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产业转移与升级

合集下载

东莞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东莞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东莞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马远琼摘要:在过去的30年中,东莞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总量进入全国5000亿元城市行列。

但是,东莞经济及其转型升级也存在诸多问题。

东莞的发展模式给东莞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问题,显然已难以为继。

我们认为,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执行循环经济政策、继续改善社会治安环境、善待外来人口和大力发展区域高等教育,将是东莞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东莞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循环经济;社会治安;区域高等教育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条件,在短短的30年时间实现了从一个农业大县向工业化城市的蜕变,走过了发达国家用了一两百年才能实现的工业化历程。

毋庸置疑,东莞30年的经济成就辉煌,但此种发展模式现在已经难以为继。

东莞的经济需要再来一次蜕变,否则辉煌只能是永远成为历史。

东莞经济蜕变的核心命题当然是东莞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一、东莞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1.东莞现有经济发展方式本身难以为继在过去的30年里,东莞“天时”主要是指中国正处在打开国门、执行改革开放的国策的初期和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转移的历史时期。

“地利”指东莞位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珠三角地区,毗邻港澳,土地资源相对较多。

“人和”指东莞人素有经商传统和务实、创新精神:石龙镇是广东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商业发达;响彻全国的口号“想致富,先修路”也肇始东莞;1978年9月,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加工厂东莞太平手袋厂正式开工。

近些年,作为东莞经济的GDP增量经历了由超高速增长到增幅降低再到低速增长的急剧下行过程。

2021年,东莞GDP增长14%,20多年GDP增近20%的神话成为历史。

2021年1-10月,东莞生产总值3066 亿元,同比增长3.8%(《东莞日报》,2021年11月24日)。

2021年,东莞经济上半年GDP增速仅为2.5 %,在广东省排倒数第一。

造成东莞经济现在的困难有很多复杂的原因。

宏观上讲,是国内、特别是国外的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新一轮产业转移下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

新一轮产业转移下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

新一轮产业转移下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东莞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长期以来一直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和大规模生产来获得竞争优势。

然而,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政府调控等因素的影响,东莞市的传统产业正在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东莞市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逐渐形成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东莞市正在逐渐转向高技术产业。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东莞市开始重视技术创新,并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例如,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东莞市着力大力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元器件等高端产品制造业,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此外,东莞市还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再次,东莞市正在加强对服务业的发展支持。

由于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消费升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东莞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例如,在旅游产业方面,东莞市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力度,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在金融服务方面,东莞市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东莞市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支持一批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

最后,东莞市正着力打造创新创业的氛围。

创新创业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东莞市政府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

例如,东莞市政府设立了创新创业基金,支持科技研发和创业项目;还建立了创新创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等支持;同时,东莞市还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更多的人踏上创业之路。

总之,东莞市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但也正积极应对挑战,形成了一些新的产业发展趋势。

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服务业和创新创业将成为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有助于东莞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浅析东莞产业升级背景下的产业集群创新

浅析东莞产业升级背景下的产业集群创新
区域 经 济 与 产 业 经 济
浅 析 、 兀 菩 业 升 级 背 景 下 的产 业 集 群 创 新
朱 佳 丽
( 莞 理 工 学 院城 市 学 院 , 东 东莞 5 3 0 ) 东 广 2 1 6 摘要: 东莞 在 实施 “ 转 移 ’ 过 程 中 面 临 着 产 业 “ 心 化 ” 招 商 困 难 等 问 题 , 现 实 的 产 业 转 型 升 级 路 径 是 “ 地 升 双 ’ 的 空 、 更 就 级” 。根 据 区 域 创 新 系 统 理 论 , 以 通 过 整 合 创 新 主 体 、 新 公 共 政 策 与 基 础 设 施 、 范 中 介 组 织 等 措 施 构 建 东 莞 产 可 创 规


