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历史学的学科性质
史学通论-2012
名词解释:一、司马迁《史记》1.《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皇帝时代,下至汉武帝狩元年三千多年的历史。
2.《史记》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列“二十四史”之首。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继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234西方古典史学)1.《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部体现了科学的批判精神的历史学著作。
是以发生在希腊境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为题材写的一部史学作品,共8卷,按时间顺序,记述战争背景、原因和经过。
战争最后七年的史事是由其他史学家续写的。
2.修昔底德与希罗多德和色诺芬被史学界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史家”。
3.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表现出了科学的史料批判原则和历史求真原则。
他注重获取历史真实的目的,在于实用,即为现在和将来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4.修昔底德的历史观念中还流露出刻骨的人本思想。
在摒弃神意和天命在自然现象乃至人类事务中的作用和反对人们迷信神的同时,充分肯定了人本身的力量和价值。
是西方历史上较早从经济角度来解释历史的史学家。
三、波里比阿《罗马史》1.《罗马史》共40卷,以罗马的武力扩张以及政治制度为中心,主要叙述了长达120年的三次布匿战争,同时,该书也兼述了罗马帝国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的发展。
目前只有前五卷是完整的。
2.《罗马史》中讨论了与罗马政体相关的政治学问题。
他提出了一个政体循环的理论,即历史运动是伴随着六种政体按既定秩序不断地循环往复而开展的。
这六种政体及其排列的先后顺序是:君主制、暴君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极端民主制或暴君政制。
罗马政体之所以优异的原因是,它把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这三种好的政体有效的结合在了一起。
《史学概论》考试大纲
《史学概论》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了解史学在发展中为自己提出的重要问题及其成就,认识当前史学工作面临的重大任务。
、明晰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史学这一学科的概述和回顾,明确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
、了解史学研究过程各个阶段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不同特点。
Ⅱ、考查内容第一章导论一、史学概论的学科性质二、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任务第二章客观存在的历史一、历史客观主义、历史相对主义及其评价二、兰克与兰克学派的主要观点,批判历史客观主义理论三、克罗齐及历史相对主义思潮,批判历史相对主义思潮四、历史科学的认识对象及与其他科学的认识对象的异同五、历史事实与历史规律的可认识性第三章主体化的历史一、主体化历史的含义及其与客体历史的关系二、历史科学的认识所具有的主体意识与其他科学之不同三、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相吻合的条件及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相背离的原因第四章历史学与历史科学一、历史学的概念、层次及形成、发展的大致历程二、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历史科学的概念及基本理论第五章历史学的社会功能一、历史学的认识功能的概念、内容二、历史学借鉴功能的概念、范围三、历史学教育功能的内涵四、如何全面地理解历史学的社会功能第六章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一、史德、史学、史识、史才的内涵二、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的培养途径第七章史料一、史料与史料学的概念二、史料学的任务与内容三、史料的分类、校勘四、史料考证的方法第八章历史研究方法一、史实分析法的一般方法二、史学分析方法的专门方法三、历史表述法的史著体裁四、心理史学方法和跨学科史学方法第九章史学论文写作一、史学论文的选题、写作与基本要求Ⅲ、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考试方法:闭卷,分钟,满分分、试题类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Ⅳ、参考书目庞卓恒,李学智,吴英著:《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李隆国著:《史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年。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1.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历史的概念、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历史研究的方法等。
2.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意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意识的形成过程等。
3.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秦汉时代的统一和中央集权、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隋唐时代的繁荣、宋代的政治体制变革、明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等。
4.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印度古代文明、埃及古代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
5.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演变、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儒家思想的影响等。
6.世界古代社会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等。
7.中国古代经济史: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等。
8.世界古代经济史: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古代贸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等。
9.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四大发明等。
10.世界古代科技文化:古代希腊的科学和哲学、古代印度的数学和医学等。
11.中国古代历史名著:《春秋》、《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
12.世界古代历史名著:《伊利亚特》、《奥德赛》、《圣经》、《罗马帝国兴亡史》等。
13.三皇五帝和夏商周的历史:三皇五帝的传说、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起和周朝的分封制度等。
14.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秦统一六国的过程、秦始皇的法治政策、万里长城和兵马俑等。
15.西汉的建立和汉武帝时代:刘邦的建立西汉、汉武帝的中央集权和开拓西部的政策、丝绸之路的开通等。
16.东汉末年的动乱和三国时代:黄巾起义、董卓之乱、三国鼎立的形成等。
17.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侵袭、南北朝的分裂和统一、佛教的传入和传播等。
18.隋唐时期的政治和文化:隋文帝的统一、唐太宗的疆域和政治制度、唐代的科举制度、唐朝开明的文化政策等。
19.宋代的政治和科技:北宋的建立、宋徽宗的转型期、宋代的科技发展和商业繁荣等。
论述题史学通论正式版
论述题一.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历史学的三重属性:科学、艺术、文化1,历史学的科学属性。
