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秋《中国文化概论》作业2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写的( A )A、《易传》B、《吕氏春秋》C、《战国策》D、《国语》2. 战国时期邹衍在总结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提出了( C )的观点。
A、八卦B、天人感应C、五行相胜D、天道自然3. 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兴盛起来的,以( B )为本,并结合《周易》中的儒家思想,所创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A、法家思想B、老庄思想C、墨家思想D、佛学思想4.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使节去印度求取佛经,以白马驮佛像经卷回到洛阳,在洛阳城外建(D),是史书记载佛教传入中国的开端。
A、少林寺B、相国寺C、大理寺D、白马寺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C )。
A、《论语》B、《孟子》C、《易传》D、《尚书》6.最早提出“天道自然”观点的是( B )。
A、史伯B、老子C、庄子D、列子7.真正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的是( B )。
A、达摩B、六祖慧能C、神秀D、济颠8.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B、理本论C、一阴一阳谓之道D、吾心即宇宙9.儒家五经由汉朝人用当时通行的文字( B )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
A、小篆B、隶书C、籀文D、大篆10.倡导“知行合一”“致良知”并加以系统理论阐述的,是明代哲学家是( B )。
A、李贽B、王阳明C、陆九渊D、顾炎武11. 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B、理本论C、一阴一阳谓之道D、吾心即宇宙12.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 D ),最初是作为官方藏书、修书的场所。
但真正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出现在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
并逐步衍变成具有学校教育、学术研究、图书整理和出版性质的机构。
A、西周B、战国C、汉代D、唐代13. “五斗米道”是东汉年间沛国丰人张陵在西蜀( C )创立的。
东师中国文化概论16秋在线作业2
东师中国文化概论16秋在线作业2东北师范大学东师中国文化概论16秋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一般是根据船只的大小在甲板上建楼数层,最高可达三层。
A. 木船 B. 楼船 C. 大福船 D. 沙船正确答案:2. ()是用熟麻布做成的缝了边的丧服。
A. 斩衰 B. 齐衰 C. 大功 D. 小功正确答案:3. ()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
A. 穿斗式 B. 干栏式 C. 井干式 D. 抬梁式正确答案:4. 唐朝建立后,唐太宗于贞观元年,又将全国划分为()道。
A. 10 B. 12 C.15 D. 36正确答案:5. ()是由公卿及郡国守相根据考察,以向朝廷推荐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平民或下级官吏。
A. 举荐 B. 察举 C. 选拔 D. 射策正确答案:6. 夏朝是()建立的。
A. 尧 B. 启 C. 禹D. 女娲正确答案:7. 缌麻期一般为()个月。
A. 1 B. 3 C. 6 D. 12正确答案:8. ()是古人到河边用春水洗浴,以祓除不祥的一个巫术节日。
A. 上巳节 B. 端午节 C. 女儿节 D. 清明节正确答案:9. ()既有嫡、庶的概念,又有嫡长继承的作法,应该说其宗法制度已经开始产生了。
A. 夏 B. 商 C. 周D. 有虞氏正确答案:10. “六礼”的顺序是()。
A.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B. 纳采、纳吉、问名、纳征、请期、亲迎C. 纳采、纳吉、纳征、问名、请期、亲迎D. 纳吉、纳采、问名、纳征、请期、亲迎正确答案:中国文化概论16秋在线作业2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就出现过()等原始的宗教形式 A. 自然神崇拜 B. 动物崇拜 C. 鬼魂崇拜 D. 祖先崇拜正确答案:2. 秋季最主要的节日有()。
A. 七夕节B. 中元节C. 中秋节D. 重阳节正确答案:3. 以下是隋唐宋辽金地理专著的是()。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赣南师学院美河绪论一、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涵。
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涵.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2016年《中国文化概论》考试答案
1脯醢的意思是()。
(1.0分)1.0分∙A、饮酒的器皿∙∙B、饮酒的礼节∙∙C、祭祀的礼仪∙∙D、佐酒的菜肴∙我的答案:D2中华民族统一化文明的形成是在()。
(1.0分)1.0分∙A、殷商时期∙∙B、周家分封制建国以后∙∙C、三皇五帝时期∙∙D、春秋战国之后∙我的答案:B3文人治国的最高宗旨是()。
(1.0分)1.0分∙A、大一统∙∙B、君主制∙∙C、教化论∙∙D、成文法∙我的答案:C4封建制度指的是()。
(1.0分)1.0分∙A、小农的共和制政体∙∙B、市民的民主制政体∙∙C、贵族的分权制政体∙∙D、知识分子的君主制政体∙我的答案:C5《诗经·采薇》属于哪种礼的范围?()(1.0分)1.0分∙A、宾礼∙∙B、军礼∙∙C、祭礼∙∙D、家礼∙我的答案:B6敬道日出,便程东作。
东作的含义是()。
(1.0分)1.0分∙A、战事∙∙B、农耕∙∙C、占筮∙∙D、祭祀我的答案:B7儒家认为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指的是()。
(1.0分)1.0分∙A、道法自然∙∙B、出将入相∙∙C、大公无私∙∙D、天下大同∙我的答案:C8五帝时期崇拜上天的观念到殷商时期被()取代了。
