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版 第2章 学业分层测评12

合集下载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学业分层测评2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2_120171003212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学业分层测评2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2_120171003212

学业分层测评(二)(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2<x<1”是“x>1或x<-1”的()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D.充要条件【解析】∵-2<x<1 x>1或x<-1,且x>1或x<-1 -2<x<1,∴“-2<x<1”是“x>1或x<-1”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C2.a<0,b<0的一个必要条件为()A.a+b<0B.a-b>0a aC. >1 D.<-1b b【解析】a+b<0 a<0,b<0,而a<0,b<0⇒a+b<0.【答案】 A3.“ab≠0”是“直线ax+by+c=0与两坐标轴都相交”的()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ab≠0,即Error!,此时直线ax+by+c=0与两坐标轴都相交;又当ax+by+c=0与两坐标轴都相交时,a≠0且b≠0.【答案】 C4.一元二次方程ax2+2x+1=0(a≠0)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分条件是() A.a≤0B.a>0C.a<-1 D.a<11 【解析】∵一元二次方程ax2+2x+1=0(a≠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x1x2<0.即<0⇔aa<0,本题要求的是充分条件.由于{a|a<-1}⊆{a|a<0},故答案应为C.【答案】 C1π5.设0<x<,则“x sin2x<1”是“x sin x<1”的()2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π【解析】因为0<x<,所以0<sin x<1.由x·sin x<1知x sin2x<sin x<1,因此21 1必要性成立.由x sin2x<1得x sin x<,而>1,因此充分性不成立.sin x sin x【答案】 B二、填空题16.满足sin α=的一个充分条件是α=____(填一角即可).2π 1【解析】∵α=⇒sin α=,6 21 π∴sin α=的一个充分条件可以是α=.2 6π【答案】637.已知“x>k”是“<1”的充分条件,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x+1【导学号:32550004】3【解析】解不等式<1得,x<-1或x>2,x+1∵x>k⇒x>2或x<-1∴k≥2.【答案】[2,+∞)8.已知p:x∈A={x|x2-2x-3≤0,x∈R},q:x∈B={x|x2-2mx+m2-4≤0,x∈R,m∈R}.若p是綈q的充分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A={x|-1≤x≤3},B={x|m-2≤x≤m+2},∴∁R B={x|x<m-2或x>m+2}.∵p是綈q的充分条件,∴A⊆∁R B,∴m-2>3或m+2<-1,∴m>5或m<-3.【答案】(-∞,-3)∪(5,+∞)三、解答题9.分别判断下列“若p,则q”命题中,p是否为q的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并说明理由.(1)p:sin θ=0,q:θ=0;(2)p:θ=π,q:tan θ=0;(3)p:a是整数,q:a是自然数;(4)p:a是素数,q:a不是偶数.2【解】(1)由于p:sin θ=0⇐q:θ=0,p:sin θ=0 q:θ=0,所以p是q的必要条件,p是q的不充分条件.(2)由于p:θ=π⇒q:tan θ=0,p:θ=π⇐/ q:tan θ=0,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p是q的不必要条件.(3)由于p:a是整数q:a是自然数,p:a是整数⇐q:a是自然数,所以p是q的必要条件,p是q的不充分条件.(4)由于p:a是素数⇔/ q:a不是偶数,所以p是q的不充分条件,p是q的不必要条件.10.已知p:4x+k≤0,q:x2-x-2<0,且p是q的必要条件,求k的取值范围.k【解】由4x+k≤0,得x≤-;4由x2-x-2<0,得-1<x<2.设A=Error!,B={x|-1<x<2},由p是q的必要条件,得A⊇B.k ∴-≥2,4∴k≤-8.即k的取值范围为(-∞,-8].[能力提升]11.不等式1->0成立的充分条件是()xA.x>1 B.x>-1C.x<-1或0<x<1 D.x<0或x>11 【解析】x>1⇒1->0,故选A.x【答案】 A2.设a,b为向量,则“a·b=|a||b|”是“a∥b”的()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a·b=|a||b|cos 〈a,b〉=|a||b|,∴cos 〈a,b〉=1,3∴〈a,b〉=0,∴a·b=|a||b|⇒a∥b.而∵a∥b夹角可为π,∴a·b=-|a||b|,∴a·b=|a||b|⇐/ a∥b,故选A.【答案】 A3.(2016·长春高二检测)如果命题“若A,则B”的否命题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否命题是假命题,则A是B的________条件.【解析】否命题为真,则逆命题为真.∴“若B,则A”为真,∴B⇒A,而原命题为假设A B,∴A是B的必要条件.【答案】必要4.已知p:x2-2x-3<0,若-a<x-1<a是p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求使a >b恒成立的实数b的取值范围.【解】由于p:x2-2x-3<0⇔-1<x<3,-a<x-1<a⇔1-a<x<1+a(a>0).依题意,得{x|-1<x<x|1-a<x<1+a}(a>0),所以Error!解得a>2,则使a>b恒成立的实数b的取值范围是b≤2,即(-∞,2].4。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2学业分层测评:章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2学业分层测评:章

章末综合测评(二)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3x -y -3=0的倾斜角是( ) A .30° B .60° C .120°D .150°【解析】 直线的斜率k =3,倾斜角为60°. 【答案】 B2.若A (-2,3),B (3,-2),C ⎝ ⎛⎭⎪⎫12,m 三点共线,则m 的值为( )【导学号:45722126】A.12 B .-12 C .-2 D .2【解析】 由-2-33-(-2)=m +212-3,得m =12.【答案】 A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y =ax 与y =x +a 正确的是( )【解析】 当a >0时,A ,B ,C ,D 均不成立;当a <0时,只有C 成立. 【答案】 C4.两平行直线5x +12y +3=0与10x +24y +5=0之间的距离是( ) A.213 B.113 C.126D.526【解析】 5x +12y +3=0可化为10x +24y +6=0.由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可得d=|6-5|102+242=126.【答案】 C5.已知点M(a,b)在圆O:x2+y2=1外,则直线ax+by=1与圆O的位置关系是()A.相切B.相交C.相离D.不确定【解析】由题意知点在圆外,则a2+b2>1,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1a2+b2<1,故直线与圆相交.【答案】 B6.若P(2,-1)为圆C:(x-1)2+y2=25的弦AB的中点,则直线AB的方程是()A.2x-y-5=0 B.2x+y-3=0C.x+y-1=0 D.x-y-3=0【解析】圆心C(1,0),k PC=0-(-1)1-2=-1,则k AB=1,AB的方程为y+1=x-2,即x-y-3=0,故选D.【答案】 D7.圆心在x轴上,半径为1,且过点(2,1)的圆的方程是()A.(x-2)2+y2=1B.(x+2)2+y2=1C.(x-1)2+(y-3)2=1D.x2+(y-2)2=1【解析】设圆心坐标为(a,0),则由题意可知(a-2)2+(1-0)2=1,解得a =2.故所求圆的方程是(x-2)2+y2=1.【答案】 A8.圆x2+y2-4x-4y-10=0上的点到直线x+y-14=0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差是()A.36 B.18C.6 2 D.5 2【解析】圆x2+y2-4x-4y-10=0的圆心为(2,2),半径为32,圆心到直线x+y-14=0的距离为|2+2-14|2=52>32,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差是2R=6 2.【答案】 C9.过点P(-2,4)作圆O:(x-2)2+(y-1)2=25的切线l,直线m:ax-3y=0与直线l平行,则直线l与m的距离为()A.4 B.2C.85 D.125【解析】P为圆上一点,则有k OP·k l=-1,而k OP=4-1-2-2=-34,∴k l=43.∴a=4,∴m:4x-3y=0,l:4x-3y+20=0.∴l与m的距离为|20|42+(-3)2=4.【答案】 A10.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等边三角形,该几何体的四个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的坐标分别是(0,0,0),(2,0,0),(2,2,0),(0,2,0),则第五个顶点的坐标可能是()图1A.(1,1,1) B.(1,1, 2)C.(1,1, 3) D.(2,2, 3)【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正四棱锥,正四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方形的中心,高为3,则第五个顶点的坐标为(1,1,3).故选C.【答案】 C11.经过点(2,1)的直线l到A(1,1)、B(3,5)两点的距离相等,则直线l的方程为()A.2x-y-3=0B.x=2C.2x-y-3=0或x=2D.以上都不对【解析】满足条件的直线l有两种情况:①过线段AB的中点;②与直线AB平行.由A(1,1),B(3,5)可知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2,3),所以直线x=2满足条件.由题意知k AB=5-13-1=2.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1=2(x-2),即2x-y-3=0,综上可知,直线l的方程为x=2或2x-y-3=0,故选C.【答案】 C12.已知圆O:x2+y2-4=0,圆C:x2+y2+2x-15=0,若圆O的切线l交圆C于A,B两点,则△OAB面积的取值范围是()图2A.[27,215] B.[27,8]C.[23,215] D.[23,8]【解析】S△OAB =12|AB|·2=|AB|,设C到AB的距离为d,则|AB|=242-d2,又d∈[1,3],7≤42-d2≤15,所以S△OAB=|AB|∈[27,215].【答案】 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3.若直线l 的方程为y -a =(a -1)(x +2),且l 在y 轴上的截距为6,则a =________.【解析】 令x =0,得y =(a -1)×2+a =6,∴a =83. 【答案】 8314.经过两条直线2x +y +2=0和3x +4y -2=0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3x -2y +4=0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导学号:45722127】【解析】 由方程组⎩⎨⎧3x +4y -2=0,2x +y +2=0,得交点A (-2,2),因为所求直线垂直于直线3x -2y +4=0,故所求直线的斜率k =-23,由点斜式得所求直线方程为y -2=-23(x +2),即2x +3y -2=0.【答案】 2x +3y -2=015.若点P (1,2)在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的圆上,则该圆在点P 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 ∵以原点O 为圆心的圆过点P (1,2), ∴圆的方程为x 2+y 2=5. ∵k OP =2,∴切线的斜率k =-12.由点斜式可得切线方程为y -2=-12(x -1),即x +2y -5=0. 【答案】 x +2y -5=016.若x ,y ∈R ,且x =1-y 2,则y +2x +1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x =1-y 2⇔x 2+y 2=1(x ≥0),此方程表示半圆,如图,设P (x ,y )是半圆上的点,则y +2x +1表示过点P (x ,y ),Q (-1,-2)两点直线的斜率.设切线QA 的斜率为k ,则它的方程为y +2=k (x +1).从而由|k -2|k 2+1=1,解得k =34.又k BQ =3,∴所求范围是⎣⎢⎡⎦⎥⎤34,3.【答案】 ⎣⎢⎡⎦⎥⎤34,3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求经过两点A (-1,4),B (3,2)且圆心在y 轴上的圆的方程.【解】 法一 ∵圆心在y 轴上, 设圆的标准方程是x 2+(y -b )2=r 2. ∵该圆经过A 、B 两点,∴⎩⎨⎧ (-1)2+(4-b )2=r 2,32+(2-b )2=r 2,∴⎩⎨⎧b =1,r 2=10.所以圆的方程是x 2+(y -1)2=10. 法二 线段AB 的中点为(1,3), k AB =2-43-(-1)=-12,∴弦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 -3=2(x -1), 即y =2x +1.由⎩⎨⎧y =2x +1,x =0,得(0,1)为所求圆的圆心.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圆半径r 为 (0+1)2+(1-4)2=10, ∴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1)2=10.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3所示,矩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M (2,0),AB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3y -6=0,点T (-1,1)在AD 边所在直线上.求:图3(1)AD边所在直线的方程;(2)DC边所在直线的方程.【解】(1)由题意知ABCD为矩形,则AB⊥AD,又AB边所在直线方程为x-3y-6=0,∴AD边所在的直线的斜率k AD=-3,而点T(-1,1)在直线AD上,∴AD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3x+y+2=0.(2)∵M为矩形ABCD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点M到直线AB和直线DC的距离相等.又DC∥AB,∴可令DC的直线方程为x-3y+m=0(m≠-6).而M到直线AB的距离d=410=2510.∴M到直线DC的距离为2 510,即|2+m|10=2510⇒m=2或-6,又m≠-6,∴m=2,∴DC边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3y+2=0.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ABC的顶点B(-1,-3),AB边上高线CE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3y-1=0,BC边上中线AD所在的直线方程为8x+9y-3=0.(1)求点A的坐标;(2)求直线AC的方程.【解】(1)设点A(x,y),则⎩⎨⎧8x +9y -3=0,y +3x +1·13=-1,解得⎩⎨⎧x =-3,y =3.故点A 的坐标为(-3,3). (2)设点C (m ,n ), 则⎩⎪⎨⎪⎧m -3n -1=0,8·m -12+9·n -32-3=0,解得m =4,n =1,故C (4,1), 又因为A (-3,3),所以直线AC 的方程为y -13-1=x -4-3-4,即2x +7y -15=0.20.(本小题满分12分)点A (0,2)是圆x 2+y 2=16内的定点,B ,C 是这个圆上的两个动点,若BA ⊥CA ,求BC 中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的轨迹是什么曲线.【解】 设点M (x ,y ),因为M 是弦BC 的中点,故OM ⊥BC . 又∵∠BAC =90°,∴|MA |=12|BC |=|MB |. ∵|MB |2=|OB |2-|OM |2,∴|OB |2=|MO |2+|MA |2,即42=(x 2+y 2)+[(x -0)2+(y -2)2],化简为x 2+y 2-2y -6=0,即x 2+(y -1)2=7.∴所求轨迹为以(0,1)为圆心,以7为半径的圆.21.(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4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E 点,定点A ,C 的坐标分别是A (-2,3),C (2,1).图4(1)求以线段AC为直径的圆E的方程;(2)若B点的坐标为(-2,-2),求直线BC截圆E所得的弦长.【导学号:45722128】【解】(1)AC的中点E(0,2)即为圆心,半径r=12|AC|=1242+(-2)2=5,所以圆E的方程为x2+(y-2)2=5.(2)直线BC的斜率k=1-(-2)2-(-2)=34,其方程为y-1=34(x-2),即3x-4y-2=0.点E到直线BC的距离为d=|-8-2|5=2,所以BC截圆E所得的弦长为25-22=2.22.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5,已知圆C:x2+y2+10x+10y=0,点A(0,6).图5(1)求圆心在直线y=x上,经过点A,且与圆C相外切的圆N的方程;(2)若过点A的直线m与圆C交于P,Q两点,且圆弧PQ恰为圆C周长的1 4,求直线m的方程.【解】(1)由x2+y2+10x+10y=0,化为标准方程:(x+5)2+(y+5)2=50.所以圆C的圆心坐标为C(-5,-5),又圆N的圆心在直线y=x上,所以当两圆外切时,切点为O,设圆N的圆心坐标为(a,a),则有(a-0)2+(a-6)2=(a-0)2+(a-0)2,解得a=3,所以圆N的圆心坐标为(3,3),半径r=32,故圆N的方程为(x-3)2+(y-3)2=18.(2)因为圆弧PQ恰为圆C周长的14,所以CP⊥CQ.所以点C到直线m的距离为5.当直线m的斜率不存在时,点C到y轴的距离为5,直线m即为y轴,所以此时直线m的方程为x=0.当直线m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m的方程为y=kx+6,即kx-y+6=0.所以|-5k+5+6|1+k2=5,解得k=4855.所以此时直线m的方程为4855x-y+6=0,即48x-55y+330=0,故所求直线m的方程为x=0或48x-55y+330=0.。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学业分层测评18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2_120171003210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学业分层测评18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2_120171003210

