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油藏与常规砂岩油藏开发的地质主控因素差异

合集下载

致密油藏与常规油藏物性界限研究方法探讨及其应用

致密油藏与常规油藏物性界限研究方法探讨及其应用

致密油藏与常规油藏物性界限研究方法探讨及其应用白玉彬;赵靖舟;叶小闯【摘要】对于致密油藏与常规油藏物性界限的判定以往主要基于对典型致密油盆地的大量实测物性统计资料,缺少理论的依据.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为例,从致密油藏、常规油藏成藏机理与成藏特征出发,通过石油质点受力状态分析、流体渗流特征的物理模拟实验及现今致密和常规油藏油水分布特征,探讨储层致密上限参数.基于浮力和毛管阻力相等时的力学平衡法、真实砂岩石油充注物理模拟实验、现今致密油与常规油藏物性分布特征及高压压汞排驱压力与储层物性关系等4种方法相互印证,确定的储层致密上限参数基本一致,综合得出储层致密上限渗透率约1×10-3 μm2,对应孔隙度上限约12%.%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ight oil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limits is generally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a lot of physical property measurement data of typical tight oil basins,but this lacks of theoretical basis.Taking Chang 7 tight oil reservoir in Ordos Basin as an example,based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oil and normal oil reservoirs,the physical property limits of tight oil reservoirs are discuss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oil particle stress state,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fluid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urrent oil-wate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ight and conventional oil reservoirs.The physical property limits of tight oil reservoir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mechanical equilibrium method,the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for petroleum injecting sandstone,the current physical property distribution of tight and conventional oil reservoi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pressure mercury dischargepressure and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the upper limit of tight oil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s about 1 × 10-3? m2,and the upper limit of the porosity is about 12%.【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2)004【总页数】7页(P32-38)【关键词】物性界限;成藏特征;油藏类型;非达西渗流;致密砂岩;鄂尔多斯盆地【作者】白玉彬;赵靖舟;叶小闯【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内蒙古乌审旗017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白玉彬,赵靖舟,叶小闯.致密油藏与常规油藏物性界限研究方法探讨及其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2(4):32-38.BAI Yubin,ZHAO Jingzhou,YE Xiaochuang.Discuss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method of physical property limits of tight oil reservoir and conventional reservoir [J].Journal of Xi'an Shiy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7,32(4):32-38.致密油藏指必须采用大型压裂改造等技术措施才能获得经济产量的烃源岩外油藏[1],致密油为非常规油气的重要类型之一,主要包括致密砂岩油和致密碳酸盐岩油2大类型[2-3]。

致密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产能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

致密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产能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

第50卷第1期2021年1月辽宁化工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Vol.50,No.1Janudry,2021致密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产能影响因秦芨锁测方法赵红兵(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摘要:致密油是指其覆压基质渗透率>0.1mD的砂岩、灰岩等储集油层。

与常规油气相比,致密油的储层相对常规油气更致密,资源丰度也远远低于常规油气,但致密油藏含油气面积一般远大于常规油气,并且其“甜点区”常在部分区域集中分布,圈闭对致密油藏控制相对较弱。

在常规压裂改造技术条下,单井的试油试采产量极低,且面临动液面下降快、产量递减快的困境,故目前致密油藏多采用长井段的水平井配合大面积的体积压裂的改造方式进行开发。

主要介绍了影响致密油藏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产能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影响因素;预测方法中图分类号:TE3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935(2021)01-0096-04随着常规油气勘探情况的恶化,占资源总量80%以上的非常规能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已逐渐成为当前和未来石油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冋。

在多种非常规油气资源中,致密油因其分布广泛,资源潜力大而越来越受到能源行业的关注。

它被石油行业誉为“黑金”,并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受钻井水平和开发技术的进步影响,多种油藏尝试采用水平井的开发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在低渗透特低渗的致密油藏开发方面,水平井的开采方式已经是替换原有开发手段而达到增产和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

目前,致密油藏多采用长井段的水平井配合大面积的体积压裂的改造方式进行开发,在这样的开发模式下,研究致密油藏水平压裂井长时间持续高产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产能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对后续致密油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致密油藏水平压裂井产能影响因素1.1油气藏的地质因素1.1.1姪源岩及地层流体特征怪源岩是成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优质的桂源岩是超低渗致密油藏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浅谈不同地质条件下致密油藏的开发技术

浅谈不同地质条件下致密油藏的开发技术

发的关 键技术 作为油 田工程技术 开发 的主要研究 方向去努 力 。


新 疆 地 区 地 质 条 件 分 析
白垩纪 地质 形成 时期 ,气候 比较 温暖 ,植被 生长 茂盛 。位 于北 纬 4 O 。~ 9 O 地 区的年平 均气 温为 1 0 ℃左 右 ,未有 极地 冰雪覆 盖 的场 景。 在很长 的一 段历 史 时期 内 ,经 历地 下活 动的变 迁 ,逐步 的在特 殊 的历 史背 景下 ,形成 了不 同地质 分 层结 构。新 疆地 区正 是处 于这样 一种 特 殊的条 件下 ,形成 了丰 富的石 油 、煤 、天 然气及 油页岩矿床 。 在 历经 沧海 桑 田的变迁 过程 中 ,由地 史活 动形 成的褶 皱和 断裂 凹 陷 以及拉伸 的发 育 ,都使 得新 疆地 区的储 集层 构造 油 、气 、水 的储 量 十分 丰富 。尽管 地史 引起 的软 沉积 物具有 区域 性分 布特 征 ,但 是在 这 些地质 活动 行成 过程 中 ,致 密 油作 为一种 特殊 的存 在 ,以散 、薄 、埋 藏深 等特点 ,体现 了它 “ 藏 ”的特色 。
要 :塔里木油 田、吐哈油田 、克拉 玛依油田、准噶 尔盆地 吉木 萨尔芦草 沟组致 密油 ,是新疆的主要油田分布区。由于受不同地质条件的影
响 ,使 得 其 油 藏 的分 布 储 层 和 构 造 不尽 相 同。 对 于 开 采技 术 而言 ,相应 的也 就 迎 合 了不 同地 质 条 件 下 形 成 的致 密 油藏 分 布 。 随 着 油 田勘 探较 差 。 对于 致密 油藏 的开发 技术 ,从新 疆地 区 的地质 构造研 究 中 ,推断 出相关 的岩石 裂缝 。可 利用 立体像 素映 射 与三维地 震 分析研 究致 密油 储 层 中的列 网网络 结构 和断 层走 向 ,根 据这 些叠 后纵 波地震 数据 中发 现 的裂缝 进行 商业 开采 。对 那些低 孔隙 度 、低渗透 性碳 酸盐 岩油 藏开 采技术 来说 ,对现 代 的下游 的油藏 开发 技术 难度还 是很 大 的。致 密油 藏 开发技术 的关键 是在选井 、钻完井 、储层 改造 、采油 工程上下功 夫 。 建立综 合地质 力学 模型 ,使 得 目前 该地 区 的致密 油分 布去和 形状 与前 白垩纪 的走 滑应 力相符 。对储 层压 裂改 造进 行优化 设 计 ,运 用正 确 的 体 积压 裂 理念 和新 疆地 区储 层 地质 特征 进行 反复 论 证 ,在施 工 阶段 , 对 传统工艺 进行改造 ,使得施 工工具 的研发 为施 工质量 提供先决 条件 。 此 次先导性 实验 的实际场所就 是 昌吉 油 田,对该 油 田致密油藏 的开 发 , 建立可 行性 理论体 系 。 昌吉 油 田地 处吉 木 萨尔 凹陷 ,在油 田开发 技术 实施之前 ,首先建 立了一 套试验方案 ,包括地质 油藏 工程 、钻井工 程 、 采油工程 、地面建 设 、经 济评价 和 H S E管理 等开发 手段 。这条 方案审 查 通过 以后 ,可 以为接 下来 的数年 间 ,形成 大规模 开发 致 密油探 索 出 套经济可 行 的开发 道路 。

