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与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

合集下载

《审计学》第4讲 重要性和审计抽样(4)

《审计学》第4讲 重要性和审计抽样(4)
LOGO
第四章 重要性和审计抽样
第一节 重要性
1 3
2 3 3
重要性的定义及特征
重要性的运用 重要性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要性的定义及特征
定义:重要性(Materiality)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 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 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对重要性的理解,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 虑。 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参见“汇总数与重要性水平的比较”
不分配的方法
实务中,可直接将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定为 报表层的20%--50%或1/6—1/3 只要发现账户或交易超过建议调整;最后未调整 事项汇总,超过也要调整。
(四)错报或漏报的汇总
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时,应当包括: 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 推断的错报或漏报,即审计抽样或执行分析性 复核所估计的。 前期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 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进行了适当处理。
变量抽样 (variables sampling)
统计抽样中是否需要专业判断?
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的区别
抽样方法 属性抽样
测试种类 控制测试
目标与特点 估计总体错弊的发生频率
变量抽样
实质性测试
估计总体的金额或错误金额
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举例 属性抽样 对某厂2006年3月现金支出凭证是否经过审核这一 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抽样审查,审计人员有95%的 把握保证被审项目的差错率不超过7%。 变量抽样 对某企业存货总体金额进行审计,该企业共有500 种存货,采用统计抽样法,审计人员有95%的把 握确保总体金额在199000元和201000元之间。
案例:重要性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对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关系的再认识

对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关系的再认识

对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关系的再认识摘要:对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仅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反向关系,而且也揭示了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审计风险的高低取决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但重要性水平的高低也受审计风险的影响。

此外,不能忽视非重要性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总之,正确理解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引言在现代审计工作中,不仅要确保审计质量,同时也要提高审计效率。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而重要性水平是指重要性具有质和量两方面的特征,能用量化表示的重要性称为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审计理论的难点,而且是决定审计质量、审计成本和审计效率的关键。

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有关二者之间关系的讨论很多,但笔者仍认为有进一步认识的必要,以明确其中的深刻内涵。

2、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关系可以是反向关系,也可以是正向关系要正确理解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关系,必须理解审计风险。

对审计风险的理解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或被审计单位,从这个角度考虑的审计风险称之为实际的或评估的审计风险;二是审计人员,从这个角度认识的审计风险称之为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所以,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也应从这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重要性与实际的或评估的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二是重要性与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2.1、重要性与实际的或评估的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实际的或评估的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规划审计时实际存在或评估的审计风险。

实际的审计风险是针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的,是所审项目本身所存在的风险。

如果会计信息使用者十分关心流动性较高的项目,那么,该项目就是审计人员实际面对的审计风险。

也就是说: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越高、越敏感,较小的错报或漏报就会影响其判断或决策,则审计人员实际的审计风险就越高,重要性水平就应越低;反之,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越低,较大的错报或漏报也不一定影响其判断或决策,则审计人员实际的审计风险就越低,重要性水平就应越高。

审计的重要性水平

审计的重要性水平
XX
审计的重要性水平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概念
01
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意义
02
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03
审计重要性水平在实践中的应用
04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评价与改进
0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概念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定义
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指审计组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错报、 漏报的严重程度进行的科学判断和量化评估。
提高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措施
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合理确 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强化内部控制:通过加强内部控制,降低错报风险,从而提高审计重要性水平。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准确判断审计 重要性水平。
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面风险评估,从 而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确定审计重要性 水平有助于确定 适当的审计程序, 降低审计风险。
确定审计重要性 水平有助于提高 审计报告的质量 和可靠性。
降低审计风险
添加项标题
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添加项标题
通过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审计师可以关注高风险领域,减少不 必要的审计程序,从而降低审计成本。
对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持续关注
定期评估:审计师应定期评估被 审计单位的重要性水平,以确保 其始终与企业的风险和规模相匹 配。
沟通与协作:审计师应与被审计 单位管理层保持密切沟通,共同 探讨如何改进审计重要性水平, 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添加标题

论会计审计的重要性原则

论会计审计的重要性原则

论会计和审计中的重要性原则余应敏[内容提要]重要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它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理论与实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

重要性原则对会计信息披露和审计意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最终实现“较小的成本、较大的效益”的目的。

鉴于我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尚不深入,相关准则规定不具体、不便于实务操作的实际,重视和加强对重要性原则的应用研究及相关准则的制订、完善工作乃当务之急。

