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对偶比较法

合集下载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1 引言顺序量表是一种比较粗略的量表。

它没有等距的单位,也没有绝对零点。

建立顺序量表时,要求被试将事物按照某一标准排出一个顺序即可。

心理物理学中,建立顺序量表的主要方法有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列法(或等级法)是建立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

该方法让许多刺激同时呈现,由多个被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这些刺激进行排序;然后把所有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对刺激各自平均等级赋予数值,即成为顺序量表。

对偶比较法(或配对比较法)是把所有需要比较的刺激配对,然后逐对呈现,让被试对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判断:配对的刺激中哪个在这种特性上感觉更为明显。

由于各种刺激都需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若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则配对的个数是n(n-1)/2。

最后依它们各自更明显于其它刺激的百分比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前后两次的呈现要在时间和空间位置上进行平衡。

所有的刺激对的呈现顺序也要按照台阶式或斜线式的方法进行安排。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5种图片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量表。

2 方法2.1 被试某大学本科生五名,一男四女,20岁。

2.2 材料5张不同的图片2.3 程序(一)对偶比较法1 按台阶式排出呈现刺激的顺序,见表1 。

表1 n=5时台阶式的排列顺序A B C D EA *B 1 *C 2 3 *D 8 4 5 *E 9 10 6 7 *2 给被试如下指导语:“每次都给你看两张图片,请你告诉我你喜欢哪一张。

”3 按预定的顺序呈现各对图片,每次要将两张图片同时呈现给被试。

将被试的反应记录到相应的位置上。

做完十次后休息3分钟,然后再用相反的顺序比较十次,这十次两张图片呈现的左右位置与前十次相反。

(二)等级排列法1 排定呈现5种图片的顺序,A、B、C、D、E。

2 给被试如下指示语:“请你将这五张图片按自己的喜爱的程度排一个顺序:将自己最喜欢的图片放在最左边,最不喜欢的放在最右边,其余3张按自己喜欢程度一次排在两者之间。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序法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序法

对偶比较个法和等级排序法1 引言顺序量表的建立有两种方法,等级排序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序法的特点是一次性将要比较的刺激全部呈现给被试,请被试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刺激排序。

主试将多个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平均等级,最后把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序的顺序就是一列顺序量表。

对偶比较法则是把所有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的呈现给被试,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

最后按每一个刺激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作一个顺序量表。

在对偶比较法中,要注意同一刺激需要比较两次,前后两次的呈现要在时间和空间位置上进行平衡。

所有的刺激对呈现的顺序也要按照台阶式或斜线式的方法进行安排。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5种图片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序法制作心理量表。

2 方法2.1 被试在进行等级排序法时,被试为某大学本科生,男生一名,年龄20岁,女生3名,年龄20岁。

在进行对偶比较法时,被试为某大学本科生,女生一名,年龄20岁。

2.2 仪器5种不同的图片2.3 程序(1)等级排列法①主试一次性给被试呈现全部图片,指导语为“请你做一个图片爱好的实验,这里有5张不同的图片,请你请你按照自己的喜爱程度进行排序,将最喜欢的放在最左边,最不喜欢的放在最右边。

”②主试作好记录。

一名被试做完以后,将图片收起,换另一名被试进行实验。

(2)对偶比较法①按台阶式的排列顺序将刺激呈现给被试,指导语为“我每次给你看2张图片,请你告诉我你喜欢哪一张。

”②主试按顺序呈现图片,一左一右,记录被试的反应,做完10次休息2分钟,然后再用相反的顺序比较10次,这10次的左右次序要与前一次相反。

3 结果本次实验分别运用了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对被试对于不同图片喜好程度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在运用等级排序法的实验结果显示,4名被试都较喜欢A和B图片,较不喜欢C 和D图片,其中,对于C图片有3名被试表示为最不喜欢,综合4名被试的喜好程度,我们可以得出被试最喜欢A图片和B图片,最不喜欢C图片,依次为A或B、D、E 、C。

