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集团的贸易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

合集下载

成本控制案例

成本控制案例

成本控制案例中集集团——银行托管的应收账款自从有了买方市场,应收账款和现金流就成了一对永恒的宿命冤家。

面对销售量和市场份额的增长,企业本应该精神抖擞。

可伴随而来应收账款增加、资金占用、回款乏力、呆坏帐增加,企业常常力有不逮,不仅导致扩张减缓、机会的丧失,有的甚至现金流断裂,基业大厦毁于一旦。

很多企业选择了现金流优先的安全做法,放弃一部分市场机会来降低风险,但这不过是用长远的利益兑换成眼前的利益罢了。

然而中集集团巧妙地解开了这对死冤家,不仅应收帐款没有成为企业的负累,反而成了融资的手段。

这就是——应收账款证券化。

2004年11月初,中集对前三季度经营状况进行大盘点,报表显示中集主营业务收入猛增85%,但同时应收账款也升至87%,急速增加的应收账款和负现金流将投资者和分析师的目光齐齐吸引到中集身上,甚至有人发出了“红旗还能扛多久”的质疑。

但是随之公开关于中集集团应收帐款证券化业务的报道将所有人的疑问瞬时化解得烟消云散。

12月25日,交行总行审贷会批准深圳分行向中集发放一笔3000万美金无追索权的保理融资(表外融资),买断中集集团的应收账款。

这是在保理业务(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合同基础上加以修改,做成无追索权的、余额控制(在不超过余额的情况下可以滚动使用资金)的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中集集团率先成功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经典案例浮出水面,并引起广泛关注。

由于集装箱行业的特殊性,中集的销售收入基本采用赊帐方式,很少有现金交易。

而集装箱的生产投资需求庞大,这就需要公司拿出一种独特的融资方式,它既要加速回流资金,又要保持公司财务状况的优化与资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在采用资产证券化之前,中集主要通过发行商业票据直接在国际市场融资,但商业票据的稳定性因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变化而波动。

在1998年金融危机中,原有银团中的部分银行收缩了在亚洲的业务并退出了7000万美元商业票据银团。

虽经多方努力,成功续发商业票据,但规模降为了5700万美元。

案例8-2中集集团的贸易应收账款证券化

案例8-2中集集团的贸易应收账款证券化

《投资银行学》案例(七)案例 8-2 中集集团的贸易应收账款证券化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于2000年3月在深圳签署了总金额为80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证券化项目协议。

此项协议的有效期限为3年,规定在3年内,凡是由中集集团发生的应收账款都可以出售给由荷兰银行管理的资产购买公司(TAPCO),由该公司在国际商业票据市场上多次公开发行商业票据,总发行金额不超过8000万美元。

在此期间,荷兰银行将发行票据所得资金支付给中集集团,中集集团的债务人将应付款项交给约定的信托人,由该信托人履行收款人职责。

而商业票据的投资者则可以获得高出伦敦同业拆借市场利息率1%的利息。

中集集团在国内企业中首创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为中国企业直接进入国际高层次资本市场开辟了道路。

一、背景在这次证券化融资之前,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中集集团曾经于1996年、1997年、1998年分别发行了5000万、7000万和5700万美元的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CP)。

这种商业票据的融资方式容易受到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影响而发生波动,这在1998年表现得十分突出。

1998年初,商业票据发行的承销银团再次组团时,原有银团中的部分银行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收缩了在亚洲的业务,并退出了7000万美元的CP银团。

经过努力,中集集团虽成为金融危机后我国第一家成功续发CP的公司,但规模降为5700万美元。

为避免类似情况,保持公司资金结构的稳定性,并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中集集团最终选择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融资方式。

二、中集集团资产证券化过程的交易结构1.发起。

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合作,对公司应收账款进行设计和安排,挑选优良的应收账款组成一个资金池,然后交由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

