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关系 公开课教案
《 不等关系》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八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
《不等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初步体会不等式是刻画量与量之间关系的一种重要模型。
2.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会用不等号表示简单的不等关系。
3.能用实际生活背景和数学背景解释简单不等式的意义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通过探寻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关系,认识不等式.2.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合理的不等关系.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合理的不等关系.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微课,动画,教学图片五、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我们学过等式,知道利用等式可以解决许多生活问题,同时,我们也知道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关系同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本章我们就来了解不等式有关的内容.师:既然不等式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大家肯定能举出不少例子.生:可以,比如每天我都比他早到校5分钟.师:很好,还有其他例子吗?(同学们各抒己见).师:我这里也有一些例子,拿出给同学们参考一下.(展示投影片)师:你还记得小孩玩的翘翘板吗?你想过它的工作原理吗?其实,翘翘板就是靠不断改变两端的重量对比来工作的.师:那么,如何用式子来表示不等关系呢?(引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学生举出了许多不等的例子,不仅能从数字上,还能从现象、感觉上去体会不等关系.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体会不等关系如相等关系一样处处存在,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思考中,亲身体会到不等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现在再思考该问题正好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乐于探究的品质.【探究新知】1.如下图,用两根长度均为l cm 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师:(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cm 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100cm 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3)当l =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 =12呢?(4)你能得到什么猜想?改变l 的取值再试一试.生:先独立探究,然后小组交流.师:本题中大家首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个是正方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你知道如何表示吗?生: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圆的面积是πR 2,其中R 是圆的半径.师:另一个是了解“不大于”、“ 不小于”等词的含义吗?又如何表示呢?生:两数比较有大于、等于、小于三种情况,“不大于”就是等于或小于,通常用符号“≤”表示.“不小于”指的是“等于或大于”,通常用符号“≥”表示.师:下面请大家互相讨论,按照题中的要求进行解答.生:(1)因为绳长l 为正方形的周长,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为4l ,得面积为(4l )2,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 cm 2,就是(4l )2≤25. 即162l ≤25. (2)因为圆的周长为l ,所以圆的半径为R =2πl . 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100 cm 2,就是π·(2πl )2≥100 即24πl ≥100. (3)当l =8时,正方形的面积为1682=4(cm 2). 圆的面积为284π≈5.1(cm 2). ∵4<5.1,∴此时圆的面积大.当l =1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16122=9(cm 2). 圆的面积为2124π≈11.5(cm 2). 此时还是圆的面积大.(4)我们可以猜想,用长度均为l cm 的两根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无论l 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24πl >162l . 因为分子都是l 2,相等,分母4π<16,根据分数的大小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反而小,因此不论l 取何值,都有24πl >162l . 设计意图:学生对大于、小于等关系容易理解,而对不大于等概念理解有一定难度,但讨论的气氛很热烈,从而感受到生活中没有数学解决不了的困难,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2.做一做: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cm 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6cm,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cm .设经过x 年后这棵树的树围才能超过30 cm ,请你列出x 满足的关系式.师:请大家互相讨论后列出关系式.生: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然后选代表回答.生:设这棵树至少生长x 年其树围才能超过30 cm ,根据题意,得:3x +6>30.3.议一议:观察由上述问题得到的关系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然后选代表回答.生:由162l ≤25,24πl >100,24πl >162l ,3x +6>30得,这些关系式都是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由此可知: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inequality ). 注:用“≠”连接的式子也是不等式.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不等关系的多样性,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不等式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如果学生存在困难,可以让学生将所列出的不等式与等式进行对比,然后类比等式的概念,得出不等式的概念。
基本不等式公开课课件完整版
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与特点
基本不等式的形式
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一 元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 式等。
2024/1/25
基本不等式的特点
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可 解性等。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 需要运用基本不等式进行 求解或证明。
5
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
1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
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将平面分成两 部分,其中一部分为满足不等式的区域。
应用
在证明不等式、求最值等问题中有广泛应用,如利用柯西-施瓦茨不 等式证明均值不等式。
2024/1/25
22
赫尔德不等式
2024/1/25
定义
对于非负实数序列 {a_i} 和正实数 p, q 满足 1/p + 1/q = 1,有 (∑a_i^p)^(1/p) * (∑a_i^q)^(1/q) ≥ ∑a_i,其中“∑”表示求和符号。
感谢观看
2024/1/25
31
26
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2024/1/25
不等式性质理解的误区
学生常常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不透彻,如反向不等式的错误 使用等。
忽视定义域的问题
在解不等式时,学生有时会忽视定义域的限制,导致解集错误。
解法选择不当
针对不同类型的不等式,应选择适当的解法。学生有时会选择复杂 的解法,导致解题效率低下。
27
例题3
已知函数$f(x) = x^2 - 2ax + 3$在区间$(-infty, 2]$上是减函 数,求$a$的取值范围。
例题4