对偶比较法的概念及优缺点

对偶比较法的概念及优缺点

对偶比较法的概念及优缺点概念:优点:1.深入探究问题,对偶比较法能够通过比较不同个体、不同群体或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从而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

这种方法可以揭示出不同背景、条件和制度下产生的差异,帮助研究者理解和解释复杂现象。

2.推断因果关系,通过对偶比较法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推断因果关系。

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差异,可以发现其中一种特定因素对于问题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推断出因果关系。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研究与预测。

3.理论验证和构建,对偶比较法可以用于验证或构建理论。

通过对比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差异,可以验证已有理论的准确性,也可以为已有理论提供新的支持。

同时,对偶比较法也可以用于构建新的理论框架,通过对比研究来发现新的规律和关系。

4.增强研究可信度,对偶比较法往往可以增强研究的可信度。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可以减少误解的可能性,增加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对偶比较法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重复测试,以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缺点:1.建模与一致化,对偶比较法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不同个体或群体进行建模,往往需要进行一些假设和简化。

这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偏差,从而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2.无法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对偶比较法通常无法排除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在进行对比研究时,可能存在其他未考虑的因素或变量对结果产生影响,这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3.可比性问题,对偶比较法要求研究对象之间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历史、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差异,研究对象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会导致对比研究的可行性受到限制。

4.数据获取困难,对偶比较法在研究过程中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然而数据的获取可能存在困难。

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数据可能不一致或不完整,这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

对偶比较法_等级排列法和两极递进式排序法的比较

对偶比较法_等级排列法和两极递进式排序法的比较

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和两极递进式排序法的比较Ξ田晓明 冯成志ΞΞ(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心理学系,苏州,215006)摘 要 排序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应用,但对于不同排序方法排序结果的比较却鲜有报道。

本研究通过颜色偏好实验考察了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和两极递进式排序法三种排序方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等指标,并比较了三种方法的优劣。

结果表明:三种排序方法在颜色偏好的判断作业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其中以对偶比较法的稳定性稍高;三种排序方法在稳定性、经济性、简便性、直观性和适用条件上各有优劣,文末就三种排序方法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两极递进式排序法,颜色偏好1 引言 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建立顺序量表的常用方法有: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列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被试以一定标准将刺激排序,尽管其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1];但被试在等级排列时会随着被比较刺激数目的增加变得难以抉择,有研究者建议采用等级排列法时刺激的数目以不超过25为宜[2]。

对偶比较法首先将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逐对呈现,让被试就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判断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在这个特性上更明显。

其优点是可以检测被试在比较的过程中是否存在非传递性,即比较过程中出现三角循环现象;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两两比较的次数随N 的增大而快速增加,一般说来被比较对象不超过15个[3]。

另外一种较少提及的方法是两极递进式排序法,是从同时呈现的许多刺激中根据一定标准先筛选出最优的n (n ≥1)个刺激,再筛选出n (n ≥1)个最劣的刺激;然后对剩余的刺激进行层层递进式两极评判,直至筛选完毕。

该方法在绩效评估中应用较多,由于从一批员工中区分出最好的和最差的相对比较容易,两极递进式排序法更受人们的欢迎。

这些方法不仅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对社会价值的判断、心理健康评估、感知觉的测量、跨文化比较及偏好判断等[4-9];而且在教育学、生物测量学、经济学、市场与广告学、医学、计算机工程和管理学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10-16]。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张研心理系10150201班1051020145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使初学者对心理学实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实验被试选取山西师大10级心理系学生1名,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被试的颜色爱好顺序量表为:青(黄),橘红,蓝,橙(绿),红。

关键词:对偶比较法顺序量表1前言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这种方法是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让被试者对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或更喜欢哪一个刺激。

如果有n个刺激,则配对的数目应为n(n-1)/2对。

每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

为了消除顺序误差和空间误差,在第二轮比较时每对刺激的呈现顺序要与第一轮相反,左右位置也应对调。

对偶比较法最早出现于颜色爱好的的研究中。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1906年曾用等级排列法对当时10个著名的天文学家排过等级。

