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知识结构图
2021届政治一轮复习辩证唯物论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1.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
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
唯物论知识点总结框架
唯物论知识点总结框架一、物质。
1. 物质的概念。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 世界的物质性。
- 自然界的物质性。
-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二、意识。
1. 意识的起源。
-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意识的过程。
-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 意识的生理基础。
-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3.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客观存在(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是意识的源泉。
-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的内容经过人脑的加工改造,表现为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形式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
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 物质决定意识。
- 原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三唯物论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三唯物论知识点思维导图唯物论是一种对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它强调物质是本质的,而精神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在高三阶段,学生们需要对唯物论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以下是一份高三唯物论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第一部分:唯物辩证法1.辩证法的基本观点1.1.对立统一规律1.2.质量互变1.3.否定之否定2.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2.1.质量互变规律2.2.否定之否定规律2.3.对立统一规律3.唯物辩证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1.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方法3.2.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观点3.3.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点第二部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1.物质的本质1.2.物质决定意识1.3.意识是物质的产物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2.1.精神的本质2.2.意识决定物质2.3.物质是意识的产物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3.1.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批判 3.2.唯心主义对唯物主义的反驳第三部分:实践与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1.1.实践的基本形式1.2.实践对认识的指导作用2.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1.认识的产生与发展2.2.认识的主观与客观联系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3.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2.认识指导实践的发展第四部分:唯物史观1.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1.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社会的历史演变2.1.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2.2.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3.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3.1.历史的物质性3.2.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3.3.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式这个思维导图涵盖了高三唯物论的基本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通过对唯物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实践与认识、以及唯物史观等内容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培养辩证思维、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并不断探索,掌握好这些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唯物论部分”知识结构图
C
)
5、2006年1月我国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将工薪 所得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上调为1600元。在个人所得税法修 改过程中,有专家建议,今后对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应当充分
考虑不同纳税人的具体赋税能力。该专家的建议体现的唯物
论道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
)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例题2 材料一:现在,随着疯牛病、禽流感、苏丹红、农药残 留、三聚氰氨等问题的不断报道,人们走进市场的时候, 越来越感到犹豫不决了。以至有的媒体提出:我们究竟能 吃什么? 材料二: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指出,滋养着 人类文明的河流在许多地方被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加上工 业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未来的水资源已经受到严重威胁 。 (1) 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出现材料一和材料二中 所述问题的原因。(6分) (2)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如何 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8分)
到又好又快发展。与过去相比,虽然‚好‛字与‚快‛字只
是前后顺序调整,但却表明中央在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上更加 注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好‛在‚快‛前,成为明年
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请结合材料,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说明如何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尊重客观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伟大的红军长征翻开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 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培育了中国
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在长征途中,红军发挥勇于吃
苦,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胜 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这体现了(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整体结构图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普遍联系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思现象与本质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义可能与现实哲偶然与必然学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与谬误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社会存在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基本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第一章结构图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马克第二性问题思主不可知论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界观特征科学性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法论特征实践性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西方哲学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结构图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物质及其的意义义反映论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时间和空间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实践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主体世界实践的要素实践客体的物实践手段质性物质世界客观现实性和人与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的实人的实践社会历史性践活生产实践动实践的形式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造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实践的意义造成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性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物质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的产物统一性与意识本质: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实事求是功能: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和人工智能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第三章结构图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普遍联系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普遍联系中的系统基本特征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规律客观性和层次性永恒