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各庄矿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及防治对策
导水陷落柱突水淹井综合治理技术(一)
导水陷落柱突水淹井综合治理技术(一)1引言岩溶陷落柱是埋藏在煤系地层下部的巨厚可深岩体,在地下水溶蚀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岩溶空洞。
空洞顶部岩层,当其失去对上覆岩体支撑能力时,上覆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垮落,充填于溶蚀空间中,因其剖面形态似一柱体,故称岩溶陷落柱。
我国岩溶陷落柱多发育于北方石炭二叠系煤田,在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等20多个煤田中,已发现陷落柱45处,总数已接近3000个,特别是山西、河北较多,尤其以汾西两岸、太行山两侧煤田为多,如西山矿区已发现陷落柱1300多个,密度可达到70个/km2。
岩溶陷落柱的这种特殊地质现象的存在,不仅破坏煤层,减少可采储量,巷道的掘进和煤层的开采,而且是特殊的异水通道,是很难防治的充水因素。
我国开滦、焦作、皖北、徐州、邢台等矿区都发生过特大陷落柱突水淹井事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其中开滦范各庄矿突水淹井事故是世界采矿史上最大的一次淹井事故。
尽管陷落柱突水淹井事故难以有效预防,但突水后可以采取综合治理技术将复矿的时间大大缩短,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本文重点探讨我国陷落柱突水淹井的综合治理技术。
2导水陷落柱的基本特征陷落柱的导水性可分为3种类型;强充水型、边缘充水型、弱充水型。
从已发现的陷落柱来看,绝大多数的陷落柱是弱充水型,陷落柱内充填物压实紧密,风化程度极强,边缘裂隙水已被疏降,煤矿在回采过程中,没有水或少量滴水;边缘充水型的陷落柱内充填物压实紧密,风化程度较强,柱内水力联系不好,只是陷落柱边缘发育的次生裂隙充水,对奥灰水的导通性不好,采掘工程揭露时一般以淋、滴水为主, 涌水量不大;强充水型陷落柱内充填物未被压实,柱内水力联系良好,直接导通奥灰高压水,沟通了煤系地层各含水层,采掘工程一旦揭露就发生突水,水量大而稳定,对矿井造成灾难性的淹井事故,防排水设施很难起作用,建国后我国已发生多起陷落柱突水淹井事故。
3综合治理技术3.1巷道截流技术打钻命中巷道,钻孔终孔孔径不小于100mm,打透巷道后先投注骨料,再注浆加压,最后引流注浆。
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分布规律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第15卷第3期V o l 115, N O -3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Fuxin M ining Institute (N atural Science )1996年7月Ju ly ,1996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分布规律及其水文地质意义张宝柱 陈振东(阜新矿业学院资源工程系123000)摘 要 本文阐述了华北型煤田内岩溶陷落柱形成的基本条件及其分布规律,依其导水性把陷落柱划分为三大水文地质类型,指出多数是隔水的,但若形成较新或处于强径流带及集中排泄带,可成为矿床充水通道,勿通奥灰水进入矿坑,发生突水淹井事故。
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岩溶陷落柱;岩溶水系统;矿床疏干中图号 TD 12收稿日期 1995-06-06。
第一作者 张宝柱,男,1962年生,硕士,讲师。
0 引 言华北型煤田石炭、二叠纪地层内岩溶陷落柱广泛发育,常给煤矿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自1984年6月开滦范各庄煤矿发生了世界采矿史上前所未有的奥陶系灰岩岩溶陷落柱特大突水,造成灾害性淹井事故以后,打消了陷落柱不突水的看法,对陷落柱分布规律及水文地质特征研究引起了重视。
1 岩溶陷落柱分布规律岩溶陷落柱是由于煤系地层基底厚层易溶碳酸盐—硫酸盐岩,在强烈溶蚀与机械作用下,形成大型岩溶洞穴而失去对上覆岩层的顶托力,导致上覆岩层不断向下塌落而形成的柱状塌陷体。
它是碳酸盐—硫酸盐岩岩溶化所引起的继生地质现象,主要发育并形成在华北岩溶水类型煤矿区,特别以山西西山、泌水、霍县煤田和河北太行山中南段煤田分布密度最大,发育也最典型。
岩溶陷落柱既是一定岩性结构的产物,同时亦受构造控制,是水化学、水动力作用和机械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分布具有如下特征:1.1 受地层结构控制陷落柱发育的地层层位主要分布在碳酸盐、硫酸盐岩混合建造的中奥陶统中。
中奥陶统碳酸盐—硫酸盐岩系属于陆缘浅海台地沉积,为一套泥晶白云岩、泥晶白云质灰岩、泥晶灰岩、石膏及硬石膏岩混合建造,常见大量层次不清的膏溶角砾岩。
《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覆岩运移规律研究》
《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覆岩运移规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综采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煤矿生产的主要方式。
然而,在综采过程中,覆岩运移问题一直是困扰着煤炭行业的重要难题。
