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12课、习作与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12课、习作与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12课、习作与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1.短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繁星、漫灭”等词语。

2.体会诗歌的韵味,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并体会诗歌的情感。

3.在赋予乐感的反复的朗读中,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的韵味,展开想象,体悟情感。

2.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激趣导入: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奶奶看到繁星时的心情。

2.介绍作者,解释“繁星”。

(课件出示)二、初读短诗,读出节奏环节一:朗读《繁星》(七一)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环节二:朗读《繁星》(一三一)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发现韵脚:感知“光”“香”“响”等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关注问号的语气,理解“思潮”。

环节三:朗读《繁星》(一五九)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三、学习《繁星》(一三一)1.情境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境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1)“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

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于海的描写。

”——《冰心自传》(2)“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

”——《往事》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有着深深的眷恋与感激之情。

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四下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全册

四下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全册

四下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全册一、单元概述1.1 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通过阅读有关自然景观、动植物的篇文章,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2 单元目标-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动植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3篇课文:《海上日出》、《鸟的天堂》和《花钟》。

- 《海上日出》:描绘了海上日出时的壮丽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鸟的天堂》:描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鸟的天堂”,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 《花钟》:以花钟为线索,展示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变化无穷。

2.2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动植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策略3.1 朗读与表达-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美。

- 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2 学习生字词-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学习和掌握生字词。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生字词,巩固学习成果。

3.3 写作训练-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写作题目,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 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自评,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检查学生的写作成果,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时间为2周,每天1课时。

六、教学资源- 课文文本、生字词卡片、课文录音、教学课件等。

七、教学建议-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一首诗歌和一篇短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非常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诗歌和短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于如何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如何保护环境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和短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课文图片: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卡片:用于出示重点词语,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大自然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然后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描绘的大自然美景。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9《短诗三首》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9《短诗三首》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9《短诗三首》带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选自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本节课包括《惠崇春江晓景》、《题临安邸》和《清平乐·村居》三首诗。

这三首诗都是古诗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理解其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诗词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理解,但四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对文学作品的感性认识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

2.难点:体会诗词的韵律美,深入理解诗的内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对三首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三首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中的意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诗词,教师纠正发音,确保学生正确地朗读。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的意境,分享自己的感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选择一首诗进行家庭作业,要求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意境和语感。

2.使学生能够朗读古诗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3.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4.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朗读古诗词,理解其中的基本意境。

2.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

2.掌握古代诗人生平和作品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园地三》2.精心准备的古诗词材料3.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言(5分钟)–介绍古诗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习古诗词(15分钟)–教师传授古诗词知识,让学生听写、朗读。

3.情感体验(15分钟)–分组讨论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

4.诗歌赏析(10分钟)–教师或学生朗读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其中情感。

5.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化重点。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复习上次学习的古诗词内容。

2.讲解古代诗人(10分钟)–介绍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3.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分享对古代诗人的理解和感悟。

4.情感表达(15分钟)–分组朗读古代诗人的作品,体会其中的情感。

5.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

六、课堂作业1.默写所学古诗词。

2.回家后查阅更多关于古代诗人的信息。

七、展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古代诗人的生平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为“日积月累”,要求我们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习惯。

本单元一共包括三篇课文:《跟着大妈操操操》、《河豚妈妈的爱》、《飘荡的风筝》。

其中,《跟着大妈操操操》讲述了健身操的好处,强化了身体锻炼的必要性;《河豚妈妈的爱》则通过描写河豚妈妈的母爱,引导学生们从中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学生明白爱是需要付出的;《飘荡的风筝》则通过风筝飞翔之美来引导学生们明白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的力量。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掌握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好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理解文章表达的主要意义。

(2)学会提出问题、留意课文情节,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3)了解生活中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理解父母的爱必须互惠互利,需要付出。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交流、表达、思考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生活、欣赏生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掌握形象化语言运用方法。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学习、爱劳动的积极情感。

(2)引导学生欣赏生活、感受生活,懂得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

(3)培养学生的爱护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修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习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如锻炼身体、学习知识、尊重他人等。

而本单元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日积月累的力量,理解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以阅读为主,采用“阅读—理解—讨论—评价”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从课文中自行掌握知识点,培养自我发现、自我理解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本单元的课本、教学设计、图片和视频等。

2、在课堂上贴上文化墙,让学生参加“亮相明星”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案

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诗歌语言的韵律之美。

•掌握古诗词中的基本语言特点。

•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感知语言的美。

### 能力目标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

•能够理解诗歌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感悟诗歌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语言的韵律之美。

•掌握古诗词中的基本语言特点。

###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古诗词的韵律节奏。

•理解古诗词中隐含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讲解
1.讲解古诗词的基本语言特点,如对仗、押韵等。

2.分段解析古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朗读
让学生轮流朗读古诗词,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