致密砂岩油藏测井响应特征及有利区评价

致密砂岩油藏测井响应特征及有利区评价

㊀㊀收稿日期:20220529;改回日期:20230603㊀㊀基金项目:中国石油 十四五 前瞻性基础性科技重大项目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海相页岩气资源潜力与富集分布规律研究 (2021DJ1904)㊀㊀作者简介:赵辉(1982 ),男,高级工程师,2004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现主要从事精细油藏描述方面的工作㊂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3.05.005致密砂岩油藏测井响应特征及有利区评价赵㊀辉,齐怀彦,王㊀凯,蔡㊀涛,孟利华,周㊀兵(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宁夏㊀银川㊀750000)摘要:针对姬塬油田K39井区砂岩油藏测井响应特征复杂多变㊁有效储层识别较为困难等问题,基于测井原理和数据,建立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明确研究区测井相模式,对孔隙度㊁含油饱和度㊁渗透率等测井响应特征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建立了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识别标准㊂应用该测井模型重新解释油层91m /8层,油水同层108m /13层,含油水层77m /7层,新增石油地质储量23.8ˑ104t ㊂应用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识别标准,明确了有利区分布,其中,Ⅰ㊁Ⅱ类流动单元石油地质储量共计202.5ˑ104t ,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㊂该研究成果丰富了鄂尔多斯盆地有效储层识别方法及有利区优选评价,对该地区致密油藏开发调整和井位部署具有参考价值㊂关键词:致密砂岩;测井响应特征;有利区评价;解释模型;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2㊀㊀文献标识码:A ㊀㊀文章编号:1006-6535(2023)05-0035-07Characteristics of Well Logging Response and Evaluation of Favorable Zones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Zhao Hui ,Qi Huaiyan ,Wang Kai ,Cai Tao ,Meng Lihua ,Zhou Bing(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Yinchuan ,Ningxia 750000,China )Abstract :To address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complex and variable well logging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stonereservoirs in Well K39Area of Jiyuan Oilfield and the difficulty of identifying effective reservoirs ,the well loggingprinciples and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well logging interpretation models of effective reservoir parameters ,clarify well logging phase patterns in the study area ,innovate and carry out cluster analysis of well logging responsecharacteristics parameters such as porosity ,oil content saturation and permeability ,and establish four types of flowunit identification criteria for dense sandstone reservoirs.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in Well K39area ,the estab-lished well logging model is used to reinterpret 8oil layers ,totaling 91m ,13oil -water layers ,totaling 108m ,and 7water with oil layers ,totaling 77m ,releasing a total of 23.8ˑ104t of reserves ,which is effectiv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ng the favorable Class I and II flowing unit reserves of Jiyuan Oilfield totaling 202.5ˑ104t.The research results enrich the study of effective reservoir identification and favorable zone preference in Ordos Ba-sin ,and have reference value for development adjustment and well deployment of tight reservoir in Ordos Basin.Key words :tight sandstone ;well logging response ;favorable zone evaluation ;interpretation model ;Ordos Basin0㊀引㊀言致密砂岩具有微观孔喉结构复杂㊁孔隙度与渗透率极低的特征,测井响应复杂多变㊂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K39井区三叠系致密砂岩低阻油层与常规油水层并存,隔㊁夹层变化大,有效储层测井识别难度极大,亟需建立致密砂岩储层测井模型,开展测井响应特征精细研究[1-3],重建致密砂岩油藏测井响应特征识别标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K39井区油藏有效储层的潜力㊂徐德龙等[4-6]认为在致密砂岩储层评价中,常规电阻率测井㊁自然伽马测井等测井资料处理结果往往很难达到要求㊂目前应用核磁共振测井㊁测井二次识别等新技术与测井响应特征模型相结合的聚类分析方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更高的分辨率,可直接获取地下信息,在致密砂岩勘探开发评价中优势明显㊂致密砂岩㊀36㊀特种油气藏第30卷㊀低阻油层与常规砂岩油层相比测井响应识别难度更大,因此,应用聚类分析方法,以测井解释的渗透率㊁孔隙度等为主要因子开展致密储层测井模型及响应特征分析,建立流动单元划分标准,为K39井区致密砂岩油藏新一轮的调整开发提供可靠的有利区评价结果㊂该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致密油藏开发调整以及后期规划部署具有重要意义㊂1㊀研究区概况姬塬油田区域构造位于陕北斜坡中段西部,构造平缓,为一宽缓西倾斜坡,构造平均坡度小于1ʎ,平均坡降为6~7m /km㊂该油田的K39井区发育一个完整背斜,共发育延长组长6㊁长7㊁长8㊁长9等多套地层,其中,该区长8 长9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沉积㊂受牵引流沉积作用影响,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发育沙纹层理㊁平行层理㊁波状层理㊁脉状层理㊁韵律层理,三角洲分流河道相多为致密遮挡,物性较差,砂岩十分致密㊂K39井区致密砂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㊁基质颗粒杂乱㊁孔喉结构复杂㊁渗透率极低的特征㊂该区致密砂岩储层岩性变化大,从长石砂岩演变到岩屑砂岩,具有较高含水饱和度以及较低可流动流体饱和度,且油水关系复杂,油水重力分异不明显㊂K39井区致密砂岩储层平均渗透率为0.27mD,平均孔隙度低于15.00%,属于低孔特低渗油藏㊂2㊀测井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效果分析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沉积早期,湖盆整体处于沉降阶段,湖盆快速下沉,研究区距物源较近,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㊂姬塬油田K39井区长8 长9油层组以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河口坝等其他微相不发育[7-9],多期河道叠置㊂通过岩心观察与测井响应的对比,形成研究区长8㊁长9油层组三角洲平原㊁三角洲前缘亚相各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模式: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测井曲线形态呈钟形及箱形;河口坝微相测井曲线呈漏斗状;分流间湾与前三角洲相似,测井曲线形态呈平缓齿化低值;多期次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的测井曲线形态为箱形㊂2.1㊀孔隙模型的建立致密油藏的孔隙度㊁渗透率等参数复杂多变,因此,需要采用更加精细的测井解释模型进行有效识别和评价㊂按照矿物来源分类,来自地球上地幔及地壳深部矿物为第一成矿物质来源,如蒙脱石;来自硅铝层下部及有关部分矿物为第二成矿物质来源,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硅铝㊂2种来源的成矿物质相关数据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得到㊂正确选择储层参数可以精确计算地层孔隙度㊂从储层岩性㊁物性㊁电性㊁含油性关系分析可知,致密砂岩储层声波㊁密度测井资料与孔隙度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㊂因此,在孔隙度分析计算时采用密度㊁声波测井曲线,可较准确地计算出孔隙度㊂建立测井响应方程组如下:ρb =ϕρf +V 1ρb1+V 2ρb2Φb =ϕΦbf +V 1Φb1+V 2Φb2Δt =ϕΔt f +V 1Δt 1+V 2Δt 2ϕ+V 1+V 2=1ìîíïïïïïï(1)式中:下标b 代表矿物,f 代表地层;ρb ㊁ρf ㊁ρb1㊁ρb2分别为矿物密度㊁地层密度㊁第一矿物地层密度㊁第二矿物地层密度,g /cm 3;Φb ㊁Φbf ㊁Φb1㊁Φb2分别为矿物中子测井值㊁地层矿物中子测井值㊁第一矿物中子测井值㊁第二矿物中子测井值,%;ϕ为地层孔隙度,%;V 1㊁V 2分别为第一矿物和第二矿物所占总矿物的体积分数,%;Δt ㊁Δt f ㊁Δt 1㊁Δt 2分别为矿物声波时差测井值㊁地层声波时差测井值㊁第一矿物声波时差测井值㊁第二矿物声波时差测井值,μs /m㊂2.2㊀饱和度模型参考经典的阿尔奇饱和度模型[10]:S wt =nadR w ϕm R t(2)式中:S wt 为含水饱和度,%;R t 为地层电阻率,Ω㊃m;R w 为地层水电阻率,Ω㊃m;m ㊁n ㊁a ㊁d 为与岩性及孔喉结构有关的岩电参数㊂2.3㊀渗透率模型在覆压的实验条件下,通过达西定律可以测得不同岩心的渗透率数据,在前文孔隙度计算模型基础上可绘制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㊂由图1可拟合得到渗透率计算公式(3),由于姬塬地区长9储层的非均质性较强,拟合公式相对可靠㊂㊀第5期赵㊀辉等:致密砂岩油藏测井响应特征及有利区评价37㊀㊀K =0.0022e 0.491ϕ(3)式中:K 为渗透率,mD㊂图1㊀K39井区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图Fig.1㊀The correlation of porosity andpermeability in the Well K39Area2.4㊀流体识别及测井响应特征致密砂岩储层与中高渗砂岩储层的测井响应存在较大差异,致密砂岩低阻油层与常规油水层并存[11-13],测井响应特征类似,难以区分㊂关于流体的测井识别方法较多,包括不同探测深度电阻率组合法㊁电阻率增大系数法㊁孔隙度-电阻率交会图法㊁三孔隙度测井重叠分析法㊁可动油气分析法㊁视地层水电阻率综合分析法等常规测井方法㊂不同的流体识别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准确识别储层中流体特征必须组合各种方法及邻井测井资料㊁试油资料来综合考虑㊂致密砂岩低阻油层测井响应特征(图2):自然伽马值为60API,自然电位幅度差在30图2㊀K39井区油水识别图版Fig.2㊀The oil and water identification plate of Well K39Area较为明显,在9Ω㊃m 左右,深中感应差异明显;声波时差值为72μs /m;孔隙度在15%以上,含水饱和度在55%以下㊂在测井响应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孔隙度㊁含水饱和度㊁电阻率㊁自然伽马㊁声波时差等参数为界限的K39井区的油水识别标准(表1):油层孔隙度大于15.00%,含水饱和度小于55%,电阻率大于9Ω㊃m 等㊂并采用孔隙度㊁含水饱和度㊁电阻率等指标的交会识别图版(图2)来识别油水层㊂K39井区完钻井数较少,油水识别标准采用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交会及孔隙度与电阻率的交会识别后,完成全区测井二次解释,共解释油层8层,累计厚度为91m;解释油水同层13层,累计厚度为108m;解释含油水层7层,累计厚度为77m㊂表1㊀K39井区长8—长9油层组油水层识别标准㊀38㊀特种油气藏第30卷㊀3㊀有利目标区评价在测井解释模型准确建立及应用效果较好的前提下,开展K39井区有利区评价㊂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单井产量低,开采风险大,如何提高单井产量和增产稳产是该类油藏开发的瓶颈问题[14-16]㊂为此,客观描述和评价超低渗油藏有利区是认识储层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流动单元的合理划分,可以进一步认识油藏的特征㊂有利区评价原则如下:①选取参数具有合理性;②选取尽可能全面刻画流动单元的静㊁动态开发参数;③选取的参数易于求取和统计分析㊂3.1㊀流动单元划分聚类统计是以统计学为原理,因此,聚类分析又称为聚类统计分析㊂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流动单元划分时,其核心是在相似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对致密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有较大影响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㊂对于K39井区长8 长9油层组流动单元的划分,选取渗透率㊁孔隙度㊁泥质含量及含水饱和度等作为聚类分析的输入参数(300个样本),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流动单元划分为4类(表2)㊂Ⅰ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于河道叠置部位,平均渗透率为2.16mD,平均孔隙度为12.56%,平均泥质含量为10.97%,平均含水饱和度为49.77%;Ⅱ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于在河道内部,平均渗透率为0.79mD,平均孔隙度为9.82%,平均泥质含量为12.79%,平均含水饱和度为55.94%;Ⅲ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于河道边缘和各种坝体内,平均渗透率为0.42mD,平均孔隙度为8.29%,平均泥质含量为13.09%,平均含水饱和度为55.18%;Ⅳ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于分流间湾等内部,平均渗透率为0.17mD,平均孔隙度为7.49%,平均泥质含量为14.72%,平均含水饱和度为53.37%㊂在K39井区长8 