问发展 模式有 利 于 内部 企业 和其 他机 构之 间的相 互合 作 , 实 现 区 域 创 新 活 动 主 体 之 间 的 优 势 互 补 , 应 地 降 低 制造 业大量 转 移 , 起 区 域 内生 产 能 力 不足 , 业 引 就 萎 缩 等 诸 多 问题 。在 产 业 转 移 实 施 过 程 中 , 方 政 府 为 了 当 地 前 利 益 考 虑 , 劳 动 力 密 集 型 企 业 比 较 青 睐 , 政 府 呼 吁 企 对 当 业 升 级 转 型 、 少 人 口压 力 之 时 , 村 基 层 的 想 法 却 相 反 。 减 镇 另外 , 把劳 动密集 型产业 转 移出去 是为 了引进 高科 技企 业 和 项 目 。跨 国公 司 主 导 的 国 际 产 业 转 移 是 为 了 在 全 球 范 围 内 实 现 利 润 最 大 化 , 莞 目前 日益 失 去 廉 价 劳 动 力 、 宜 地 价 、 东 便 优 良环 境 等 比 较 优 势 , 将 增 加 其 营 运 成 本 , 伤 外 资 在 本 这 挫 地 设 厂 的 积 极 性 。现 实 也 表 明 , 年 来 , 莞 一 直 希 望 引 进 多 东 大 项 目 、 企 业 , 效 果 并 不 明显 。 大 但 产 业 升 级 转 型 的 路 径 除 了“ 笼 换 鸟 ” , 进 全 新 的 高 腾 式 引 端产业 , 换 旧的相对 低端 的产业 , 一种 是“ 地 升级 ” 。 替 另 就 式 对 东 莞 而 言 , 者 更 为 现 实 和 紧 迫 。一 方 面 , 腾 笼 换 鸟 ” 后 “ 容 易给人 “ 厂” 误 解 , 且 对能 否 引进 “ ” 能 引进 什 么样 赶 的 而 鸟 、 的 “ ” 没 有 把 握 。一 个 必 须 正 视 的 现 实 是 , 量 的 劳 动 密 鸟 , 大 集 型 产 业 虽 然 处 于 产 业 链 低 端 , 加 值 不 高 , 已 形 成 了 完 附 但 善的产业 链 和配套 , 业 集 中度 相 当高 。 比如 东莞 有 家 具 、 产 服 装 、 鞋 、 金 模 具 等 传 统 产 业 , 舍 弃 这 些 产 业 显 然 不 可 制 五 要 能 , 现 实 的 出 路 就 是 在 现 有 产 业 基 础 上 升 级 , 动 产 业 链 更 推 的 完 善 和 整 合 , 升 制 造 业 的 竞 争 力 。实 现 东 莞 产 业 集 群 创 提 新对 于推动产业 升级 有着 重要 的作用 。

地方政府推进产业升级转型——以东莞为例

地方政府推进产业升级转型——以东莞为例
外迁 , 严重影 响了地方经济 的发展 , 政府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势在必行 。


东莞产业升级转型面临的 国际 国内形势
( ) 一 东莞 产 业 发 展 积 累 了大 量 问 题 。 产 业 升 级 提 出 了客 观 要 求 对
1 产业整体处于价值 链低端 , . 产业层 次偏低 。20 07年全 市有工业企业 16万家 , 中高新技 术企业仅有 20 . 其 0
借鉴 意 义 。
[ 关键 词】 产业升级
中 图分 类 号 :4 4 F 2
东莞
政府
政策措施
文章 编 号 :00— 6 6 20 )3— 0 3— 8 10 7 3 (0 9 0 0 5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改革开放 以来 , 东莞 充分利用 国际制造业转 移的历 史机遇 , 通过大力 引进 外来 资金 、 技术 , 依靠 以外源带 动为 主、 以劳务出 口为主 、 以外延扩 张为 主的“ 东莞模式 ” 东莞 G P以年 均 1 % 的速 度持续快速 健康发 展 , , D 8 分别 为广 东省和全 国同期 G P年均增速的 13 倍和 18 倍 。20 D .1 .5 0 7年 , 东莞实现 国内生产总值 35 12亿元 , 别 占全 国和 分
只能赚 取 0 3美元 。 .
从 研究开发环节来看 , 国内其他经济发达城 市相 比, 与 东莞无 论科技基 础 , 还是企业科 技投人都存 在较大 的
差距 。资料显示 , 0 2 7年 , 0 东莞 大型生产性 企业 只有 1%设 立 了研 发 中心 , 5 这个 比例还不 到广 州的一半 ; 高新技 术产业研发投入 占销售额 的比重为 14 , . % 比国际通行水平低 36个百分点 , . 比广东省平均水平低 14个百分点 ; .

东莞和惠州哪个环境好

东莞和惠州哪个环境好

东莞和惠州哪个环境好
东莞和惠州,惠州的环境好。

惠州面积比东莞大4倍,经济切不到东莞一半。

惠州的生活环境比东莞好,那是毋庸置疑的。

从经济总量上看,东莞约为惠州的2倍,另一方面在三大产业比例中可以看出,东莞第三产业比重明显高于惠州,而第三产业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第三产业与消费关系密切,消费又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东莞一直以来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但随着城市产业转型的推进,东莞在不久的将来会放缓经济增长的速度,反而惠州在产业转移升级上会占有更大的优势和发展空间。