1】历史学并不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从讲求证据和发现历史的真实这个角度来看,历史学具有科学的属性。
2】虽然历史学没有自然科学的严格定律,但却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都从事实出发,讲求证据,以求真为目的,并注重历史认识的可证实性和客观性。
3】即使历史学家的陈述常常不是百分之百的真实,其发现真实的程度仍然是衡量历史学家工作的根本尺度。
4】历史学遵循科学、实证的原则。
2,历史学的艺术属性。
1】说历史学是艺术,是指历史与艺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无论中外,都有“文史不分”的传统,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历史学具有艺术的特质。
2】历史学的艺术特质或属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历史著作需要用文字表达出来,文字的运用能力和表现形式都属于艺术的范畴。
第二,历史学家在借助于史料叙述历史情境、描写历史人物时,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3】历史学家需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4】不过,历史学的艺术追求需要以史料和证据为基础,否则,历史与小说无异。
3,历史学的文化属性。
1】历史是一种文化现象。
历史著述是历史学家文化立场的演绎。
历史学家总是带着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念进行历史认识和价值判断的。
2】历史学的认识是文化理解问题。
许多历史认识要放在文化的视角下来进行考察。
3】我们无法摆脱历史学家主体因素的影响,更凸显出历史学的文化属性。
4】不过,无论在何种文化视角下进行的历史认识,都必须以依据史料所做的事实判断为基础。
二.历史学的功用作用一、历史学的记忆与认识功能1】保持人类对以往经验的群体记忆,帮助记忆者认识自己是谁,自己的潜力与局限,自己与他者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
帮助居住在同一个民族和族群的居民认识到他们共同的文化起源和生活经历,从而形成一种文化认同感,保持一种强固的凝聚力,使得这个民族或国家得以顺利地存续、发展下去。
2】一个民族所保持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兴盛不衰的精神源泉。
史学概论
第1章 作为本体的历史
对往事本身的研究,称为本体论 对往事的记录的研究,称为认识论 本体论:思辨的历史哲学 认识论:分析的历史哲学
第1节 历史活动中的决定与选择 问题:人类历史是如何发展的? 决定论:历史由人类之外的力量决定 选择论:历史是人类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 一、结构力量与历史进程
决定论的多种类型和形式:神意决定论、自然决定论、经济
决定论、文化决定论等一元决定论
结构决定论:综合了历史发展中的多种因素,整体决定了历
史的行程。(多元决定论)
1、地理环境 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 (1)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2)政治制度 (3)民族精神与性格心理 2、经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马克思
3、政治: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1)干预经济发展 (2)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3)对文化学术的影响 (4)引起整个的社会变革 4、文化:文化是社会的神经 马克斯·韦伯 (1)对社会变革起先导作用 (2)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因 二、主体选择与历史创造
第3章 历史的价值与意义
历史有什么用? 历史的价值在哪里? 历史的价值与意义基于这个事实:历史是依然活着的过去。 历史内容是过往之物,它却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
第1节 历史是依然活着的过去 过去性是历史的根本特性 历史是完成时态,但又与现在密切相关。 李大钊: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 渊源。 孙思白:历史是稳定凝结了的现实,现实是流动变化着的历 史。 总结:历史学的任务在于探寻过去,但它无法脱离时代与社 会。 一、被选择的历史 (一)历史叙述过程中的选择 伏尔泰:发生过的事并非全部值得一写。 任何人都无法叙述全部历史,也没有这种必要。历史叙述是有 选择性的。 历史叙述必须进行选择和过滤,以保存历史学家认为“有意 义”的人与事。 选择“有意义”的人与事进行历史叙述,其标准 就是与现实相关度的高低。历史不是单纯地研究过去,而是研 究过去留存于现在的痕迹。 张荫麟:久被遗忘的史迹每每因为切合现状而复活于人们心 中。 威廉·德雷:一切历史必然是从当前的立场出发来撰写的。 例如:明末清初三大家的反君权、反专制思想在清末成了改良 与革命的思想武器。 (二)历史研究的选择性 历史研究的选题同样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 如:晚清时期的历史研究。 世界史方面,晚清的亡国危机,导致世界亡国史的翻译与研 究。如李思纯 中国史方面,晚清的边疆危机,导致中国史学者对中国边疆历
中国史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史学史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中国史学史是历史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是与《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相对应的基础课程。
中国史学史是研究中国史学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旨在对中国丰富的史学遗产做出系统的自我批评和总结。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史学的诞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掌握各时期史学的特点、重要史家、史著及史学流派、修史机构的基本状况,批判地继承祖国丰富的史学遗产。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历代史家的史学思想、方法,为他们今后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批判地继承祖国丰富的史学遗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规律及其阶段性特点;各时代史官、史家与史学成果及其史学地位;史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史学发展与相关领域学术文化的关系;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发展。
(四)教学时数本课讲授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36学时。
(五)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阅读(代表性史著)与写作相结合,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与课后阅读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学生的自主研修相结合。
