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式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两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两篇一、实现独立开课,加强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以往有机化学实验与有机化学理论课合并开课,在期末总成绩中只占30%的比例,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自2012级开始,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实验实行独立授课,同时增加学时,目前学时数为64学时。
有机理论课分两个学期开课,为了方便学生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更好掌握及运用,避免以往由于实验室场地、时间安排冲突和教学人员不足等实际问题而导致的实验课内容超前于理论课,而使学生上课目的性不够明确。
我们将有机实验安排在有机理论授课的第二学期,为了让学生能充分运用实验室教学资源,实行小班授课。
二、合理设置,实现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根据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我们在实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安排,教学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基本实验操作训练部分占总学时数约40%,合成综合性实验占40%,研究性实验占10%,设计性实验内容占10%。
充分考虑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出现的顺序及频率,重要的实验操作至少要训练两次以上,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实验基本功打好基础。
为此前期我们安排熔点和沸点测定、常压蒸馏、水蒸气蒸馏、提取、色谱分离、折光率测定、旋光度测定、重结晶等实验,尽可能对各种基础操作进行训练。
运用前期所学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对物质进行合成,或对天然物质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然后对产品进行鉴定及含量分析,对学生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做到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因为有机实验授课安排在理论授课的后半段,在前期实验基础操作训练结束进行合成实验及设计实验时,理论授课大概已经进行至杂环化合物的章节教学,对于学生将理论教学知识运用于实验教学没有太大障碍,还有助于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及巩固,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时安排上,实行弹性分布设置,不再是原来机械地一周固定几学时,而是根据实验内容选择相应的学时数,最短为3学时,最长为6学时。
新课程对中学化学式教学有效性思考论文
新课程对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工程的稳步推进与渐次深化,作为中学教育教学系统重要组件之一的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也呈现迅速的调整优化态势。
而在开放多元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合理灵活地将探究式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融入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之中,丰富教学内涵、拓宽教学途径、拔高教学质量,从而快速有效地实现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整体架构的催化升华。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化学教学探究式学习有效性化学学科作为初中教育教学系统的关键组件之一,在诱导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发现探究、培养学生缜密严谨的推力逻辑、锻炼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效用。
而在倡导发散学习思维、注重联系实践的新课程改革工程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深化实施的阶段背景下,适时快速地转变陈旧单一的教育教学理念,灵活合理地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化学课堂教学之中,稳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协调牢固地拔高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属性与价值定位探究式学习基于化学学科的本质属性与具体特征,结合实践生活与之相关的要素特点的联系衔接,从而使得相关教师进一步选择确立基本的研究主题,然后在一系列教学实践中创设铺陈具有学术理论内涵、生活实践气息、教学互动氛围的基本情境,进而引导、组织学生进行研究问题创设、信息调查收集、对象属性解析、实验操作求证、处理解决反馈等系统化的教学活动。
探索性、创新性、实践性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索求与显著特征,也是相关教师在进行具体细致的实践教学中应当侧重把握、重点体现的关键所在。
探究式教学始于教学设计,切实合理的规划设计可谓事半功倍。
首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规划设计之时,教师需要秉持基本的“传道解惑”的师者理念,坚持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的核心教学原则;其次,在具体细致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打造实施中,相关教师需要切实贯彻释放学生思维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提升预期教学目标的整体策略;最后则要健全完善师生互动交流、反馈处理的流程步骤,努力将课上课下的教学活动有序有机串联,从而构筑起一整套系统严谨、高效灵活的探究式课堂教育教学机制。
新课改下化学式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化学探究式教学摘要: ,探究式教学正成为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恰当选择探究学习课题;要重视探究学习的有效准备,注意引导监督;设置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师生反思总结,确保探究教学的有效关键词: 新课改探究式教学随着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探究式教学正日益成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以课程标准为本,创造性地应用课程标准和教材,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化学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
以下结合自己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探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充分利用教材恰当选择探究学习课题仔细研究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不难发现,教材对知识呈现方式都做了较大的变革,在教学中可我们以直接感受到教材对探究活动的重视,其中有一些知识的结论没有直接说明,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推理自己归纳总结,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中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有些部分以化学的基础知识为体系编写,知识的产生和联系运用了探究的方法,如“盐类水解”中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探究促进或抑制fecl3水解的条件等。
对这些内容的教学,我们应该改变已往习惯的原有学科教学知识体系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材中这些最富个性和特点的探究活动栏目开展探究活动,指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对化学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构建。
二、重视探究学习的有效准备,注意引导监督完整的探究活动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基础及实验条件的不足等等原因制约,要使探究实验顺利进行,保证师生集中精力解决核心问题,我们可以将探究活动的一些环节延伸至课外,在课前做充分的探究准备,提前安排学生准备开展实验探究的知识,保证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对核心问题的探求。
中学化学式学习教学实践论文
中学化学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实践【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
目前探究式学习有哪些特征、在化学教学中应当怎样展开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提出自己的思考:本文拟结合自己的实践中具体课例之一——原电池原理,对探究式教学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十分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这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打破了原有的课程体系框架,重新注入新的课程理念,构建新的课程标准。
可以这样说,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所有学科一次全方位、全领域的脱胎换骨、前所未有的变革。
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设计理念,在科学(综合)课程或理科课程中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
—、探究式学习的概念所谓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建构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
