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0 冷轧钢和热轧钢的区别

合集下载

冷轧钢板和热轧钢板的区别

冷轧钢板和热轧钢板的区别

冷轧钢板和热轧钢板的区别1.定义:什么是热轧和冷轧1-1热轧:简单点儿来说,一块钢坯在加热后(就是电视里那种烧的红红的发烫的钢块)精过几道轧制,再切边,矫正成为钢板,这种叫热轧1-2冷轧是在热轧板卷的基础上加工轧制出来的,一般来讲是热轧---酸洗---冷轧这样的加工过程。

冷轧是在常温状态下由热轧板加工而成,虽然在加工过程因为轧制也会使钢板升温,尽管如此还是叫冷轧。

于热轧经过连续冷变型而成的冷轧,在机械性能比较差,硬度太高。

必须经过退火才能恢复其机械性能,没有退火的叫轧硬卷。

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由于不进行加热,所以不存在热轧常出现的麻点和氧化铁皮等缺陷,表面质量好、光洁度高。

而且冷轧产品的尺寸精度高,产品的性能和组织能满足一些特殊的使用要求,如电磁性能、深冲性能等2力学性能名词术语在考虑选材时,主要是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及冲击吸收功是表示热轧钢板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

其大小表示钢材抵抗各种作用的能力的大小,是评定钢板材料质量的主要判据,也是钢板制件设计时选材和进行强度计算的主要依据。

((1)屈服强度:试样在拉伸过程中,负荷不增加或开始有所降低而试样仍能继续伸长(变形)时的应力。

钢材的屈服强度愈低,产生永久变形所需的力愈小,即愈容易成形加工。

(2)抗拉强度:试样拉伸时,在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

当材料所受的外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时,将会发生破裂,因此,钢板材料的抗拉强度愈大,则表示它愈能承受大的外应力而不断裂。

(3)伸长率:试样在拉断后,其标距部分所增加的长度与原标距长度的百分比。

伸长率的比数愈大,则表示材料在受力破坏前可以经受永久变形的性能(塑性)愈好;反之则塑性愈差。

(4)冲击功(冲击吸收功):冲击试验时,规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在冲击力一次作用下折断时所吸收的功,冲击功的大小,表示金属材料对冲击负荷的抵抗能力。

冲击功愈高,则材料抗突然脆断的能力愈强。

3. 总结热轧钢板,机械性能远不及冷加工,也次于锻造加工,但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冷轧钢板由于有一定程度的加工硬化,韧性低,但能达到较好的屈强比,用来冷弯弹簧片等零件,同时由于屈服点较靠近抗拉强度,所以使用过程中对危险没有预见性,在载荷超过许用载荷时容易发生事故1) 冷板采用冷扎加工表面无氧化皮,质量好。

热轧与冷轧的区别

热轧与冷轧的区别

热轧与冷轧的区别1.热轧用连铸板坯或初轧板坯作原料,经步进式加热炉加热,高压水除磷后进入粗轧机,粗轧料经切头、尾、再进入精轧机,实施计算机控制轧制,终轧后即经过层流冷却(计算机控制冷却速率)和卷取机卷取、成为直发卷。

直发卷的头、尾往往呈舌状及鱼尾状,厚度、宽度精度较差,边部常存在浪形、折边、塔形等缺陷。

其卷重较重、钢卷内径为760mm。

(一般制管行业喜欢使用。

)将直发卷经切头、切尾、切边及多道次的矫直、平整等精整线处理后,再切板或重卷,即成为:热轧钢板、平整热轧钢卷、纵切带等产品。

热轧精整卷若经酸洗去除氧化皮并涂油后即成热轧酸洗板卷。

下图所示为热轧卷。

2. 冷轧用热轧钢卷为原料,经酸洗去除氧化皮后进行冷连轧,其成品为轧硬卷,由于连续冷变形引起的冷作硬化使轧硬卷的强度、硬度上升、韧塑指标下降,冲压性能恶化,只能用于简单变形的零件。

轧硬卷可作为热镀锌厂的原料,因为热镀锌机组均设置有退火线。

轧硬卷重一般在6~13.5吨,钢卷内径为610mm。

一般冷连轧板、卷均应经过连续退火(CAPL机组)或罩式炉进行去退火处理,消除冷作硬化及轧制应力,达到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指标。

冷轧钢板的表面质量、外观、尺寸精度均优于热轧板。

下图所示为冷轧卷。

冷轧和热轧的主要区别在于加工工艺、应用范围、机械性能和表面质量,同时价格方面也有区别。

以下是详细介绍:•加工工艺。

热轧是在高温下进行的,而冷轧是在室温下进行的。

热轧是在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轧制,而冷轧是在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轧制。

••应用范围。

热轧的钢材主要应用于钢结构或者机械零部件,包括桥梁建设当中,而冷轧的钢材则更多应用于汽车行业或者小家电,洗衣机、冰箱等等,包括建筑材料方面。

••机械性能。

冷轧的机械性能通常优于热轧,因为冷轧过程中产生的加工硬化效应或冷作硬化,导致冷轧板材的表面硬度和强度较高,但韧性较低,而热轧板材的机械性能则远不及冷轧板,但有着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表面质量。

热轧钢和冷轧钢区别

热轧钢和冷轧钢区别

热轧钢和冷轧钢区别"CRS (Cold Roll Steel)" or "HRS (Hot Roll Steel)" 这是指冷轧钢与热轧钢,我想请较各位冷轧与热轧这是以钢料生产流程不同而做的分类。

请问:轧钢工艺不同,成分可以是相同的,同样的钢号的话,热轧一般更软。

高精度薄板一般都采用冷轧方式生产。

汽车工业和家用电器使用冷轧钢很多。

材料手册应该会表明其机械性能对应的标准状态,如果不是钢厂的各种标准型材(没有尺寸数据),那有可能是调质或退火状态的标准数据。

如果是钢厂出来的材料应该会标明是冷轧或热轧,多数都是热轧的,通常尺寸精密的钢材都是冷加工而成的。

如果手册没有标明的话,那手册做得不够好,只能凭经验去判断了。

线材:直径5.5-40毫米,盘卷状,全是热轧材。

经过冷拔后就属于冷拔材。

圆钢:除了尺寸精密的光亮材以外一般都是热轧,也有锻材(表面有锻造痕迹)。

带钢:热轧冷轧都有,冷轧材一般较薄。

钢板:冷轧板一般较薄,比如汽车用板;热轧中厚板较多,有与冷轧类似厚度的,外观明显不同。

角钢:全是热轧。

钢管:焊接\热轧和冷拔都有。

槽钢及H型钢:热轧。

钢筋:热轧材。

冷轧钢一般分为普通级(C<0.12%)、低碳级(C<0.10%)和超低碳级(C<0.08%),含碳量越低冷塑性越好,在电子行业应用较为广泛,板厚一般小于3mm,大于3mm的冷轧钢板冷加工时较困难.热轧钢板由于生产加工工艺不同,冷塑性较好,冲压成形性好,对模具的摩损也小,因此在工业应用上,热轧钢板一般都可以较冷轧钢板厚.JIS 中SAPH就是热轧钢板中的一种,应用在汽车门锁上居多.<Ø20 一般为冷轧材(冷拉,冷拨),<Ø70一般为轧材(热轧),>Ø100一般以锻材居多.一般冷轧钢如镀锌、彩钢板都须退火,所以塑性和延伸率也较好,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五金等行业!热轧板一般表面光洁度达不到要求,所以热轧钢带需冷轧,还有热轧钢带厚度最薄一般在1.0mm,冷轧可达到0.1mm。

