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智库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
美国智库的人才管理经验及其启示
美国智库的人才管理经验及其启示*□陈晓晖刘洋一、引言人才是智库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对智库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根据《全球智库报告2017年》数据,2017年,中国共有智库512家,数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与全球智库数量最多的美国(1872家)相比,不及美国智库数量的1/3。
从全球前十名智库的榜单来看,美国一个国家就占了顶级智库榜单的半壁江山。
美国智库质量如此之高,根本原因是智库的专家在全球各个领域发挥着智囊作用,其观点和主要思想对美国政府决策,乃至对全球经济政治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智库在人才管理方面采用了科学化和市场化的方式,使人才能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智库的人才结构来看,智库发展需要领导人才、研究人才、综合性人才[1],本文主要以智库的构成主体——研究型人才为研究对象,以美国三个典型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2017年排名第1)、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2017年排名第3)及兰德公人才是智库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对智库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美国智库建设起步较早,在人才管理方面采用科学化和市场化的方式,使人才能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是建立了人才旋转门机制,专家、学者、官员及其他人才在行政、立法等公共部门与思想库、工商界等私营部门之间流动;二是建立人才信息库和人才储备池。
有的专家信息库的建设与专家的成果库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从合作的数百家高校中建立自己的人才储备池;三是建立市场化的人才聘任机制,根据市场化的评价标准和业绩评定聘任专家;四是建立项目制人才培养机制,以项目研究为基础,通过在工作岗位中培训的方式,提升人才的政策分析能力水平和学术修养;五是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如完善的项目审查机制,考察研究结果是否具有价值;六是建立科研成果的传播机制,促进研究成果和专家个人影响力的传播。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分析及中国特色创意阶层发展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分析及中国特色创意阶层发展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一领域,国外高校一直以来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值得中国高校借鉴和学习。
本文将从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经验以及中国特色创意阶层发展方面展开分析。
一、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经验1.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国外高校注重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程选择,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也能接触到其他领域的知识。
美国的本科教育通常包含通识教育(Liberal Education),学生需要修习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内的多个领域的课程,这种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2. 实践性教学的重视国外高校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双元学习,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进行一定时长的实习,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3. 跨学科研究与合作国外高校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研究,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融合和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意识。
国外高校也注重与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
以上几点便是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经验与特点,这些经验不仅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也对中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二、中国特色创意阶层发展创新创意的培养不仅仅是高校的任务,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在中国,特色创意阶层的发展正在逐步展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创意的政策措施,例如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出台创新创意人才评价机制等,为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源支持。
2. 高校与产业的合作中国高校与产业的合作愈发密切,推动了创新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高校与企业开展项目实践、科研合作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也借此拓宽了学生的就业出路和发展空间。
人才培养机制的国内外经验交流与借鉴
人才培养机制的国内外经验交流与借鉴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机制密不可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
因此,国内外人才培养机制的经验交流与借鉴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就人才培养机制的国内外经验进行深入探讨,并寻找最佳实践的借鉴之处。
一、国内人才培养机制经验交流在国内,人才培养机制的经验交流主要体现在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
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如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办学等,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例如,中国一些高校与知名企业合作开设双学位项目,既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企业引进了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
此外,国内的人才培养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参与实践活动,如实验课程、社会实践和实习等。
这种综合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二、国外人才培养机制经验交流在国外,人才培养机制的经验交流主要体现在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上。
例如,某些国家将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技能型人才。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不仅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另外,国外的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他们重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这种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出更具才华和创造力的人才。
