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1.5.1曲边梯形的面积(优秀教案)

(完整版)1.5.1曲边梯形的面积(优秀教案)

1.5.1 曲边梯形的面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问题情景,经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初步了解、感受定积分概念的实际背景。

(2)理解求曲边梯形面积的“四步曲”——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问题的探究体会“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思想。

(2)通过类比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中进一步感受极限的思想,体会直与曲虽然是对立矛盾的,但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体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民语班的学生。

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有:一是学生已学习过如何通过割补的方法计算不规则直边图形的面积;学生在必修3的阅读与思考内容中对刘徽的“割圆术”求圆面积的方法已经有所了解。

二是学生虽然未学习过极限的有关知识,但通过导数的学习,对极限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将会面临的难点:一是部分学生汉语程度相对较为薄弱,一些数学名词难以准确理解,因此需要借助民语教材对部分名词做民语标注,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学习;此外,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较差,需要即时引导学生进行准确表述和学习。

二是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如何“以直代曲”,即学生如何将割圆术中“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思想灵活地迁移到一般的曲边梯形上.具体说来就是:如何选择适当的直边图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代替曲边梯形,并使细分的过程程序化且便于操作和计算。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以直代曲”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步骤,理解“无限逼近”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生活中的数学原型【教师提问】观察下面的图片,从图片中截取一个平面图形,观察图形,如何求图形的面积?图片一:图形一:【教师提问】观察下面的图片,从图片中截取一个平面图形,观察图形,如何求图形的面积?图片二:图形二:【教师提问】观察下面的图片,从图片中截取一个平面图形,观察图形,如何求图形的面积?图片三:图形三:【思考】“曲边梯形”与“直边图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设计意图】1.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数学的原型。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1.5.1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曲边梯形面积的探求,掌握好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的四个步骤—分割、近似代替、求和、求极限;2通过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变速运动中的路程,初步了解定积分产生的背景.二、重点、难点重点:求曲边梯形的面积;难点:深入理解“分割、近似代替、求和、求极限”的思想.三、知识链接1、直边图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矩形,梯形;2、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速度(v)与路程(S)的关系.四、学法指导探求、讨论、体会以直代曲数学思想.五、自主探究1、概念:如图,由直线x=a , x= b , x轴,曲线y=f (x)所围成的图形称为.2、思考:如何求上述图形的面积?它与直边图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能否将求这个图形的面积转化为求直边图形的面积问题?例1、求由抛物线y=x2与x轴及x=1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S.分析:我们发现曲边图形与“直边图形”的主要区别是,曲边图形有一边是线段,而“直边图形”的所有边都是线段。

我们可以采用“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问题转化为求“直边图形”面积的问题.解:(1)分割把区间[0,1]等分成n个小区间:过各区间端点作x轴的垂线,从而得到n个小曲边梯形,他们的面积分别记作(2)以直代曲(3)作和(4)逼近分割以曲代直作和逼近当分点非常多(n非常大)时,可以认为f(x)在小区间上几乎没有变化(或变化非常小),从而可以取小区间内任意一点xi对应的函数值f(xi)作为小矩形一边的长,于是f(xi) △x来近似表示小曲边梯形的面积表示了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

变式拓展:求直线x=0,x=2,y=0与曲线y=x2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反思:例2: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变速行使,设汽车在时刻的速度为(单位,求它在(单位:)这段时间内行使的路程(单位:).变式拓展: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变速行使,设汽车在时刻的速度为(单位,求它在(单位:)这段时间内行使的路程(单位:).反思:六、目标检测见学案七、作业布置P50 B组1.2(1)(2)八、小结。