热轧钢板与冷轧钢板区别概述

热轧钢板与冷轧钢板区别概述

热轧钢板与冷轧钢板区别热轧钢板含碳量可比冷轧钢板略高些。

在成份相持不大的情况下密度是一样的。

但如果成份相差悬殊,如不锈钢不论冷轧、热轧钢板密度都在7.9g/cm3左右。

具体还要看成份,热轧钢板只是延展性更好,钢材同样受到压力作用。

热轧钢板分为结构钢、低碳钢、焊瓶钢,接着再根据各种钢材查找你所需要的钢材,在查特定的钢材的密度和成分。

热轧钢板硬度低,加工容易,延展性能好。

冷轧板硬度高,加工相对困难些,但是不易变形,强度较高。

热轧钢板强度相对较低,表面质量差点(有氧化\光洁度低),但塑性好,一般为中厚板、冷轧板、强度高、硬度高、表面光洁度高、一般为薄板,可以作为冲压用板。

热轧钢板和冷轧钢板的生产工艺不同。

热轧钢板是在高温下轧制而成,冷轧是在常温下炸至。

一般来说,冷轧钢板具有更好的强度,热轧钢板具有更好的延性。

冷轧的一般厚度比较小,热轧的可以有较大的厚度。

冷轧钢板的表面质量、外观、尺寸精度均优于热轧板,且其产品厚度右轧薄至0.18mm左右,因此比较受欢迎。

对于产品的验收,可以请专业人士进行。

热轧钢板,机械性能远不及冷加工,也次于锻造加工,但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冷轧钢板由于有一定程度的加工硬化,韧性低,但能达到较好的屈强比,用来冷弯弹簧片等零件,同时由于屈服点较靠近抗拉强度,所以使用过程中对危险没有预见性,在载荷超过许用载荷时容易发生事故。

1) 冷板采用冷扎加工表面无氧化皮,质量好。

热轧钢板采用热扎加工表面有氧化皮,板厚有下差。

2)热轧钢板韧性和表面平整性差,价格较低,而冷轧板的伸展性好,有韧性,但是价格较贵。

3)轧制分为冷轧和热轧钢板,以再结晶温度为区分点。

4) 冷轧:冷轧一般用于生产带材,其轧速较高。

热轧钢板:热轧的温度与锻造的温度5)不电镀的热扎钢板表面成黑褐色,不电镀的冷扎板表面是灰色,电镀后可从表面的光滑程度来区分,冷扎板的光滑度高于热扎钢板。

热轧卷板是以板坯(主要为连铸坯)为原料,经加热后由粗轧机组及精轧机组制成带钢。

热轧和冷轧的区别

热轧和冷轧的区别

冷轧的定义是再结晶下的轧制,但一般理解为使用常温轧制材料的轧制.铝冷轧分为板轧和箔轧.厚度在0.15~以上的称为板,0.15~以下的称为箔.欧美多采用3~6台连续式轧机作为冷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由于不进行加热,所以不存在热轧常出现的麻点和氧化铁皮等缺陷,表面质量好、光洁度高。

而且冷轧产品的尺寸精度高,产品的性能和组织能满足一些特殊的使用要求,如电磁性能、深冲性能等。

规格:厚度为0.2-4mm,宽度为600-2 000mm,钢板长度为1 200-6 000mm。

牌号:Q195A-Q235A、Q195AF-Q235AF、Q295A(B)-Q345 A(B);SPCC、SPCD、SPCE、ST12-15;DC01-06性能:主要采用低碳钢牌号,要求具有良好的冷弯和焊接性能,以及一定的冲压性能。

应用领域冷轧板带用途很广,如汽车制造、电气产品、机车车辆、航空、精密仪表、食品罐头等。

冷轧薄钢板是普通碳素结构钢冷轧板的简称,也称冷轧板,俗称冷板,有时会被误写成冷扎板。

冷板是由普通碳素结构钢热轧钢带,经过进一步冷轧制成厚度小于4mm的钢板。

由于在常温下轧制,不产生氧化铁皮,因此,冷板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再加之退火处理,其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都优于热轧薄钢板,在许多领域里,特别是家电制造领域,已逐渐用它取代热轧薄钢板。

适用牌号:Q195、Q215、Q235、Q275;SPCC(日本牌号);ST12(德国牌号)符号:1、Q—普通碳素结构钢屈服点(极限)的代号,它是“屈”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195、215、235、255、275—分别表示它们屈服点(极限)的数值,单位:兆帕MPa(N/mm2);由于Q235钢的强度、塑性、韧性和焊接性等综合机械性能在普通碳素结构钢中属最好,能较好地满足一般的使用要求,所以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2、S-钢(Steel)、P-板(Plate)、C-冷轧(cold)、第四位C-普通级(common)。

热轧钢和冷轧钢的优点与缺点在生产工艺上的区别

热轧钢和冷轧钢的优点与缺点在生产工艺上的区别

热轧钢和冷‎轧钢的优点‎与缺点在一般情况‎下,热轧比冷轧‎的力学性能‎要好些,经过热处理‎的钢材,它的抗拉,屈服强度,塑性,韧性都会有‎所提高,此外,我感觉很重‎要的一点,热处理能消‎除残余应力‎,而冷轧可能‎会因为在加‎工过程中钢‎材发生屈服‎的不均匀变‎形,会产生残余‎应力,这个残余应‎力对稳定性‎影响很大。

热轧和冷轧‎都是型钢或‎钢板成型的‎工序,它们对钢材‎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钢的轧制主‎要以热轧为‎主,冷轧只用于‎生产小号型‎钢和薄板。

热轧的优点‎是可以破坏‎钢锭的铸造‎组织,细化钢材的‎晶粒,并消除显微‎组织的缺陷‎,从而使钢材‎组织密实,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沿‎轧制方向上‎,从而使钢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体;浇注时形成‎的气泡、裂纹和疏松‎,也可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被焊合。

缺点一是经‎过热轧之后‎,钢材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还有硅酸盐‎)被压成薄片‎,出现分层(夹层)现象。