[关键词]重要性原则标准错报漏报专业判断国际会计和审计界都很重视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它自被引入会计和审计领域后,便成为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和应用原则。

它的引用对于强化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简化核算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实施以评审内部控制为基础的现代审计方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研究现代会计审计理论与方法必须首先研究重要性原则及其应用。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重要性原则(materiality)的表述虽不尽相同,但对重要性概念的认识却是基本一致的:都认为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就是重要的。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alsc)认为:“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重要性取决于在发生遗漏或错报的特定环境下所判断的项目或错误的大小。

”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1987年10月公布的《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指出:“重要性涉及财务资料误报(包括遗漏)的数量或性质,不论是个别的还是合计的,根据周围的环境,作为这种误报的结果将会对人们依据这些资料做出尽可能合理的判断或决策产生影响。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亦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但并未对其作出明确的定义,只是规定: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力求准确、作重点说明;对于不重要的经济业务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以简化核算、合并反映。

会计重要性与审计重要性之间的关系

会计重要性与审计重要性之间的关系

会计重要性与审计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各行各业都有它的行业标准,但它们的标准不尽相同。

相应的,重要性也不同层面地体现在了各行业中,但它对每一行业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却不同。

重要性在会计和审计领域所体现的程度和内容角度是不同的。

在会计领域中,重要性具备了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其重要性概念的核心是不能遗漏或错报重要的会计信息,判断重要性的标准是看其是否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第二,重要性的判断不能脱离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判断重要性的标准可能不完全相同;第三,重要性的判断不能忽视其本身的性质。

有些信息,虽然从量的标准尚未达到重要性,但其性质严重,在本质上已经符合了重要性要求,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将其披露。

而在审计领域中,重要性的概念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此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多重因素的影响:第一,判断一项错报重要与否,应使其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经济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第二,重要性受到错报的性质或数量的影响;第三,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第四,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一、重要性原则的体现在会计领域中,重要性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确认。

就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之日至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之间所需要调整的事项,需要与否,重要性原则实施运用,达到了重要性标准的,若不披露,会误导决策的,我们将其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处理;第二,报告分部的确认;第三,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不需要像年度财务报告那样详尽,可以适当简化,但应遵循重要性原则;第四,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按照重要性原则分情况进行处理:零星的关联方交易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极小的影响或几乎没影响,则可以不披露,如属于有影响的重大交易,应当区分关联方及交易类型披露是否属于非重大交易,类型相同的可以合并披露,但应以不影响报告使用者正确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为前提;第五,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主要披露那些未在表内确认但又会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会计信息会计报表附注本身就是重要性原则与充分披露原则相结合的典范。

论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审

论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审

论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摘要]现代审计不仅重视审计质量,同时也要讲求审计效率。

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是不可分割使用的几个概念,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研究。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都是影响人员判断证据充分性(证据数量)的因素,它们之间内在联系为在审计实务确定各种测试性质和范围提供了依据。

因此,明确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特定关系,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中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关系一、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审计重要性是审计风险及其模型的一个关键概念,审计风险的界定必须联系重要性。

在国际审计准则及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中定义的“审计风险”为: 当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或漏报时,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审计风险有三个构成部分: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这些定义的一个共同点是均认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可见,考虑审计风险,不能脱离重要性,审计重要性决定了审计风险。

就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有关准则和教科书都认为,它们两者成反向关系。

在国际审计准则及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中认为,“在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水平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就是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亦然,,o、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先考察审计风险与实质性测试——检查风险的关系。

我们知道,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个要素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既: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個有风险*控制风险)(一)可见,在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水平确定的情况下,审计风险与检查风险成同向变化的关系即:检查风险越高,审计风险越高;检查风险越低,审计风险越低。

在审计中,审计师无法控制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但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环境评估它们水平的高低。

《审计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六)

《审计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六)

《审计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1.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

是指按照相同的间隔从审计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本的一种选样方法。

用此法首先要计算选样间距,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据间距顺序地选取样本。

2.财务报表审阅:指注会接受委托,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业务的鉴证业务。

3.审计风险:指注会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风险。

4.审计工作底稿:指注会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5.管理层的认定: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述,反映了管理层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时,尊享版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的范围、程序及结果。

二、单选1.审计意见指在提高被动审计单位(A.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

2.经营风险导向审计明确了审计工作以(B.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起点和导向。

3.下列不适用函证的项目是(库存现金)。

4.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属于(分析性复核)。

5.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分别评价(C.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两个层次的重要性。