大亚湾巽寮、南昆山罗浮山、西枝江东江流经,桥多公园也遍地,西湖就在市中心。

东莞工业区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东莞工业区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东莞工业区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出路陈端计【摘要】Industrial zones have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space carrier of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in today’ sworld.Whether in developed countries o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rend of promoting industri-al zone continues.Dongguan Industrial zones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t present, thei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s extremely urgent.The high level of the rise of Dongguan cannot do withou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zone.%在当今世界,工业区已成为各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区发展的经济形势仍在继续。

工业区曾为东莞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东莞工业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东莞的高水平崛起离不开工业区的转型升级。

【期刊名称】《东莞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工业区;转型升级;路径选择【作者】陈端计【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经济贸易系,广东东莞 5238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7在当今世界,工业区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空间载体。

从“制造”到“智造”,一场产业转移的“双向奔赴”就此展开

从“制造”到“智造”,一场产业转移的“双向奔赴”就此展开

从“制造”到“智造”,一场产业转移的“双向奔赴”就此展开作者: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半月》2024年第04期产业转移转出新活力推动产业转移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要途径。

这些年,受沿海地区用工用地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一段时间以来,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

产业转移并非一蹴而就,怎么才能“转”得好,“转”得有成效呢?一起来看几个地方的产业转移故事。

周劲松是湖南桂阳一个家具企业的负责人,企业坐落在县里的“桂阳家居智造产业园”内,以生产实木家具为主,如今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生产。

湖南桂阳县某家具企业负责人周劲松:以前做油漆这道工序大概15天,现在五六分钟就可以搞定。

周劲松所说的“以前”是指他在广东东莞开办家具企业的时候。

周劲松是桂阳县本地人,1996年大学毕业后,南下到广东发展,一直在家居行业摸爬滚打,后来企业越做越大。

随着家居产业发展迅速,用地需求也越来越大。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开始建设,作为制造业立市的东莞,要培育电子信息制造等战略性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

但是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像家居这样的传统制造业用地成本也不断上升。

湖南桂阳县某家具企业负责人周劲松:家具产品占地大,比其他类型企业用地面积都要大,很多企业租厂房,场租非常贵。

在广东,像我们这种企业是拿不到地的,能拿到地的都是些信息技术类“轻生产、小空间”的工业上楼企业。

所谓“工业上楼”是指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企业在高层楼房中进行生产的新模式。

当时,东莞就在推动工业上楼,利用“向上”空间发展新产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像周劲松这样无法“上楼”的传统制造企业就要主动寻求转移之路。

其实在东部沿海地区,很多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普遍都面临同样的发展困境,而破解这一困境的途径就是产业转移。

这样的产业转移多年前就已经开始。

“双转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实践——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调研报告

“双转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实践——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调研报告

多来 ,成 效 显 著 ;“ 转移 ”是 转 变 经济 发 展 方式 的创 新 实践 ,具 有 重要 的 理 论和 实践 创 新 意义 。 双
『 关键 词 1双 转 移 转 变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莞韶 产 业 园
[ 中图分类号]F 6 . [ 0 1 文献标识码]A [ 5 文章编号] 10 — 3 6 (0 7 0 1— 00 7 2 2 1 )0 — 0 5 1 1 1
整 、 区域 协 调 发展 ,进 而推 动 经 济社 会 全 面转 型 而 作 出的 一 项 重 大 战 略 决 策 ;“ 转移 ” 促 进 了发 展 观 念 和 双 思维 方 式 的大 转 变 ,为 经 济 发 展 注 入 了 强 大 的 内在 驱 动 力 ,优 化 了产 业 结 构 ,加 速 了城 市化 进 程 ,实施 两 年

1 5—
不汇集 民智对产 业转移 园区进行科 学规划 。规划本 身 既是设计 发展思 路 和探 寻 发展模式 的过程 ,也 是各 级干部 和广 大群众 “ 干中学 ”的知识积 累和发展 理念更 新过 程 。正 是通过 科学 规划 ,各级领 导干部 深化 了对政府 与市场 相互作用 、产业 转移规律 、园区主导产业选 择 、招 商 引资方 式等方 面 的认识 。 2 转 变 了对 区位 优 势和 区域 发展 定位 的认 识 。 “ . 双转 移 ”赋 予 了落后 地 区新 的发 展使 命 和发展 机 遇 。韶关 广大 干部在实践 中认识 到 ,随着 “ 高铁 时代 ”的到来 、扩 大 内需 战略 的实施 ,韶关 既是珠 =角 资本 、技 术扩散 和产业转 移 的腹地 ,又是 长三角 和珠三 角等经 济圈发 展轴 的重要 节点 ,同时也 是 “ _ 红 = = 角”经 济圈 的核 心城市 ,原来 的区位 劣势可 以迅 速转化成 为发展优 势 。 3 创新 了政府治 理理 念和机制 。在产业 转移 园区的建设 过程 中 ,为加 强两 市有关部 门之 间 的协 调配 . 合 ,东莞 和韶关 两市建 立 了莞韶 工业 园联 席会议 制度 ,形成 了有关产 业转 移的定 期磋 商协调机 制 :成 立 了莞韶产业 转移 工业 园开发 公 司 ,由其作 为省竞争 性财政 扶持 资金配 套 资金 融 资的主体 ,搭建 了阔 的 投 融资及 开发建设 平 台。这种充 分发挥政 府与市 场作用 的产业 转移 园 区建设 机制 ,极 大地提 高 了后 发地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八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点3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八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点3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