二、本文第一章绪论:史与历史教学要点:史学史概念史学史研究的对象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史学史研究的范畴与任务第二节中国史学史的分期和特点第二章中国史学史学科教学要点:史学史四要素中国史学史思想的组成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形成第二节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与现状第三章上古传疑史学教学要点: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正事归为史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传疑人物——史学的萌芽第二节正事归为史——传疑史学之形成第四章史学的创立与传统史学的形成教学要点:夏商史官中国史学成熟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史学的产生——夏商时期的史官第二节中国史学成熟的标志——孔子与《春秋》三传第三节战国时期的其他代表性史著第五章秦汉时期的中国史学教学要点:太史令究天人之际纪传体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司马迁时代与《史记》的成书经过第二节《史记》的内容特点及史学地位第三章秦汉时期的其他代表性史著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教学要点:“别职”修史私家修史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别职”修史第二节专职史官、专门修史机构的设置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性史著第七章唐五代时期的史学教学要点:皇家修饰二史八书《通典》《史通》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皇家修史制度的确立第二节唐五代著名的史官第三节唐五代史书新体例与代表性史著第八章两宋时期的史学教学要点:起居院实录院国史院四大类书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两宋的修史机构第二节四大类书第三节民族史域外史的编修第九章辽夏金时期的史学教学要点:翰林国史院翰林学士院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辽代的修史机构和史学成就第二节夏代的修史机构和史学成就第三节金代的修史机构和史学成就第十章元代的史学教学要点:脱卜赤颜蒙古翰林院纪事用蕃书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元代的修史机构第二节元代的史学成就第三节元代实录体的完备第十一章明代的史学教学要点:翰林院明实录《永乐大典》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明代的修史机构第二节明代的史家第三节明代的代表性史著第十二章清代的史学教学要点:三通馆《大清一统志》《四库全书》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清代的修史机构第二节清代的史家第三节清代的代表性史著第十三章近代史学(上)教学要点:近代史学思想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史学的巨变第二节近代维新派的史学成就第三节中国近代史学的形成第十四章近代史学(下)教学要点:胡适、顾颉刚的史学方法王国维、陈寅恪、陈垣的史学成就、考古学对历史学发展的影响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胡适的“实用主义”史学第二节顾颉刚的“层累构成说”第三节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第四节陈寅恪、陈垣的史学成就第五节考古学对史学发展的影响第十五章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教学要点: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开拓性贡献新中国十七年史学的成就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初步确立和发展第二节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新发展和面临的挑战三、参考书目: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试论历史学的性质
通 常情 况 下 , 我 们 所说 的“ 历史” 一 词 包 含两 层意 思 . 一 是 指 过 去发 生过 的事 件 , 二是 指我 们对 过 去事 件 的理解 和叙 述 。前 者 是 史事 , 后 者是 历 史 学 , 有 关 史 事 的 理 论是 历 史 理 论 。 有 关 历 史 学 的理 论 是史 学理 论 。史 实 并 不 等 于我 们对 史 实 的理 解 。事 实 本 身并 不 能 自行 给 出理 解 , 否 则 就 没 有 进 行 历史 学 研 究 的 必要 了。 历 史 学是 一 种 人文 知 识 , 而 不 是 自然 科 学意 义 上 的科 学 。 对 于 历 史 现 象 的认 识 、 理解和表达 . 是历 史学家 心灵劳动 ( 或 活 动) 的结果 。 主 要 取 决 于历 史 学 家 的 人 生体 验 。这 种认 识 、 理 解 和 表达 属 于人 文 世 界 , 是人文的。 历 史 学永 远 都 渗透 着 、 饱 含 着 种 种非 科 学 的 、 非 纯 理 性 的格 调 和 色彩 , 因为 历 史 学 家 的知 识 总是 有 限的 , 他 的理 解 限于 本人 的体验 、 思 想 和表 现 能力 的范 围 之 内。所 以 , 历史 学既 有其 科 学 的一 面 , 又 有其 非科 学 的一 面 。 它 不 是 反科 学 的 , 又 因为 它是 非科 学 的 . 所 以它 不是 或 不 完 全是 科学 的。恰 好 这两 个方 面 的合 成 , 才成 其为 历史 学 。史料 本 身 是不 变 的 。 但 是 历史 学 家对 史 料 的理 解则 不 断 在变 . 因为 人 的 思 想 认识 不 断在 变 。所 以 , 历史 学 本 身就 包 含两 个 层 次 , 第一 个 层 次 是对 史 实或 史 料 的知 识 或认 定 ,第 二个 层 次是 对 第 一个 层 次 的 理解 或诠 释 。对 史实 的认 定 是客 观不 变 的 , 一旦 如 此就 永远 如此 , 但 对它 的 理解 诠 释是 思 想 的产 物 , 是 由历 史 理性 重 建 的历 史 学 的生 命 。对史 料 的认 定之 后 的理 解诠 释包 含 两个 部分 。 即理 性 思 维 和体验 能力 , 二 者 的综 合就 称为 历史 理 性 。 在 我 们 以往 或 现 在 的 生 活 中 有 如 此 这 般 的 事 件 发 生 过 . 它 就 是 历 史 。这 个 历 史 是 客 观 存 在 着 的 ; 但 我 们 对 这 个 历 史 的认识和理解 , 则 仅 能 在 我 们 的 思 想 之 中 进 行 。 它 本 身 并 不 存 在 于 客 观 世 界 中 。 如 果 说 史 实 作 为 材 料 乃 是 客 观 给定 的 。 那 么 有 关 它 的理 论 ,归 根 到底 都 是 我 们 思 想 构 造 出 的产 物 。 它不是现成摆在 那里的 , 而 是 我 们 思 想 劳 动 的 结 果 。 人 们 的 认 识永远 是在前 进 的, 是 一个无 休止 的积 累过程 , 它 不 会 停 留在 某 一 点 上 不 再 前 进 。它 永 远都 在脱 离 原 来 已经 达 到 的那 点 , 不 断超过 自己, 有时候甚 至是革命 式的超越 . 革 命 性 地 推 翻原 来 的 体 系 , 另 起 炉 灶 。我 们 对 历 史 的 认 识 至 少 受 到 三 个 不断变 化发展 的条件 制约 , 一是新 材料 的发 现 . 二 是 以 往 历 史 事 实 在 之 后 历 史 发 展 中仍 然 起 的 作 用 . 三 是 历 史 学 家 作 为 已往 历 史 事 件 的解 说 者 ,要 受 其 本 人 思 想 认 识 的 制 约 . 即 历 史 学 者之 理解 历 史 , 取 决 于 他 自己 的 水 平 和 能 力 。所 以 , 历 史学 本身也在不 断发展和变化 . 而 不 可 能 一 旦 达 到某 一 点 就 停 留下来不再前 进。对历史学 的形成 而言 . 更 具 决 定 性 的 因 素乃是 历史学家 的思想和感受 力 , 而 非 史 料 的 积 累 。 历 史 学 是历 史学家思想 劳动的成果 , 而 不 是 所 谓 的 事 实 在 他 心 目之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史学概论是一门以研究历史学科的性质、方法、理论基础和学科发展动态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导论。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历史学的概况和基本概念的介绍,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历史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史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和学科范畴。
2. 理解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价值。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和学术讨论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历史学的定义和性质- 历史学的定义- 历史学的发展历程- 历史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2. 历史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历史- 历史事实与历史现象- 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3.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史料的批判与评价- 选择、比较与分析方法4. 历史学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实证主义- 历史比较研究法5. 历史学的发展动态- 历史学派的兴起与发展- 当代历史学的新趋势- 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四、教学方法1. 授课法: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述,对历史学的概要内容进行阐述,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动态。