(1.0分)1.0分∙A、自然神崇拜∙B、祖先崇拜∙∙C、鬼神崇拜∙∙D、生殖崇拜∙我的答案:B9鲁国分封时的族群包括()。
(1.0分)1.0分∙A、条氏、徐氏∙∙B、萧氏、索氏∙∙C、长勺氏、尾勺氏∙∙D、∙我的答案:D10鸟兽希革。
希革指的是()。
(1.0分)1.0分∙A、迁徙∙∙B、生产∙∙C、换毛∙∙D、死亡∙我的答案:C11一个民族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0分)1.0分∙A、∙∙B、相同的价值观念∙∙C、共同的生活理念∙∙D、以上都对∙我的答案:D12大蒐礼考验的军事才略不包括()。
(1.0分)1.0分∙A、驾驶战车∙∙B、射箭∙∙C、剑术∙∙D、射杀猎物∙我的答案:C13二重证据法指的是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考证古史的方法,由()提出。
2016.6中国文化概论作业题2-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2(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C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汉朝2.“天下一家,何非君土;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一语反映的是皇帝的【 B 】A.行政权 B.财经权 C.司法权 D.军事权3.“五斗米道”的创始人是【 B 】A.葛洪 B.张道陵 C.寇谦之 D.丘处机4.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 B 】A.“世界高原”B.“世界屋脊”C.“高原世界”D.“屋脊世界”5.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 C 】A.三藩之乱B.永嘉之乱C.八王之乱D.五胡之乱6.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 B 】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7.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 A 】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8.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 D 】A.张衡B.毕昇C.祖冲之D.蔡伦9.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 C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生产生活文化10.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A 】A.《孙子》B.《尚书》C.《春秋》D.《诗经》11.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 B 】A.木结构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D.廊柱结构12.“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 B 】A.《书》B.《乐》C.《礼》D.《易》13.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 B 】A.禁忌B.崇拜C.恐惧D.避讳14宋代之所以把都城建在平原地区的开封,主要是为了就汴河的【 B 】A.水源B.水运C.水量D.水利15.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被称为【 D 】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16荀子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文章是【 C 】A.《礼论》B.《正论》C.《天论》D.《乐论》17.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辩证发展思维方式的观念是【 B 】A.中庸之道B.天人合一C.知行合一D.重义轻利18.下列有关“天人合一”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原始社会B.“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汉代董仲舒提出的C.《荀子•礼论》提出了“天人之分”的观点D.“合一”是指对立的双方有密切的联系19春秋时代的共同语被称为【 D 】A.官话B.天下语C.国语D.雅言20.汉字艺术是一种由线条构成的【 B 】A.抽象艺术B.形体艺术C.形象艺术D.动感艺术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古代医学“四诊”技术的有【ACDE 】A.望B.查C问D.闻E.切2.中国制度文化中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主要有【AD 】A.文官制度B.武官制度C.监察制度D.科举制度E.审计制度3.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构成有【AE 】A.江汉平原B.成都平原C.华北平原D.东北平原E.长江三角洲平原4.两汉时期选官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方法有【BCE 】A.孝廉B.征辟C.考试D.举人E.察举5.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 CDE 】A.渔业的布 B.盐业的兴办 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 E.土地的开垦6.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 AB 】A.战争 B.宗教 C.农耕 D.渔猎 E.天灾7.中国文化属于【 BCE 】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D.汉民族文化E.东方文化8.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功是依靠【 BC 】A.