分层使钢材‎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大大恶化,并且有可能‎在焊缝收缩‎时出现层间‎撕裂。

焊缝收缩诱‎发的局部应‎变时常达到‎屈服点应变‎的数倍,比荷载引起‎的应变大得‎多。

二是不均匀‎冷却造成的‎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内部‎自相平衡的‎应力,各种截面的‎热轧型钢都‎有这类残余‎应力,一般型钢截‎面尺寸越大‎,残余应力也‎越大。

残余应力虽‎然是自相平‎衡的,但对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性能还‎是有一定影‎响。

如对变形、稳定性、抗疲劳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不利的作‎用。

冷轧是指在‎常温下,经过冷拉、冷弯、冷拔等冷加‎工把钢板或‎钢带加工成‎各种型式的‎钢材。

优点是成型‎速度快、产量高,且不损伤涂‎层,可以做成多‎种多样的截‎面形式,以适应使用‎条件的需要‎;冷轧可以使‎钢材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从而提高了‎钢材的屈服‎点。

缺点一是虽‎然成型过程‎中没有经过‎热态塑性压‎缩,但截面内仍‎然存在残余‎应力,对钢材整体‎和局部屈曲‎的特性必然‎产生影响。

冷轧钢筋与热轧钢筋的区别及优缺点

冷轧钢筋与热轧钢筋的区别及优缺点

冷轧钢筋与热轧钢筋的区别及优缺点在一般情况下,热轧要比冷轧的力学性能要好一些,经过热处理的钢材,它的抗拉,屈服度强,塑性、韧性都会有所提高,重要的是,热处理能消除残余应力,而冷轧可能会因为在加工过程中钢材发生屈服不均匀变形,会产生残余应力,这个残余应力对稳定性影响很大。

热轧和冷轧都是型钢或钢板成型的工序,他们对钢筋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钢的轧制主要以热轧为主,冷轧只用于生产小号型钢和薄板。

热轧的优点可以破坏钢锭的铸造组织,细化钢材的晶粒,并消除显微组织的缺陷,从而使钢材组织密实,力学性能得到改善,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沿轧制方向上,从而使钢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体;浇注时形成的气泡、裂纹和疏松,也可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被焊合。

缺点:一是经过热轧之后,钢材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还有硅酸盐)被压成薄片,出现分层(夹层)现象。

分层使钢材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大大恶化,并且有可能在焊缝收缩时出现层间撕裂。

焊缝收缩诱发的局部应变时常达到屈服点应变的数倍,比荷载引起的应变大得多。

二是不均匀冷却造成的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内部自相平衡的应力,各种截面的热轧型钢都有这类残余应力,一般型钢截面尺寸越大,残余应力也越大。

残余应力虽然是自相平衡的,但对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性能还是有一定影响。

如对变形、稳定性、抗疲劳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不利的作用。

冷轧是指在常温下,经过冷拉、冷弯、冷拔等冷加工把钢板或钢带加工成各种型式的钢材。

优点是成型速度快、产量高,且不损伤涂层,可以做成多种多样的截面形式,以适应使用条件的需要;冷轧可以使钢材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从而提高了钢材的屈服点。

缺点一是虽然成型过程中没有经过热态塑性压缩,但截面内仍然存在残余应力,对钢材整体和局部屈曲的特性必然产生影响。

二是冷轧型钢样式一般为开口截面,使得截面的自由扭转刚度较低。

在受弯时容易出现扭转,受压时容易出现弯扭屈曲,抗扭性能较差。

热轧钢和冷轧钢的优点与缺点及在生产工艺上的区别

热轧钢和冷轧钢的优点与缺点及在生产工艺上的区别

热轧钢和冷轧钢的优点与缺点一般情况,热轧比冷轧的力学性能要好一些,经过热处理的钢材,它的抗拉,屈服强度,塑性,韧性都会有所提高,此外,还有很重耍的一点,热处理能消除残余应力,而冷轧可能会因为在加工过程中钢材发生屈服的不均匀变形,会产生残余应力,这个残余应力对稳定性影响很大。

热轧和冷轧都是型钢或钢板成型的工序,它们对钢材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钢的轧制主要以热轧为主,冷轧只用于生产小号型钢和薄板。

一、热轧的优点是可以破坏钢锭的铸造组织,细化钢材的晶粒,并消除显微组织的缺陪,从而使钢材组织密实,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沿轧制方向上,从而使钢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体;浇注时形成的气泡、裂纹和疏松,也可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被焊合。

缺点一:经过热轧之后,钢材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还有硅酸盐)被压成薄片,出现分层(夹层)现象。

分层使钢材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大大恶化,并且有可能在焊缝收缩时出现层问撕裂。

焊缝收缩诱发的局部应变时常达到屈服点应变的数倍,比荷载引起的应变大得多。

缺点二:不均匀冷却造成的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内部自相平衡的应力,各种截血的热轧型钢都有这类残余应力,型钢截面尺寸越大,残余应力也越大。

残余应力虽然是自相平衡的,但对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性能还是有一定影响。

如对变形、稳定性、抗疲劳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不利的作用。

二、冷轧是指在常温下,经过冷拉、冷弯、冷拔等冷加工把钢板或钢带加工成各种型式的钢材。

优点是成型速度快、产量高,且不损伤涂层,可以做成多种多样的截而形式,以适应使用条件的需要:冷轧可以使钢材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从而提髙了钢材的屈服点。

缺点一:虽然成型过程中没有经过热态塑性压缩,但截面内仍然存在残余应力,对钢材整体和局部屈曲的特性必然产生影响。

缺点二:冷轧型钢样式一般为开口截面,使得截而的自由扭转刚度较低。

在受弯时容易出现扭转,受压时容易出现弯扭屈曲,抗扭性能较差。

热轧钢与冷轧钢的差异

热轧钢与冷轧钢的差异

热轧钢与冷轧钢的差异热轧工艺:加热炉-除鳞-粗轧-精轧-矫直-蜷曲-成品库(中厚板无蜷曲)热轧,是以板坯(主要为连铸坯)为原料,经加热后由粗轧机组及精轧机组制成带钢。

从精轧最后一架轧机出来的热钢带通过层流冷却至设定温度,由卷取机卷成钢带卷,冷却后的钢带卷,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经过不同的精整作业线(平整、矫直、横切或纵切、检验、称重、包装及标志等)加工而成为钢板、平整卷及纵切钢带产品,它的强度不是很高,但是塑性、可焊性较好,延展性能好。

外观颜色不亮,因此我们比较常用。

热轧就是在高于合金再结晶温度的温度中使其软化后用压轮把材料压成薄片或钢坯的横截面,使材料形变,但材料物理性质并无变化。

冷轧工艺:热轧好的钢材开卷-焊接-酸洗-冷连轧-卷曲冷轧:用热轧钢卷为原料,经酸洗去除氧化皮后进行冷连轧,其成品为轧硬卷,由于连续冷变形引起的冷作硬化使轧硬卷的强度、硬度上升、韧塑指标下降,因此冲压性能将恶化,只能用于简单变形的零件。