学生学习“科学探究”,一要理解什么是科学探究;二要通过实际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具体来说,在化学教学中提倡科学探究,必须改变学生被动、机械的化学学习方式,打破原有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本位内容体系,强化学生的过程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景。
二、探究式学习的特征1、学习者必须得到一个明确的任务,或者在某一情景中自己发现问题。
要提供一个合适的探究问题和任务。
这些问题或任务有时由学生提出,有时由教师提出,即探究学习需要从问题或任务出发。
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
2、学习者应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在教师的支持下对提出的问题或任务进行探究,并获得自己的探究结果。
中学化学式实验之我见论文
中学化学探究式实验之我见课堂是教育、培养学生最重要的阵地,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的成功与否。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途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化学实验探究是中学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并能对众多的实验方案给予合理的评价和优化。
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有效措施。
教师的责任,既要利用化学实验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去观察、感知、探究化学知识,还要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而现行大多数教学模式是教师与教材设计好一切,学生只管”照方抓药”,属验证式实验,根本谈不上探究式独立思考。
若能设立一些内容不很确定,无现成教材,学生有充分自由来组织和发挥的实验,并在考核中注意衡量学生实验设计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实验总结与讨论中的知识性和探索性,以及表达方式的科学性,使学生能较多地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分析实验问题,则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常温下铁、铝单质可在浓硫酸或浓硝酸中钝化。
有很多学生都怀疑钝化后是否真的形成保护膜?可以指导学生探究利用其它实验来进一步验证,把钝化后的铁或铝洗净,然后再放入稀盐酸(铝也可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是否会反应来验证。
当实验结果和大家分析设计的完全一致,看到探究实验取得了成功,学生个个都会有成就感。
这个实验探究使学生们认识到,设计实验方案这仅仅是实验探究的第一步,实验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必须动手操作,就像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说过:”实验是最高法庭。
”二、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验评价能力在实验设计方案时,原则是什么?首先是科学性,具体体现在实验原理、实验药品、实验装置等均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情境论文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情境初探化学学科有着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外部诱因,创设恰当的情境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开启学习者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其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就应当善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把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作为自觉设计教学过程的产物,从而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以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换句话说,创设并研究化学教学情境,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研究并开发这一环节,探讨其内在要素构成,对于当前化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下面我浅谈一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几种常见的教学情境:一、化学实验情境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引人注目,极易把教师和学生带进变化纷繁的化学世界。
化学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化学实验活动,都会形成良好的实验情境氛围。
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八十余个演示实验即为化学课程通过教材所设置的重要的实验情境要素:镁带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转眼间银白色金属变成白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绿色变成了黑色;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中黑色变成亮红色;酸碱盐中的变色、沉淀反应等,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足以突出化学学科教学的明显特征,营造化学思维和化学创新的良好氛围。
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鲜明有趣的实验,尤其是将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和分析有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化学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简单地说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论文(推荐36篇)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论文(推荐36篇)篇1:初中化学教学论文一从教学目标出发,整体规划教学内容教师应分解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进而系统性地掌握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是以物质学习为主线,前后呼应,形成螺旋式的前进模式。
如在教学“CO2性质”这一内容时,我做了如下规划。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或课间谈话时,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化学物质的名称或一些零散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无意识的感知体验。
其次,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相关单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的学习。
如在CO2的学习中要让学生了解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同时与其他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还要能解释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再次,是知识的内化阶段,这是在单元学习后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的一个过程,通过记忆、复述、举例等形式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紧接着,学生还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通过知识的循环来巩固知识体系,并积累经验。
如在学习“碱与氧化物反应”这一内容时,要对CO2的性质进行复习回顾。
当学生对CO2性质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后,后面学习SO2、SiO2与碱的反应时就是举一反三的过程,这也就是知识迁移能力的体现。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教学内容的实施有一个全局性的规划与掌控。
二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帮助学生理解长久以来,教条化的教学思想使西藏地区的初中化学教学也走上了“基础知识+习题”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脱离了生活背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化学思维与生活中的思维方式相隔离,缺乏知识的体验与感知。
生搬硬套的题海战术,使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对原理的理解,导致在解题过程中抓不住问题的本质。
对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通过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
如相同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质量的且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了相同质量的H2,问什么一定有剩余,什么一定没有剩余,什么可能有剩余?拿到这样的题目不少老师觉得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而学生更是无从下手。
中学化学式教学论文
谈谈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摘要】教育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重视实际应用;教育应与学生经验相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些都是改革后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特点。
