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学生作文生活源泉 培养学生感悟生活能力
从生活中挖掘习作的源泉
从生活中挖掘习作的源泉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平时,习作教学一般以教师讲授讲解方法,然后学生自己练习写作的方式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时课堂气氛比较平淡。
同时,每次学生的习作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写空话、套话、记流水账,或者是根本就没内容可写,这种现象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在与学生面批、面改作文时,我渐渐发现了其中的端倪。
首先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大部分学生没有建立起习作与生活相联系的开放系统,学生不会向生活学习,不会认识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其次,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因为教师不可能跟踪每一名学生。
第三,学生不会选择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为自己的作文服务。
于漪曾说过:“写文章,也就是写生活,学写文章的人,要在生活这一关上下工夫。
”是的,生活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我们每天都畅游其中。
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能激荡起思考的波澜和写作的灵感,我们的习作,就应该从生活中撷取朵朵美丽的浪花。
最后,习作态度不端正。
学生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放在心上,特别是不动笔的作业,没有可查的依据,有的同学就偷懒耍滑了。
因此,我觉得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才可以帮助学生挖掘习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
”可见,生活是习作取之不尽的创作之源。
生活实践多了,感触多了,学生才有所悟,才有所写。
可是,今天的“小公主”“小皇帝”们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太少了,没有经历,就谈不上感受。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源泉,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我鼓励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从而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如果一个人看过蚂蚱,抓过蛐蛐,挖过蚯蚓,玩过鱼,那他对人类和自然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
”大自然奥妙无穷,社会生活色彩斑斓,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但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所以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亮点。
在生活中发掘写作的源泉
在生活中发掘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的能力。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慨:就算是成绩很好的学生,一提起作文也是绞尽脑汁,而笔下言之无物。
这是因为学生对于生活缺少观察、体验。
离开了生活来谈写作,就犹如“镜中花,水中月”。
所以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写作的信心,就必须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生活这口“活水”,何愁没有写作的材料?本人谈谈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小小的收获:一、贴近生活,留心观察,描景细致。
任何成功的作品都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留心观察。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是写出有血有肉、生动具体的习作的源泉。
然而,许多农村的学生由于地域的限制,觉得生活在农村见到不是山山水水就是大片的农田,每天重复着一样的生活。
其实这片土地就是学生写作的沃土和灵感的源泉,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观察,写出自己的见解、感想。
在指导写“自己熟悉的景物”时,许多学生总抱怨没有内容可写,不是写校园一角,就是写教学楼,笔下文字总是那么几个很熟悉的句子。
今年春天到了,学校里的木棉花开了,金凤花开了。
我建议那些每天走大门的同学抬头看看,那些不用走大门的同学绕一次路,看看这一季的花开得怎么样。
第二天的课堂上,比平时热烈了许多。
有的学生说:木棉花开了,样子像和尚庙里的“钟”;有的学生说,木棉花原来有很多种颜色,有深红的,还有橘子红的,这是为什么呢?有的说,金凤花一开,远远望去,整棵树就像一把红色的伞,风一吹,红花落得满地都是,地上像铺了张红地毯……在自然的世界中孩子们发现到了以前他们没有发现的世界,感受到只要注意观察,作文真是有“源”了,作文不难写了。
只有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去观察周围的景物后,学生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写他们看到的事实。
二、关注生活,抓住时机,激发愿望。
突发事件往往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关注。
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捕捉写作的灵感,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引发学生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的能力
教师还要组织各种 活动 , 开展登 山 、 朗诵 、 演 讲、 猜 谜语 和放 风筝 等 游戏 , 为学 生 创造 积 极交 流 的机 会 。 每次进行交流活动之后让学 生 回忆一下此次活动 的情 形, 使用简洁的语言 , 总结概 括此次事件 的发生 。之后 让学 生可以写一篇 日记 , 积 累一 下写作 的 素材。学生 写 日记就会 为作文 素材提 供 了丰富 的资料 , 在 写作 的 时候 可以做到信手拈来 。
的角色形象都能够唤起他们对 生活的期待 。例如 可 以 引导学生参演课 本剧 , 让学 生在角 色扮 演 中获得 写作 的素材 。另外教师 还要充 分发 挥学 生 的特 长 。 让学 生 表演快板 、 小品 、 相声 等 , 积 累表 演 的素材 。例如 可 以 让班里 的同学组 织演一个 小 品 , 内容是将 学 生卖废 报 纸 的钱捐助给儿 童 , 这样不仅 能够 获得 良好 的生 活体
可 以和小学生一起进行捉迷藏 、 老鹰捉小鸡 的活动 , 还
可 以开展一些有 利于智 力发展 的健 康 网络游戏 , 让 学 生尽情玩耍 , 感 悟到游戏 的快乐 , 积累游戏的素材。 在表演 中取 材。小学 生 的模仿 能力特 别强 , 也 很
获取 写作 素材 。
一
喜欢观察别人 的表演 , 接 近生 活的戏剧形式 、 富有 情趣
小实验 、 搞小制作 等 , 甚至 可 以是进行 社会 调查 , 搜 集
别人的一言一行 、 一 人一事 。教师要 帮学 生每 天利 用 1 O分钟 左右的时间 , 进行归纳总结 , 学生见识 多了语言 能力强 , 在进行 总结 时就会 言之有物 、 言之有 理。在生 活 中挖掘作文素材 , 离不开社 会实践 , 教师要注重 学生 参与社会实践 的积极性 , 让性 格孤僻 的孩子 , 也能 够在 社会实践 中变得开 朗。
挖掘生活源泉 点燃习作欲望