高二数学学案:曲边梯形的面积汽车行驶的路程含解析

高二数学学案:曲边梯形的面积汽车行驶的路程含解析

1.5。

1曲边梯形的面积1.5.2汽车行驶的路程[目标]1.知道“以直代曲”的意义.2.学会求曲边梯形面积和汽车行驶路程的步骤。

3。

感受解决问题过程中渗透的思想方法.[重点] 求曲边梯形面积与计算汽车行驶的路程问题.[难点] 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与步骤.知识点一曲边梯形的面积[填一填]1.连续函数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I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那么就把它称为区间I上的连续函数.2.曲边梯形的面积(1)曲边梯形:由直线x=a,x=b(a≠b),y=0和曲线y=f(x)所围成的图形称为曲边梯形(如图①).(2)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把区间[a,b]分成许多小区间,进而把曲边梯形拆分为一些小曲边梯形,对每个小曲边梯形“以直代曲",即用矩形的面积近似代替小曲边梯形的面积,得到每个小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对这些近似值求和,就得到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如图②).(3)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步骤:①分割,②近似代替,③求和,④取极限.[答一答]1.“曲边梯形”与“直边梯形”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提示:曲边梯形与直边梯形都有四条边,直边梯形的四条边都是线段,而曲边梯形有一条边是曲线段,其余三条边都是线段.2.“以直代曲”思想的本质是什么?提示:曲边梯形的边中有曲线,不方便直接求出其面积,因此,我们把曲边梯形分割成一系列的小曲边梯形,再用小矩形近似代替之,“以直代曲”求和,无限“细分”去“逼近”面积的精确值,这种极限的思想是学习定积分的一种重要的思想.3.分割步骤中,小区间的多少对最终结果有何影响?提示:对区间[a,b]划分的越细,估计值就越接近精确值,即小矩形面积的和越趋近曲边梯形的面积.4.近似代替步骤中,f(ξi)有何要求?提示:“近似代替”中每一个小区间上函数f(x)的值可用f(ξi)来代替,ξi∈[x i-1,x i],不影响极限的值.为了计算方便,可以取区间上的一些特殊点,如区间的端点或中点等.知识点二 求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路程)[填一填]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函数v =v (t ),那么也可以采用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方法,求出它在a ≤t ≤b 内所作的位移s 。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课题:曲边梯形的面积
教材:人教A版选修2-2第1章第5节第1课时
课程标准
通过实例(如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做功等),从问题情境中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借助几何直观体会定积分的基本思想,初步了解定积分的概念.
教学目标
虽然函数的导数和积分可以用极限概念“纯数量”地去定义,但在中学阶段新课标强调在实际背景下直观地、实质地去给出导数和积分的描述,因而我们宁愿把两个概念看成是数形结合的产物.作为定积分概念的背景课,让学生在感受数学文化的同时获得数学思想方法.(1)认知目标:通过探求曲边梯形的面积,使学生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了解“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方法,建立定积分概念的认知基础,为理解定积分概念及几何意义奠定基础.(2)能力目标: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体验认识数学本质的快乐,收获探究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初步掌握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步骤——“四步曲”.
难点:“以直代曲”“逼近”思想的形成过程;求和符号∑.
教学基本流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今天(2007年12月25日)上午的公开课有幸请到三水区数学特级教师卢肇荣点评.以下是卢老师的点评:
(1)本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2)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
(3)计算机多媒体使用恰当,没有喧宾夺主;
(4)时间把握准确;
(5)以问题的形式小结,值得肯定;
(6)难点重点把握得当;
(7)可能没有布置学生预习,如果让学生预习,本节课的效果还会更好.。

理科课时12:《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理科课时12:《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12 曲边梯形的面积【学习目标】1.了解曲边梯形的概念;学会用“分割、以直代曲、作和、逼近”四步法求一些求曲边梯形的面积;2.体会“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

【学习重点】学会用“分割、以直代曲、作和、逼近”四步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学习难点】体会 “以直代曲”、“逼近”及“有限和”来推导“无限和”的思想。

【学习内容】一、预习提纲1.曲边梯形的概念2.四步法求一些求曲边梯形的面积步骤:3.曲边梯形的面积近似公式:*)()()(x x f x x f x x f n ∆∆∆ ++21二、典型例题例1:火箭发射后t s 的速度为v (t )(单位:m /s ),假定0≤t≤10,对函数v (t )按(*)式所作的和具有怎样的实际意义?例2:如图,有两个点电荷A 、B ,电量分别为q A 、q B ,固定电荷A 将电荷B 从距A 为a 处移到距A 为b 处,求库仑力对电荷B 所做的功。

b a ∙∙∙三.课堂练习1.把区间(1,3)n 等分,所得n 个小区间每个区间的长度应为 ;2.关于近似替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在分割后的每个小区间上,只能用左端点的函数值近似替代;②在分割后的每个小区间上,只能用右端点的函数值近似替代;③在分割后的每个小区间上,只能用中间端点的函数值近似替代;④在分割后的每个小区间上,可以用区间内任意一点的函数值近似替代。