三、国内外经验的借鉴从国内外人才培养机制的交流与借鉴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在人才培养机制中,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至关重要。
高校应与企业密切合作,加强实践性课程设置,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以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学校应通过开设实践课程、组织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注重个性化培养是培养多元化人才的必要条件。
美国大学智库对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启示
17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1]。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基地,自然要在高水平智库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高水平智库是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必要条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有世界智库牛耳之称,智库人才培养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研究美国大学智库建设的经验,能够给我国新时代高校智库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一、美国大学智库在美国,智库是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之外的“第四权力”,美国大学智库在美国政府决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1.智库是建构知识与权力的桥梁美国大学智库最具特色的现象就是“旋转门”,是指个人在政府决策部门、管理岗位和智库之间的双向流动机制——政府部长、官员与大学智库工作的学者变换身份的形象概括。
政府部长等高级官员大都来自精英荟萃的智库,卸任的高级官员有很多到智库从事研究工作,如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Colin Powell)等是在高校智库“走”过“旋转门”的典型代表。
通过“旋转门”建立知识与权力之桥。
“旋转门”构建人际传播网络。
通过“旋转门”美国智库可以直接与政府决策者进行沟通,进而影响政策的制定。
同时,也建构了知识与权力的桥梁,通过“旋转门”,美国智库不但可以为政府培养人才,也打通了知识进入政府决策并转化为权力的通道。
2.建立多学科交叉的高水平智库可以说,美国是发展智库较早的发达国家,智库最早出现于二战时期的美国,是指战争期间美军用来讨论作战计划的密室,后来泛指一切以政策研究为己任、兼顾影响公共政策和舆论的政策研究机构。
美国高校也是把智库建设作为和教学并重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贝尔福尔科学与国家关系研究中心都是世界知名智库。
有的美国高校直接设立为美国军队服务的高端智库,如设在纽约的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内,受美国海军部直接领导海军分析中心(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CNA)是美国海军的重要思想库。
美国智库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及其启示
美国智库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及其启示人才是决定智库影响力的最关键因素。
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才机制是提升智库影响力的重要保障。
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6》,美国拥有智库1835家,智库数量名列全球第一;其中6家智库入选全球十大智库,智库发展水平也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美国智库的发展离不开其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才培育机制与效率显著的用人机制。
美国智库人才机制基本特征灵活的人才选用机制。
美国智库人才来源渠道多元,包括刚毕业的硕士和博士、政府卸任的官员、大学的专家、企业界的精英和其他智库的专家等。
美国智库在各类人才的选拔与任用方面机制相当灵活,首先,通过实习生制度,选拔高校优秀毕业生。
如兰德公司设立了专门管理部门从事实习生招募、培养和管理工作,每年都会选择一些优秀的博士到该公司实习,实习表现优异的人将成为兰德公司未来的研究人员。
其次,通过“旋转门”机制,吸纳政界、商界、学界、新闻界精英进入智库工作。
通过“旋转门”,具有丰富的政治阅历、了解政治现实的政府官员成为智库学者,既有助于产生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成果,又能够提升智库在政策领域的公信度。
比如,布鲁金斯学会的200多名研究员中一半以上具有政府工作背景,其中担任过驻外大使的就有6位。
再次,通过外聘、访问学者、工作小组、项目合作等方式,从高校、企业和其他智库,聘请学界专家、业界精英到智库兼任,提高智库影响力。
胡佛研究所80%以上的研究人员在斯坦福大学其他院系担任不同职称的教师,研究所还通过访问学者、工作小组等方式聚集相关领域内外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开展合作研究,所外专家比例高达50%,大大提高了研究所的研究能力。
美国大部分的智库在人才队伍构建上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采取灵活的用人方式,保持一定的人员流动性,确保人才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科学的人才使用评价机制。
在智库人员的工作考核评价方面,美国各智库都有一套较为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方法和标准各有特色。
国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与思考
国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与思考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
国外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和养成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借鉴。
本文结合国外经验,从整体性、实践性、国际化、创新性四个方面,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思考。
整体性国外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注重提高整体素质,追求博雅教育。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既要掌握专业知识,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人文素质及综合能力,这是培养能胜任全球化形势下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工作的必要条件。
在整体性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教育模式。
美国高校大多数是文理学院,要求学生在大学前两年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中国高校则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改进。
实践性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是连接教育与实践的桥梁。
国外高等教育注重教学质量,将实践性教学贯穿始终,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类实践项目和实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我们可以学习德国高等教育的实践性培养模式。
德国高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实习和校企合作在德国高等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德国工业与实验室合作密切,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习的机会,区别于中国的实习项目更倾向于实际参与。
在中国应当注重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的结合,重视实践教育在学生职业生涯中的作用。
国际化国际化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化和知识,加深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提升综合能力。