学业分层测评(十八)(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一、选择题x2 y21.若点P(2,0)到双曲线-=1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2,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2 b2A. 2B.3C.2 2 D.2 3|2b| 【解析】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bx±ay=0,点P(2,0)到渐近线的距离为=2,a2+b2所以a2=b2,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故选A.【答案】 Ay22.过双曲线x2-=1的右焦点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交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于A,B 3两点,则|AB|=()4 3A. B.23 3C.6 D.4 3【解析】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y A),(x,y B),将x=c=2代入渐近线方程y=y2± 3x得到y A,y B,进而求|AB|.由题意知,双曲线x2-=1的渐近线方程为y=±x,将x33=c=2代入得y=±2 3,即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2 3),(2,-2 3),所以|AB|=4 3.【答案】 D3.下列双曲线中,焦点在y轴上且渐近线方程为y=±2x的是()y2 x2A.x2-=1 B.-y2=14 4y2 x2C. -x2=1 D.y2-=14 4【解析】由双曲线的性质利用排除法求解.由双曲线焦点在y轴上,排除选项A、B,选项C中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2x,故选C.【答案】 C4.将离心率为e1的双曲线C1的实半轴长a和虚半轴长b(a≠b)同时增加m(m>0)个单位长度,得到离心率为e2的双曲线C2,则()A.对任意的a,b,e1>e2B.当a>b时,e1>e2;当a<b时,e1<e21C.对任意的a,b,e1<e2D.当a>b时,e1<e2;当a<b时,e1>e2【解析】分别表示出e1和e2,利用作差法比较大小.a 2+b2 b由题意e1==2;双曲线C2的实半轴长为a+m,虚半轴长为b+m,1+(a)a2a+m2+b+m 2 b+m1+(a+m)2离心率e2==.a+m2b+m b m a-b因为-=,且a>0,b>0,m>0,a≠b,a+m a a a+mm a-b b+m b所以当a>b时,>0,即>.a a+m a+m ab+m b又>0,>0,a+m ab+m b b+m b 所以由不等式的性质依次可得(a+m)2>(a)2,1+(a+m)2>1+(a)2,所以b+m b m a-b1+(a+m)2 1+(a)>2,即e2>e1;同理,当a<b时,<0,可推得e2<e1.综a a+m上,当a>b时,e1<e2;当a<b时,e1>e2.【答案】 D5.设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为F,虚轴的一个端点为B,如果直线FB与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垂直,那么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2 B.33+1C. D.2 5+1 2x2 y2【解析】设双曲线方程为-=1(a>0,b>0),不妨设一个焦点为F(c,0),虚轴端a2 b2b b b b点为B(0,b),则k FB=-.又渐近线的斜率为±a,所以由直线垂直关系得(-c)·=-1c ab(-显然不符合),即b2=ac,又c2-a2=b2,所以c2-a2=ac,两边同除以a2,整理得e2-e-a5+1 1-51=0,解得e=或e=(舍去).2 2【答案】 D二、填空题x2 y26.过双曲线-=1的左焦点F1的直线交双曲线的左支于M,N两点,F2为其右焦点,4 3则|MF2|+|NF2|-|MN|的值为________.【解析】|MF2|+|NF2|-|MN|=|MF2|+|NF2|-(|MF1|+|NF1|)=(|MF2|-|MF1|)+2(|NF2|-|NF1|)=2a+2a=4a=8.【答案】8x2 y27.设F是双曲线C:-=1的一个焦点.若C上存在点P, 使线段PF的中点恰为其虚a2 b2轴的一个端点,则C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解析】根据题意建立a,c间的联系,再利用离心率公式计算.不妨设F(-c,0),PF的中点为(0,b).由中点坐标公式可知P(c,2b).又点P在双曲线上,c2 4b2 c2 c则-=1,故=5,即e== 5.a2 b2 a2 a【答案】 58.若双曲线x2-y2=1右支上一点P(a,b)到直线y=x的距离为3,则a+b=________.【导学号:32550089】【解析】由于点P(a,b)在右支上,所以a-b>0.|a-b|又∵=3,∴a-b=6,又∵a2-b2=1,2a2-b2 1 6∴a+b===.a-b 6 6【答案】6 6三、解答题9.已知双曲线的方程是16x2-9y2=144.(1)求双曲线的焦点坐标、离心率和渐近线方程;(2)设F1和F2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且|PF1|·|PF2|=32,求∠F1PF2的大小.x2 y2【解】(1)由16x2-9y2=144得-=1,9 16所以a=3,b=4,c=5,5 4 所以焦点坐标F1(-5,0),F2(5,0),离心率e=,渐近线方程为y=±x.3 3(2)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PF1|-|PF2||=6,|PF1|2+|PF2|2-|F1F2|2cos ∠F1PF2=2|PF1||PF2||PF1|-|PF2|2+2|PF1||PF2|-|F1F2|2=2|PF1||PF2|36+64-100==0,643∴∠F1PF2=90°.10.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焦点F1,F2在坐标轴上,离心率为2,且过点P(4,-10).(1)求双曲线方程;→→(2)若点M(3,m)在双曲线上,求证:MF1·MF2=0;(3)在(2)的条件下,求△F1MF2的面积.【解】(1)∵e=2,∴可设双曲线方程为x2-y2=λ(λ≠0).∵过点(4,-10),∴16-10=λ,即λ=6.∴双曲线方程为x2-y2=6.(2)证明:法一:由(1)可知,双曲线中a=b=6,∴c=2 3,∴F 1(-2 3,0),F2(2 3,0),m m∴kMF1=,kMF2=,3+2 3 3-2 3m2 m2kMF1·kMF2==-.9-12 3∵点(3,m)在双曲线上,∴9-m2=6,m2=3,→→ 故kMF1·kMF2=-1,∴MF1⊥MF2,∴MF1·MF2=0.→法二:∵MF1=(-3-2 3,-m),→MF2=(2 3-3,-m),→→∴MF1·MF2=(3+2 3)×(3-2 3)+m2=-3+m2.∵M点在双曲线上,∴9-m2=6,即m2-3=0,→→∴MF1·MF2=0.(3)△F 1MF2的底|F1F2|=4 3,△F1MF2的高h=|m|=3,∴S△F1MF2=6.[能力提升]x2 y2 →→1.已知双曲线C:-=1(a>0,b>0)的焦点为F1,F2,且C上的点P满足PF1·PF2=a2 b2→→0,|PF1|=3,|PF2|=4,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105A. B.245C. D.52→→ 1 →→ 【解析】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2a=||PF2|-|PF1||=1,所以a=;因为PF1·PF2=0,2→→→→ 5 c所以PF1⊥PF2,所以(2c)2=|PF1|2+|PF2|2=25,解得c=.所以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e==2 a5.故D正确.【答案】 Dx2 y22.已知双曲线-=1(a>0,b>0)的一条渐近线过点(2,3),且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在a2 b2抛物线y2=4 7x的准线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x2 y2 x2 y2A. -=1 B.-=121 28 28 21x2 y2 x2 y2C. -=1 D.-=13 4 4 3【解析】利用渐近线过已知点以及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在抛物线的准线上,列出方程组求解.b b由双曲线的渐近线y=x过点(2,3),可得3=×2.①a a由双曲线的焦点(-a2+b2,0)在抛物线y2=4 7x的准线x=-7上,可得a2+b2=7.②x2 y2由①②解得a=2,b=3,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1.4 3【答案】 Dx2 y2 y2 x23.双曲线-=1,-=1的离心率分别为e 1,e2,则e1+e2的最小值为________.a2 b2 b2 a2a2+b2 a2+b2 a2+b2 a2+b2 【解析】由已知得e 1=,e2=,则e1+e2=+=( )a2+b2a b a b1 1 1(b)2ab+≥·2=2 2.a ab【答案】 2 2x2 y2 4 10 3 10 4.已知双曲线-b2=1(a>0,b>0)的左、右焦点为F1、F2,点P( 5 )在双曲,a2 5→→线的右支上,且|PF1|=3|PF2|,PF1·PF2=0,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PF1|-|PF2|=2a,|PF1|=3|PF2|,∴|PF1|=3a,|PF2|=a.→ 3 104 10又PF1=(-c-,- 5 ),55→ 4 10 3 10=,PF2 (c-,-5 )5→→4 10 3 10(5 )2-c2+(5 )2=0,∵PF1·=PF2∴c2=10.4 10 3 10 又|PF2|=a,∴(c-5 )2+(5 )2=a2.∴a2=4,∴b2=c2-a2=6.x2 y2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4 66。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