考点3 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命题视角一:产业转移(2024·山东卷)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某省一些服装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将总部和部分生产部门留在国内,把欧美服装订单转移到东南亚进行加工。

在此过程中,该类服装企业自带技术和丝绸、刺绣等原材料,同时携手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

据此,完成1~2题。

1.该类服装企业“自带原材料”主要是为了( )A.缩短加工时间B.保证产品品质C.降低生产成本D.加强文化沟通2.该类服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携手相关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自身技术更新B.增加当地就业机会C.共用当地基础设施D.提高服装生产效率[思维过程]第1题,第2题,[解析]第1题,自带原材料并不能对生产加工环节产生影响,不会缩短加工时间,A项错误。

自带原材料,可以保障原材料的品质,有利于保障产品的品质,B项正确。

自带原材料,会加大企业的运输成本,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C项错误。

自带丝绸、刺绣等原料,可以促进文化的沟通,但不是企业的主要目的,D项错误。

所以选B。

第2题,依据材料信息“同时携手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可知,“走出去”的过程中,主要携手的相关企业是与其生产工序亲密相关的企业,可以促进工业联系,提高服装的生产效率,D项正确。

对于自身技术的更新影响较小,A项错误。

能够促进当地就业、共用基础设施,但不是携手相关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缘由,B、C项错误。

所以选D。

[答案] 1.B 2.D命题视角二:产业转型升级1.(2024·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东莞依托区位优势(图1),制造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但2008年后多个行业的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

当地政府于2014年起先推动制造产业“机器换人”(图2),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与搭建服务平台,助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纵向各环节(核心零部件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生产系统集成)企业在东莞快速发展。

东莞IT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研究——基于新产业区理论的视角

东莞IT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研究——基于新产业区理论的视角
d n u o c n i e a l e ra i gf r in o d r i c h n ca r i f 9 7.Th a e ,tr u h t e p rp ci eo n w n u t a o e ,a — ig d e t o sd r b y d c e sn o eg r e ssn e t e f a i l i so 9 in cs 1 ep p r h o g h e s e t f e i d sr z n s n v i l l z st e p e o n n o p ta a go r t f Do g u n I id srl cu tr a d ma e e e r h o h s e t fe t r r e n t r ay e h h n me o ft e s ai g l me a in o n g a T n u t a l se n k s a r s a c n t e a p c s o n ep s ewo k, h l o i i l x b e p o u to n e u r n e r i g b t e n e p e n a t fe il r d ci n a d r c re tla n n ewe n e tr rs sa d me n i u sfr r e i me p t o wad c  ̄mn c u t r a u e d s g e t n ri o n eme s r sa u g si s f s ̄ n o o t t n a d u ga i g a d d v lp n . i n n r d n n e e o me t o Ke r s: o g u n I n u t e ;t n f r a in a d u g a i g e n u t a o e y wo d D n g a T i d sr s r so i a m t n p r d n ;n w i d sr z n s o i l ¥o ma fr -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作方案》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作方案》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7.30•【字号】东府办[2013]119号•【施行日期】2013.07.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13〕119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作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7月30日东莞市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作方案为贯彻《关于优先扶持产业转移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意见》(粤府〔2011〕100号)和《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合作共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粤府函〔2011〕198号),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推进东莞(韶关)、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简称莞韶、莞惠产业转移园)开发建设,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推动“双转移”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产业转移园合作共建机制,根据莞韶、莞惠产业转移园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工作重点,多策并举,多管齐下,走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推动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实现东莞与韶关、惠州两市深度合作、互利共赢。

同时,要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合并对口帮扶关系的通知》(粤办函〔2013〕118号)精神和省即将出台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及时调整共建关系、目标任务和工作重心,展开东莞与揭阳市的园区共建工作。

二、基本原则(一)统筹兼顾原则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坚定信心、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打造承接平台,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2008 经济危机

2008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下面由我来讲一下经济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我主要是通过东莞危机来影射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危机。

首先,东莞是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拥有全球500强企业45家,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投资者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诺基亚、雀巢美极、三星、生益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