已知不等式$|x - a| < b$的解集 为${ x | -1 < x < 3 }$,求$a +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第二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版】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现实意义,提升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2.能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升数学运算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所蕴含的不等关系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资源名称:【知识点解析】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使用说明:本资源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讲解视频,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并归纳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的一般步骤.注:此图片为微课截图,如需使用资源,请于资源库调用.问题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师生活动:学生默写,完成之后教师展示,学生互相检查纠错.预设的答案:Δ>0Δ=0Δ<0y=ax2+bx+c(a>0)的图象ax2+bx+c=0(a>0)的根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x2(x1<x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x2=-b2a没有实数根ax2+bx+c>0(a>0)的解集{x|x<x1,或x>x2}{x|x≠-b2a}Rax2+bx+c<0(a>0)的解集{x|x1<x<x2}∅∅(1)函数的角度: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表示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大于0,图象在x轴的上方;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即二次函数图象在x 轴上方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方程的角度: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的端点值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并通过默写的形式让师生都了解是否掌握了,为本节课的学习扫清知识障碍。
问题2: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是怎样的?师生活动:学生写出步骤,教师用如下的程序框图呈现.预设的答案:设计意图:本节课重点依然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学生需要借助三个“二次”的联系,获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性解法,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不等式解法,有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并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二、新知探究 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例1 一家车辆制造厂引进一条摩托车整车装配流水线,这条流水线生产的摩托车数量x (单位:辆)与创造的价值y (单位:元)之间有如下的关系:x x y 2200202+-=.若这家工厂希望在一个星期内利用这条流水线创收60000元以上,则在一个星期内大约应该生产多少辆摩托车?问题3:这个实际问题中蕴含的不等关系是什么?求解不等式的步骤是什么?对于实际问题还需要注意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分析题目,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并求解。
初中不等关系的简写教案
初中不等关系的简写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等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1. 理解不等关系的概念。
2.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1. 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准备:1. 教科书。
2. 课件或黑板。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不等关系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如身高、体重、温度等。
2. 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等关系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数学可以用来描述和解决这些问题。
二、探究不等关系(15分钟)1.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不等关系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关系可以用不等号(如>、<、≥、≤)来表示。
3. 举例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交换不等号两侧的数的位置,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三、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让学生运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身高、体重是否符合要求。
2. 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四、不等式的解法(15分钟)1. 讲解不等式的解法,如加减法、乘除法、倒数法等。
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不等式的解法。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不等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2.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和解决不等式方面的表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不等关系,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不等关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主动发现和总结不等关系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和不等式的解法环节,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不等关系说课稿
不等关系说课稿引言概述:不等关系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不等关系对于解决问题和推理判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等关系的定义、性质、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不等关系的定义1.1 不等关系的基本概念不等关系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分为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四种情况。
用符号表示时,大于用 ">",小于用 "<",大于等于用"≥",小于等于用"≤"。
1.2 不等关系的传递性不等关系具有传递性,即如果a>b,b>c,则有a>c。
这个性质在解决问题时非常实用,可以简化推理过程。
1.3 不等关系的对称性不等关系不具有对称性,即a>b不一定意味着b<a。
这是因为不等关系是基于数的大小进行比较,而不是数的本身。
二、不等关系的性质2.1 不等关系的反身性不等关系具有反身性,即对于任意的数a,都有a≥a或者a≤a。
2.2 不等关系的传递闭包不等关系的传递闭包是指将不等关系中的传递性扩展到所有可能的数对上。
通过传递闭包,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不等关系。
2.3 不等关系的等价关系不等关系可以看做是等价关系的一种特殊情况。
等价关系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而不等关系只具有自反性和传递性。
三、不等关系的应用3.1 不等关系在数学推理中的应用不等关系在数学推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匡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例如,在证明不等式时,我们可以利用不等关系的传递性和性质来进行推导。
3.2 不等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不等关系在实际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经济学中,不等关系可以描述不同商品的价格大小关系;在物理学中,不等关系可以描述物体的大小和分量关系等。
3.3 不等关系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不等关系在计算机科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排序算法中,我们可以利用不等关系对元素进行比较和排序;在数据库查询中,不等关系可以用于筛选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
认识不等式(公开课)
依题知:5 ×10 × 2+30x>300
解得:x>20/3
因为x是整数,所以每人每天必须完成7本以 上才能超额完成任务
2。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不等式的解,应代入 不等式中检验
3。注意:不等式的解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是有区别的.不等式的解是不确定的,是 一个范围,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则是一个 具体的数值.