四、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与理解。

五、拓展
通过比较不同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拓展学生的诗歌欣赏视野,培养其审美情感。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提高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培养出色的朗读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

2.感想小结:谈谈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获得启发,体验语文之美。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园地”为单元主题,通过不同的语文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课文内容丰富,包括诗歌、散文、民间故事等多种体裁,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不同体裁的文本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但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诗句和文本,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较高,乐于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仿照例子,进行简单的语文实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仿照例子,进行简单的语文实践。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诗句和文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打印课文原文,准备给学生阅读。

2.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带领学生进入一个美丽的花园,引出本课的主题“语文园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小兔快跑》。

2.能够理解文中人物情感变化。

3.能够理解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并进行形象描述。

4.能够独立完成课文相关的阅读与默写。

教学重点1.课文《小兔快跑》的朗读和理解。

2.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分析。

3.对课文内容进行形象描述。

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文中人物情感变化,进行深入分析。

2.能够自主理解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并进行形象描述。

教学准备1.课文《小兔快跑》的复印件。

2.黑板、彩色粉笔。

3.音响设备及相关音频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小兔快跑》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故事引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预热教学内容。

2. 学习课文(15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文,重点在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细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和情感变化。

3. 情感细读(10分钟)•分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兔会害怕、骄傲和最终感到感动。

4. 形象描述(10分钟)•让学生形象描述小兔奔跑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默读与默写(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文默读,并进行相关练习。

•在黑板上逐句写出课文,学生进行默写。

第二课时:巩固与拓展1. 课文复述(10分钟)•让学生自己复述课文内容,检查理解情况。

2. 课文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变化,讨论其中的原因。

3. 讨论与分享(15分钟)•学生们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互相讨论交流。

•带出课文中的价值观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小兔快跑》这篇课文展开,通过朗读、分析、形象描述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其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但在情感细读和课文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训练。

同时,在教学设计上,也需要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四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部编版四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9、短诗三⾸教学⽬标1.认识“漫、涛”2个⽣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1、认识“漫、涛”2个⽣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导⼊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化底蕴。

从古⾄今,诗⼈们创作了⽆数经典的诗,那⼀⾸⾸优美的诗,就像⼀串串璀璨的珍珠。

现代诗语⾔优美,深受⼈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冰⼼的三⾸⼩诗。

⼆、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现代著名作家、诗⼈、⼉童⽂学家。

冰⼼受到泰⼽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标题的⾃由体⼩诗,这些⼩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

主要作品有《冰⼼⼩说散⽂选集》《寄⼩读者》《再寄⼩读者》《三寄⼩读者》《⼩橘灯》《繁星》《春⽔》等。

2.出⽰⽣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不是“⽔”,⽽是五笔写成的“”。

4.把你最喜欢的⼀⾸诗读给⼤家听⼀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

(1)⾃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诗,你的眼前出现了⼀幅怎样的画⾯?(抓住“⽉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时快乐⽣活的深切怀念。

)(5)出⽰图⽚,配乐朗读诗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2.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3.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3.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展示的情感。

2.运用课文中学习的词语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

2.教学PPT。

3.黑板、粉笔。

4.单词卡片。

5.朗读音频。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图片和简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园地》的主题。

第二步:课文学习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重情感表达。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词语,理解意义。

4.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词语。

第三步:课文理解1.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意义。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小组展示表达成果。

第四步:知识巩固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2.组织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对话中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步: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概括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课堂作业1.默写生词词语及其意义。

2.用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篇课文段落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理解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情节和意义。

2.能够背诵课文。

3.能够感受课文的意境,领悟其中的道理。

4.能够感受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意义。

2.背诵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3.探讨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领悟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点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绿色的理解,并引出“绿”这个话题。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生词,理解整个课文。

3.分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3. 感悟课文1.分组讨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2.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背诵课文1.学生分段背诵课文,逐段展示。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朗诵的语调和感情。

5. 拓展活动1.带领学生走到校园或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绿色。

2.让学生观察、记录身边的绿色,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倡保护环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紧凑,学生的参与度高,课文内容理解度较好。

改进之处在于可能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设计的教案,希朥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2.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3.提高诗歌欣赏和鉴赏能力;4.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感受。

二、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和意义;•通过欣赏多首诗歌,提升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相关诗歌的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课堂环境:整洁明亮的课堂环境;3.学生准备:让学生提前阅读相关诗歌,做好预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诗歌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打开新课的序幕。

2.学习新诗歌(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诗歌,通过朗读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情感内涵。

3.诗歌欣赏(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欣赏活动,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读和解读,展示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认识进行深入思考。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诗歌欣赏和解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部分学生能够深入领会诗歌的内涵,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较为肤浅。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对诗歌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同时,我还需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继续阅读相关诗歌,总结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八、扩展阅读1.鲁迅《雨巷》2.李白《静夜思》以上就是本文对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带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希望能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9《短诗三首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9《短诗三首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9《短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和朗读《短诗三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短诗三首》的理解和朗读。