挖掘生活源泉点燃习作欲望发表时间:2011-08-18T11:12:37.9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10月下供稿作者:陈瑞平[导读]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陈瑞平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丽岙茶堂小学325060摘要: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和体验生活,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关键词:生活观察体验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那么如何让学生从生活中引进源头活水呢?一、在观察中记录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自然界的四季轮回、昼夜更替、春雨沙沙、秋风落叶……这一切都是大自然为孩子们早已准备好的习作“源泉”。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去观察生活,放飞他们的心灵,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
怎样去积累材料呢?1、从观察入手找素材。
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不知怎么写才好,正所谓举笔千斤下笔难,原因何在?主要的就是没有注意观察生活,找不到写作材料。
现实生活是五彩斑澜、生动具体、有血有肉的,是作文取之不尽的素材。
观察是获取材料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引用《课标》)。
2、从实践入手找素材。
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引导学生用探究、好奇的目光去观察大自然充满的泥土气息,然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件,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举个例子说吧,春暖花开,可带领学生到校园苗圃里除杂草;双休日,组织学生养家禽、种蔬菜……事后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写简短的叙事、写人、写景、状物的文章。
分析学生写作中感悟能力培养论文
分析学生写作中感悟能力的培养摘要:学生在写作中一定要有所感悟,感悟生活、感悟人生、细心观察,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更富有意义。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不断地积累素材。
与此同时,还要多思、深思,对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挖掘出它的内涵、价值,从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关键词:感悟能力;积累素材在现实生活中老师安排作文后有不少同学总抱怨生活平淡,作文内容不知写什么好,其实这就说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写作的生命,也就是说没有感悟就不会有写作。
我们该怎样培养自己的感悟能力呢?感悟是学生写作的决定性因素,感悟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桥梁。
没有了感悟就不会有写作。
因此可以这样说。
感悟是学生写作的灵魂。
学生由感悟而写作,又在写作中感悟人生的真谛,以此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首先,要用心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
大事当然要关心,但这种事毕竟为数不多,并且与我们中学生有些距离。
而小事细小琐碎,为数很多,并不引人注目,但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容易接受、理解,所以我们更要多加关心。
要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寻觅生活中的真、善、美,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常普通的小事,大事我们要关注,小事我们更要留意。
其次,在用心、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对生活要学会“多思”,在“多思”的过程中学会“深思”,然后在“深思”中掌握一些思想方法,真正做到“善思”。
在生活中许多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素材,但却在写作中不好好地加以利用,只是纯粹地就事论事,那么理解能力、感悟能力也就停滞不前了。
生活,挖掘学生作文的源泉
生活,挖掘学生作文的源泉作者:唐恩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7年第04期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叶圣陶老先生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我们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提供宽松、民主的土壤,要激发学生有创意表达的勇气,逐步引导学生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
关键词:感受生活;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有感而发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55-2进入三年级后,很多小学生都会为写作文而烦恼,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这里的“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不就告诉我们,作文源于生活,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时时刻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叶圣陶老先生的这段话更是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我在写作教学中是这样做的:一、把握契机,让学生真情流露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他们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的能力,出现在他们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不经意间仿佛流水般悄悄溜走。
生活中,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契机,就像得到了开启大门的钥匙,思路会如泉水般涌出。
一天中午,几个学生兴冲冲地来报告我,“一只小鸟在我们班级乱飞,现在被卡在图书橱后面了,大家都乱套了,老师你救救小鸟吧。
”到了教室,孩子们七嘴八舌地都想向我讲述事情的经过。
我示意学生安静,并提议先救小鸟,孩子们同意了。
于是,我先指挥孩子们把所有窗户打开,然后和几个力气大的孩子一起搬动书厨,让小鸟能飞出去。
结果,书橱才搬开一点,小鸟就箭一般飞走了,孩子们欢呼起来,有的还拍起了小手。
扎根生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扎根生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1. 引言1.1 生活是学习写作的源泉生活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源泉,无论我们写作的内容是什么,都离不开生活的痕迹。