拓展提高
绵阳二中10人到学校图书馆参加装订杂志的劳动,开始 两天,每人每天完成5本杂志,问以后3天,每人每天必 须完成几本杂志,才能超额完成300本杂志的装订任务? 试列出不等式,找出符合题意的一些解。
155cm
156cm
学习目标:
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 2、了解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3、能够利用不等式表示不等 关系的量
讲授新课
一 不等式的概念
问题引导 问题1 如图所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托盘天平的右盘放上一 质量为50g的砝码,左盘放上一个圆球后向左倾斜,问圆球 的质量x g与质量为50g的砝码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
二 不等式的解
合作探究
问题1 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 收1元。某班有27人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班长王小华准备 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喊住了王小华, 提议买30张票。但有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 张票,岂不是“浪费”吗?
那么,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 谈谈你们的看法。
120<5x成立吗? 不成立 不成立 不成立 不成立 成立 成立 成立
成立 成立
由上表可见,当x=__2_5_,_2_6_,2_7_,_2_8_,_2_9_,时, 不等式120<5x成立.也就是说,少于30人时, 至少要有__25__人进公园,买30张票反而合算.
高中数学不等关系教案
高中数学不等关系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不等关系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关系,包括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不等关系。
本课程将介绍不等关系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不等关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不等关系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掌握不等关系的性质和性质。
3. 能够灵活运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等关系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不等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不等关系的概念,并讨论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关系的表示方法。
2. 讲解:介绍不等关系的定义和性质,包括传递性、反对称性和反对称性等。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不等关系的练习题,加深对不等关系的理解。
4. 拓展:引导学生探讨不等关系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生活中的消费选择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等关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不等关系来解决。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关系的概念和性质,同时培养他们灵活运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不等关系》教案 (公开课)2022年北师大版数学下册
2.1不等关系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2.会用不等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有一群猴子,一天结伴去摘桃子.分桃子时,如果每只猴子分3个,那么还剩下59个;如果每只猴子分5个,那么最后一只猴子分得的桃子不够5个.你知道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子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不等式的概念以下各式中:①-3<0;②4x+3y>0;③x=3;④x2+xy+y2;⑤x≠5;⑥x+2>y +3.不等式的个数有()A.5个B.4个C.3个D.1个解析:③是等式;④是代数式,没有不等关系,所以不是不等式.不等式有①②⑤⑥,共4个.应选B.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不等式的判别,一般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是不等式.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识别常见不等号:>,<,≤,≥,≠.如果式子中没有这些不等号,就不是不等式.探究点二:列不等式【类型一】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根据以下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1)x与2的和是负数;(2)m与1的相反数的和是非负数;(3)a与-2的差不大于它的3倍;(4)a,b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他们的积的两倍.解析:(1)负数即小于0;(2)非负数即大于或等于0;(3)不大于就是小于或等于;(4)不小于就是大于或等于.解:(1)x+2<0;(2)m-1≥0;(3)a+2≤3a;(4)a2+b2≥2ab.方法总结:在列不等式时要善于将文字与相应的数学符号相对应,如负数――→对应<0等,列出相应的不等式.【类型二】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亮亮准备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买一台学生平板电脑.他现在已存有55元,方案从现在起以后每个月节省20元.假设此学生平板电脑至少需要350元,那么可以用于计算所需要的月数x的不等式是() A.20x-55≥350 B.20x+55≥350C.20x-55≤350 D.20x+55≤350解析:此题中的不等关系:现在已存有55元,方案从现在起以后每个月节省20元.假设此学生平板电脑至少需要350元.列出不等式20x+55≥B.方法总结: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时,要找准题中表示不等关系的两个量,并用代数式表示;正确理解题中的关键词,如负数、非负数、正数、大于、不大于、小于、不小于、缺乏、不超过、至少、至多等的含义.三、板书设计1.不等式的概念2.列不等式(1)找准题目中不等关系的两个量,并且用代数式表示;(2)正确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实切含义;(3)用与题意符合的不等号将表示不等关系的两个量的代数式连接起来;(4)要正确理解常见不等式根本语言的含义.