6.如果不存在某顾客的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明细表中却列入了对该顾客的应收账款,则属于(B.存货)。

7.主要用于查找重大非法事项,有极高的可信赖程度的抽样方法是(D.发现抽样)。

8.当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中出现“除……的影响外”的字样时,表明审计报告含(B.保留意见)。

9.有限责任会计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中,负责签名并盖章的人员应当有(B.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会计师和一名负责该项目的注册会计师)。

10.以前针对上期财务报告出具了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导致非无保留意见的事项已经解决,但对本期仍很重要,注册会计师应当(A.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提及这一情况)。

《审计基础与实务》拓展实训答案

《审计基础与实务》拓展实训答案

《审计基础与实务》拓展实训答案项目一认知审计【解析】(1)不影响独立性。

存款业务受国家相关法律的保护,不是办理存款银行所能左右的。

(2)不影响独立性。

手册上登载的地址、电话等内容是职业道德允许的,手册是应银行要求编制的,致送客户或非客户的方式得当。

该事项不属于事务所与银行的业务合作。

(3) 影响独立性。

破例返还保费明显超过了一般社会礼仪的范围,可能因自身利益和密切关系影响审计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应予以回避。

(4)不影响独立性。

会计师事务所在银行开户,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不属于密切的经营业务关系。

事务所可以承接该银行的审计业务。

(5)影响独立性。

兴达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的儿子之所以能在银行工作,很可能受到了银行的某种优待,可能因自身利益和密切关系影响审计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应予以回避。

项目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解析】被审计单位(昌盛公司)的做法不妥,犯了如下几项错误:(1)审计前与会计师事务所沟通不足,没有把会计资料不完整的实情事先告知。

(2)没有及时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工作所必需的完整会计资料。

(3)不能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

(4)拒绝支付审计费用。

会计师事务所的做法不妥,犯了如下几项错误:(1)审计前与被审计单位(昌盛公司)沟通不足,导致客户不了解审计意义、目的、范围以及责任义务。

(2)审计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昌盛公司)联系不足,在客户账未结平之前,就贸然前去审计,实属不妥。

(3)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对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监督,导致注册会计师在未征得合伙人同意的情况下帮助客户整理账册,超越了审计业务范围,实属多余。

(4)以扣留客户账册作为要求客户付款条件,有失审计职业道德。

建议:双方既然签订了审计业务约定书,应该按约定履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鉴于目前的状况,如果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已不适宜继续为昌盛公司提供审计业务约定书约定的审计服务,可以终止履行审计业务约定,昌盛公司应按约定支付合理的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应归还帮助昌盛公司整理的会计账册。

案例分析题与答案

案例分析题与答案

1.注册会计师对白云公司的银行存款进行审计,经查改公司2010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236 400元,银行对账单余额为245 800元,经逐笔核对,发现有下列几笔未达账项:(1)企业收到销售商品款8 400元已登记入账,但银行尚未登记入账;(2)企业偿还A公司货款14 000元已登记入账,但银行尚未登记入账;(3)银行已收外地汇入货款5 000元登记入账,但企业尚未收到收款通知(4)银行已划转电费1 200元登记入账,但企业尚未收到付款通知要求:完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答:2.审计人员审查某厂库存商品明细账发现:年初结存1 000件,单价100元;当年第一批完工入库1 000件,单价110元;第二批完工入库1 500件,单价105元;第三批完工入库2 500件,单价120元;第四批完工入库2 500件,单价110元。

本年共销售6200件,结转成本712 500元,截止审计日结存2 300件,保留成本230 000元。

该厂结转发出商品成本采用先进先出法。

要求:分析库存商品明细账有无问题,并指出问题,提出审计意见。

答:(这题的答案可能还不完整的)先进先出法核算产品成本的情况下,结存产品成本应该是后面批次产品的成本,2300*110=253000.库存商品明细账保留成本错误,多结转当期成本23000元,造成少计相应利润。