但2008 年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东莞制造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市场萎缩、成本上涨、利润下滑、融资困难,导致了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员工罢工讨薪,老板无奈跳楼,失业率不断上升等情景。

随着‘‘资深玩具企业…素艺‟和纺织企业…定佳‟的突然倒闭,东莞企业界一股…制造业寒流‟再一次侵袭的担忧弥漫着整个制造业。

(一)国外市场需求萎缩导致企业订单锐减,出口下降。

东莞的经济外向度高,很多企业的生产几乎完全依靠国外市场需求,特别是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度更高。

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国内消费能力下降,很多以接受欧美市场订单为主的东莞出口型制造企业遭受了沉重打击。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造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直接根源东莞制造业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产业层次仍处于全球制造产业链的中低端,附加值低,长于加工贸易,研发、服务环节薄弱。

产业组织上还存在“小、散、弱”的问题,客观上决定了东莞制造业在发达背后的脆弱性。

虽然东莞的产业结构通过近年的调整和优化,已逐步完成了支柱产业从轻纺工业向电子通讯设备产业的转变,但是其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状况并没有改变(三)融资困难导致部分企业资金严重匮乏东莞的制造业企业,尤其是那些中小型制造企业长期存在融资难问题,这些企业注册资本和运行资金不充裕,当面对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利润下降,订单减少,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缺口更大,甚至出现有订单来却没有资金支付原材料费用的情况。

新一轮产业转移下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

新一轮产业转移下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

新一轮产业转移下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引言东莞作为中国南部沿海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和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东莞的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挑战和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东莞正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本文将探讨新一轮产业转移下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

一、产业转移背景近年来,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使得东莞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避免产业陷入“中低端重复竞争”的困局,东莞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新一轮产业转移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新趋势之一: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面对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东莞将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

高端制造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创新性能,能够有效提升东莞的产业竞争力。

通过引进高端制造业,东莞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新趋势之二:智能制造的兴起智能制造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热点,也是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之一。

智能制造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东莞正着力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建设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基地,提升企业的智能化水平。

四、新趋势之三: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产业转移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东莞还在积极推进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东莞的产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东莞正在加大对金融、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等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

五、新趋势之四:绿色发展的追求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东莞正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不仅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还需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向高环保性和低能耗的产业转型。

东莞将绿色发展作为产业调整的重要方向,加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六、新趋势之五:创新驱动的发展创新是推动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核心驱动力。

产业转移的模式和路径研究

产业转移的模式和路径研究

产业转移的模式和路径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转移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热门话题。

在运营成本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企业需要更加高效和灵活的产业转移模式和路径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自身的发展。

一、传统的产业转移模式传统的产业转移模式主要是由东南沿海的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这种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东莞、深圳等城市为代表,从自身发展的优势出发,在西部或者中部地区建立新的分厂。

第二阶段则是从原有的产业链上下游,逐渐向西部地区进行布局。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建设成本低,政府的支持也比较大,企业在新地区的投资和发展也比较顺利。

但这种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例如,跨区域的企业管理难度大,分散的分厂难以进行质量和标准的统一,也存在一定的物流成本和物流延误问题,同时还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新型产业转移模式在数字化、信息化等新科技的增强作用下,新型的产业转移模式不断涌现。

新型模式主要包括以远程合作为核心的数字转型和自动化制造。

数字转型是一种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的产业转型方式,它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和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另外,数字转型还可以大幅度减少人工劳动的需求,有助于企业实现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自动化制造是一种以机器人和传感技术为核心的生产方式。

自动化制造可以实现在人和机器人之间的互补性和协同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自动化制造还可以实现对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升级,从而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在选择产业转移路径时,企业应该从多角度出发进行考虑。

首先,企业应该根据生产需求的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的产业转移路径,例如新型产业转移模式、传统产业转移模式、东南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模式等。

其次,企业应该对要转移的地区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当地政策、市场背景和社会环境等相关情况。

最后,企业应该充分运用市场优势,与政府和当地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以共赢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新一轮产业转移下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

新一轮产业转移下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
一 一
服务 业成 为当前新一轮产业 转移 的重 点领域 。国际服务业转移 已成 为全球 经济
世人 瞩 目的 “ 莞奇迹 ” 东 。根据 中科 院城 市 发 展 与 环 境 研 究 中心 的 分 析 报 告 , 2 07年东 莞 综 合 竞争 力 居 广东 省 第 一 0 位 ,科学 发 展综 合评 价 位 居全 国地 级 以 上大城市 第二位 。
6 % 以上。 0
转移, 生产 要素 的区域流 动。游霭 琼从 国
际化 的角度探讨 了产业 转移 问题 , 她认 为
产 业转移 的 国际化 , 就是 指产业在 国家 或 地 区 间转 移的经 济现象 , 它主要是 通过 资 本 的国际 流 动和 国 际投 资 实现 的 ,其根 本 动机 是 世 界 生产 力 的发展 和 国 际分 工
年广东省省 委、省政 府推 进产业转移工业 园建设的决策 的背景 下,探讨 东莞应 对新