生活是我们写作的灵感之源,是我们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每个人的写作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通过观察生活,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写作的素材,从而丰富自己的作品。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感悟,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源泉,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生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写作素材,还可以培养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通过深入生活,我们可以更加真实地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想法。
生活是那无穷无尽的材料库,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就能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我们要扎根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正文2.1 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挖掘各种各样的写作素材,从而丰富我们的作文内容和表现形式。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物和事物中获取灵感。
观察家人、朋友、同学,感受他们的情绪、行为和言谈,从中寻找故事的主题和情节;观察周围的环境和景物,记录下美丽的风景、有趣的场景,用文字表达出来,能使作文更加鲜活生动。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找到写作的素材。
一次和朋友的聚会、一次购物经历、一次旅行,都可能成为作文的题材。
通过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写成文章,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不断地发现、记录,才能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才能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产生共鸣。
2.2 培养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我们去观察和思考的地方,只有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捕捉写作素材,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需要通过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它是不可或缺的灵感和素材来源。
学生的作文创作是通过观察、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这些观察、思考和情感通常来自学生的生活经历。
生活给予学生丰富多彩的观察对象。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而这些都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素材。
在家庭中,学生可以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动、家庭的氛围等等;在学校中,学生可以观察老师的教学方法、同学的学习态度、课余活动的组织等等;在社区中,学生可以观察邻居的生活习惯、社区环境的变化、社区活动的开展等等。
这些观察对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作欲望。
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面临各种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难题,可以思考如何解决;学生在与他人相处中出现了矛盾,可以思考如何沟通和化解;学生在看电影、阅读书籍等中可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些思考也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重要素材。
生活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和思绪。
学生的情感和思绪是经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而产生的。
学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思绪,如快乐、悲伤、愤怒、思念、疑惑等等。
这些情感和思绪可以通过作文来抒发和表达,从而使作文更加真实和生动。
学生可以通过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使读者对作文产生共鸣和共同感受,这也是作文能够打动人心的重要因素。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它可以提供学生观察、思考和抒发情感的素材。
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让作文更加真实和有趣。
学生应该重视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将生活的点滴转化为作文的灵感,不断提高作文的质量和水平。
让生活成为学生习作的源泉
让生活成为学生习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一句话,写作教学的目的就是满足学生自我表达和生活实际的需要。
身为语文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习作的源泉。
一、关注现实,让学生走进生活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为习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可学生提起笔来,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无话可说。
这就是平时没有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过不停。
”就是说生活的场所就是作文的源泉。
生活中有什么就写什么,生活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
作为语文老师就要引导学生,使他们明白习作就是说话,用笔来说话。
就像美术中的线描写生一样,见到眼前的事物就用线条如实地描绘下来,而无须进行刻意地艺术处理。
写日记是记录生活的法宝,因为日记是一种个性化的书面表达形式,它不受任何限制。
写人、记事、写景、抒情、、、、、、日记本就成了学生最忠实的朋友,快乐时与它分享,痛苦时由它安慰,烦闷时向它倾诉。
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生活中发生了事情就应及时指导学生写下来,并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去感悟、赏析、评价,以此来练习写作,提高认识。
记得有一次,校园里来了一只流浪猫。
课余,这只猫就成了学生关注的焦点:猜测猫的来历,给猫喂食,陪小猫玩耍、、、、、、看见学生这么有热情,我就要求学生以此为话题,写了《流浪猫的自述》,运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事情。
久而久之,生活中发生的事就无需老师提醒,学生也能自觉积累了。
前不久,一名学生在日记本上写了一则《马大哈遇上马二哈》,看了题目就觉得新颖,细读才知:数学课上,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做题时忘了带单位,而阅题者批阅时又打了勾。
数学老师讲题时就说了:“真是马大哈遇上了马二哈”。
结果学生就将这一课堂情节记录下来,成了一篇别有新意的叙事作文。
学生就在记录生活的过程中,积累了习作的素材,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因为生活是学生学习知识和积累素材的重要来源。
