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
[课标·教材·学情]
本文选自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第一专题。对于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系列”,课标要求:“学习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散文的艺术特性,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本专题希望学生能通过专题学习掌握抓住生活片段、选择典型细节、善用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从而深切感受到人性美和人情美。本文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梁实秋的文章语言幽默风趣,很吸引人。特别是对徐老师外貌、习惯的描写让人忍俊不禁,以此作为课堂的切入点,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去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挖掘人物的精神闪光点,并进一步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手法。最后活学活用,当堂训练,让学生运用这些描写手法进行短篇写作实践,并进行朗读交流,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目的。
[重点·难点·疑点]
学习这篇散文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人物与散文中的人物有什么区别: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虚构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往往是真实的,在现实社会中是真有其人的;小说中的人物往往置身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故事情节往往前后是关联的,而散文中的人物故事往往是片段型的、松散型的,前后有时并无内在联系;小说往往是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主,而散文往往是以展现人物品格为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所刻画的人物就具备以上特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情感。
2、难点:学习本文欲扬先抑、善抓特征的人物描写方法。
3、疑点:作者笔下的国文老师相貌丑陋,性情暴躁,但真正让人难以忘怀的原因是什么?
[自主学习过程]
一、读文章,理思路
这篇文章比较长,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就必须做好课前预习。而导学案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首先,补充梁实秋的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中的散文精品让学生读一读。了解作者的散文风格;其次,做导学案上的预习检测题,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多读,要求至少读三遍;最后,思考“诱思导学”,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把有疑惑的地方和不能确定答案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在下次的课堂上作为自己的学习重点来解决。
预习检测:(结合导学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轮廓(kuo)棱角(leng)模样(mu)玉箸(zhu)油渍(zi)
狞笑(ning)鼾声(han)敷衍(yan)愕然(e)按捺(na)
胡诌(zou)矫健(jiao)手腕(wan)朴拙(zhuo)
补充: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文中出现的“像貌”一词,这是过去的不规范的写法,现在应写作“相貌”。
2、解释词语
惟妙惟肖:指模仿或描写得非常美妙,非常逼真。
迎刃而解:比喻关键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有关问题就容易解决。
二、读文章,知形象
1、自由朗读文章。确定这篇文章从总体上看,刻画人物形象的有哪些段落?你认为最为“惟妙惟肖”的地方在第几段?
明确:2-11段都是描写“国文老师”的。
最为“惟妙惟肖”的地方在第二段。
2、找同学来把这最“生动”的一段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找同学来总结一下“国文先生”都有哪些特点。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二段,老师评价学生的朗读并提出建议。
改正:“他的身材高大,……鼻孔里常常藏着两筒清水鼻涕……。”应改为“常常的藏着两筒清水鼻涕”。
明确:讨论总结“国文老师”的特点:
相貌——古怪
习惯——不好
脾气——暴躁
徐先生的确爱骂人,就连梁实秋先生都挨过骂,还被骂出了“警句”。让学生找到这一节,把描写徐老骂人的这几段自己读一读。(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诵,边读边想象体会)
3、“吸溜一下鼻涕,骂一句,足足骂了一个钟头……”生动的描写把徐老师蛮横好骂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可以想见当时的徐老师是气愤异常,那么是不是从那以后徐老师对于这样一个敢于顶撞自己的学生就恨之入骨,弃之不顾了呢?
明确:不是。
问:原文又是怎样说的呢?
明确:“我这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4、正是因为这一次“交手”,“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而作者所说的“收益最多”,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第八段,徐先生选辑教材的方法独到。
“有古文,有白话,新旧兼收,难得的开通。使我对国文的兴趣提高了不少。”(这既显示了对传统的继承,也不乏时代气息。把课外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第九段,徐先生善于诵读。(学生齐读此段)
“朗读可很有意思,……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思的一半了。”
(诵读是积累基础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形成语感的主要途径;诵读能加深学生读课文语言的理解,能有效地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诵读,要读得准确而富有感染力,这样学生就能从老师的范读中得到许多感悟。) 第十段,徐先生给我批改作文。
改作文都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徐先生追求的是简洁、硬朗的文风,“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作者说“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先生的教诲”。
第十一段,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技巧。(齐声朗读十一段)
小到用字、开篇、说理,大到文章起承转合的技巧,徐先生都一一传授,使“我”“至今受用”。(这些对于现在的学生写作来说,依然具有指导性。)
5、分析到这里,学生对徐老师应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认为徐老师除了“相貌古怪,
脾气暴躁,行为不好”之外,还有那些特点?更确切地说徐老师具备哪些品质?
明确:徐先生既是一位有见识、有作为的素养极高的老师,又是一位敬业爱生的人品极高的老师。
至此,徐老师的形象鲜明的凸现出来:
徐老师是一位相貌古怪、习惯不好、脾气暴躁,但却敬业、爱生的国文老师。
6、总结回答“诱思导学”的第2题:作者用深情的笔触主要追述了徐老师哪些方面的事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叙写了徐老师的形貌神态;爱骂人的个性;自己选辑教材,朗诵课文;给“我”改作文;教“我”作文的技巧。
徐老师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最多,至今不能忘怀,感激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三、读文章,习手法
1、分组讨论:这样一位令人难忘的国文老师,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刻画的呢?
(导学案的“诱思导学”第3题——本文作者用诙谐幽默的笔调刻画了自己敬仰的恩师徐老师的形象。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请思考作者是如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明确:(1)对徐老师的描写从开始的“徐老虎”、古怪相貌、不良习惯、暴躁脾气,到后来的敬业爱生,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实际上是通过那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可爱,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反衬,正所谓“瑕不掩瑜”。
(2)“国文老师”的形象之所以能刻画得如此惟妙惟肖,究其原因是作者善于抓住特征,进行细腻描画。那有棱有角的脑袋轮廓,那秃秃亮亮的肩头,那方方扁扁的脸形,那总是耸得高高得肩头,那常吸溜鼻涕的酒糟鼻子,那油渍斑斓的长袍……寥寥几笔,人物就形神兼备了,作者不愧是散文大家。
四、读文章,悟深情
(读第一段回答导学案“诱思导学”的第1题)
本文开头说徐锦澄老师“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说徐锦澄老师“给我的印象最深”是因为他的外貌非常丑陋,习惯又非常独特,脾气还非常暴躁;说他“使我受益也最多”是因为徐老师对“我”特别关心,对“我”的作文不但详批,而且还面批,他还特别传授给“我”很多作文的技巧,使“我”受用终身。
这一段言简意赅,在结构上,总起全文;从内容上,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充满了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对徐先生的深深怀念之情。
[反思与强化]
拓展训练:
想让人物鲜明生动,呼之欲出,就要抓住能够表现人物个性的特征,进行细腻描画。
练习:猜一猜“他”(“她”)是谁?
用100字左右刻画同学外貌或是写有关同学的一个细节,写好后读给同学听一听,看看同学能不能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