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学教案

合集下载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课程编号:H09026英文名称:Biostatistics 课程属性:必修课学时:48 学分:3.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普通生物学等课程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本科专业一、课程简介统计学是论述收集、分析并解释数字信息的科学,生物统计学则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学数据资料的交叉学科。

统计方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在新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确的统计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本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生物信息搜集、处理、分析,从而提炼新的生物信息的过程。

教学重点是通过生物现象的数量观察、对比、归纳和分析,揭示那些困惑费解的生物学问题,从偶然性的剖析中,发现事物的必然性,指导生物科学的理论和实践。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单元:绪论(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理解什么是统计,什么是统计学,什么生物统计学。

2.能力培养:学会用统计的方法来看待生物学问题。

3.教学方法:举例讲授。

………………………【重点】统计工作、统计数据及统计学以及它们间的关系。

【难点】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应用的场合。

第二单元: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1.1 数据收集和预处理:几个常用的统计术语、数据收集和预处理1.2 数据整理和显示: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显示1.3 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集中趋势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测度、偏态和峭度的测度2.能力培养:了解数据收集及预处理的内容和方法。

掌握不同类型分布图的制作及应用;掌握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及分布形状的统计特征数计算及应用。

3.教学方法:举例讲授。

………………………【重点】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及分布形状的统计数计算。

【难点】数据的计量尺度,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及分布形状的统计特征数应用。

生物统计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生物统计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授课对象:生物科学类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生物统计学中的常用统计方法。

3. 能够运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分析生物数据。

4. 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1. 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常用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方差分析等。

教学难点:1. 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2. 统计结果的解释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提问:什么是生物统计学?2. 介绍生物统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统计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基本概念与原理(20分钟)1. 介绍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总体、样本、变量、参数、统计量等。

2. 讲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如随机事件、概率分布、期望、方差等。

3. 通过实例说明生物统计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常用统计方法(30分钟)1. 描述性统计:介绍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统计量,并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计算和解释这些统计量。

2. 推断性统计:介绍假设检验、置信区间、显著性水平等概念,并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进行假设检验和计算置信区间。

3. 方差分析:介绍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并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进行方差分析。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选择一个生物学领域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并分享分析结果。

五、总结与作业(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统计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分析一组生物学数据。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统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统计学》2. 教学课件3. 生物学领域的实际案例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医学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

医学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
科学依据。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其解 决生物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其与 他人合作开展生物医学研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道德意识,提 高其对待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诚信度。
实验要求与考核标准
实验要求
学生需要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推断,并提 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数据分析、结论与建议
03
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
推荐使用国内外经典教材,如《医学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等,确保教学内容 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辅助教材可选用针对特定领域或技术的专业书籍,如《临床医学统计学》、《基因 组学数据分析》等,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的需求。
参考书目应涵盖统计学基础、生物医学应用、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 面的学习资源。
实验操作
指导学生使用专业统计软 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提高学生数据处理和分 析能力。
实验教学环节安排
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理论知 识,为实验课做好准备。
课堂讲解与演示
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并演示相关统计软件的操作 方法。
学生实验操作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 作,完成实验任务。
结果分析与讨论
校企合作与实践基地建设
01
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医学生物统计 学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02
利用企业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发符合实际需求的实验项目和教
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或实习机会,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生物统计学优秀教案(9)

生物统计学优秀教案(9)

生物统计学教案第九章 两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教学时间:5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板书讲授教学目的:重点掌握固定模型、随机模型两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步骤,掌握混合模型的方差分析,了解多因素的方差分析方法。

讲授难点:固定模型、随机模型两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步骤9.1 两因素方差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9.1.1 模型类型交叉分组设计:A 因素的a 个水平和B 因素的b 个水平交叉配合,共构成ab 个组合,每一组合重复n 次,全部实验共有abn 次。