国外高等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高校通过与国外大学的合作、交流学生来实现教育国际化。
在国际化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中国香港高等教育的模式。
香港高等教育涵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了交流、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机会。
香港高等教育流程中会有转校制度,学生可随时选择在哪一个国家继续深造。
这种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一步提供经验和参考。
国外创新人才培育经验及启示(1)
国外创新人才培育经验及启示进入21世纪,经济世界化浪潮风起云涌。
世界上很多国家纷纷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促动社会进步,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最终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
2006年我国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自主创新水平显著增强,科技促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水平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
这个目标能否实现,事关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未来兴衰。
不过,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严重短缺,甚至已成为制约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瓶颈。
所以,突破当前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困境,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培养体系,已迫在眉睫。
根据追溯研究,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大致可分为基本素质养成、专业水平形成、创新水平激发、领军人才完型四个阶段。
[1]美国针对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各阶段的规律,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让其通过自身奋斗跻身名校,获得广泛涉猎、学有专攻的知识结构;师从名师,学习名师科学态度、治学方法以及献身科研的决心;在学校的社会化过程中积累大量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获得名师推荐参加重要学术会议,参与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等重要科研实践;甚至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到有影响力的机构从事科技研究,形成正反馈效应,屹立于科学金字塔的顶端。
[2]由美国实践经验可知,领军人才的出现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具有群体性、连带性的基本特征。
他山之石,能够攻玉。
探寻美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及成长规律,对我国营造一个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满足科技领军人才在不同时期的成长需要,迈上创新型国家轨道,无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美国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律与实践经验1.1素质养成阶段:展开通识教育,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基本素质养成阶段培养的是准人才,是领军人才成长的基础。
作为一位学习者,这个阶段是人生求知欲最旺盛的年龄,是综合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国外智库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智库建设的经验及启示作者:米亚来源:《求知》 2017年第7期智库即思想库,具有组织独立性、议题公共性、研究专业性和成果应用性的特性,这些特性使智库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战略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国外智库建设的模式和经验1.美国。
一是智库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美国智库数量最多、国际知名智库最多、对政治实践的作用最大。
《全球智库报告2016》评选的全球十大智库,美国入选6家,布鲁金斯学会连续5年排名第1。
美国智库把独立性作为首要原则,其智库体系以独立智库为主。
作为非营利性机构,智库资金大部分来自企业和基金会捐赠以及投资收益,政府资助仅占很小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通过委托研究获得经费支持。
智库不隶属于政府部门,也不受党派、企业、基金会等所控制,研究人员独立开展研究,其过程、方法、结论不受外部干扰。
二是独特的“旋转门”制度。
美国智库特别是知名智库研究人员有机会进入政府机构任职,高级政府官员也可以随时回到智库,在“智库—政府”间双向“旋转”,有的还会多次“旋转”。
知名智库高级研究人员不仅具备政策研究能力,而且人脉广泛,当选总统在组建执政团队时,往往会从立场接近的智库中挑选人员加入,智库也以此打通政策研究与政治实践的通道。
当执政更替时,具有丰富政治经验和资源的官员进入智库,为智库带来切实的帮助,也为继续推行其政治主张提供了平台。
这一惯例已逐渐演化为制度。
三是重视成果的传播和推销。
研究成果质量、对政策的影响力是评价智库的核心指标。
缺乏高质量成果,就难以产生足够的影响力;缺乏影响力,就难以获得社会认可和捐赠,智库就难以生存。
在激烈的竞争中,高质量成果还必须能够传递到政府、传播到社会。
美国主要是通过“旋转门”直接影响决策、出版期刊著作、向政府提交报告、媒体报道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库更加注重通过社交媒体、网站等传播、推销其成果。
2.英国。
一是智库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倾向。
英国智库体系包括政府智库、政党智库和独立智库。
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
2023-11-03•引言•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研究结论与展望目•参考文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
美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其研究型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意义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和启示。
研究目的与方法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分析这些经验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经验进行深入探讨。
02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美国研究型大学注重核心课程的建设,包括数学、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学科,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核心课程美国研究型大学注重科研训练,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科研训练美国研究型大学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通过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跨学科学习实验室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和研究设施,为学生提供实验室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研究能力。
实习实践美国研究型大学与企业和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实践能力。