长9油层组流动单元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对全区流动单元划分㊂表2㊀K39井区不同流动单元划分标准3.2㊀平面有利区评价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整个姬塬油田流动单元进行划分,Ⅰ类和Ⅱ类流动单元主要发育于长9油层组,Ⅱ类和Ⅲ类流动单元主要发育于长8油层组,由于2个油层组中的每一小层在垂向上都可能存在多个流动单元,因此,根据流动单元的厚度,将每一小层单独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㊂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主要以Ⅱ类流动单元为主,厚度为1~2m,断续分布,Ⅲ类和Ⅳ类流动单元为辅,厚度以1m 以下为主,分布于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中㊂长9油层组I 类流动单元厚度2~4m,主要以2m 以下为主,呈透镜状零星分布;Ⅱ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于叠置河道微相中,Ⅲ类和Ⅳ类流动单元分布于河道和河口坝微相中,呈透镜状,且厚度很薄㊂姬塬油田长9油层组剩余油也主要集中在Ⅰ㊁Ⅱ类流动单元,其中,有利的Ⅰ㊁Ⅱ类流动单元储量共计202.5ˑ104t,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致密油藏图3㊀姬塬油田长9油层有利区分布Fig.3㊀The distribution of favorablezones for the Chang9oil layer in Jiyuan Oilfield3.3㊀纵向有利区评价选取渗透率㊁孔隙度㊁泥质含量等参数,采用聚㊀第5期赵㊀辉等:致密砂岩油藏测井响应特征及有利区评价39㊀㊀类分析方法对K39井区长8 长9油层组进行单井垂向流动单元划分(图4)㊂该划分标准综合考虑了研究区复杂的地质情况,能更准确地反映长类可以看出,沉积类型㊁储层物性及流动单元的垂向分布具有复杂性[17-18],同一沉积微相下可划分出多个类型的流动单元㊂由图4可知:长8油层组物性差㊁非均质性严Ia M31746-98-图4㊀K39井区长8—长9油层组流动单元柱状图Fig.4㊀The histogram of flowing units of the Chang8to Chang9oil layer group in the Well K39Area重㊁微观孔隙结构复杂,以Ⅱ类和Ⅲ类流动单元为主;长9油层组物性好,非均质性中等,微观孔隙结构较好,以Ⅰ类和Ⅱ类流动单元为主;Ⅲ类和Ⅳ类流动单元比例较小,只占19%㊂K39区以较好的Ⅰ类和Ⅱ类流动单元为主,厚度适中,连续性较好㊂4㊀应用效果二次测井解释成果表明,姬塬地区含油饱和度有所增加,储层的含油性提高㊂以M104-101井为例(图5),原测井解释结论为油水同层,现解释结论为油层,试油结论分析表明,目前日产油为16t /d,不产水㊂结合周围油水井生产状况,择优实施4口井采取补孔措施(表3),均取得较好生产效果,表明所建测井解释模型比较可靠㊂原测井解释为油水同层的4口井,整体都属于没有新开发潜力的单井,经过流动单元评价后,该区域整体评价为属于Ⅰ类和Ⅱ类流动单元且油层较厚区域,共新增探明石油储量23.8ˑ104t,经过开发验证,区块日产量保持在480t /d,开发效果较好,表明流动单元评价直观有效㊂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整个姬塬油田流动单元进行划分,经过流动单元整体分类评价后,目前姬塬油田K39井区评价结果为高产井的有利区域集中分布在姬塬油田K39井区东南方向,该区域整体㊀40㊀特种油气藏第30卷㊀图5㊀姬塬地区测井二次解释结果及补孔位置Fig.5㊀The secondary interpretation results of well logging in Jiyuan Area and the location of perforations adding表3㊀姬塬地区二次解释结果对比属于Ⅰ类和Ⅱ类流动单元且油层较厚,一般为10~25m㊂有利区8口见效井平均单井日产油为3.60t /d,产能提高了近10倍,平均动液面为1606m,高于区块平均动液面(1760m),均取得较好开发效果(表4)㊂该区域纵向上长9储层见效井多,见效井日产液量高㊁日产油量高,根据油井见效过程中产液量㊁产油量和含水率变化情况进行调整,保持油井整体上日产油量上升,含水率稳定㊂表4㊀K39井区油井见效前后结果对比Table 4㊀The comparison of results before and 5㊀结㊀论(1)K39井区致密砂岩储层共分为4类流动单元,以较好的Ⅰ类和Ⅱ类流动单元为主,厚度适中,连续性较好,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潜力㊂(2)K39井区经过所建油层㊁油水同层㊁含水油层识别标准,总结识别标准解释油层8层,共计91m,油水同层13层,共计108m,含油水层7层,共计77m,新增探明储量23.8ˑ104t,取得较好的效果㊂(3)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划分出4类流动单元,Ⅰ类和Ⅱ类优质流动单元在长9发育,Ⅱ类和Ⅲ类流动单元在长8发育㊂其中,长9油层组纵向上和平面上都以较好的Ⅰ和Ⅱ类流动单元为主,其中有利的Ⅰ㊁Ⅱ类流动单元储量共计202.5ˑ104t,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致密油藏未来有力的资源接替区域㊂参考文献:[1]余涛,王年明,田文涛,等.基于常规测井的致密储层弹性参数预测[J].断块油气田,2019,26(1):48-52.YU Tao,WANG Nianming,TIAN Wentao,et al.Prediction of e-lastic parameters of tight reservoirs based on conventional logs [J].Fault -Block Oil &Gas Field,2019,26(1):48-52.[2]王瑞,朱筱敏,王礼常.用数据挖掘方法识别碳酸盐岩岩性[J].测井技术,2012,36(2):197-201.WANG Rui,ZHU Xiaomin,WANG ing data mining toidentify carbonate lithology[J].Well Logging Technology,2012,36(2):197-201.[3]周海超,付广,王艳,等.测井资料交会图法在碎屑岩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以十屋断陷为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28(1):136-138.ZHOU Haichao,FU Guang,WANG Yan,et al.Application of thecrossplot method of well logging data in the lithology recognition ofclastic rock:taking Shiwu Fault Depression as example[J].Petro-leum Geology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2019,28(1):㊀第5期赵㊀辉等:致密砂岩油藏测井响应特征及有利区评价41㊀㊀136-138.[4]徐德龙,李涛,黄宝华,等.利用交会图法识别国外M 油田岩性与流体类型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27(3):1123-1132.XU Delong,LI Tao,HUANG Baohua,et al.Research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lithology and fluid type of foreign M Oilfield by u-sing the crossplot method [J].Progress in Geophysics,2012,27(3):1123-1132.[5]王继平,张城玮,李建阳,等.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开发认识与稳产建议[J].天然气工业,2021,41(2):100-110.WANG Jiping,ZHANG Chengwei,LI Jianyang,et al.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n the Sulige Gasfield: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s and stable -production proposals[J].Natural Gas Indus-try,2021,41(2):100-110.[6]杨双定,赵建武,唐文江,等.低孔隙度㊁低渗透率储层气层识别新方法[J].测井技术,2005,29(1):43-45.YANG Shuangding,ZHAO Jianwu,TANG Wenjiang,et al.Newmethod to identify gas zones in 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res-ervoir[J].Well Logging Technology,2005,29(1):43-45.[7]段长江,高计县,王凯芸,等.神府地区太1段沉积特征及对气藏的控制作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21,35(3):19-24.DUAN Changjiang,GAO Jixian,WANG Kaiyun,et al.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ai 1Member and its control effect on gas reservoirs in Shenfu Area[J].Petroleum Geology &Engineering,2021,35(3):19-24.[8]康东雅,向芳,邹佐元,等.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岩性差异[J].断块油气田,2019,26(3):299-303.KANG Dongya,XIANG Fang,ZOU Zuoyuan,et al.Petrologicalcharacteristics and lithological differences of Upper Paleozoic sandstone of Ordos Basin [J].Fault -Block Oil &Gas Field,2019,26(3):299-303.[9]杨华,付金华,刘新社,等.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开发[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39(3):295-303.YANG Hua,FU Jinhua,LIU Xinshe,et al.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ight gas in the Upper Paleozoic of the Ordos Basin[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2,39(3):295-303.[10]王贵文,郭荣坤.测井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200-214.WANG Guiwen,GUO Rongkun.Well logging geology [M].Bei-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00:200-214.[11]陈刚,丁超,徐黎明,等.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紫金山侵入岩热演化史与隆升过程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2,55(11):3731-3741.CHEN Gang,DING Chao,XU Liming,et al.Analysis on the ther-mal history and uplift process of Zijinshan intrusive complex in the eastern Ordos Basin [J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2012,55(11):3731-3741.[12]REINHART E G,BLENKINSOP J,PARTERSON R T.Assessmentof a Sr isotope vital effect in marine taxa from Lee Stocking Island,Bahamas[J].Geo -Marine Letters,1998,18(3):241-246.[13]姜烨,李宝芳,王绍昌.鄂尔多斯陆表海层序地层中的低位域沉积 以太原组上段桥头砂岩为例[J].现代地质,2001,15(4):425-430.JIANG Ye,LI Baofang,WANG Shaochang.Low stand system tractsandstone in the sequence of Epicontinental sea in Ordos:a case of Qiaotou sandstone of upper Taiyuan Formation [J].Geosci-ence,2001,15(4):425-430.[14]伏海蛟,汤达祯,许浩,等.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气藏成藏过程[J].断块油气田,2012,19(1):47-50.FU Haijiao,TANG Dazhen,XU Hao,et al.Characteristics of tightsandstone reservoir and accumulation process of gas pool [J].Fault -Block Oil &Gas Field,2012,19(1):47-50.[15]罗东明,谭学群,游瑜春,等.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1):38-44.LUO Dongming,TAN Xuequn,YOU Yuchun,et al.Stratigraphic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in areas with complicate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a case study of Daniudi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J].Oil &Gas Geology,2008,29(1):38-44.[16]贾承造,邹才能,李建忠,等.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㊁主要类型㊁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J].石油学报,2012,33(3):343-350.JIA Chengzao,ZOU Caineng,LI Jianzhong,et al.Assessment cri-teria,main types,basic features and resource prospects of the tight oil in China[J].Acta Petrolei Sinica,2012,33(3):343-350.[17]沈玉林,郭英海,李壮福,等.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本溪组-太原组层序地层特征[J].地球学报,2009,30(2):187-193.SHEN Yulin,GUO Yinghai,LI Zhuangfu,et al.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Benxi -Taiyuan Formation in eastern Ordos Basin [J].Acta Geoscientia Sinica,2009,30(2):187-193.[18]喻建,杨亚娟,杜金良.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湖侵期沉积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37(2):181-187.YU Jian,YANG Yajuan,DU Jinliang.Sedimentation during the transgression period in Lat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Ordos Basin [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0,37(2):181-187.编辑㊀王㊀琳。