2.信用评级。

中集集团委托两家国际著名的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对应收账款证券进行评级。

凭着优秀的级别,这笔资产得以注入TAPCO公司建立的大资金池。

从中集集团应收账款证券化谈公司融资的新方式

从中集集团应收账款证券化谈公司融资的新方式
团 的应收 账款基 本 上 是 l 0 天 的期 限 , 良好 的流 动 2多 其
性 也 为 中集 集 团应 收 账款 证券 化 的 成功 奠定 了基础 。 在 中集 集 团 的整 个应 收 账款 证 券化 的设 计 安排 过 程 中 ,信 用 评级 也 对 渡项 同的成 败 有着 非常 重 要 的影 响 。一方 面在 于资 产 支待 证 券 的投 资风 险评 估 是一 项
券 化 既是 一 种重 要 的臆 收账 款管 理 方式 ,又是 一种 重
中集集 团应 收 账款 证 券化 成功 的 另一 个重 要 原 因 是 应收账 款 的质 量很 高 ,而这 一 点取 决 于客 户的 付款 信 用 。 中集 集 团应 收账 款 的债 务 方看 , 从 中集 集 团有 一 批 高质量 的 国际化 客 户 群 ,客 户9 %以上 是 属 于 国际 0 经 合组 织 成 员 国 不 少客 户本 身 卫是 荷 兰银 行 等投 资 机 构 的合 作 伙伴 。这 有效 地保 证 了中集 的应 收 账款 的
非常 复杂 的系 统工 程 一 般投 资者 没有 能 力进 行风 险
是 机会 成本 ,即 由 于公 司 现金 末 能及 时 收 回而 失去
再 投 资 的损 失 ; 是管 成 本 即 由于公 司对 客户 信用 二 状 况 的 倜查 与跟 踪 、信 息 收 集 硬记 账和 健 收账 款等 发 牛 的 费用 ; 二是 坏 账 成本 , 由于 付款 方 违 约所 导致 即
汇 入S V的 资产 池 。经 过重 新 整 合 和包 装 , 求 途径 使 P 寻 之 信 用 级 别 提 高 ,P S V以应 收 账 款 为 基 础 向 国 内外 资 本 市场 发 行有 价证 券 如 商业 票据 ,根据 应 收款 的信 用 等 级 、 量 和 现金 流等 内容 确定 所 发 行证 券 的价 格 , 质 从 而使 应 收账 款 出售 方达 到 融 资 目的。 因此 , 收账 款证 应

中集集团的并购

中集集团的并购

中集集团的并购
中集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运输设备供应商。

近年来,中集集团通过不断的并购,不断扩大其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以下是中集集团的一些重要并购案例:
1. 2013年,中集集团以7.5亿美元收购了意大利集装箱制造商Tirreno Power。

这次收购使中集集团成为全球第二大集装箱制造商。

2. 2016年,中集集团以
3.5亿美元收购了德国车身制造商Schmitz Cargobull,并将其改名为中集车身。

这次收购使中集集团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欧洲的市场份额。

3. 2017年,中集集团以
4.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集装箱制造商Stoughton Trailers。

这次收购使中集集团成为美国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之一。

4. 2018年,中集集团以7.2亿美元收购了德国机场行李系统制造商Wanzl。

这次收购使中集集团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机场行李系统市场的份额。

通过这些并购,中集集团不仅扩大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还加强了其在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方面的实力。

中集集团的并购活动将继续推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成长。

- 1 -。

中集集团业绩遭受市场质疑第一绩优股应声大跌.doc

中集集团业绩遭受市场质疑第一绩优股应声大跌.doc

中集集团业绩遭受市场质疑第一绩优股应声大跌-中集集团(000039)公告前三季度有每股1.767元的骄人业绩,被誉为两市“第一绩优股”。

但很快有人发现,公司的应收账款离奇地迅速增长,从而对公司的业绩提出了质疑,质疑声让近来在熊市中一直坚挺的中集集团,股价在几天时间内从26元左右掉到了昨天的20.84元。

10月中旬,一篇怀疑中集集团财务的帖子,开始在各大财经网站的财经论坛上流传。

由于当时中集集团还没有公布第三季度季报,该帖子主要是依据中集集团2004年度半年报的财务数据写成。

帖子的主要论点是:中集集团成立于1994年,从1994年到2003年12月,中集集团的“应收账款净值余额为32亿元”,而“今年1-6月应收账款净值余额为62亿元,净增加30亿元,翻番,奇迹”。

该帖的作者据此认为,中集集团2004年度上半年的收入有虚增之嫌。

11月3日,中集集团就质疑发布“关于公司业务的说明公告”表示,“近年来公司应收账款变动与销售收入变动是一致和正常的,有关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是完善的”。

并表示,该公司半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数,这是由于公司惯常的集装箱生产的季节性和原材料资金占用所致。

1999-2004年,若剔除利率水平偏高的2001年,中集集团集装箱业务毛利率保持在13-17%之间,是比较稳定的。

专业财经人士针对该帖提出的质疑解释说,2004年上半年,中集集团应收账款净值余额净增加了30亿。

这表明中集集团在业务往来中,很多时候并没有即时收到合同方支付的对应价款,而是把合同方欠自己的钱,先计算在了收入账上。

而应收账款的回收是一项非常复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的工作。

如果管理和回收工作不力,则会给公司造成拖欠严重、资金紧张,甚至出现坏账损失等不良情况。

这意味着中集集团今年收入的含金量有待考验。

不过,据此推论中集集团业绩有虚增之嫌,证据尚嫌不足。

但中集集团近几日的股价波动,说明市场人士已经对质疑开始担忧,并采取了抛售的行动。

中集集团案例分析报告

中集集团案例分析报告

中集集团案例分析报告中集集团是一家拥有多元化业务的跨国企业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深圳。

该集团涉及领域广泛,如船舶、集装箱、装备制造、航运服务、金融服务、地产投资等。

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启宗先生成立了公司后,一直致力于将中集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集装箱和船舶制造企业。

中集集团的积极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中国国家的海洋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由于其丰富的经验和能力,中集集团被认为是新兴市场的领先者之一。

这家公司的成功背后有很多因素,以下是中集集团的主要竞争优势分析:1.技术领先中集集团投资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创造了许多行业领先技术,并使用这些技术来制造诸如集装箱、散装船、液化天然气船等的产品。