社会服务美国研究型大学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通过为社会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1实施个性化培养计划23美国研究型大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让学生能够在专业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个性化培养美国研究型大学实行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导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
导师制度美国研究型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借鉴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启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竞争力以及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讨论的热点问题。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实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
总结这些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经验,对中国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工程”的实施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一、国外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美国率先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培养目标在相互效仿中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
1、美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美国研究型大学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研究型大学在当今时代中践行精英教育观的直接体现。
1991年,锡拉丘兹大学校长肯尼斯·肖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此后一批大学紧随其后也提出了类似的办学思路。
美国大学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重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线,既注重学术性目标的实现,也注重应用型目标的实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高等教育本科阶段大多都是普通或自由教育。
其中小团体的实验室和研讨会里的研究活动是重要的教学模式。
在研究过程以及培养人才过程中非常注重大学之间的紧密交流与联系。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也坚持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集体培养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思想,以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专业式培养模式为基础,把早期的学院制与引进的德国大学研究所制相结合。
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
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近年来,随着全球教育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的大学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努力成为一流大学。
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
一、国际化视野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视国际化视野的培养,他们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提供丰富多彩的国际化课程,以及建立国际化的教学团队。
通过与国外著名大学的合作,世界一流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学习环境和职业前景,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
这样的人才培养经验给我们带来了启示,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加大对国际化教育的投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提升他们的国际化能力。
二、实践教育世界一流大学注重实践教育,他们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实际工作,了解企业运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一些大学还与企业合作,开设双学位、合作培养项目,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真实工作场景,增强就业能力。
这种实践教育给我们带来了启示,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
三、创新创业教育世界一流大学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他们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创业课程,设立创业孵化平台,提供创业资金及政策支持。
一些大学还设立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创新科技设备,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提升创新能力。
这种创新创业教育给我们带来了启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鼓励学生勇敢尝试,培养创业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
四、强调自主学习能力世界一流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通过开设自主学习课程、搭建自习室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掌握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一些大学还设立导师制度,定期进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这种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启示,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国外大学智库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大学智库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作者:毛建茹伊影秋来源:《高教探索》2019年第10期摘要:大学智库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是智库融入大学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未来政策精英的重要途径。
“以学生为中心”的下一代的智库人才培养更需要提前布局和系统规划。
国外知名大学智库将培养“下一代政策精英”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同时关注政策研究新工具和新方法的培训、建立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关注参与者的学习收益和体验,生源来源背景更加多元,毕业生全球决策研究机构就业等内容。
我国高校智库人才培养也需要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强化高校智库与学科间的共生关系,拓展人才培养主体范围,重视实用性研究方法的训练,差异化管理不同类型高校智库人才培养项目。
关键词:大学智库;培养;政策精英我国大学智库建设已经有近30年的探索历程。
随着决策影响因素的多样化和国内外环境的日趋复杂化,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的科学化和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政策研究和咨询类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变得更加紧迫。