他请一些有代表性的专家安天文学家的声望排出名次,声望最高的排在第一,其次排在第二……。

这就是一个等级顺序量表。

用等级顺序量表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比用对偶比较法程序简捷但没有对偶比较法准确(因为它忽略了空间误差)。

2方法2.1被试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学生一名,女2.2实验材料和仪器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实验材料:红、橙、黄、绿、蓝、青、橘红共7种颜色圆,配成对,每对刺激比较两次,第二次呈现的顺序相反,左右位置对调。

2.3实验程序被试端坐在实验仪器前,屏幕与被试视线平行。

为被试呈现指导语。

指导语:下面每次将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对每次呈现的一对颜色进行选择。

如果你喜欢左边的颜色,请按“-”键;喜欢右边的颜色,请按“+”键。

实验将进行42次。

3.结果4.讨论4.1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左右的位置?实验中会存在空间误差,由于比较时每对刺激同时呈现,一左一右,会产生空间误差。

对偶比较发实验报告(3篇)

对偶比较发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对偶比较实验是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主要用于研究个体在感知、判断和决策等方面的心理过程。

通过对两个或多个刺激进行比较,了解个体对不同刺激的偏好、差异感知和决策行为。

本实验旨在探究对偶比较在感知和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对偶比较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探究对偶比较在感知和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3. 分析个体在实验中的表现,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三、实验材料1. 刺激材料:选取10张图片,其中5张为正面图片,5张为负面图片。

2. 实验工具:计算机、键盘、鼠标。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2(刺激类型:正面、负面)×2(比较次数:2次、4次)的被试内设计。

2. 实验步骤:(1)被试随机分组,每组10人,共两组。

(2)每组被试进行两次实验,每次实验分为两个阶段:感知阶段和决策阶段。

(3)感知阶段:在屏幕上依次展示两张图片,要求被试判断两张图片的优劣,并给出评分(1-5分)。

(4)决策阶段:根据感知阶段的结果,被试需从两张图片中选择一张作为最终结果。

五、实验结果1. 被试在感知阶段的评分情况:正面图片的平均评分为3.5分,负面图片的平均评分为2.5分。

2. 被试在决策阶段的偏好情况:正面图片被选中的次数为55次,负面图片被选中的次数为45次。

3. 对偶比较次数对被试决策的影响:在2次比较的情况下,正面图片被选中的次数为35次,负面图片被选中的次数为25次;在4次比较的情况下,正面图片被选中的次数为45次,负面图片被选中的次数为35次。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对偶比较实验中,被试对正面图片的评分高于负面图片,说明个体在感知过程中对正面刺激有更高的偏好。

2. 在决策阶段,被试更倾向于选择正面图片,这与感知阶段的结果一致,表明对偶比较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随着对偶比较次数的增加,被试对正面图片的偏好程度逐渐增强,这可能与个体在多次比较中逐渐形成稳定的偏好有关。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测量阈上感觉1、引言对偶比较法最早由科恩(Cohn,1894)在他的颜色爱好的研究中介绍出来。

这个方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的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

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

然后依它们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为了避免空间和时间误差,则需要再次实验,第一次实验中A先于B,第二次则B先于A。

所以每个单元格都有两个结果。

C为两次结果各刺激的和,C’为对C的调整,C指每个刺激在两轮实验中,与其他刺激比较胜出的次数,而事实上,每种刺激和它本身也应比教,只不过是不分胜负,故在每个C分数上都加0.5,因其比较两次,所以要加两个0.5,即1。

在有些情况下,实验者认为对偶比较空间和时间效应的干扰并不明显,也可以采用简化的程序,即每对刺激之间仅比较一次。

取P=C/(N-1),C’=C+5,P’=C’/N。

实验目的:正确的掌握对偶比较法对阈上感觉的测量。

2、方法2.1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徐州师范大学本科生一名,21岁,男生。

2.2仪器七张带有不同图案的电话卡2.3程序(1)将七张电话卡分别标上A、B、C、D、E、F、G以示区别。

(2)主试以斜线式将七张卡两两配对,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按照顺序将两张图片呈现给被试看,让被试报告两者中较好看的一张,主试记录下来。