固定模型:A 、B 两因素均为固定因素。

随机模型:A 、B 两因素均为随机因素。

混合模型:A 、B 两因素中,一个是固定因素,一个是随机因素。

9.1.2 主效应和交互作用主效应:由于因素水平的改变所造成的因素效应的改变。

A 1 A 2 A 1 A 2B 1 18 24 B 1 18 28 B 2 38 44 B 2 30 22 先看左边的表。

A 因素的主效应应为A 2水平的平均效应减A 1水平的平均效应,B 的主效应类似。

当A 1B 1+A 2B 2=A 1B 2+A 2B 1时,A 、B 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这里A 1B 1+A 2B 2=62,A 1B 2+A 2B 1=62,因此A 、B 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若一个因素在另一因素的不同水平上所产生的效应不同,则它们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2022418244382262361824424221211222121112212=+-+=+-+==+-+=+-+=B A B A B A B A B B A B A B A B A A现在看右边的表。

A(在B1水平上)=A2B1-A1B1=28-18=10A(在B2水平上)=A2B2-A1B2=22-30=-8显然A的效应依B的水平不同而不同,故A、B间存在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的大小为AB=(A1B1+A2B2)-(A1B2+A2B1)9.1.3 两因素交叉分组实验设计的一般格式假设A因素有a水平,B因素有b水平,则每一次重复包含ab次实验,实验重复n次,总的实验次数为abn次。

医学生物统计学教学设计

医学生物统计学教学设计
学术论坛
引导学生参与医学统计学相关的学术论坛和讨论组,与同 行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经典文献阅读指导
01
经典教材配套文献
指导学生阅读与主流教材相配套的经典文献,深入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
难点内容。
02
领域权威期刊文章
推荐学生阅读医学统计学领域的权威期刊文章,如《中华医学统计杂志
》、《Biostatistics》等,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
统计推断
实验设计
介绍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统计推断方法 ,用于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
阐述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随机化 、对照、重复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和有效性。
实验教学环节设置
统计软件操作实践
01
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统计软件(如SPSS、SAS等)的基本操作,
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实验数据分析
探讨教师对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 方法的认识和应用情况,提出改 进建议。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途径
团队交流与合作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共同开展教 学研究和改革。
学术带头人培养
选拔和培养学术带头人,引领团队发展方向, 提高团队整体实力。
教学团队建设经验分享
组织教学团队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广成功的教学团队管理模式和经验。
参加要求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讲座,了解学科发展趋势,拓宽学术视 野。
讲座反馈
组织学生对讲座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讲座内容的 理解和认识。
05
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平时成绩评定方法
1 2
课堂表现
根据学生的到课率、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情况 等进行评定。
作业完成情况
根据作业的完成质量、提交及时性等进行评定。

医学生物统计学教学设计与评价

医学生物统计学教学设计与评价
帮助。
01
02
03
04
05
考试方式改革探索
传统的笔试考试方式往往只注重学 生的记忆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理 解和应用能力。因此,可以尝试采 用更加灵活的考试方式,如开卷考
试、口试、小组讨论等。
在考试中增加应用题和案例分析题 的比例,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入形成性评价机制,将学生的平 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 度等纳入考核范围,全面评价学生 的学习成果。
实验操作不够熟练
在实验操作方面,可以增加实验课时和实验指导,让学生有更多的 机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的课程评价体系较为单一,可以增加平时成绩、小组报告、课 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未来医学生物统计学教学的思考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医学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应 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生物信息学、系统生 物学等。
成绩波动原因分析
针对成绩波动较大的学生个体或群体,深入分析 其可能的原因,如学习态度、方法、基础等,为 后续教学提供改进依据。
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展示
调查设计与实施
说明学生满意度调查的 目的、设计、实施过程 及样本量等信息,以保 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 可靠性。
调查结果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包括学生对教学内 容、方法、效果等方面 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教 师的认可度和建议等。
开放实验室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 主使用实验室资源,进行 课外学习和科研活动,提 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04
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
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程设计简介生物统计学是对生物学领域中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并掌握在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生物统计学方法和工具。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基本的生物统计学概念,例如总体、样本、变量、测量和假设检验等。

•掌握基本的生物统计学方法,例如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学习使用生物统计学软件和工具来分析和解释生物学数据。