与之配套,新的初中化学教材的课程标准也更加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与探究,提倡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改革后的新的各项基本要求无疑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中学化学探究模式实践体会探究模式源于”萨奇曼”,由萨奇曼设计的探究模式通过发现和提出问题,传授问题解决的策略。
这一模式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面对疑难情境,搜集和加工所需要的资料,最后达成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与“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领会“新课标”的基础上,去考量、去实践“新课标”,对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探究式教学认识感悟不少。
下面谈谈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一,传统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传统教学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知识,他形成一套理论,他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讨论法,实验法,归纳推理法等。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启发思维,举一反三。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提倡: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人的智慧,主张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辩论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答案。
前苏联的赞科夫提倡:教育应当在发展上下功夫,学生只有具有发展的能力,才能顺利地掌握他们所不能了解的新知识。
所以,传统教学也不是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他注重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出新的知识,他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的范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的范文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下面是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的范文,请参考!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竭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2011年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新增加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条,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的目标。
本文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认真研读课标,精心设计教学备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高质量的备课孕育高水平的教学。
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样可以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备课离不开教材,更离不开课程标准的指导。
有的教师凭经验教学,常常把课标置之一边。
对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与“情境素材”很少借鉴,对课标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及“实施建议”也很少采纳。
因而出现教学中随意拓宽加深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等脱离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
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仔细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在备课中的指导作用。
备课时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教师要心中有数,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恰当的方式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容。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大全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大全篇一: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化学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湘潭市雨湖区塔岭中学唐炳新课程教学要求时短高效,但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1.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教师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
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
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低下了。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渊博方面,还体现在个人的涵养上。
教师欲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后还要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
其次,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
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但学生的内心不敬佩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2.让学生喜欢化学化学是一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
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
其次,要注意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
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策略(方法)——生成高效课堂的根本1.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当前的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现,很多以谈话的方式出现,因为对每个话题的探索,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优点能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但对学生的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初中生化学论文六篇
初中生化学论文六篇学校生化学论文范文1一、化学科学学问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化学教学大纲,对学校化学教学的四大学问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同学在毕业时达到素养教育所要求的学问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学问内容,根据同学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学校化学中的重要,教学要求分为常识介绍、了解、理解、把握四个不同层次;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把握。
要求同学娴熟把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液等方面的基本计算;3.对化学试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
在教学中,老师应按要求仔细做好每个演示试验,对于同学试验,要乐观制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同学都有动手做的机会。
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了理论要求和精减了一些次要概念。
为了协作素养教育,培育同学面对将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爱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同学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学问水平制造了条件。
应当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养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学问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学科学力量化学科学力量是指同学在学习化学学问、应用化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特征。
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看和感知;化学学问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抽象、推理和论证;应用化学科学学问解释客观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学校同学,应从观看力量、试验力量、思维力量、自学力量等方面,培育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力量。
1.观看力量。
观看力量是知觉的特别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方案、主动的、长久的知觉过程,是和思维紧密结合的主动知觉活动。
观看力量是智力三要素(观看、思维、制造)之一,是智力进展的基矗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