和平B.联合C.融合D.谦让E.战争9.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有【 ABD 】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抽象思维D.辩证思维E.形象思维10.中国文化的源泉包括【 AB 】A.夏、商、周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汉唐文化 E宋明文化三、名词解释题1.广义文化(1)指的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的并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存在的总和。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参考答案《中国文化概论》参考答案第一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填空题1.各色交错的纹理;改易、生成、造化;人化或人类化。
2.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
3.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是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4.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
5.民族性、国度性。
6.中华民族。
7.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理伦理。
8.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
9.历史性、遗传性;现实性、变异性。
二、名词解释1.文化:“文化”即人文教化之意,以“文”教化天下。
凡是超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成果都属于文化。
因此,文化即自然的人化。
其中包括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凡是由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成果都可以称为文化,即广义文化;只包括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属于狭义文化。
2. 物态文化: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既“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3.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现今中国境内由华夏族演衍而来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的总称。
4.文化传统:就是受特定文化类型中价值系统的影响,经过长期历史积演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三、论述题1.谈谈你对文化的理解。
答:(1)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的本义是改易.生成.造化的意思,文化有以文教化的含义。
(2)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者“人类化”,是人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3)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极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是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2.结合实际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答: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6千年前的文化至鸦片战争(1840年)时期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二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心、、、、、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
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
《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
《》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
《》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B.兵家C.道家D.墨家名家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B.《官场现形记》C.《红楼梦》D.《初刻拍案惊奇》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B.甲骨文C.金文D.石鼓文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1 《五帝本纪》中五帝的文献材料贴合于哪一段 A 新石器文化晚期2 《汉书》里边记载大臣给皇帝上书 说帝王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B,承天之序3 下面哪个遗址的发现救活了《尧典》这个文献 D,陶寺4 四方的概念加一个中方的概念 即羲和在中间待着 这是一个历法体系 叫什么 A,五方历法体系5 远古时代 在中国这样一个这么大的广大地域上是怎么把大家凝聚起来的 C,宗教6 上古时期的族群凝聚靠的是什么来吸附 B,它自身的文明7 什么时期有了12个贤臣 D,舜8 小族归于一个强大的族群 给人当儿子 这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里面叫做什么 B,收族9 “同姓不婚”遵循的是哪个族群的习俗 B,周人10 随着家天下到来的时候 尧舜时期的那种服凑奔向文明的哪种方式徒然就中断了 