•学会编写生物统计学实验报告和写作论文。

教学大纲1.生物统计学基础知识–生物统计学的定义和历史–生物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和目标–生物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变量、测量、假设检验等。

2.描述性统计分析–生物学数据的测量尺度–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度量–正态分布的性质和应用–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3.推断统计分析–变异性和抽样误差的概念和度量–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4.生物统计学软件和工具–常用的生物统计学软件和工具–如何使用生物统计学软件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来说,该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1.初步讲解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通过案例和实验操作的方式锻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3.学生的练习内容包括:计算统计学基本统计量、绘制数据直方图或箱线图、执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执行简单线性回归或多重回归分析。

学生还将撰写和提交一篇生物统计学报告样本,以展现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4.提供在线工具和例程,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完成实验和数据分析。

考核方法本课程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度和历次考试成绩等。

其中:•课堂参与度占总分的10%。

即学生在课堂上的贡献、互动和表现度等;•作业完成度占总分的30%。

即满勤并保证作业质量;•历次考试成绩占总分的60%。

生物统计学教案6

生物统计学教案6

生物统计学教学设计(6)生物统计学教学设计第六章参数预计教育时间:1学时教育形式:讲堂板书教育教育目标:要点掌握均匀数、标准差和均匀数差的区间预计,掌握配对数据、方差比的区间预计,认识点预计、二项分布整体的区间预计。

教育难点:标准差和均匀数差的区间预计6.1点预计无偏预计量界说:假如统计量的数学期盼等于整体参数,则该统计量称为无偏预计量。

E xE s22所以样本均匀数和样本方差都是无偏预计量。

在这里惟实用n-1为除数所获得的方差才是σ2的无偏预计量,用n除得的结果其实不是σ2的无偏预计量。

这是我们在求方差时用n-1看作除数,而不用n看作除数的主要原由。

有效预计量界说:假如统计量的方差小于另一个统计量的方差,则前一个统计量称为更有效统计量。

从一个正态整体中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样本均匀数的方差为:22x当n富裕大时,中位数m的方差为:2n 2m2n中位数的方差比均匀数的方差大π/2倍,所以样本均匀数是μ的有效预计量。

56相容预计量若统计量的取值随意凑近于参数值的概率,随样本含量n的无穷增加而趋于1,则该统计量称为参数的相容预计量。

如样本均匀数的方差σ2/n,当n→∞时,均匀数的方差趋于0,这时样本平均数的独一也许值即为μ。

所以样本均匀数是整体均匀数的相容预计量,样本方差也是整体方差的相容预计量。

6.2区间预计区间预计的正常原理在第五章的例子中,H0:μ=10.00g,所得u=1.82,在做两侧检验时是接受H0的。

假如H0不是μ=10.00,而是μ=10.20〔u=0.24〕或μ=10.40(u=-1.34)等值时,全都落在接受域内。

因而可知,当用样本均匀数预计整体均匀数时所获得的结果不是单调值而是一个区间。

只需标准化的样本均匀数落在-uα/2和u区间内,全部H都将被接受,于是α/20获得一个包含整体均匀数的区间,用这类形式对整体参数所做的预计称为区间预计。

μ的置信区间μ的置信区间依σ已知和未知而不一样。

生物统计学第四版课程设计

生物统计学第四版课程设计

生物统计学第四版课程设计前言生物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学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的学科,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生物统计学的第四版,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并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统计软件。

本文将介绍该课程的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生物统计学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3.培养学生对生物统计学数据分析的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1.生物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思想、数据类型、概率分布等;2.生物统计学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3.常用生物统计学软件:SPSS、R等;4.生物统计学实践案例:生命科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数据分析案例。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式教学: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常用软件和实践案例等;2.上机实验: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熟悉生物统计学软件的使用方法;3.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运用生物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理解生物统计学知识。

课程设计本课程的课程设计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生物统计学基础本部分主要介绍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1.统计思想和概念;2.数据类型和测量;3.概率分布和参数估计。