(4)在实验过程中,主试不对被试做任何干扰。

3、结果表1 七对样品对偶比较数据整理4、讨论(1)通过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被试对电话卡G的喜好程度较大,最不喜欢电话卡D上的图案,根据比较结果分布可以清楚的得出结论被试对电话卡图案喜好程度。

这是被试可以感受到的,顺序量表能够建立。

(2)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几张电话卡的喜好程度只由被试来判定,而被试的审美观存在差异,就会引起不同的结果。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测量阈上感觉1、引言对偶比较法最早由科恩(Cohn,1894)在他的颜色爱好的研究中介绍出来。

这个方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的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

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

然后依它们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为了避免空间和时间误差,则需要再次实验,第一次实验中A先于B,第二次则B先于A。

所以每个单元格都有两个结果。

C为两次结果各刺激的和,C’为对C 的调整,C指每个刺激在两轮实验中,与其他刺激比较胜出的次数,而事实上,每种刺激和它本身也应比教,只不过是不分胜负,故在每个C分数上都加0.5,因其比较两次,所以要加两个0.5,即1。

在有些情况下,实验者认为对偶比较空间和时间效应的干扰并不明显,也可以采用简化的程序,即每对刺激之间仅比较一次。

取P=C/(N-1),C’=C+5,P’=C’/N。

实验目的:正确的掌握对偶比较法对阈上感觉的测量。

2、方法2.1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徐州师范大学本科生一名,21岁,男生。

2.2仪器七张带有不同图案的电话卡2.3程序(1)将七张电话卡分别标上A、B、C、D、E、F、G以示区别。

(2)主试以斜线式将七张卡两两配对,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按照顺序将两张图片呈现给被试看,让被试报告两者中较好看的一张,主试记录下来。

(4)在实验过程中,主试不对被试做任何干扰。

3、结果表1 七对样品对偶比较数据整理4、讨论(1)通过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被试对电话卡G的喜好程度较大,最不喜欢电话卡D上的图案,根据比较结果分布可以清楚的得出结论被试对电话卡图案喜好程度。

这是被试可以感受到的,顺序量表能够建立。

(2)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几张电话卡的喜好程度只由被试来判定,而被试的审美观存在差异,就会引起不同的结果。

实验五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

实验五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

实验五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1 引言顺序量表的建立方法有两种,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列法的特点是一次性地将刺激全部呈现给被试,请被试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刺激排序.主试将多个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

就能求出每一个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组顺序量表。

对偶比较法则是把所有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

最后按每个刺激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作一个顺序量表.在对偶比较法中,要注意同一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前后两次的呈现要再时间和空间位置上进行平衡。

所有的刺激对呈现的顺序也要按照台阶式或斜线式的方法进行安排。

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对5种图片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量表。

2 方法2。

1 被试等级排列法被试为5名21岁在校大学生,3女2男;对偶比较法被试为1名21岁男大学生。

2。

2 实验工具5种不同的图片2。

3 实验程序(一)等级排列法1 一次给被试呈现5张图片。

2 给被试如下的指导语:“请你做一个图片爱好的实验,这里有5张不同图画面的图片,请你按自己的喜爱程度给它们依次排序。

如果排好后你觉得不满意还可以再改,直到排出你满意的顺序为止.这个实验无所谓对错,只要你按自己的爱好程度排序就行,现在就请开始。

”3 主试做好记录。

4 换下一名被试,按上述程序进行实验。

(二)对偶比较法1 按台阶式排除呈现5种图片的顺序。

2 给被试如下的指导语:“我每次给你看两张图片,请你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一张,最好能说明为什么喜欢这张。