轮产业转移 的现状 与对策具 有重 要的现
产业转移 重心开 始转 向 以信息 技术 、 生物
医药技术 为代表 的资本 密集型 产业 。 资本
关 键镯:东 产业转移 -业结 黪 莞 构调一
登 茬 嗒
某些新兴 国家成 长的同时而在老产业基地
海外 的子 公司达 7 0多万 家。跨 国公 司 的
国际产 业 转移 呈 现 出产 业链 分解 转 移 的 特点 。处 于产 业链 末端 的加工 、装配 、生
势) 被东 莞市委 书记 刘志庚所说 的 “ 双边 缘化 ”代替 。所谓 的 “ 双边缘 化” 一边是 , 产业边 缘化 ,特别 是 白有技术 、核心 技术 掌握 不多 ,主要 以贴 牌为主 ;另一边就是
| 窖瓴 娶 面 晴垒球 产 监纯桷 诵 整和 产业 转移的 新趋势 '广 东省 东莞市 原 有的以 资源 和环境 为代价 换取 发展 的一

论地方政府在产业调整升级中的主导作用——以东莞为例

论地方政府在产业调整升级中的主导作用——以东莞为例

景下 , 这两条路径仍存在着博弈 。
政 府 主导 论 者 认 为 , 个 地 区 的 产 业 定 位 和 升 级 , 要 一 主
产 业 结 构 ( d s i t c r) 一 词 出现 在 2 纪 5 i uta s ut e这 n rl r u 0世 0
年代 中期 . 当时在 日本 的发展战略讨论 中, 产业结构 ” 用“ 这 个名词概括了产业之 间的关系 。到了 6 0年代产业结构的含
义 和用 法 扩展 为 多 种 争 议 : 足 把 产 业 结构 视 为 某 个 产 业 内 一 部 企 业 间 的关 系 ; 是 把 其 视 为 产 业 之 间 的 关 系 ; 有 就 是 一 再
取决于政府的主观选择 , 取决于他们 的认识和能力 。政府有 没有 能力 和 决 心营 造 良好 的 环境 至 关 重要 。 们 是 否 选 择 高 他
主导 , 一是 市 场 主导 。 直 以 来 , 管 是 在 清 晰 的市 场 经 济 背 一 尽 作 者 简介 : 培松 (9 8 ) 男 , 东金 融 学 院讲 师 , 士。 朱 17 一 , 广 硕
基金 项 目:0 0年 度 广 东省 高校 思想 政 治教 育 重 点 自筹 课 题 “ 21 大学 生 的 文化 教 育与 高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关 系的 研 究” 。
产 业 升 级 就 是 选 择利 润 空 间 大 的产 业 或 者 价 值 分 成 高 的 高 端 产 业 环 节 ,积 极 促 使 高 端 产业 环节 向本 地 区 转 移 , 而 将 低 端 产业 环 节 转 移 出去 。 可 见 , 业 升 级更 多 的是 从 产 业 产
熟. 产业升级也能 自然完成 。 这种路径与“ 供给的观点” 相反 : 市场扩大——产业升级——聚集要素——改善环境。 没有产

东莞实施产业转移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措施

东莞实施产业转移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措施

当前国内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基 础设施不断 改善,产业配套能力增强,社会政治稳定,市场经济体 制逐步完善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对跨国公司投资的吸
引力 加 强 ,东 莞 成 为 国 际 产业 转 移 的 重 点 地 区 。东 莞 应 抓 住 这 一 机遇 , 加快 产业 调 整 转 移 步 伐 , 部 分 高 能耗 、 把 高 污 染 、资 源 型企 业 转 移 出 去 , 腾 出 土地 等 稀 缺 资源 , 进 一 步承 接 国际 资 本 密 集型 产 业 与 技 术 密 集 型产 业 的 转
染 、 高耗 能 、 资 源 型 的行 业 进 行 调 整 和 转移 。东 莞 社 会
移。东莞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不 断提升制造业水 平,继续发挥原有高科 技产业的竞争优势,将有力地促 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高新技术 产业从加工制造
为 = 自主研 发制 造 延 伸 ,实 现 高 新技 术产 业 和 技 术 创 七向
务业发展不足,制约 着东 莞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竞争
力 的 提 高。随 着 产 业 结 构 的升 级 , 政 府要 重 视 第 三 产 业 的发 展 , 人 力发 展 研 发 、 金融 、物 流 、软 件 开 发 等 现 代 服 务 业 , 为 高科 技 产 业 和 人 民生 活 提 供 优 质 服 务 。 2 、有 利 于 产 业 布 局 调 整 , 完善 企 业 间的 合 作 机 制 东 莞 中小 业 众 多 ,但 专 业化 分 J 并 不 完 善 。以 电 二
快车在高速奔驰 1 O 广3 年之后,引擎突然乏力,凸显出劳 动力密集 、附加值低、资源消耗过火等 问题。
从 世 界 范 围 内产 业 成 长升 级 的规 律 来 看 ,每 个 地 区 的 经 济 发 展 到 一 定 程 度 必 然 会 出现 产 业 升 级 转 型 的 需 求 。东 莞 长 期 以 来 处 于 垂 直型 国际 分 J 的 最 底端 ,虽 然 = 曾经 历 了 发展 的辉 煌 时 期 ,但 劳 动 力 资 源禀 赋 已 无 多 大