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
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同时做到循序渐进。
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喜欢化学,学好化学。
这就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
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
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
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不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
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
学生自已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
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二、丰富课外活动,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
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
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也可讲讲“道尔顿”、“拉瓦锡”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初三化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
有机化合物合成策略
逆合成分析
从目标化合物出发,逆向推 导合成路线,确定关键中间 体和合成步骤。
多样性导向合成
利用组合化学、平行合成等 方法,快速合成大量结构多 样的化合物。
绿色合成
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合成方 法,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 原子经济性。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质谱分析
分析当前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如教学内容抽象、实验条 件不足等。
02
提高学生化学学习 兴趣与成绩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 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成 绩。
03
促进初中化学教育 改革
为初中化学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经 验和理论依据,推动教育改革的 深入进行。
论文概述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测量化合物的质荷比,确定其分子式及可能的 结构。
核磁共振波谱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解析化合物的氢谱、碳谱等, 推断其结构。
红外光谱
通过分析化合物在红外光区的吸收峰,判断其官能 团及化学键类型。
有机化合物功能探讨
生物活性测试
评价化合物对生物体的药理作用、毒性等,筛选 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先导化合物。
构效关系研究
04
化学反应动力学及热力学 分析
化学反应动力学
反应机理
解释反应如何进行的过程,包括反应物如何 相互作用形成产物。
反应速率
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与反应物浓度 、温度等因素有关。
活化能
反应发生所需的最小能量,决定了反应速率 对温度的敏感性。
热力学基本概念及定律
热力学系统
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组成的整体,包括开放 系统、封闭系统和孤立系统。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5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5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篇一一、准确性———目的启示观察是通过视觉神经来对外部信息的一个接收与选择的活动,在这个环节中,观察者是否抓取到正确的信息将直接决定信息的有效性。
因此,教师在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准确性,而这可以通过目的启示来实现。
目的启示的核心概念就是观察者在观察中要有强烈的目的性,要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去观察化学实验,从而确保观察时能够正确聚焦与定位。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其中有一个实验是几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氧气中燃烧的比较,用于实验的物质是红磷、木炭、硫、铁丝,实际上在实验中所代表的是烟、雾、光、火焰这四种不同形态物质的实质与区别。
除此以外,这个实验还说明了可燃物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与在空气中燃烧的不同区别,这些都是学生在观察时所要带着的目的。
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带着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去观察实验,就不容易被实验中其它无关紧要的现象或因素分散了注意力,能更好地聚焦于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本身,从而极大地提高观察实验的准确性。
二、全面性———多维思考由于实验一般是由两种及以上的物质共同作用的一项活动。
所以,从不同的物质角度出发,所观察得到的现象与结论也会不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应当尽可能地全面和细致,而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多维思考。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制取氧气”为例,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一套装置中,虽然涉及到的实验器材不多,操作的环节也并不繁琐,但实验中却多有细节,一旦其中有一个细节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论。
比如,如果药品在试管的底部堆积,那么不但加热无法均匀,而且受热的面积也因此而增大了;如果铁夹在试管的中间部位夹着,那么加热就不能均匀地进行;如果试管口的位置在设置上向上倾斜,那么水就非常容易倒流,从而导致发生试管炸裂的危险;如果导管在试管内过于长,那么对于气体的导出就非常不利,等等。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处理策略论文
关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处理策略摘要:为了深入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真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本文提出了优化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强调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实效,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的相应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分析、研究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寻求课堂教学优化处理策略,化学教学亦是如是。
一、教学设计优化策略1.展示目标。
紧扣目标进行教学;围绕目标论断反馈;进行矫正,落实目标。
其中围绕目标、诊断反馈以及进行矫正,落实目标是最关键的步骤,只有抓好这两个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才能得以落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发给学生完成一些针对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测试题,当堂完成,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据此适时调整有关教学环节,从而促使绝大多数和同学都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并帮助学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2.优化内容。
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应本着主次详略得当,精讲多练的原则,分清哪些内容教师讲,哪些内容学生讲,哪些内容安排学生自学或讨论,哪些由师生共同解决等。
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使各个教学环节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合理安排,让教师和学生各处其位,协调一致,配合有序,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3.优化结构。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因素,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等,设计好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教案。
一节化学课一般包含有新课引入,讲授新课,课堂例题,巩固训练和课堂小结等几个部分。
二、选择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兴趣策略。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著风格以及新标准理念,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有的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观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谈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谈刚升入初三的同学,要增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