变成了什么 C,杀伐征服11 关于分封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周武王分封12 周公建议在哪里建立精神首都 B,洛阳13 本视频中提到把殷商人分散了 下面哪个没有殷商人 D,楚14 古代有一个观念 灭你的国家但不灭的你的香烟后代 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相信什么 D,闹崇鬼15 分封制在精神上造就了一个结果就是什么 C,忠16 分封体制下的君民关系是什么 A,君民同体关系17 分封制在西周造成了极好的效果 到了以后朝代却不行了 是因为西周时有什么 D,众多的异族18 周人用什么手段联合异族 B 通婚19 本视频说看到 的时候 我们看到了华夏意识成为显形的存在 C 齐恒公尊王攘夷20 分封制最大的功劳是什么 B,统一文化21 关于礼乐文明说法不正确的是 C,商人创制22 中华文化的什么对于中国民族大融合很有利 A,开明性23 下面不属于儒家看乡饮酒礼的 B,繁文缛节24 《曲礼》里边《少仪》规定对老师怎样 D,无隐无犯25 本视频说礼乐文化第二个特点是什么 B,物质形态26 关于礼乐文明说法不正确的是 D,各国皆有27 中国古代发兵用什么礼节 D,丧礼28 我们现在最早的诗歌的记忆是什么 A,《大武》29 “大鬼礼”是什么的一个礼节 C,军事训练30 “大鬼礼”一般举行于什么时候 A,农闲31 关于乡射礼说法不正确的是 B,野人举行32 古代的战车坐在左边的是什么 D,君子1 红山文化区域位于长江流域。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化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类⽂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化产品B.⽂化内涵C.⽂化现象D.⽂化事象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A.羌B.吐蕃C.鲜卑D.回纥3.“书楚语,作楚声”⼀语说的是( )A.中原⽂化B.齐鲁⽂化C.巴蜀⽂化D.屈原⽂学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明时,⾸先⾯临的特点是( )A.⼤地域上⾃然环境优越B.⼤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C.⼤地域上⼈⼝构成多族群D.⼤地域上⼈⼝构成较松散5.红⼭⽂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地区⼈群的( )A.社会⽣活B.精神⽣活C.物质⽣活D.家庭⽣活6.夏作为我国第⼀代王朝,历时近( )A.七百年B.六百五⼗年C.六百年D.五百年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农⽽打击⼯商业的⼀种( )A.政治观念B.经济观念C.国家观念D.⽂化观念8.我国市商贸易有⼀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货币是在( )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6A.⼀次同余式组解法B.⼆次同余式组解法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D.⾼次同余式组解法10.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A.《神农本草经》B.《伤寒杂病论》C.《素问》D.《本草纲⽬》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A.公元2世纪B.公元6世纪C.公元8世纪D.公元12世纪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A.宗族B.家庭C.什伍⾥甲D.个⼈13.科举制建⽴与全⾯推⾏的时代是( )A.明代B.宋代C.汉代D.隋唐14.《诗·⼩雅·北⼭》云:“溥天之下,莫⾮王⼟,率⼟之滨,莫⾮王⾂。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写的(A )A、《易传》B、《吕氏春秋》C、《战国策》D、《国语》2. 战国时期邹衍在总结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提出了( C )的观点。
A、八卦B、天人感应C、五行相胜D、天道自然3. 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兴盛起来的,以(B )为本,并结合《周易》中的儒家思想,所创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A、法家思想B、老庄思想C、墨家思想D、佛学思想4.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使节去印度求取佛经,以白马驮佛像经卷回到洛阳,在洛阳城外建(D),是史书记载佛教传入中国的开端。
A、少林寺B、相国寺C、大理寺D、白马寺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C )。
A、《论语》B、《孟子》C、《易传》D、《尚书》6.最早提出“天道自然”观点的是(B )。
A、史伯B、老子C、庄子D、列子7.真正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的是(B )。
A、达摩B、六祖慧能C、神秀D、济颠8.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A )。
A、气本论B、理本论C、一阴一阳谓之道D、吾心即宇宙9.儒家五经由汉朝人用当时通行的文字(B )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
A、小篆B、隶书C、籀文D、大篆10.倡导“知行合一”“致良知”并加以系统理论阐述的,是明代哲学家是(B )。
A、李贽B、王阳明C、陆九渊D、顾炎武11. 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B、理本论C、一阴一阳谓之道D、吾心即宇宙12.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D ),最初是作为官方藏书、修书的场所。
但真正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出现在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