不同地质条件下致密油藏的开发技术

不同地质条件下致密油藏的开发技术

浅谈不同地质条件下致密油藏的开发技术关键词:地质致密油藏开发技术油田新疆油田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每年为我国产油事业贡献成就很大。

新疆“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形地貌特点,是在经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丰富的矿产资源。

新疆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据我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

随着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石油的开采也从传统的“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向“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迈进。

致密油藏,是一种石油成藏组合,其中轻质原油保存在低渗透含油地层中,油藏包含地层、原油、生储盖层等多方面内容,如页岩地层或者致密砂岩地层。

油藏要素具备致密特征,形成的油层为低渗透的储集油。

因为其复杂性就变现在一个“藏”字上面,利用压裂和水平井钻探技术,对于致密油的油水边界的确认,技术方面仍需要做进一步的提升。

在对致密油田的探测和研究试验中,将解决致密油藏开发的关键技术作为油田工程技术开发的主要研究方向去努力。

一、新疆地区地质条件分析白垩纪地质形成时期,气候比较温暖,植被生长茂盛。

位于北纬40°~90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0℃左右,未有极地冰雪覆盖的场景。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经历地下活动的变迁,逐步的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不同地质分层结构。

新疆地区正是处于这样一种特殊的条件下,形成了丰富的石油、煤、天然气及油页岩矿床。

在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过程中,由地史活动形成的褶皱和断裂凹陷以及拉伸的发育,都使得新疆地区的储集层构造油、气、水的储量十分丰富。

尽管地史引起的软沉积物具有区域性分布特征,但是在这些地质活动行成过程中,致密油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以散、薄、埋藏深等特点,体现了它“藏”的特色。

二、新疆地区致密油藏分布特点及开采难度在地质构造形成时期,大宗密集型油层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而新疆地区致密油的分布,作为特殊地形变动的产物,有其地质构造和地貌的复杂性,储油类型和开采难度也就不等。