此外,中集集团不断地介入全球市场,与国际竞争者(如马士基、APL和汉堡-苏伊士运河GRP)等进行竞争,并在世界各地的多个港口成功建立了生产基地。

2.丰富的产品组合中集集团的产品组合非常广泛,涵盖了从集装箱、集装箱用车、集装箱堆垛机、专用集装箱车辆,到船舶、机械化装备、机电设备、储罐等多个领域,可以满足各种客户的需求。

此外,该集团与多个行业大客户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包括马士基、CMA CGM、APM Terminals、CHEVRON等。

3.专业人才中集集团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以保证其持续的创新和发展。

该公司不仅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还为员工提供了广泛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

4.强大的生产能力中集集团在全球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可以满足客户对各种产品的需求,并确保产品质量和产能。

此外,集团实施了不断优化的生产线,使其生产效率更高,产品质量更稳定。

总的来说,中集集团的成功与其在技术创新、产品组合、专业人才以及生产能力等方面的卓越表现密不可分。

当然,在全球竞争激烈、市场环境动荡的商业世界中,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为企业带来更长久的成功。

中国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中国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第第一三部部分分::法引律言制度比较分析
运作模式
我国资产证券化与美国一致,均采取表外业务模式,运作流程也大致相同。 国际上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模式以三个国家为代表:
美国模式,又称表外业务模式:即在银行外部设立特殊机构(SPV),用以收购银行 资产,实现资产的真实出售。
德第国模一式,部又分称表:内引业务言模式:即在银行内部设立特定机构运作证券化业务,资产所
试点阶段:2005-至今
初期阶段 扩大阶段 暂停阶段 重启阶段
探索阶段:1990-2005
房地产证券化:1992 年,海南省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发行“三亚地产投资券”。 2005 年3 月,浦发银行与 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合作,推出价值10 亿 元房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方案。
出口应收款证券化:2000 年3 月,荷兰银行以中集集团3 年内的应收账款为基础资 产在国际商业票据市场上多次公开发行商业票据。
《证券交易法》、《证券投 资者保护法》 个人和机构
投资者均可投资,有完善的 投资者保护体系。
中国资产证券化案例分 析
2020/3/21
目录
成熟的资产证券化体系 中国的资产证券化概况 资产证券化制度比较 离岸案例分析 国内案例分析
第第一一部部分分::成引熟言的资产证券化体系
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体系----美国
2008 年始于次级贷款证券化的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高速发展的资产证券化市 场,MBS 规模扩张趋缓乃至停滞,ABS 市场余额出现大幅下滑。截至2007 年 末,MBS 和ABS 余额11 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债券市场总额的34%, 为资本市 场的第一大产品。
但到2011 年底,这 一比例下降到28%; 同期美国政府债券 份额从25%上升到 37%,跃升为第一大 债券品种。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经验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经验
应收账款证券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融资业务,涉及 证券、担保、评估、财务等多个领域,需要资产管理公司 有大量的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他们既要有先进的理论知识
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充分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市场
情况,熟悉金融、财会、税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必须加 强这方面的人才培训,以适应应收账款证券化未来发展的 需求。
珠海高速公路证券化
• 1996年8月,珠海市人民政府在开曼群岛注册了珠海 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成功地根据美国证券法律的 144a规则发行了资产担保债券。该债券的国内策划人 为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承销商为世界知名投资银行摩 根斯坦利。珠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当地机动车的管
理费及外地过境机动车所缴纳的过路费作为支持,发
速公路建设,资金的筹资成本低于当时从商业银行贷
款的成本。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证
券化融资。
中国国际远洋运输总公司航运收入证券化
• 1997 年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COSCO)与 Banc Boston 合作将北美分公司的航运收入进 行证券化,私募发行了3 亿美元的浮息票据。 • 2002 年1 月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远洋运输总 公司(COSCO)启动6 亿美元的ABS (Assert-backed Securitization)融资项目,由 工商银行为中远集团安排外汇融资,用于置换 其美国商业票据和北美地区资产证券化项目, 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担保证券。这是首例国内 银行进行的境外资产证券化业务。
中集集团8000万美元应收账款证券化
• 2000年3月,深圳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在深圳签
署了总金额为80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证券化 (Assets—Backed Commercial Paper,以下简 称“ABCP”)项目协议。按照协议,中集集团应 收账款以真实销售方式出售给一家由荷兰银行管 理的资产购买公司,并要求所有客户在某一日期 后将所有应付款项付至荷兰银行指定账户。

中集集团案例

中集集团案例

第六次企业并购浪潮2005年美国企业购并有望再现上世纪90年代末的火爆场景,将会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四个购并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的购并之年。

2004年12月,美国工商主管总共签订了价值3080亿美元的企业购并协议,其中包括斯普林特无线通讯公司以360亿美元购并竞争对手内克斯特尔公司,强生公司出价239亿美元收购心血管医疗器械供应商盖丹特公司,生产计算机与网络安全软件的赛门铁克公司化135亿美元将生产存储产品的韦里塔斯公司购为己有,甲骨文公司最终以103亿美元买下了仁科公司,等等。

2005年1月的最后四天里,美国就发生了三起金额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购并案:先是美国宝洁公司1月28日宣布购并老牌日用品生产商吉列公司,整个交易金额预计高达570亿美元,两家公司合并后组成世界最大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

