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和美丽新世界存在的矛盾,世界需要质疑——关于乌托邦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4 和美丽新世界存在的矛盾,世界需要质疑——关于乌托邦
的几点思考
关于乌托邦的思考
战争消失了,一切罪恶的源头——欲望,从此得到了根本的约束和满足,
秩序遍布了文明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类心中只剩下了一种情绪,那就是幸福,哦不,还有对福帝的虔诚。
似乎当文明的火光照耀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之初,那样的世界便开始随着帝
王将相的愿望,哲人的思考,和农夫的抱怨,在光与影中,若隐若现。有人开
始把幻想变成墨迹,有人甚至把墨迹付诸于实践,但也有人开始反思,而首先
构造这样一个世界无疑是反思的最佳开始。
1关于世界的构造:
我曾经有幸读过《1984》以及粗略的看过《乌托邦》,从《乌托邦》到《1984》再到《美丽新世界》,一切都开始趋向于完美,莫尔的《乌托邦》把
一切的正常运行开始寄托于制度,但是还是希望人类本性中的“善”能解决一
些问题。乔治奥威尔试图用强权下的完善制度来控制人的本性由此确保一切处
于控制之下。而赫胥黎,他用科学改变了人的本性,于是《美丽新世界》诞生了。
于是我们看到,这一切的核心便是人性,随着对人性认识的深化,人们开
始意识到,一些处于人类思想深处的因素导致人类不可能作为社会的零件按照
一个意志运转,但是乌托邦的本质其实就是稳定,真正意义上不可打破的稳定。于是必须对人类的本性加以控制甚至是改变。
乔治奥威尔选择了控制,监视,理念的灌输,还有制度。但是对于千万各
不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控制方式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那样的世
界中危机根基的事物,故事中的主人公无疑是这种不确定性的产物之一。并且
人的本性中也存在着对这种控制的强烈反抗,人类总是会本能的去思考自己存
在的意义,而这种思考对于《1984》世界中对人的控制无疑是毁灭性的,虽然
乔治奥威尔用最后主人公因为一系列教育从心底里真正向这个世界屈服,和
“双想’等一系列方式去解决这类问题。但是这无疑是不全面而且是主观的,
而这也正是乔治奥威尔在构造世界上的一个重大缺陷。
而赫胥黎似乎意识到了这种缺陷,于是他对人类的本性选择了改造,从胚
胎甚至从基因的构成开始,就让一切处于“社会”的控制之下。通过各种方式
预定这个人的性格,生理形态,喜好以及,命运。他们将会本分的像一个零件
规矩的随着社会的运转而运作,质疑作为一种本能已经被无限的压制甚至移除了。这无疑为一个真正稳定的世界打下了一个无比坚固的基础。所以相比较而言,赫胥黎的社会是最“完美”的
2关于世界的反思
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出,当乌托邦的构造之路开始触及人类的本性之时,也
是对于乌托邦最严厉的批判开始之时,温斯顿最终“赢得了对自己的胜利,他
热爱老大哥”,“野蛮人”最终的孤寂与疯狂,这些犹如一个个绝望的符号,
无疑是赫胥黎与乔治奥威尔对自己构造的社会最猛烈的抨击。
并且从无数读者对这些书籍的反应来看,大部分人类愿意倾尽全力避免这
一切的真正发生。但同时一个疑问也诞生了,为什么?为什么要反抗这样的
“美丽新世界”?乍一眼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仔细想想要
给出一个相对精确且合理的答案也不见得如此容易。
人类反抗这样的乌托邦,必定意味着人类在乌托邦里失去了一些东西,而
且这些失去的东西是至关重要的,超越了物质,甚至超越了对于完美世界的梦想。而人类到底失去了什么东西?我给出的回答是“质疑的权力”,为什么人
类被剥夺了质疑的权力?因为“质疑”对于任何一个以稳定的人民为基础的社
会来说都是毁灭性的。《1984》中“无知即力量”“2加2等于5”以及“权力是对人的权力。对肉体更是对心灵的权力”《美丽新世界》中“一切条件设置
的目标都是:让人们喜欢他们无法逃避的社会命运”都显示出了易被控制绝对
顺从的民众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但是“质疑”这种人类的本性是绝对顺从的最
大敌人。《1984》的社会在外部建立了对这种“质疑”的压制机制,而《美丽
新世界》则在人的思维内部,通过后天条件反射原理建立了一套自我约束机制,显然,这些措施对于一个稳定社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它们给予人的
印象却是黑暗以及绝望,由此可见这种“质疑“对于人类个体的重要性。
3质疑对于个体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质疑让人类变得不容易甚至无法真正控制,当对已有现实提出
“为何如此”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很多时候往往是改变以及反抗的开始。但同时,也正是质疑才使每个人作为个体区分于他人,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当人
类本能的开始质疑时也造就了不同的困惑,而不同的困惑必定意味着不同的思
考方向和方式,最终也将得到不同的结果。也正是这一个个不同的结果塑造了
一个个不同的人格,再次基础上,人们又本能的开始全新意义的质疑和思考,
无所谓对错,但这对于人类个体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当人们因为被要求绝对顺从,从而被剥夺质疑的权力的同时,实质上
也被剥夺了作为完整个体存在的权力,这对个体是毁灭性的,所以人类本能的
反对这样的社会。但是这里还有一个疑问,一个被剥夺了所有个体存在权力的
社会,真正可以达到奥威尔和赫胥黎等“构造者”所描述的真正稳定和完美吗?