范各庄矿作为国内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其综采条件下的覆岩运移规律研究对于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高煤炭资源开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的覆岩运移规律进行研究,为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和高效开采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区域概况范各庄矿位于某地,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赋存条件多变。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该矿的某一综采工作面,该工作面采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综采设备进行开采。
在开采过程中,覆岩运移现象较为明显,对矿井安全生产和煤炭资源开采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现场观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的覆岩运移规律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现场观测和收集数据,了解覆岩运移的实际情况;其次,运用岩石力学理论,分析覆岩运移的力学机制;最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覆岩运移过程进行模拟,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四、覆岩运移规律分析1. 覆岩运移的力学机制在综采过程中,煤炭的开采会导致上覆岩层的应力重新分布,进而引发覆岩的运移。
通过对岩石力学理论的分析,发现覆岩运移的力学机制主要包括重力作用、应力传递、岩石力学性质等因素。
其中,重力作用是导致覆岩运移的主要驱动力,应力传递则影响着运移的方向和范围,而岩石力学性质则决定了运移的难易程度。
2. 覆岩运移的规律特点通过对现场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的覆岩运移具有以下规律特点:一是运移速度与开采速度密切相关,开采速度越快,运移速度也越快;二是运移方向受地质构造和采煤方法等因素影响;三是运移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不同层位的岩石运移规律存在差异。
3. 数值模拟结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覆岩运移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综采过程中,上覆岩层会发生明显的弯曲、断裂和滑落等现象,且运移速度和范围与开采速度和范围密切相关。
浅谈煤矿井下陷落柱成因及预防措施
体 ( 即岩 层 )在 岩 层 重 力 和 煤矿 矿 层 重 力 等 多 种
力 的 作用 下塌 陷而 成 的 ,通 常 也 叫 做 “ 溶 陷落 岩
这 些无碳 柱使 得原本 连续 的煤炭 层 出现 断裂 ,进而
使 得原 本估计 的煤炭 储量 不得 不打折 扣 ,实际可 开
柱 ” 。一般 来说 ,陷落 柱 的形成 与岩溶 的发育 有着
巷 道 顶板 平 均下 沉0 0 ~0 4 ,两 帮 有 明显 的位 .5 . m
移 ,巷道 底板 有 0 0 ~ 0 1T的裂痕 ,顶板 有 断锚 .3 . 1 1 索和 锚杆现 象 ,煤壁 及顶板有淋 水现象 。
13 2
( 责任编 辑 : 刘
晶)
等矿 难 的风 险 。所 以,做好 煤矿井 下 陷落 柱成 因 的 分析 并在 此基础 上做好 预 防措施 的制定 和落 实是煤
矿安 全工作 的重 中之 重 。
3 煤矿 井下陷落柱 的危害及预 防措施
3 1 煤矿井下陷落柱的危害 .
陷落柱对 煤矿 矿层 周 围的岩石 完整 性和 煤矿矿
鑫
图1 陷 落 柱 的 形 成 过 程
层 的完整性 都造成 了损 害 ,在 实践 中 ,对煤 矿作 业
产生 了一些 可估量 或者 不可估 量 的危 害 ,这些 危害
mn i ,抽放浓度稳 定 ,大大延长 了瓦斯抽 放周期 。 普 通 穿层 钻 孔 7 天平 均 瓦 斯抽 放 量 为9 . 2 。 0 7 m/
mn i ,压 裂钻 孔 7 平 均瓦 斯抽 放 量为 2 5 。m i 天 4 m/ i1 " , 压裂 钻孔 瓦斯抽放量 是普通抽放 钻孔 的2 7 。 .倍
面对 煤矿 井下陷 落柱 的成 因进行 了分 析 ,归纳煤 矿 井下 陷落柱 的危 害 ,并对如 何 防止 陷落柱 的危 害发 生提 出
岩溶陷落柱
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建议对灵武山向斜 ( 北端) 、 区内的断层 、地下水系统进行进一步调查 、勘察和 研究,并将重点放在汝河渗漏补给地下水的可能 性、途径和通道的研究上。 本文在完成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的廖志杰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的沈照理教授、钟佐 类教授、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的李文鹏研 究员、石家庄经济学院的刘振英教授等的热情支持
杨 庄 1号
19 1 1 9 9. .
81 6 1运 中
10
椭 圆 } 5 } 3 } 30 0 5 18
16
8一 器黯 块乱章 0薯 昙 杂无
岩块 排 列无 序 , 石灰 岩块 有
杨庄 8号 一008 1 81 20 ..5一 6 1面
1
离‘
楠圆 }1 } 6 2
・
}5 } 8 5 0
方解石脉充填
岩溶陷落柱与矿井防治水策略研究
王则才’ 武 强 , 2
f 山东肥城矿业集团公司 l 地测处 , 山东 肥城 21 62 中国矿业大学, 76 ; 0 . 北京 1 03 0 8) 0
摘要:从矿 井水害防治的角度 ,对b溶陷落柱的成因及形成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分析 了陷落柱的揭霉特征和预兆 ,提 出了岩溶陷落柱的预浏方法和治理措施 。 关健词:陷落柱 ;成 因;防治
杨佳 2号 杨庄 3号 扬庄 4号
扬 庄 5号
1. 9 9 8 6 0
18 1 8 9 9. 0.