章末分层突破[自我校对]①简单多面体②直观图③点与直线④直线与直线⑤确定平面⑥画相交平面的交线⑦球的表面积和体积从三视图可以看出,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主视图反映它的长和高,左视图反映它的宽和高.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1-1所示,该四棱锥最长棱的棱长为()【导学号:39292060】图1-1A.1B. 2C. 3D.2【精彩点拨】通过三视图得到几何体的结构,再利用三视图中的数据求解.【规范解答】根据三视图,可知几何体的直观图为如图所示的四棱锥V-ABCD,其中VB⊥平面ABCD,且底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VB=1.所以四棱锥中最长棱为VD.连接BD,易知BD=2,在Rt△VBD中,VD=VB2+BD2= 3.【答案】 C[再练一题]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2所示,其中左视图与俯视图均为半径是2的圆,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图1-2【解析】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半径为2的球被截去四分之一后剩下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体积V =43×π×23×34=8π.【答案】 8π1.2.证明线线平行的依据:(1)平面几何法(常用的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逆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公理4;(3)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5)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3.证明线面平行的依据:(1)定义;(2)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4.证明面面平行的依据:(1)定义;(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4)面面平行的传递性.如图1-3所示,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点D ,D 1分别为AC ,A 1C 1上的点.图1-3(1)当A 1D 1D 1C 1等于何值时,BC 1∥平面AB 1D 1?(2)若平面BC 1D ∥平面AB 1D 1,求ADDC 的值.【精彩点拨】 (1)先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分析出BC 1∥平面AB 1D 1时,线线平行,得线段比,在解答时,可以利用已知A 1D 1D 1C 1的比,利用线面平行判定求解.(2)利用面面平行得到线线平行,得对应线段成比例,从而得到比值. 【规范解答】 (1)如图所示,取D 1为线段A 1C 1的中点,此时A 1D 1D 1C 1=1.连接A 1B ,交AB 1于点O ,连接OD 1.由棱柱的性质知,四边形A 1ABB 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 为A 1B 的中点.在△A 1BC 1中,点O ,D 1分别为A 1B ,A 1C 1的中点,所以OD 1∥BC 1.又因为OD 1平面AB 1D 1,BC 1⊆/平面AB 1D 1,所以BC 1∥平面AB 1D 1,所以当A 1D 1D 1C 1=1时,BC 1∥平面AB 1D 1.(2)由平面BC 1D ∥平面AB 1D 1,且平面A 1BC 1∩平面BC 1D =BC 1,平面A 1BC 1∩平面AB 1D 1=D 1O 得BC 1∥D 1O ,所以A 1D 1D 1C 1=A 1O OB ,又由题可知A 1D 1D 1C 1=DCAD ,A 1O OB =1,所以DC AD =1,即ADDC =1.[再练一题]2.如图1-4,在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2EF ,EF ∥AB ,H 为BC 的中点,求证:FH ∥平面EDB .【导学号:39292061】图1-4【证明】 连接AC 交BD 于点G ,则G 为AC 的中点. 连接EG ,GH , ∵H 为BC 的中点, ∴GH ═∥12AB . 又EF ═∥12AB , ∴EF ═∥GH ,∴四边形EFHG 为平行四边形,∴EG ∥FH ,∵EG 平面EDB ,FH ⊆/平面EDB , ∴FH ∥平面EDB .1.2.两条异面直线相互垂直的证明方法: (1)定义;(2)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3.直线和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 (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4.平面和平面相互垂直的证明方法: (1)定义;(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图1-5,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AB ⊥AD ,CD =2AB ,平面P AD ⊥底面ABCD,P A ⊥AD ,E 和F 分别是CD 和PC 的中点.求证:图1-5(1)P A⊥底面ABCD;(2)BE∥平面P AD;(3)平面BEF⊥平面PCD.【精彩点拨】(1)利用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可得P A⊥底面ABCD;(2)可证BE∥AD,从而得BE∥平面P AD;(3)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规范解答】(1)因为平面P AD⊥底面ABCD,且P A⊥AD,所以P A⊥底面ABCD.(2)因为AB∥CD,CD=2AB,E为CD的中点,所以AB∥DE,且AB=DE,所以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AD.又因为BE⊆/平面P AD,AD平面P AD,所以BE∥平面P AD.(3)因为AB⊥AD,而且ABE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CD,AD⊥CD.由(1)知P A⊥底面ABCD,所以P A⊥CD.又AD∩P A=A,所以CD⊥平面P AD,所以CD⊥PD.因为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所以PD∥EF,所以CD⊥EF.又EF∩BE=E,所以CD⊥平面BEF.又CD平面PCD,所以平面BEF⊥平面PCD.[再练一题]3.如图1-6,△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若AE=1,AE⊥平面ABC,平面BCD⊥平面ABC,BD=CD,且BD⊥CD.求证:图1-6(1)AE ∥平面BCD ; (2)平面BDE ⊥平面CDE .【证明】 (1)取BC 的中点M ,连接DM , 因为BD =CD ,且BD ⊥CD ,BC =2. 所以DM =1,DM ⊥BC . 又因为平面BCD ⊥平面ABC , 所以DM ⊥平面ABC ,又AE ⊥平面ABC ,所以AE ∥DM .又因为AE ⊆/平面BCD ,DM 平面BCD ,所以AE ∥平面BCD . (2)由(1)已证AE ∥DM ,又AE =1,DM =1,所以四边形DMAE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DE ∥AM .连接AM ,易证AM ⊥BC ,因为平面BCD ⊥平面ABC ,所以AM ⊥平面BCD , 所以DE ⊥平面BCD .又CD 平面BCD ,所以DE ⊥CD .因为BD ⊥CD ,BD ∩DE =D ,所以CD ⊥平面BDE . 因为CD 平面CDE ,所以平面BDE ⊥平面CDE .的思想,把一个平面图形折叠成一个几何体,再研究其性质,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常用方法,所以几何体的折叠与展开是高考的一个热点.折叠与展开是互逆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几何元素之间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是变化了,还是不变,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图1-7(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AD ,AD ∥BC ,F 为AD 中点,E 在BC 上,且EF∥AB ,已知AB =AD =CE =2,现沿EF 把四边形CDFE 折起如图1-7(2),使平面CDFE ⊥平面ABEF .图1-7(1)求证:AD∥平面BCE;(2)求证:AB⊥平面BCE;(3)求三棱锥C-ADE的体积.【精彩点拨】观察折叠前后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弄清折叠前后哪些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依据未变化的已知条件求解.【规范解答】(1)证明:由题意知,AF∥BE,DF∥CE,又∵AF⊆/平面BCE,BE平面BCE,∴AF∥平面BCE.同理可证DF∥平面BCE.又∵AF∩DF=F,∴平面ADF∥平面BCE.又AD平面ADF,∴AD∥平面BCE.(2)证明:在直角梯形ABCD中,∵EF⊥BC,∴折起后,EF⊥EC,EF⊥EB.又∵EF∥AB,∴AB⊥EC,AB⊥EB,EC∩EB=E,∴AB⊥平面BCE.(3)∵平面CDFE⊥平面ABEF,EF⊥AF,∴AF⊥平面CDFE,∴AF为三棱锥A-CDE的高,且AF=1.又∵AB=CE=2,∴S△CDE =12×2×2=2,∴V C -ADE =V A -CDE =13S △CDE ·AF =23. [再练一题]4.如图1-8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已知AD =2AB =2a ,BD =3a ,AC ∩BD =E ,将其沿对角线BD 折成直二面角.求证:(1)AB ⊥平面BCD ; (2)平面ACD ⊥平面ABD .【导学号:39292062】图1-8【证明】 (1)在△ABD 中,AB =a ,AD =2a ,BD =3a , ∴AB 2+BD 2=AD 2, ∴∠ABD =90°,AB ⊥BD . 又∵平面ABD ⊥平面BCD ,平面ABD ∩平面BCD =BD ,AB 平面ABD , ∴AB ⊥平面BCD .(2)∵折叠前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且AB ⊥BD , ∴CD ⊥BD .由(1)知AB ⊥平面BCD ,∴AB ⊥CD . ∵AB ∩BD =B ,∴CD ⊥平面ABD . 又∵CD 平面ACD , ∴平面ACD ⊥平面ABD .系;所谓方程的思想,就是把函数解析式看成一个方程,将变量间的等量关系表达为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使问题得以解决.如图1-9所示,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内有两个球相外切且又分别与正方体内切.(1)求两球半径之和;(2)球的半径为多少时,两球体积之和最小?图1-9【精彩点拨】此题的关键在于作截面,一个球在正方体内,一般应作对角面,而两个球的球心连线也应在正方体的体对角线上,故仍需作正方体的对角面,得如图(2)的截面图,在图(2)中,观察R与r和棱长间的关系即可.【规范解答】(1)如题图(2),球心O1和O2在AC上,过O1,O2分别作AD,BC的垂线交于E,F.设⊙O1的半径为r,⊙O2的半径为R.则由AB=1,AC=3,得AO1=3r,CO2=3R.∴r+R+3(r+R)=3,∴R+r=33+1=3-32.(2)设两球体积之和为V,则V=43π(R3+r3)=43π3-32[(R+r)2-3rR]=43π3-32⎣⎢⎡⎦⎥⎤⎝⎛⎭⎪⎫3-322-3R⎝⎛⎭⎪⎫3-32-R=43π·3-32⎣⎢⎡⎦⎥⎤3R2-3(3-3)2R+⎝⎛⎭⎪⎫3-322.当R=3-34时,V有最小值,∴当R=r=3-34时,体积之和有最小值.[再练一题]5.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在圆锥内部有一个高为x的内接圆柱.(1)画出圆锥及其内接圆柱的轴截面;(2)求圆柱的侧面积;(3)x为何值时,圆柱的侧面积最大?【解】 (1)圆锥及其内接圆柱的轴截面如图所示.(2)设所求的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它的侧面积S =2πr ·x ,因为r R =h -x h ,所以r =R -R h ·x ,所以S =2πRx -2πR h ·x 2,即圆柱的侧面积S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S =-2πR h x 2+2πRx .(3)因为S 的表达式中x 2的系数小于0,所以这个二次函数有最大值,这时圆柱的高x =-2πR -2·2πR h=h 2,即当圆柱的高是已知圆锥的高的一半时,它的侧面积最大.1.若空间中n 个不同的点两两距离都相等,则正整数n 的取值( )A.至多等于3B.至多等于4C.等于5D.大于5【解析】 n =2时,可以;n =3时,为正三角形,可以;n =4时,为正四面体,可以;n =5时,为四棱锥,侧面为正三角形,底面为菱形且对角线长与边长相等,不可能.【答案】 B2.如图1-10,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π3,则它的表面积是()图1-10A.17πB.18πC.20πD.28π【解析】 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球体去掉上半球的14,得到的几何体如图.设球的半径为R ,则43πR 3-18×43πR 3=283π,解得R =2.因此它的表面积为78×4πR 2+34πR 2=17π.故选A.【答案】 A3.已知m ,n 表示两条不同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 ∥α,n ∥α,则m ∥nB.若m ⊥α,n ⊂α,则m ⊥nC.若m ⊥α,m ⊥n ,则n ∥αD.若m ∥α,m ⊥n ,则n ⊥α【解析】 A 选项m 、n 也可以相交或异面,C 选项也可以n ⊂α,D 选项也可以n ∥α或n 与α相交.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选B.【答案】 B4.某工件的三视图如图1-11所示.现将该工件通过切削,加工成一个体积尽可能大的长方体新工件,并使新工件的一个面落在原工件的一个面内,则原工件材料的利用率为( )⎝⎛⎭⎪⎫材料利用率=新工件的体积原工件的体积图1-11A.89πB.827πC.24(2-1)3π D.8(2-1)3π【解析】 由三视图知原工件为一圆锥,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则高为32-12=22,设其内接正方体的棱长为x ,则2x 2=22-x 22,∴x =223. ∴V 新工件=x 3=16227. 又V 原工件=13π×12×22=22π3,∴V 新工件V 原工件=1622722π3=89π.故选A. 【答案】 A5.如图1-12,已知正三棱锥P -ABC 的侧面是直角三角形,P A =6,顶点P 在平面ABC 内的正投影为点D,D 在平面P AB 内的正投影为点E ,连接PE 并延长交AB 于点G .图1-12(1)证明:G 是AB 的中点;(2)在图中作出点E 在平面P AC 内的正投影F (说明作法及理由),并求四面体PDEF 的体积.【解】 (1)证明:因为P 在平面ABC 内的正投影为D ,所以AB ⊥PD .因为D 在平面P AB 内的正投影为E ,所以AB ⊥DE .因为PD ∩DE =D ,所以AB ⊥平面PED ,故AB ⊥PG .又由已知可得,P A =PB ,所以G 是AB 的中点.(2)在平面P AB 内,过点E 作PB 的平行线交P A 于点F ,F即为E 在平面P AC 内的正投影.理由如下:由已知可得PB ⊥P A ,PB ⊥PC ,又EF ∥PB ,所以EF ⊥P A ,EF ⊥PC .又P A ∩PC =P ,因此EF⊥平面P AC ,即点F 为E 在平面P AC 内的正投影.连接CG,因为P在平面ABC内的正投影为D,所以D是正三角形ABC的中心.由(1)知,G是AB的中点,所以D在CG上,故CD=23CG.由题设可得PC⊥平面P AB,DE⊥平面P AB,所以DE∥PC,因此PE=23PG,DE=13PC.由已知,正三棱锥的侧面是直角三角形且P A=6,可得DE=2,PE=2 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EFP中,可得EF=PF=2,所以四面体PDEF的体积V=13×12×2×2×2=43.。