2. 研讨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以促进对历史学概论的深层次思考和理解。
3. 培训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4. 作业指导: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和历史问题分析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针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进行笔面试。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学相关主题进行研究,并撰写一篇3000字的学术论文。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主教材:- 《史学概论》刘树藩、张琪编著参考书目:- 《中国史学史》黄钦椿- 《西方史学史》王亚非- 《史学基本问题》冯友兰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讲历史学的定义和性质第二讲历史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讲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讲历史学的理论基础第五讲历史学的发展动态八、教学资源支持1. 图书馆及电子资源:学生可自行查阅与历史学概论相关的书籍、期刊和电子资源。
中国史学史复习答案 (1)
中国史学史复习答案一、名词解释1.史学史: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是一门研究和阐述历史学本身产生、发展和演变历史的学问。
研究对象一般包括历史上的史学著作、史学流派、史学思潮、历史编纂、史学方法和史料运用等问题。
2.中国史学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史学产生、发展、演变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有五个:(1)阐述中国史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揭示其发展规律。
(2)对中国历代的史学家及其著述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3)探讨史学流派和历史编纂法的演变。
(4)介绍史料存在的情况,总结史料学的研究成果。
(5)校订史籍中的错误。
(6)发掘传统史学的现代价值,弘扬优秀史学传统和史学中的民族精神。
(7)探索历史知识的积累过程和人类自我认识之路。
3.《春秋》:春秋时期的鲁史,为鲁国历代史官世袭相承集体编录,按时间顺序记录史事,奉周礼为评人论事的标准,着重于对统治集团成员的道德训诫。
是我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具有历史著作雏形的官修编年史。
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前722~前481或前479)的历史大事。
4.《左传》:是左丘明所著,成书于战国初期,记述了列国史事,条理清晰,文字生动,是超越往世的杰作。
思想上一方面维护周礼,一方面重民轻神,表现出明显的折衷主义,在表着奴隶社会史学最高成就的同时,也渗入了一些进步的史学思想,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5.《通鉴纪事本末》:汉民族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
由南宋袁枢所撰。
特点:(1)完全以某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整个过程为主线来采濒材料,分题列目,组织全书。
(2)编排史事的灵活性和独立性;《通鉴》载1300多年的历史,如果按不同的事件区分,可以归为若干个各种性质各种内容的题目。
《本末》各项之间相对独立,缺乏历史联系。
(3)但它记事的局限性和固有的缺陷,也决定了它并不能取代纪传体和编年体。
《通鉴纪事本末》成为本末体史书的代表而与编年体、纪传体并列于中国的史坛,是袁枢历史编纂法、历史思想和政治思想的代表作。
史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6*5=30)(1)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看法,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
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2)循环史观: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念。
循环史观发源于古中国、埃及、印度、两河流域,而在中国有着重大的发展和体现,该观念早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如孟子中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飞跃,周而复始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对实际是有害的。
(注意:该题是由本人自己解答的)(3)兰克学派: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
该学派提倡秉笔直书与如实客观,通过史料批判检验,由此再现历史;其历史编纂出的历史著述特点是偏重叙事、描述,并非分析、概括,而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
(4)年鉴学派:是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所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
经历三个阶段,即创建以费希尔、布洛克为创始人,发展在布罗代尔时代,转型是1968年之后。
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
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5)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学派。
主张将义理与考核相结合,以考核为手段去通晓文章、寻求义理。
乾嘉学派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统。
代表人物有:戴震、段玉裁、王念孙。
(6)《廿二史札记》:是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名著,是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一。
采用以史证史的方法,对历代正史作整体考察,对史著和历史现象、史实、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它总结历史变化规律,注意揭露历史上的弊政和当权者的罪恶。
(7)百衲本:书籍出版术语,是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片拼印或用一种书的不同版本拼配起来的书本。
提纲要点《史学引论》 王学典 手打校订版
史学引论王学典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编纂缘起“史学概论”应该明确,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的历史学,它比史学内部各分支学科应高出一个层次,因而必须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概括性。
而“史学概论”的内容结构,应紧紧围绕历史本身的理论和方法而展开,既有对历史学的理论预设及方法论的反思和批判,又有对历史学全局的鸟瞰和描述,内外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上编历史与历史学导论“历史”是“往事本身”,也指“对往事的记录”一、“史”之本义及其双重内涵“历史的记录”和“历史本身”这两种不同的东西是用同一个“史”字来表达的,这注定了二者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
在中国史学界,较早将“历史”一词的双重内涵作出明确而又充分的界说的,可能是李大钊。
二、实在的历史1.从纯粹时间的角度看,凡是过去的都是历史“历史”的本质是“变迁”和发展,“时间”所昭示的则是事物所呈现的先后顺序。