致密油的分布特点是:埋藏较深,喉道中值半径较小,油层平均厚度不超过1.5米,地质分布较贫乏且位置不集中。

子洲油田何家集区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分析

子洲油田何家集区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分析

位的主要期次与盆地中新生代演化 一改造的阶段及主要地质事件有明显的响
应和 耦 合 关系 6。 鄂 尔多斯盆地 己发现 的石油主要 分布在上 三叠统 延长组和侏 罗系延 安组, 且 以延长 组石油储 量 占绝对优 势 。鄂尔 多斯盆 地 中一 上三 叠统延 长组 自下而 上包 括第 一段 ( 1 长 0油组 ) 、第二 段 ( 9 长 、长 8油 组) 、第三 段 ( 7 长 、长 6 、长 4 5油组 ) + 、第 四段 ( 3 长 、长 2油组) 、第五 段 ( l油组) 5个岩 长 等 性段 、1 0个油 层组 , 沉积 特征 总体 反映 了大 型坳 陷湖 盆 形成 、发展和 消 其 亡 的全 过程 。 1 1油 源条 件 . 前 人通过 大量 的实 验证 实 , 生界不 同层 位原油 均 显示典 型 的湖 相 11 中 0 2 油型 油的 特征, 延长 组烃 源岩 为延 长期 湖 泊还原 环境 下沉 积 的暗色 泥岩 、碳 质泥岩及油页岩。 子 洲 口油 田所 在 区域 的有效 烃源 岩厚 度大 致在 2 — 0 。据盆地 模拟 结 0 4m 果, 鄂尔 多斯盆 地从 早 白垩 世开 始进入 生排 烃高峰 期, 并在早 白垩世 末期达 到 最大 生排 范围 。盆地 最大 最大 生烃 强度可 达 6 0× 1 / m, 研究 区的 生 0 0t k z但 烃强 度较 小, 一般 都小 于 5 0× 1 /m。排烃 强度 的总 体趋势 和生烃 强度 基 0tk 本一致 , 于 2 处 0× l4/ m 5 0tk 0× 1 / m之 间 。 0t k 0 1 2运 移条 件 . 鄂 尔多 斯盆地 的勘 探证 实, 7 源岩 是盆地 内最重要 的烃源 层, 长 7 长 烃 且 烃源 层 内部存 在较 大 的过 剩压 力, 油气 在垂 向 上运移 的 主要动 力 3 是 1 , 油气在地层 中的运移 一般都是遵 循流 体势的场 运动原理 的, 由高 势区 向 即 低势 区运 移, 由势力 场 强度大 的 区域 向强 度小 的区 域运移 。长 7烃 源岩 从早 白垩 世 开始进 入生 排烃 高峰 期, 并在早 白垩世末 期达 到最 大 生排范 围 。此 时

深层致密砂岩气藏井筒出砂机理研究

深层致密砂岩气藏井筒出砂机理研究

128深层致密砂岩埋深大,储层非常致密,以往的经验表明这类储层基本不会出砂,然而近年来这类气藏暴露出砂问题严重,研究出砂机理对气藏的开发意义重大。

由于该类气藏出砂的非常规性,传统的仅基于岩石破坏的研究方法已经不足以揭示出砂的真正原因。

为了更好地研究该区块的出砂机理,在充分认识单井出砂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出砂井的生产特征。

利用岩石力学模拟和微粒运移模拟确定出砂机理。

1 出砂机理研究现状出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国内外有很多学者针对储层出砂做过大量的工作。

出砂过程由4个步骤构成:力学扰动、破坏、破碎、运移,其中Morita在1989年系统地提出了出砂的所有影响因素,包括压力变化、压力梯度、垂向应力和水平应力、应力加载历史、岩石变形和破坏、射孔孔眼几何尺寸和密度、井眼斜度、毛管力、由于化学作用造成的岩石强度弱化效应等。

在整个工业界出砂研究由来已久,综合而言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机理:压缩破坏:由于压力衰竭或生产压差触发,多发于固结比较好的砂岩油藏;拉伸破坏:一般是由于压力梯度过大造成的,通常发生在欠固结的砂岩油藏;冲蚀破坏:由于流动的拖拽和冲击力从而对岩石造成的破坏。

由于出砂对生产造成的破坏性,所以人们也在治理出砂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各种预测出砂的办法,希望能够做到防范于未然。

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提出了不同的预测方法。

整个工业界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非常完整的出砂预测方法,具体包括:现场观察、经验方法、实验室分析、数值模拟、综合分析和解析法。

2 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出砂机理总结我国主要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的出砂机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气体流速。

目前已观察到大量由于高速气流携砂对生产管柱的破坏,这说明携砂的高速气流有极强的破坏性。

材料受到小而松散的流动粒子冲击时表面出现破坏的磨损现象叫冲蚀磨损。

其定义可以描述为固体表面同含有固体粒子的流体接触做相对运动而造成其表面材料所发生的损耗。

携带粒子的流体可以是高速气流,也可以是液流。

致密油的名词解释

致密油的名词解释

致密油的名词解释致密油,又称为紧密砂岩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天然石油资源。

它存在于密度较高的沉积岩层中,主要以砂岩为主。

相比于传统的石油储层,致密油的特点是孔隙度低、渗透性差,使得原油难以自由流动,因此开采难度较大。

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对致密油的概念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本文将从其形成原理、开采技术以及环境问题等方面对致密油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个重要的能源资源。

1. 形成原理致密油的形成原理与常规石油不同。

常规石油形成于相对较大孔隙度和渗透性的沉积岩层,在地壳中逐渐形成的粘土和矿物质层起到封闭和保存石油的作用。

而致密油的形成则与砂岩层中的有机质富集有关。

在地质演化的过程中,有机质在高温高压下转化为石油,但由于砂岩层本身密度较高,使得石油无法通过孔隙直接运移,从而形成致密油。

2. 开采技术由于致密油的特殊性质,传统的石油开采技术并不适用。

为了获取致密油,需要采取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手段。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水平井钻探和压裂技术。

水平井钻探是指在垂直井的基础上,在砂岩层中设计水平段,以增加开采面积和油井与油藏的接触面积。

而压裂技术则是通过注入高压液体,将砂岩层中的岩石破碎,以便石油自由流动至油井。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致密油的开采效率大幅提升。

3. 采掘挑战尽管致密油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开采也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开采成本较高。

由于致密油层通透性差,需要大量投入来完成水平井钻探和压裂作业,从而使得开采成本较高。

其次是环境问题。

致密油开采需要大量水资源用于井下压裂作业,这可能对地下水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影响。

此外,井弃处理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合理处理废水和化学药剂是关键。

4. 未来发展前景对于致密油的未来发展前景,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一方面,致密油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资源,相对于传统的常规石油和页岩气而言,依然具备巨大的潜力。

另一方面,由于开采技术和成本的限制,以及环境问题的制约,致密油的开发可能面临挑战。

致密油藏开发方式探讨

致密油藏开发方式探讨

致密油藏开发方式探讨致密油藏是指储量密度大、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的油气藏,对其开发方式的探讨一直是石油行业的热门话题。

致密油藏的开发方式直接影响着油田的开发效率和生产效益,因此需要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致密油藏的开发方式,深入分析其特点和挑战,以期为这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致密油藏的特点和挑战致密油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储量密度大,但渗透率低,通常孔隙度也较小,因此油气的产出难度较大;由于孔隙度小,储层孔隙通道较窄,油气流动性差,开采难度大;致密油藏的开发技术相对成熟度较低,需要通过提高压裂技术、水平井技术等手段来改善开采效果;致密油藏矿井的开采成本较高,同时存在环境保护等问题。

基于上述特点,致密油藏的开发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致密油藏储量大、开采难度大,油田的投资风险较高,需要采取合适的开发方式来降低风险;由于孔隙度小、渗透率低,传统的采油工艺不适用于致密油藏的开发,需要相应的技术创新;致密油藏的水平井开发技术虽然成熟,但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致密油藏的环保和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必须确保开采过程中对环境和安全的保护。

二、传统致密油藏开发方式探讨传统的致密油藏开发方式主要包括水平井开采和压裂技术。

水平井开采是指在致密油藏地层中设置一定长度的水平井来提高油气的产量,通过对地层进行水平钻井,油气能够通过更大的接触面积而被更充分地采收。

压裂技术是指通过对地层进行高压水平井压裂,破坏储层而形成裂隙,使得油气更容易通过裂隙被采收。

传统的致密油藏开发方式的优点是成熟、经济,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水平井开发受到地层条件的限制,不适用于所有的致密油藏;压裂技术需求大量的水资源和压裂液,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传统开发方式在提高油气产量的也会对储层造成一定的损害,降低了油藏的开采效率。

传统开发方式虽然有效,但也需要寻求更加科学和环保的开发方式。

随着油田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创新,人们也在探索新型的致密油藏开发方式。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油藏是地球深部岩石中储存的石油和天然气。

其地质特征决定了油藏的储量和开发难度,因此对油藏地质特征的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进行试析。