随后美国西南贝尔通信公司宣布以1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老牌电信运营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两家公司合并后组成全美最大的通信公司。

紧接着,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决定以120亿美元的价格买下美国花旗集团麾下的旅行者人寿保险公司,组建北美地区以销售额计算最大的个人寿险公司。

2月14日,维里森通讯公司宣布以67.5亿美元的价格购并MCI公司。

中集集团的并购扩张案例一、中集公司背景简介中集集团成立与1980年一月,最初由招商局集团和丹麦宝隆洋行共同出资300万美圆建成,是国内最早从事国际标准集装箱的生产和销售,是深圳市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

1987年交通部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以下称中远公司)对中集进行投资,使中集的总投资额达到400万美圆,其中招商局集团和中远公司各占45%的股份,宝隆洋行占10%的股份。

1992年,中集集团开始实行公众股份制改造,1993年12月定向摹集职工股576万股,1994年2月份分别向境内社会公众和境外投资者发行了1,200万A股和1,300万B股,发行价为8.50元人民市,扣除发行费用后净筹集资金19,830万元人民币。

营运资金管理案例

营运资金管理案例

案例二十: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危机自1996年以来,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迅速增加,从1995年的1900万元增长到2003年的近50亿元,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从1995年的0.3%上升到2003年的23.3%。

2004年,四川长虹计提坏账准备3.1亿美元,截止2005年第一季度,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为27.75亿元,占资产总额的18.6%。

四川长虹不仅应收账款大幅度增加,而且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从1999年的4.67%下降到2005年一季度的1.09%,明显低于其他三家彩电业上市公司的同期应收账款周转率。

巨额应收账款大幅度减少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1999年的30亿元急剧下降到2002年的-30亿元。

截止2004年年底,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6亿元。

2004年12月底,长虹发布公告称,由于计划大额坏账准备,该公司今年将面临重大亏损,击昏了投资者以及中国家电业。

受专利费、美国对中国彩电反倾销等因素影响,长虹的主要客户——美国进口商APEX公司出现了较大亏损,全额支付公司欠款存在较大困难。

APEX是四川长虹的最大债务人,应收账款欠款金额达到38.38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96.4%。

据此,公司决定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当时预计最大计提坏账准备金额为3.1亿美元左右。

另外,截止2004年12月25日,四川长虹对南方证券委托国债投资余额为1.828亿元,由于南方证券目前资不抵债,根据谨慎些原则,拟对委托国债投资余额计提全额减值准备。

长虹2003年的净利润为2.6亿人民币,以此为标准,长虹至少需为此笔债务背上10年的包袱。

上次10年的首次亏损,留下债务10年难偿。

短短数日之内,长虹的股价跌幅近30%,总市值损失30多亿元。

2004年上半年,长虹的净利润只有6000多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导致长虹巨额亏损的罪魁祸首是其美国的经销商——APEX 公司。

APEX欠债长虹,可以称为2004年家电业最大债务事件。

我国资产证券化以往案例分析

我国资产证券化以往案例分析

我国资产证券化以往案例分析七十年代始于美国的资产证券化极大的改变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及人们融资的观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证券化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发展的潮流之一。

相对而言,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起步比较晚。

到目前为止,仅进行过一些资产证券化方面的个案实践,尽管这些案例还不完全具备资产证券化的特点,但我们从中大致可以看出近十多年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轨迹。

一、三亚地产投资券的案例(一)案例简介:90年代初我国沿海各地出现开发区房地产热,使海南省的房地产急剧增值,如何进一步加速三亚的开发,实现地产的增值,成为海南省政府当时关注的问题之一。

1992年,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发行了三亚地产投资券,以投资券的形式,通过预售地产开发后的销售权益,集资开发三亚地产。

三亚地产投资券以三亚市丹州小区800亩土地为发行标的物,所筹资金用于该片土地的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土地平整、道路建设及供电、供水、排水等五通一平的开发。

土地的每亩折价为25万元,其中17万为征地成本,5万为开发费用,3万为利润。

这样发行的总金额为2亿元。

市政府下属的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也就是丹州小区的开发商,简称三亚开建)是该投资券的发行人,它对土地进行开发建设,负责按时保质完成施工,并承诺对因开发数量不足引致的损失负赔偿责任。

投资管理人由海南汇通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担任,在开发期间,它要负责控制向发行人支付发行收入的节奏,以确保与地产的开发节奏大体同步,同时它还要监督三亚开建按规划设计标准及预定时间完成开发;在开发完成后,管理人要组织销售地产,并保证地产售价的公正性、合理性及竞争性。

地产销售的方式分两种:若三年之内,年投资净收益率不低于15%,则管理人代表投资人行使销售权;否则,则在三年之后由拍卖机构按当时市价拍卖。

本次发行工作所聘请的顾问是中国管理科学院投资与市场研究所,它负责为投资券的发行提供可行的方案,其中何小锋教授为总顾问。

三亚地产投资券于1992年10月20日至10月31日在三亚、海口两地向持有三亚市身份证的居民(含郊区居民)以及海南的法人团体发行,每张身份证限购一张投资券(面值1000元)。