”3 按预定的顺序呈现个对图片,每次都要将两张图片同时放到被试前得桌面固定位置上,一左一右。

被试的反应要记到记录表相应的位置上.做完10次后休息2min ,然后再按照相反的顺序比较10次,这10次每张图片呈现的位置要和前面呈现时的左右位置调换一下。

给被试呈现图片顺序列表见表3.1:表3。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

绪论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一、实验背景心理实验和其他学科的实验一样,都是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某种现象产生和变化的规律。

心理实验所要观察的是心理活动的规律,由于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不可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只有从他的行为表现和言语反应间接地了解,因此,心理实验往往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记录被试的反应来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

做心理实验之前,必须明确这个实验的目的,也就是要明确它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例如,对时间的估计是否受时间长短的影响,或者说时间知觉与被估计时距的关系。

根据这个问题就可以确定这个实验的各种变量。

自变量,又叫刺激变量,它是由实验者在实验中按研究问题的需要有意加以操纵和改变的变量,一般自变量的变化应为连续或非连续的变化,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实验处理,所谓实验处理即主试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可能有一定影响刺激条件的变化。

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

它是主试要观察的指标,是被试心理特征变化的反应或表现,它是随着自变量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验中通常假设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小),可用一定的数量指标来表示,如反应时、皮肤电位等。

额外变量,又叫控制变量,它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总之,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既要有定义良好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同时也对额外变量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排除额外变量对研究变量产生消极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使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解释率。

二、实验目的1.通过测定有无反馈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确定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2.学习和掌握如何对自变量、因变量下操作定义,并进行严格和有效地控制。

3.如何有效控制额外变量,避免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三、实验方法(一)被试以大学生为被试4人一组,其中2个被试知道每次练习画线结果(有反馈),2个被试不知道每次练习画线结果(无反馈)。

(二)实验材料1.一张10cm³10cm的白卡片,上面画有一条2cm长的直线,将画有直线的白色卡片放入镜框内,直线与水平面平行、居于镜框中间,作为实验的标准刺激。

用对偶比较法测定颜色喜欢程度

用对偶比较法测定颜色喜欢程度

用对偶比较法测颜色喜欢程度周小囧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应用心理系,南京1、引言制作心理量表的常用方法有对偶比较和等级排列法。

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对偶比较法就是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让被试判断每对刺激中哪个刺激的某一特征更明显,或者更喜欢哪一刺激。

如果有n个刺激,配对的数字应为n(n-1)/2对。

在实验中,每对刺激中的两个刺激在先还是在后,或者同时呈现对结果会产生顺序(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因此每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互换时间顺序或者空间位置,以排除这两种误差。

因此,总比较的次数应为n(n-1)次。

对偶比较法呈现刺激的方式有台阶式和斜线式两种。

心理量表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域限上感觉的。

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以将心理量表分成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

其中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是实验心理学中两种比较常用的量表。

顺序量表是按照某种标志和等级对事物进行排序,如考试名词、某方面评价等级的高低等。

顺序量表没有相对的单位和绝对的零点,但它能够表示某一事物的位置。

顺序量表不能做减乘除等运算,但可以统计中位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肯德尔W系数和U系数,以及进行非参数检验等。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2. 方法2.1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在校本科生三十名,20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

2.2材料JGW-B1速示器单元;白背景卡一张;10张不同的双色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两块面积相等的色块;笔;记录纸;Z分数转换表;计算器。

这十张双色卡片的颜色分别为:红橙、红黄、红绿、红蓝、橙黄、橙蓝、橙绿、黄绿、黄蓝、绿蓝。

2.3实验过程2.3.1共呈现五种颜色,分别是红、橙、黄、绿、蓝,可以组合成5*(5-1)/2=10种配对。

为消除顺序误差和空间误差,一共需要呈现20次。

即第一遍呈现完成之后,再将每张卡片的色块交换左右顺序呈现一遍。

2.3.2指导语“请您端坐在注视窗口,观察窗口中呈现的卡片。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制定颜色爱好的量表实验报告姓名:贵亚盼学号:2011511773 汇华11心理一、引言物理学的方法包括感觉阈限和测量阈上感觉两大类。