一、油藏地质特征1. 岩性特征油藏地质特征的第一要素是岩性。

油藏主要分布在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中。

砂岩和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储集和渗透性,是理想的储油岩石;而页岩储层因孔隙度小、渗透性差,开发难度较大。

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油气聚集的重要条件之一。

构造主要包括褶皱、断裂和隆起等。

褶皱和断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有利于形成富集区;而隆起区域则是优质的储集地带。

3. 地层特征地层对油气的富集和运移具有重要影响。

厚度较大、孔隙度高的地层更容易形成油气聚集;不同地层之间的渗透性差异也会影响油气的储集和开发。

4. 地层流体特征地层流体是油藏地质特征的关键之一。

地层流体包括原油、天然气和水等,其类型和含量对油气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二、开发对策1. 采用综合地质解释技术针对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岩心等技术,进行精细的地质解释,准确评价油藏的储量和产能,为后续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优化油藏开发方案在了解油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油藏开发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可以采用水平井、注水开采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3. 加强油藏管理和监测对油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油藏开发中的问题,保证油田的稳定生产。

4. 探索新的勘探技术不断推进勘探技术的创新,探索新的油气聚集机理和富集规律,为新的油气资源储备奠定基础。

5. 强化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在油藏开发的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因开发活动对环境造成破坏,并确保作业安全。

通过对油藏地质特征的详细分析和科学的开发对策,可以更好地实现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同时保障油田的稳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讲解

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讲解

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调研报告)编写人:牛宝荣孙占东主要参加人:王幸才王琦莫增敏李元萍杨丹王成辉审核:刘永军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信息中心二零零九年三月目录一、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特征 (1)1.致密砂岩的形成机制 (1)2.致密砂岩的封闭机理及储层特性 (2)3.致密砂岩油气藏特征 (4)4.致密砂岩气藏的划分 (5)4.1两种气藏成藏特征异同点 (7)4.2两种气藏成藏条件异同点 (8)4.3两种气藏成藏模式及分布规律异同点 (13)二、典型致密砂岩油气藏实例 (14)1.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深盆气藏 (14)2.美国落基山地区深盆气藏 (15)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 (16)4.四川盆地西部坳陷的中生界陆相致密砂岩气藏 (17)三、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技术 (18)1.用屏蔽暂堵技术提高致密砂岩油气层测井识别能力 (19)2.致密砂岩孔隙度计算方法 (23)3.地震裂缝综合预测技术 (26)4.致密砂岩油气层测井评价新技术 (30)5.致密砂岩气层的识别技术方法 (32)6.致密含气砂岩的多参数联合反演预测技术 (35)四、勘探技术现实中的应用 (41)1、屏蔽暂堵技术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致密砂岩气藏为例) (41)2、致密砂岩孔隙度计算方法的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测井数据为例) (42)3.地震裂缝综合预测技术应用效果(以川西BMM 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为例) (43)4、致密砂岩油气层测井评价新技术的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以陆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为例) (43)5、致密砂岩气层的识别技术方法的应用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陕北富县探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为例) (45)6、多参数联合反演预测技术的应用效果(以川南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 (46)五、结论 (49)六、结束语 (51)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勘探技术一、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及特征1、致密砂岩的形成机制砂岩发生机械压实作用,其孔隙及喉道被粘土矿物、自生矿物次生加大充填而形成网格状微细孔喉结构,具有较高的毛细管压力,由此演化成为低渗透致密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主控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主控因素分析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54·2023年第21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3)21-0054-03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主控因素分析*强璐1,任宇飞1,李刚1,李育1,师昊2(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延安716000;2.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子长采油厂,陕西延安716000)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长6段特低渗-致密砂岩油藏采用压裂水平井开发,受储层特征、有效水平段长度、压裂方式、压裂规模等因素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差异较大,但是主控因素未明确。

因此,对子长油田150余口水平井开发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地质和压裂参数对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明确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水平段长度和单段加砂量是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

基于此,优化了水平段有效长度和单段加砂量,对子长油田长6油藏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水平井;开发效果主控因素;灰色关联法中图分类号:TE348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3.21.015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长6油藏是其主力开发层位,平均渗透率仅为1.05×10-3μm 2,属于典型的特低渗-致密砂岩油藏。

此类油藏地质情况复杂,储层致密,具有强非均质性的特点,开发难度大[1-5]。

相比于常规井,采用水平井结合压裂技术开发该油藏的单井动用面积大,开发效果更好。

但是受储层特征、有效水平段长度、压裂方式、压裂规模等因素影响[6-7],水平井单井之间开发效果差异较大,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严重制约该油藏的高效开发。

本研究从地质和压裂参数方面,分析了不同储层、不同工程因素对开发效果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地质和压裂参数对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明确了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为研究区长6油藏高效开发提供基础支撑。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分析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分析

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 、 乌审旗和陕西省榆林市、 神
图 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区划图
收稿 日期 : 0 男 , 1 7 ., 吉林 四平人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 油气 田开 发地质学 、 储层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 .
维普资讯

6 一 O
西 安石油大学学 报( 自然科学版)
单斜 , 倾角 不足 1, 。断裂 和 局 部构 造 不发 育 , 只有 一 些 局部低 幅 度隆起 . 积盖层 厚 500 0 晚 沉 0  ̄700m. 古 生界 由海 陆交互 环 境 逐 渐 演变 到大 陆 环境 , 形成

3 储 层 岩 石 学 特 征
塔 巴庙 地 区上古生 界盒 二段储 层为辫 状河 流相 沉积, 发育 一套 浅灰 色中一 粗粒 ( 含砾 ) 偶 岩屑砂 岩 、 粗 粒长石 岩屑砂 岩 ̄ o- Ng ( 含砾 ) e t偶 岩屑石英 砂 岩( 3 , 量细砾岩, 图 )少 分选 好一 中等 , 屑颗 粒 以 碎 次棱 为主 , 粒之 间 以线 接触 或 凹凸接触 为主 . 屑 颗 碎 颗粒 中石英 的含 量平均 为 6 .3 主要 为单 晶 、 5 7 %, 多
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 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岩性致 1. 密、 低孔低渗、 气藏压力系数低、 圈闭幅度低、 自然产 能低等典型特征[ ]如何有效地勘探和开发这类 1, - 5
气藏 , 是石 油地质 和油 藏工 程人员 普遍关 心 的 问题 .
因此 , 加强对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分析, 揭 示优 质储层 的分 布规 律 , 致 密砂 岩气 藏 的 勘探 开 对
维普资讯
20 0 7年 1 月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unl f i lS i uUnvr t( a a Si c dt n ora o X l hy a o i sy N  ̄rl c neE io ) ei e i

油藏描述技术发展及启示

油藏描述技术发展及启示

油藏描述技术发展及启示林承焰;董春梅;任丽华;张宪国;信荃麟;刘泽容【摘要】通过回顾油藏描述的发展并结合油田研究实例,阐述油藏描述的特点和给人们的启示.结果表明:该技术是为解决油气田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的生产实际问题而产生的,不断出现的油田开发生产实际问题为其发展提供了驱动力;直接面向复杂油藏“迎难而上”,针对具体复杂油藏形成“因油藏而异”的配套技术,依靠技术创新发展解决复杂油藏开发难题;体现多学科联合攻关特点,与其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了油藏描述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依靠学科交叉形成边缘新学科,组成联合攻关小组是该技术获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油藏描述以油藏非均质性表征为核心,以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为主要目的,抓住了油田开发遇到的主要矛盾;该技术实用性强,广泛应用于油气田(藏)的勘探、评价和开发各个阶段,应用效果显著,形成“实际难题-技术开发-实际应用-解决难题”的良性发展循环.【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37)005【总页数】6页(P22-27)【关键词】油藏描述;复杂油藏;非均质性;联合攻关小组;推广应用【作者】林承焰;董春梅;任丽华;张宪国;信荃麟;刘泽容【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油藏描述是一项对油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定量表征与预测的技术,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和生产动态信息等资料,最大限度地使用计算机技术,对不同勘探和开发阶段的油气藏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及评价。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分析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分析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分析发布时间:2022-09-21T03:38:30.99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5月10期作者:王岩岩[导读] 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特征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导致储层描述或定量表征结果出现偏差王岩岩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工司中海油渤海实验中心, 天津30045摘要: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特征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导致储层描述或定量表征结果出现偏差,严重制约了储层分类评价和高效开发。