“时间”是人们为了自己的方便和某种特殊的考虑而设定的,它是度量历史变迁的一种手段;“历史”与“时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在某一“时间”点之前的一切是否都是历史,这要看你如何定义“历史”。
2.从与现实相对的意义上看,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将来的历史,或者说,“历史是稳定凝固了的现实,现实是流动变化着的历史”。
3.从内容构成的角度看,若下个宽泛的定义,只能是李大钊说的:“历史就是人类的生活并为其产物的文化。
”历史无所不包。
但历史又是生活的镜子:现实中的人们主要在做什么、希望什么,史书中当然就会多记什么、强调什么,什么就自然构成“历史”的主要内容。
4.从与自然史的比较来看,通常所说的“历史”指的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但这种活动的总体特征又有与盲目的无意识的自然界相似之处。
(1)这一意义上的历史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
(2)人们自觉地、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特征(3)历史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但人的意志总的来说又是受制约的、被动的、非自由的。
分析历史学的学科性质与边界
分析历史学的学科性质与边界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既有其独特的学科性质,也有一定的学科边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学的学科性质与边界,探讨历史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历史学的学科性质首先体现在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上。
历史学主要研究过去的人类社会,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它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环境进行深入研究,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历史学者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搜集和分析,重建历史的过程,并提供对过去的解释和理解。
因此,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在于其对过去的关注,并通过对过去的反思来揭示和理解当下。
其次,历史学的学科性质还体现在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上。
历史学研究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田野调查、考古发掘等多种形式。
文献研究是历史学最常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和分析,重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情况。
田野调查则强调对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环境的实地考察,通过对现场遗址的发掘和调查,获取更为直观的历史数据。
考古发掘是历史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古代遗址、文物的挖掘,揭示出古代社会的面貌和发展轨迹。
这些多种研究方法共同构成了历史学的研究体系,使其能够逐步还原和理解历史真相。
历史学的学科性质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历史学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历史的价值意义上。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过去的思考和解读,具有哲学性的特征。
历史学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关系则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研究上。
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是当代社会和人类行为的规律,而历史学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可以提供对当代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参考和启示。
然而,历史学也有其学科边界的存在。
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过去的人类社会,因此它的关注点主要在于过去。
与之相对的是,历史学的研究并不包括未来的预测和规划。
此外,历史学关注历史事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并以此来解释和理解历史的发展。
第二章 历史学的学科性质
一、历史学的实证属性 历史学是一门基于证据的学问,“ 历史学是一门基于证据的学问,“历史研 究不是研究过去,而是研究过去所留于现 在的痕迹” 在的痕迹”。 杜维运:历史既不是往事,也不止于是往 事的记录……历史是研究往事的学术。 事的记录……历史是研究往事的学术。 考订材料、审查证据,永远是历史学的基 础工作。
“自然现象”背后没有什么东西可供追查, 自然现象” 而“历史现象”背后却有挖掘不尽的思想、 历史现象” 动机、考虑、构思等等。 一个自然过程仅仅是各种事件的过程,而 一个历史过程则是各种思想的过程。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柯林伍德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柯林伍德
三、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之间的异同 (一)历史学的基本方法——体验与理解 (一)历史学的基本方法——体验与理解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 “实验”,历史学接近和进入历史本身的 实验” 基本方法、基本途径应该是“体验” 基本方法、基本途径应该是“体验”和 “理解” 理解” 历史既不能直接观察,又不能重复的。 历史研究的深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 历史学家对人性体验的深度。
揭示历史真相,如唐朝曾称臣于突厥。 纠正历史不实记载,如对曹操之评价。 二、历史学的诠释性质 历史学的首要任务是收集资料、厘清事实, 但历史学并不等于只收集资料、厘清事实。 历史学包括两个层面:史实认知层面和史 实阐释层面。
历史是史家从编年纪事中选择出来的“ 历史是史家从编年纪事中选择出来的“事 实”与史家思想融合的结果。 史实不仅要叙述事实的实然,更要解释它 的当然与所以然。 曾巩: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 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 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 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
二、史学对象和事实与科学对象和事实之 间的差别 (一)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过去” (一)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过去”的事 实 自然科学可以直接面对和研究确定的、能 感知到的事实,而历史研究无法面对“ 感知到的事实,而历史研究无法面对“过 去”本身。这是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 差异。 “如实直书”只是一个“高贵的梦”。 如实直书”只是一个“高贵的之下。 (二)历史学家的想象 麦考莱:一个完美的历史学家必须具有足 够的想象力,才能使他的叙述既生动又感 人。 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是片断,我们必须使历 史连贯,想象力的发挥那是少不了的。
《史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史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史学理论与方法是历史系本科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结合其他课程的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系统而又概要地论述史学发展的一般过程及相关理论与方法。
(四)教学时数共计36学时,面授36学时。