第二部分:描述统计本部分主要介绍描述统计方法,包括:1.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2.分布形态和分布特征;3.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第三部分:推断统计本部分主要介绍推断统计方法,包括:1.抽样和抽样分布;2.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3.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第四部分:方差分析本部分主要介绍方差分析方法,包括:1.单因素方差分析;2.双因素方差分析;3.多因素方差分析。

《生物统计学(1)》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1)》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BIOMETRY总学时数:32学时其中:实验学时:8学时学分:2适用专业:兽医专业(专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一门应用数学。

本课程为兽医专业(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系统教学,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开展兽医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时具备试验设计和对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总体要求: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基本的试验设计方法,能独立、正确进行试验设计;熟练掌握所介绍的生物统计方法;熟练掌握计算器和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能独立进行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通过学习,达到“基本概念清晰,基本方法熟练,基本原理了解,基本运算正确”的基本要求。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基本要求(一)掌握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的概念、特点;(二)掌握总体与样本、样本含量、参数与统计量、错误与误差、准确性与精确性的概念;(三)了解生物统计的作用及其主要内容;(四)了解生物统计的发展概况。

二、基本内容(一)生物统计在畜禽、水产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二)生物统计的常用术语1、总体与样本2、参数与统计量3、准确性与精确性4、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第二章资料的整理(2学时)一、基本要求(一)掌握资料的分类及各种资料的特点;(二)掌握连续性数量性状资料的整理与分组方法及其步骤;(三)了解质量性状资料数量化的方法及其整理方法;(四)了解资料整理的必要性;(五)了解常用的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作。

二、基本内容(一)资料的分类1、数量性状资料2、质量性状资料3、半定量(等级)资料(二)资料的整理1、资料的检查与核对2、资料的整理方法(三)常用统计表与统计图1、统计表第三章平均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2学时)一、基本要求(一)掌握平均数的分类、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二)掌握算术平均数的性质;(三)掌握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意义、计算及性质;(四)掌握加权法计算平均数、标准差;(五)了解各种平均数的意义、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统计学教案第九章 两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教学时间:5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板书讲授教学目的:重点掌握固定模型、随机模型两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步骤,掌握混合模型的方差分析,了解多因素的方差分析方法。

讲授难点:固定模型、随机模型两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步骤9.1 两因素方差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9.1.1 模型类型交叉分组设计:A 因素的a 个水平和B 因素的b 个水平交叉配合,共构成ab 个组合,每一组合重复n 次,全部实验共有abn 次。

固定模型:A 、B 两因素均为固定因素。

随机模型:A 、B 两因素均为随机因素。

混合模型:A 、B 两因素中,一个是固定因素,一个是随机因素。

9.1.2 主效应和交互作用主效应:由于因素水平的改变所造成的因素效应的改变。

A 1 A 2 A 1 A 2B 1 18 24 B 1 18 28 B 2 38 44 B 2 30 22 先看左边的表。

A 因素的主效应应为A 2水平的平均效应减A 1水平的平均效应,B 的主效应类似。

当A 1B 1+A 2B 2=A 1B 2+A 2B 1时,A 、B 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这里A 1B 1+A 2B 2=62,A 1B 2+A 2B 1=62,因此A 、B 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若一个因素在另一因素的不同水平上所产生的效应不同,则它们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2022418244382262361824424221211222121112212=+-+=+-+==+-+=+-+=B A B A B A B A B B A B A B A B A A现在看右边的表。

A(在B1水平上)=A2B1-A1B1=28-18=10A(在B2水平上)=A2B2-A1B2=22-30=-8显然A的效应依B的水平不同而不同,故A、B间存在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的大小为AB=(A1B1+A2B2)-(A1B2+A2B1)9.1.3 两因素交叉分组实验设计的一般格式假设A因素有a水平,B因素有b水平,则每一次重复包含ab次实验,实验重复n次,总的实验次数为abn次。