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并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要注意常用的关键词的含义:负数、非负数、正数、大于、不大于、小于、不小于、缺乏、不超过,这些关键词中如果含有“不〞“非〞等文字,一般应包括“=〞,这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掌握三角形按边分类方法,能够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特殊的三角形;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观察下面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问:你能不能给三角形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三角形按边分类以下关于三角形按边分类的集合中,正确的选项是()解析:三角形根据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只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应选D.方法总结:三角形按边分类,分成不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知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是解此题的关键.探究点二: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类型一】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以以下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cm,3cm,5cm B.5cm,6cm,10cmC.1cm,1cm,3cm D.3cm,4cm,9cm解析:选项A中2+3=5,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选项B中5+6>10,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选项C中1+1<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选项D中3+4<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应选B.方法总结: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要判定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类型二】判断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A.3<x<11 B.4<x<7C.-3<x<11 D.x>3解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7-4<x<7+4,即3<x A.方法总结:判断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要同时运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类型三】三角形三边关系与绝对值的综合假设a,b,c是△ABC的三边长,化简|a-b-c|+|b-c-a|+|c+a-b|.解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判定绝对值里的式子的正负,然后去绝对值符号进行计算即可.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a-b-c<0,b-c-a<0,c+a-b>0.∴|a-b-c|+|b-c-a|+|c+a -b|=b+c-a+c+a-b+c+a-b=3c+a -b.方法总结:绝对值的化简首先要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式子的正负,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将绝对值的符号去掉,最后进行化简.此类问题就是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式子的正负,然后进行化简.三、板书设计1.三角形按边分类: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边互不相等的三角形是不等边三角形.2.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抓住“任意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由学生自己找出原因,为什么能?为什么不能?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最终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课标版必修一公开课教案基本不等式
2.2基本不等式教材分析:“基本不等式” 是必修1的重点内容,它是在系统学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性质,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也是为了以后学习选修教材中关于不等式及其证明方法等内容作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广泛.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2.掌握基本不等式2a b ab +≤;会应用此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2a b ab +≤的证明过程; 【教学难点】 1.基本不等式2a b ab +≤等号成立条件; 2.利用基本不等式2a b ab +≤求最大值、最小值. 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前面我们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得出了一类重要不等式:一般地,,有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特别地,如果a >0,b >0,我们用,分别代替上式中的a ,b ,可得①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通常称不等式(1)为基本不等式(basicinequality ).其中,叫做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叫做正数a ,b 的几何平均数. 基本不等式表明: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思考:上面通过考察a 2+b 2=2ab 的特殊情形获得了基本不等式,能否直接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基本不等式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2.讲授新课1)2a b ab +≤ 特别的,如果a >0,b >0,我们用分别代替a 、b ,可得2a b ab +≥, (a>0,b>0)2a b ab +≤2)2a b ab +≤ 用分析法证明:要证 2a b ab +≥ (1) 只要证 a +b ≥ (2)要证(2),只要证 a +b -≥0 (3)要证(3),只要证 (-)2≥0 (4)显然,(4)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 =b 时,(4)中的等号成立.探究1:在右图中,AB 是圆的直径,点C 是AB 上的一点,AC =a ,BC =b .