17-18-2八年级教学检测数学答案及评分标准

17-18-2八年级教学检测数学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8年八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第一部分 选择题(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题号 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DAABCCDBBCA1.D.A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C 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选D.2.D.因为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所以选D.3.A.因为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所以选A.4.A.因为30 º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所以选A.5.D.因为一组对边平行,对角线相等相等,不能推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选D.6.C.因为“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选C.7.C.由勾股定理得AC=2,由中位线定理得DE=1,所以选C.8.D.因为A 、B 、C 正确,所以选D.9.B.因为180(n-2)=720,n=6,所以选B.10.B.因为12--x x x =0,所以02=-x x ,01≠-x ,所以0=x ,所以选B.11.C.因为A 、B 、D 错误, 所以选C.12.A.点A(3,1)关于y=x 的对称点是A ′(1,3),过A ′作A ′C ∥PQ ,A ′C =PQ ,C 在A ′下方,则C (0,2),连接BC ,交y=x 于Q (23,23)为所求,所以选A.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题号13 14 1516答案()1(1)b a a +- 如果=0ab ,那么=0a3x ≤-232y x =-13. 22(1)(1)(1)a b b b a b a a -=-=+-.14. 由逆命题的定义得“如果=0ab ,那么=0a ”.15. 由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得“3x ≤-”.y =x第12题ABP Q Oxy16. (0,6)绕原点顺时针旋转45º得A (32,32),(2,0)绕原点顺时针旋转45º得B (2,-2),直线AB :232y x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其中第17题6分,第18题6分,第19题7分,第20题6分、第21题8分,第22题9分,第23题10分,共52分) 17.(6分)解:解①得 x-4>3x-6…………………………1分(累计1分)x<1 …………………………1分(累计2分)解②得 3x-3<1+2x …………………………1分(累计3分) x<4 …………………………1分(累计4分)所以 x<1…………………………2分(累计6分)18.(6分)解: 12(3)x x -=--- …………………………1分(累计1分) 123x x -=--+ …………………………1分(累计2分) 26x = …………………………1分(累计3分) 3x =…………………………1分(累计4分) 经检验 3x =是增根…………………………1分(累计5分) 所以原方程无解…………………………1分(累计6分) 19.(7分)解:原式=22(2)36(2)(2)44x x x x x x x --+-÷-+-+…………………………1分(累计1分)=2436(2)(2)44x x x x x --÷-+-+…………………………1分(累计2分)=243(2)(2)(2)(2)x x x x --÷-+-…………………………2分(累计4分)=24(2)(2)(2)3(2)x x x x --⨯-+-…………………………1分(累计5分)=43(2)x -+………1分(累计6分)当x =0 原式=32-…………………………1分(累计7分)20.(6分) 每图3分对于所作的每一个图形的3个点,评分标准如下: (1)3个点的位置正确,且字母标记都正确,得3 分;字母标记不正确,得2分.(2)有2个点的位置正确,且这2个点的字母标记 都正确,得2分;字母标记不正确,得1分.(3)有1个点的位置正确,且这个点的字母标记正确,得1分;字母标记不正确,得0分.(考生作△22A BC 时,即使2A 、2C 位置都错,因为B 点正确,应得1分)(4)每个点的位置都不正确,得0分.21. (8分) (1)设慢车的速度为x 千米/小时,则快车的速度是_1.5x_千米/小时………2分(累计2分)(2)解:15015011.5x x-=…………………………3分(累计5分) 解得 x=50……………………………………1分(累计6分)经检验 x=50 是方程的根…………………………1分(累计7分)所以慢车的速度50千米/小时. …………………………1分(累计8分)22.(9分)证明:(1)因为AF=EC , 所以AC =EF ……………………1分(累计1分) 在Rt △ABC 与Rt △EDF 中 因为BC =DF ,AC =EF ……………………2分(累计3分)所以Rt △ABC ≌Rt △EDF ……………………1分(累计4分)(2)因为Rt △ABC ≌Rt △EDF所以AB =ED ……………………1分(累计5分) 在Rt △ABF 与Rt △EDC 中因为AB =ED ,∠A =∠E ,AF=EC所以Rt △ABF ≌Rt △EDC ……………………2分(累计7分) 所以BF =DC ……………………1分(累计8分) 又因为BC =DF所以四边形BCDF 是平行四边形……………………1分(累计9分)23.(10分) 解:(1)(4,6) ……………………2分(累计2分)(2)当P 与B 重合时,点P 到直线AC 的距离最大……………………1分(累计3分) 此时t=6……………………1分(累计4分) 最大值为4.8(或245)……………………1分(累计5分) B1C1A2C2A第22题 AB C D E F(3)当t=3时,PO=PC;t=8时,CP=CO;t=19时,PO=PC;t=20时,CP=CO;t=1065时,OP=CO;所以,当t=3或8或19或20或1065(或21.2)时△POC为等腰三角形…5分(累计10分)(注:无论有无解答过程,每写出一个t值得1分)。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17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17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7 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7 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7 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学业分层测评(十七)(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2016·贵州学业水平测试)“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该材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危机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解析】题干中说到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人的工资决定了市场的购买力或者是市场需求,而不断上升的生产率就等于市场的供给,由此可以导致供需严重失衡,即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生产相对过剩严重,故选C项.【答案】C2.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成为一场波及全世界的大危机。

这主要是因为()【导学号:14330132】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有优势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C.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D.经济规律的作用【解析】之所以这场危机从美国开始后就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

【答案】B3.20世纪20年代,美国普遍推行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盛行毫无顾忌地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之风.1924年到1929年之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3/4。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必修2学业分层测评1 含答案 精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必修2学业分层测评1 含答案 精

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45分钟)1.关于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功有正负,所以功是矢量B.因为力是矢量,所以功也是矢量C.若某一个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该物体一定没有位移D.一个恒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这个力的大小、物体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间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解析】因为功是标量,所以A、B选项错误;根据W=Fs cos α可判断C错误,D正确.【答案】D2.如图1­1­9所示,一小孩和一大人都以水平的力匀速推动相同的木箱,在相同的路面走同样的位移(推箱的速度大小如图中所注),比较此过程中两人分别对木箱做功的多少()图1­1­9A.大人做的功多B.小孩做的功多C.大人和小孩做的功一样多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因为木箱匀速运动,小孩和大人所用的推力相等,又因为所走的位移相同,所以做功一样多,C选项正确.【答案】C3.有一根轻绳拴了一个物体,如图1­1­10所示,若整体以加速度a向下做减速运动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力做功的情况是( )【导学号:45732003】图1­1­10A.重力做正功,拉力做负功,合外力做负功B.重力做正功,拉力做负功,合外力做正功C.重力做正功,拉力做正功,合外力做正功D.重力做负功,拉力做负功,合外力做正功【解析】重力与位移同向,做正功,拉力与位移反向,做负功,由于做减速运动,所以物体所受合力向上,与位移反向,做负功,A选项正确.【答案】A4.下列关于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一定有力对其做功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有位移,力就一定对其做功C.合力的总功等于每个分力所做功的绝对值相加D.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的大小【解析】物体受力,且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力才对物体做功,故选项A、B错误;合力的总功等于每个分力所做功的代数和,功的正负不表示大小,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D5.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上升最大高度是h.如果空气阻力f 的大小恒定,则从抛出到落回出发点的整个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 A.-2fh B.-fhC.-2mgh D.0【解析】空气阻力的大小恒定,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上升过程空气阻力做的功W1=-fh,下落过程空气阻力做的功W2=-fh,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W=W1+W2=-2fh,选项A正确.【答案】A6.用水平恒力F作用于质量为m的物体,使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s,恒力F做功为W1;再用该恒力作用在质量为2m的物体上,使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移动同样的距离s,恒力F做功为W2,则两次恒力做功的关系是( )【导学号:45732004】A.W1>W2B.W1<W2C.W1=W2D.无法判断【解析】物体沿力的方向运动,恒力做功就是指力F做的功,根据W=Fs cos α,两次做功中的F、s、α均相同,所以两次F做功相同,即W1=W2.【答案】C7.(多选)如图1­1­1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受水平力F的作用,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1­11A.如果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F一定对物体做正功B.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一定对物体做负功C.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F一定对物体做正功D.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可能对物体做负功【解析】判断一个力做正功还是负功,关键看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题目中不论物体加速、减速还是匀速运动,力的方向始终和运动方向相同,因此力F一定做正功,A、C 正确.【答案】AC8.如图1­1­12所示是一个物体受到的力F与位移l的关系图象,由图象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图1­1­12【解析】0~2 m内,力F做正功为W1=F1l1=10×2 J=20 J2~5 m内,力F做负功为W2=F2l2=-20×3 J=-60 J5~6 m内,力F做正功为W3=F3l3=20×1 J=20 J故力F所做的功为W=W1+W2+W3=20 J+(-60) J+20 J=-20 J.【答案】-20 J9.(多选)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了距离s,如图1­1­13所示.物体相对斜面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1­13A .重力对物体m 做正功B .合力对物体m 做功为零C .摩擦力对物体m 做负功D .支持力对物体m 做正功【解析】物体的受力和位移如图所示.支持力N 与位移s 的夹角α<90°,故支持力做正功,D 选项正确;重力与位移垂直,故重力不做功,A 选项错误;摩擦力f 与位移s 的夹角大于90°,故摩擦力做负功,C 选项正确;物体做匀速运动,所受合力为零,合力不做功,故B 选项正确.【答案】BCD10.(多选)质量为2 kg 的物体置于水平面上,在运动方向上受到水平拉力F 的作用,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 s 后撤去F .该过程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1­1­14所示,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45732005】图1­1­14A .拉力F 对物体做功150 JB .拉力F 对物体做功500 JC .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100 JD .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175 J【解析】设摩擦力大小为f ,在0~2 s 内,a1=2.5 m/s 2,F -f =ma 1,位移s 1=+2×2 m=15 m ,在2~6 s 内,a 2=-2.5 m/s 2,s 2=10×42m =20 m ,只受摩擦力f 作用,故f =-ma 2=5 N ,代入上式得F =10 N ,则拉力F 做功W F =F ·s 1=150 J ,摩擦力f 做功W f=-f (s 1+s 2)=-5×(15+20)J =-175 J ,即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175 J .故选A 、D.【答案】AD11.一个质量m =150 kg 的雪橇,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 =500 N ,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s =5 m(如图1­1­15所示).雪橇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100 N ,sin 37°=0.6,cos 37°=0.8.求力对雪橇所做的总功.图1­1­15【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法一:拉力F 所做的功W F =F ·s cos θ=500 N×5 m×cos 37°=2 000 J ,摩擦力f 所做的功W f =f ·s cos 180°=-100 N×5 m=-500J ,重力mg 及支持力N 都不做功,则总功W 总=W F +W f +W G +W N =1 500 J.法二:雪橇所受到的合外力F 合=F cos θ-f =300 N ,水平向右 依据功的定义式得:W 合=F 合·s =300 N×5 m=1 500 J.【答案】1 500 J12.在第22届冬季奥运会上,滑雪队员由静止开始沿斜坡从A 点自由滑下,如图1­1­16所示,然后在水平面上前进至B 点停下.已知A 点到水平面的高度为h ,滑雪板与斜坡、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μ,滑雪者(包括滑雪板)的质量为m ,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L ,滑雪者在AB 段运动的过程中,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所做的功各为多少?【导学号:45732006】图1­1­16【解析】如图所示,滑雪者的运动可分为两个阶段,在斜面上运动阶段,重力做功W G 1=mgh ,支持力做功W N 1=0摩擦力做功W f 1=-μmg cos θ·L 1cos θ=-μmgL 1在水平面上运动阶段重力做功W G2=0支持力做功W N2=0摩擦做功W f2=-μmgL2故在AB段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W G=W G1+W G2=mgh.支持力做功W N=0.摩擦力做功W f=W f1+W f2=-μmg(L1+L2)=-μmgL. 【答案】mgh0-μmgL。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人教B版 选修2-2学业分层测评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人教B版 选修2-2学业分层测评