东莞产业调整

东莞产业调整

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报市政府)2010-4-13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二OO九年十二月东莞市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调研组成员名单组长:陈桂明东莞市经济贸易局局长副组长:刘炯贤东莞市经济贸易局副局长黄子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组员:张劲帆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信息产业科科长罗翼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信息产业科副科长李树峰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信息产业科副主任科员周伟钊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信息产业科科员王锦超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信息产业科科员陈钰梁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信息产业科科员宋玉娟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信息产业科工作人员李树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任爱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黄光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存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孟欣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郭毅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高宇玲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谢洪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前言开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是东莞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型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持产业规模稳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受东莞市政府委托,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组成了调研组,承担了这一光荣而又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经过多年发展,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居全国前列,加工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新兴产业正加速兴起。

然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莞市的外向型产业结构面临极大冲击,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增长与结构升级受到严峻挑战。

而全球信息产业转移持续深化,全国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内需市场潜力加速释放,为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此同时,面对珠三角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各城市之间产业界限日益模糊,东莞市原有产业优势面临诸多挑战与竞争。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市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市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市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8.08.21
•【字号】东府办函[2008]213号
•【施行日期】2008.08.21
•【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市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
移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东府办函〔2008〕213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根据省“双转移”会议精神,为加强我市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市政府决定成立市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

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
冷晓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
李小梅(市政府副市长)
邓志广(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
任新合(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桂明(市经贸局)
祁达洪(市劳动局)
杨晓棠(市教育局)
詹文光(市财政局)
朱榜明(市人事局)
刘润荣(市国土资源局)
朱川(市建设局)
袁绍东(市环保局)
黎桥根(市外经贸局)
张晓程(市发改局)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局,其中产业转移工作由市经贸局负责,劳动力转移工作由市劳动局负责。

办公室主任由市经贸局局长陈桂明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市劳动局副局长黄慧屏同志兼任。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产业转移与升级
东莞产业转移与升级
经济1101 张文达 1111140118
摘要:东莞在经济社会双转型过程中必将面临大规模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带来的问题,本文用研究产业转移与升级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来探讨这些问题,并通过对东莞经济发展模式和阶段特征的具体分析,揭示东莞产业转移与升级的主要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促进东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东莞以后的发展奠下基础。

一直以来东莞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外资推动,一旦外资转移出去,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东莞、
一、东莞产业发展模式的评价
1、东莞产业发展的基本历程
东莞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加速工业化,东莞工业化是国际产业资本转移和国际分工纵深化的结果。

东莞邻近香港,有利于人员、物质和资金的流动,加上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吸引了大批港商前来投资,发展“三来一补”。

在香港的辐射下,东莞从刚一起步便纳入了世界经济体系。

20世纪90年代,大批台湾电脑厂商选择在东莞落脚,形成一波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潮,东
很大的伤害,东莞不能在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
东莞以企业集群的形式嵌入全球产业网络体系,其产业升级是在承接国外高端产业或产业环节进入的基础上,逐渐将本地原有的低端产业或产业环节转移或外包到周边区域,从而提升本地产业的层次。

在集群经济条件下,产业升级本质上是企业集群的升级,因此,东莞产业升级可依循企业集群升级的基本模式和路径。

这一模式有四种升级层次,即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产业链升级.
二、东莞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的基本策略
东莞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产业升级离不开外资的升级,但仅仅依靠外资企业推动本地的产业升级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当地区投资成本上升时,政府试图用产业政策予以调控,但外资并没有在当地完成产业升级,而往往采取一种“走为上策”的应对办法,实际上东莞的外资已经开始转移到其他地区。