轧硬卷可作为热镀锌厂的原料,因为热镀锌机组均设置有退火线。

轧硬卷重一般在6~13.5吨,钢卷在常温下,对热轧酸洗卷进行连续轧制。

内径为610mm。

它的强度很高,但韧性、可焊性差,加工相对困难些,但是不易变形比较硬、脆,表面光亮。

冷轧是对已经过热轧、除麻点除氧化工序的材料在低于合金再结晶温度的温度中用压轮进一步碾压材料以让材料有再结晶的过程。

经过反覆的冷压--再结晶--退火--冷压(反覆2~3次)过程,材料里的金属发生分子级别的改变(再结晶),形成的合金物理性质发生改变。

故其表面质量好、光洁度高、产品尺寸精度高,产品的性能和组织能满足一些特殊的使用要求,如电磁性能、深冲性能等。

电镀锌与热镀锌的区别SECC是电镀锌钢板,SGCC是热浸镀锌钢板电镀锌钢铁在空气、水或土壤中很容易生锈,甚至完全损坏。

每年因腐蚀造成的钢铁损失约占整个钢铁产量的1/10,另一方面,为使钢铁制品与零件表面具有某种特殊功能,同时赋予其表面装饰性的外观,所以,一般采用电镀锌的方式对其处理。

冷轧和热轧区别及优缺点

冷轧和热轧区别及优缺点

冷轧和热轧区别及优缺点作者: 奥宇钢管冷轧和热轧都是型钢或钢板成型的工序,它们对钢材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钢的轧制主要以热轧为主,冷轧只用于生产小号型钢和薄板。

一、冷轧是指在常温下,经过冷拉、冷弯、冷拔等冷加工把钢板或钢带加工成各种型式的钢材。

优点:成型速度快、产量高,且不损伤涂层,可以做成多种多样的截面形式,以适应使用条件的需要;冷轧可以使钢材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从而提高了钢材的屈服点。

缺点: 1.虽然成型过程中没有经过热态塑性压缩,但截面内仍然存在残余应力,对钢材整体和局部屈曲的特性必然产生影响; 2.冷轧型钢样式一般为开口截面,使得截面的自由扭转刚度较低。

在受弯时容易出现扭转,受压时容易出现弯扭屈曲,抗扭性能较差;3.冷轧成型钢壁厚较小,在板件衔接的转角处又没有加厚,承受局部性的集中荷载的能力弱。

二、热轧优点:可以破坏钢锭的铸造组织,细化钢材的晶粒,并消除显微组织的缺陷,从而使钢材组织密实,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沿轧制方向上,从而使钢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体;浇注时形成的气泡、裂纹和疏松,也可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被焊合。

缺点:1.经过热轧之后,钢材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还有硅酸盐)被压成薄片,出现分层现象。

分层使钢材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大大恶化,并且有可能在焊缝收缩时出现层间撕裂。

焊缝收缩诱发的局部应变时常达到屈服点应变的数倍,比荷载引起的应变大得多; 2.不均匀冷却造成的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内部自相平衡的应力,各种截面的热轧型钢都有这类残余应力,一般型钢截面尺寸越大,残余应力也越大。

残余应力虽然是自相平衡的,但对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性能还是有一定影响。

如对变形、稳定性、抗疲劳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不利的作用。

三、热轧和冷轧的主要区别是:1、冷轧成型钢允许截面出现局部屈曲,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杆件屈曲后的承载力;而热轧型钢不允许截面发生局部屈曲。

冷轧钢筋与热轧钢筋的区别

冷轧钢筋与热轧钢筋的区别

简单说就是把钢材加热后控制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轧制加工的工艺称为热轧。

而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包括常温下进行扎制加工的工艺称为冷轧。

钢材热轧具有良好的塑性,容易成型,成型后钢材没有内应力,便于下面工序加工。

如建筑用的钢筋,用来进行冲压的钢板,要进行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的钢材都是热轧钢材。

钢材冷轧具有冷加工硬化的特性。

由于冷轧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很多直接使用的钢材都使用冷轧钢材。

如冷轧钢筋、冷扎扭钢筋、冷轧钢丝、冷轧钢板等。

热轧带肋钢筋:螺纹钢是热轧带肋钢筋的俗称,其牌号由HRB和牌号的屈服点最小值构成。

H、R、B分别为热轧(Hot rolled),带肋(Ribbed),钢筋(Bars)三个词的英文首位字母。

热轧带肋钢筋分为HRB335(老牌号为20MnSi),HRB400(老牌号为20MnSiV、2 0MnSiNb、20Mnti),HRB500三个牌号。

热轧带肋钢筋广泛用于房屋、桥梁、道路等土建工程建设。

冷轧带肋钢筋:冷轧带肋钢筋俗称小直径螺纹钢,是热轧圆盘条经冷轧或冷拔后在其表面冷轧成三面有肋的钢筋,并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钢筋在冷轧的过程中,其横向压缩而纵向伸长,因受变形而引起晶格畸变,晶格被拉长呈纤维状组织结构,使钢筋强度随冷加工变形量的增加而提高。

这种钢筋主要用于中小型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和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也适用于焊接钢筋网。

它的肋呈月牙型,三面肋沿钢筋横截面周围均匀分布,其中有一面必须与另两面反向。

冷轧带肋钢筋的牌号由CRB和钢筋的抗拉强度最小值构成。

C、R、B分别为冷轧(cold rolled),带肋(Ribbed),钢筋(Bar)三个词的英文首位字母。

冷轧带肋钢筋分为CRB550、CRB650、CRB800、CRB970、CRB1170五个牌号。

CRB550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用钢筋,其他牌号为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筋。

热轧钢和冷轧钢的优点与缺点

热轧钢和冷轧钢的优点与缺点

1 在一般情况下,热轧比冷轧的力学性能要好些,经过热处理的钢材,它的抗拉,屈服强度,塑性,韧性都会有所提高,此外,我感觉很重要的一点,热处理能消除残余应力,而冷轧可能会因为在加工过程中钢材发生屈服的不均匀变形,会产生残余应力,这个残余应力对稳定性影响很大。

热轧和冷轧都是型钢或钢板成型的工序,它们对钢材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钢的轧制主要以热轧为主,冷轧只用于生产小号型钢和薄板。

热轧的优点是可以破坏钢锭的铸造组织,细化钢材的晶粒,并消除显微组织的缺陷,从而使钢材组织密实,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沿轧制方向上,从而使钢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体;浇注时形成的气泡、裂纹和疏松,也可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被焊合。

缺点一是经过热轧之后,钢材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还有硅酸盐)被压成薄片,出现分层(夹层)现象。