2014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提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
此后,高校智库建设受到空前重视,数量增长突飞猛进。
相比之下,高校智库人才培养的功能定位、目标路径、实践运作等相关问题却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关注和讨论。
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借鉴国际知名大学智库人才培养的经验①,探讨我国大学智库人才培养策略与实施路径。
一、我国高校智库人才培养实施与不足我国大规模建立的一些高校智库,很多是依托原有研究机构、知识服务平台或二级学院建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有政策路径依赖倾向,资源获取和绩效评价成为高校智库的重点关注领域。
而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工作,尚未列入高校智库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些高校智库建设周期考核中,甚至对人才培养项目从未提及,高校智库建设更加热衷于学术话语与政策话语之间的转换,对智库参与人才培养的研究和行动兴致索然。
西方高水平大学智库的高质量发展经验及启示
智观天下智库时代 ·1·西方高水平大学智库的高质量发展经验及启示*顾岩峰 刘博 史晓莹 史文佳(河北大学,河北保定 071002)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美国著名大学智库发展的文献,从研究特色、研究队伍、管理机制、经费筹措、传播途径等方面总结其高质量建设经验。
对河北省大学智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惑进行梳理,借鉴美国大学智库建设经验,提出了河北省大学智库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美国大学智库;发展经验;有效措施中图分类号:C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52-0001-002河北省高度重视高校智库建设,在国家相继出台《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和《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全省在高校智库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建设措施。
然而,由于大学智库建设起步晚,建设经验不足等问题客观存在,有必要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智库建设经验,这对于河北省高校智库迎头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美国大学智库的高质量发展经验纵观美国大学智库的发展历程,不但秉承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大学功能,更重要的是发挥决策咨询的社会服务作用,在学术自由的基础上,以更专业的视角为美国政府提供政策咨询,影响联邦政府的决策。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一)专而精的研究特色美国大学智库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母体重点学科的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高度重视自身研究领域的凝聚和提炼。
例如:贝莱克大学贝克研究所在短期内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大学智库,其立足公共政策研究领域,充分借助能源领域的研究优势,为美国政府提供能源战略研究报告,对美国能源政策产生巨大影响。
胡佛研究院致力于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的研究是其特色之一,近百年来,胡佛研究院为美国基础教育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持续提供政策建议。
[1]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等在美国对外关系和国际战略研究领域形成自身特色,为美国外交关系保驾护航。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分析及中国特色创意阶层发展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分析及中国特色创意阶层发展一、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启示1. 注重实践与跨学科融合国外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跨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识教育是其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在多个领域学习知识,培养多维度思维,丰富思维跨度和深度。
跨学科项目和实践课程的设置,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强调项目驱动和学生参与国外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注重项目驱动和学生的参与性教育。
通过项目学习,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并且,学生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专业人才,从而提前接触行业实践,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 倡导创新思维和实践国外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项目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高校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将创新成果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国际化教育和实习机会国外高校提供丰富的国际化教育和实习机会,推动学生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实习机会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以上种种经验和启示,都为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目前,国内高校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面,我们将从中国特色创意阶层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和策略。
二、中国特色创意阶层发展1. 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创意阶层的培养,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应该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科研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实践机会。
并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平。
2.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中国特色创意阶层需要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国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借鉴与应用
国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借鉴与应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国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在前沿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等方面有着独特而成功的经验和实践,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应用。
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外高校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以往传统的理论课程进行改革,加强实际操作,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学生实践环节,教师将会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和鼓励,并对学生的真实表现进行评定,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创新力和自主性。