4质疑对于整体的重要性
纵观人类历史,如果从科学发展来看,可以看做是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被
解决的过程,而这些的问题提出的基础,是对客观现象的疑惑和对已有解释的
质疑。如果人类被剥夺了质疑的权力,那么我们有理由怀疑,人类物质方面的
发展是否会陷入停滞?
《1984》和《美丽新世界》都对这个致命性的问题作出了一些解答,一些
是认为可以对这些质疑作出选择性的制约,限制对于社会制度和权利的质疑,
而让对于自然方面的探究继续存在,而其间产生的冲在《1984》中用“双想”
给予解决。而一些文字则表达出“乌托邦”的形成的基础便是高度发达的科技,自此以后对于科学,所以人只需要知道“如何”,对于“为何”,人们没有权
利且在一系列制度下也不会想知道,也就是说,人类的科技将陷入停滞。但是
个人认为这些解答不能真正地解决这方面问题。
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个更加致命的问题,人类社会制度的发展,从封建趋向
于民主,若再趋向“乌托邦”,都是基于对现有社会制度的质疑上的,乌托邦
在整体制度上是完美的,那么它可能不需要人来对此质疑从而进行完善,但是
它必定需要有人明白它的运作机制从而维持它的运作,这些人便是“管理者”
在《1984》中,它的最佳体现便是对温斯顿进行思想改造的奥布莱恩,在《美
丽新世界》里它体现为所有最高种姓的人。
明白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甚至在细节上对机制进行完善和改造,必定意味
着这些统治者或者说管理者知晓甚至深刻理解了,自己在整个社会体制下被要
求剥夺个体思维,不准质疑。可是他们的使命又要求他们有一定自由思考的能力,这其间必定会造就致命的矛盾。
在《1984》中经常需要进行政治清洗显现出了这种矛盾必定意味着社会不
可能完全稳定。而《美丽新世界》中亨利·福斯特出现的孤寂感,赫姆霍尔兹·华生总有一些莫名的情怀需要倾诉,甚至正统的典范命运预定局主任慌乱
辩解自己“没有产生感情”,以及总统在解释规则时语调中产生的漫不经心,
都体现了这种矛盾的客观存在。
小说中出现的这些细节体现出了作者清楚意识到了这个致命性矛盾的存在,作者也的确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是我认为《1984》中残酷的清洗和对个例进行
教导无疑不是成功的解决方案,甚至在现实世界上已经有某些国家的历史证实
这种方式最终将导致自身社会机制的毁灭。而《美丽新世界》则用强大的社会
氛围和机制压制了这样的矛盾,可无法否认它还是存在的而且对社会机制一直
存在着致命的威胁。也就是说这种矛盾的存在意味着社会不可能真正稳定。但
是基于剥夺人类质疑权力而建立的社会意味着这种矛盾必然存在,而之后的一
系列机制仅仅是在尽力缩小这种矛盾带来的“不良后果”
6世界并不美丽
可是漫长的历史表明人类本性中对于自由的渴望,对于约束的反抗,不是
一些所谓的“措施”可以消灭的,没人可以保证在哪一天这种自从人类诞生以
来就潜藏在所有人心灵深处的力量不会突然爆发,让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完美
世界趋向于毁灭。真正的美丽新世界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