3.在区间(0,8)上插入9个等分点,则所分的小区间长度为 ;第5个小区间是 . 。

4.设质点M 受力F 的作用沿x 轴由点A (,0a )移动至点B (,0b ),并设F 平行于x 轴。

如果力F 是质点所在位置的函数)(x F F =,a x b ≤≤,求F 对质点M 所做的功。

∙ ⋅ ∙ ⋅BA AB MF x§12 曲边梯形的面积课外作业1.设汽车的速度为60km/h ,则该汽车在0.25h ,1h 及x h 内走过的路程分别为15km ,60km ,60x km 。

最新高中数学选修2-2《151曲边梯形的面积》说课稿教案及教案说明精编版

最新高中数学选修2-2《151曲边梯形的面积》说课稿教案及教案说明精编版

2020年高中数学选修2-2《151曲边梯形的面积》说课稿教案及教案说明精编版《1.5.1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课题: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材:人教A版《数学》选修2-2第一章第五节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初步了解、感受定积分的实际背景。

②体会“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

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索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过程,了解用“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方法、步骤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了解用极限的思想方法思考与处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②体会“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

以直代曲的过程中体会直与曲虽然是一对矛盾,但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体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③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认同“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②感受数学的简单、简洁之美。

③通过历史题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通过化整为零,积零为整求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一过程,初步掌握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步骤的“四步曲”,即“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领会其微积分思想方法。

难点:“以直代曲”、“逼近”思想的形成过程。

(由于这种“以直代曲”、“逼近”思想学生比较陌生)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在教学过程中我选用启发式、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的功能,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通过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启发学生,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问题一:我们在小学、初中主要学习求规则的平面图形面积的问题。

但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不规则的平面图形。

对于不规则的图形我们该如何求面积?比如这个湖面的面积?问题二:该户型图有些边是曲线,有些边是直线,又如何测量该房屋的面积?引导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分成“直边图形”和“曲边图形”。

教学设计6: 1.5.1曲边梯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6: 1.5.1曲边梯形的面积

1.5.1 曲边梯形的面积一、教学内容解析微积分的创立是数学发展中的里程碑,为研究变量和函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导数和定积分都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它们有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广泛的应用.曲边梯形的面积是定积分概念的几何背景,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蕴含着定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为引入定积分的概念和体会定积分的基本思想奠定基础二、学生学情分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数学基础较好,理解能力、运算能力和学习交流能力较强.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有如下几个方面.(1)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直边图形”面积的求法,知道通过割补的方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若干规则图形来计算面积.(2)学生在学习本节前已经知道如何对数列进行求和.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将会面临两个难点:一是如何“以直代曲”,即学生如何将割圆术中“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思想灵活地迁移到一般的曲边梯形上,具体来说就是:如何选择适当的直边图形(矩形、三角形、梯形)代替曲边梯形,并使细分的过程程序化且便于操作和计算;二是对“极限”和“无限逼近”的理解,即理解为什么将直边图形面积和取极限正好是曲边梯形面积的精确值.三、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从问题情境中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掌握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及步骤;(2)过程与方法:经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体会“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微积分基本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提升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体验“有限与无限对应统一”的辩证观点.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难点:把“以直代曲”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步骤,理解“无限逼近”思想的方法.五、教学策略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教学目标,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采用“教师设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现、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使其在探究中对问题本质的思考逐步深入,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状——曲边梯形,并了解其面积的计算方法。

曲边梯形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土木工程等领域。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能够掌握曲边梯形面积的求解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 理解曲边梯形的定义及其特点;2. 掌握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曲边梯形的定义及特点2.1 曲边梯形的定义曲边梯形是一种四边形,其中两边为直线,两边为曲线。

曲边梯形的特点是两边平行,而两边则不平行。

2.2 曲边梯形的特点1. 两边平行;2. 两边不平行;3. 对角线相交于一点。

第三章: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3.1 分割法将曲边梯形分割成无数个小的曲边三角形,近似认为这些小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计算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将所有小三角形的面积相加得到曲边梯形的面积。