分层使钢材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大大恶化,并且有可能在焊缝收缩时出现层间撕裂。

焊缝收缩诱发的局部应变时常达到屈服点应变的数倍,比荷载引起的应变大得多。

二是不均匀冷却造成的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内部自相平衡的应力,各种截面的热轧型钢都有这类残余应力,一般型钢截面尺寸越大,残余应力也越大。

残余应力虽然是自相平衡的,但对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性能还是有一定影响。

如对变形、稳定性、抗疲劳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不利的作用。

冷轧是指在常温下,经过冷拉、冷弯、冷拔等冷加工把钢板或钢带加工成各种型式的钢材。

优点是成型速度快、产量高,且不损伤涂层,可以做成多种多样的截面形式,以适应使用条件的需要;冷轧可以使钢材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从而提高了钢材的屈服点。

缺点一是虽然成型过程中没有经过热态塑性压缩,但截面内仍然存在残余应力,对钢材整体和局部屈曲的特性必然产生影响。

二是冷轧型钢样式一般为开口截面,使得截面的自由扭转刚度较低。

在受弯时容易出现扭转,受压时容易出现弯扭屈曲,抗扭性能较差。

三是冷轧成型钢壁厚较小,在板件衔接的转角处又没有加厚,承受局部性的集中荷载的能力弱。

冷拉与热拉钢筋区别

冷拉与热拉钢筋区别

冷轧带肋钢筋与热轧带肋钢筋的区别热轧钢筋是在钢铁加工厂里钢炉中的钢模上直接加工好的,就是从炉子里出来就是炽热(故称“热轧”)的成品,冷却后就可以使用。

而冷轧钢筋是把热轧钢筋再进行冷加工而得到钢筋,比如在常温下对钢筋进行冷拉、拉拔。

热轧钢筋屈服强度较低,塑性性能好。

冷轧钢筋屈服强度较高,塑性性能差。

两者的极限抗拉压强度相同。

一般为5-11MM,主要用于各种现浇板,强度比一级钢高得多。

它是由线材或圆钢经准轧与肋的加工工序,其强度要提高近一倍,比砍的握裹力增大4-5倍,用在预应力险构件中,可节约水泥50—7Okg/m3;用于非应力险构件中,可节省钢材20-40%。

热轧带肋钢筋的牌号由HRB和牌号的屈服点最小值构成。

H、R、B 分别为热轧(Hotrolled)、带肋(Ribbed)、钢筋(Bars)三个词的英文首位字母。

它的优点是:A、经济:由于强度高,使用新Ⅲ级螺纹钢筋可比Ⅱ级螺纹钢筋节省钢材10~15%,因此可降低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本。

B、强度高、韧性好:采用微合金化处理,屈服点在400Mpa 以上,抗拉强度570Mpa 以上,分别比Ⅱ级螺纹钢筋提高20%。

C、抗震:含钒钢筋具有较高的抗弯度、时效性能,较高的低周疲劳性能,其抗震性能明显优于Ⅱ级螺纹钢筋。

D、易焊接:由于碳含量≤0.54%,焊接性能好,适应各种焊接方法,工艺简单方便。

E、施工方便:采用新Ⅲ级螺纹钢筋增大了施工间隙,为施工方便及施工质量提供了保证。

冷扎钢筋:是将圆钢在轧钢机上轧成断面形状规则的钢筋,可提高其强度及与混凝土的粘接力.热轧钢筋:使被加工钢坯料在高温下通过一对旋转轧辊的间隙(各种形状),因受轧辊的压缩使材料截面减小,长度增加的压力加工方法。

建筑工程中大量使用的钢筋采用冷加工强化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冷加工后钢筋的屈强比较大,安全储备较小,尤其是冷拔钢丝,因此在强调安全性的重要建筑物的施工现场,已越来越难见到钢筋的冷加工车间。

1、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用热轧好。

热轧与冷轧的区别

热轧与冷轧的区别

热轧板硬度低,加工容易,延展性能好。

冷轧板硬度高,加工相对困难些,但是不易变形,强度较高。

热轧板强度相对较低,表面质量差点(有氧化、光洁度低),但塑性好,一般为中厚板,冷轧板:强度高、硬度高表面光洁度高,一般为薄板,可以作为冲压用板.。

热轧钢板,机械性能远不及冷加工,也次于锻造加工,但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冷轧钢板由于有一定程度的加工硬化,韧性低,但能达到较好的屈强比,用来冷弯弹簧片等零件,同时由于屈服点较靠近抗拉强度,所以使用过程中对危险没有预见性,在载荷超过许用载荷时容易发生事故。

从定义上来说,钢锭或钢坯在常温下很难变形,不易加工,一般加热到1100~1250℃进行轧制,这种轧制工艺叫热轧。

大部分钢材都用热轧方法轧制。

但是因为在高温下钢的表面容易生成氧化铁皮,使热轧钢材表面粗糙,尺寸波动较大,所以要求表面光洁、尺寸精确、力学性能好的钢材,以热轧半成品或成品为原料再用冷轧方法生产。

在常温下轧制,一般理解为冷轧,从金属学的观点看,冷轧与热轧的界限应以再结晶温度来区分。

即低于再结晶温度的轧制为冷轧,高于再结晶温度的轧制为热轧。

钢的再结晶温度为450~600℃。

热轧,顾名思义,轧件的温度高,因此变形抗力小,可以实现大的变形量。

以钢板的轧制为例,一般连铸坯厚度在230mm左右,而经过粗轧和精轧,最终厚度为1~20mm。

同时,由于钢板的宽厚比小,尺寸精度要求相对低,不容易出现板形问题,以控制凸度为主。

对于组织有要求的,一般通过控轧控冷来实现,即控制精轧的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和卷曲温度来控制带钢的微观组织和机械性能。

冷轧,一般在开轧前是没有加热工序的。

但是,由于带钢厚度小,很容易出现板形问题。

而且,冷轧后为成品,因此,为了控制带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采用了很多很繁琐的工艺。

冷轧的生产线长,设备多,工艺复杂。

随着用户对带钢尺寸精度、板形和表面质量要求的提高,冷轧机组的控制模型、L1和L2系统、板形控制手段相对热轧要多。

冷轧与热轧钢的区别

冷轧与热轧钢的区别

冷轧与热轧钢的区别热轧和冷轧都是钢板或型材成型的工序,它们对钢材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钢的轧制主要以热轧为主,冷轧通常只用于生产小号型钢和薄板等尺寸精密的钢材。