过点C 作垂直于AB 的弦DE ,连接AD 、BD .2a b ab +的几何解释吗? 易证Rt △A CD ∽Rt △D CB ,那么CD 2=CA ·CB即CD =ab .这个圆的半径为2b a +,显然,它大于或等于CD ,即ab b a ≥+2,其中当且仅当点C 与圆心重合,即a =b 时,等号成立.因此:基本不等式2a b ab +≤几何意义是“半径不小于半弦” 评述:1.如果把2b a +看作是正数a 、b 的等差中项,ab 看作是正数a 、b 的等比中项,那么该定理可以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的等比中项. 2. 在数学中,我们称2b a +为a 、b 的算术平均数,称ab 为a 、b 的几何平均数.本节定理还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结论并证明,锻炼了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研究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例1 已知x >0,求x +的最小值.分析:求x +的最小值,就是要求一个y 0(=x 0+),使x >0,都有x +≥y .观察x +,发现x =1.联系基本不等式,可以利用正数x 和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关系得到y 0=2. 解:因为x >0,所以x +=2当且仅当x = ,即x 2=1,x =1时,等号成立,因此所求的最小值为2.在本题的解答中,我们不仅明确了x >0,有x +≥2,而且给出了“当且仅当x =,即=1,x =1时,等号成立”,这是为了说明2是x +(x >0)的一个取值,想一想,当y 0<2时,x +=y 0成立吗?这时能说y .是x +(x >0)的最小值吗?例2 已知x ,y 都是正数,求证:(1)如果积xy 等于定值P ,那么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如果和x +y 等于定值S ,那么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 证明:因为x ,y 都是正数,所以.(1)当积xy 等于定值P 时,,所以,当且仅当x=y时,上式等号成立.于是,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2)当和x+y等于定值S时,,所以,当且仅当x=y时,上式等号成立.于是,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例3(1)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100m2的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边长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篱笆的长度是多少?(2)用一段长为36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边长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分析:(1)矩形菜园的面积是矩形的两邻边之积,于是问题转化为:矩形的邻边之积为定值,边长多大时周长最短.(2)矩形菜园的周长是矩形两邻边之和的2倍,于是问题转化为:矩形的邻边之和为定值,边长多大时面积最大.解:设矩形菜园的相邻两条边的长分别为xm,ym,篱笆的长度为2(x+y)m.(1)由已知得xy=100.由,可得x+y≥2=20,所以2(x+y)≥40,当且仅当x=y=10时,上式等号成立因此,当这个矩形菜园是边长为10m的正方形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篱笆的长度为40m.(2)由已知得2(x+y)=36,矩形菜园的面积为xym2.由,可得xy ≤81,当且仅当x =y =9时,上式等号成立.因此,当这个矩形菜园是边长为9m 的正方形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81m 2. 例4 某工厂要建造一个长方体形无盖贮水池,其容积为4800m 2,深为3m .如果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50元,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20元,那么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分析:贮水池呈长方体形,它的高是3m ,池底的边长没有确定.如果池底的边长确定了,那么水池的总造价也就确定了.因此,应当考察池底的边长取什么值时,水池的总造价最低. 解:设贮水池池底的相邻两条边的边长分别为xm ,ym ,水池的总造价为2元.根据题意,有z =150×+120(2×3x +2×3y )=240000+720(x +y ).由容积为4800m 3,可得3xy =4800,因此xy =1600.所以z ≥240000+720×2, 当x =y =40时,上式等号成立,此时z =297600.所以,将贮水池的池底设计成边长为40m 的正方形时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297600元.【设计意图】例题讲解,学以致用.3.随堂练习1.已知a 、b 、c 都是正数,求证:(a +b )(b +c )(c +a )≥8abc 分析:对于此类题目,选择定理:ab b a ≥+2(a >0,b >0)灵活变形,可求得结果. 解:∵a ,b ,c 都是正数∴a +b ≥2>0 b +c ≥2>0 c +a ≥2>0∴(a+b)(b+c)(c+a)≥2·2·2=8abc即(a+b)(b+c)(c+a)≥8abc.【设计意图】讲练结合,熟悉新知.4.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重要不等式a2+b2≥2ab;两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及它们的关系().它们成立的条件不同,前者只要求a、b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a、b都是正数.它们既是不等式变形的基本工具,又是求函数最值的重要工具(下一节我们将学习它们的应用).我们还可以用它们下面的等价变形来解决问题:ab≤,ab≤()2.我们用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关系顺利解决了函数的一些最值问题.在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是值得重视的一种方法,但在具体求解时,应注意考查下列三个条件:(1)函数的解析式中,各项均为正数;(2)函数的解析式中,含变数的各项的和或积必须有一个为定值;(3)函数的解析式中,含变数的各项均相等,取得最值即用均值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时,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设计(人教A版)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也为学生以后顺利学习基本不等式起到重要的铺垫课程目标1.掌握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以及推论,能够运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2.进一步掌握作差、作商、综合法等比较法比较实数的大小.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测、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