3.2 积分法利用积分公式计算曲边梯形的面积。

将曲边梯形的曲线部分看作是积分函数,将曲线与x轴之间的区域作为积分的区间,计算该区间内的积分值,即可得到曲边梯形的面积。

第四章:实例讲解4.1 实例一:直角曲边梯形已知直角曲边梯形的上底为a,下底为b,高为h,求其面积。

解:利用分割法,将直角曲边梯形分割成无数个小的直角三角形。

计算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将所有小三角形的面积相加得到直角曲边梯形的面积。

4.2 实例二:非直角曲边梯形已知非直角曲边梯形的上底为a,下底为b,高为h,求其面积。

解:利用积分法,将非直角曲边梯形的曲线部分看作是积分函数,将曲线与x 轴之间的区域作为积分的区间,计算该区间内的积分值,即可得到非直角曲边梯形的面积。

第五章:课堂练习5.1 练习一已知直角曲边梯形的上底为2cm,下底为6cm,高为5cm,求其面积。

5.2 练习二已知非直角曲边梯形的上底为3cm,下底为9cm,高为8cm,求其面积。

第六章:巩固练习6.1 题目一给出一个曲边梯形,其上底长为5cm,下底长为10cm,高为8cm。

1.5.1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1.5.1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例1求由直线x=0,x=1,y=0和曲线y=x2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跟踪训练1求由抛物线y=x2与直线y=4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当堂检测拓展延伸
当堂检测:1在“近似代替”中,函数f(x)在区间[xi,xi+1]上近似值等于()
A.只能是左端点的函数值f(xi)
B.只能是右端点的函数值f(xi+1)
有什么区别?
思考2能否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问题转化为求“直边图形”的面积问题?(归纳主要步骤)
思考3在“近似代替”中,如果认为函数f(x)=x2在区间[,](i=1,2,…,n)上的值近似地等于右端点处的函数值f(),用这种方法能求出S的值吗?若能求出,这个值也是吗?取任意ξi∈[,]处的函数值f(ξi)作为近似值,情况又怎样?
课题
1.5.1曲边梯形的面积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月日
制作
审核
【课前预习案】
1.曲边梯形的面积
(1)曲边梯形:由直线x=a,x=b(a≠b),y=0和曲线________所围成的
图形称为曲边梯形(如图①所示).
(2)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
把区间[a,b]分成许多小区间,进而把曲边梯形拆分为一些__________,对每个____________“以直代曲”,即用______的面积近似代替____________的面积,得到每个小曲边梯形面积的________,对这些近似值______,就得到曲边梯形面积的________
(3)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步骤:①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检查反馈导入新课
1.把区间[1,3]n等分,所得n个小区间的长度均为()
A.B.C.D.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 理解曲边梯形的概念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

2. 学会计算曲边梯形的面积。

3. 能够运用曲边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曲边梯形的概念及面积公式的理解。

2. 计算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曲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应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几何画图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章:曲边梯形的概念1.1 引入梯形的概念,让学生回顾梯形的特征。

1.2 引导学生思考梯形边界的变化,引入曲边梯形的概念。

1.3 通过PPT展示曲边梯形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其特征。

1.4 举例说明曲边梯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曲边梯形的面积公式2.1 引导学生思考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2 利用几何画图工具,展示曲边梯形的面积计算过程。

2.3 推导出曲边梯形的面积公式。

2.4 通过PPT动画演示,让学生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

第三章:计算曲边梯形的面积3.1 给出一个曲边梯形,让学生应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3.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曲边梯形的各个参数。

3.3 让学生自主计算曲边梯形的面积,并进行解答。

3.4 分析学生的解答,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曲边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4.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曲边梯形面积公式进行解决。

4.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曲边梯形问题。

4.3 让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解答。

4.4 分析学生的解答,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点。

5.2 引导学生思考曲边梯形面积公式的局限性。

5.3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4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曲边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曲边梯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 理解曲边梯形的概念。

2. 学会计算曲边梯形的面积。

3. 能够应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曲边梯形的概念。

2. 计算曲边梯形面积的公式。

教学难点:1. 理解曲边梯形的面积计算过程。

2. 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教学素材(曲边梯形图形、计算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提问:如果梯形的边变成曲线,我们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曲边梯形的概念。

2. 讲解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 举例说明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曲边梯形面积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实际问题解决方案。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练习的正确率。