一、常见钢材冷热轧情况线材:直径5.5-40毫米,盘卷状,全是热轧材。

经过冷拔后就属于冷拔材。

圆钢:除了尺寸精密的光亮材以外一般都是热轧,也有锻材(表面有锻造痕迹)。

带钢:热轧冷轧都有,冷轧材一般较薄。

钢板:冷轧板一般较薄,比如汽车用板;热轧中厚板较多,有与冷轧类似厚度的,外观明显不同。

角钢:全是热轧。

钢管:焊接\热轧和冷拔都有。

槽钢及H型钢:热轧。

钢筋:热轧材。

二、热轧从定义上来说,钢锭或钢坯在常温下很难变形,不易加工,一般加热到1100~1250℃进行轧制,这种轧制工艺叫热轧。

热轧的终止温度一般为800~900℃,之后一般在空气中冷却,因而热轧状态相当于正火处理。

大部分钢材都用热轧方法轧制。

热轧状态交货的钢材,由于高温的缘故,表面生成一层氧化铁皮,因而具有一定的耐蚀性,可露天存放。

但这层氧化铁皮也使热轧钢材表面粗糙,尺寸波动较大,所以要求表面光洁、尺寸精确、力学性能好的钢材,要用热轧半成品或成品为原料再冷轧生产。

优点:成型速度快、产量高,且不损伤涂层,可以做成多种多样的截面形式,以适应使用条件的需要;冷轧可以使钢材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从而提高了钢材的屈服点。

缺点:1、虽然成型过程中没有经过热态塑性压缩,但截面内仍然存在残余应力,对钢材整体和局部屈曲的特性必然产生影响;2、冷轧型钢样式一般为开口截面,使得截面的自由扭转刚度较低。

在受弯时容易出现扭转,受压时容易出现弯扭屈曲,抗扭性能较差;3、冷轧成型钢壁厚较小,在板件衔接的转角处又没有加厚,承受局部性的集中荷载的能力弱。

三、冷轧冷轧,是指在常温下,用轧辊的压力挤压钢材,改变钢材形状的轧制方法。

尽管加工过程也会使钢板升温,但仍然称为冷轧。

具体一点说,冷轧用热轧钢卷为原料,经酸洗去除氧化皮后进行压力加工,其成品为轧硬卷。

冷轧与热轧区别

冷轧与热轧区别

热轧板硬度低,加工容易,延展性能好。

冷轧板硬度高,加工相对困难些,但是不易变形,强度较高。

热轧板强度相对较低,表面质量差点(有氧化、光洁度低),但塑性好,一般为中厚板,冷轧板:强度高、硬度高表面光洁度高,一般为薄板,可以作为冲压用板.。

热轧钢板,机械性能远不及冷加工,也次于锻造加工,但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冷轧钢板由于有一定程度的加工硬化,韧性低,但能达到较好的屈强比,用来冷弯弹簧片等零件,同时由于屈服点较靠近抗拉强度,所以使用过程中对危险没有预见性,在载荷超过许用载荷时容易发生事故。

从定义上来说,钢锭或钢坯在常温下很难变形,不易加工,一般加热到1100~1 250℃进行轧制,这种轧制工艺叫热轧。

大部分钢材都用热轧方法轧制。

但是因为在高温下钢的表面容易生成氧化铁皮,使热轧钢材表面粗糙,尺寸波动较大,所以要求表面光洁、尺寸精确、力学性能好的钢材,以热轧半成品或成品为原料再用冷轧方法生产。

在常温下轧制,一般理解为冷轧,从金属学的观点看,冷轧与热轧的界限应以再结晶温度来区分。

即低于再结晶温度的轧制为冷轧,高于再结晶温度的轧制为热轧。

钢的再结晶温度为450~600℃。

热轧,顾名思义,轧件的温度高,因此变形抗力小,可以实现大的变形量。

以钢板的轧制为例,一般连铸坯厚度在230mm左右,而经过粗轧和精轧,最终厚度为1~20mm。

同时,由于钢板的宽厚比小,尺寸精度要求相对低,不容易出现板形问题,以控制凸度为主。

对于组织有要求的,一般通过控轧控冷来实现,即控制精轧的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和卷曲温度来控制带钢的微观组织和机械性能。

冷轧,一般在开轧前是没有加热工序的。

但是,由于带钢厚度小,很容易出现板形问题。

而且,冷轧后为成品,因此,为了控制带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采用了很多很繁琐的工艺。

冷轧的生产线长,设备多,工艺复杂。

随着用户对带钢尺寸精度、板形和表面质量要求的提高,冷轧机组的控制模型、L1和L2系统、板形控制手段相对热轧要多。

钢材为什么分热轧和冷轧

钢材为什么分热轧和冷轧

钢材为什么要分热轧钢与冷轧钢有何区别如果是钢厂出来的材料应该会标明是冷轧或热轧,多数都是热轧的,通常尺寸精密的钢材都是冷加工而成的。

如果手册没有标明的话,那手册做得不够好,只能凭经验去判断了。

线材:直径5.5-40毫米,盘卷状,全是热轧材。

经过冷拔后就属于冷拔材。

圆钢:除了尺寸精密的光亮材以外一般都是热轧,也有锻材(表面有锻造痕迹)。

带钢:热轧冷轧都有,冷轧材一般较薄。

钢板:冷轧板一般较薄,比如汽车用板;热轧中厚板较多,有与冷轧类似厚度的,外观明显不同。

角钢:全是热轧。

钢管:焊接\热轧和冷拔都有。

槽钢及H型钢:热轧。

钢筋:热轧材。

冷轧钢一般分为普通级(C<0.12%)、低碳级(C<0.10%)和超低碳级(C<0.08%),含碳量越低冷塑性越好,在电子行业应用较为广泛,板厚一般小于3mm,大于3mm的冷轧钢板冷加工时较困难.热轧钢板由于生产加工工艺不同,冷塑性较好,冲压成形性好,对模具的摩损也小,因此在工业应用上,热轧钢板一般都可以较冷轧钢板厚.一般冷轧钢如镀锌、彩钢板都须退火,所以塑性和延伸率也较好,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五金等行业!热轧板一般表面光洁度达不到要求,所以热轧钢带需冷轧,还有热轧钢带厚度最薄一般在1.0mm,冷轧可达到0.1mm。

专业一点说热轧是结晶温度点以上的轧制,冷轧是结晶温度点以下的轧制.钢铁生产的一个大致过程,如下:炼铁→炼钢→连铸(或模铸)→热轧(出热轧产品)→冷轧(出冷轧产品)一般结构用的工、角、槽钢,H型钢都是热轧钢材,中厚板也是热轧钢材,也就是热轧之后就出成品了。

有的产品热轧之后还需要进行冷轧,比如热轧卷板到冷轧卷板。

在有的应用上,比如汽车面板、家电板,就需要冷轧板,保证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而建筑结构一般用热轧材就足够了。