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逻辑推理:不等式的证明;3.数学运算:比较多项式的大小及重要不等式的应用;4.数据分析:多项式的取值范围,许将单项式的范围之一求出,然后相加或相乘.(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将除法转化为乘法);5.数学建模:运用类比的思想有等式的基本性质猜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重点:掌握不等式性质及其应用.难点:不等式性质的应用.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米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情景导入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着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 不超过或不少于等•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 •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二、 预习课本,弓I 入新课阅读课本37-42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2. 比较两个多项式(实数)大小的方法有哪些?3. 重要不等式是?4. 等式的基本性质?5. 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猜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 新知探究1、两个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 0 ? ??>?? 作差法 {??■ ??= 0 ? ??= ???? ??< 0 ? ??<????> ?? 1 ? ??> ??作商法???? 1 ? ??= ????{ V { ??1 ? ??<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称性:a >b<^b<a 传递性:>⅛⅛⅛g=>tf>C ② 、α?乩I € R . a÷c>b÷c (可加性) ③ 、a>br g>θ>那么ac>b ς3 I 町乘性』a>b> XQ 那么ac<bc④ ,a >b>O∏ £' a a 0 那么* jc>bd f 集法法则) 近、a>b>0τ那么日心帆〔条件A 詁卫兰2丄(乘厅杵)⑥、3>b>0 φ么 诉A 诉(亲H√旦匕空J (开方性)3.重要不等式-⅛⅛的”0ct,h 皂 Rr ⅛ + ⅛2≥ 2abUlL 仅F c7 = b I 忖”"股;成此/ + b2一⅛⅛的,Pa 、b w R 、⅛ ab<——-——例如多与少、大与小、长与短、轻与重、沟M仅当a = h时.等号成四、典例分析、举一反三 题型一不等式性质应用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题型二 比较大小例 2(1).比较(x+2)(x+3)和(x+1)(x+4)的大小 (2).已知 a > b > 0, c > 0,求 C > C 。
(基本不等式)公开课教案
基本不等式2a b +≤ 授课人:祁玉瑞授课类型:新授课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基本不等式的代数、几何背景,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学会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猜想,并能对猜想进行证明,增强学生的信心,获得探索问题的成功情感体验。
逐步养成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及难点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2a b +≤的证明过程。
难点:2a b +≤等号成立条件。
三、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2a b+≤的几何背景: 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的关系去找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
2.讲授新课1.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右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 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22a b +。
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 ,正方形的面积为22a b +。
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222a b ab +≥。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 时,正方形EFGH 缩为一个点,这时有222a b ab +=。
2.得到结论:一般的,如果)""(2R,,22号时取当且仅当那么==≥+∈b a ab b a b a3.思考证明: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证明:因为 222)(2b a ab b a -=-+当22,()0,,()0,a b a b a b a b ≠->=-=时当时 所以,0)(2≥-b a ,即.2)(22ab b a ≥+ 4.1)从几何图形的面积关系认识基本不等式2a bab +≤特别的,如果a>0,b>0,我们用分别代替a 、b ,可得2a b ab +≥,通常我们把上式写作:(a>0,b>0)2a b ab +≤22a bab +≤ 用分析法证明:32a b ab +≤的几何意义探究:课本第98页的“探究”在右图中,AB 是圆的直径,点C 是AB 上的一点,AC=a,BC=b 。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版】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能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2)初步学会作差法比较两实数的大小;(3)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有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以问题方式代替例题,学习如何利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式,利用不等式的有关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认识状况及理解程度,注重问题情境、实际背景的设置,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广泛参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教学重点】能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 会作差法比较两实数的大小 ,通过类比法,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有关问题.(一)新课导入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中国"神舟七号”宇宙飞船飞天取得了最圆满的成功.