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基于高压压汞、物性测试分析、储层分类结果、主成分分析和最大载荷原理,筛选出造成相近/相似储层物性差异的微观地质主控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ⅰ、ⅱ、ⅲ、ⅳ类储层个体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孔喉分选系数和中值半径、除汞效率和最大汞饱和度、中值半径和最大汞饱和度、分选系数和偏斜系数。

研究成果深化了对相近/相似物性致密砂岩储层差异成因机制的认识。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主成分分析;微观孔隙结构;相近/相似的物理性质;主要控制因素1导言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世界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热点,这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已经成为全球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I"]。

致密油巨大的资源潜力和产量的快速增长使其成为当今最热门的石油勘探领域之一[3-5]。

致密砂岩储层具有物性差、孔喉小、微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多样,开采难度大。

目前,许多学者引入了新的技术和方法来评价致密储层的物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有学者结合高压压汞、氮气吸附、图像分析等手段揭示微观孔喉结构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然而,定性分析主要用于描述储层微观特征对物性的影响。

一些学者利用核磁共振实验来研究储层的孔隙结构,但他们无法获得更多与储层和渗流能力相关的参数。

同时,影响储层物性的微观地质因素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微观地质因素之间存在相关性。

现有研究多采用灰色理论等手段定量分析微观地质因素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但未考虑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性差。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5324* ♦ 28^94 R > -0.0368
-3.0061*-8.1O T J; R*»0-5426 I
* ite •渗透«
孔釀《 /H
图 6 长 6 储层孔隙度与主要碎屑组分相关性图
长 6 储层孔隙度与石英及长石含量均具有弱负 相 关 性 (图 6 、图 7),石 英 相 关 程 度 高 于 长 石 含 量 ,而 岩 屑 含 量 具 有 中 等 正 相 关 特 征 。扫 描 电 镜 观 察 得 知 (图 8 ) ,该 段 储 层 岩 屑 溶 蚀 后 所 产 生 的 次 生 溶 蚀 孔 隙 ,对 储 层 储 集 性 能 具 有 建 设 性 作 用 。石英颗粒 的 存 在 虽 然 能 够 提 高 储 层 的 抗 压 实 能 力 ,但是在压 实 作 用 及 塑 性 颗 粒 共 同 影 响 下 ,其 残 余 粒 间 孔 易 于 被 填 充 。同 时 ,成 岩 阶 段 石 英 加 大 现 象 的 存 在 会 进 一步破坏储层储集能力。长石对储层的作用较为 复 杂 ,所 以 在 三 类 矿 物 中 其 相 关 性 最 差 。溶蚀作用 所 产 生 的 长 石 溶 孔 能 够 有 效 提 高 储 层 孔 隙 占 比 ,但 溶蚀所产生的离子若无法得到有效运移即会在短
由 上 图 可 知 ,长 4 + 5 储 层 储 集 、渗 流 能 力 均 弱 于 长 6 储 层 ,两 套 储 层 孔 隙 度 和 渗 透 率 均 呈 正 态 分 布 ,峰 值 分 布 区 间 基 本 一 致 ,而 长 4 + 5 储 层 低 孔 ( 5 7 . 8 2 % ) 、特 低 渗 (22. 9 6 % ) 分 布 频 率 均 低 于 长 6 储 层 低 孔 (68. 1 7 % ) 、特 低 渗 (25. 8 0 % ) 分 布 频 率 。 2 储层物性相关性研究

港西油田明化镇组储层岩性研究及其主控因素

港西油田明化镇组储层岩性研究及其主控因素

港西油田明化镇组储层岩性研究及其主控因素一、引言港西油田位于中国东部,属于典型的陆相盆地油田。

明化镇组是港西油田的主要油气层组之一,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储层岩性是影响油气储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明化镇组储层岩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港西油田明化镇组储层岩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主控因素,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港西油田明化镇组储层岩性特征1. 岩性组成明化镇组储层岩性主要由砂岩、泥岩和页岩组成。

其中砂岩是主要的储层岩性,受地层压力和透水性的影响,砂岩的含油气性能较好,是油气的主要储集层。

泥岩和页岩的含油气性能相对较差,但对储层的封闭性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2. 岩性特征明化镇组的储层岩性呈现出一定的变化特征。

在不同井区和不同井段中,砂岩、泥岩和页岩的含量和分布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砂岩的储集特征表现为储层孔隙度较高、渗透率较大,适合油气的富集和储存。

泥岩和页岩的分布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储层的有效性。

3. 岩性分类根据岩性的不同特征,可以将明化镇组的储层岩性分为几种不同类型。

包括疏松砂岩、致密砂岩、泥页岩和泥岩等不同类型的岩石。

这些不同的岩性类型对于油气的储集和迁移具有不同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三、明化镇组储层岩性主控因素分析1. 沉积环境明化镇组的沉积环境是影响储层岩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特定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石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储集层的特征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沉积环境是影响储层岩性的重要主控因素。

2. 地层构造地层构造对明化镇组的储层岩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地层构造的复杂程度、构造变形的程度等都会对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储层的岩性特征和有效性。

地层构造是影响储层岩性的另一个主控因素。

对港西油田明化镇组储层岩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储层的形成规律和分布规律,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也为其他类似油田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油藏开发地质类型问题研究

油藏开发地质类型问题研究

油藏开发地质类型问题研究油藏开发是对地下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开采和开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地质类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因为油藏的地质类型,会直接影响到开发的难度、工艺、成本以及开采效益。

本文就探讨一下油藏开发地质类型问题。

一、油藏地质类型油藏有多种不同的地质类型,主要包括沙岩、碳酸盐岩、页岩和砂岩等。

每种地质类型都有其特殊的性质和特点。

1、沙岩油藏沙岩油藏主要是由石英砂岩、页岩和泥岩组成的。

在沙岩油藏中,油气主要储存在孔隙和裂缝中。

沙岩油藏多分布在陆相盆地和海岸沉积环境中。

2、碳酸盐岩油藏二、油藏开发难度不同的油藏地质类型,开发难度也会不同。

其中,碳酸盐岩油藏和页岩油藏的开发难度比较大。

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难度比较大,主要是因为碳酸盐岩的特殊性质。

碳酸盐岩的孔隙和溶洞分布不均,而且孔隙和溶洞连接性比较差,导致油气的流动性较差。

此外,碳酸盐岩油藏在地质构造和层序上复杂,开发难度也相对较大。

页岩油藏的开发难度更大一些,主要是因为页岩具有无法见孔和裂缝网络的特点,导致其渗透能力非常差,而且开采难度和成本较高。

不同的油藏地质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开发工艺。

沙岩油藏主要采用常规油田开发技术,包括地面注水、人工压裂、水平井等技术。

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工艺包括注水、酸压裂、气体气液替代等技术。

四、油藏开采成本和效益沙岩油藏的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因为沙岩油气储层渗透性较好,开采难度较低。

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成本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碳酸盐岩的孔隙和溶洞分布不均,导致采收率相对较低。

页岩油藏的开采成本较高,主要是因为开采难度大,需要采用复杂的技术手段,而且未来价格和供需关系也难以预测。

综上所述,油藏开发地质类型问题对于油田的开采效益、开发成本以及开采难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油藏的地质类型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评估,以保证油气资源的开发能够取得最优的效果。

致密砂岩生产压差单因素分析

致密砂岩生产压差单因素分析

致密砂岩生产压差单因素分析
刘子浩;张阳;钱薇如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年(卷),期】2014(000)014
【摘要】致密砂岩油藏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孔喉小、物性差、渗流阻力大等特性。

由于目前油田开发方向转向致密砂岩储层,因此合理分析致密砂岩生产压差因素对油田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1页(P182-182)
【作者】刘子浩;张阳;钱薇如
【作者单位】中石油华北油田公司运销部河北沧州062552;河北华北石油港华勘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北沧州 062552;中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河北沧州 06245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影响致密砂岩气藏增产效果主要因素分析——以XC上沙溪庙致密砂岩气藏为例
2.基于物性上、下限计算的致密砂岩储层分级评价——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致密砂岩为例
3.地应力对致密砂岩电阻率的影响机理及地应力校正电阻率模型的建立
——以克深区块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4.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高效井识别方法研究及应用
——以川西地区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为例5.致密砂岩储集层单因素定量成岩相分析——以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_3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密砂岩油藏与常规砂岩油藏开发的地质主控因素差异随着世界油气工业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延伸,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深盆气、根源气、深盆油、向斜油、非稳态成藏、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气、页岩油、源岩油气等概念。