热轧、冷轧都可选的情况,在钢管中见的多一些,同一种规格的无缝钢管,既有热轧的,也有冷轧或冷拔的,热轧基本是生产线连续生产,冷轧和冷拔为非连续生产。

冷拉与热拉钢筋区别

冷拉与热拉钢筋区别

冷轧带肋钢筋与热轧带肋钢筋的区别热轧钢筋是在钢铁加工厂里钢炉中的钢模上直接加工好的,就是从炉子里出来就是炽热(故称“热轧”)的成品,冷却后就可以使用。

而冷轧钢筋是把热轧钢筋再进行冷加工而得到钢筋,比如在常温下对钢筋进行冷拉、拉拔。

热轧钢筋屈服强度较低,塑性性能好。

冷轧钢筋屈服强度较高,塑性性能差。

两者的极限抗拉压强度相同。

一般为5-11MM,主要用于各种现浇板,强度比一级钢高得多。

它是由线材或圆钢经准轧与肋的加工工序,其强度要提高近一倍,比砍的握裹力增大4-5倍,用在预应力险构件中,可节约水泥50—7Okg/m3;用于非应力险构件中,可节省钢材20-40%。

热轧带肋钢筋的牌号由HRB和牌号的屈服点最小值构成。

H、R、B 分别为热轧(Hotrolled)、带肋(Ribbed)、钢筋(Bars)三个词的英文首位字母。

它的优点是:A、经济:由于强度高,使用新Ⅲ级螺纹钢筋可比Ⅱ级螺纹钢筋节省钢材10~15%,因此可降低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本。

B、强度高、韧性好:采用微合金化处理,屈服点在400Mpa 以上,抗拉强度570Mpa 以上,分别比Ⅱ级螺纹钢筋提高20%。

C、抗震:含钒钢筋具有较高的抗弯度、时效性能,较高的低周疲劳性能,其抗震性能明显优于Ⅱ级螺纹钢筋。

D、易焊接:由于碳含量≤0.54%,焊接性能好,适应各种焊接方法,工艺简单方便。

E、施工方便:采用新Ⅲ级螺纹钢筋增大了施工间隙,为施工方便及施工质量提供了保证。

冷扎钢筋:是将圆钢在轧钢机上轧成断面形状规则的钢筋,可提高其强度及与混凝土的粘接力.热轧钢筋:使被加工钢坯料在高温下通过一对旋转轧辊的间隙(各种形状),因受轧辊的压缩使材料截面减小,长度增加的压力加工方法。

建筑工程中大量使用的钢筋采用冷加工强化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冷加工后钢筋的屈强比较大,安全储备较小,尤其是冷拔钢丝,因此在强调安全性的重要建筑物的施工现场,已越来越难见到钢筋的冷加工车间。

1、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用热轧好。

冷轧与热轧的区别

冷轧与热轧的区别

冷轧与热轧的区别
在常温下的轧制一般理解为冷轧,从金属学观点看,低于在结晶温度的轧制为冷轧
热轧,是以板坯(主要为连铸坯)为原料,经加热后由粗轧机组及精轧机组制成带钢。

从精轧最后一架轧机出来的热钢带通过层流冷却至设定温度,由卷取机卷成钢带卷,冷却后的钢带卷,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经过不同的精整作业线(平整、矫直、横切或纵切、检验、称重、包装及标志等)加工而成为钢板、平整卷及纵切钢带产品。

冷轧:用热轧钢卷为原料,经酸洗去除氧化皮后进行冷连轧,其成品为轧硬卷,由于连续冷变形引起的冷作硬化使轧硬卷的强度、硬度上升、韧塑指标下降,因此冲压性能将恶化,只能用于简单变形的零件。

轧硬卷可作为热镀锌厂的原料,因为热镀锌机组均设置有退火线。

轧硬卷重一般在6~13.5吨,钢卷在常温下,对热轧酸洗卷进行连续轧制。

内径为610mm。

产品特点:因为没有经过退火处理,其硬度很高(HRB大于90),机械加工性能极差,只能进行简单的有方向性的小于90度的折弯加工(垂直于卷取方向)。

简单点儿来说,一块钢坯在加热后(就是电视里那种烧的红红的发烫的钢块)精过几道轧制,再切边,矫正成为钢板,这种叫热轧。

冷轧,是在热轧板卷的基础上加工轧制出来的,一般来讲是热轧---酸洗---冷轧这样的加工过程。

冷轧是在常温状态下由热轧板加工而成,虽然在加工过程因为轧制也会使钢板升温,尽管如此还是叫冷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轧钢与冷轧钢的差异
"CRS (Cold Roll Steel)" or "HRS (Hot Roll Steel)" 这是指冷轧钢与热轧钢,我想请较各位,冷轧与热轧这是以钢料生产流程不同而做的分类.
请问:轧钢工艺不同,成分可以是相同的,同样的钢号的话,热轧一般更软。

高精度薄板一般都采用冷轧方式生产。

汽车工业和家用电器使用冷軋鋼很多。

材料手册应该会表明其机械性能对应的标准状态,如果不是钢厂的各种标准型材(没有尺寸数据),那有可能是调质或退火状态的标准数据。

如果是钢厂出来的材料应该会标明是冷轧或热轧,多数都是热轧的,通常尺寸精密的钢材都是冷加工而成的。

如果手册没有标明的话,那手册做得不够好,只能凭经验去判断了。

线材:直径5.5-40毫米,盘卷状,全是热轧材。

经过冷拔后就属于冷拔材。

圆钢:除了尺寸精密的光亮材以外一般都是热轧,也有锻材(表面有锻造痕迹)。

带钢:热轧冷轧都有,冷轧材一般较薄。

钢板:冷轧板一般较薄,比如汽车用板;热轧中厚板较多,有与冷轧类似厚度的,外观明显不同。

角钢:全是热轧。

钢管:焊接\热轧和冷拔都有。

槽钢及H型钢:热轧。

钢筋:热轧材。

冷轧钢一般分为普通级(C<0.12%)、低碳级(C<0.10%)和超低碳级(C<0.08%),含碳量越低冷塑性越好,在电子行业应用较为广泛,板厚一般小于3mm,大于3mm的冷轧钢板冷加工时较困难.
热轧钢板由于生产加工工艺不同,冷塑性较好,冲压成形性好,对模具的摩损也小,因此在工业应用上,热轧钢板一般都可以较冷轧钢板厚.
JIS 中SAPH就是热轧钢板中的一种,应用在汽车门锁上居多. <Ø20 一般为冷轧材(冷拉,冷拨),<Ø70一般为轧材(热轧),>Ø100一般以锻材居多.
一般冷轧钢如镀锌、彩钢板都须退火,所以塑性和延伸率也较好,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五金等行业!热轧板一般表面光洁度达不到要求,所以热轧钢带需冷轧,还有热轧钢带厚度最薄一般在1.0mm,冷轧可达到0.1mm。