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感受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灵感和素材,帮助学生把握写作的重点和角度,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深度。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因为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感受可以成为写作的灵感和素材。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喜有忧,有得有失。
这些经历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生活中的感受和情感可以让学生描绘出真实、生动的场景和人物形象,使作品更加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旅行中的见闻可以成为一篇旅游散文的素材,学生在家庭中的亲情体验可以成为一篇家庭故事的灵感。
通过生活的感受和经历,学生可以写出接地气、贴近读者、有切身体验的作品。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因为生活让学生把握写作的重点和角度。
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反思,使其成为深入思考和挖掘的题材,提高写作的思辨能力和观察力。
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成为一篇论述文章的素材,学生在生活中碰到的困惑可以成为一篇议论文的题材。
通过生活的思考和观察,学生可以写出思想深刻、见解独特的作品。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因为生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生活中的各种经验和感受需要学生进行整理和归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生活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使其拥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更加丰富的视野。
这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知识储备,学生才能写出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作文课应挖掘学生生活
作文课应挖掘学生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的过程就是儿童感受、体验生活并创造和审美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并通过习作来描述生活,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真正做到把生活与习作紧密相连。
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资源。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要开发利用农村生活及自然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研讨等,丰富体验,激发情趣,乐于表达。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老师的一个难题,如何充分利用地方校本资源,提高学生快乐、自主作文水平,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小学作文课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而语言又来自于现实生活。
虽然小学生的生活不像成年人那样浓厚,但在他们认识和年龄特征中还是有丰富多彩的内容。
他们对所接触的人和事,一般好奇心比较强,觉得人和事都有新鲜感。
然而在写作时,他们又觉得没有事例可写,这就是对生活还不在乎,也是他们年龄阶段幼稚的表现。
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下列方面引导学生挖掘生活,充实生活。
一、让学生在社会群体中去发现群体生活是小学生成长的主要基地。
他们在群体生活中接触的人和事是包罗万象的,有的给予正面的营养,有的给予了负面的启发。
要鼓励学生把正反两方面的东西进行评析,加深他们对人或事的印象,这样就会充实学生的写作题材。
二、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在校内外做的事情很多,但遗忘性很强,而对教师所布置的事则是记忆犹新。
因此,教师在命题之前,可先让学生去做,并把做的事情记下来。
例如让学生写《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教师首先要求让学生在校内外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特别是在有意义上下功夫,这样学生就会留神去做。
三、从生活中去总结学生在群体和个体生活中所做的事情很多,如果对某件事情很感兴趣,一定会有自己的见解,或总结出规律,对此应鼓励学生总结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把所做的事情记载下来作为素材,久而久之可为学生以后学写说明文打下基础。
四、按老师的指导去做,去评论在学校教育生活之中,教师常常以名言、名人轶事所悟的道理去校正学生的行为,有志的学生对名言、轶事铭记在心,对自己生活中的事,会谈论自己的观点。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元素的挖掘与利用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元素的挖掘与利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元素的挖掘与利用非常重要。
生活是语文作文的最佳素材来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挖掘和利用生活元素。
一、观察生活,捕捉细节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观察身边的事物,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例如:路上的小花,教室里的角落,街上的小摊,等等。
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活,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在作文中通过有形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学生可以观察到每天上学路上的小花,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路边的小花》的作文,通过观察和感受小花,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二、生活体验,心灵升华生活体验是学生作文的重要素材之一。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把生活中的美好和感动转化为文字的表达。
例如,学生可以去采摘水果、参加社区义工等活动,这些生活体验会让学生的写作更具有感染力和真实感。
例如,学生可以参加社区清洁活动,体验到如何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题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作文,展现自己关心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行动。
三、课堂生活,生动形象课堂生活是学生的日常经历之一,老师可以挖掘和利用课堂生活作为作文素材。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课上的练笔活动,引导学生写一篇题为《我的老师》的作文,描述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与尊敬。
四、社会热点,关注世界社会热点是学生作文的重要素材之一,老师可以利用热点新闻引导学生写作。