80 运 中 52 80 运 中 12
90 28面 91 4 2面
80 7 1面
椭圈 楠圈 椭圆 椭圆
椭圈
黔 黑1 p 妙 阳 绷
45 12 21 36 13
矿井地质学陷落柱嘟嘟
3)导水煤炭资源受高压水威胁不能开采,势必造成资源浪费。
1.4 典型陷落柱突水淹井案例
发生地点 开滦范各庄2171工作面
15、我就像一个厨师,喜欢品尝食物。如果不好吃,我就不要它。2021年8月上午1时21分21.8.2201:21August 22, 2021
16、我总是站在顾客的角度看待即将推出的产品或服务,因为我就是顾客。2021年8月22日星期日1时21分26秒01:21:2622 August 2021
17、利人为利已的根基,市场营销上老是为自己着想,而不顾及到他人,他人也不会顾及你。上午1时21分26秒上午1时21分01:21:2621.8.22
主讲人: 嘟嘟
岩溶陷落柱探查与治理
主要内容
1概论
1.1 陷落柱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2 陷落柱分类 1.3 陷落柱对煤矿安全的危害 1.4 典型陷落柱突水淹井案例
2陷落柱探查方法
2.1 “中间层”综合水文地质试验 2.2 物理探查 2.3 陷落柱发育区预测技术 2.4 巷道掘进与工作面回采陷落柱探测
化,圈定奥灰低水位与“中间层”含水层高水
位重叠“异常区”,同时进行示踪剂连通试验,
奥灰水位
确认奥灰水与“中间层”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井下向“异常区”施工验证钻孔,进一步确认
中间层水位
“异常区”的性质与具体位置。范各庄矿通过
此方法确定了3个导水陷落柱。
中间层放水试验圈定陷落柱示意图
2.2 物理探查
(1)三维地震 一般情况下,陷落柱内常常是松散充填物,而周边是正常的岩层,
陷落柱水的防治
• 二、岩溶陷落柱的充水特征 • 1.岩溶陷落柱的形态特征
5
• 2.岩溶陷落柱的突水特点和规律
• (1) 岩溶陷落柱的突水特点
• ①突水量大,来势凶猛,常冲破煤壁,溃入 巷道。 • ②突出物量大,常淤堵巷道。
• ③突水常引起周围奥灰水位大幅度下降,发 生地面塌陷。 • ④突水时在突水区的奥灰水水温有增高现象。
9
• 三、导水陷落柱防治措施 • 1.陷落柱含水情况的探测
• ⑴钻探
• ①水压>2MPa的陷落柱,探孔应布臵在底板岩层中。
• ②监测孔内水压、水量和水质的变化,发现异常应 加密或加深钻孔,争取直接探到陷落柱。
• ③探到陷落柱无水或水量很小,要用泵进行略大于 区域静水压力的压水试验,检验其导水性。 • ④钻孔探测后必须注浆封闭,注浆结束压力应大于 区域静水压力的1.5倍。
• 通过与岩溶陷落柱连通的小断层突水
• 通过与岩溶陷落柱连通的裂隙带突水
• 奥灰突水时水压高,强度大,相当于大型管道流, 来势凶猛,一旦大突水,现场抢救极为困难! • 注意!! • 采矿扰动完全可以“活化”整个陷落柱,因此,对 采区陷落柱进行治理,防止陷落柱突水,对矿井安 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8
• 3.采动应力造成岩溶陷落柱“活化”导 水 • 高压奥灰水→ → → • →柱旁裂隙 • → 高压渗透水流锲劈裂隙使逐渐张开 • →陷落柱体内的泥质物被潜蚀带走 • →裂隙的透水性不断增强 • →高压水以冲刷方式切入陷落柱 • → 柱体内泥质物受冲刷 • → 陷落柱“活化” • → 奥灰水沿垂向管道 • →突水!!
6
• (2) 岩溶陷落柱的突水规律
• ①突水岩溶陷落柱涌水量悬殊,由小迅 速增大。 • ②突水时:黄泥水→黄泥→煤系碎屑→ 奥灰岩碎块。 • ③岩溶水强径流带附近的陷落柱突水几 率大。 • ④井田深部的岩溶陷落柱比井田浅部的 岩溶陷落柱突水几率大。
浅析陷落柱发育形态及探查防治办法
浅析陷落柱发育形态及探查防治办法作者:谢琼芳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22期摘要:岩溶陷落柱是影响煤矿生产和建设的主要地质因素之一,它影响和制约着采区的布置、采面的划分、计划的安排和采掘的接替,而且还直接导致突水,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掌握其发育形态,超前探查,并制定合理的防治办法,对矿井的安全生产作用非常重大。
关键词:陷落柱;探查;防治;办法岩溶陷落柱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建设的主要地质因素之一,陷落柱的存在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影响非常大,如不能提早发现,很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两淮地区很多矿井均发现了陷落柱或“疑似陷落柱”,超前探查,提前掌握陷落柱的发育形态及特征,并制定合理的防治办法,对矿井的安全生产作用非常重大。
解决陷落柱的安全影响,也可以提高矿井资源的回收率,避免资源的浪费。
1 陷落柱的形态特征1.1 陷落柱的平面形态岩溶陷落柱的平面形状也称为横切面形状,主要有椭圆形、似圆形、肾形、长条形和不规则形等,其中呈椭圆形和似圆形者居多,尤以椭圆形为最多。
同一岩溶陷落柱,由于垂向上围岩岩层性质的差异,其平面形状有时也有变化,不同井田或构造区段的陷落柱平面产状不同,且变化较大。
同一陷落柱底部柱体坍塌在平面上面积一般较大,向上发育面积逐渐变小,陷落柱长轴展布方向与节理方向具有一致性。
1.2 陷落柱的剖面形态岩溶陷落柱的剖面形状多呈不规则的柱状体。
在岩性比较坚硬均一、裂隙又比较发育的岩层中,其形状多呈上小下大的圆锥状;在松散层中,岩溶陷落柱的剖面形状多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
受陷落柱围岩力学性质影响,陷落柱剖面常呈凸凹不平粗细相间的不规则状。
除多数陷落柱呈漏斗状外,部分陷落柱发育呈圆筒状或弯曲状等。
2 煤矿陷落柱的探查陷落柱属垂直构造,与常规断裂构造相比较,其水平投影面积较小,均呈较小的点状,不利于地面钻探的垂直揭露,同时也不利于带有“体积效应”的各类物探方法,同时陷落柱属隐伏构造,其发育高度多变,即使在建井过程中没有遇到陷落柱的发育,但下煤层的开采中可能仍会遇到,而且陷落柱具有隐伏、孤立与随机分布的特点,决定了其探测工作的复杂性,采用单一的探测手段难以取得理想的探测成果。
《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覆岩运移规律研究》
《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覆岩运移规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综采技术在煤炭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综采过程中,覆岩运移规律的研究对于保障矿井安全、提高采煤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范各庄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综采条件下的覆岩运移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类似矿井的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区域概况范各庄矿位于某地,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赋存多变。
本文研究的区域为某综采工作面,该工作面采用大型综采设备进行开采。