这种以实践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被广泛采用,逐渐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比传统的理论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实践经验的培养,是一种更加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另外,国外高校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特别是在培养跨国公司管理人才和国际化背景的人才方面。
国外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前到国外实习,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增强跨界交流的能力,还能够获得更加真实的实践经验。
国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学校可以邀请国际知名教授作为讲师,或者组织学生到国外和外国学生交流学习,通过这种多元化的交流方式,培养了更有活力、具有全球眼光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在借鉴外国的经验时,也需要多方考虑,通过共建学习机构等方式,将中西方高校进行资源共享、人才互换,实现双方优势的互补。
三、弹性学分制的教学模式另外,国外高校实行的弹性学分制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方式。
弹性学分制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人发展的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在学校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需要设置自己的课程,自由组合所需的学分,开展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设计,自由选择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效果。
在国外这种教学模式也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情况下展开自己的才能和兴趣,帮助学生探索兴趣和未来领域,并为人才选拔提供更为全面的资源和支持。
四、机器人、AI等前沿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和转化,高校也应该把这些新技术融入到自己的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里面,特别是如机器人、AI等前沿科技的应用,现在已经成为了高端人才培养的重点。
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
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近年来,各国纷纷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改革力度,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
而世界一流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龙头,一直以来都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优势和经验。
那么,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究竟有着怎样的经验,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一、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经验之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一流大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他们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以及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应当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强调实践教学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另一个经验就是强调实践教学。
他们通常会和企业、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比如实习、科研实践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实践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注重国际化教育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应当更加注重国际化教育。
只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国际化的教育,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应当积极和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海外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更好地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四、强调个性化教育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另一个经验就是强调个性化教育。
他们通常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和兴趣,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成长空间。
这种个性化教育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分析及中国特色创意阶层发展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分析及中国特色创意阶层发展1. 引言1.1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国外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国外高校注重思维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外高校开设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包括创业实践、科研项目、国际交流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国外高校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国外高校注重学科交叉和跨学科融合,鼓励学生跨领域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国外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经验丰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2 中国特色创意阶层发展中国特色创意阶层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创意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到创意产业中来。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特色的创意阶层也逐渐形成并壮大。
中国特色创意阶层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教育是关键的一环。
国内许多高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意思维,为未来的创意人才储备做好准备。
政府也加大了对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创意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中国特色创意阶层的培养策略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意比赛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更多的创意人才也在海外留学或参与国际交流活动,为中国特色的创意阶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000字内容到此结束】.2. 正文2.1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分析国外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成功案例。