发展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是事物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对立统一发展的动力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联系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和发质、量、度展的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规律基本规律质量互变量变和质变及其规律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核心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事物联系的环节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的相互关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揭示事物是内在要素与结合方式的统一可能与现实:揭示事物发展中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关系偶然与必然:揭示事物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第四章结构图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认识的本质主体与客体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的关系价值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与实践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认识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本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质和认识的过程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过程到实践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条件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的补充相互对立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历史和逻辑第五章结构图地理环境: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存在人口因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和社会实践本质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社会本质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有机体劳动资料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类结构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社会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的本政治制度质和要素法律制度结构社会政治政治法律设施结构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政权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核心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类型社会意识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相对独立性自身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艺术社会观念观念形态道德结构的构成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观念形态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的功能对社会活动的调控功能对社会生活的创新功能第六章结构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基本动力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与技术本质特征创造性社会特征探索性发展连续性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科学技术科技作用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结构的变革史创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造者科教兴国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史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历史人物人民群众个人历史作用反动人物:阻碍历史发展普通个人:参与历史群众路线的内容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第七章结构图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历史过程技术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历史进程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社会辩证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性人的本质多层次性社会一切社会关具体性发展人的本质系的总和历史性和人和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及其关系的发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实现途径:社会实践展主体自身条件人的价值实现条件机遇社会发展必然王国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的特征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唯物辨证法框架图
唯物辨证法框架图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辩证法发展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辩证法—唯物、直观、猜测唯心主义辩证法—神秘性、不彻底性唯物辩证法—唯物、现实、革命辩证法的特点在对事物肯定理解中包含否定从暂时性方面理解物质总的来说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及其分歧的焦点是否用联系、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分歧的焦点: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联系和系统整体部分二者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发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联系运动发展发展的实质区别新旧事物的标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过程论内容意义反对不变论激变论超阶段论坚持知识、真理相对性质量互变规律质、量的含义及与事物的关系度的含义适度的原则把握关节点量变与质变的含义量变的两种形式质变的两种形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区别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反对“庸俗进化论”和“激变论”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的否定肯定和否定的含义肯定和否定的关系——对立、统一辩证的否定两个特点实质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践意义否定之否定公式: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从内容上看从形式上看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的实践意义可能性和现实性含义二者的辨证关系把握可能性与现实性关系的意义内容和形式含义二者的辨证关系二者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本质和现象含义二者的辨证关系二者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2-辩证唯物论思维导图
2辩证唯物论思维导图一、辩证唯物论的基本概念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发展规律和人类认识的理论体系。
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辩证唯物论强调事物的矛盾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二、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1.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体,世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2. 运动是有规律的。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和科学实验来发现和掌握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来改造世界。
3.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辩证唯物论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三、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辩证唯物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认识。
2. 矛盾分析法。
辩证唯物论认为,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
人们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指导实践。
3. 发展的观点。
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发展的,事物是发展的。
人们应该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世界,看待事物,看待自己。
2辩证唯物论思维导图四、辩证唯物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 自然科学:辩证唯物论为自然科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强调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自然界的规律,为人类服务。
2. 社会科学:辩证唯物论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3. 思想文化:辩证唯物论强调思想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认为先进的思想文化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可能阻碍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结构图
现时代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一性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
主观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
唯心主义
的关系问题)
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第二性问题
不可知论
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
马哲产生的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第六章结构图
社会发展的 基本动力和 直接动力
科学技术
人民群众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科学与技术
