古湘语,产生了湘语的底层,但是湘语要分新湘语和老湘语,老湘语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先秦时代。
新湘语是湘语跟西南官话融合的结果,所以新湘语其实是属于西南官话的一种,属于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
赣语:五代十国的割据时期,赣语的全部本征最终完全得以确定。
此外,隋唐之后江西地区成为全国十道之一的“江南道”,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剧增,江西第一次大规模向外移民也是由此间拉开序幕,南昌、吉安一带的人口不断向湖南东北的湘阴、宝庆、新化等地移民。
在后续的几百年间,又由赣北、赣中继续向湖南东北、湖北东南的江汉平原及鄂东山区、安徽南部的安庆、池州及巢湖平原、福建西北移民。
这批次的移民将赣语同时带到上述地区,赣语今日的分布格局因此而形成。
粤语:当年秦国士兵去攻越的时候带了五十万军,打到广东一带,那五十万兵留下来了,戍守屯边,管理岭南三郡,这是粤语产生的最早一个底层,后来真正的现代粤语的形成是在宋末,北方汉人为了要躲避辽人和金人的攻击,一路南逃,经过南雄,有一个叫珠玑巷的地方,在珠玑巷那里定居了一批汉人,可以说是现代粤语的鼻祖。
客家话:所谓“客家”,是相对“土着”而说的,指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居住的汉人。
《现代汉语》作业答案
![《现代汉语》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ffee3f915f804d2b16c150.png)
《现代汉语》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1.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音高: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所决定。
3.造字法:汉字的构造方式。
一般地说,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4.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
5.比拟:指根据想象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写的一种修辞格。
6.方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包括十大方言:官话、晋语、吴语、湘语、赣语、粤语、闽语、客家话、徽语、平话。
7.音强: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所决定,振幅决定于振动物体受力的大小。
8.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9.合成词: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10.语体:又叫“文体”,是以语言交际功能为依据而建立的语言风格类型。
11.共同语: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12.音位:一种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3.偏旁: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又叫部件,是构成汉字的预制构件,是高一级的构字单位。
14.基本义:在当时使用最多、最普遍、最基本的意思。
15.拈连:指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16.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
17.连读变调:声调的基本调值在音节连读时发生的变化,叫连读变调。
18.单纯词:只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19.回环:指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的一种修辞格。
20.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的修辞格。
二、1、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哪些方面?语音的物理属性是由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基本要素决定的。
音高是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所决定。
音强是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所决定,振幅决定于振动物体受力的大小。
汉语方言学
![汉语方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966d8f2f0066f5335a8121b0.png)
声母
声母
韵母 声调
汉字字音中开头的辅音音素。
声母一般都是辅音,一个汉字只能有一个辅音音素充当 声母。 韵母 声母后发音素。 充当韵母的主要是元音或者在元音之后再带上一个辅 音。一个汉字可以由1——3个音素充当韵母。
辅音>声母 元音<韵母 声调 指读一个汉字时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
语 音 单 位
音 素
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总共有40个左右,汉语常用的有31(32)个,可
组合成汉语的400多个音节 。
如:i n a可以组合形成以下音节:
i 、in、 a、 an、 ni、 na、 ia、 ai、 ian、 nai
音位
音 位
在一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词义的最小语音 单位。 如:[a]在韵尾[i][n]之前,如“谈”[than35] [A]无韵尾,如“下”[ ] [ ]在韵尾[u][ ]之前,如“荡”[ ] [ ]在韵头[i]或[y]同韵尾[n]之间,如“免”[ ] 对立原则和互补原则 条件变体与自由变体
发音的方法 共鸣器的形状
语 音 的 生 理 性质
动力器官——肺和气管
主要振动体——声带 发音的共鸣器——口腔和鼻腔 主动发音器官和被动发音器官 发音器官示意图
人的专门发音器官只有声带,其它的都是与呼吸器官
和消化器官共用。
语音的社会性质
语音的地方特征 如四川方言的前后鼻音不分的特点。 语音的民族特征 如关于汉语的送气与不送气之分,英语却不加区分。
三
汉语方言研究概述
西汉 扬雄《方言》(《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后来历代不少学者曾著书对它加以阐发、续补,影响较大 的有东晋郭璞的《方言注》,清朝戴震的《方言疏证》以 及钱绎《方言笺疏》;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笔记(期末+考研)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笔记(期末+考研)](https://img.taocdn.com/s3/m/e5ea796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e.png)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笔记(期末+考研)一、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汉语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现代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现代汉语包括共同语和各地方言 4.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不仅是汉民族的交际工具,还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2.语言●1.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汉语作为语言的一种,具备语言所具备的一切特点 3.从结构上看,语言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建成的符号系统 4. 从形式上看,包括三层含义 A 人与人的关系:语言是为全体人类所共同使用,没有阶级差别 B 人与社会人们通过语言来认识、归纳事物,事物是通过语言被描写和说明的C 人与文化人们通过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3.口语VS书面语●口语是口头使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其特征是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