(五)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二、本文第一编史学论第一章历史学的产生、发展和科学化教学要点:历史学如何产生,经历哪些发展阶段,历史学在走向科学化的路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以及阶段性特征。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历史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唯物史观的产生使历史学变成为科学第二章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教学要点:历史学的社会功用。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为现实服务是历史学的最大功用第二节、史学怎样为社会现实服务第三节、开辟史学为现实服务的广阔前景第三章历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教学要点:历史学与其他学科如考古学、民族学、地理学、文学、人类学的关系。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历史学孕育和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发展第二节、其它学科充实了历史学的内容体系第三节、充分利用历史学包容宽泛的特点,熔各学科之长于一炉第四章历史学遗产的批判与继承教学要点:历史学遗产的表现方式,历史学遗产的存在方式,批判和继承历史学遗产的原则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第二节、有关史学遗产批判继承的几个问题第三节、批判地继承史学遗产举要第四节、批判地继承史学遗产应注意的事项第二编历史本体论第一章人类历史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要点:人类在历史上经历的各种组织形式。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家庭第二节、国家第三节、民族第二章社会历史过程的规律教学要点:社会历史过程的规律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规律和历史规律第二节、历史规律与其发生作用的条件第三节、社会历史过程的根本规律第三章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教学要点: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辩证关系。
史学理论与方法
——(法)雷蒙·阿隆:“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 死者的生活。”
“有关过去的意识是由历史的存在构成的,而人真正地有一个过去,只 是由于有一种关于过去的知识,因为只有这种意识才有引起对话和选择的可 能性。”
第三十一页,课件共有231页
3、白寿彝:《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
4、田昌五:《历史学概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5、赵吉惠:《历史学概论》,三秦出版社1986年。
6、姜义华、瞿林东等:《史学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9年。
第十七页,课件共有231页
7、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年。
4、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史学史研究》
5、华东师范大学海外研究中心《海外中国学评论》 6、History and Theory 7、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课件共有231页
第一节 历史 历史学 历史科学
第十五页,课件共有231页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对象、内 容体系和学科特征。
2、什么是历史理论?什么是史学理论? 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3、简述历史唯物主义与史学理论的关系。
第十六页,课件共有231页
参考书
国内书目:
1、葛懋春:《历史科学概论参考资料》
上、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吴泽:《史学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
一、什么是历史 (一)定义
古汉语: 史书或史籍。
古希腊语:
探索、调查、研究;学术、知识、 经验……
第二十四页,课件共有231页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 辑室编):
历史学的学科特征
历史学的学科特征
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及其变迁的学科,具有以下特征:
1. 客观性:历史学追求客观性,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搜集和研究,力求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的干扰。
2. 多元性: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而且历史事件的发展也受到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3. 时空性:历史学关注的是时间和空间的变迁,研究历史时期的起止、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以及不同地区历史的异同。
4. 人文性:历史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强调对历史人物和其思想行为的研究,通过对个体和集体的思考和分析,展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和人类个体的价值。
5. 综合性:历史学与其他学科有广泛交叉,需要借鉴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的方法和理论,综合运用以推动研究进展。
6. 重视文献研究:历史学强调对历史文献的重视和研究,历史学家通过研读、整理和解读历史文献,揭示历史事件的真相和背后的动因。
7. 重视叙事:历史学是通过叙述来呈现历史的学科,历史学家
通过叙述和解读历史事件和过程,构建逻辑严谨、生动有趣的历史叙事。
8. 历史观念的发展:历史学具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特点,历史观念也在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所变化和演进,需要不断更新和反思。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学科性质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学科性质历史教学,作为一项以史学研究为基础的教育学研究,在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伴随着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那么,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是什么?一、历史教学设计是以历史教育学为基础的教育学研究。
历史教学设计是以历史教育学为基础的教育学研究。
历史教育学研究旨在揭示历史教育中学生学习为目的的过程、过程中的内容、教育过程的结果和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因此,历史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就在于以历史教育学为基础,以教育学的眼光来研究和分析历史教学的结构和过程,以适应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教育的特殊目的和有效结果,并探讨可以更好地完善历史教育的有效方法。
二、历史教学设计要从多方面研究历史教学历史教育学不仅要从历史学研究的角度关注历史教学,还要从多方面研究历史教学,包括针对历史教育内容的研究,针对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以及对历史教学的综合评价研究。
因此,历史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也是多元的,包括历史教育内容、历史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也要涉及教育学等辅助研究学科。