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n ≥n 3(n ≥3,n ∈N +),第一步验证( )A .n =1B .n =2C .n =3D .n =4【解析】 由题知,n 的最小值为3,所以第一步验证n =3是否成立.【答案】 C2.已知f (n )=1n +1n +1+1n +2+…+1n 2,则( ) A .f (n )共有n 项,当n =2时,f (2)=12+13B .f (n )共有n +1项,当n =2时,f (2)=12+13+14C .f (n )共有n 2-n 项,当n =2时,f (2)=12+13D .f (n )共有n 2-n +1项,当n =2时,f (2)=12+13+14【解析】 结合f (n )中各项的特征可知,分子均为1,分母为n ,n +1,…,n 2的连续自然数共有n 2-n +1个,且f (2)=12+13+14.【答案】 D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n 2=n 4+n 22,则当n =k +1(n ∈N +)时,等式左边应在n =k 的基础上加上( )A .k 2+1B .(k +1)2C.(k +1)4+(k +1)22D .(k 2+1)+(k 2+2)+(k 2+3)+…+(k +1)2【解析】 当n =k 时,等式左边=1+2+…+k 2,当n =k +1时,等式左边=1+2+…+k 2+(k 2+1)+…+(k +1)2,故选D.【答案】 D4.设f (x )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且f (x )满足:“当f (k )≥k 2成立时,总可推出f (k +1)≥(k +1)2成立”,那么,下列命题总成立的是( )A .若f (3)≥9成立,则当k ≥1时,均有f (k )≥k 2成立B .若f (5)≥25成立,则当k ≥4时,均有f (k )≥k 2成立C .若f (7)<49成立,则当k ≥8时,均有f (k )<k 2成立D .若f (4)=25成立,则当k ≥4时,均为f (k )≥k 2成立【解析】 对于A ,若f (3)≥9成立,由题意只可得出当k ≥3时,均有f (k )≥k 2成立,故A 错;对于B ,若f (5)≥25成立,则当k ≥5时均有f (k )≥k 2成立,故B 错;对于C ,应改为“若f (7)≥49成立,则当k ≥7时,均有f (k )≥k 2成立.”【答案】 D5.已知命题1+2+22+…+2n -1=2n -1及其证明:(1)当n =1时,左边=1,右边=21-1=1,所以等式成立.(2)假设n =k (k ≥1,k ∈N +)时等式成立,即1+2+22+…+2k -1=2k -1成立,则当n =k +1时,1+2+22+…+2k -1+2k =1-2k +11-2=2k +1-1,所以n =k +1时等式也成立.由(1)(2)知,对任意的正整数n 等式都成立.判断以上评述( )A .命题、推理都正确B .命题正确、推理不正确C .命题不正确、推理正确D .命题、推理都不正确【解析】 推理不正确,错在证明n =k +1时,没有用到假设n =k 的结论,命题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知正确,故选B.【答案】 B二、填空题6.若f (n )=12+22+32+…+(2n )2,则f (k +1)与f (k )的递推关系式是________.【导学号:05410053】【解析】 ∵f (k )=12+22+…+(2k )2,f (k +1)=12+22+…+(2k )2+(2k +1)2+(2k +2)2,∴f (k +1)-f (k )=(2k +1)2+(2k +2)2,即f (k +1)=f (k )+(2k +1)2+(2k +2)2.【答案】 f (k +1)=f (k )+(2k +1)2+(2k +2)2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132+…+1(n +1)2>12-1n +2.假设n =k 时,不等式成立,则当n =k +1时,应推证的目标不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当n =k +1时,目标不等式为:122+132+…+1(k +1)2+1(k +2)2>12-1k +3. 【答案】 122+132+…+1(k +1)2+1(k +2)2>12-1k +3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n -1)2+n 2+(n -1)2+…+22+12=n (2n 2+1)3时,由n =k 的假设到证明n =k +1时,等式左边应添加的式子是__________.【解析】 当n =k 时,左边=12+22+…+(k -1)2+k 2+(k -1)2+…+22+12.当n =k +1时,左边=12+22+…+k 2+(k +1)2+k 2+(k -1)2+…+22+12, 所以左边添加的式子为(k +1)2+k 2.【答案】 (k +1)2+k 2三、解答题9.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2n -1)=n 2(n ∈N +).【证明】 (1)当n =1时,左边=1,右边=1,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1)时,等式成立,即1+3+…+(2k -1)=k 2,那么,当n =k +1时,1+3+…+(2k -1)+[2(k +1)-1]=k 2+[2(k +1)-1]=k 2+2k +1=(k +1)2.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成立.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意正整数n 都成立.10.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2n -1<n (n ∈N +,n >1).【证明】 (1)当n =2时,左边=1+12+13,右边=2,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时,不等式成立,即1+12+13+…+12k -1<k ,则当n =k +1时,有1+12+13+…+12k -1+12k +12k +1+…+12k +1-1<k +12k +12k +1+…+12k +1-1<k +1×2k2k =k +1,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 由(1)和(2)知,对于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 ,不等式均成立.[能力提升]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为正奇数时,x n +y n 能被x +y 整除”,第二步归纳假设应写成( )A .假设n =2k +1(k ∈N +)时正确,再推n =2k +3时正确B .假设n =2k -1(k ∈N +)时正确,再推n =2k +1时正确C .假设n =k (k ∈N +)时正确,再推n =k +1时正确D .假设n =k (k ∈N +)时正确,再推n =k +2时正确【解析】 ∵n 为正奇数,∴在证明时,归纳假设应写成:假设n =2k -1(k ∈N +)时正确,再推出n =2k +1时正确.故选B.【答案】 B2.对于不等式n 2+n ≤n +1(n ∈N +),某学生的证明过程如下:(1)当n =1时,12+1≤1+1,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k 2+k ≤k +1,则当n =k +1时,(k +1)2+(k +1)=k 2+3k +2<(k 2+3k +2)+(k +2)=(k +2)2=(k +1)+1,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上述证法( )A .过程全都正确B .n =1验证不正确C .归纳假设不正确D .从n =k 到n =k +1的推理不正确【解析】n=1的验证及归纳假设都正确,但从n=k到n=k+1的推理中没有使用归纳假设,而是通过不等式的放缩法直接证明,这不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证题要求.故选D.【答案】 D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4n+2+52n+1能被14整除的过程中,当n=k+1时,34(k+1)+2+52(k+1)+1应变形为__________. 【导学号:05410054】【解析】当n=k+1时,34(k+1)+2+52(k+1)+1=81·34k+2+25·52k+1=25(34k+2+52k+1)+56·34k+2.【答案】25(34k+2+52k+1)+56·34k+24.设函数y=f(x)对任意实数x,y都有f(x+y)=f(x)+f(y)+2xy.(1)求f(0)的值;(2)若f(1)=1,求f(2),f(3),f(4)的值;(3)在(2)的条件下,猜想f(n)(n∈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解】(1)令x=y=0,得f(0+0)=f(0)+f(0)+2×0×0⇒f(0)=0.(2)f(1)=1,f(2)=f(1+1)=1+1+2=4,f(3)=f(2+1)=4+1+2×2×1=9,f(4)=f(3+1)=9+1+2×3×1=16.(3)猜想f(n)=n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1时,f(1)=1满足条件.假设当n=k(k∈N)时成立,即f(k)=k2,则当n=k+1时,f(k+1)=f(k)+f(1)++2k=k2+1+2k=(k+1)2,从而可得当n=k+1时满足条件,所以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f(n)=n2.。

2018版第2章2.2.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学业分层测评

2018版第2章2.2.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学业分层测评

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定点P0(x0,y0)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y0=k(x-x0)表示B.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点P(x1,y1)、P2(x2,y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y1)(x2-x1)=(x-x1)(y2-y1)表示C.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xa+yb=1表示D.经过定点A(0,b)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kx+b表示【解析】当直线与y轴重合时,斜率不存在,选项A、D不正确;当直线垂直于x轴或y轴时,直线方程不能用截距式表示,选项C不正确;当x1≠x2,y1≠y2时由直线方程的两点式知选项B正确,当x1=x2,y1≠y2时直线方程为x -x1=0,即(x-x1)(y2-y1)=(y-y1)(x2-x1),同理x1≠x2,y1=y2时也可用此方程表示.故选B.【答案】 B2.直线(m+2)x+(m2-2m-3)y=2m在x轴上的截距为3,则实数m值为()A.65 B.-6C.-65 D.6【解析】将(3,0)代入得(m+2)3=2m解得m=-6.【答案】 B3.若直线ax+by+c=0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A.ab>0,bc>0B.ab>0,bc>0C.ab <0,bc >0D.ab <0,bc <0【解析】 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由y =-a b x -c b 可知,⎩⎪⎨⎪⎧ -a b >0,-c b >0,⇒⎩⎪⎨⎪⎧ab <0,bc <0,选D. 【答案】 D4.两条直线l 1:x a -y b =1和l 2:x b -y a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以是( )【解析】 化为截距式x a +y -b =1,x b +y -a=1. 假定l 1,判断a ,b ,确定l 2的位置,知A 项符合.【答案】 A5.若直线(2m 2+m -3)x +(m 2-m )y =4m -1在x 轴上的截距为1,则实数m 是( )【导学号:45722084】A.1B.2C.-12D.2或-12 【解析】 当2m 2+m -3≠0时,在x 轴上的截距为4m -12m 2+m -3=1,即2m 2-3m -2=0,∴m =2或m =-12.【答案】 D二、填空题6.直线y =ax -3a +2(a ∈R )必过定点________.【解析】 将直线方程变形为y -2=a (x -3),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可知,直线的斜率为a ,过定点(3,2).【答案】 (3,2)7.已知直线l 1过点P (2,1)且与直线l 2:y =x +1垂直,则l 1的点斜式方程为________.【导学号:45722085】【解析】 直线l 2的斜率k 2=1,故l 1的斜率为-1,所以l 1的点斜式方程为y -1=-(x -2).【答案】 y -1=-(x -2)8.已知光线经过点A (4,6),经x 轴上的B (2,0)反射照到y 轴上,则光线照在y 轴上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 点A (4,6)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1(4,-6),则直线A 1B 即是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由两点式可得其方程为:3x +y -6=0,令x =0,得y =6,所以反射光线经过y 轴上的点的坐标为(0,6).【答案】 (0,6)三、解答题9.若方程(m 2-3m +2)x +(m -2)y -2m +5=0表示直线.(1)求实数m 的范围;(2)若该直线的斜率k =1,求实数m 的值.【解】 (1)由⎩⎪⎨⎪⎧m 2-3m +2=0,m -2=0,解得m =2, 若方程表示直线,则m 2-3m +2与m -2不能同时为0,故m ≠2.(2)由-(m 2-3m +2)m -2=1,解得m =0. 10.求过点(4,-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解析】 法一 设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 .①当a ≠0,b ≠0时,设l 的方程为x a +y b =1.∵点(4,-3)在直线上,∴4a +-3b =1,若a =b ,则a =b =1,直线方程为x +y =1.若a =-b ,则a =7,b =-7,此时直线的方程为x -y =7.②当a =b =0时,直线过原点,且过点(4,-3),∴直线的方程为3x +4y =0.综上知,所求直线方程为x +y -1=0或x -y -7=0或3x +4y =0. 法二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3=k (x -4),令x =0,得y =-4k -3;令y =0,得x =4k +3k .又∵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4k -3|=⎪⎪⎪⎪⎪⎪4k +3k , 解得k =1或k =-1或k =-34.∴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 -y -7=0或x +y -1=0或3x +4y =0.[能力提升]1.直线x -y +1=0关于y 轴对称的直线的方程为( )A.x -y -1=0B.x -y -2=0C.x +y -1=0D.x +y +1=0【解析】 令y =0,则x =-1,令x =0,则y =1,∴直线x -y +1=0关于y 轴对称的直线过点(0,1)和(1,0),由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可知,x +y =1,即x +y -1=0.【答案】 C2.已知两直线的方程分别为l 1:x +ay +b =0,l 2:x +cy +d =0,它们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2-2-3所示,则( )图2-2-3A.b >0,d <0,a <cB.b >0,d <0,a >cC.b <0,d >0,a >cD.b <0,d >0,a <c【解析】 由题图可知直线l 1、l 2的斜率都大于0,即k 1=-1a >0,k 2=-1c >0且k 1>k 2,∴a <0,c <0且a >c .又l 1的纵截距-b a <0,l 2的纵截距-d c >0,∴b <0,d >0,故选C.【答案】 C3.已知A (3,0),B (0,4),直线AB 上一动点P (x ,y ),则x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 直线AB 的方程为x 3+y 4=1,设P (x ,y ),则x =3-34y ,∴xy =3y -34y 2=34(-y 2+4y )=34[-(y -2)2+4]≤3.即当P 点坐标为⎝ ⎛⎭⎪⎫32,2时,xy 取得最大值3. 【答案】 34.直线过点P ⎝ ⎛⎭⎪⎫43,2且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AOB 的周长为12;(2)△AOB 的面积为6.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导学号:45722086】 【解】 设直线方程为x a +y b =1(a >0,b >0),若满足条件(1),则a +b +a 2+b 2=12. ① 又∵直线过点P ⎝ ⎛⎭⎪⎫43,2,∴43a +2b =1. ②由①②可得5a 2-32a +48=0,解得⎩⎪⎨⎪⎧ a =4,b =3或⎩⎪⎨⎪⎧a =125,b =92,∴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4+y 3=1或5x 12+2y 9=1,即3x +4y -12=0或15x +8y -36=0.若满足条件(2),则ab =12, ③由题意得:43a +2b =1, ④由③④整理得a 2-6a +8=0,解得⎩⎪⎨⎪⎧ a =4,b =3,或⎩⎪⎨⎪⎧a =2,b =6,∴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4+y3=1或x2+y6=1,即3x+4y-12=0或3x+y-6=0.综上所述:存在同时满足(1)(2)两个条件的直线方程,为3x+4y-12=0.。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18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18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8 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8 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8 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学业分层测评(十八)(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1933年3月10日,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0月美元贬值30%左右,其措施()A.增加了就业B.调整了企业关系C.缓和了与列强矛盾D.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竞争力【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整顿金融的措施,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2.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导学号:14330137】A.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30年至1940年间,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等工业品不断增加,说明美国的工业在不断恢复与发展,这与罗斯福新政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有密切的关系。