深圳中集集团的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

深圳中集集团的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

深圳中集集团的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2000年3月,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在深圳签署了总金额为8 0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证券化项目协议。

此次协议的有效期限为3年。

在3年内,凡是中集集团发生的应收账款,都可以出售给由荷兰银行管理的资产购买公司,由该公司在国际商业票据市场上多次公开发行商业票据,总发行金额不超过8 000万美元。

在此期间,荷兰银行将发行票据所得资金支付给中集集团,中集集团的债务人则将应付款项交给约定的信托人,由该信托人履行收款人的职责。

而商业票据的投资者可以获得高出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的利息。

(一)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基本流程此次应收账款证券化项目的基本流程是:1.中集集团首先把上亿美元的应收账款进行设计安排,按照荷兰银行提出的标准,挑选优良的应收账款组合成一个资产池,然后交给信用评级公司评级。

2.中集集团向所有客户说明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方式的付款要求,令其应付款项在某日付至海外特别目的载体的账户。

3.中集集团仍然履行所有针对客户的义务和责任。

4.特别目的载体再将全部应收账款出售给TAPC0公司。

TAPCO公司是国际票据市场上享有良好声誉的资产购买公司,其资产池汇集的几千亿美元资产更是经过严格评级的优良资产。

由公司在商业票据(CP)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商业票据,获得资金后,再间接划到中集集团的专用账户。

5.TAPC0公司从市场上获得资金并付给特别目的载体,特别目的载体又将资金付至中集集团设立的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专用账户。

项目完成后,中集集团只需花两周的时间,就可获得本应138天才能收回的现金。

作为服务方,荷兰银行可收取200多万美元的费用。

(二)应收账款证券化过程中的参与方中集集团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有下列各方参与其中。

原始权益人——中集集团、发起人及海外特别目的载体——荷兰银行、专门服务机构——TAPC0公司、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公司、国家外汇管理局。

1.原始权益人——中集集团。

中远集团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中远集团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中远集团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梁钧一、引言在国内已成功实施的资产证券化项目有:中远集团航运收入资产证券化、中集集团应收帐款资产证券化、珠海高速公路未来收益资产证券化。

其中中远集团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渠道获得的资金约5.5亿美元左右,珠海高速公路约2亿美元左右,中集集团为8000万美元左右。

在这三个资产证券化案例中,都是由外资投资银行担任证券化项目的主承销商。

目前还未有国内证券公司实质性地运作过资产证券化项目,我国证券公司关于资产证券化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还处于初步阶段,还需要借鉴和学习国内投资银行的经验。

本文是作者与中远集团资产证券化项目参与人交流后,获得的一些新的经验和体会。

二、中远集团基本介绍中远集团是以国际航运为主业,集船务代理、货运代理、空运代理、码头仓储、内陆集疏运、贸易、工业、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旅游、劳务输出、院校教育等业务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确定的56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之一。

中远集团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企业和网点,其中在广州、上海、青岛、大连、天津等地的远洋运输企业已经成为具有相当实力的地区性公司。

此外,中远集团在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自己的代理机构或公司,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个港口设有自己的代理,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以香港、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为地区分中心的跨国经营网络。

三、中远集团融资方式介绍1.商业票据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一直在美国资本市场连续发行商业票据,发行的商业票据最长期限为270天,通过组建银团进行分销,并且以信用证作为发行的商业票据担保。

2000年2月2日中远集团的商业票据续发签字仪式在纽约顺利举行,成为中远集团进入新千年后的第一个融资项目。

意大利锡耶纳银行、美洲银行、花旗银行、美国第一银行和大通银行等多家美国主要银行和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的代表出席了这一仪式,并在有关合约上签字。

2.资产支持证券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商业票据融资渠道的融资功能大大减弱,中远集团于1997年一次发行3亿美元的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期限为7年。

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一、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从最为广泛的意义上讲,证券化是战后世界金融领域里的几大趋势之一,它指的是“在融资方面,更为有效的公开资本市场取代效率低、成本高的金融中介”,也就是所谓的“直接融资”逐渐取代传统的“间接融资”。

而从狭义上讲,资产证券化一般是指本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项重大的金融创新,金融领域的诸多专家各自给出了这一金融创新的定义:定义一:James A.Rosenthal和Juan M.Ocampo在《信贷证券化》一书中对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它是一个精心构造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贷款和应收帐被包装并以证券(即广为所知的资产支撑证券)的形式出售。

它是多年来资本市场上广泛的证券化--越来越多的融资通过证券机构实现--发展趋势的一个组成部分。

”定义二:Christine A.Pavel在其《证券化》(1989)一书中给出的对资产证券化的理解:“整笔贷款出售和部分参与可以追溯至1880年以前。

但证券化却是资产出售中新近出现的一种创新形式。

它指的是贷款经组合后被重新打包成证券并出售给投资者。

与整笔贷款出售和部分参与相似的是,证券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来源并可能将资产从贷款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中剔除。