本质特征
创造性
特征
探索性
连续性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技作用
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类型
社会意识
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相对独立性
自身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
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艺术
观念形态
道德
的构成
宗教
政治法律思想
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
观念形态
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
的功能
对社会活动的调控功能
对社会生活的创新功能
社会 发展 规律 和历 史创 造者
人的价值实现条件
机遇
社会发展
必然王国
自由与必然
自由王国
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唯物论”知识结构图
唯物论面临的挑战与批评
意识问题
唯物论无法解释意识如何从物质 中产生,这是其面临的主要哲学 挑战之一。
自由意志
唯物论与自由意志的冲突也是其 受到批评的原因之一,因为按照 唯物论的观点,人的行为完全由 物质因素决定。
道德和价值
唯物论在解释道德和价值问题上 遭遇困难,因为它强调物质决定 一切,而忽略了精神和文化因素 对人的影响。
THANKS
唯物论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进步
随着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唯物论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支持 和验证。
技术的革新
技术的不断革新,尤其是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唯物 论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应用场景。
跨学科的合作
唯物论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如哲学、社会学、人类 学等,以解决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number {01}
唯物论
目 录
• 唯物论的基本概念 • 物质与意识 • 唯物论的实践意义 • 唯物论的当代发展 • 唯物论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01
唯物论的基本概念
唯物论的定义
唯物论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 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 映。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 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 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所推动的。
唯物论与其他哲学观点的对比
与唯心论的对立
唯心论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和反映。与唯物论相反,唯心论强调意识对物 质的能动作用。
与宗教观点的差异
宗教观点通常认为世界是由神或神秘力量所创造的,与唯物论的物质本原观点截然不同。
激发人民创造力
唯物论知识框架.doc
唯物论知识框架.doc唯物论,又称物质论,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马克思列宁主义、巴斯德学派和德国新唯物论构成,其知识框架以及关联的伦理、文化学说影响了整个欧洲后现代主义的发展。
唯物论的核心思想是:物质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本身决定着一切社会现象的发生与发展。
它所采用的科学的方法论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即从物质性的角度去观察客观世界的观念。
根据这一思想,唯物论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出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新形势新趋势,提出了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理论方案。
在唯物论的框架下,它倡导以下几个基本理论:物质历史观,物质结构分析,物质活动论,物质生产论,物质形态发展论,物质权力论,物质因素和文化生成,异化的物质商品范式。
物质历史观,即“事物的本质属性决定它在历史发展中的形态”,这是马克思列宁和巴尔德等唯物论家的基本观点。
它强调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入驻社会的事物,而不需要去看其变化的形式。
事物的发展有规律性,它受历史诸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会随着物质世界的变化而变化,以达到历史性目的。
物质结构分析是唯物论在从结构上来解释事物的发展过程,它把客观存在分成三个层次,即宏观的本质、微观的结构以及多元史的运动。
这三个层次形成了对事物发展的综合客观分析,而且还与社会的不同结构保持了一定的内在关联,具有解释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重大作用。
物质活动论以人的活动为指导,批判剥削产物出现的原因,强调劳动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和根源,在客观世界中有主体性的作用。
它强调物质活动中的主体性,对于客观事物从来没有被物质分析定义,它也拓展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把人的活动置于历史中,可以自由主动地作出决定,实现社会变革。
唯物论解释世界的方法是科学的逻辑思维,在把握客观事物变迁的过程中,以及明确把握人类发展的方向上创造了一套完整的阐述体系。
它的知识框架比其他哲学流派更为完善,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看清今天社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
高三唯物论知识点框架图
高三唯物论知识点框架图在高三这一年,对于学生们来说无疑是承载着未来的一年。
各种知识点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感到压力倍增,但是对于文科生而言,哲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更是令人头疼。
唯物论作为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其理论深奥而复杂。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唯物论的知识点,下文将从宇宙观、人的认识和存在、思维、实践、社会学思维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给出一个简洁清晰的知识点框架图。
一、宇宙观宇宙观是唯物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对世界本质及其规律的总体认识。
唯物论认为,宇宙是物质的无限多样性和运动的无限复杂性组成的统一整体。
唯物论强调宇宙普遍的、无穷无尽的发展。
1.辩证的宇宙观唯物辩证法是唯物论的根本方法,也是对宇宙观的具体阐发。
辩证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一个永恒的发展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唯物论通过矛盾的斗争、统一和转化,揭示了宇宙的发展规律。
2.物质的创造性唯物论强调物质的创造性,即物质的本质是能够创造世界、创造历史的。
通过对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发展历程及其内在机制。
二、人的认识与存在唯物论也涉及了人的认识和存在问题。
它认为,人是物质的产物,人的存在是在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起点唯物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建立起来的。
实践是人类获取知识与思想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实践与物质的直接接触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
2.认识的真理性和相对性唯物论强调人类对世界认识的真理性和相对性。
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相对的,无法完全洞察世界的本质。
只有通过实践与实践的实践性才能更好地接近、把握真理。
三、思维的规律唯物论不仅探讨了人的认识与存在,也对思维进行了深入研究。
它认为,思维是人脑的特殊反映活动。
1.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论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的特殊反映,不是从天而降的。
人的思维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2.思维的辩证性思维的辩证性是指思维中存在着对立和统一、否定和肯定等矛盾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1 南方某地根据自己的优势,制定了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 汽车、生物制药等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策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500多美元,成为我国第一个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城市。 该市的做法体现了辨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这一道理在材 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面对金融危机的侵袭,国家只有采 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规避风险,维护国家的 经济安全。
②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按规律办事, 不能违背规律。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 观调控,各国只有积极运用多种宏观调控的手 段干预经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③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为人类造福。各国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正是发挥 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解题思路——看、该题要求从唯物论的方法论角度来回答。 想、书本上对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了什么要求。(全面、变化发展、当时当地等) 连、把书本知识和材料进行结合,具体说明是如何做到的。 写、组织好文字,简明扼要的写下来
参考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该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了从实际出发: 1、坚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该地区从当地养殖业优势的实际出发,把养殖业作为经济增长 点,体现了对客观实际的准确把握。 2、全面把握实际。他们不仅认识自身实际,还研究周边市场甚至世界市场实际;不仅立 足养殖,还积极发展加工业,提升产品档次,体现了对多方面实际的总体把握。 3、从变化发展了的实际出发。面对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他们开展了新一轮的结构 调整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解题思路:1、看——题目用了哲学道理,没有具体到什么范围,那么要着重从材料的中心思想 去把握。 2、连——找准切入点(人工增雨)。“人工增雨”的措施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缓解 旱情的举措,同时这一举措不是任意的、盲目的,而是建立在遵循和利用降雨的有关 规律的基础上的。因此,“人工增雨”体现的哲学道理应是唯物论中的“客观规律和主 观能动性的关系”。 参考答案 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 2、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例题6 2006年12月5日至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针对明年经济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 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现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任 务,防止出现大的起落,必须稳定、完善、落实政策,做到 “三个协调”: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 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 好又快发展。与过去相比,虽然“好”字与“快”字只是前