1000×100+1000×110+1500×105+2500×120+200×110=689500(元) 712500—689500=23000(元)审计意见:多转出的销售成本要转回来,账务处理如下:借:库存商品 23000贷:主营业务成本 23000上课讲的:1、(1)库存商品的明细账有错误;(2)原因:由于按照先进先出法,本年销售的数量为6200件,结转成本应为689500元,实际结转了712500元,比实际多结转成本23000元(3)从而,导致其利润减少了23000元2、解决的方案,应调整分录:借:库存商品23000贷:主营业务成本23000借:所得税费用23000*2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3000*25%3.工商银行拟公开发行股票,委托ABC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其2008年度、2009年度和2010年度的会计报表。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的关系研究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的关系研究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的关系研究孙保军中石化齐鲁分公司【摘要】审计重要性是审计与实务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审计重要性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本文从阐述重要性概念入手,介绍了重要性错报的及其相关概念,并进一步对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重要性审计证据审计风险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审计重要性是审计与实务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审计重要性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因此重视和加强对重要性原则的研究及相关准则的制定、完善是当前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重要性的概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日益全球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使得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变得日益复杂,涌现出了大量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而这些业务需要判断的内容多、难度大。

这就给管理当局利用操纵、隐瞒等弄虚作假的手段提供了庇护的土壤,从而使管理层提供的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使得广大投资者、社会公众等遭受了重大损失,所以大家都希望相关审计人员能够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披露。

而在披露这些信息中的要点时。

哪些项目是财务报表中需要确认的,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其重要性进行判断。

然而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若是可以对重要性的判断快速准确,无疑能合理降低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但是如何判断和把握审计重要性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审计人员值得深思的。

因此审计人员能否合理判断审计的重要性对审计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审计重要性概念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21号———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1.重要性错报的概念。

判断一项错报是否重大,应视其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

如果财务报表中的错报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者的相关决策,则该项错报就是重大的,否则就不是重大的。

重要性水平的标准及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0410

重要性水平的标准及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0410

重要性水平的标准及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0410重要性水平的标准及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刘光斌重要性是现代审计学的一个概念,在审计实务中掌握和运用这一概念,对于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对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会计报表的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存在差异,正确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审计实务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要性水平的标准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包括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应考虑一些相对而言较小的错报金额累积起来对会计报表造成重要影响的可能性。

(一)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从审计实务工作的角度,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即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金额的大小。

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一个经验标准,是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判断。

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该注意到,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同样金额的错误,对小公司来说是重要的,但对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司来说可能并不重要。

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重要性水平应当考虑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以往的审计经验;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制度及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等。

(二)重要性水平的性质标准会计报表中错误的性质是审计重要性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定性分析。

从性质上讲,会计报表中有些错误不论其金额大小,都属于重要。

如违法或非法交易,有误导效应的错误,以及对本期虽不重要但对未来时期却很重要的错误等等。

这些错误虽然金额可能不大,但就其性质而言却很重要,注册会计师应根据错报、漏报产生的原因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并考虑该项错误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影响,作出自己的专业判断,确定错误的性质是否重要。

会计中的重要性和审计中的重要性之比较

会计中的重要性和审计中的重要性之比较

会计中的重要性和审计中的重要性之比较作者:李婉莹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12期[摘要]重要性概念是为了体现会计和审计工作中的成本效益原则而提出的。

不同国家对会计重要性和审计重要性的概念有不同的描述。

会计中的重要性和审计中的重要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在应用时需要注意相关问题。

[关键词]会计;审计;重要性;比较[作者简介]李婉莹,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象山分校,研究方向:西方会计理论,浙江象山,315700[中图分类号] F233;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6)12-0140-03重要性概念在会计和审计的理论及实务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

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对会计信息披露和审计意见的形成,对减少会计和审计的工作量,提高会计和审计的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等,均有重要意义。

一、重要性概念的提出(一)提出重要性概念的原因对会计而言,提出重要性概念一方面是为了遵循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原则。

重要性可被认为是特定用户在处理大量数据而无能为力时所设定的一个取舍条件。

如果对一切会计事项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采取一视同仁的会计处理办法,必将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量,却不一定能带来额外收益。

因此,对于不重要的次要信息,可以简化处理。

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信息过载。

将重要的信息和不重要的信息并列起来不分主次,会给报表使用者带来阅读上的不便;同时,与过少的信息一样,过多的信息也会产生误导。

因为呈报的信息过多,真正相关的项目就可能被掩盖,冗长而又充斥诸多无关紧要之细节的信息,会影响对其他信息的理解,也会影响预测和决策。

因此,披露过多不重要的信息不但不能增加信息的效用,反而会影响其使用价值。

根据重要性的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应更多关注于那些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有重要影响的事项。

对审计而言,一方面是为了降低审计成本。

注册会计师只需关注重要的错报漏报,确定会计报表中可以出现而又不至于影响报表使用者作出决策的最大错报数额,来确定注册会计师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允许的误差范围,从而确定审计的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张帮金(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重要性水平运用贯穿于审计计划、实施、报告阶段,本文探讨了计划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实施时重要性对审计程序的影响、报告时重要性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关键词:审计风险可容忍误差修正重要性水平审计意见一、重要性与重要性水平重大错报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发表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而重要性是判断错报是否重大的标准。