阈上感觉的测量是通过制作心理量表来实现的。

一个适量的刺激能引起相应的感觉,但是当刺激的物理量增加时,感觉并不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加。

像声音,重量等等。

所以要测量心理量是如何随刺激的物理量的变化而变化,就需要制作心理量表。

心理量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心理顺序量表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零点,它只是按照心理的某种标志把事物排成一个顺序。

从顺序量表上只能查处某事物在一定的心理量顺序中所处的位置,但是它不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差别是相等的。

心理顺序量表可以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

等距量表,又称差距量表,它比顺序量表更为精细,不仅能表示顺序关系,还能测量各顺序位置之间的距离。

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间接方法,是把所有的项目两两配对,然后一对对地呈现,让被试对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判断,这种特性在两种刺激中哪一个更明显。

然后记录下来,最后统计各个特征的数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就构成了顺序量表,再将其转换为等距量表。

二、题目对偶比较法制定颜色爱好的量表自变量:向被试呈现不同的颜色:红橙黄绿蓝紫灰黑因变量:被试对不同颜色的喜好程度三、实验方法1、被试贵亚盼,20岁,女,颜色知觉正常2、实验仪器计算机、对偶比较法实验程序3、实验材料不同颜色的杯子、电话、钢笔。

图片材料的颜色为八种,这八种颜色分别是:红、橙、黄、绿、蓝、紫、灰、黑。

4、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实验呈现的方式为台阶式(见表1-1),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28次后,应再比较28次,每对刺激的呈现顺序与前28次相反;为抵消空间误差,在28次中两个刺激左右位置应颠倒。

表1-1台阶式呈现刺激的方式颜色红橙黄绿青蓝黑红橙黄绿青蓝黑※1 ※2 3 ※12 4 5 ※13 14 6 7 ※19 15 16 8 9 ※20 21 17 18 10 11 ※(2)打开计算机,单击“对偶比较法”实验程序图标,进入实验状态,并在“实验材料”菜单中选择实验材料。

对偶比较法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对偶比较法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对偶比较法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对偶比较法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实证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结果研究中比较离散变量的总体结果。

它的原理是比较两个实证结果的总体大小,可以获得在给定水平上的结论,从而了解现象的规律性。

本文通过对偶比较法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以期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对偶比较法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对偶比较法:对偶比较法是一种概念,它可以用来比较两个或多个不同实体,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差异。

通常,它用于比较实证结果,从而推断现象的规律性。

2、对偶比较法的作用:通过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对比,对偶比较法能够得出在一定水平上的结论,以法律、金钱或其它形式来比较,以比较事物的优势和劣势等信息。

二、对偶比较法的理论1、属性理论:属性理论是对偶比较法的主要理论依据,它定义了比较要素之间的关系,它是用来建立变量间差异的框架,它有助于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些事物之间有可比性,在数量上是可以比较的。

2、属性差异理论:属性差异理论是对偶比较法的核心理论,也是应用对偶比较法的依据。

它主要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差异,对比不同变量的优势和劣势等,从而推断出它们之间的真实差异,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和见解。

三、对偶比较法的应用1、实验研究:对偶比较法能够用于实验研究当中,通过实验,可以得到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实验变量之间的差异性,从而获取更高的准确性。

2、实证研究:对偶比较法也可以应用于实证研究中,可以比较不同实体的结果,以判断是否存在某种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而推断出现象的规律性。

四、总结总之,对偶比较法是一种经典的研究数据分析方法,它在结果研究中应用广泛,对于对比不同实体、探究实体间差异以及判断现象规律性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对偶比较法的基本概念、理论依据以及其应用场景,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参考。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测定颜色爱好的程度,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主观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关键词对偶比较法顺序量表1前言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者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

然后依它们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1】对偶比较法又称比较判断法。

这个方法由费希纳(1896)的实验美学选择法发展而来,由寇思(l894)在其颜色爱好的研究报告中介绍出来,后来又经瑟斯顿进一步发展完善,因此,该方法又称瑟斯顿第五型比较判断法。