为了全面了解研究区域的覆岩运移规律,需要对该区域的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方法等进行详细分析。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考察、数据采集、理论分析等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地考察: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矿井开采情况、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等。
2. 数据采集:通过现场观测、仪器监测等方式,采集综采过程中覆岩运移的相关数据。
3. 理论分析:结合岩石力学、采矿工程等相关理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覆岩运移的规律。
四、覆岩运移规律研究1. 覆岩运移过程分析在综采过程中,覆岩运移主要受到采煤机工作面推进、支架支护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现场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覆岩运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始阶段、活跃阶段和稳定阶段。
在初始阶段,随着采煤机工作面的推进,覆岩开始出现微小变形;在活跃阶段,覆岩变形加剧,出现裂隙、塌落等现象;在稳定阶段,覆岩变形逐渐趋于稳定。
2.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覆岩运移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方法等。
其中,地质条件是影响覆岩运移的重要因素,如地质构造、岩层厚度等;煤层赋存情况也会对覆岩运移产生影响,如煤层倾角、煤层厚度等;开采方法则包括采煤机工作面推进速度、支架支护方式等。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决定着覆岩运移的规律。
3. 规律总结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观测数据的对比,可以总结出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覆岩运移的规律。
浅析岩溶陷落柱的形成机理、形态特征
心轴 有 的直立 , 的歪斜 甚 至倒转 。 有 掌握 岩溶 陷 落柱
中心轴 的 变化 特 点 , 预测 下 煤 层或 下 水 平 岩溶 陷 可 落 柱 的出现位 置 。 2 )岩溶 陷落 柱 的剖面 形态 。 岩溶 陷落 柱 的剖 面 形 态 与所 穿 透 的各 岩 层 的 岩石 性 质 有关 , 较 坚 硬 在 和裂 隙发 育 的岩层 中 , 陷落 柱 的剖 面 形 态 多呈 上 小 下大 的形 状 , 围岩 相切 柱面 和 水平 面 的夹 角 在 6 与 O
陷落柱 。 岩溶 陷落柱使 煤层 的完整性 受 到破坏 , 陷落 柱 附 近的煤 质 变劣 , 时直接 影 响煤 矿 正常 生产 。 同 1 岩 溶 陷落柱 的形 成机 理 岩溶 陷 落 柱 在各 个 矿 区 的 发育 程 度并 不 相 同 , 有 的矿 区岩 溶 陷 落柱 十 分 发 育 , 的矿 区岩溶 陷落 有
落 柱 的中心 轴 。岩溶 陷落 柱 的 中心 轴常 垂直 于岩 层 的层 面 , 由于岩 层产状 的变化 , 以岩溶 陷落 柱 的 中 所
3 3 柱 体 特 征 .
岩 溶 陷落 柱 为不 规 则 的 柱体 , 井下 巷 道 遇 陷落
柱 时 , 见 到 的柱 面 为 曲面 的一 部 分 , 弧形 , 所 呈 弧形
发育 也 受侵 蚀 基 准 面控 制 , 溶 性地 层 若 位 于侵 蚀 可
基 准 面以 下 , 下水 不 易 排 泄 , 地 流动 缓 慢 , 溶就 不 岩
容 易形成 。 可溶性 岩层 位 于侵蚀 基 准面 以上 , 中 若 其 地下 水 向 当地 侵蚀 基 准面 ( 、 河 湖等 ) 向运动 , 易 方 容 形 成水平 连 通 的溶 洞 , 该地 区岩 溶就 比较 发育 。
范各庄矿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及防治对策
问题探讨范各庄矿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及防治对策 乔宝印 (开滦精煤公司范各庄矿分公司,河北唐山 063109)摘 要:分析了范各庄矿井田内已发现的12个岩溶陷落柱的发育规律,提出了煤矿开采过程中对隐伏导水陷落柱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T D1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083(2003)03-0001-02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karst collapse pillar andits prevention in Fangezhuang C oal M ineQI AO Bao-yin(Branch of Fangezhuang C oal M ine of K ailuan Clean C oal Administration,T angshan063109,China)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twelve karst collapse pillars in Fangezhuang C oal Mine,the pre2 vention and res olution of covered water-diversion collapse pillar are introduced.K ey w ords:karst collapse pillar;development regularity;prevention and res olution 1984年6月2日开滦范各庄矿2171综采工作面发生了举世罕见的透水灾害,高峰期平均突水量2053 /min;1990年6月25日208平七孔突水,最大突水量26168 /min;两次突水均为隐伏岩溶陷落柱所致,隐伏岩溶陷落柱导水问题成为范各庄矿持续稳定发展的安全隐患。
岩溶陷落柱能沟通各含水层,特别是导通煤系地层底部丰富的奥灰高压水,大量溃入矿井造成淹井事故。
岩溶陷落柱对煤矿的影响与处理措施
2.4 陷落柱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影响
陷落柱附近煤层顶板一般较为破碎 ! 容 易 发生 冒顶 ( 片 帮事 故) 高瓦斯矿井在接陷落柱处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可能急剧增 大 ! 管理疏忽易发生瓦斯事故 ) 带压开采的矿井 ! 遇导 水 陷落 柱 时可能发生矿井突水事故 % 有的煤矿突水事故 ! 就是 奥陶 系 岩溶 强含水层高压承压水经导水陷落柱溃入矿井 %
1.2 柱体及附近岩层特征
陷落柱内为来自于围岩层位之上岩层的岩石 碎块 堆 积 ! 大 小 悬殊 ! 棱角明显 ! 杂乱无章 % 一般陷落柱在形 成过 程中 要 穿过 一 些含水层 ! 地下水中的钙质和铁质在柱体与围岩分界面 上 有不 同 程度的沉积 ! 可呈现铁锈色或白色 % 形成时间长 的陷 落 柱 ! 柱 体 内碎石多被压紧并被粘土充填胶结 ! 而形成时间短 的 陷落 柱 ! 柱 体内多较松散 % 一般柱体外围堆积体力学性质较 弱 ! 而 越 向柱 体 中心 ! 堆积体力学性质越强 % 陷落柱附近岩( 煤层产状一般变化不大! 但节理较为发育! 接近陷落柱时煤层及顶板岩层破碎 ! 可出现煤的氧 化现 象 ! 有时 能见到向柱体中心倾斜的小正断层 %
!"#$%&’&() *+%,
5
2.2 影响正规采煤 ! 制约机械化作业
因陷落柱存在将引起工作面设备搬家和重开切眼 等 一系 列问 题 ! 在陷落柱发育的矿井 ! 很难布置机械化采 煤工 作 面 % 有 的煤 矿 ! 设计采用走向长壁综采机采煤法 ! 但因陷 落柱 极 为发 育 ! 综 采设备无法使用 ! 被迫改为炮采工作面布置 % 即便 如此 ! 回 采巷 道布 置 都不 能对 巷 道定 名编 号 ! 只能称为探巷! 随时可能因陷落柱 密集发育而造成废巷舍弃! 形成一个网采工作面有很大的难度 %