具体而言,重要性是指在具体环境下,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错报的严重程度。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对重要性的界定,需要从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考虑。

重要性水平是针对错报的金额大小而言,是数量方面的考虑。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影响着审计效率、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

如果重要性水平定的越低,表明允许错报的金额越小,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要收集越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影响审计效率;而重要性水平越高时,表明允许错报的金额越大,审计证据可以较少,但审计风险比较高,影响审计质量。

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既能保证审计质量,避免较高的审计风险,又可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二、计划阶段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一)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下列主要因素:第一,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第二,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

第三,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第五,注册会计师经验水平。

第六,考虑注册会计师能够接受的审计风险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

(二)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即首先为财务报表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同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以便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实际应用与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

重要性水平的实际应用与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

度, 这一程 度在特 定环境下 可能影响
1 以往的审计经验以往审计中所 、
会 计 报 表 使 用 者 的 判 断 或 决 策 。” 可 运用的重要性水平 , 如果较为适 当, 可
见, 重要性水平取决于所错报 、 报项 以作为本年度确定重要性水平的重要 漏
目或 差 错 金 额 的 大 小 , 后 者 需 要 根 依据 , 而 注册 会计师 可 以依据 这一 重要
据审计时的具体情 况加以判断。在 审 性 水平 , 考虑被 审计单位 经营环 境和 计实 务工作 中 , 重要 性水平 是一个数 经营业务的变化 , 其加 以修正 。 对
量 或 金额 临 界 点 , 不 是 信 息 有 用 性 而
2 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一 、
所必须具有的质的特征。审计人员为 般地说 , 注册 会计 师执行 年度会计 报 验证 会计报表 整体的 公允 表达 , 需要 表审计 时, 应当谨慎 判断重要性水平 。 对各个具体会计账户及交易行为进行 因为有 关法规对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 验证 。 因此 , 要将会计 报表整体 的 可 能存在特 别的要求 。如果企业存在 需 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个账户及交易项 可 由管理 当局 自主决定处理的会计事 目, 以控制会计 报表总体 的错报 金额 项 , 注册会计 师应从严 确定重要性 水 在 重要性水 平之下 。因此 , 在审计计 平 。 划工作 中, 审计 人员需要 考虑两个 层
具有 重要 性 。 ” 国 触 立 审 计 准 则 第 量 。如果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初步判断 我 l 一 0号 审 计 重 要 性 》 重 要性 的 定 金额 较低 , 对 就需要 收集 比金额较高 时 义 是 : 本 准 则 所 称 重 要 性 , 指 被 审 更 多 的 证 据 。注 册 会 计 师 对 重 要 性 水 “ 是 单 位 会 计 报 表 中错 报 或漏 报 的严 重 程 平 的 判 断 应 考 虑 以下 因 素 :

审计的重要性水平

审计的重要性水平
一些,以多收集证据,降低风险;但对于出现错报和漏报可能性大的账户 或交易,审计师查证时往往防不胜防,从效益角度考虑,则可以把重要性 水平确定得高,但应考虑把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5.如果有人认为由于审计人员应谨慎执业,因此应当低 估重要性水平而不应当高估重要性水平,你赞同吗?为 什么?
不赞同。因为如果重要性水平偏高,审计师执行的审计程序要比原本执行
审计师发现华兴公司2012年度有一笔资产价值恢复,冲回了原来计提的资
产减值准备,追查发现企业在盈利年度多计提资产准备50万元,已备出现 亏损时恢复资产调整盈亏,审计师建议公司调整,公司拒绝调整,最后由 于该笔金额不大(低于重要性水平),审计师发表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 告。
1.如果判断重要性水平的参考数值为净利润5%,资产 总额0.5%,净资产为1%,营业收入为0.5%,则应该将华 兴公司2012年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设定为多少? 请说明原因。
1.没有实质经济内容支持的华兴公司与其出资者晋美公司之间的预付货款
10万元,其他应收款15万元,审计师认为其均低于重要性水平,没有继续 查证,也没有适当披露。
2.审计师抽取样本对存货计价进行测试时,发现存货A少计了200万元,存
货B多计了150万元,据此推断存货总体的错报为500万元,于是,审计师在 底稿中建议华兴公司对此进行调整。
推断时的可靠程度大小。置信度的提高必然会加大抽样误差范围,同时降 低了抽样调查的准确程度。一般在市场调查实践中,对于抽样误差范围或 置信度是在调查方案中事先规定的,并据此确定样本单位数。
另一方面,进行区间估计,以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区间估计是在考虑
到抽样误差的情况下以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的过程,同时必须联系到前 面所谈到的抽样误差与置信度的关系。具体来讲,区间估计可以用样本平 均数推断总体平均数,也可以用样本成数推断总体成数。