以x ilk表示A因素第i水平,B因素第j水平和第k次重复的观测值。

一般格式见下表。

因素 B j=1,2,…,bB1B2…B b总计A1x111x121x1b1x112x122x1b2x11n x12n x1b n x1. .因素A2x211x221x2b1A x212x222x2b2x21n x22n x2bn x2. .A a x a11x a21x ab1x a12x a22x ab2x a1n x a2n x abn x a. .总计x.1. x.2.x.b.x. . .上表中的各种符号说明如下:⋅⋅i x A 因素第i 水平的所有观察值的和,其平均数为..i x..j x B 因素第j 水平所有观察值的和, 其平均数为..j x .ij x A 因素第i 水平和B 因素的第j 水平和所有观察值的和,其平均数为.ij x...x 所有观察值的总和, 其平均数为 (x)关于实验重复的正确理解:这里的“重复”是指重复实验,而不是重复观测。

9.2 固定模型 9.2.1 线性统计模型对于固定模型,处理效应是各处理平均数距总平均数的离差,因此交互作用的效应也是固定的εijk 是相互独立且服从N (0 , σ2)的随机变量。

固定模型方差分析的零假设为:abnx x x x bj a i nx x x x a i b j nk ijkij ij nk ijk ij ⋅⋅⋅⋅⋅⋅===⋅⋅⋅⋅⋅=⋅==⎩⎨⎧⋅⋅⋅=⋅⋅⋅===∑∑∑∑,,,2,1,,2,1,,1111()⎪⎩⎪⎨⎧⋅⋅⋅=⋅⋅⋅=⋅⋅⋅=++++=n k b j a i x ijkij j i ijk ,,2,1,,2,1,,2,1εαββαμ∑∑====bj jai i11,0βα()()∑∑====ai bj ijij11,0αβαβ()⎨⎧⋅⋅⋅====⋅⋅⋅====⋅⋅⋅==ai H H H ij b a ,,2,10:0:0:0321022101αββββααα9.2.2 平方和与自由度的分解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一样,把总平方和分解为构成总平方和各个分量平方和之和,将总自由度做相应的分解,由此得到各分量的均方。

根据均方的数学期望,得出各个分量的检验统计量,从而确定各因素的显著性。

上述各项分别为A 因素、B 因素、AB 交互作用和误差平方和,即:自由度可做相应的分解:由此得出各因素的均方:9.2.3 均方期望与统计量F 的确定()()()()()[]()()()()∑∑∑∑∑∑∑∑∑∑∑∑∑===⋅==-=⋅⋅⋅⋅⋅⋅⋅⋅⋅⋅⋅⋅⋅⋅⋅⋅⋅⋅===⋅⋅⋅⋅⋅⋅⋅⋅⋅⋅⋅⋅⋅⋅⋅⋅⋅⋅⋅===⋅⋅⋅-++--+-+-=-++--+-+-=-a i b j nk ij ijkai bj a i bj j i ij j i ai bj nk ij ijk j i ij j i a i b j nk ijkx xx x x x n x x an x x b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1112111122211121112()()()()∑∑∑∑∑∑∑===⋅==⋅⋅⋅⋅⋅⋅⋅⋅=⋅⋅⋅⋅⋅=⋅⋅⋅⋅⋅-=+--=-=-=a i bj nk ij ijke ai bj j i ij AB bj j B ai i A x xSS x x x x n SS x x an SS x x bn SS 11121121212()()()111111-=--=-=-=-=n ab df b a df b df a df abn df e AB B A T ()()()1,11,1,1-=--=-=-=n ab SS MS b a SS MS b SS MS a SS MS e e ABAB B B A A ()()()()()()()21122122122,111,1σαβσβσασ=--+=-+=-+=∑∑∑∑====e a i bj ij AB bj j B a i i A MS E b a nMS E b an MS E a bn MS E对上式E (MS A )、E (MS B )和E (MS e )中的第二项,分别记为:于是:这时,零假设还可以写为:用F 作为检验统计量,以对A 因素的检验为例:当F >F α时拒绝H 01。