与整笔贷款出售和部分参与不同的是,证券化经常用于很难直接出售的小型贷款的出售。

”定义三:Robert Rwhn对证券化的定义:“使从前不能直接兑现的资产转换为大宗的,可以公开买卖的证券的过程。

”从上述几种资产证券化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对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认识:首先,作为一种具体金融创新的资产证券化与战后世界金融领域的证券化发展趋势不同,后者的含义更为广泛,前者是后者的具体表现之一;第二,资产证券化的最终目的是发行证券筹集资金,但这种证券并非以发起人的整体信用为担保,它代表了特定资产组合(资产池),即证券的背后有具体的资产作为支撑,证券的收益来自特定的基础资产,这是资产证券化最显著的一个特征;第三,资产证券化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一种新型的资产变现方式,交易发起人通过把资产(贷款或其它应收款等)转换为证券并将其出售给投资者,从而实现了资产的变现。

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

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

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咱们先来讲讲啥是应收账款证券化吧。

简单来说呢,就是企业有一堆别人欠它钱(应收账款),然后企业想提前把这些钱拿到手,就想了个超酷的办法,把这些应收账款打包变成一种证券,卖给投资者。

这样企业就可以早早拿到钱去干别的事儿啦。

一、A公司的烦恼与转机。

就说A公司吧,这是一家做建材生意的企业。

A公司可牛了,到处给建筑公司供应材料,但是呢,那些建筑公司可不会马上给钱,总是要拖个几个月,甚至有的拖一年。

这就导致A公司账上有一大笔应收账款,虽然这些钱理论上都是自己的,可就是拿不到手啊,就像看得见却吃不到的蛋糕。

A公司还要发展呢,想进新的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可钱都被别人欠着呢,这可咋整?这时候,应收账款证券化就像一道光照进了黑暗。

A公司就找了一家专业的金融机构来帮忙搞这个事儿。

金融机构先把A公司那些合格的应收账款筛选出来,比如说那些信用比较好的建筑公司欠的钱。

然后把这些应收账款打包在一起,就像把一堆小糖果包成一个大礼包。

接着呢,根据这些应收账款未来的现金流情况,设计出一种证券。

这个证券就像一张有魔力的票,谁买了这张票,以后就可以按照约定拿到钱。

然后金融机构把这个证券卖给了很多投资者,有一些是想找稳定投资的小散户,还有一些是大型的投资机构。

结果呢,A公司一下子就拿到了一大笔钱,就像变魔术一样。

它就可以开开心心地去买新设备、扩大厂房啦。

而那些买了证券的投资者呢,他们也不傻,因为金融机构事先都做好了风险评估,只要那些建筑公司不赖账,他们就能按照证券的约定拿到利息和本金。

二、B公司的独特之路。

再说说B公司,这是一家做电子零部件的企业。

B公司的应收账款情况更复杂一些,有国内客户欠的钱,还有国外客户欠的钱。

国外的应收账款还要考虑汇率波动等问题呢,这就像在一团乱麻里找线头。

B公司也是为钱发愁,资金周转不灵。

他们也走上了应收账款证券化的道路。

不过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玩出了新花样。

B公司找的金融机构很聪明,他们把国内和国外的应收账款分开打包。

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案例

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案例

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案例【篇一: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案例】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account receivables securitization 广发证券投资银行部创新业务组 2014年9月摘要产品思路客户需求:应收账款回款缓慢、融资渠道单一、改善财务报表方案设计项目筛选案例分析建业一号为解决今年4月银监会5号文《标准保理融资,严控表外业务风险》下发后,由于银行保理业务紧缩而产生的客户需求,响应国务院提出的金融创新改革,并落实中央资产证券化发展路径,广发证券投资银行部创新业务组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与战略发展部产品中心等各部门同事的支持与配合下,于 2014年5月开始启动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account receivables securitization)试点工作。

经过项目组成员3个多月的努力,现已成功落地两单此类业务。

其中与华南三部合作的一单,由于是广发第一单完成资产出表的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案例,现已成功获得总公司的创新基金支持和认可。

此类业务的开展,丰富了广发投资银行部给现有和潜在客户提供的服务种类,实际满足了很多客户的实际需求,这对我司不仅具有巨大的品牌效应与创新意义,更能极大的增强我司在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中的影响力,稳固我司在国内金融创新领域中的领导者地位。

产品思路报表解读回款速度恶化,arturn over time: 1.8个月(2011), 2.6个月(2012), 3个月(2013),3.5个月(2014) 客户需求现金流管理融资产品思路客户需求现金流管理融资改善财报催收风险资产证券化形成机制违约率逾期率回款速度对付方资信资产分散程度用什么通道怎样增信股东担保企业担保回购、差额补足有什么监管限制中国的业务实践:重证券化,轻资产国外的业务实践:重资产,轻证券化不同市场所致,并无孰优孰劣资产证券化客户资质产品思路原始债务人〔应收账款支付方〕原始权益人资产服务机构财务参谋/承销商〔广发证券〕托管机构〔广发证券〕广发-宏大耀星计划〕份额登记机构〔广发证券〕份额持有人业务合同〔产生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还款债权转让转让对价应收账款回款划转托管基础资产管理服务服务费财务参谋服务产品代销 abs 募集资金证券本息划付认购资金 ab 证券本息划付瑞元资本〔计划管理人〕发起设立管理合同合同性质如何确认期限还款安排对手方企业性质增信情况历史回款内部流程资产结构优先/次级通道安排合规要求回款账户优先归还股东增信企业担保外部担保账户监管证券化客户资质客户筛选项目筛选在本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上市公司、国企、央企总资产>产品发行规模的10倍货币资产>产品发行规模营业收入>产品发行规模的10倍净利润>产品发行规模连续5年营业收入、净利润正增长历史上从未违约银行授信额度余额超过产品规模3倍资产负债率发行规模的5倍合同历史加权回款时间【篇二: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案例】本次培训报名截止日为8月31日,请尚未报名的小伙伴们尽快啦!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与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并列的第三种主流融资工具。