例如,学生可以关注奥运会,写一篇题为《我的奥运情缘》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奥运会的喜爱和支持之情;或者关注防疫工作,写一篇题为《勇敢的卫士》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抗击疫情的英雄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以上四种方法仅是挖掘和利用生活元素的冰山一角,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习作教学中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让学生学会挖掘写作源泉
让学生学会挖掘写作源泉“言之无物”是小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帮助学生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做到写作“言之有物”,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这里我就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
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所见也气象万千,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
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
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
二、学好课本文章,积累素材语文教材选人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
如教《观潮》一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特点。
有目的地认识事物,然后由表及里地认识,由此及彼地联想。
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这样善于分析联想和观察,做到移情人景,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让人如身临其境。
总之,从课文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强课外阅读、扩充素材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读多了,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
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
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同一事物是千差万别,绚丽多彩。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风格和语言。
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是作文基本功。
掘生活之源,浇写作之花
掘生活之源,浇写作之花摘要】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
因此,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亮点。
让生活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舒展心灵,放飞情感,引导学生向生活投去独特的眼光,提高他们感受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从而且引导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对生活,对世界,进行自由的描述;对内心,对情感,进行自由的抒发,使他们在语言与精神的和谐同构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关键词】生活、观察、想象、乐趣小学生作文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技能以及思想、情感的综合运用,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检验,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显示,热爱生活,表达真情。
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习作来反映生活,描述生活,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个性认识和真切体验,让学生为生活而作文,为生命而歌唱,从而体验到一种酣畅淋漓的快乐。
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叶老还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用的,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清澈的水来。
”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这里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捕捉生活:让学生“有米可炊”一次作文测试,文章的主题要求学生写一件反映父母关爱他们的事。
在批改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一半以上的同学描写了雨夜自己生病,父母冒雨送自己上医院的情景。
故事情节大同小异。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的思维局限在这狭小的空间呢?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习作与生活的脱节。
由于学习的重压,学生失去了很多亲近自然、亲近社会的机会,缺乏对生活的感受。
因此,在临场的作文中,就造成了绞尽脑汁而“无米下炊”的现象。
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全部的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可见,学生在写作文时无材料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不善于发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挖掘生活的底蕴
挖掘生活的底蕴为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和发现生活的能力,提高中学生作文整体能力,我从四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语文的课外作业是最少的也是最多的。
”“少”指的是相对于理科的笔头作业:“多”主要指的是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本学期颜老师不幸去世,校长致的悼词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
许多同学因此而写了许多悲痛悼念颜老师的文章。
这些饱含悼念之情的文章,无不说明这活生生的生活就是学习语文。
正如罗丹所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尽量引导学生领会,无论对人、事、物,哪怕是枯燥平凡的,也尽可能感受出一种品格、一种情趣、一种哲理、一种时代精神。
二、作文的升格取决于感悟生活在写作过程,观察和感受是攫取生活材料的两个阶段,而感悟则是在观察、感受的基础上捕捉、洞察生活中潜在或显现的思想意义。
换句话说,就是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即悟出闪光点,悟出事物的内在价值。
感悟并非高深莫测,只要按常理思考即可。
比如:从“爷爷的头秃了,牙齿掉了,血压升高了,眼睛老花了”中悟出“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