并逐步衍变成具有学校教育、学术研究、图书整理和出版性质的机构。
A、西周B、战国C、汉代D、唐代13. “五斗米道”是东汉年间沛国丰人张陵在西蜀(C )创立的。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 11、以下先秦诸子思想中,最崇敬鬼神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从“逻辑在先”的角度讲,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父亲”和“儿子”只是对独立个体的不同称谓,彼此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B. “儿子”是“父亲”生的,因此显然有“父亲”才有“儿子”;C. “父亲”比“儿子”出世时间更早,因此“父亲”是“儿子”的前提;D .“儿子”出生后,“父亲”才成为“父亲”,因此“儿子”是“父亲”的前提。
3、先秦诸子中,代表“侠文化”传统的的是()A.兵家B.道家C.墨家D.阴阳家4、儒家的“内圣外王”指的是怎样的君主?()A. 什么也不干涉,让百姓按照自然法则生活的君主B. 制定法律,并且严格依法治国的君主C. 秦始皇、汉武帝那样有大作为,改变历史的君主D. 以上三项都不对5、儒家与墨家的根本分歧在于()A.墨家敬重天帝B.墨家强调兼爱C.墨家反对战争D.墨家出身低贱6、孟子的“性善论”,下面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 人生来就是善的,后天受了不好的教育才会做坏事B. 人生来就有善的可能,克服了身上的动物性,这些善的可能就会成为现实C. 人生来无所谓善恶,要接受好的教育才能变成善人D. 以上三项都不对7、赵云,字子龙,其名与字的关系是?()A.意义相同B.意义相关C.取自排行D.意义相反8、以下各组概念里,最接近于老子的“有”与“无”这组概念的一项是?()A.王道与霸道B.有为与无为C.生存与死亡D.绝对与相对9、《老子》一书,又称为?()A.《南华经》B.《道德经》C.《金刚经》D.《黄帝内经》10、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名叫?()A.《论语》B.《孝经》C.《礼记》D.《道德经》中国文化概论作业21、《庄子》一书中曾经说有一个长寿的人叫彭祖,活了800岁;又说一个人叫列子,能够乘着风飞行。
庄子认为他们都得到了幸福,这种幸福()A. 两者都是相对的幸福B.两者都是绝对的幸福C. 前者是相对幸福,后者是绝对幸福D.前者是绝对幸福,后者是相对幸福2、以下先秦诸子思想中,最崇敬鬼神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3、先秦诸子中,代表“侠文化”传统的的是()A.兵家B.道家C.墨家D.阴阳家4、从“逻辑在先”的角度讲,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父亲”和“儿子”只是对独立个体的不同称谓,彼此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B.“儿子”是“父亲”生的,因此显然有“父亲”才有“儿子”;C.“父亲”比“儿子”出世时间更早,因此“父亲”是“儿子”的前提;D.“儿子”出生后,“父亲”才成为“父亲”,因此“儿子”是“父亲”的前提。
中国文化概论平时作业答案2
中国文化概论平时作业(1)一、判断题1、“文明”与“文化”……对2、广义的“文化”……对3、目前学术界……错4、地球上的一切……错5、宗谱,又称祠堂……错6、中华民族的人文……错7、法家学派的先驱……对8、作为兵学鼻祖的孙子……对9、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对10、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多元一体……对11、“天人合一”源于……错12、董仲舒认为“天”的性质……错13、佛儒分歧的焦点是……对14、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对15、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错16、中国文化具有贵和尚中的精神……错17、西方文化强调通过斗争……对18、所谓六经……对19、董仲舒“军权神授”……对20、宋明理学自宋代……对二、简答题1、简述文化的主要功能。
答:文化的主要功能:1、传承功能。
2、教化功能。
3、凝聚功能。
4、调试功能。
2、简要分析宗法制的影响。
答:宗法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1、看重家庭,孝敬祖辈。
2、推崇伦理,尊重传统。
3、父系传承,家国同构。
宗法制多中国文化的影响:1、非宗教化。
2、忠君恤民。
3、道德人生。
4、法古循道。
5、服膺政治。
3、简述崇德利用的建构意义。
答:1、注重个人的德性养成。
2、养成崇高气节的人生境界。
3、树立内圣外王得道德人生。
4、构架中国文化的理性传统。
5、完善全面务实的民族精神。
6、追求“大同”的人类最终目标。
4、简述宋明理学兴起于宋代的原因。
答:1、宋代的政治特点。
2、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
3、与思想史自身进程密切相关。
三、论述题1、简要论述文化的特征。
答:文化的特征有:1、是一个综合统一体。
2、体现了人类集体创造的意志和力量。
3、具有内在的稳定性与创新性。
4、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5、具有同一性和时代性。
2、简要论述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评价。
P52答:首先,天人合一就其理论和实质而言,是关于人和自然的统一问题。
其次,天人合一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再次,天人合一推动了对自然科学的关注以及艺术的发展。
2016中国文化概论 期末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李山《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1根据《吕氏春秋·仲夏·古乐篇》记载,被称为黄钟之宫,律吕之本的黄钟调创作于()。
A、黄帝时期B、春秋时期C、西周时期D、秦始皇时期正确答案:A2周武王接起了五帝时期被殷商斩断的老传统,即上天崇拜,同时赋予了上天新的含义,新的含义指的是()。
A、权力B、教化C、德行D、审判正确答案:C3五帝时期崇拜上天的观念到殷商时期被()取代了。