三、历史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历史教育研究不是一门纯粹的教育学研究,它往往也要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比如通过历史资料检索、政治史研究、文化史研究等历史学的方法,来深入分析历史教育的过程、内容和教育理念等,从而切实实施历史教学设计,使其具有明确的学科性。
四、历史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学生学习习惯及教师背景历史教学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历史学科研究,还要考虑学生学习习惯及教师背景等方面的多元化因素,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果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并能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给学生提供合理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就可以更好地实施历史教学设计,使其具有明确的学科性质。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是以历史教育学为基础,以教育学的眼光来研究和分析历史教学的结构和过程,从多方面研究历史教学,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教师背景等多元化因素,以达到增进教学质量的目的。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学科性质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学科性质本文旨在讨论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尤其是它在中学教师和未来学生受教育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首先,本文将分析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的教育意义,重点讨论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在建设优秀课程,引导教学实践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方面的作用。
其次,将对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的性质展开探讨,综合分析其为教师提供的指导性信息及其对未来学生受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本文重点讨论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在考核中的体现及其影响,并对中学历史教育中全面评价方法进行提示建议。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展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基础,既要考虑历史教学的实施实践,也要深刻理解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为历史教学所提供的有效课程信息,一方面,可以为教师提供指导性信息,以满足他们的教学实践的需要,引导教师严格按照教育项目的要求、教学模式的规定,实施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提醒未来学生,让他们知道学习历史知识不仅能拓宽知识面,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勇于接受挑战,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的性质还体现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国家标准的考核方法,即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基本历史知识,以及学生的价值观是否符合国家要求,这种考核方法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基础,既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考核了学生的价值观念。
因此,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应注重从历史事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通过真实的历史情境来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还影响着中学历史教育中有效的评估方法。
如果老师在中学历史教育中使用传统的评估方法,仅仅通过简单的评价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达到要求,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历史的分析理解能力等。
因此,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应主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综合性评价,包括实践、考试成绩、思想评价等,以有效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效地发挥中学历史教育的作用。
第二章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历史学与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关
系
(一)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历史学与哲学既存在着巨大差别,又存在 着密切联系。历史学从客观存在的史实出 发,描述人类社会发展里程,揭示人类社 会运动规律,是一门实证性很强的学科。 而哲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最一 般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的理论性、抽象 性和概括性,思辩色彩极浓。但二者之间 的关系远较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更为 密切。其关系并非并列平行关系,而是
考古学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法
自然界中的碳,有其放射性的同位素c14, 在生存着的有机物所含碳素中,占有一定的 比例,并且与大气中的碳发生一定的交换关 系,保持平衡。一旦有机体死亡,这种交换 关系便终止。原来有机体中所含的c14大约 每隔5730年+-40年减少为原有量的一半。 因此,根据古代遗留下的有机物(如碳、木 头、骨骼等)中c14放射性的减少程度,便 可大致测定其绝对年代。如山顶洞人。
第二章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其学科结构第一节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两者存在着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关系1由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统一于世界的物质性二者也因而具有统一性
第二章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 其学科结构
第一节 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两者存在着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关系 1、由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统一于世界的物质 性,二者也因而具有统一性。 2、自然科学的发生发展史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 研究领域,这不仅表现在科技发展史方面,更重 要的是从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 和后者对前者的促进作用方面去加以研究的。
一般和个别、指导性理论和实证性基础的关系。 哲学为历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历史学 的发展也会促进哲学内容的更新,历史学为哲 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经验和史实的依据。历史 上历史学的发展从未脱离哲学的指导。另外二 者还有学科上的交叉融合,表现在哲学史和历 史哲学两个方面。哲学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 历史哲学既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 又是历史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历史初中性质笔记整理教案