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是口语通常发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带有身体势态和声调语调等辅助性信息作为支撑。
书面语是用文字几率下来的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特征是结构整齐严谨周密长句较多,形成原因在于书面语没有具体的语境和声调体态等辅助性信息作为支撑,因而要求自身的完备。
4.文学语言●汉语具有发达的文学语言 2.文学语言是现代汉语经过高度加工而形成的符合语法规范的文字 3.包括优秀的、典范的文艺著作的语言 4.文学语言的产生和演变以书面语的形成和发展为先决条件 5. 文学语言以其标准的典范性区别于其他口语和书面语,为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5.地方方言●现代汉语包括民族共同语和多种方言 2.方言也叫地方话是指只流通在一定的领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3. 形成方言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地理、历史、社会等非语言条件,例如,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隔、社会的变迁等,也包括语言本身的因素,在发展中,语言和语言的碰撞和互相影响。
中国方言的形成与分类及其保护
![中国方言的形成与分类及其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b51e3a22ccbff121dd3683ba.png)
中国方言的形成与分类及其保护摘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文化,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具有特别的意义,汉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由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根据语言特点可分为七大方言。
虽然我国方言很多,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普通话的推广,渐渐淡化了方言,所以作为一种文化,还是应该好好保护报存下来。
关键词:汉语方言形成分布保护引言中国地理面积很大,民族众多,当地所说的语言也差别很大,很多人就好奇中国的方言是怎样起源的,又是如何发展的,方言大体上有多少种,是怎样分类的,下面将向大家阐述中国方言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现状。
一、汉语方言的形成与分类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移民、语言的发展和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的一系列的因素的影响之下,形成了各种方言。
所谓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
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
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
十里不同言,请问为什么中国方言如此多,是如何产生的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移民,一个是文白异读。
移民是从中华民族历史政区的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汉语的方言地理分布是怎么形成的。
文白异读则是从语言使用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它每个层次之间的演变,语言演变的不一致性造成方言分歧。
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到秦汉的政权统一;又是三国并立,晋代又统一;南北朝结束在隋唐;五代十国又手束在宋太祖手上。
这一路打打停停,促进了各少数民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同时也创造出了辉煌的方言文化。
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
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
![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aa3dc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e.png)
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汉语方言的形成与传播是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的。
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里,不同地域的方言各具特色,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方言的形成源于对不同地域形成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适应,也彰显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多元文化的特点。
方言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地域文化的反映。
每个地方的人们通过方言表达其地域文化的特点和个性。
例如,四川方言的幽默风趣、广东方言的直率坦诚,反映了当地人民的豪爽和乐观向上。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人们的身份认同和情感表达。
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方言对地域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言与地域文化通过语言的共通性使得文化得以快速传播。
例如,江浙地区的方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人们通过方言的交流,加深了互相的了解和沟通,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的融合。
方言与文化交流的互动也推动了方言的发展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方言不再是封闭的,而是通过人口流动,媒体的发展等途径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方言的交流使得各地的方言逐渐融合,进一步促进了地域文化的发展。
方言的保护和传承也成为了地方政府和学术机构的重要任务。
然而,方言与地域文化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方言的存在造成了语言的碎片化,增加了人们相互沟通的难度。
因为方言的不通用性,人们在跨地域交流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较大的困难。
这也间接地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隔离和对立。
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全球化的浪潮使得中国的各个地域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更加紧密,也对方言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新的挑战。
地域文化的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使得方言在不断演变和适应新的环境。