《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覆岩运移规律研究》
《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覆岩运移规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综采技术在煤炭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综采过程中,覆岩运移规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山的稳定。
本文以范各庄矿为例,研究综采条件下覆岩运移的规律,旨在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二、范各庄矿概况范各庄矿位于某地,是一座大型煤炭矿山。
矿山地质条件复杂,煤层厚度大,且存在多层次、多方向的断裂构造。
在综采过程中,覆岩运移现象较为明显,对矿山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因此,研究覆岩运移规律对于保障矿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的覆岩运移规律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探讨覆岩运移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其次,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矿山综采过程中的覆岩运移进行模拟分析;最后,结合现场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
四、覆岩运移规律分析1. 理论分析根据岩石力学理论,覆岩运移主要受地质构造、煤层厚度、采煤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在综采过程中,由于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将发生变形、断裂和运移等现象。
这些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直接关系到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矿山的稳定。
2. 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对范各庄矿综采过程中的覆岩运移进行模拟分析。
模拟结果显示,在综采过程中,覆岩的运移主要表现为悬臂梁、铰接拱等形式的变形和断裂。
同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覆岩的运移范围逐渐扩大,对矿山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3. 现场观测结合现场观测数据,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
观测结果显示,覆岩的运移规律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覆岩的运移主要受地质构造和采煤方法的影响。
同时,矿山的地应力分布、支护措施等因素也会对覆岩的运移产生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覆岩运移规律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覆岩的运移主要受地质构造、煤层厚度、采煤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覆岩运移规律研究》范文
《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覆岩运移规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综采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范各庄矿等煤矿的综采条件下,覆岩运移规律的研究仍显得尤为重要。
覆岩运移规律的研究对于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减少地表沉陷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范各庄矿为例,对综采条件下的覆岩运移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区域概况范各庄矿位于某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赋存多变。
近年来,随着综采技术的推广应用,该矿的开采强度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掌握覆岩运移规律,需要对矿区的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状况、开采方法等进行详细了解。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的覆岩运移规律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收集矿区地质资料,建立地质模型;其次,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开采过程中的覆岩运移进行模拟;最后,结合现场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
四、覆岩运移规律分析1. 覆岩运移过程在综采过程中,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会发生运移。
根据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结果,覆岩运移过程可分为初期垮落、中期运动和后期稳定三个阶段。
初期垮落阶段,煤层上方一定范围内的岩层发生垮落;中期运动阶段,垮落带的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后期稳定阶段,覆岩运动逐渐趋于稳定,形成一定的岩层结构。
2. 覆岩运移规律特点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的覆岩运移规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垮落带和裂隙带发育程度与煤层厚度、开采深度、工作面推进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二是弯曲下沉带岩层的变形与应力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层结构、岩性、采煤方法等;三是覆岩运移过程对地表沉陷、煤柱稳定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的覆岩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覆岩运移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024年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覆岩运移规律研究》范文