国外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他们通过设置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些高校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创业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国外高校成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经验与启示——以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和东京大学为例
现代大学教育 2014年第4期外域检视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1A004;贵州省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招标课题“新形势下贵州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4GZZB07。
收稿日期:2014-04-15作者简介:董泽芳(1945-),男,湖北红安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社会学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袁川(1980-),男,贵州黔西人,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武汉,430079。
国外高校成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经验与启示———以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和东京大学为例董泽芳 袁 川摘 要: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与日本的东京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均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这些大学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有三,即自由的大学教育、有效的政策支持与有力的社会配合。
从这些经验中得到的启示是:我国高校要想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必须从深化高校自身教育教学改革与优化外部环境两方面努力。
关键词:国外高校;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社会学分析中图分类号:G649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4)04-0026-07 资料显示,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共培养出了48个诺贝尔奖获得者[1],牛津大学(U niversityofOxford)的毕业生共有50人获得诺贝尔奖[2],东京大学(TheUniversityofTokyo)毕业的本科生有7人获得了诺贝尔奖[3]。
三所大学已成为学术界,乃至各国公认的政治精英的摇篮,商界大亨与学术巨子的生成所,是理所当然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构。
鉴于此,本文拟对三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经验予以总结,以寻求对我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改革的启示。
一、自由的大学教育崇尚自由是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与日本东京大学的共同精神特质,是贯穿在三所大学育人过程中的重要理念。
国外科技智库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科技智库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田贵超来源:《华东科技》 2017年第10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 年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也提出“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这都对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服务的科技智库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
可是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近年来发布的《全球智库指数报告》显示,世界前50 名科技智库中却没有一家中国的科技智库,我国科技智库在很多方面和国外先进科技智库差距明显。
笔者近年来实地调研过多家国外科技智库,与诸多智库主席、高层管理人员、运营团队成员、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认为国外科技智库在运营管理机制、研究输出机制、创新文化及环境塑造等方面的发展经验可以为我国及上海科技智库的建设提供启示。
以全球化发展视野,建设国际化网络型智库国际先进科技智库的国际化水平普遍较高。
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STEPI 的研究人员有多位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人员和行政团队大多可以用英文交流,可以用英文讲授培训课程,每年举办多个国际研讨会;专门设立了国际技术创新中合作心(IICC),负责智库的对外宣传、国际合作交流等事宜,其国际培训项目还针对发展中国家量身定制课程。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 则注重培养研究人员的全球视野,致力于解决国内和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如贸易、创新政策等,发布《全球创新政策指数报告》、《全球创新影响力国家排名》等多项涉及全球议题的报告。
国外一流科技智库还注重网络化发展。
例如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 在比利时开设海外分支机构,将其研究触角延伸到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和地区;ITIF 还联合世界上其他19 家智库创办“全球贸易与创新政策联盟”,跟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国际联合研究。
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
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世界各地的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分享,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针对高等教育的实践经验及模式。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以及这些经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美国:注重实践教育及国际化美国的大学通常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在美国大学中,除了充分利用实验室、科研项目、实习等实践环节,很多大学还鼓励学生创办自己的公司或社团。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让他们更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此外,美国的大学通常非常注重国际化。
众所周知,美国的高等教育有着世界上最广泛的国际化教育系统。
因此,美国大学的学生能够接触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和教授,并且可以掌握更广泛的文化知识和社会视野。
二、日本:注重基础教育及实践技能日本的一流大学通常也非常注重其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但是,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的大学更加注重基础教育的建立。
日本的大学课程通常都比较固定,越好的大学通常也会更加强调基础学科的学习。
这种基础教育的建立,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实践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三、中国:强调实践强化教学及研究此外,中国的大学也非常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很多大学都会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更加融入职场,增强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应对能力。