•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表达诗歌情感。

难点
•理解抽象诗歌语言,提升对诗意的把握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件:《短诗三首》PPT。

•手段:黑板、彩色粉笔、CD音响。

•素材:准备课文朗读音频。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堂导入:巩固前几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学习新知:呈现《短诗三首》诗歌内容,详细讲解诗意和文中隐含的
情感。

3.听读诗歌:播放音频,让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4.课堂练习:分组或个人朗读诗歌,注重语音语调的运用。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内容,梳理《短诗三首》的主要内容和感情色彩。

2.分组朗读:让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3.课文理解:通过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领悟其中的诗意。

4.诗歌赏析:展示相关插图或图片,让学生进行诗歌形象联想,增强理
解深度。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学生对《短诗三首》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在未来的学习中,希望学生能够继续深入诗歌世界,感受诗歌的美丽与魅力。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能够认读并正确书写本单元的所有生字词。

•能够理解文本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能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能够模仿故事情节,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回顾。

教学难点
•故事情节的把握和理解。

•课文中的生字词认读和应用。

教学准备
•教材: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素材:故事插图、生字词卡片、教学PPT等。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师生互动,呈现故事插图,引出本单元主题。

2.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25分钟)
1.听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2.教师讲解生字词意思和读音,并进行示范。

3.学生跟读生字词,巩固学习。

三、活动设计(15分钟)
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故事情节,展示小短剧。

2.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价值观念,引发思考。

四、作业布置(5分钟)
1.完成课后习题。

2.默写本课生字词,并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课外阅读指导,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读懂故事《小头儿子和小尾巴》。

2.能用自己的话将故事《小头儿子和小尾巴》复述出来。

3.能够感受故事传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抓住故事主线。

2.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整个故事。

三、教学难点1.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尤其是对其中的细节进行准确表述。

2.能够通过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文《小头儿子和小尾巴》课文原文。

2.故事卡片或图片。

3.听力材料。

4.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师引入•利用图片、故事卡片等教具,向学生展示故事的背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故事可能的发展。

2. 听故事•让学生闭眼聆听故事《小头儿子和小尾巴》,倾听其中的细节。

•教师可以适当加入情感语调,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3. 学生复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整个故事,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适时纠正学生的表述,引导他们更准确地表达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1.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如友情、团结等。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感,加深情感体验。

2. 分组讨论•按照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就故事中的某一情节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一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促进思维碰撞。

3.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复述能力。

•鼓励学生课后对故事进行反复阅读,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小头儿子和小尾巴》相关练习。

2.写一篇感想,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悟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围绕故事《小头儿子和小尾巴》展开,通过听故事、复述、情感体验等环节,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情感认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了解《春风细雨》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情感。

•掌握课文中的生僻字和生词,并能正确使用。

•能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获取信息。

二、教学重点•掌握《春风细雨》的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课文学习:《春风细雨》2.生字生词:畅游、脉搏、处处、浏览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1.课前:播放有关春天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期待。

2.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春风细雨”这个词组的含义。

3.学习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道理。

4.生字生词:教授生字生词,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前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朗读: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写作: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他们运用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4.拓展: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拓展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三课时1.知识梳理:与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和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

2.分组朗读: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课外拓展: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方法•听说读写结合,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视频展示、图片展示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六、教学评价•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作文评价,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听力测试,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听力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多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共同呵护学生成长。

以上是本次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春风细雨》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最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9. 短诗三首《繁星》教案(一)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1、体会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自主学习: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2、向学生提供以下资料:①作者简介②写作背景(见附一、二)(五)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语设计:繁星是常见的,引起过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好,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女学生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

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板书课题)二、指名学生介绍巴金和写作背景(口述)。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①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句;②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③理清文章结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

要求学生先回忆自己观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再看看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并与之比较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参考答案)①“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部编版某校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内容分析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某校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内容分析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某校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内容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家乡”,通过一组描写家乡的课文,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美丽和变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的课文有《海上日出》、《荷塘月色》、《四季之美》等,这些课文都是优美生动的描写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描写文的阅读和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课文时,可能会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的句子结构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掌握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能够流畅地朗读和复述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对家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学会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家乡的美丽和变化,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掌握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能够流畅地朗读和复述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写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和认识,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实物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和变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2.课件: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家乡相关的图片,如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活动等,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是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

让我们一起朗读欣赏。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冰心先生的三首短诗。

2.(板书课题:繁星)学生齐读课题“繁星”。

解释“繁星”,指导书写“繁”字,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出示课件3】3.诗集介绍:【出示课件4】《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冰心先生一起,体会母爱、童真、自然的美好。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5】“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