《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覆岩运移规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开采的深入发展,采矿技术的不断提高,如何掌握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综采条件下覆岩运移规律成为矿山安全生产与高效采煤的关键问题。
本文以范各庄矿为例,深入研究该矿区在综采条件下覆岩的运移规律,为提高采煤效率、保证矿井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研究背景范各庄矿地处华北地区,具有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主要问题在于厚硬顶板管理。
对于这样的矿区,深入研究其覆岩运移规律对实现高效采煤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文以理论分析、现场观测、实验室模拟等方法综合进行研究。
在理论分析方面,我们主要对综采条件下覆岩运移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在现场观测方面,我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矿区进行实时监测,收集相关数据;在实验室模拟方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际地质条件,研究覆岩的运移规律。
四、覆岩运移规律研究1. 理论分析通过对综采条件下覆岩运移的物理力学机制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在该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变形和位移现象。
覆岩在采煤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采空区的大小、矿体的埋深、岩层的厚度等。
这些因素都将对覆岩的运移规律产生影响。
2. 现场观测通过现场观测,我们发现覆岩的运移规律与采煤过程密切相关。
在采煤过程中,覆岩会受到来自顶板的压力和来自底板的支撑力,这些力的作用使得覆岩产生变形和位移。
同时,我们还发现,随着采煤工作的进行,覆岩的运移速度和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3. 实验室模拟在实验室模拟中,我们通过模拟实际地质条件,对覆岩的运移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们发现,在模拟的条件下,覆岩的运移与现场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此外,我们还发现覆岩的强度和结构类型也会对运移规律产生影响。
五、结论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范各庄矿综采条件下,覆岩的运移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采空区的大小、矿体的埋深、岩层的厚度等。
此外,我们还发现,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覆岩的运移,保证矿井的安全和高效生产。
岩溶陷落柱的形成条件——以范各庄矿为例
岩溶陷落柱的形成条件——以范各庄矿为例曹阳勃【摘要】岩溶陷落柱是华北石炭二叠煤系中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质构造,以其隐蔽性和突发性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长期以来,开滦范各庄矿深受陷落柱水害威胁,其中1984年范各庄煤矿陷落柱出水淹井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范各庄矿井地质资料、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以及对已发现的陷落柱资料进行分析,在前人理论基础上对范各庄矿陷落柱形成条件总结,认为该区在总体走向为北东向的开平复式向斜构造背景控制下,在奥灰岩溶发育,地下水不断交替,岩体自重应力和真空负压动力及地质构造条件下形成陷落柱.【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6(038)005【总页数】2页(P171-172)【关键词】地质构造;奥陶灰岩;地下水;岩溶陷落柱【作者】曹阳勃【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国家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25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随着现代煤矿生产不断向更深处发掘,越来越多的岩溶陷落柱被探测出与发掘。
岩溶陷落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岩溶塌陷,是一种隐伏垂向构造,在我国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中极其发育。
这种隐伏岩溶塌陷不仅使煤层在所影响到的范围内失去开采价值,减少煤炭可采储量,缩短了矿井服务年限,并且对井下大巷与开采布置和施工、采煤方式和采掘机械的选择增加了困难,更为严重的是它容易沟通含水层,把奥陶系灰岩水引入矿井,威胁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其中1984年开滦范各庄煤矿陷落柱出水淹井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因此,深入研究陷落柱的形成条件,弄清陷落柱与断裂构造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探讨陷落柱的形成原因、条件对于在矿井生产中进行早期的预测预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采矿界、地质界的学者对岩溶陷落柱成因的研究十分重视,对其形成机理主要有4种基本观点:膏溶塌陷说、重力塌陷说、循环塌陷说以及真空吸蚀塌陷说[1]。
范各庄矿深部首采工作面矿压规律及巷道变形控制
范各庄矿深部首采工作面矿压规律及巷道变形控制随着煤炭深部开采的不断加大,深部岩体力学性质和力学环境发生很大改变,在深部出现高地应力,高采动影响,导致巷道变形时间长,变形量增大,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对煤矿安全,高效开采产生巨大的影响。
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难以离开开采带来所的矿山压力变化机理的解释,发现顶板运动和开采运移规律可以确定煤矿安全生产多带来的隐患,可以提前准备消除这种隐患。
工作面开采覆岩运动规律是巷道深井回采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和上覆岩层活动,实质上也是由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矿压规律。
以范各庄煤矿四水平4171s首采工作面为背景,结合力学理论、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深部工作面开采矿压特点进行研究,基于砌体梁理论分析巷道顶板来压特点,分析影响巷道稳定性因素,提出了巷道控制变形的支护理论。