同时,中国的大学还通过与企业和社会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为实际、具体和行业化的培训和实践机会。
综上所述,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的共同点是: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强调与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
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也都注重适应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需要,面向未来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和国际化的高等教育。
因此,我们也应该从这些成功案例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教探索 HigherEducationExploration
国外大学智库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
毛建茹 伊影秋
摘 要:大学智库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是智库融入大学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未来政策精英的重要 途径。“以学生为中心” 的下一代的智库人才培养更需要提前布局和系统规划。国外知名大学智库将培养 “下 一代政策精英” 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同时关注政策研究新工具和新方法的培训、建立实践技能训练体系, 关注参与者的学习收益和体验,生源来源背景更加多元,毕业生全球决策研究机构就业等内容。我国高校智库 人才培养也需要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强化高校智库与学科间的共生关系,拓展人才培养主体范围,重视实 用性研究方法的训练,差异化管理不同类型高校智库人才培养项目。
关键词:大学智库;培养;政策精英
我国大学智库建设已经有近 30年的探索历程。 随着决策影响因素的多样化和国内外环境的日趋复 杂化,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政策研究和咨询类人才的专 业化培 养 变 得 更 加 紧 迫。2014年 国 家 教 育 部 发 布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提出推进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 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此后,高校智库建设受到空 前重视,数量增长突飞猛进。相比之下,高校智库 人才培养的功能定位、目标路径、实践运作等相关 问题却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关注和讨论。本研究以 问题为导向,借鉴国际知名大学智库人才培养的经 验① ,探讨我国大学智库人才培养策略与实施路径。
衷于学术话语然。
对智库人才培养的弱化容易导致智库建设和大 学核心业务之间的疏离。上海社科院 2016年 《中国 智库报告》 发布时指出: “尽管目前不少高校加入 到了智库建设的热潮中,但高校以教书育人为本的 初衷并不会改变,也不可能大规模地转向决策咨询 服务”[1]。事 实 上, 一 些 学 者 还 是 对 大 学 智 库 人 才 培养持积极的态度。冯绍磊认为,即便对于一些被 称为高校 “智库” 机构,还是与真正的智库建设之 间有很大的差别,前者通常运用商业化的手段,直 接服务 于 国 家 机 构 和 市 场 部 门, 而 后 者 则 承 担 着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的功能,需要有所区别。[2] 甚至一些学者的担忧和建议也隐含着对高校智库特 征的认识和把握。祝大荣认为高校智库建设要 “重 视人才培养,履行大学职能”。张端鸿认为高校智库 咨政和育人不可偏废。[3]眭依凡等指出 “大学绝不 可为智库之争而忽视大学的使命责任”[4]。
助理研究员,教育学硕士。(上海 /200032) 本文系上海市教科规划课题 “上海高校智库的人才培养功能研究” (B14062) 的研究成果。
·51·
·比较教育·
国外大学智库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
价等的依附度较高,很多高校智库缺乏人才培养的 传统,人才培养尚未进入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实 践过程。在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建设周期后,实体化 运作和队伍建设都有明确的建设成效,但高校智库 的人才培养工作似乎仍未进入政策视野和高校智库 建设推进日程。
“以学生为中心” 的下一代的智库人才培养更 需要提前布局和系统规划。借鉴国际成熟经验,为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二、国外知名智库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 其运作
在全球大学智库排行榜中,大学智库人才培养绩 效不在评价考量范围之内。[5]但设立在大学内部的智库 仍然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人才培养早已成为智库和 大学之间的联结纽带,毕业生也成为智库与政府部门 之间的联络管道。培养领域内未来的政策精英和下一 代专家,成为很多大学智库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6]
高校智库建设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转型发展的 一个契机和政策导向。从独立性和影响力两方面来 看,高校智库都需要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和人才培 养根基。当前高校智库建设对于政府经费和绩效评
收稿日期:2019-01-18 作者简介:毛建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教育学硕士;伊影秋,上海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一、我国高校智库人才培养实施与不足
我国大规模建立的一些高校智库,很多是依托 原有研究机构、知识服务平台或二级学院建立,建 设和运行过程中有政策路径依赖倾向,资源获取和 绩效评价成为高校智库的重点关注领域。而以学生 为中心的人才培养工作,尚未列入高校智库建设的 评价指标体系。一些高校智库建设周期考核中,甚 至对人才培养项目从未提及,高校智库建设更加热
(一) 培养政策精英的目标定位 培养下一代专家和未来领导者是很多顶级大学 智库参与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一些高校智库的核 心业务是在稳定的研究领域内,开展问题导向的政 策研究,但 “教学和培训” 也被列为智库的重要使 命之一。莱斯大学贝克政策研究所 (BakerInstitute forPublicPolicy,RiceUniversity) 聚焦能源和中东 研究,同时致力于 “培养能源领域下一代领导人”, 智库的研究人员也会在莱斯大学开设与自身研究议 题相关的公共政策课程。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里曼· 斯伯格里国际问题研究所 (FreemanSpogliInstitute forInternationalStudies,StanfordUniversity) “培养国 际事务领域的未来领导者”。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刘氏 国际问题研究所 (LiuInstituteforGlobalIssues,Uni versityofBritishColumbia) “培养跨学科人才、未来 政策制 定 者 和 领 导 者 ”[7]。 法 国 巴 黎 政 治 学 院 国 际 问题研究中心 “培养精英人才”[8]。日本早稻田大 学亚太 研 究 院 (AsiaPacificInstitute,WasedaUni versity) “培养通晓亚太事务、承担亚太地区未来事 务的专 家 型 人 才 ”[9]。 俄 罗 斯 莫 斯 科 国 际 关 系 学 院 (MoscowStateInstituteofInternationalRelations) “培 养俄罗斯外交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培 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澳大利亚 战略与国防研究中心 (StrategicandDefenceStudies Centre,AustralianNationalUniversity) “在军事、民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