总的来说,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方言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底蕴。
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着中国地域文化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要推动方言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
汉语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汉语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56468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a.png)
汉语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汉语史中,古汉语的阶段主要包括哪些时期?A. 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古汉语B. 先秦汉语、秦汉汉语、魏晋南北朝汉语C. 先秦汉语、中古汉语、近古汉语D. 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答案:C2.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A3. “六书”是汉字构造的基本分类,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音译答案:D4. 汉语方言的划分主要依据是什么?A. 地理分布B. 历史变迁C. 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差异D. 社会文化背景答案:C5. 下列哪个词是现代汉语中新出现的词汇?A. 手机B. 马车C. 油灯D. 信件答案:A...(此处省略中间的选择题,以保持题目的完整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汉语史研究中,______是研究汉语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
答案:中古汉语2. 汉字的演变过程中,______是汉字从象形文字向抽象符号转变的重要阶段。
答案:小篆3. 在汉语方言的分类中,______方言是汉语方言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
答案:官话4. 汉语史中,______是汉语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现代汉语的形成。
答案:白话文运动5. 汉语的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和______。
答案:声调...(此处省略中间的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汉语史研究的意义。
答案:汉语史研究对于了解汉语的起源、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汉语的内在规律,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汉语的学习和教学。
此外,汉语史研究对于比较语言学、文化研究以及民族关系研究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 阐述汉语方言的特点及其研究价值。
答案:汉语方言是指在不同地理区域形成的具有一定差异的汉语变体。
它们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研究汉语方言有助于我们了解汉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能够反映出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社会历史背景。
亲属语言名词解释
![亲属语言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ef1505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5.png)
亲属语言名词解释亲属语言①亲属语言:亲属语言是母语以外的其他民族语言,即对非母语人士使用的语言。
②一般而言,亲属语言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汉语;第二种是汉语方言,即北方官话、吴语和粤语;第三种是亲属语言,包括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傣语等;第四种是汉藏混合语,如藏缅语、克里奥尔语、阿尔泰语等。
③这些混合语虽然具有不同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结构,但它们之间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这些语言都有丰富的词汇,其中相当多的成分都保留了源于母语的借词。
亲属语言由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非母语人士所创造的词汇,因此这些语言的词汇更为丰富。
②大多数亲属语言,例如汉语,都已经有了独立的文字。
在印欧语系语言中,西欧部分语言已经有了独立的文字体系。
③汉语:汉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孕育时期,大致可分为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两个阶段。
④上古汉语:指的是夏、商、周三代口头使用的语言,即“雅言”。
⑤中古汉语:指的是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各代,口头使用的书面语,即“古汉语”。
⑥现代汉语:指的是新中国建立后产生并逐渐形成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⑦汉语方言:汉语方言是一种地域方言,也称为次方言或地域方言。
⑧汉语方言的划分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把其他方言看作“次方言”;第二种是以南方话为基础方言,把其他方言看作“次方言”;第三种是把官话、湘语、吴语等方言都看作是汉语方言,统称为“汉语方言”。
⑨汉语方言的形成原因:中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复杂,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各地语言差别很大。
⑩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汉语方言是一种语言,因此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相互影响,又有区别。
大多数民族通用的双语都是亲属语言,在共同的语言环境中长期交往与磨合,有的民族还形成了一种双语制度。
例如,藏语、蒙古语和维吾尔语等。
例如维吾尔语,在阿拉伯语的影响下,形成了带有突厥语族特征的文学语言,并演变出一种书写系统。
为什么有些语言会有很多的方言?
![为什么有些语言会有很多的方言?](https://img.taocdn.com/s3/m/8d21dc9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4.png)
为什么有些语言会有很多的方言?1. 社会分化导致方言的产生社会分化是指在一个社会结构中,不同的群体之间因为地理、社会、经济等原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分隔。
这种分化也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社群间产生了不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习惯,进而演变成了方言。
-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成方言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往往导致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口音和词汇选择。