解题思路:看——题目要求1、辨证唯物论,2、什么道理(原理和方法论)3、材料 中如何体现 想——唯物论的知识体系(有什么原理和方法论) 连——把材料中心与唯物论连接,找准切入点——根据。。。制订。。。 从而取得一定的成绩,这反映出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该市根据自己的优势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体现了物 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 展。该市正确的经济发展策略,推动了该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体 现了意识的巨大的能动作用。
例题5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 全面提高未 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 党中央、国务院制 定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 谈谈加 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①物质决定意识 ,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 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适应新形 势、新任务的要求 ,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策是完 全必要的。 ②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说明重要性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 进事物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 想道德建设 , 弘扬民族精神 , 树立正确的理想 信念 ,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 必将 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 促进未成 年人全面发展。
例题2
某地区近些年经济发展迅速,GDP 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同 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
重;科技水平不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教育、卫生等社会事
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该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 整发展思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重视 GDP 增长的同时,重视环 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能源利用率,重视城乡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 科技教育卫生事业,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稳定等,政府对工作
C
)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就能根据需要创造或者消灭
4、2006年1月我国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将工薪
所得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上调为1600元。在个人所得税法修 改过程中,有专家建议,今后对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应当充分 考虑不同纳税人的具体赋税能力。该专家的建议体现的唯物
A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事物的发展。该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 发展思路, 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为促 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该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 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 重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例题3 材料一:现在,随着疯牛病、禽流感、苏丹红、农药残 留、三聚氰氨等问题的不断报道,人们走进市场的时候, 越来越感到犹豫不决了。以至有的媒体提出:我们究竟能 吃什么? 材料二: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指出,滋养着 人类文明的河流在许多地方被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加上工 业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未来的水资源已经受到严重威胁 。 (1) 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出现材料一和材料二中 所述问题的原因。(6分) (2)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如何 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8分)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
1、物质与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 意识的 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辩证关系 认识世界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 改造世界 指导 重视精神的力量 调节控制 唯物论 客观性
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 (1)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就是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 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 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 (2)从实际出发的原因和意义。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世界 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 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到一切从实际 出发,使主观和客观达到具体的和历史的统 一。
和前提。我们既要尊重经济增长的规律,又要尊重社
会发展和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规律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
律、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必要条件。发挥主观能
动性主要表现在:能动的认识现实,进一步深刻把握
相关规律,稳定、完善、落实相关政策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例题4
着力点和财政投入方向做出了必要的调整,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和谐
发展。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该地在建设 和谐社会过程中,是怎样调整发展思路?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针对过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思路,
采取相应措施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2013年6月11日至26日,我国“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 在轨飞行15天,完成了预定实验目标,准确着陆。这标志着 “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说明( A、人们可以改造规律,为人类造福 规律 C、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 造福 D、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B
)
2、伟大的红军长征翻开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 局面,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在 长征途中,红军发挥勇于吃苦,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战略大
转移。这体现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①物质决定意识
C
)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③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后顺序调整,但却表明中央在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上更加注重
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好”在“快”前,成为明年经济 发展的一大亮点。
请结合材料,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说明如何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尊重客观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 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例题5
气象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即在气象行业投资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本 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业, 气象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2年夏季,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 降水。试分析“人工增雨”体现的哲学道理。
*考察重点: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辩证关系
1、台湾作家林清玄写了一首禅诗:“白鹭立雪,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