审计重要性是什么考虑因素有哪些

审计重要性是什么考虑因素有哪些

审计重要性是什么考虑因素有哪些随着审计方法由详细审计转变为抽样审计,审计重要性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中运用越来越频繁。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审计重要性,希望大家喜欢!审计重要性的基本介绍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

我们在理解这个概念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判断考虑的角度是报表使用人。

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

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

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报表使用人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

审计重要性的考虑因素1、以往的审计经验。

如果以前年度所使用的重要性水平适当,可以作为本次审计确定的直接依据。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业务范围或职责发生变化,可作相应调整。

2、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

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作出了特殊要求,就应当谨慎地确定其重要性水平。

一般而言,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作出的要求越严格,被审计单位出现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就越大,注册会计师应对其重要性水平定低一点。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

如果被审计单位是上市公司,一方面由于其涉及的报表使用人范围较广,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各个报表使用人重要性水平的并集,另一方面,报表使用人主要根据报表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故应将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定低些。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范围较广,比如,既经营房地产、又经营电器,还经营其他业务,由于其经营范围较广,经济业务比较复杂,故会计处理比较容易出错,所以,注册会计师也应将其重要性水平定低些。

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

《审计学》重点问题解答

《审计学》重点问题解答

《审计学》重点问题解答怎样理解审计的独立性?审计主体具有独立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它有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而非所有者自身监督。

二是与被审主体在组织上、经济上、工作过程中(或精神上)保持独立。

独立性是审计的最基本的特征,这种特征在审计主体上得到充分体现。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监督,不受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干涉或阻挠,组织独立是其具体表现之一。

审计代表财产所有者进行经济监督,在两权分离的前提下,就使得审计在经济上完全脱离于被审计单位,不从事任何的经济业务,在组织上与被审计单位没有隶属关系,它只隶属于财产的所有者。

正是由于审计这种相对于财产经管者的超脱性,决定了其必然具有独立性。

审计总目标与具体目标是怎样的关系?解答:审计具体目标是在审计总目标的基础上,对具体的审计项目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期望取得的最终结果,它是对审计总目标的具体化。

审计具体目标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和审计总目标来确定的。

在我国,审计在经济监督系统中的地位是怎样体现的?审计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证券等经济监督形式共同形成经济监督系统,在这一经济监督系统中居于关键地位。

在两权分离后,经济监督体系由所有权监督与经管权监督两部分组成。

前者包括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三种形式,后者是由众多的经济管理部门的监督组成,如会计、财政、银行、税务、证券、保险等,其特点是这些管理部门既是经济管理的主体,也是行使经管权监督的主体。

所有权监督抑或审计监督与其他各职能管理部门的经管权监督之间有着密切关系:(1)审计监督与经管权监督都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属于经济监督的范畴。

•它们覆盖着经济监督的全部领域,因而共同构成经济监督系统,也即它们是经济监督系统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要素。

(2)审计监督与经管权监督在作用上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经管权监督可以为审计监督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和环境,从而有利其更好地发挥高层次监督作用;审计监督可以通过自身的功能促进经管权监督更好地健全职能,发挥其在经济监督系统中的基础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论重要与否)
重要,但对整个会 很重要,使公 计报表无影响 允性成问题
范围及意见均保留 保留意见或带说明 段的无保留意见 仅意见保留 说明段落 说明段落 说明段落 无法表示意见 审计报告 不适用 否定意见 说明段落 说明段落 说明段落ຫໍສະໝຸດ 重要性与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
不能提出标准无保留意见 审计报告的原因 一、审计方面的: 1.审计范围受到被审计单 位或客观条件的限制 2.利用了其他CPA的工作 二、会计方面的: 1.报表未遵循会计准则 2.会计原则不一致 3.强调某一事项 三不确定事项对报表影响 四、CPA方面:不独立 重要性水平 不重要 无保留意见 无保留意见 无保留意见 无保留意见 不适用 无保留意见 无法表示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