3. 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曲边梯形面积计算在实际工程、地理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2. 学生分析案例,理解曲边梯形面积计算的重要性。

七、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曲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八、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优化曲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优化方案。

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十、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思考曲边梯形面积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选取一个实例进行分析。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说明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说明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说明山东省临沂市苍山一中杨祥明一、本课数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A版选修2-2第一章第五节定积分概念的第一课时,是新课程增加内容之一,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通过实例(如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做功等),从问题情境中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借助几何直观体会定积分的基本思想。

作为定积分的前奏曲,它将为后面学习定积分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求曲边梯形的面积,使学生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借助几何直观体会定积分的基本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借助多媒体演示割圆术,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萌发“分割”,“近似”,“以直带曲”和“无限逼近”的想法。

通过观察动态的图像变化,让学生经历“刨光磨平”的逼近过程,直观感受极限思想。

经历探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过程,感知“以直代曲”和“逼近”的思想方法;初步掌握求曲边梯形面积的四步曲。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体验并认同“有限与无限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问题诊断本节课的核心是求曲边梯形的面积,而本节课的重点却不是求解曲边梯形面积的具体过程,而是解决该问题的思想方法,这也正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可能会成为学习本节课的障碍以及处理方法:1.定义曲边梯形的图形与例题中的图形差别比较大,学生不易接受教材中的两个图形:教学中设计的图形:这样处理,可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更能体现数学的和谐之美。

2.“以直代曲”和“无限逼近”思想的形成过程为了使学生重新感知这两种思想,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割圆术,激活学生的思维。

3.求和符号的使用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教材中是先出现了求和符号,然后又展开计算的,而易于学生接受的方法是先列出式子,然后利用求和符号简记。

教材中是这样的:易于学生接受的写法是:4.求和之后的化简过程教材中把最后的结果通过比较技巧的处理方式化成了()()⎪⎭⎫ ⎝⎛-⎪⎭⎫ ⎝⎛-=--=n n n n n n S n 2111131612113, 这个式子的化简让多数学生感到比较困难,教学中可以这么处理:()()2323361213163261211n n n n n n n n n n S n +-=+-=--= 这样处理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而且不影响后面求极限。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问题情景,经历求曲面梯形的形成过程,了解定积分概念的实际背景。

理解求曲面梯形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的探究体会以直代曲、以不变代变及无限逼近的思想。

通过类比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和认同“有限和无限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接受用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处理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求一般曲面梯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以直代曲、无限逼近思想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创设情景问题一:我们在小学、初中就学习过求平面图形面积的问题。

有的是规则的平面图形,但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不规则的平面图形。

对于不规则的图形我们该如何求面积?比如浙江省的国土面积。

此问题在学生九年级中已有涉及,在九年级时学生了解过以下求不规则面积的方法:方法1 将图形放在坐标纸上,也即将图形分割,看它有多少个“单位面积”。

回顾初中所学内容。

讲评:其中方法1、2蕴含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3用随机模拟的方法,称为“蒙特卡罗方法”,方法4是伽利略测量摆线与直线围成的面积是所用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性的讲方法 2 将图形从内外两个方面用规则图形(或规则图形的组合)逼近。

方法3 将这块图形用一个正方形围住,然后随机地向正方形内扔“点”(如小石子等小颗粒),当点数P足够大时,统计落入不规则图形中的点数A,则图形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比约为。

方法4“称量”面积:在正方形区域内均匀铺满一层细沙,分别称得重量是P(正方形区域内细沙重)、A(所求图形内细沙重),则所求图形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比是重量之比。

评。

问题二:户型图不完全是不规则的,有一边是曲线,其他边是直线,提出房屋面积的测量问题。

比较两种不规则图形的区别引导、揭示定义提出概念概念:如图,由直线x=a,x=b,x轴,曲线y=f(x)所围成的图形称为曲边梯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汪庆东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A版选修2-2第一章第5节的内容。

该内容不在浙江省高考范围之列,本节课作为一节数学拓展课,主要让学生学会曲边梯形的面积的求法,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同时让学生了解微积分及
割圆术等数学历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以曲代直及无限逼近这两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于以上分析,教学内容应在类比和转化的方法引领下,引导学生利用分割与无限逼近的思想解决生活当中的曲边梯形的面积的求法。