从“从校门进入家门起,母亲的烧饭做菜,晚上一宿的唠叨,到第二天走出家门时的千叮咛万嘱咐”中,悟出“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从“学业上的互相竞争,生活上的互相帮助,思想上的互相交流”中,悟出“友情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
生活无处不存着亮色,只是许多同学不懂得挖掘,不善于挖掘罢了。
三、提供机会,让学生把感悟留下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常会产生许多遐想、许多领悟。
能及时记录这些亮丽的闪光点的文章,我都同大作文一样的给予评改,并加以鼓励,称之为“真实作文”。
因而班里、校里一旦举行一次活动就会出现写作高潮,涌现出一批文思流畅,思绪激荡的好文章,例如:《盆景的启示》、《失望的雪》、《星星之火》等。
其次,及时鼓励学生多投稿。
为了使学生的作文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除及时加以评改以外,还常给予这样的评语:“文笔优美,立意深刻,建议作适当修改后投寄文学社!”“思想顿悟力作,请速投寄《中学团讯》!”“及时反映了校园生活,可改作广播稿,投寄广播站!”四、适当的指导方法感悟也要有个思路。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生活作为学生作文的源泉,不仅展现了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也呈现了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因此,生活作为学生作文的源泉,不仅反映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还体现了学生的品质教育和人文素养。
首先,生活作为学生作文的源泉,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素材。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是最熟悉和亲近的,是他们思考和表达的起点。
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是学生了解事物和思考问题的重要来源。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感受,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切入点和内容。
例如,学生可以写自己的家是否温馨,学校的体育课是否足够健康,社会的善良是否显现等等。
生活内容的丰富多样,为学生作文提供了蓬勃的生命力。
其次,生活作为学生作文的源泉,陶冶了学生的品质和素养。
生活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承载着学生的人生经历和感受。
在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而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品质和素养的高低。
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以此锻炼自己的自主、创新和探索精神。
例如,遇到家庭矛盾,学生可以写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如何通过沟通化解矛盾;面对学习困难,学生可以写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及如何战胜学习困难。
这些都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痕迹”。
最后,生活作为学生作文的源泉,让学生发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生活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素材,同时也是学生成长和想象力的发源地。
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体验在写作中不仅是从基础写作技巧展开的,它也是从想象和创造中展开的。
想象和创造力是学生个性和品质的表现,让他们在与时代和社会相处时具有了不同的观察和思考方式。
例如,通过想象一个美好的未来,写出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如何为实现这些目标付出努力。
再例如,通过想象一个美好的世界,写出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如何呼吁周围的人加入环保行动。
这样的作文不仅展现了学生对于未来和人类生存的正面态度,也让学生在想象和创造中发现自己。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这句话不仅仅是一个表面上的说法,而是一个深刻的道理。
生活是学生最为熟悉的话题,也是学生写作的主要素材来源。
一个富有生活情趣和经验的学生,会在写作中展现出更加丰富和生动的内容,而一个对生活漠不关心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会枯燥乏味。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体现了学生作文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首先体现在学生作文的真实性。
学生是社会中的一部分,他们的成长和体验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都会成为学生作文创作的素材。
当学生在学校遇到趣事或者困难时,可以通过作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当学生走在街上,看到美丽的风景或者悲伤的画面,也会带来不同的感触,这些都是学生作文的真实素材。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真实来源,作文中融入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让作文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还体现在作文的生动性。
生活中的情景和人物形象是学生作文创作的灵感来源,也是作文中的重要元素。
当学生观察到身边人物的特点和行为,把这些具体的生活情境融入到作文中时,会使得作文更加具有生动性和吸引力。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家人、老师、同学的生活表现,将他们栩栩如生地描绘在作文中,这样的作文会更加引人入胜;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将自己的情感和感悟融入到作文中,让作文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灵。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生动来源,作文中的形象和情境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是作文创作的根基和灵感来源。
通过观察、感悟和思考生活,学生可以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融入到作文中,使得作文更加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性。
学生应该注重观察和思考生活,将生活中的点滴转化为作文素材,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和创作质量。
生活不仅是学生作文的源泉,还是学生作文的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活,写出关于生活的作文,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表达对家庭的感恩和思念;学生也可以写一篇关于校园生活的作文,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情谊和回忆;学生还可以写一篇关于社会生活的作文,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学生作文生活源泉培养学生感悟生活能力