专业一点说热轧是结晶温度点以上的轧制,冷轧是结晶温度点以下的轧制.
钢铁生产的一个大致过程,如下:
炼铁→炼钢→连铸(或模铸)→热轧(出热轧产品)→冷轧(出冷轧产品)
一般结构用的工、角、槽钢,H型钢都是热轧钢材,中厚板也是热轧钢材,也就是热轧之后就出成品了。

有的产品热轧之后还需要进
行冷轧,比如热轧卷板到冷轧卷板。

在有的应用上,比如汽车面板、家电板,就需要冷轧板,保证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而建筑结构一般用热轧材就足够了。

热轧、冷轧都可选的情况,在钢管中见的多一些,同一种规格的无缝钢管,既有热轧的,也有冷轧或冷拔的,热轧基本是生产线连续生产,冷轧和冷拔为非连续生产。

冷轧的钢管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要优于热轧钢管。

从成分上讲, 冷轧钢都是低碳钢, 因为含碳量低, 其塑性好,才可以冷轧. 从表面质量上讲,冷轧板表面质量好于热轧板, 因为热轧时钢表面会产生氧化皮.
热轧是在金属材料的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轧制的,冷轧是指在金属材料的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轧制的,每种金属材料都有自己的再结晶温度.
热轧就是轧钢过程中或轧钢之前需要对材料进行加热的,一般要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如:1000度以上等;
冷轧就是轧钢过程不需要对材料进行加热的,或者说加热到该材料的再结晶温度以下的。

热轧材料产品基本上比较粗糙,如热轧板材,厚度一般在3mm 以上?
热轧和冷拔是生产工艺的区别,热轧是在高温下加工而成,不会改变金属的结构性能,冷拔是在高温下将圆钢穿孔,然后在拔管机上冷拔加工,在没有回火状态下,这样的加工会影响金属的晶体结构
热轧是热加工,让钢材内部重结晶,让它的材性更优,铁匠打宝刀就是热轧的过程(电影里总见过吧)。

冷轧是冷加工,包括冷拉、冷拔,起到去锈、校直,最重要的是通过冷拉强化和钢材时效作用,让钢材性能有所改变!热轧钢筋大概就是平时见得1,2,3,4级,除1级是低碳钢,其他都是普通低合金钢,冷拉,冷拔就是对热轧钢筋进行处理,冷拉就是常温下拉到超过屈服点,冷拔就是常温下通过拔丝模
热处理就是用强度大致相当于4级的某些特定品种经淬火和回火调质而成,属硬钢,具体的建材课本上应该有呀,
冷轧带肋钢筋
冷轧带肋钢筋是采用普通低碳钢或低台金钢热轧的圆盘条为母材,经冷轧减径后在其表面冷轧成二面或三面有肋的钢筋。

助呈月牙形,二面或三面肋均沿钢筋横截面周围均匀分市,且其中有一…面肋必须与另一面或另两面的肋反向。

冷轧带肋钢筋是热轧圆盘钢筋的深加工产品,是一种新型高效建筑钢材。

按照《冷轧带肋钢筋》(GBl3788-92)规定,冷轧带肋钢筋按抗拉强度分为三级,其代号为LI550、ll650和LL800,其中两个L分别表示“冷”和“肋”字的汉语拼音宇头,后面的数字表示钢筋抗拉强度等级数值。

前面各位仁兄是从对钢材的加工工艺的方面来论述其区别的,现我从其力学性能方面来介绍一下。

在一般情况下,热轧比冷轧的力学性能要好些,经过热处理的钢
材,它的抗拉,屈服强度,塑性,韧性都会有所提高,此外,我感觉很重要的一点,热处理能消除残余应力,而冷轧可能会因为在加工过程中钢材发生屈服的不均匀变形,会产生残余应力,这个残余应力对稳定性影响很大。

热轧和冷轧都是型钢或钢板成型的工序,它们对钢材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钢的轧制主要以热轧为主,冷轧只用于生产小号型钢和薄板。

热轧的优点是可以破坏钢锭的铸造组织,细化钢材的晶粒,并消除显微组织的缺陷,从而使钢材组织密实,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沿轧制方向上,从而使钢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体;浇注时形成的气泡、裂纹和疏松,也可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被焊合。

缺点一是经过热轧之后,钢材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还有硅酸盐)被压成薄片,出现分层(夹层)现象。

分层使钢材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大大恶化,并且有可能在焊缝收缩时出现层间撕裂。

焊缝收缩诱发的局部应变时常达到屈服点应变的数倍,比荷载引起的应变大得多。

二是不均匀冷却造成的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内部自相平衡的应力,各种截面的热轧型钢都有这类残余应力,一般型钢截面尺寸越大,残余应力也越大。

残余应力虽然是自相平衡的,但对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性能还是有一定影响。

如对变形、稳定性、抗疲劳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不利的作用。

冷轧是指在常温下,经过冷拉、冷弯、冷拔等冷加工把钢板或钢带加工成各种型式的钢材。

优点是成型速度快、产量高,且不损伤涂层,可以做成多种多样的截面形式,以适应使用条件的需要;冷轧可以使钢材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从而提高了钢材的屈服点。

缺点一是虽然成型过程中没有经过热态塑性压缩,但截面内仍然存在残余应力,对钢材整体和局部屈曲的特性必然产生影响。

二是冷轧型钢样式一般为开口截面,使得截面的自由扭转刚度较低。

在受弯时容易出现扭转,受压时容易出现弯扭屈曲,抗扭性能较差。

三是冷轧成型钢壁厚较小,在板件衔接的转角处又没有加厚,承受局部性的集中荷载的能力弱。

热轧和冷轧的主要区别是:
1、冷轧成型钢允许截面出现局部屈曲,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杆件屈曲后的承载力;而热轧型钢不允许截面发生局部屈曲。

2、热轧型钢和冷轧型钢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不同,所以截面上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异。

冷弯薄壁型钢截面上的残余应力分布是弯曲型的,而热扎型钢或焊接型钢截面上残余应力分布是薄膜型。

简单的说就是连续铸造。

一般都是相对模铸来说的。

效率与铸坯的质量都大大提高。

钢锭的连铸过程:
炼好的钢水倒在中间包中(可装几十吨钢水),液态的钢水(1500度左右)通过中间包下的小孔垂直地流到不停振动的结晶器(一般是圆
弧形的,1米多长)中。

结晶器外用高压水不停冷却,钢水在结晶器中形成外部是固态,内部还是液态的形态。

结晶器外是一段弧形的冷却辊道。

钢坯经冷却后全部成固态(800度左右)。

随后是拉坯矫直机,将弧形的钢坯矫直,并提供牵引力将结晶器中的钢坯持续的拉出来。

一般来说,钢坯出了矫直机后就会被剪断或割断,冷却后再送到轧钢厂。

但也有连铸连轧的(就是矫直后的钢坯不经冷却直接进轧机出型材)。

连续铸造对工艺要求非常高,对设备的要求也非常高。

生产过程中经常拉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