历史初中性质笔记整理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
3. 学会整理和归纳历史笔记。
教学重点:
1. 历史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2. 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
3. 历史笔记的整理和归纳。
教学难点:
1. 对历史学科性质的理解;
2. 历史笔记的整理和归纳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历史书籍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历史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并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
1. 教师讲解历史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价值。
2. 教师介绍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包括时代、事件、人物等内容。
三、练习
1. 学生分组整理历史笔记,归纳重要事件、人物和地点。
2. 学生讨论并呈现自己整理的历史笔记。
四、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和历史笔记整理的重要性。
五、作业
要求学生继续练习整理历史笔记,并准备下节课的展示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历史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了解。
通过学生自主整理历史笔记,锻炼学生的整理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身,不如说诉诸现有的证据和所谓的 “逻辑”。所谓的“客观性”就是通常所 逻辑”。所谓的“客观性” 说的“真实性” 说的“真实性”和“实证性”。 实证性” (二)历史叙述 历史叙述的过程实际上只能是一个取舍的 过程,选择的过程。这种主观性中的客观 性要求即是 1、事实本身是否确凿 2、揭示历史本身的意义。
二、史学对象和事实与科学对象和事实之 间的差别 (一)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过去” (一)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过去”的事 实 自然科学可以直接面对和研究确定的、能 感知到的事实,而历史研究无法面对“ 感知到的事实,而历史研究无法面对“过 去”本身。这是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 差异。 “如实直书”只是一个“高贵的梦”。 如实直书”只是一个“高贵的梦” (二)历史事件的内部与外部
3、19世纪的 自然科学对历史研究的另一个 19世纪的 重要影响,“ 重要影响,“是使历史家深刻地认识到研 究事物根源的重要性” 究事物根源的重要性”。如物理、生物等 4、19世纪的德国历史学家认为,“只要有 19世纪的德国历史学家认为,“ 正确的方法,真理就会从中产生,而且准 确无误” 确无误”,因此,与自然科学一样,历史 学也是“可以向完全正确的知识前进的” 学也是“可以向完全正确的知识前进的”。 总结:历史学家可以像物理学家、化学家、 生物学家那样面对和处理它的研究对象。
所谓“客观性” 所谓“客观性”不是对客体历史真实性的 一种承诺,而是对史家学术良知的一种衡 量尺度。所以说“客观性” 量尺度。所以说“客观性”只是一个程度 概念。 历史研究很难排除主观,在历史研究中很 难做到纯客观,但并不意味放弃对纯客观 的追求。(1 的追求。(1)排除自己的偏向、偏好和偏 见;(2)不让个人价值观歪曲研究;(3 见;(2)不让个人价值观歪曲研究;(3) 不懈寻求证据。
“自然现象”背后没有什么东西可供追查, 自然现象” 而“历史现象”背后却有挖掘不尽的思想、 历史现象” 动机、考虑、构思等等。 一个自然过程仅仅是各种事件的过程,而 一个历史过程则是各种思想的过程。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柯林伍德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柯林伍德
三、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之间的异同 (一)历史学的基本方法——体验与理解 (一)历史学的基本方法——体验与理解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 “实验”,历史学接近和进入历史本身的 实验” 基本方法、基本途径应该是“体验” 基本方法、基本途径应该是“体验”和 “理解” 理解” 历史既不能直接观察,又不能重复的。 历史研究的深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 历史学家对人性体验的深度。
一、历史学的实证属性 历史学是一门基于证据的学问,“ 历史学是一门基于证据的学问,“历史研 究不是研究过去,而是研究过去所留于现 在的痕迹” 在的痕迹”。 杜维运:历史既不是往事,也不止于是往 事的记录……历史是研究往事的学术。 事的记录……历史是研究往事的学术。 考订材料、审查证据,永远是历史学的基 础工作。
历史理解必须被置于证据的限制之下。 (二)历史学家的想象 麦考莱:一个完美的历史学家必须具有足 够的想象力,才能使他的叙述既生动又感 人。 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是片断,我们必须使历 史连贯,想象力的发挥那是少不了的。
第二节 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
一、导致历史叙述非客观的种种因素 1、个人的好恶 个人的好恶如果走向要极端,在叙述历史 的过程中,当然容易发生走样和偏差,导 致明显的非客观。 2、集体假设或集团偏见。(1)民族主义 、集体假设或集团偏见。(1 观念;(2)阶级立场;(3 观念;(2)阶级立场;(3)宗教偏见; (4)党派偏见
第二章 历史学的学科性质
历史文学化、历史哲学化、历史艺 术化、历史科学化(自然科学化) ——历史知识的“客观性” ——历史知识的“客观性”
第一节 历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 系
一、19世纪的自然科学对历史学同化 一、19世纪的自然科学对历史学同化 1、认为历史学与自然科学一样,也必须是 严格实证的:第一位的工作是确立事实。 推翻先入之见。如实直书。——兰克 推翻先入之见。如实直书。——兰克 2、认为历史学与自然科学一样,也必须在 “确定事实”之后,“根据归纳法来概括 确定事实”之后,“ 这些事实” 这些事实”以发现规律。即实证主义的历 史编纂学。发现规律——孔德、马克思 史编纂学。发现规律——孔德、马克思
3、历史理论 历史学家要使他的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有 意义与一以贯之的话,他必须以某种类似 的理论作为观察工具和结构线索。 4、哲学观念 历史学家总是以自己的哲学观念去看待过 去的。 总结:在历史思维中,无法排除主观成分。
没有哪一部史书不是依托某一史观和预设 写出来的,而且只有从这种史观和预设来 观察,这些历史书才有意义。 二、历史学中的客观性只是一个程度概念 “客观性”在自然科学中是一个刚性概念, 客观性” 而在历史学中则是一个弹性概念。 所谓“客观性” 所谓“客观性”与其说指向历史本身,不 如说是更多地强调对“主观性” 如说是更多地强调对“主观性”的约束。
(三)历史解释 必须置于“客观性”的约束之下:“ 必须置于“客观性”的约束之下:“历史 学家将他的论点谨慎地限制在他的证据能 够支撑的范围之内” 够支撑的范围之内”
第三节 历史学:既是实证的,也是 历史学:既是实证的, 诠释的
历史学的客观性决定了历史学必须是实证 的,历史学的主观性决定了历史学必须是 诠释的。 历史学既不是艺术也不是科学,历史学就 是历史学。其既是实证的,也是诠释的。 “真正的历史研究决不能只停留在考订与 叙述事实的水平上,而应该上升到有意义 的理解与解释” 的理解与解释”
揭示历史真相,如唐朝曾称臣于突厥。 纠正历史不实记载,如对曹操之评价。 二、历史学的诠释性质 历史学的首要任务是收集资料、厘清事实, 但历史学并不等于只收集资料、厘清事实。 历史学包括两个层面:史实认知层面和史 实阐释层面。
历史是史家从编年纪事中选择出来的“ 历史是史家从编年纪事中选择出来的“事 实”与史家思想融合的结果。 史实不仅要叙述事实的实然,更要解释它 的当然与所以然。 曾巩: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 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 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 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