这个方法类似恒定刺激法,按照恒定刺激法的方式,应让被试比较标准刺激相变异刺激。

但用这个方法比较美感和态度时,标准刺激要屡次出现,会使人看腻了而影响正确判断,从而改成两刺激对偶比较,这样可以克服恒定法的不足,但其结果又能转化为恒定刺激法的结果。

2方法2.1被试2.2实验材料2.3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了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的实验研究方法。

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实验中还要控制好额外变量以防止误差的产生。

2.4.1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主观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2.4.1.1实验程序【2】⑴实验前主试发给被试一张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如下表2.4.1.2指示语现在我会成对地呈现一组颜色纸片,大家记下一对颜色中较喜欢的颜色,写入表中。

每对纸片呈现5秒。

在一组呈现完毕后,休息3分钟,进行第二次试验,程序和第一次一致。

3. 结果4.讨论5结论参考文献1杨博民陈舒永高云鹏《心理实验纲要》1989年6月出版2《实验二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出自实验操作指南思考题1如何用对偶比较法测定对某一事物的形状爱好的个别差异?2举例说明颜色爱好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

对偶比较法及其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对偶比较法及其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 龚自方
作者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重庆400715
出版物刊名: 心理科学
页码: 496-496页
主题词: 刺激;量表;一对一;强迫;配对;对刺;百分比;教育研究;比较法;对偶
摘要:对偶比较法(Method of paired comparison)是实验心理学中制作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它最早由心理学家J.Chon在他的颜色爱好研究中介绍出来。

此法是把所有有待比较的刺激一一配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献给被试,要求被试对各个配对刺激就给定的某种属性作比较,并判断其中哪一个属性更强。

当每个刺激都分别同其它刺激比较后,便得到它的各自强于其它刺激的百分比,再依据它们百分比的大小形成一个顺序量表。

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强迫人们在两种差异不大的刺激中作出选择。

用对偶比较法测颜色偏好的实验报告

用对偶比较法测颜色偏好的实验报告

用对偶比较法测颜色偏好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分别测量四名光华学院应用心理专业四班的女生对5种颜色的偏好程度。

使用不同颜色的笔一套,以探究被试对所提供颜色的偏好,再将用对偶比较法制作的顺序量表转化为等距量表。

得出四名被试对所提供颜色偏好的等距量表。

关键词:对偶比较法颜色偏好量表1.引言对偶比较法(又称配对比较法、比较判断法)(method of paired comparison),首先是由费希纳(1896)的实验美学发展而来,由寇恩(1984)在其颜色爱好的研究报告中介绍出来,后经瑟斯顿进一步完善确定。

对偶比较法的刺激呈现类似恒定刺激法的刺激呈现方式,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对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由于比较时每对刺激或先后呈现,或同时呈现,都会产生误差(前者为时间误差,后者为空间误差),因此,为了要避免这些误差,每对刺激都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的时间或位置。

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所以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

最后依它们各自更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既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排定各对刺激呈现顺序的方法,可用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颜色喜爱程度的实验来说明。

如果该商品有红橙黄绿蓝5种颜色。

用对偶比较法测定时共可配成5(5-1)/2=10对。

这10对刺激可按斜线式排定呈现的顺序(表1-1)。

表1-1 10对刺激呈现的顺序(斜线式)为了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10次测定后应再测10次,后10次的顺序时将前10次的顺序倒过来。