【答案】B3.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其特点是()A.实行自由放任B.转向计划经济C.加大市场调节D.国家干预经济【解析】罗斯福新政之前,美国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并未转向计划经济,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之前,美国经济依赖市场调节,罗斯福新政为了应对危机,不可能继续加大市场调节,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干预经济,故D项正确。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一)学业分层测评:第2章2.2.1第1课时对数含解析(1)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一)学业分层测评:第2章2.2.1第1课时对数含解析(1)

学业分层测评(十五)(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若log x错误!=z,则( )A.y7=x z B.y=x7zC.y=7x D.y=z7x【解析】由log x错误!=z,得x z=错误!,y=x7z。

【答案】B2.方程2log3x=错误!的解是( )A.9 B。

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2log3x=错误!=2-2.∴log3x=-2。

∴x=3-2=错误!。

【答案】D3.log5(log3(log2x))=0,则等于( )A.错误!B。

错误!C。

错误!D。

错误!【解析】∵log5(log3(log2x))=0,∴log3(log2x)=1,∴log2x=3。

∴x=23=8。

∴==错误!=错误!=错误!。

【答案】C4.计算21+log25=()A.7 B.10C.6 D.错误!【解析】21+log25=2×2log25=2×5=10。

【答案】B5.下列各式:①lg(lg 10)=0;②lg(ln e)=0;③若10=lg x,x=10;④若log25x =错误!,得x=±5。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底的对数为1,1的对数为0,故①②正确,0和负数没有对数,故④错误,③中10=lg x,应该有x=1010,所以只有①②正确.【答案】B二、填空题6.已知a错误!=错误!,则log错误!a=________。

【解析】∵a错误!=错误!=错误!2,∴a=错误!4,∴log错误!a=4.【答案】47.已知log 12x=3,则x错误!=________。

【解析】∵log错误!x=3,∴x=错误!3.∴x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答案】错误!8.使log(x-1)(x+2)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要使log(x-1)(x+2)有意义,则错误!∴x>1且x≠2.【答案】(1,2)∪(2,+∞)三、解答题9.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1)log5(log3x)=0;(2)log3(lg x)=1;(3)ln(log2(lg x))=0.【解】(1)∵log5(log3x)=log51,∴log3x=1,∴x=3. (2)∵log3(lg x)=1,∴lg x=3,∴x=103=1 000.(3)∵ln(log2(lg x))=0,∴log2(lg x)=1,∴lg x=2,∴x=102=100.10.若log错误!x=m,log错误!y=m+2,求错误!的值.【解】log错误!x=m,∴错误!m=x,x2=错误!2m.log错误!y=m+2,∴错误!m+2=y,y=错误!2m+4。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章末综合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章末综合

章末综合测评(二)(用时: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7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的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B.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C.伽利略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D.牛顿认为在足够高的高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一物体,物体就不会再落在地球上【解析】根据物理学史可知C错,A、B、D正确.【答案】 C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预计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如图1所示是北斗导航系统中部分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已知a、b、c三颗卫星均做圆周运动,a是地球同步卫星,则( )【导学号:50152089】图1A.卫星a的角速度小于c的角速度B.卫星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C.卫星a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D.卫星b的周期大于24 h【解析】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ω=GMr3,则半径大的角速度小,则A正确;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a=GMr2,则半径相同加速度大小相等,则B错误;第一宇宙速度为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其值最大,所有卫星的运行速度都小于或等于它,则C错误;b与a的周期相同,为24 h ,则D 错误.【答案】 A3.假设地球和火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于火星到太阳的距离,那么( )A .地球公转周期大于火星的周期公转B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线速度C .地球公转的加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加速度D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角速度【解析】 根据G Mm r 2=m ⎝ ⎛⎭⎪⎫2πT 2r =m v 2r =ma n =m ω2r 得,公转周期T =2πr 3GM,故地球公转的周期较小,选项A 错误;公转线速度v =GMr,故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较大,选项B 错误;公转加速度a n =GMr2,故地球公转的加速度较大,选项C 错误;公转角速度ω=GM r 3,故地球公转的角速度较大,选项D 正确.【答案】 D4.如图2所示,A 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 为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 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 为B 、C 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 、B 、C 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50152090】图2A .物体A 和卫星C 具有相同大小的线速度B .物体A 和卫星C 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C .卫星B 在P 点的加速度与卫星C 在该点的加速度一定不相同D .可能出现在每天的某一时刻卫星B 在A 的正上方【解析】 物体A 和卫星B 、C 周期相同,故物体A 和卫星C 角速度相同,但半径不同,根据v =ωR 可知二者线速度不同,A 项错误;根据a =R ω2可知,物体A 和卫星C 向心加速度不同,B 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卫星B 和卫星C 在P 点的加速度a =GMr 2,故两卫星在P 点的加速度相同,C 项错误;对于D 选项,物体A 是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不变,角速度不变,而卫星B 的线速度是变化的,近地点最大,远地点最小,即角速度发生变化,而周期相等,所以如图所示开始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会出现A 先追上B ,后又被B 落下,一个周期后A 和B 都回到自己的起点.所以可能出现:在每天的某一时刻卫星B 在A 的正上方,则D 正确.【答案】 D5.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方,相对地面静止不动.如果地球半径为R ,自转角速度为ω,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那么,同步卫星绕地球的运行速度为( )A.RgB.R ωgC.R 2ωgD.3R 2ωg【解析】 同步卫星的向心力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G Mmr2=m ω2r ,故卫星的轨道半径r =3GM ω2.物体在地球表面的重力约等于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G Mm R 2=mg ,即GM =gR 2.所以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v =r ω=ω·3gR 2ω2=3gR 2ω,D 正确. 【答案】 D6.宇宙中两个星球可以组成双星,它们只在相互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星球球心连线的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双星间的距离在不断缓慢增加,设双星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双星相互间的万有引力增大B .双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变C .双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增大D .双星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增大【解析】 双星间的距离在不断缓慢增加,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 =G m 1m 2L 2,知万有引力减小,故A 错误.根据Gm 1m 2L 2=m 1r 1ω2,G m 1m 2L2=m 2r 2ω2,知m 1r 1=m 2r 2,v 1=ωr 1,v 2=ωr 2,轨道半径之比等于质量的反比,双星间的距离变大,则双星的轨道半径都变大,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知角速度变小,周期变大,线速度变小,故B 、D 错误,C 正确.【答案】 C7.有a 、b 、c 、d 四颗地球卫星,a 还未发射,在赤道表面上随地球一起转动,b 是近地轨道卫星,c 是地球同步卫星,d 是高空探测卫星,它们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3所示,则( )【导学号:50152091】图3A .a 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B .在相同时间内b 转过的弧长最长C .c 在4小时内转过的圆心角是π/6D .d 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0小时【解析】 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则知a 与c 的角速度相同,根据a =ω2r 知,c 的向心加速度大.由G Mmr 2=mg ,得g =GM r2,可知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则地球同步卫星c 的向心加速度小于b 的向心加速度,而b 的向心加速度约为g ,故a 的向心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g ,故A 错误;由G Mm r 2=m v 2r ,得v =GMr,则知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所以b 的线速度最大,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故B 正确;c 是地球同步卫星,周期是24 h ,则c 在4 h 内转过的圆心角是4 h 24 h ×2π=π3,故C 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2=k 知,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所以d 的运动周期大于c 的周期24 h ,故D 错误.【答案】 B8.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下午1时52分(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探测器成功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投入彗星的怀抱,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彗星的“大对撞”,如图4所示.假设“坦普尔一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其运动周期为5.74年,则关于“坦普尔一号”彗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A .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不变B .近日点处线速度大于远日点处线速度C .近日点处加速度大于远日点处加速度D .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与太阳质量有关的常数 【解析】 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近日点处线速度大于远日点处线速度,B 正确;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D 正确;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C 正确.【答案】 BCD9.若宇航员测出自己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离地高度为H ,地球半径为R ,则根据T 、H 、R 和引力常量G ,能计算出的物理量是( )图5A .地球的质量B .地球的平均密度C .飞船所需的向心力D .飞船线速度的大小【解析】 由GMm R +H2=m4π2T 2(R +H ),可得:M =4π2R +H 3GT 2,选项A 可求出;又根据ρ=M 43πR 3,选项B 可求出;根据v =2πR +HT,选项D 可求出;由于飞船的质量未知,所以无法确定飞船的向心力.【答案】 ABD10.迄今发现的二百余颗太阳系外行星大多不适宜人类居住,绕恒星“Gliese581”运行的行星“G1-581c”却很值得我们期待.该行星的温度在0 ℃到40 ℃之间,质量是地球的6倍、直径是地球的1.5倍,公转周期为13个地球日.“Gliese581”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0.31倍.设该行星与地球均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绕其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 .在该行星和地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相同B .如果人到了该行星,其体重是地球上的223倍C .该行星与“Gliese581”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13365倍 D .由于该行星公转速度比地球大,地球上的物体如果被带上该行星,其质量会稍有变化【解析】 对行星的卫星有G Mm r 2=m v 2r,得v =GMr,将质量关系和半径关系代入得第一宇宙速度关系为v 行v 地=2,选项A 错误;由G Mm r 2=mg 得,人在该行星上的体重是地球上的223倍,选项B 正确;对行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G Mm r 2=mr 4π2T 2,得r =3GMT 24π2,r 1r 2=3M 1M 2·T 21T 22=30.31×1323652,选项C 错误.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可判D 选项正确. 【答案】 BD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11. (12分) 已知太阳的质量为M ,地球的质量为m 1,月球的质量为m 2,当发生日全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如图6所示.设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为a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b ,则太阳对地球的引力F 1和对月球的吸引力F 2的大小之比为多少?【导学号:50152092】图6【解析】 由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满足F ∝m r2知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F 1=GMm 1a +b2太阳对月球的引力F 2=G Mm 2a2故F 1/F 2=m 1a 2m 2a +b 2. 【答案】m 1a 2m 2a +b212.(12分)设嫦娥三号卫星绕月球做圆周运动,月球绕地球也做圆周运动,且轨道都在同一平面内.已知卫星绕月球运动的周期T 0,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地球半径R 0,月心与地心间的距离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试求:(1)月球的平均密度ρ; (2)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 .【导学号:50152093】【解析】 (1)设月球质量为m ,卫星质量为m ′,月球的半径为R m ,对于绕月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 ′R 2m =m ′4π2T 20R m ,解得m =4π2R 3mGT 20又根据ρ=m 43πR 3m ,解得ρ=3πGT 20.(2)设地球的质量为M ,对于在地球表面的物体m 表有GMm 表R 20=m 表g ,即GM =R 20g 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自地球引力即GMm r 2=mr 4π2T 2,解得T =2πr R 0r g . 【答案】 (1)3πGT 20 (2)2πrR 0r g13.(16分)如图7所示是月亮女神、嫦娥1号绕月做圆周运行时某时刻的图片,用R 1、R 2、T 1、T 2、分别表示月亮女神和嫦娥1号的轨道半径及周期,用R 表示月亮的半径.图7(1)请用万有引力知识证明:它们遵循R 31T 21=R 32T 22=k ,其中k 是只与月球质量有关而与卫星无关的常量;(2)经多少时间两卫星第一次相距最远;(3)请用所给嫦娥1号的已知量,估测月球的平均密度.【导学号:50152094】【解析】 (1)设月球的质量为M ,对任一卫星均有G Mm R 2=m 4π2T 2R得R 31T 21=R 32T 22=GM 4π2=k 常量. (2)两卫星第一次相距最远时有2πt T 1-2πtT 2=πt =T 1T 22T 2-2T 1.(3)对嫦娥1号有G Mm R 22=m 4π2T 22R 2M =43πR 3ρρ=3πR 32GR 3T 22.T1T2 2T2-2T1(3)3πR32GR3T22【答案】(1)见解析(2)。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必修2学业分层测评12 含答案 精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必修2学业分层测评12 含答案 精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列哪个运动是平抛运动( )A.随电梯一起运动的物体的运动B.水平抛向空中的细绳的运动C.水平抛向空中的纸片的运动D.水平抛向空中的铅球的运动【解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初速度水平;(2)只受重力作用.显然选项A不满足,选项B、C中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只有选项D中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可看作平抛运动.【答案】 D2.如图3­3­9所示,某同学让带有水的伞绕伞柄旋转,可以看到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水平飞出.若不考虑空气阻力,水滴飞出后在空中的运动是( )图3­3­9A.匀速直线运动B.平抛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D.圆周运动【解析】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由于惯性水滴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因此水滴飞出后在空中做平抛运动.B正确.【答案】 B3.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经时间t,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0,则t等于( )【导学号:45732085】A.v0gB.2v0gC.v02gD.2gv0【解析】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与水平分运动无关,由v=gt 得t =v g =v 0g,所以A 正确.【答案】 A4.小球在离地面高为h 处,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球从抛出到着地,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和方向为( )A.v 20+2gh ,方向竖直向下 B.2gh ,方向竖直向下 C.v 20+2gh ,方向斜向下 D.2gh ,方向斜向下【解析】 如图所示,速度变化量为竖直方向上的速度v y ,则由v 2y =2gh ,得v y =2gh ,方向竖直向下,B 正确.【答案】 B5.如图3­3­10所示,在同一竖直面内,小球a 、b 从高度不同的两点,分别以初速度v a 和v b 沿水平方向抛出,经过时间t a 和t b 后落到与两抛出点水平距离相等的P 点.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导学号:45732086】图3­3­10A .t a >t b ,v a <v bB .t a >t b ,v a >v bC .t a <t b ,v a <v bD .t a <t b ,v a >v b【解析】 由于小球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h =12gt 2,t =2h g,因h a >h b ,故t a >t b ,因v =xt,由于水平方向s a =s b ,t b <t a ,所以v b >v a ,故A 项正确.【答案】 A6.如图3­3­11所示是由实验得到的一条平抛运动的轨迹,若O 点为抛出点,则在平抛运动的轨迹上,有纵坐标为h 、4h 、9h 的三点,它们的横坐标之比为( )【导学号:45732087】图3­3­11A .1∶2∶3B .1∶1∶1C .1∶3∶5D .3∶2∶1【解析】 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h =12gt 2知,纵坐标为h 、4h 、9h 的各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由x =v 0t 知它们的横坐标之比为1∶2∶3.【答案】 A7.以30 m/s 的水平初速度v 0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打在图3­3­12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此时速度方向与斜面夹角α为60°(如图3­3­12所示),则物体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 )A .1.5 s B. 3 s C .1.5 3 sD .3 3 s【解析】 将物体打在斜面上时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 如图所示,得v y =v 0tan(α-θ)=30tan 30° m/s =10 3 m/s且v y =gt ,得t = 3 s .选项B 正确. 【答案】 B8.如图3­3­13所示,在高15 m 的平台上,有一个小球被细线拴在墙上,球与墙之间有一被压缩的轻弹簧,当细线被烧断时,小球被弹出,不计一切阻力,图3­3­13(1)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多少?(2)已知小球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角,求小球被弹簧弹出时的速度大小?小球落地时,小球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多大?(g 取10 m/s 2)【解析】 (1)根据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h =12gt 2,t =2hg= 3 s.(2)把速度进行分解,tan 60°=gt v 0,v 0=gttan 60°=10 m/s.由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距离x =v 0t =10 3 m.【答案】 (1) 3 s (2)10 m/s 10 3 m9.(多选)如图3­3­14所示,在网球的网前截击练习中,若练习者在球网正上方距地面H 处,将球以速度v 沿垂直球网的方向击出,球刚好落在底线上,已知底线到网的距离为L ,重力加速度取g ,将球的运动视做平抛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图3­3­14A .球的速度v 等于Lg 2HB .球从击出至落地所用时间为2HgC .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等于LD .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与球的质量有关【解析】 由平抛运动规律知,在水平方向上有:L =vt ,在竖直方向上有:H =12gt 2,联立解得t =2H g,v =Lg 2H,所以A 、B 正确;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为s =H 2+L 2,C 、D 错误.【答案】 AB10.如图3­3­15所示,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某点先后将同一小球以不同初速度水平抛出,小球均落到斜面上,当抛出的速度为v 1时,小球到达斜面时的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为α1,当抛出的速度为v 2时,小球到达斜面时的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为α2,则( )【导学号:45732088】图3­3­15A .当v 1>v 2时,α1>α2B .当v 1>v 2时,α1<α2C .无论v 1、v 2大小如何,均有α1=α2D .3tan θ=tan(α1+θ)【解析】 如图,由平抛中点结论得,2tan θ=tan φ,φ=θ+α,无论v 多大,θ不变,得出φ不变,α也不变,所以无论v 多大,α1=α2,故A 、B 、D 错误,C 正确.【答案】 C11.如图3­3­16所示,射击枪水平放置,射击枪与目标靶中心位于离地面足够高的同一水平线上,枪口与目标靶之间的距离s =100 m ,子弹射出的水平速度v =200 m/s ,子弹从枪口射出的瞬间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 为10 m/s 2.图3­3­16求:(1)从子弹由枪口射出开始计时,经多长时间子弹击中目标靶? (2)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到被子弹击中,下落的距离h 为多少?【解析】 (1)子弹做平抛运动,它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设子弹经t 时间击中目标靶,则t =s v,代入数据得t =0.5 s.(2)目标靶做自由落体运动,则h =12gt 2,代入数据得h =1.25 m.【答案】 (1)0.5 s (2)1.25 m12.跳台滑雪是勇敢者的运动,如图3­3­17所示,运动员在专用滑雪板上,不带雪杖在助滑路上获得高速后水平飞出,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着陆,这项运动极为壮观.设一位运动员由a 点沿水平方向跃起,到山坡b 点着陆,如图所示.测得a 、b 间距离L =40 m ,山坡倾角θ=30°,山坡可以看作一个斜面.试计算:【导学号:45732089】图3­3­17(1)运动员起跳后他在空中从a 到b 飞行的时间.(2)运动员在a 点的起跳速度大小.(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解析】 (1)运动员做平抛运动,其位移为L ,将位移分解,其竖直方向上的位移L sin θ=12gt 2所以t =2L sin θg=2×40×sin 30°10s =2 s.(2)水平方向上的位移L cos θ=v 0t 故运动员在a 点的起跳速度v 0=10 3 m/s. 【答案】 (1)2 s (2)10 3 m/s。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人教B版 选修2-3学业分层测评12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人教B版 选修2-3学业分层测评12