重点是探究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
难点是把“以直代曲”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步骤,理解“无限逼近”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问题情景,经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初步了解、感受定积分概念的实际背景;(2)理解求曲边梯形面积的“四步曲”——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3)了解割圆术、微积分创立的背景,了解相关数学史。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问题的探究体会“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思想;
(2)通过类比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中进一步感受极限的思想,体会直与曲虽然是对立矛盾的;
(2)通过相关数学史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工具作用。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且本节课不作为高考考试内容,而高一学生对本节
课的认知基础有限,根据分析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有:
1. 学生学习过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及其几何意义;
2. 高一上学期学习了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初步了解其公式推导过程中的分
割思想;
3. 对割圆术求圆周率的方法有少部分的了解。

四、教学策略分析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

师生合作探
究,通过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几何意义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推导变速运动位移公式的求解,通过师行合作,共同完成新知学习。

再通过数学历史的渗透教学,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类比提炼出本节课的重要数学思想及解题步骤,再利用两道习题进行升华。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生活中的数学原型
【引入1】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一个非常重要但一直没有走进课堂,却又是一个学习数学的
人不能不了解的一个问题。

【引入2】观察下面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将要研究一个什么问题?
【引入3】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一类曲边图形中一种特殊图形的面积——曲边梯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引出本节课课题。

(二)新课学习
【问题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及其几何意义?
(1)公式:S=vt
(2)几何意义:矩形的面积(如下图)
【设计意图】为下一步引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做铺垫。

【问题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及其几何意义?
(1)公式:
(2)几何意义:梯形的面积(如下图)
【思考】如何用匀速直线动运动的位移公式推导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设计意图】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求曲边梯形面积打下基础。

【师生共同探究】
(1)将t无限分割,分成n段,每一段即,如图:
(2)以分割成的每一个小梯形的上底或下底作为矩形的长作矩形,则整个梯形面积近似等于n 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如下图
(图一)(图二)
(3)按照图一分割方案:
按照图二分割方案:
整个梯形的面积为s,则
(4)当分割的次数越来越多,即当时,
【问题三】如何求变加速运动的位移?比如当时,如何求在t=1时的位移?
【设计意图】层层递进,自然过度到本节课新课内容:如何求曲边梯形面积
【思考】求的位移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即求曲边梯形(或曲边三角形)的面积)
【思考】“曲边梯形”与“直边图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类比求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
移公式的方法求解?
【学生共同探究】
(1)把区间[0,1]等分成n个小区间:
每个区间长度为
(2)求抛物线y=x2、直线x=1和x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图一)(图二)
(3)方案一:方案二:
【提示】给出公式:
【课件展示】当时,矩形的面积之和无限接近曲边梯形的面积
(4)取极限:
【探究】对曲边梯形的分割方案,除了以上两种分割方案以外,还有其它分割方案吗?
【学生活动】
1.分小组讨论,并在纸上做出方案。

2.通过对比各组方案,选出最佳方案。

【教师展示】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三)数学史学习
1. 牛顿-莱布尼兹之微积分
【学生阅读】数学史材料第1-3页:微积分发展史简述、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割圆术
【讲授】
割圆术是由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所谓“割圆术”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去无
限逼近圆面积,并以此求取圆周率的方法。

【学生讨论】割圆术与本节课存在着哪些共同的数学思想方法?
【解答】
割圆术求圆面积的思想方法:
1.将圆等分成n个小扇形。

2.用小三角形面积近似代替小扇形面积。

3.求小三角形面积之和。

4.随着n的增大,小三角形面积之和不断逼近圆面积。

将割圆术求圆面积的思想方法进行提炼
1.分割
2.近似代替
3.求和
4.取极限
【设计意图】
带领学生学习与本节课有庆的数学史,拓展学生视野,同时通过回顾割圆术中正多边形逼近圆的方法,让学生类比本节课的数学思想,以期达到总结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
【思考】
1.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用到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
2. 在本节课的问题处理中,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可以概括成几个步骤?
【师生互动】
让学生回顾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师生共同补充、纠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并对本节的知识研究线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反馈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把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
1. 求由所围成的面积S?
2.思考:如何用本节课的数学思想探究圆锥的体积公式?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通过对特例的探究,掌握到了一般的数学方法。

同时,巩固知识,发现教学中的不足。

数学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和探索精神,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