基于砌体梁理论,分析范各庄深部工作面开采顶板运动特征,煤层伪顶与直接顶随工作面回采垮落未能填充完采空区,直接顶初次断裂距离11m;老顶受开采影响形成大垮梁,建立初次断裂距离公式,结合支架监测工作面阻力,分析了支架工作阻力适应工作面回采要求,通过阻力计算,分析了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10.6m。
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4171s工作面开采过程巷道变形,支承压力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到深部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巷道剧烈影响范围在工作面前方37m,巷道侧向支承压力峰值区域在5~10m。
基于巷道稳定性控制分析,提出了巷道稳定控制理论,选择合适的煤柱宽度,范各庄矿深部巷道建议留设煤柱9m,巷道布置在应力较低区域,降低煤柱对下工作面回采影响。
本文通过对范各庄矿4171s工作面开采顶板运动规律和巷道围岩支护进行研究,得到范各庄矿深部开采覆岩运动规律,以及深部巷道变形控制方法,为范各庄煤矿深部工作面开采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范各庄矿奥灰水防治对策
范各庄矿奥灰水防治对策李洪恩;邢中四【摘要】Hydrological condition is complicated at North wing of Fangezhuang Mine. Ordo-vician limestone groundwater-bearing there was strong at coal measure basement,and vertical structures such as fractural structure and karst collapse column developed. Therefore,Ordovi-cian limestone water is focal obj ects to be guarded in this mining area. In order to guarantee safe-ty production,this paper analyzed and evaluated whether there were water-burst danger poten-tials duringmining,proposed technical measures to prevent water disaster.%范各庄矿北翼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煤系基底奥灰富水性强,发育有断裂构造、岩溶陷落柱等垂向构造,因此,奥灰水为该区域重点防范对象。
为确保安全生产,分析评价了煤矿开采中是否存在突水危险,提出防范水害发生的技术措施。
【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年(卷),期】2016(042)010【总页数】3页(P107-109)【关键词】断裂构造;岩溶陷落柱;奥灰水;突水危险;对策【作者】李洪恩;邢中四【作者单位】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省唐山市,063004;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范各庄矿业分公司,河北省唐山市,0631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45.2开滦范各庄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煤系地层为富含孔隙承压水的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煤系基底奥陶系马家沟组中赋存岩溶裂隙承压水,煤系地层砂岩裂隙发育,直接或间接接受上、下含水层的补给,加之断裂构造发育及特殊的导水地质体(岩溶陷落柱)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化。
河北煤田陷落柱突水的分析与防治
河北煤田陷落柱突水的分析与防治【摘要】岩溶陷落柱的存在容易引起矿井突水,对煤矿正常回采威胁巨大。
本文主要探讨河北地区陷落柱突水的防治技术,对岩溶陷落柱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论述了陷落柱围岩特征和陷落柱周边小构造以及陷落柱突水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煤田;岩溶;陷落柱;水量;防治河北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也是我国最早采用现代技术进行煤炭开采的地区,这些形成于石炭二叠系的化石能源给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持。
但是由于华北地区志留系地层缺失,致使正常构造地段巨厚奥陶系灰岩赋存于主采煤层之下,主采煤层与厚层灰岩含水层之间常有不同厚度的煤系地层和灰岩顶界面隔开,然而煤炭开采过程中一旦遇到破坏了煤层与灰岩强含水层之间隔水层的岩溶陷落柱将会导通奥灰强含水层而造成严重的突水。
奥灰岩溶陷落柱突水往往存在水压高、水量大、爆发迅速、破坏性大等特点,因此一旦突水将造成很大的危害,往往酿成矿淹人亡的严重后果。
例如1984年开滦范各庄矿发生的9号奥灰陷落柱突水不但淹没了范矿,相邻的吕矿、林西矿也受到威胁而被迫停产。
近年来随着我省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浅部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各矿逐渐向深部进行资源挖潜,随着井巷深度的增加,奥灰水压也随之变大,这样就更增加了奥灰陷落柱突水的可能性和危害性。
因此,研究陷落柱的成因、特点和预防措施变得迫在眉睫。
1 陷落柱的成因陷落柱是岩溶现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岩溶指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而出现溶洞的现象。
部分溶洞在地质构造力和上覆岩石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坍塌,覆盖在上部的煤系地层也随之陷落,由于这种塌陷呈圆形或不规则的椭圆形柱状体,故称作陷落柱。
2 陷落柱特征(1)陷落柱形状一般为上小下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柱状体,外围岩层产状连续正常,内部被上部地层跨落的岩煤无层序的填充。
例如开滦范各庄矿揭露的9号、10号陷落柱。
(2)由于陷落柱的形成需要活跃的地下水因素和地质条件的连续性,陷落柱的出现往往成裙带状分布,在一定区域内分布比较密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探讨
范各庄矿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及防治对策
乔宝印
(开滦精煤公司范各庄矿分公司,河北唐山 063109)
摘 要:分析了范各庄矿井田内已发现的12个岩溶陷落柱的发育规律,提出了煤矿开采过程中对隐伏导水陷落柱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 D1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083(2003)03-0001-02
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karst collapse pillar and
its prevention in Fangezhuang C oal M ine
QI AO Bao-yin