发表时间:2016-08-08T14:52:00.753Z 来源:《教育学》2016年7月总第102期作者:李燃[导读]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许多老师在“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大环节中费尽心机。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镇初级中学122000 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许多老师在“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大环节中费尽心机。
事实却常常是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尽管绞尽脑汁,也无从下笔。
原来,老师们忽视了作文的“源泉”——生活,忽视了学生感悟生活能力的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看,写作动机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也可以说是生活打动了我们的心,使我们忍不住有一种要表达的冲动。
因此,针对作文教学中无内容可写的现象,我们应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轰轰烈烈、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
只要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做个有心人,就一定会发现身边有好多东西值得储存起来、值得表达出来。
所以说,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创作的源泉。
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平时对生活倾注了热情、善于感悟生活的人,生活才会馈赠给他丰厚的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首先要教学生学会观察。
告诉他们:社会的发展、校园的变化、家庭的欢乐与苦恼、同学间的矛盾与协作、虫鱼鸟兽、花草树木……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观察时不但要用心、留心、细心,而且要调动多种感官一齐行动,甚至发动“第六感觉”参与其中。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触发自己的灵感,才能形成自己真切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
同时语文老师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观察的条件,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外去,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想象、领悟。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然而,观察是有其局限性的,即使做到了所谓“行万里路”,也难免会有大量观察不到、体会不到的东西。
所以,写文章单凭个人的生活经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汲取别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如通过书刊、电影、电视等媒体去间接感受生活、理解生活。
“书是有字的生活。
”作家张抗抗曾说:“我觉得文学家是最可尊敬的人,因为他能告诉人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从小学到中学,我阅读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凡是出的新书无一例外。
这些对我的世界观的奠定和文艺观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要紧密结合课文,结合阅读教学,利用一切感知手段,提高学生的感悟力。
二、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人生
写作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人的思想感情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
没有对生活的感情,当然就谈不上写作。
写作的生活问题,不仅仅是深入就行了,更重要的是如何认识生活、理解生活。
我们日常生活大都是细小之事,但只要仔细观察,细心体悟,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便会慧眼独具,在别人不见中有所见,在平常中发现出奇特来;就能使材料真正化为自己的东西,写出构思精巧、富有新意的作文。
有人说:“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
”这话很有道理。
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有心的人、会思考的人。
同样的观察条件,由于学生的认识不同,以及思考方式不同,作文的效果就会有很大差距。
可以说,作文要写好,离不开思考。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深入地思考。
教师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可以就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认识、分析、挖掘,从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要让学生做到,对于生活中的某一现象都不要轻易放过,而要多加思考,善于联想,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
如果我们引导学生不但用心去观察,而且能勤动脑子、积极思考、善于思考的话,那么必将促进学生感悟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生学会积累的方法
如果一个学生只学会了观察、思考,却不懂得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及时积累下来,那么,他的作文水平还不会真正提高。
因此,必须让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
作家任溶溶在谈写作秘诀时曾说过:“我劝你们最好记日记,把一天里遇到的有趣的事情记下来,把想到的有趣的念头记下来,这就跟我们在本子上记题目差不多。
记日记也是练笔,多写就熟能生巧,对作文大有好处。
希望大家下功夫。
”也有人说:“写日记,就像给自己做脑保健操,坚持下来,效果是很明显的。
”据记载,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有个习惯,他每天早晨出门总是背上个口袋,只要观察到点什么有趣的事,就赶紧记下来放在口袋里。
竺可桢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坚持写日记,鲁迅在生命垂危时刻还在记录自己心中的思考……名家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涉世未深的学生呢?写日记不仅可以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记下来,为作文积累生活素材,同时,写日记还可以在对生活材料的加工过程中锤炼自己的思想,真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写日记,还可以要求同学们写观察记录,建立优秀作文集、设作文语言库等。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开始有的同学可能会对积累活动产生好奇心或表现出短时的热情,但如果他们不知道积累的目的、意义,或不知道要取得什么样的积累结果,这种好奇心和热情就不能转化为持之以恒的动力。
只有树立明确积累目标的人,才能产生强烈的积累动机,保持高度的积累自觉性。
总之,我们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一切事物,特别是曾引起自己心灵震撼的人和事,要鼓励学生回味深思并及时地记下来。
久而久之,学生的经历丰富起来,情感充盈起来,思维深刻起来,就再也不会出现没有内容可写的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