A、自然神崇拜B、祖先崇拜C、鬼神崇拜D、生殖崇拜正确答案:B4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孔夫子的这句话是批判()。
A、祭祀活动B、占筮活动C、暴虐统治D、人殉现象正确答案:D5媵嫁制度兴起于()。
A、夏B、商C、西周D、汉正确答案:C6中国历史上最发达的法律体系是()。
A、民法B、诉讼法C、刑法D、宪法正确答案:C7诸夏意识诞生于()。
A、夏B、商C、西周D、汉正确答案:C8古代的三军指的是()。
A、海、陆、空B、上、中、下C、前、中、后D、骑、步、炮正确答案:B9孟子提出了一个四端学说,四端指的是()。
A、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慈悲之心B、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上进之心C、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礼让之心D、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礼让之心、大同之心正确答案:C10(),仁之端也。
A、恻隐之心B、羞恶之心C、辞让之心D、是非之心正确答案:A11根据《尧典》记载,古人用()测定时节。
()A、鸟的迁徙B、花开花落C、天体运行D、河水流向正确答案:C12封建制在周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其原因是()。
A、周代是礼乐文明兴盛的时期B、周代的诸国纷争的社会现实C、周代异族林立的社会现状D、周代是中华民族的形成时期正确答案:D13大蒐礼是什么礼?()A、宾礼B、祭礼C、家礼D、军礼正确答案:D14黄老政治在汉初实行的原因是()。
A、国富民强,与民休息B、社会安定,贤臣居多C、社会穷困,大臣没有文化D、异族林立,乱世之秋正确答案:C15下列对大同理想的描述,错误的是()。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书本绪论习题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答: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答: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答: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答: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答: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及答案 (2)
精心整理?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问题: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正确答案 D?A:唐贾思勰《齐民要术》 B:宋陆龟蒙《耒耜经》? C:元王桢《农政全书》 D:明宋应星《天工开物》?A:B? A:??A:A:?A:问题: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正确答案 A?A:温带气候 B:亚热带气候?C:高原气候 D:海洋气候?问题:在中国境内,地形是阶梯状分布,总体来看,地势走向是?正确答案 A?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问题: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以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正确答案 CA:文化产品 B:文化政策? C:文化事项 D:文化思潮?问题:《论语》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斌,然后君子”其中的“文”指的是?正确答案 A?A:A:戏 DA:A:A:A:A:《唐律》 B:《九章律》? C:《大清律例》 D:《法经》?问题:表明中国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成熟的标志是?正确答案 DA:宗法制的确立 B:分封制的确立? C:三公六卿制的确立 D:三省六部的确立?问题: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正确答案 B?A: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 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应刑事 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问题:在中医“四诊”中最主要是——方法的应用正确答案 DA:望貌 B:闻息? C:问询 D:切脉?问题:我国手工行业传说的代表作是?正确答案 A?A:A:A:A:A:新石问题:被司马迁称为“先王之遗风”的地区是?正确答案 B?A:四川碰地 B:关中地区? C:山东地区 D:河套地区?问题:中国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正确答案 C? 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问题:在中国境内,地形呈阶梯状分布,总体来看,地势的走向是?正确答案 B?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北高南低 D:南高背低?问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事象的是正确答案 A?A:词盛行于宋代 B:行业禁忌? C: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D: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A:A:A:A:??案 AA:?及立法的规范直接融入法律之中,因此,东汉以后持续地开展咯引礼入法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至唐代得以完成。
2016年《中国文化概论》考试答案
1脯醢的意思是()。
( 1.0 分)1.0 分A、饮酒的器皿B、饮酒的礼节C、祭祀的礼仪D、佐酒的菜肴我的答案: D2中华民族统一化文明的形成是在()。
( 1.0 分)1.0 分A、殷商时期B、周家分封制建国以后C、三皇五帝时期D、春秋战国之后我的答案: B3文人治国的最高宗旨是()。