油气地质基础研究呈现出由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发展的新趋向(图 1 )。

图1中国陆上主要非常规油气有利区分布图(据邹才能等,2013C)
致密油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资源,是指夹在或紧邻优质生油系的致密储层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而形成的石油聚集,是与生油岩系共生或紧邻的石油资源。

储层致密、油气在运移、聚集、成藏等方面与常规砂岩油藏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致密砂岩油藏与常规砂岩油藏开发上地质主控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主要从储层特征、流体性质、边界条件进行简要分析。

一、储层特征
非常规油气储层以纳米、微米孔喉为主,微观孔喉结构复杂,决定了其低孔低渗的储集特征,控制了油气聚集机制、富集规律等基本地质特征。

(一)储层质量
1•宏观
致密砂岩储层以纳米级孔喉系统为主,导致其储层致密物性较差,一般孔隙度小于透率小于
10%,渗O.ImD,而常规砂岩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如表1-1。

致密砂岩油藏储层总体致密是其与常规油气储层的最大区别。

2•微观
(1)孔隙结构
孔隙结构:岩石中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的关系。

微米
与纳米尺度是通过扫描电镜与微-纳米CT扫描可以识别的微观孔隙形态与空间特征,如图
1-1。

非常规油气储层孔隙微观结构复杂,孔喉多小于
1 pm 。

图1-1微观孔隙形态与空间特征(据于清艳,
2015)
500 pm
毫米尺度 微岸尺度 訥米尺度
表1-2非常规油气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油气砂岩储层特征对比表
非常规油气砂岩储层与常规油气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对比表明(表1-2),非常规油气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组分中缺少抗压程度的石英矿物,并多处于中、晚成岩阶段,故以次生孔隙为主,喉道呈席状、弯曲片状,连通差(图3a);孔隙度为3%〜10%,渗透率多小于1mD。

而常规油气砂岩储层岩石组分具有石英含量高、
长石、岩屑含量低的特征,成岩阶段较早,多早于中成岩B期,
压实程度较弱,保存原生孔隙,孔隙以短喉道连接,连通性较好;孔隙度范围处于10%〜30%, 渗透率多大于1mD。

(2)孔隙类型
非常规致密储层孔隙类型多样,既有粒间溶蚀微孔、粒间原生微孔、粒内原生微孔,也存在有机质微孔与晶间微孔、微裂缝等多种类型;孔喉大小以纳米级为主,但也存在微米级、毫米级微孔或微裂缝。

(二)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非均质性指油气储层由于在形成过程中受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和沉积环境的影响,在空间分布及内部各
种属性上都存在的不均匀的变化。

非常児油吒建嚼附胃雉嗟常児油汽砂岩補星
石英&■直高,袪石、惜硏古■医
茅为中应岩日期讯前孔睥类型按生孔隙为壬乐主,次土徒合孔障
机瞧连诵性即悅宵曲片状喉道,连诵莖短唯道,违诵歼
孔隙度1IU
推iS 串/itiD<1>]
含■就慚和度
2.65-2.H<2.(15
电堀管压力低
密为高异常地整压力-RSE常至曲1氐于E常
应力欤感性弱
匣地采临率L15-50 J75-90
非常规油气储层孔隙微观结构复杂,孔喉多小于 1 pm 。

这种不均匀变化具体地表现在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等内部属性特征和储 层空间分布等方面的不均一性。

形成储层层内、平面和层间的非均质性。

主要从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和沉积环境三方面分析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差 异。

成岩: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强烈,压实作用尤为突出,储层岩石中抗压组分较少,使 得孔隙结构复杂,增加了储层的非均质程度
构造:天然裂缝相对发育,岩性坚硬致密,存在不同程度的天然裂缝系统,一般受区域性地 应力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沉积环境:常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以及正常三角洲等粗粒沉 积体系中;非常规油气资源赋存在大型湖盆的细粒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和湖相泥页岩
(三)储层敏感性
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喉道小,泥质含量高,水敏、酸敏、速敏严重,导致开采过程中易受伤害,损失 产量可达30%~50%。

(据邹才能、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与理论技术进展,
等细粒沉积体系(图

ftp.
冲Hid
■ 二
屆七
W-. U-K.
S3 m 匸
M 11 P -aA
『■W
O 二

"虫
?
*1 TK ”
图1-2常规油气粗粒沉积与非常规油气细粒沉积分布模式图(据邹才能,
2015 年)
1-2)。

IU
2015)
、流体渗流方式
非常规致密砂岩储层油气聚集过程中,呈现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常规砂岩储层中流体则遵循达西渗流(表2-1 )。

储层类型渗流特征影响
非常规致密储层非常规油气渗流机理受孔渗条件和含
水饱和度控制,聚集过程中,存在达
西流和低速非达西流双重渗流机理,
广泛存在非达西渗流现象。

致密储层非达西渗流机制决定了油驱水
阻力大、含油饱和度低的特点,需要人
工压裂注气液,增加驱替力,形成有
效开采的流动机制。

常规储层
在常规油气储层中,微米级及其
以上级别孔喉是主要的储集空
间,遵循达西渗流。

常规开采方式
#碣配1冊i 甩Nf ................ .................................................................
0 < O
J K ii! L •••«ifa 島
fl
图2-1非常规致密储层流动过程与机理模式图(据邹才能, 2015)
以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为例,在运聚渗流实验的流速范围内,渗流曲线由平缓过渡的两段
组成,较低渗流速度下的上凹型非线性渗流曲线和较高流速下的拟线性渗流曲线,渗流曲线主要 受岩心渗透率的影响,渗透率越低,启动压力梯度越大,非达西现象越明显。

运移过程中依次经 历拟线性流、非线性流和滞流 3个阶段。

由于生烃增压产生的压力梯度由源向储呈现递减趋势,
因此3个阶段的石油运移速度和含油饱和度都将逐级降低(图 2-1 )。

三、 边界条件
油气主要分布在源内或近源的盆地中心、斜坡等负向构造单元,大面积“连续”或“准连
续”分布,局部富集,突破了传统二级构造带控制油气分布概念,
有效勘探范围可扩展至全盆地,
油气具有大面积分布、丰度不均一特征。

源储共生,油气聚集边界不显著,易形成大油气区。

致密储层,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及岩石物性测试表明,生烃增压和毛细管压力差是致密油
运聚的主要动力,浮力难以发生作用。

在这种非浮力聚集的情况下,致密油气区不存在明确的油 气水边界。

四、 结论
通过对致密砂岩油藏与常规砂岩油藏对比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非常规效巒诸広以納米、微米孔喉为主*微观孔哦站构红杂,决 定了貝低孔低渗的
储集特征;爻咸岩、构适以及沉积环境的影 响,簡层表现岀较强的非均质tr 储层水敏、酸敏、边敏严重。

受低孔渗条件和含水饱和匿控制.糜集过程中,存仇达四址和低 俗非达西流双軍诲流机理•广汙存件非达西浴流现象致密油气具 有滞流、非统性流、拟线tl 流3段式流动机埠*
在毛细管戸力差仕用下运移,致密油气凤不存石明确的淋气水边 界,大面积11连续”或『准连续称分舟易形成大油气送。

致密砂岩油藏
储层特征流体性质边界条啊
五、参考文献
[1] 邹才能,杨智,朱如凯,张国生,侯连华,吴松涛,陶士振,袁选俊,董大忠,王玉满,王岚,黄金亮,王淑芳. 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与理论技术进展[J]. 地质学报,2015,06:979-1007.
[2]于清艳.L3区块低渗致密油藏注气开发方式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
[3]邹才能,陶士振,白斌,杨智,朱如凯,侯连华,袁选俊,张国生,吴松涛,庞正炼,王岚. 论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的区别和联系[J]. 中国石油勘探,2015,01:1-16.
[4]邹才能,张国生,杨智,陶士振,侯连华,朱如凯,袁选俊,冉启全,李登华,王志平. 非常规油气概念、特征、潜力及技术——兼论非常规油气地质学[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04:385-399+454.
[5]何琰,伍友佳,吴念胜. 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J]. 钻采工艺,1999,02:27-31+5.
[6]赵梓彤.HH油田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5.
[7]杨智峰,曾溅辉,冯枭,冯森,张译丹,乔俊程. 致密砂岩储层小尺度非均质性与石油富集特征[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6,01:119-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