我们知道,它的飞行速度(v )不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记作2v ),且小于第二宇宙速度(记 1v ).12v v v ≤<(二)新课讲授问题1:你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下列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吗?(1)某路段限速40km /h ;(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 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2.3%;(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4)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对于(1),设在该路段行驶的汽车的速度为vkm /h ,“限速40km /h ”就是v 的大小不能超过40,于是0<v ≤40.对于(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 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2.3%.2.5%2.3%f p ≥⎧⎨≥⎩ 对于(3),设△ABC 的三条边为a ,b ,c ,则a +b >c ,a -b <c .对于(4),如图2.1-1,设C 是线段AB 外的任意一点,CD 垂直于AB ,垂足为D ,E 是线段AB 上不同于D 的任意一点,则CD <CE .以上我们根据实际问题所蕴含的不等关系抽象出了不等式图2.1-1接着,就可以用不等式研究相应的问题了问题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杂志的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减少2000本.如何定价才能使提价后的销售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解:提价后销售的总收入为⎝ ⎛⎭⎪⎫8-x -2.50.1×0.2x 万元,那么不等关系“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可以表示为不等式⎝ ⎛⎭⎪⎫8-x -2.50.1×0.2x ≥20. ① 求出不等式①的解集,就能知道满足条件的杂志的定价范围.如何解不等式①呢?与解方程要用等式的性质一样,解不等式要用不等式的性质.为此,我们需要先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实际上,在初中我们已经通过具体实例归纳出了一些不等式的性质.那么这些性质为什么是正确的?还有其他不等式的性质吗?回答这些问题要用到关于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基本事实.由于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所以可以利用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来规定实数的大小关系:如图2.1-2,设a ,b 是两个实数,它们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是A ,B .那么,当点A 在点B 的左边时,a <b ;当点A 在点B 的右边时,a >b .探究一:比较两个数(式)的大小的方法:我们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判断两个数(式)的大小的依据是:( 作差法)a -b >0⇔a >b ;a -b =0⇔a =b ;a -b <0⇔a <b .这既是比较大小(或证明大小)的基本方法,又是推导不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作差比较法其一般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确定大小.(三)例题探究例1 比较(x +2)(x +3)和(x +1)(x +4)的大小.分析:通过考察这两个多项式的差与0的大小关系,可以得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不等关系
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
2.会用不等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有一群猴子,一天结伴去摘桃子.分桃子时,如果每只猴子分3个,那么还剩下59个;如果每只猴子分5个,那么最后一只猴子分得的桃子不够5个.你知道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子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下列各式中:①-3<0;②4x+3y>0;③x=3;④x2+xy+y2;⑤x≠5;⑥x +2>y+3.不等式的个数有()
A.5个B.4个
C.3个D.1个
解析:③是等式;④是代数式,没有不等关系,所以不是不等式.不等式有①②⑤⑥,共4个.故选B.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判别,一般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是不等式.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识别常见不等号:>,<,≤,≥,≠.如果式子中没有这些不等号,就不是不等式.
探究点二:列不等式
【类型一】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
(1)x与2的和是负数;
(2)m与1的相反数的和是非负数;
(3)a与-2的差不大于它的3倍;
(4)a,b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他们的积的两倍.
解析:(1)负数即小于0;(2)非负数即大于或等于0;(3)不大于就是小于或等于;(4)不小于就是大于或等于.
解:(1)x+2<0;
(2)m-1≥0;
(3)a+2≤3a;
(4)a2+b2≥2ab.
方法总结:在列不等式时要善于将文字与相应的数学符号相对应,如负数――→
对应
<0等,列出相应的不等式.
【类型二】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
亮亮准备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买一台学生平板电脑.他现在已存有55元,计划从现在起以后每个月节省20元.若此学生平板电脑至少需要350元,则可以用于计算所需要的月数x的不等式是() A.20x-55≥350 B.20x+55≥350
C.20x-55≤350 D.20x+55≤350
解析:此题中的不等关系:现在已存有55元,计划从现在起以后每个月节省20元.若此学生平板电脑至少需要350元.列出不等式20x+55≥350.故选B.
方法总结: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时,要找准题中表示不等关系的两个量,并用代数式表示;正确理解题中的关键词,如负数、非负数、正数、大于、不大于、小于、不小于、不足、不超过、至少、至多等的含义.
三、板书设计
1.不等式的概念
2.列不等式
(1)找准题目中不等关系的两个量,并且用代数式表示;
(2)正确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的确切含义;
(3)用与题意符合的不等号将表示不等关系的两个量的代数式连接起来;
(4)要正确理解常见不等式基本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