( 1.0 分)1.0 分A、大一统B、君主制C、教化论D、成文法我的答案: C4封建制度指的是()。
( 1.0 分)1.0 分A、小农的共和制政体B、市民的民主制政体C、贵族的分权制政体D、知识分子的君主制政体我的答案: C5《诗经·采薇》属于哪种礼的范围?()( 1.0 分)1.0 分A、宾礼B、军礼C、祭礼D、家礼我的答案: B6敬道日出,便程东作。
东作的含义是()。
( 1.0 分)1.0 分A、战事B、农耕C、占筮D、祭祀我的答案: B7儒家认为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指的是()。
( 1.0 分)1.0 分A、道法自然B、出将入相C、大公无私D、天下大同我的答案: C8五帝时期崇拜上天的观念到殷商时期被()取代了。
( 1.0 分)1.0 分A、自然神崇拜B、祖先崇拜C、鬼神崇拜D、生殖崇拜我的答案: B9鲁国分封时的族群包括()。
( 1.0 分)1.0 分A、条氏、徐氏B、萧氏、索氏C、长勺氏、尾勺氏D、我的答案: D10鸟兽希革。
希革指的是()。
( 1.0 分)1.0 分A、迁徙B、生产C、换毛D、死亡我的答案: C11一个民族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0 分)1.0 分A、B、相同的价值观念C、共同的生活理念D、以上都对我的答案: D12大蒐礼考验的军事才略不包括()。
( 1.0 分)1.0 分A、驾驶战车B、射箭C、剑术D、射杀猎物我的答案: C13二重证据法指的是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考证古史的方法,由()提出。
( 1.0分)1.0 分A、鲁迅B、王国维C、陈寅恪D、钱谦益我的答案: B14下列关于礼乐文明的说法,错误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秋《中国文化概论》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14 道试题,共 56 分。
)
V
1. 隶书的成熟期是在
A. 秦
B. 汉
C. 隋
D. 唐
满分:4 分
2. 楷书成熟于
A. 魏晋
B. 隋唐
C. 明初
D. 清末
满分:4 分
3. 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
A. 王叔和
B. 皇甫谧
C. 孙思邈
D. 李时珍
满分:4 分
4. 孔子十分重视教育,认为“立国”的三大要素是
A. 人口、财富、教育
B. 人口、家庭、教育
C. 人口、资源、教育
D. 国家、社会美德、教育
满分:4 分
5. 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A. 清朝康熙年代
B. 明朝万历年间
C. 清朝乾隆年间
D. 明朝永乐年间
满分:4 分
6. 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A. 部落的代兴
B. 部族的代兴
C. 族群的代兴
D. 方国的代兴
满分:4 分
7. 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
A. 北京方言
B. 北方方言
C. 南方方言
D. 官话
满分:4 分
8. 科举制开始于
A. 晋
B. 唐
C. 宋
D. 元
满分:4 分
9. 太学开始于
A. 东汉
B. 西汉
C. 魏晋
D. 南北朝
满分:4 分
10. 中国古代科技的两大特点是
A. 现实性与理论性
B. 系统性与世界性
C. 综合性与广泛性
D. 实用性与整体观
满分:4 分
11. 我国古代,金銮殿、寺庙、官府等建筑物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
A. 正东
B. 正南
C. 东南
D. 西南
满分:4 分
12. 《汉书五行记》:“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最早记载
A. 太阳黑子
B. 彗星
C. 日食
D. 月食
满分:4 分
13.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
”这句话出自
()的著述。
A. 谭嗣同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黄宗羲
满分:4 分
14. 古汉字与今汉字的分水岭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满分:4 分
二、多选题(共 3 道试题,共 12 分。
)
V
1. 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有
A. 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
B. 重政轻技观念的束缚
C. 封建制度的扼制
D. 自身强大
满分:4 分
2. 唐代时期,长安城内的“胡化”现象表现为
A. 吃胡食
B. 穿胡服
C. 奏胡乐
D. 跳胡旋舞
满分:4 分
3. 以下作品,属于少数民族在史学方面的杰出著作有
A. 《格萨尔》
B. 《江格尔》
C. 《元朝秘史》
D. 《蒙古源流》
三、判断题(共 8 道试题,共 32 分。
)
V
1. 大教育观一直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鲜明特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是在秦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汉字是殷商的甲骨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托尔斯泰主义的“勿以暴力抗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老聃“无为”思想的启迪。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汉语的词用在句子里时,可以看出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6. 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就已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李清照是宋代词人中不具备爱国精神的一位。
A. 错误
B. 正确
8. 汉字是汉族文化的主要载体,随着汉民族的迁徙,汉字承载着汉文化向四周传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