(Branch of Fangezhuang C oal M ine of K ailuan Clean C oal Administration,T angshan063109,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twelve karst collapse pillars in Fangezhuang C oal Mine,the pre2 vention and res olution of covered water-diversion collapse pillar are introduced.
K ey w ords:karst collapse pillar;development regularity;prevention and res olution
1984年6月2日开滦范各庄矿2171综采工作面发生了举世罕见的透水灾害,高峰期平均突水量2053 /min;1990年6月25日208平七孔突水,最大突水量26168 /min;两次突水均为隐伏岩溶陷落柱所致,隐伏岩溶陷落柱导水问题成为范各庄矿持续稳定发展的安全隐患。
岩溶陷落柱能沟通各含水层,特别是导通煤系地层底部丰富的奥灰高压水,大量溃入矿井造成淹井事故。
深入研究陷落柱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防止事故的发生,成为矿井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井田水文地质
范各庄矿井田位于开平向斜东南翼,井田面积3813km2。
井田内可分为北部塔坨向斜、中部单斜和南部毕各庄向斜3个构造单元。
塔坨向斜的北面与吕家坨背斜相连,岩层走向为东偏南,在很短的距离内做90°转折,走向变为南偏西,形成了一个两翼不对称的向斜构造,构造形式呈帚状展布,向斜北翼有近东西向逆断层一条。
中间单斜区,构造简单,地层倾角10~14°,无大断层但小断层和裂隙比较发育,塔坨向斜与单斜区之间无明显界限,为逐渐过度。
南部毕各庄向斜,为一西北向,两翼开阔,南部不完整的向斜构造。
井田地层有石炭二叠系的煤系地层和作为煤系基底的奥陶系石灰岩地层及覆盖在煤系地层之上的第四系冲积层。
井田北部、东部以奥陶系灰岩隐伏露头做为自然边界,被不同厚度的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
地表有沙河从井田西部由北向南流过,该区地下水补给来自于大气降水和基岩露头顺层补给,区内有7个含水层,其中冲积层底部卵砾石层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是煤系地层的主要补给源。
目前矿井总涌水量为40 /min,井口小向斜区域涌水量达32 /min,占矿井总涌水量的80%,所发生的较大透水事故均与岩溶陷落柱导水有关。
2 岩溶陷落柱的发育规律
范各庄矿开采长度沿南北走向已超过8000m,开采深度已达-620标高的三水平,3813km2的井田范围内,12个岩溶陷落柱发育的空间范围却不足4km2,且集中发育在塔坨向斜与中部单斜过渡带次一级构造井口小向斜附近。
(1)岩溶陷落柱发育高度不等,所见的12个陷落柱,空间立体形状为椭圆形锥体,一般上小下大。
岩溶陷落柱均分布在旋卷构造的核心部位。
(2)岩溶发育一般在奥灰岩50~200m之间,上部比下部要强烈,这之间有许多溶孔和几米甚至几十
1
2003年第3期 河北煤炭
米的溶洞,其他深度却只有裂隙或小溶孔。
开滦煤田中,只有开平向斜东北部的唐家庄矿和东南部的范各庄矿发现了岩溶陷落柱,唐家庄矿发现的5个陷落柱都没有水,而范各庄矿却发生了几次透水事故。
(3)岩溶陷落柱的发育方向与地下水流向基本一致,由此推断,在开平向斜东南翼可能存在一个岩溶径流强烈带,陷落柱的发育则是径流强烈带存在的外在表现。
3 岩溶陷落柱的成因分析
(1)范各庄矿井田600m厚奥陶系石灰岩是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在石炭系沉积之前,奥陶系石灰岩长期受风化侵蚀已形成了喀斯特地形,表面凸凹不平,靠近地表层内发育了很多溶孔和溶洞。
地壳的升降变化,使奥灰层面上形成了薄厚相差很大的G层铝钒土,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打断了岩溶的发育进程。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奥灰顶部接受巨厚碎屑岩沉积,形成了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
(2)地质构造是岩溶发育的机械动力,强烈的燕山造山运动,使沉积岩层形成了褶皱和断裂,破坏了原来岩层的稳定性,使作为基底的石灰岩与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的接触关系较为复杂,有的部位二者形成了直接对接,为岩溶的发育创造了条件。
(3)地下水的赋存和运动状态的变化,是岩溶发育的又一原因,在石灰岩发育区,由于地下水对灰岩具有化学溶蚀、机械破坏和物理搬运作用,使奥灰上覆岩层处于悬空状态,在地质应力和岩层自重的相互作用下渐次垮落,形成一种自下而上散乱的柱状堆积,形成的柱体多有弯曲,并为地下水的运移构成上下通道。
就范各庄矿而言,井口小向斜是岩溶陷落柱形成的构造原因,塔坨向斜北部与吕家坨背斜相连,煤系地层走向由南偏东,在很短的距离内做近90°的转折变为南偏西,形成不对称的向斜构造,塔坨向斜两翼倾角北陡南缓,在-400~-500m之间,形成复式褶皱,同时在井田北部边界与吕家坨矿之间形成一条落差40m,倾角72°的逆断层。
从本区奥灰观测孔顶界面标高分析,此断层的存在,为井田北部煤系地层与奥陶系灰岩直接对接创造了条件。
井田北部、东部环绕的隐伏奥陶系灰岩露头的强补给、高角度煤层倾斜、第四系冲积层50m的较薄厚度覆盖、底部卵砾层的存在、黏土隔水层的相对缺失、主井、新井独特位置形成的降落漏斗中心,使地下水在井口小向斜形成了旋涡流场,受1976年强地震影响,塔坨向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北翼不断回采,破坏了地层间原有的动态平衡,在北部山区地下水的强量参与下促成了12个陷落柱在井口向斜4km2范围内的聚集发育。
4 岩溶陷落柱的防治对策
(1)采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岩溶陷落柱普查勘探,先用物探仪器在地面进行岩溶陷落柱普查,然后用钻探对异常点进行探测。
(2)建立和健全不同含水层的井上下水文观测系统,用井上下水文观测的数据,通过水位、水压、水温、水化学等的综合动态变化,分析推测导水陷落柱可能存在的位置。
(3)进行井上下钻孔和出水点的水化学分析,水同位素测定以及钻孔和出水点间的放水连通试验,确定水的补给来源,水流通道,推测导水陷落柱的分布范围。
(4)在陷落柱可疑区内超前探测,巷探和钻探相结合,边探边掘。
(5)回采工作面采前用坑透仪进行透视或用地质雷达、槽波地震仪进行探测,发现异常钻探验证。
(6)对已揭露的陷落柱,根据水文地质规程留设相应的防水煤柱。
5 未来岩溶发育趋势和防范重点
范各矿12个岩溶陷落柱虽属同宗同祖,但因其构造、埋深、地下水补给排泄等条件的差异,而显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分析范各庄矿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认为,范各庄矿岩溶发育区域可能仅局限于塔坨向斜及井口小向斜区域。
二水平南五石门所揭露的落差37m,切入奥陶系灰岩的F0断层,南北绵延近4000m,巷道7处揭露,在纵向、横向上却没有导通奥灰水的迹象。
要防范隐伏岩溶陷落柱突水,主要着眼点还应放在塔坨向斜及井口小向斜区域,随着北翼工程的进展,还有可能遇到新的岩溶陷落柱。
作者简介:乔宝印(1964-),男,河北辛集人,开滦精煤公司范各庄矿分公司地质科水文工程师。
(收稿日期:2003-02-12;编辑:吕桂安)
2
河北煤炭 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