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从1,2,3,4,5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事件A=“取到的2个数之和为偶数”,事件B=“取到的2个数均为偶数”,则P(B|A)=()A.18 B.14C.25 D.12【解析】∵P(A)=C22+C23C25=410,P(A∩B)=C22C25=110,∴P(B|A)=P(A∩B)P(A)=14.【答案】 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B|A)<P(A∩B)B.P(B|A)=P(B)P(A)是可能的C.0<P(B|A)<1D.P(A|A)=0【解析】由条件概率公式P(B|A)=P(A∩B)P(A)及0≤P(A)≤1知P(B|A)≥P(A∩B),故A选项错误;当事件A包含事件B时,有P(A∩B)=P(B),此时P(B|A)=P(B)P(A),故B选项正确,由于0≤P(B|A)≤1,P(A|A)=1,故C,D选项错误.故选B.【答案】 B3.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是0.6,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A.0.8B.0.75C.0.6D.0.45【解析】已知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是0.6,那么在前一天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前提下,要求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可根据条件概率公式,得P=0.60.75=0.8.【答案】 A4.小敏打开计算机时,忘记了开机密码的前两位,只记得第一位是M,I,N 中的一个字母,第二位是1,2,3,4,5中的一个数字,则小敏输入一次密码能够成功开机的概率是()A.815 B.18 C.115 D.130【解析】根据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解,∵Ω={(M,1), (M,2), (M,3), (M,4), (M,5), (I,1), (I,2), (I,3), (I,4), (I,5), (N,1), (N,2), (N,3), (N,4), (N,5)}, ∴事件总数有15种。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选修1-2学业分层测评:第2章 2-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选修1-2学业分层测评:第2章 2-

学业分层测评(七) 第2章 2.2.1 直接证明(建议用时:45分钟)一、填空题1.命题“函数f (x )=x -x ln x 在区间(0,1]上是增函数”的证明过程“对函数f (x )=x -x ln x 求导得f ′(x )=-ln x ,当x ∈(0,1)时,f ′(x )=-ln x >0,故函数f (x )在区间(0,1)上是增函数”应用了________的证明方法.【答案】 综合法2.已知a ,b 是不相等的正数,x =a +b2,y =a +b ,则x ,y 的大小关系是x ________y .【解析】 要比较x ,y 的大小.∵x >0,y >0, 只需比较x 2,y 2的大小,即a +b +2ab2与a +b 的大小.∵a ,b 为不相等的正数,∴2ab <a +b , ∴a +b +2ab2<a +b ,则x 2<y 2,∴x <y . 【答案】 <3.已知sin θ+cos θ=15且π2≤θ≤3π4,则cos 2θ=______________.【解析】 由sin θ+cos θ=15得1+2sin θcos θ=125.则2sin θcos θ=-2425,∵π2≤θ≤3π4,∴sin θ>0,cos θ<0. ∴sin θ-cos θ=1-2sin θcos θ=75.∴sin θ=45,∴cos 2θ=1-2sin 2θ=1-2×1625=-725.【答案】 -7254.已知函数f (x )=e x-ax 在区间(0,1)上有极值,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函数f (x )=e x-ax 在区间(0,1)上有极值,就是导函数f ′(x )=e x-a 在区间(0,1)上有零点.即方程e x-a =0在区间(0,1)上有解.所以a =e x∈(1,e).【答案】 (1,e)5.已知f (x )=ax+-22x+1是奇函数,那么实数a 的值等于________. 【解析】 函数的定义域为R ,函数为奇函数,当x =0时f (0)=0,即2a -22=0,∴a =1. 【答案】 16.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且a 1,a 3,a 9成等比数列,则a 1+a 3+a 9a 2+a 4+a 10=________.【解析】 ∵a 1·a 9=a 23,即a 1·(a 1+8d )=(a 1+2d )2, ∴4d (a 1-d )=0,∵d ≠0,∴a 1=d , ∴a 1+a 3+a 9a 2+a 4+a 10=13a 116a 1=1316.【答案】13167.已知函数f (x )=(m -2)x 2+(m 2-4)x +m 是偶函数,函数g (x )=-x 3+2x 2+mx +5在(-∞,+∞)内单调递减,则实数m =________.【解析】 因为f (x )=(m -2)x 2+(m 2-4)x +m 是偶函数,所以m 2-4=0,m =±2. 由题意知g ′(x )=-3x 2+4x +m ≤0恒成立, 则Δ=42-4×(-3)×m ≤0,解得m ≤-43,故m =-2.【答案】 -28.如图2­2­1,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满足________时,BD ⊥A 1C (写上一个条件即可).图2­2­1【解析】 要证BD ⊥A 1C ,只需证BD ⊥平面AA 1C .因为AA 1⊥BD ,只要再添加条件AC ⊥BD ,即可证明BD ⊥平面AA 1C ,从而有BD ⊥A 1C .【答案】 AC ⊥BD (或底面为菱形) 二、解答题9.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其面积为S ,求证:a 2+b 2+c 2≥43S . 【证明】 要证a 2+b 2+c 2≥43S ,只要证a 2+b 2+(a 2+b 2-2ab cos C )≥2 3 ab sin C ,即证a 2+b 2≥2ab sin(C +30°),因为2ab sin(C +30°)≤2ab ,只需证a 2+b 2≥2ab ,显然上式成立.所以a 2+b 2+c 2≥43S .10.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b ,c 成等差数列,且2cos 2B -8cos B +5=0,求证:△ABC 为正三角形.【证明】 ∵2cos 2B -8cos B +5=0, ∴4cos 2B -8cos B +3=0, ∴cos B =12或cos B =32(舍去),∴B =60°.∵a ,b ,c 成等差数列,∴2b =a +c ,∴cos B =a 2+c 2-b 22ac=a 2+c 2-⎝ ⎛⎭⎪⎫a +c 222ac=12, ∴a =c . 又∵B =60°,∴△ABC 为正三角形.1.如果a a +b b >a b +b a ,则实数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解析】 a a +b b >a b +b a ⇔a a -a b >b a -b b ⇔a (a -b )>b (a -b )⇔(a -b )(a -b )>0⇔(a +b )(a -b )2>0,故只需a ≠b 且a ,b 都不小于零即可. 【答案】 a ≥0,b ≥0且a ≠b2.已知△ABC 的两顶点A 、B 是双曲线x 29-y 216=1的左右两个焦点,顶点C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则sin Csin A -sin B=________.【解析】 ∵A 、B 是双曲线x 29-y 216=1的左右两个焦点,C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AB |=29+16=10,|CA |-|CB |=6, 由正弦定理,得sin C sin A -sin B =|AB ||BC |-|AC |=-53.【答案】 -533.使不等式3+22>1+p 成立的正整数p 的最大值是________.【导学号:97220019】【解析】 由3+22>1+p ,得p <3+22-1, 即p <(3+22-1)2, 所以p <12+46-42-23,由于12+46-42-23≈12.7,因此使不等式成立的正整数p 的最大值是12. 【答案】 124.已知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且0<x <1,求证:log x a +b2+log xb +c2+log xa +c2<log x a +log x b +log x c .【证明】 要证明log x a +b2+log xb +c2+log xa +c2<log x a +log x b +log x c ,只需要证明log x ⎝⎛⎭⎪⎫a +b 2·b +c 2·a +c 2<log x(abc ),而已知0<x <1,故只需证明a +b 2·b +c 2·a +c2>abc .∵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a +b2≥ab >0,b +c2≥bc >0,a +c2≥ac >0,∴a +b 2·b +c 2·a +c2>a 2b 2c 2=abc . 即a +b 2·b +c 2·a +c2>abc 成立. ∴log xa +b2+log xb +c 2+log xa +c2<log x a +log x b +log x c 成立.。