中集资产证券化案例

中集资产证券化案例

应收账款打"包"出售资产证券化是以资产所产生的预期现金流为支撑,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进行融资,将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进行分割与重组的过程,是投资银行金融创新的得意之作。

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还可以提供全新的融资方式和金融工具。

中国的企业正逐渐感受到资产证券化所带来的巨大好处,不良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证券化等各种方式的资产证券化应用也越来越多。

中集集团应收账款的证券化首开开国内先河,堪称典X,其操作手法具备了广泛的借鉴意义。

背景与动因经国家外管局批准中集集团于1996年、1997年和1998年分别发行了5000万美元、7000万美元和5700万美元的商业票据。

此方式虽然能够以中集集团的名字直接在市场上进行融资,但其稳定性也随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波动。

这一点在1998年表现得十分突出。

由于目前的商业票据为一年期短期票据,因此在1998年年初进行银团组团的过程中,原有银团中的部分银行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收缩了在亚洲的业务并退出了7000万美元商业票据银团。

经过多方努力,中集集团虽然成为金融危机后我国第一个成功续发商业票据的公司,但规模降为了5700万美元。

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保持集团资金结构的稳定性并进一步降低成本,中集集团开始了与多家国际银行进行这方面的金融创新。

2000年3月,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在XX签署了总金额为8000万美元的应收帐款证券化项目协议。

在3年的协议有效期限内,中集集团将发生的8000万美元以内的应收帐款全部出售给由荷兰银行管理的资产购买公司,由该公司在国际商业票据市场上多次公开发行商业票据。

通过这一协议,中集集团只需花两周时间就可获得本应138天才能收回的现金,加快了资金周转;隔离了应收账款成为坏帐的风险,保证了资金回收;并且由于设置了中间层---SPV公司和TAPCO公司,将公司风险和国家风险与应收账款的风险隔离,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确保了融资的成功。

中集集团案例分析报告

中集集团案例分析报告

中集集团案例A分析报告(华中科技大学MBA)摘要: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从1992年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工厂,经过10年不断的并购发展,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的集装箱生产企业。

本报告针对中集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做出了简要分析。

另外,本报告对2003年中集集团即将进入多元化产业前的选择做出了分析与建议。

一、中集集团背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0年1月创立于深圳,最初由香港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合资兴建,总投资300万美元。

是深圳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公司由宝隆洋行派人管理,投产后即连年亏损。

1986年中集集团董事会决定停产,准备破产清盘。

包括麦伯良在内的企业骨干坚决不同意倒闭,并通过争取得到了董事会批准继续经营,外方人员完全退出管理。

1987年,公司实行股权结构改组,吸收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加盟,成为三方合资企业。

同年,恢复集装箱生产。

90年代中期,中集集团通过横向兼并战略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了1996年中集集团奇迹般地一跃成为世界头号集装箱生产集团。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总部设在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其前身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主要股东为中远集团和招商局集团。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集集团已经成为根植于中国本土的全球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与服务业的领先企业,成为了以集装箱制造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目前主要业务包括国际标准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半挂车机场设备等。

二、中集成功的因素分析中集集团从集装箱的无名小厂发展到世界第一,其成功有其必然性。

首先,是中国的改革开放。

该科促成了中国经济和外贸的腾飞,外贸的持续高速增长使中国有条件和可能成为全球集装箱制造中心。

这是中集大战的大前提。

其次,是中集对全球大势的把握。

而作为企业家的麦伯良,在1990年就预见到了,中国会成为全球制造集装箱的中心,取代当时世界干箱老大韩国,这种对全球大局的把握,使得中集能够比韩国现代和进道首先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捷足先登在中国沿海布局。

从中集集团应收帐款证券化谈公司融资的新方式

从中集集团应收帐款证券化谈公司融资的新方式

从中集集团应收帐款证券化谈公司融资的新方式
黄飞;许碧
【期刊名称】《财会通讯:上》
【年(卷),期】2002()6
【摘要】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039 )于2000年3月与荷兰银行合作,成功达成3年期80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项目,从而开创了国内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途径进人国际资本市场的先河。

资产证券化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是一种国际流行的融资方式。

应收账款作为一种流动性相对较好的资产,成为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内容。

应收账款证券化就是将应收账款汇集后直接出售给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的特殊目的机构SPV(Special Pulpose Fntity)汇人SPV的资产池。