为此,笔者在此谈几点自己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做法,仅供同行们参考、补充和指正。
1、课前要预习上课前一天,一定要要求学生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
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预习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
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可以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2、鼓励学生主动表现认真听好每一堂课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集体授课”。
其最大弊端是不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这对成绩不很理想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
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人的理解进行分析和解答。
程度差的同学往往还没有听明白,老师就往下讲了。
课堂上讲的内容,有很多时候又是环环相扣的,前面的没有完全理解,就有可能导致下面的更加难以理解,最终导致听课失败,如果课后又没有进行及时的补救,逐渐就会沦为“差生”的行列。
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要让学生明白不要怕回答错误,不要怕出丑,不要计较别人的善意笑声。
只要你不是故意捣乱,没有人会责怪你。
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不一定知道学生哪里不懂?下面该着重讲解哪一部分?是否该“再讲一遍”?这时,老师会进行提问、设问,要求学生举手回答或集体回答。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定要积极的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大声说出来,让老师听到,尽可能使老师下一步的讲解是针对你的理解而进行的。
如果学生时刻在准备着回答老师的提问,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很集中,听课的效率也一定会很高,学习就会逐渐变得轻松、有趣了。
初中化学五步法的最佳效果论文
初中化学五步法的最佳效果介绍初中化学五步法,也称为科学探究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研究方法。
它不仅可以用于化学实验,还可以用于研究化学现象和探索新的知识。
在初中化学教育中,五步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介绍初中化学五步法的最佳效果,并讨论如何优化五步法的实验设计,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五步法五步法是一种基于观察、实验、归纳和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
它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提出问题:化学研究应该以一个问题或一个猜想为基础。
这个问题可以是一个被科学家普遍认为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个人感兴趣的问题。
2.设计实验:在确定问题和目的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来验证或证明猜想。
实验应该准确、可重复、能够排除其他变量的影响。
3.进行实验: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
4.分析结果:将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关键问题和现象,寻找规律,并建立合理的结论。
5.做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步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最佳效果在初中化学教育中,五步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建立自信。
以下是优化初中化学五个步骤的建议:1.提出问题时,问题应该足够清晰和具体,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解决。
问题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同时,问题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有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计实验时,应该特别关注变量。
学生应该学会如何控制实验条件以及如何进行对比试验,从而发现变量。
同时,实验器材和量具应该准确可靠,容易操作。
3.进行实验时,应该遵循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实验器材和量具,并遵循实验程序和步骤。
4.分析实验结果时,应该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如平均值、标准误差和置信区间等,从而获得可靠的结果。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数据表格和图表来展示数据,结构化时序数据,以及需将数据进行比较和推排,从而得到结论。
初中化学优秀论文(精选3篇)
初中化学优秀论文(精选3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篇一摘要:初中化学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对于传统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化学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转变教学观念,通过选择和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老师通过设立各种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化学知识,同时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情境教学法;初中化学根据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理念以及实施情境教学的基本要求,重点阐述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模拟型情境,同时结合实际教学用案例的形式研究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的三种常见课型新授课、实验课以及复习课中的应用。
一、情境教学及其理论基础1、情境教学的定义通过不同的角度分析情境的定义,会有不同的说法。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情境是指一个人正在进行其中一种行为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条件;从心理学角度看,情境是指通过一定的刺激,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从学生角度看,情境作为理解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和背景,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产生其中一种情感体验,进而诱发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有关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刺激事件或信息材料,同时也是传递信息的载体。
2、情境教学的发展及作用情境教学的思想源远流长,经历时代的演变逐渐发展成熟并形成了完整的情境教学理论。
兴趣是人们探究其中一种事物或从事其中一种活动的心理倾向,通过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作为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情境兴趣是指由环境中的其中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对个体的知识、偏好系统产生影响。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原有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重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化学教学所思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所思摘要:初中化学式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初中化学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学工作者,深知化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并传授于学生,但是铭记一点,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学是教的依据,教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兴趣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60-01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可以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从初中抓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以激发兴趣为目标神奇,有趣,是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有趣是指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有趣不属于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
鉴于有趣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
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
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
二、以课堂为阵地,提高效率众所周知,效率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效率的提高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式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化学课程改革顺应了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潮流和趋势,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探究式学习对实现这一目标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从而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