为了控制时间或空间误差,还要把两个刺激呈现的先后时间或左右位置和前10次呈现时颠倒一下。

例如,第一次时先红后橙,或左红右橙,则第20次应为先橙后红,或左橙右红,其余类推(见表1-2),其中1-20为呈现的序号。

表1-2 10对刺激呈现的顺序2.方法2.1 被试:长春大学光华学院本科11级心理4班4名女学生,年龄在20岁,21岁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 100 80 60 40 20 0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女生 男生
试验误差分析
• 选择疲劳 • 因为由于阅历不够丰富,被试进行比较时可能是仅仅是某 一等级的某个城市和另一等级的某个城市,会产生选择误 差
谢谢
对偶比较法
1试验背景
2010年第七届中国中小城市科) :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之 路》。 城市具体划分如下: 第一级:直辖市、特别行政区、GDP大于1600亿且人口 大于200万的城市: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 济南,青岛,上海,杭州,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 港、澳门、重庆、成都、西安(18个) 第二级:其他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城市、省会、苏锡 二市;石家庄,长春,呼和浩特、太原、郑州、合肥、无 锡、苏州、宁波、福州、厦门、南吕、长沙、汕头、珠海、 海口、三亚、南宁、贵阳、昆明、拉萨、兰州、西宁、银 川、乌鲁木齐(25个)
偏爱选择概率
j i 1 2 3 4 5 1 0.500 0.688 0.563 0.875 0.625 2 0.313 0.500 0.313 0.938 0.688 3 0.437 0.688 0.500 0.938 0.813 4 0.125 0.062 0.062 0.500 0.438 5 0.325 0.187 0.187 0.562 0.500 6 0.187 0.375 0.125 0.375 0.500
2 试验目的 了解研究生对各级城市的喜爱程度 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向导
3 试验方法
采用对偶比较法,被试为16名在读硕士,7男9女, 籍贯分布基本覆盖全国。分别将六个等级的城市两两配 对,数目为15组,1-2,1-3,1-4,1-5,2-3,2-4,2-5,2-6,34,3-5,3-6,4-5,4-6,5-6分别将每组呈现给被试,让被试选 择比较喜欢哪个等级的城市。
有偏爱选择概率推导的正态分布变量Zij
j i 1 2 3 4 5 6 合计 平均
• • • •
1 0 0.49 0.16 1.150 0.320 0.89 3.01 0.502
2 -0.49 0 -0.49 1.540 0.490 0.68 1.73 0.288
3 4 5 6 -0.16 -1.15 -0.32 -0.89 0.49 -1.54 -0.49 -0.68 0 -0.54 -0.89 -1.15 0.540 0 0.160 -0.32 0.890 -0.16 0 0.000 1.15 0.32 0 0 2.91 -3.07 -1.54 -3.04 0.485 -0.512 -0.257 -0.507
男生女生在城市等级的选择差别
一级 fi 男生 1.337 100 二级 0.9 67 三 级 1.1 02 82 四级 0.23 17 五级 0 0 六级 0.087 7 fi 女生 一级 0.854 98 二级 0.77 89 三级 0.75 2 86 四级 0.207 24 五级 0.87 100 六级 0.000 0
第三级:14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发达且收入高的城市 :唐 山、秦皇岛、淄博、烟台、威海、徐州、连云港、南通、镇江、 常州、嘉兴、金华、绍兴、台州、温州、泉州、东莞、惠州、 佛山、中山、江门、湛江、北海、桂林(24个) 第四级:其他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重点经济城市: 邯郸、鞍山、抚顺、吉林市、齐齐哈尔、大庆、包头、大同、 洛阳、潍坊、芜湖、扬州、湖州、舟山、漳州、株洲、潮州、 柳州(18个) 第五级:其他著名经济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人口大于50 万、重点旅游城市 :承德、保定、丹东、开封、安阳、泰安、 日照、蚌埠、黄山、泰州、莆田、南平、九江、宜昌、襄樊、 岳阳、肇庆、乐山、绵阳、丽江、延安、咸阳、宝鸡(23个) 以上城市共108个,这些城市是中国的108好汉。 其他城市均为六级
设4级城市的偏爱度为0,一级城市的偏爱度为100 f4=0,f1=100 可以利用线性变换 fi=af+b, a=98.619 , b=100 得f2=78.8 , f3=98.3 , f5=25.1 , f6=0.5
实验结果
城市等级偏爱度评价结果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 1 2 3 4 5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