经过重新整合和包装,寻求途径使之信用级别提高,SPV 以应收账款为基础向国内外资本市场发行有价证券如商业票据。

【总页数】3页(P33-35)
【关键词】应收账款;证券化;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融资方式;资产流动性;管制成本
【作者】黄飞;许碧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52.6
【相关文献】
1.上市公司应收帐款风险控制小议--以中集集团为例 [J], 林金治
2.浅谈应收帐款证券化融资 [J], 王布衣
3.从中集集团应收账款证券化谈公司融资的新方式 [J], 黄飞;许碧
4.政府类公司BT回购款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探讨 [J], 张新民
5.应收帐款让售是新的融资方式 [J], 黄志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集集团的贸易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于2000年3月在深圳签署了总金额为8 0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证券化项目协议,在国内企业中首创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新方式,为中国企业直接进入国际高层次资本市场开辟了道路。

首先是对中集集团的经营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1999年,中集集团总资产达到72亿元,生产标准干货集装箱48万个,占全球市场的35%以上。

该公司凭借良好的资信状况和经营业绩,与多家国际大银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多次获得国际中长期贷款支持。

此前,中集集团还是唯一一家在美国发行最高金额7 000万美元商业票据的中国上市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中集集团的发展目标是向国内外提供现代化运输装备,而非仅仅只是集装箱。

这就意味着中集集团的产品结构正面临调整。

该公司开发生产的冷冻集装箱已经占有国际市场10%的份额。

在资产证券化进行的同时,中集集团还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了14亿元人民币的贷款授信额度,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集装箱的生产万经营。

下面对这次资产证券化融资行为进行分析。

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的协议有效期限为3年。

在3年内,凡是中集集团发生的应收账款都可以出售给由荷兰银行管理的资产购买公司,由该公司在国际商业票据市场上多次公开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sset Backed Commercial Paper,简称ABCP)融资,总发行金额不超过8 000万美元。

在此期间,荷兰银行将发行票据所得资金支付给中集集团。

中集集团的债务
人则将应收款项交给约定的信托人,由该信托人履行收款人职责。

商业票据的投资者可以获得高出伦敦同业拆借市场利息率1%的利息。

在这个证券化融资之前,中集集团曾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于1996、1997、1998年分别发行了5 000万、7 000万和5 700万美元的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

这些发行都是以中集集团名义直接进行的1年期短期融资。

这种商业票据的融资方式容易受到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影响而发生波动,这在1998年就表现得十分突出。

在1998年年初,商业票据发行的承销银团再次组团时,原有银团中的部分银行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收缩了在亚洲的业务,并退出了7 000万美元的CP银团。

经过努力,中集集团虽成为金融危机后我国第一家成功续发CP的公司,但规模降为5 700万美元。

为避免类似情况,保持集团资金结构特定性,并进一步降低成本,中集集团进行了资产证券化业务。

步骤一,中集集团向所有客户说明ABCP融资方式的付款要求,令其应付款项在某一日付至海外某个特设工具机构;
步骤二,中集集团仍然履行所有针对客户的责任和义务;
步骤三,特设工具机构再将全部应收款出售给TAPCO公司(由荷兰银行管理的资产购买公司,专门收购全球优质资产);
步骤四,由TAPCO公司在CP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ABCP;
步骤五,TACPO从CP市场上获得资金并付给特设工具机构。

特设工具机构再将资金付给中集集团设于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专用账户。

项目完成后,中集集团只需花2周时间,就可获得本应
138天才能收回的现金。

对集团的好处是:
第一,特设工具机构和TAPCO将中集集团的公司风险与中国的国家风险相隔离,投资者主要评判的是中集集团的应收款风险。

亚洲金融危机特别是广信事件的发生,对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产生了不利影响。

资产证券化对中集集团的这一点好处十分突出。

第二,中集集团将ABCP期限锁定为3年。

ABCP在3年内的循环发行没有展期风险。

第三,融资成本低。

比较之下,中国银行发行的3年期美元债券成本为IABOR+274BP,中国财政部发行的3年期美元债券成本为LIBOR+120BP,中集集团1998年续发的5 700万美元的1年期CP 的综合成本是lABOR+91.2BP,而AECP发行的8 000万美元3年期综合成本为lABOR+85BP。

第四,降低资产负债率。

应收账款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

以1998年10月数据测算,发行8 000万美元CP后,中集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从原来的57.7%下降到50.7%。

第五,为公司进军国际资本市场探索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1999年底,中集集团预计应收账款为2亿多美元,占总资产的30%多,这次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比例约为40%。

这次出售的应收账款均来自国际知名的船运公司和租赁公司,并且是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进行的,因此此次发行的商业票据信用度很高。

此次中集集团应收账款资产评级获得了穆迪、标准普尔在国际短期资金市场上的
最高评级。

中集集团负责人表示,中集集团应收账款的证券化,打开了中国企业进军国际高层次资本市场的通道,对国内会计、外汇管理、银行业务及相关法律政策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对于中集集团来说,一是可在中长期时间内以低成本获的资金;二是可以提高资金流动效率;三是可以转嫁应收账款的风险;四是可以减低资产负债率,将证券化的应收账款从资产负债表中撇掉;五是可以保持中集集团在国际商业票据市场上的连贯性,维护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知名度;六是可以大大提高中集集团的管理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