从长远来看,东莞的产业升级应依靠当地民营企业等内源型经济的持续成长。

基于东莞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其产业升级应由内外源经济共同推动,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都要增强对本地经济的根植性,建立起根植于本地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

产业升级是一个较长的演进过程,政策制定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足够的耐性。

通过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的基本策略是:其一,运用政策引导将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环节转移到国内欠发达地区,如与省内欠发达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园区。

其二,在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引导外资到东莞发展先进制造业或现代生产服务业,促进东莞外资产业层次提升。

其三,通过产业耦合,增强产业根植性,促进本地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配套,真正形成企业集群效应而留住企业。

三、东莞产业转移与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共建产业转移园区,腾出本地产业升级发展空间
东莞的产业转移,与其转向长三角,不如向珠三角周边辐射,因此,最现实的做法是与省内欠发达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园区。

这种由政府推动的产业转移战略可以为东莞拓展更大的发展空
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土地资源消耗过快、环境压力不断加剧及产业机构不合理的发展瓶颈。

东莞在共建产业转移园区中首先要按照优势互补和便于管理的原则,选准产业转移的地区,缓解土地资源不足和环境恶化的压力。

其次,在园区建设与管理上,与合作方做好利益协调。

其三,优先做好产业转移园区的长期规划,促进东莞产业向园区的有序转移。

最后,充分发挥当地已有的产业优势,做好当地的产业配套,形成共生发展的产业系统。

(二)通过产业耦合,增强产业根植性,形成产业集群配套效应
产业耦合形成集群配套效益,可以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基于FDI产业集聚的耦合系统蕴含三层耦合机制:国际产业资本与配套企业耦合(内层)、国际产业资本与相关产业耦合(中间层)和国际产业资本与区域社会网络耦合(外层).
国际产业资本与东莞的配套企业耦合主要是指外商投资与东莞当地民营中小企业的经济联系。

这就要求东莞的配套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进行深度耦合,这样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吸引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为国际产业资本的发展提供有力
的支撑;另一方面,东莞的配套企业通过与外资企业深度耦合,纳入国际产业资本的生产体系,获得专业化的分工收益和溢出效应,让外资把根留住。

产业耦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助于建立起植根于东莞当地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提高外资对东莞经济的依赖度,并促进产业集群配套效应的形成,提升东莞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三)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集群发展层次目前,尽管东莞已形成了一批专业镇和产业集聚区,但基本上还处在集聚发展阶段,区域内的上下游企业、大中小企业、主导企业和配套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还未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推动产业从集聚阶段向集群阶段演进,促进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集群化发展,增强集群根植性和竞争力,是实现优化结构、提升层次的重要途径。

一是横向拓宽产业发展领域。

依托东莞现有产业基础,在巩固提升优势主导行业的同时,实施相关行业多元化发展战略,拓宽行业发展空间。

二是向上下区段延伸产业链。

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做专、做精、做强生产加工制造区段的同时,将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到技术研
发、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以至相关工程的设计、咨询、承包等领域,尤其要注重在巩固生产加工制造能力的同时,尽力抓好研发和销售两个关键环节。

三是向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收购、兼并、控股、参股上下游企业。

鼓励企业通过合同或相互参股、相互持股等形式与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联盟,提高抗风险能力。

(四)招商选资,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服务业
引进利用外资的战略从原来的“招商引
资”转变为“招商选资”,避免以往的“见商即招”,要多中选优,优中选精,把能带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外资引进来。

同时,鼓励低技术、低效益、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逐步实行产业转移。

或者运用市场的手段,如企业之间的内部重新整合、兼并的方式来调整外资企业的布局,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在招商引资中应加强对项目的选择性,明确工业发展的定位,抓准东莞制造业的几个主导行业,实行“产业链招商”。

把境外招商引资的重点瞄准日、韩、欧、美的高技术产业、大企业和现代服务业。

东莞发展现代
服务业必须与广州、深圳、香港形成错位,将发展的重点放在现代物流业、生产性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要积极利用海内外尤其是香港的资源,提升自身服务业的等级。

(五)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产业配套
以外源经济带动内源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使民营经济成为东莞产业升级的重要主体。

其一,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

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和市各项扶持政策,完善具体的配套措施和办法,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其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辅导、筹资融资、市场开拓、技术支持、认证认可、信息咨询、管理诊断、人才培训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创业培训和服务,鼓励居民创业创新,引导巨额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更多地投向产业强市的建设。

其三,引导民营企业与外资开展合资合作,发展外资的产业配套。

主动参与世界产业分工体系,进入跨国公司全球合作网络,以获取技术、资金、管理、市场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撑。

参考文献:李淦球,《东莞产业转移与升级的若干思考》东莞社科论坛,东莞经济贸易
局,2011年6月5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