- 社会等级作用引发方言分化社会中的不同阶层往往使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来区分身份和地位,这种差异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不同的方言。
2. 文化传承引起方言的延续方言往往与当地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代代相传,方言得以延续和传承。
文化传承是指人们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继承、创新并发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综合性活动。
- 方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常常反映着当地的历史、生活和思维方式,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
- 语言传承强化了方言存在的必要性人们通过家庭、社区、学校和传统文化活动等途径将方言传承下来,这一过程也使得方言在当地仍然得以保留和使用。
3. 历史文化演变致使方言演化语言的演变是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也在这种演变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 历史事件的影响导致语言变化历史事件如战争、迁徙等都会对当地语言产生影响,导致方言的变异和发展。
- 文化交流促进了方言的交融不同地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也会促进方言之间的融合和演变,形成新的方言形式。
4. 社会经济发展催生方言的多样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这也加速了方言的多样性和交流。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方言演变的重要契机。
- 城市化带来方言融合的机遇和挑战城市化进程使得不同地区的人口大量聚集在城市,导致不同方言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 经济发展促进语言交流经济活动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语言交流,也使得一些特殊的词汇和语音传播开来。
汉语方言的名词解释
![汉语方言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a59913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a.png)
汉语方言的名词解释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不同地区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方言。
本文旨在对汉语方言中的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语言多样性。
一、普通话(Putonghua)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最为通用的汉语方言。
它基于北京音系,主要借鉴了北京话的发音和词汇,经过规范化后形成了现代标准汉语。
普通话是全国范围内的共同语言,作为语文教学和交流的基础。
二、方言(Fangyan)方言是指中国各地区根据地理、历史和文化因素形成的语言变体。
方言之间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的方言众多,如粤语、闽南语、湘语等。
方言虽然在地理上有较明确的区分,但它们之间并不是互相独立的语言,而是汉语的不同口音和变体。
三、官话(Guanhua)官话是指中国古代官僚层和士人使用的文言班语。
官话是中国社会地位高的人士通用的口语,也是文人达官贵人共同使用的语言。
官话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书、诗词等作品的重要基础。
四、方言词汇(Fangyan Cihui)方言词汇是方言中特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方言词汇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用法和解释。
例如,在广东方言中,“收音机”被称为“音箱”,而在北京方言中则被称为“收音机”。
方言词汇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也使得方言之间的交流显得更加有意思和独特。
五、口音(Kouyin)口音是指人们在发音过程中特定地方的语音特点。
不同地区的口音会导致不同的发声方式和音调。
例如,在北京方言中,“r”音发音很重,而在广东方言中,则没有或者较轻。
口音是方言中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也是区分方言的重要标志之一。
六、语调(Yudiao)语调是指在说话过程中的声调变化。
不同方言和语言之间的语调差异很大,语调的高低、上升和下降等各种变化都会影响到语言的表达和理解。
例如,在四川话中,语调起伏较大,给人一种亲切、活泼的感觉,而在北京话中,语调相对平稳,给人一种庄重、稳重的感觉。
汉语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汉语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有](https://img.taocdn.com/s3/m/3a098f0ff61fb7360a4c65cc.png)
汉语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1.移民。
几乎所有的汉语方言的形成都和人口流动有关,比如在古
代,朝代更替,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北方人随之南下,语言也被带了过去,因而使得如今华北到华南大部分的中国人所使用的都是北方方言。
2.民族融合.比如吴语,两千多年前,周大王之子泰伯、仲雍南奔,到
达今常熟、无锡一带,他们的语言和当地土著(百越人)的语言结合,形成吴语.
3.发展变异.汉族人搬到新居住后,汉语和其他语言接触,汉语得以
重新发展,而这种发展在各个区域是不平衡的.
汉语方言常见的扩展原因:
1.民间自发移民。
外出谋生,比如河北山东的人迁往东北,山西迁往
内蒙古寻求机遇。
2.官方组织的移民或征战屯垦。
比如闽南语的形成,主要就是因为两
次的移民潮。
第一次:第四世纪,异族人入侵中原,晋朝人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晋江一带,部分泉州话形成。
第二次: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南下平乱,唐朝控制了漳州沿海平原等广大地区,漳州话初步形成。
第三次:第九世纪后期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统治福州、泉州等,泉州话形成.明末学者对于当时闽南语进行系统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1.移民。
几乎所有的汉语方言的形成都和人口流动有关,比如在古
代,朝代更替,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北方人随之南下,语言也被带了过去,因而使得如今华北到华南大部分的中国人所使用的都是北方方言。
2.民族融合。
比如吴语,两千多年前,周大王之子泰伯、仲雍南奔,
到达今常熟、无锡一带,他们的语言和当地土著(百越人)的语言结合,形成吴语。
3.发展变异。
汉族人搬到新居住后,汉语和其他语言接触,汉语得
以重新发展,而这种发展在各个区域是不平衡的。
汉语方言常见的扩展原因:
1.民间自发移民。
外出谋生,比如河北山东的人迁往东北,山西迁
往内蒙古寻求机遇。
2.官方组织的移民或征战屯垦。
比如闽南语的形成,主要就是因为
两次的移民潮。
第一次:第四世纪,异族人入侵中原,晋朝人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晋江一带,部分泉州话形成。
第二次: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南下平乱,唐朝控制了漳州沿海平原等广大地区,漳州话初步形成。
第三次:第九世纪后期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统治福州、泉州等,泉州话形成。
明末学者对于当时闽南语进行系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