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初中化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论述。
【关键词】探究式课堂教学科学素养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
”而长期以来化学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播,轻视或忽略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课堂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即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做了一点尝试。
一、兴趣引题,自主探究
兴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要引人入胜,要能抓住学生的心,调动学生的情绪,良好的学习情绪和精神状态,是学生自主学习成败的关键。
自主探究则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是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重要环节。
新课程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的情景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采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
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真实的,实用的,联系学生背景知识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高层次学习兴趣。
设计教学情境,最根本的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过程应该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
因此,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如何让学生在探究情境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成了我设计教学情境的关键。
回想以前讲co2性质前,总是先将co2制取活者讲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带进教室,当场制取co2后,再分别介绍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这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注意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切入口。
上课时,我打开一瓶血色很难个喜欢喝的可乐饮料,让学生通过实
验来探究co2的性质。
一瓶可乐不仅解决了co2的来源问题,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
在探究co2能否溶于水时,我指导学生将水倒入集满co2的矿泉水瓶中的1/3处并用力振荡,不久矿泉水瓶被自动压扁(或变形)。
初中学生对于这种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会感到新奇和兴奋。
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不断地巩
固和发展。
二、引导点拨,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初中阶段的各类化学实验,对学生都极具诱惑力,充分利用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极有价值的。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技能训练同时还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应将书本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
从而激发血色很难个求知、探究的欲望,培养他们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问题,我给了学生红磷、木炭、铁、硫四种物质,在他们自学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作了类似于红磷燃烧的四个实验。
学生自己看到了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铁在空气中不燃烧,木炭、硫能燃烧,但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有红磷燃烧才能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本身又给学生增加了继续探究的乐趣和动力。
他们不免又要问“为什么只有红磷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且测定的结果为什么会少于五分之一那?”这
些问题中有不属于这节课的内容,可以给学生留一些悬念,由此调动学生的胃口,对后面得学习又增添了新的乐趣。
学生提出的大多数问题包括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则需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三、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同时又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以往问题的解答全由教师包办代替,得出的结论学生被动地接手后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只能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原则和方法,复制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儿无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边学边探究中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合作,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合作探究。
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探究“煤燃烧后质量变轻了,是否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如何证明?”马上有同学提出:“煤变轻是因为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跑掉了,所以并不是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只要把煤和氧气瓶在燃烧前称量一下,然后把煤放在氧气瓶中燃烧,熄灭后再连氧气瓶一起称量,就可以证明了。
”其他同学提出:“如果这样的话,氧气瓶必须要用塞子塞住就像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装置那样,因为如果用玻璃片的话就不密封,实验又不严密了。
”此时又有同学提出:“应该在塞子上再打个孔,用导管导出,在导管的一端系一只气球,因为煤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膨胀可能会把瓶塞冲出来,就不能做实验了。
”在热烈的谈论中,又有同
学提出:“使用气球后,万一气体膨胀,受到的浮力增大,称量时反而会变轻了。
”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中,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效果。
探究活动恩圣就是需要集思广益的,使血色很难个深刻体会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四、联系实际,引申探究
我们生活的时刻离不开化学,引导学生利用家中现有的用品,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实验探究。
现在所提倡的所谓“厨房化学”其实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比如鸡蛋壳与酸醋的反应,用酸醋除去水垢、铁锈的反应,使用碘酒检验食品中的淀粉,用花朵自制酸碱指示剂检验酸碱性,等等。
初中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比较少,适当采取社会实践探究对其成长过程有推动作用。
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使其构建指示,而且对其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比如某厂生产垃圾的处理及废水的排放进行调查,对科研部门研制的废气处理系统的了解,等等。
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还应该以问题解决活动为基础,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概括,进行反省性提炼整合。
反思概括具有以下意义:(1)讲新知识和原有的理解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提炼出概括性的知识,防止知识成惰性的,过于受情境限制的知识;(2)理解如何应用不同的方法、策略解决问题。
同时对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和探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知识的引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解决不了,但可以留在课下让学生思考。
探究式课堂教学应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景,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
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民主、自由、公正、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伙伴”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敞开、互相理解,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真正摆正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