2018版 第2章 学业分层测评12

2018版 第2章 学业分层测评12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一、填空题1.对于样本频率分布折线图与总体密度曲线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频率分布折线图与总体密度曲线无关;②频率分布折线图就是总体密度曲线;③样本容量很大的频率分布折线图就是总体密度曲线;④如果样本容量无限增大、分组的组距无限减小,那么频率分布折线图就会无限接近总体密度曲线.【解析】由总体密度曲线定义知④正确.【答案】④2.为了解高二年级女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出20名进行测量,所得结果如下:(单位:cm)149159142160156163145150148151156144148149153143168168152155在列样本频率分布表的过程中,如果设组距为4 cm,那么组数为________.【解析】极大值为168,极小值为142,极差为168-142=26,根据组距=极差组数,知组数为7.【答案】73.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数据,分组后,组距与频数如下:[5,10)5个;[10,15)14个;[15,20)9个;[20,25)5个;[25,30)4个;[30,35]3个.则样本在区间[20,+∞)上的频率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在区间[20,+∞)上的样本数为5+4+3=12个,故所求频率为1240=0.3.【答案】 0.34.如图2-2-5是容量为100的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试根据图中的数据填空.图2-2-5(1)样本数据在范围[6,10)内的频率为________;(2)样本数据落在范围[10,14)内的频数为________.【解析】 (1)样本数据在[6,10)内频率为0.08×4=0.32.(2)在[10,14)内的频数为0.09×4×100=36.【答案】 (1)0.32 (2)365.在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共有11个小矩形,若中间一个小矩形的面积等于其他10个小矩形的面积的和的14,且样本容量为100,则中间一组的频数为________.【解析】 设中间一个小矩形的面积为x ,由题意得x 1-x=14,解得x =15,故中间一组的频数为100×15=20.【答案】 206.为了了解某地区10 000名高三男生的身体发育情况,抽查了该地区100名年龄为17~18岁的高三男生体重(kg),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2-2-6.根据图示,请你估计该地区高三男生中体重在[56.5,64.5]的学生人数是________.。

17-18版 Unit 2 学业分层测评6

17-18版 Unit 2 学业分层测评6

学业分层测评(六)Ⅰ.完成句子1.见到你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

(meet)________________ has been a great pleasure.2.你能想象在一个荒岛上独自一人生活一个月吗?(imagine)Can you ________________ on a lonely island for a month?3.他说他正考虑不去那儿。

(consider)He said that he was ________________.4.我们不允许在办公室里吸烟。

(allow)We don't ________________ in the office.5.他试图对我的问题避而不答。

(avoid)He tried to ________________ my question.【答案】 1.Meeting you 2.imagine living alone 3.consider not going there 4.allow smoking5.avoid answeringⅡ.阅读理解AAnyone who has gardened will be familiar with insects.You may not know them by name,but you know that they can do a lot of damage to plants,sometimes destroying them completely.But not all insects are bad.There are many beneficial insects that can help to fight those plant-eating insects in your garden.You can attract beneficial insects to your garden by providing specific plants just for them.Beneficial insects are like teenage boys.If you feed them,they will keep coming back for more.There are a large variety of common plants and flowers that attract beneficial insects.Beneficial insects are not only attracted to plants which are infected with their insect prey,but they also tend to be selective about the plants on which they lay their eggs.Some of these plants may already be in your garden,and others are a worthy addition.Plants with umbrella-shaped flowers are very attractive to a number of beneficial insects.Queen Anne's lace and dill are examples of plants that produce blooms with an umbrella shape.Green or brown lacewings and ladybugs will also appreciate the same umbrella-shaped cewings prefer to lay their eggs in shady areas that are protected from the weather.They'll be happy to find some of their favourite plants in a quiet,protected corner of the cewings lay eggs on their favorite host plants,with each tiny egg appearing on the end of a thin thread attached to a leaf.Learn to recognize the beneficial insects in your garden in both their adult and larval (幼虫的) stages so you don't neglectfully destroy these little garden helpers.Tachinid flies look like hairy house flies,and they lay their eggs on caterpillars (毛虫) that can do a lot of damage in a garden.Tachinid fly larvae will destroy corn earworms, cabbage worms and army worms.【语篇解读】我们可以吸引益虫到花园里来控制虫害,本文主要介绍益虫偏好的植物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条件中,能使直线m⊥平面α的是()
A.m⊥b,m⊥c,b⊥α,c⊥αB.m⊥b,b∥α
C.m∩b=A,b⊥αD.m∥b,b⊥α
【解析】由线线平行及线面垂直的判定知选项D正确.
【答案】 D
2.如图2-3-6,三棱锥P-ABC中,P A⊥AB,P A⊥BC,则直线PB和平面ABC 所成的角是()
图2-3-6
A.∠BP A
B.∠PBA
C.∠PBC
D.以上都不对
【解析】由P A⊥AB,P A⊥BC,AB∩BC=B,
得P A⊥平面ABC,
所以∠PBA为BP与平面ABC所成的角.故选B.
【答案】 B
3.已知直线m,n是异面直线,则过直线n且与直线m垂直的平面() A.有且只有一个B.至多一个
C.有一个或无数个D.不存在
【解析】若异面直线m、n垂直,则符合要求的平面有一个,否则不存在.【答案】 B
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23
B.33
C.23
D.63
【解析】 如图所示,连接BD 交AC 于点O ,连接D 1O ,
由于BB 1∥DD 1,∴DD 1与平面ACD 1所成的角就是BB 1与平面ACD 1所成的角.易知∠DD 1O 即为所求.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DD 1=1,DO =22,D 1O =62,
∴cos ∠DD 1O =DD 1D 1O =26
=6
3.
∴BB 1与平面ACD 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6
3. 【答案】 D
5.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在侧面BCC 1B 1及其边界上运动,并且总保持AP ⊥BD 1,则动点P 的轨迹是( )
A .线段
B 1
C B .线段BC 1
C .BB 1中点与CC 1中点连成的线段
D .BC 中点与B 1C 1中点连成的线段
【答案】 A [如图,由于BD 1⊥平面AB 1C ,故点P 一定位于B 1C 上.]
二、填空题
6.如图2-3-7,平面α∩β=CD ,EA ⊥α,垂足为A ,EB ⊥β,垂足为B ,则CD 与AB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图2-3-7
【解析】 ∵EA ⊥α,CD ⊂α,
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则有CD ⊥EA . 同样,∵EB ⊥β,CD ⊂β,则有EB ⊥CD . 又EA ∩EB =E , ∴CD ⊥平面AEB .
又∵AB ⊂平面AEB ,∴CD ⊥AB . 【答案】 CD ⊥AB
7.如图2-3-8所示,P A ⊥平面ABC ,在△ABC 中,BC ⊥AC ,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________.
图2-3-8
【解析】

⎬⎫
P 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

⎬⎫
P A ⊥BC
AC ⊥BC P A ∩AC =A ⇒BC ⊥平面P AC ⇒BC ⊥PC , ∴直角三角形有△P AB 、△P AC 、△ABC 、△PBC . 【答案】 4 三、解答题
8.如图2-3-9,四边形ABCD 为矩形,AD ⊥平面ABE ,F 为CE 上的点,且BF ⊥平面ACE .求证:AE ⊥BE .
图2-3-9
【证明】 ∵AD ⊥平面ABE ,AD ∥BC , ∴BC ⊥平面ABE .
又AE ⊂平面ABE ,∴AE ⊥BC .
∵BF ⊥平面ACE ,AE ⊂平面ACE ,∴AE ⊥BF . 又∵BF ⊂平面BCE ,BC ⊂平面BCE ,BF ∩BC =B , ∴AE ⊥平面BCE .
又BE ⊂平面BCE ,∴AE ⊥BE .
9.如图2-3-10所示,三棱锥A -SBC 中,∠BSC =90°,∠ASB =∠ASC =60°,SA =SB =SC .求直线AS 与平面SBC 所成的角.
图2-3-10
【解】 因为∠ASB =∠ASC =60°,SA =SB =SC ,
所以△ASB 与△SAC 都是等边三角形.因此AB =AC . 如图所示,取BC 的中点D , 连接AD ,SD ,则AD ⊥BC .
设SA =a ,则在Rt △SBC 中,BC =2a ,CD =SD =22a . 在Rt △ADC 中,AD =AC 2-CD 2=2
2a . 则AD 2+SD 2=SA 2,所以AD ⊥SD . 又BC ∩SD =D ,所以AD ⊥平面SBC .
因此∠ASD 即为直线AS 与平面SBC 所成的角. 在Rt △ASD 中,SD =AD =2
2a , 所以∠ASD =45°,
即直线AS 与平面SBC 所成的角为45°.
[能力提升]
10.如图2-3-11,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ABCD 为正方形,SD ⊥底面ABCD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个.
图2-3-11
①AC⊥SB;
②AB∥平面SCD;
③S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是∠SAD;
④AB与SC所成的角等于DC与SC所成的角.
【解析】因为SD⊥底面ABCD,所以AC⊥SD.
因为ABCD是正方形,
所以AC⊥BD.又BD∩SD=D,
所以AC⊥平面SBD,所以AC⊥SB,故①正确.
因为AB∥CD,AB⊄平面SCD,CD⊂平面SCD,
所以AB∥平面SCD,故②正确.
因为AD是SA在平面ABCD内的射影,
所以S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是∠SAD.故③正确.
因为AB∥CD,
所以AB与SC所成的角等于DC与SC所成的角,
故④正确.
【答案】 4
11.如图2-3-1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AB=AC=AA1.
图2-3-12
(1)求证:AB1⊥平面A1BC1.
(2)若D为B1C1的中点,求AD与平面A1B1C1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证明:由题意知四边形AA1B1B是正方形,
∴AB 1⊥BA 1.
由AA 1⊥平面A 1B 1C 1得AA 1⊥A 1C 1. 又∵A 1C 1⊥A 1B 1,AA 1∩A 1B 1=A 1, ∴A 1C 1⊥平面AA 1B 1B , 又∵AB 1⊂平面AA 1B 1B , ∴A 1C 1⊥AB 1. 又∵BA 1∩A 1C 1=A 1, ∴AB 1⊥平面A 1BC 1.
(2)连接A 1D .设AB =AC =AA 1=1, ∵AA 1⊥平面A 1B 1C 1,
∴∠A 1DA 是AD 与平面A 1B 1C 1所成的角.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 1B 1C 1中,D 为斜边B 1C 1的中点, ∴A 1D =12×B 1C 1=2
2. 在Rt △A 1DA 中, AD =A 1D 2+A 1A 2=6
2. ∴sin ∠A 1DA =A 1A AD =6
3,
即AD 与平面A 1B 1C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