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在构建立体的画卷中,领略短诗的美。

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在富于乐感的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作者介绍】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

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

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

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1923年8月赴美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读书,不久因病住疗养院七个月。

这时期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

1926年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平女子文理学院。

1931年的小说《分》、1934年的《冬儿姑娘》等作品中都表现出对于“爱的哲学”的深化和突破。

1946年,与丈夫吴文藻同往日本,应邀在东京大学教课。

l951年秋回国。

解放以来相继出版散文、小说、诗歌集《小桔灯》《樱花赞》《再寄小读者》等。

自1954年以“爱的哲学”为主题,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冰心除创作外,还翻译过一些外国文学作品。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永不漫灭的回忆“永不漫灭的回忆”的中心词是“回忆”,在此可理解为“往事”;题目关键词是表修饰的“永不漫灭”,在此可理解为“难以忘记、铭刻在心”等。

因此,可转换为“铭刻在心的往事”,“这些事”的指代内容:一是“月明的园中”,即自然之趣;二是“藤萝的叶下”,即童心童趣;三是“母亲的膝上”,即母爱及亲情.【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人物评价在这里,我们觉得冰心女士所谓“人世间只有同情和爱怜,人世间只有互助和匡扶,”——这样的“理想的人世间”,就指的文艺元素之一的“微笑”;所谓的“人生的虚无”就指“苦难的现实”,就意味着所谓的“泪珠”。

而且她明白地说:我要讴歌“理想的”,我不愿描画“现实”赚取人们的“泪珠”。

(茅盾)“有你在,灯亮着。

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巴金)“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而她的光芒,将永远留在几代人的心里……”(魏巍)“冰心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宽广人性是它的生命力,虽然作品数量很少,而且没有长篇,但冰心那富有声音的作品,以及对人性的一种侧面的仔细的洞察,就像《小桔灯》一样,赋予我们以温暖心房的光芒。

”([日本]萩野修二)10绿备课素材【作者介绍】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主要作品《归来的歌》《北方》《他死在第二次》《旷野》《反法西斯》《黎明的通知》《愿春天早点来》《雪里钻》《献给乡村的诗》《走向胜利》《欢呼集》《艾青选集》《新文艺论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彩色的诗》《落时集》《雪莲》《海恋花》《启明星》《域外集》《向太阳》《吴满有》《黑鳗》《大堰河-我的保姆》《下雪的早晨》《太阳的话》《我爱这土地》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写作背景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1.《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2.《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给太阳》早晨,我从睡眠中醒来,看见你的光辉就高兴;——虽然昨夜我还是困倦,而且被无数的恶梦纠缠。

你新鲜、温柔、明洁的光辉,照在我久未打开的窗上,把窗纸敷上浅黄如花粉的颜色,嵌在浅蓝而整齐的格影里,我心里充满感激,从床上起来,打开已关了一个冬季的窗门,让你把全金丝织的明丽的台巾,铺展在我临窗的桌子上。

于是,我惊喜看见你:这样的真实,不容许怀疑,你站立在对面的山巅,而且笑得那么明朗。

我用力睁开眼睛看你,渴望能捕捉你的形象,多么强烈,多么恍惚,多么庄严!你的光芒刺痛我的瞳孔。

太阳啊,你这不朽的哲人,你把快乐带给人间,即使最不幸的看见你,也在心里感受你的安慰。

你是时间的锻冶工,美好的生活镀金匠;你把日子铸成无数金轮,飞旋在古老的荒原上……假如没有你,太阳,一切生命将匍匐在阴暗里,即使有翅膀,也只能像蝙蝠在永恒的黑夜里飞翔。

我爱你像人们爱他们的母亲,你用光热哺育我的观念和思想——使我热情地生活,为理想而痛苦,直到我的生命被死亡带走。

经历了寂寞漫长的冬季,今天,我想到山巅上去,解散我的衣服,赤裸着,在你的光辉里沐浴我的灵魂……11白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叶赛宁的抒情诗《白桦》于1914年发表。

这首诗意象鲜明、节律和谐、感情欢悦、意境明丽,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诗分四节,每节四行。

首节总写白桦的特点。

用“银霜”和“雪花”写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

一个“涂”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次节写桦树的枝叶。

既然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去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桦树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

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

这一句让我们想起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作者极尽想象,赞美雪后的桦树它傲寒挺立的形象。

三节作者又总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

“寂静”用“朦胧”来修饰,这是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写出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玉立”写出它的挺拔,写出它的气质高尚,写出它的非同凡响。

“灿灿的金晖”,衬托它的绚丽辉煌。

“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突出静静挺立的白桦不失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最后一节,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用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细腻地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

总之,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

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

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

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

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所以诗人对白桦的礼赞其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当我们读到“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的时候,我们能完全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作者介绍】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苏联俄罗斯诗人。

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

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

《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

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

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

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

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

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