对B 因素和AB 交互作用的推断类似。

两因素固定模型的方差分析表如下: 9.2.4 平方和的简易计算法为了简化计算过程,实际计算时各平方和是按以下各式计算的其中abnx 2⋅⋅⋅称为校正项,用C 表示。

变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均方期望A 因素 SS A a -1 MS A MS A /MS e σ2+bn ηα2B 因素 SS B b -1 MS B MS B /MS e σ2+an ηβ2 AB 交互作用 SS AB (a -1)(b -1) MS AB MS AB /MS e σ2+n ηαβ2 误差 SS e ab (n -1) MS e σ2 总和 SS T abn -1()()()∑∑∑∑====--=-=-=a i bj ijb j j a i i b a b a 1122122122111,11,11αβηβηαηαββα()()()222222,,αββαησησησn MS E an MS E bn MS E AB B A +=+=+=0:,0:,0:203202201===αββαηηηH H H ()()222Aebn MS F MS ασησ+==的估计的估计abnx x an SS abnx x bn SS abnx x SS b j j B a i i A ai bj nk ijkT 212212111221,1⋅⋅⋅=⋅⋅⋅⋅⋅=⋅⋅===⋅⋅⋅-=-=-=∑∑∑∑∑不论从上式还是前面给出的误差平方和的公式,都可以看出,平方和是通过重复间平方和得到的。

为了得到误差平方和,必须设置重复。

由总平方和减去A 因素、B 因素和误差平方和之后,所得残余项即交互作用平方和。

如果不设置重复,无法得到误差平方和,其误差平方和是用残余项估计的。

即使实验存在交互作用也无法独立获得,这时的交互作用与误差混杂。

这一点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特别注意。

交互平方和:例 为了从三种不同原料和三种不同发酵温度中,选出最适宜的条件,设计了一个两因素试验,并得到以下结果。

在这个实验中,温度和原料都是固定因素,每一处理都有4次重复。

将每一数据都减去30,列成表9-1。

原料(A ) 温度(B ) x ij 1 x ij 2 x ij 3 x ij 4 x ij . x ij .2 ∑=412k ijkx 30 11 19 -7 -5 18 324 5561 35 -19 -17 -5 -6 -47 2209 711 40 -24 -8 -4 -12 -48 2304 800 30 17 29 20 10 76 5776 1630 2 35 13 8 3 6 30 900 278 40 -22 -8 -12 -16 -58 3364 948∑∑∑∑∑=====⋅-=a ib j nk a i b j ij ijke x n xSS 11111221∑∑==⋅⋅⋅⋅---=---=a i b j BA ij eB A T AB SS SS abnx x n SS SS SS SS SS 1122130 13 5 23 20 61 3721 1123 3 35 25 8 17 14 64 4096 1174 40 0 3 -4 -11 -12 144 146 和 84 22838 7366 利用x ij .列,列成表9-2温 度 (B)30 35 40 x i . . x i . .2 原 1 18 -47 -48 -77 5929 料 2 76 30 -58 48 2304 (A) 3 61 54 -12 113 12769 x .j. 155 47 -118 84 21022 x .j.2 24025 2209 13924 40158从表9-1中可以计算出:及由表9-2中可以计算出:()()()00.196433842===⋅⋅⋅abn x C 00.7170196736611122=-=-=∑∑∑===⋅⋅⋅a i b j nk ijkT abnx x SS ()50.16562283841736611111122=-=-=∑∑∑∑∑=====⋅ai bj nk a i b j ij ijke x n xSS ()()()17.1554196210224311212=-=-=⋅⋅⋅=⋅⋅∑abn x x bn SS a i i A ()()()58.3150196401584311212=-=-=⋅⋅⋅=⋅⋅∑abn x x an SS bj j B ---=eB A T AB SS SS AA SS SS列成方差分析表 变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原料 A 1554.17 2 777.09 12.67** 温度 B 3150.58 2 1575.29 25.68** AB 808.75 4 202.19 3.30* 误 差 1656.50 27 61.359.2.5 无重复实验时的两因素方差分析如果根据一定的理由,可以判断两因素间确实不存在交互作用,这时也可以不设重复(n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