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案-蒲公英的种子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种子的传播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蒲公英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教育学生勇于担当,像蒲公英一样传承优秀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种子的传播方式。

2. 教学难点:(1)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种子的传播方式的讲解。

(2)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蒲公英的种子》及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观察身边的植物,对蒲公英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蒲公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蒲公英的了解。

(3)简介课文《蒲公英的种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体验。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讲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种子的传播方式(1)利用多媒体展示蒲公英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2)教师讲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种子的传播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奇妙。

5.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蒲公英的品质,如勇敢、担当等。

(2)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蒲公英品质的理解。

(3)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蒲公英的种子》。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创作,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蒲公英种子的生命力和坚韧精神,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学生能够理解父母的爱和关怀,培养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恩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蒲公英的种子》课文内容简介:课文讲述了一颗蒲公英种子在风中飘荡,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最终找到了一个适合生长的地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故事。

生词和短语:风儿、飘荡、坚韧、生命力、父母的爱、关怀等。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能够朗读和背诵课文。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理解父母的爱和关怀。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3.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3 表演法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中的情节,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朗读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4.3 讨论和表达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回家作业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2 课堂作业学生课堂上也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练习。

学生完成课堂上的讨论和表达任务。

《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蒲公英的种子》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起源:秋天来了,我带领小朋友走进田野,去认识多彩的秋天。

他们看到了红红的小野枣,飘飞的蒲公英自然会产生一些问题,“野枣为什么会长在这里?”“蒲公英要飞到哪里去呢?”由此我设计了《种子娃娃有办法》这一活动,让幼儿探究种子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依托:《好吃的种子》这课让幼儿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种子,《风的作用》和《梨子小提琴》都简单涉及到种子的传播,基于以上活动,进行拓展和延伸,设计生成了《种子娃娃有办法》这一活动。

内容:本活动主要以蒲公英,苍耳,莲子为例,让幼儿具体感知种子是如何通过风,动物,水来传播的,继而激发幼儿探索其他传播方式的兴趣,最后以《蒲公英的种子》这首儿童诗结束,让幼儿探索自然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幼儿基本情况分析】大班幼儿思维已经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了,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简单的逻辑关系,而且大部分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也有少数幼儿交流和分享的意识淡薄。

《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知识是在幼儿的探究之后,在幼儿交流讨论中形成的。

所以教师应通过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有效的互动,鼓励幼儿交流发现。

【教学目标】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起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并且考虑幼儿对种子已有的经验和潜在水平之间的距离,在本活动中我预设了以下活动目标1、使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p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本活动的重点是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难点是引导幼儿在提问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讨论交流,在合作中探究。

【教学准备】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放大镜,脸盆,水,这些实物可以让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3.课件准备:自己提前制作【教学方法】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和讨论交流来进行学习的,我为幼儿提供接近乡土生活的活动材料,幼儿也更喜欢动手摆弄,这时候他们一定会跃跃欲试,期待着去操作去寻找种子的各种传播途径。

课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范文

课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范文

课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蒲公英的种子》。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蒲公英种子的成长过程。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懂得付出努力,才能收获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蒲公英的种子》的幻灯片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蒲公英。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蒲公英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蒲公英的种子》。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共同理解课文。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记忆。

(2)教师挑选几个生字词,进行拼写比赛。

4.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蒲公英的图片,思考蒲公英种子的成长过程。

(2)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蒲公英种子的成长过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朗读评价:评估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流利程度。

3.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拼写比赛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4.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讨论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小故事,以蒲公英种子的成长为题材。

《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蒲公英的种子》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种子的传播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蒲公英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和友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种子的传播方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种子传播方式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蒲公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好。

(2)邀请学生分享对蒲公英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3. 课堂练习(1)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扮演蒲公英种子,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对蒲公英生长过程和种子传播方式的理解。

2. 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讨论蒲公英的生长过程。

(2)教师讲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展示相关图片。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蒲公英种子传播的实验。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蒲公英种子的传播过程。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2. 拓展作业:(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以“我眼中的蒲公英”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教材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蒲公英的种子》;(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蒲公英种子的传播过程;(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蒲公英的兴趣;(2)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3)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蒲公英的种子》;(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蒲公英种子的传播过程;(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蒲公英种子的传播过程;(2)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蒲公英的种子》;2. 生字词卡片;3. 图片素材;4. 教学录音机、投影仪等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蒲公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蒲公英;(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蒲公英的了解;(3)简介课文《蒲公英的种子》,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3)学生相互交流朗读心得。

3.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蒲公英种子的传播过程;(2)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蒲公英种子的传播过程;(3)学生讨论:为什么蒲公英种子要随风飘散?4.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2)教师通过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3)学生组内交流,巩固生字词。

5. 课堂小结:(3)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课件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蒲公英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范文

课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范文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蒲公英的种子》。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蒲公英种子的传播过程。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课文《蒲公英的种子》的PPT或黑板。

2. 蒲公英种子的图片或实物。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展示蒲公英种子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有谁知道蒲公英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Step 2: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蒲公英的种子》,并指导学生正确地发音和停顿。

Step 3: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蒲公英种子的传播过程。

Step 4:讨论和思考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蒲公英种子为什么要飞到远方?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5:总结和拓展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植物。

三、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它们的传播方式,并和家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 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是否得到提高。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以及是否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策略1. 图片启发:通过展示蒲公英种子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蒲公英的种子》,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

(2)运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植物的情感。

(2)教育学生勇于担当,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蒲公英的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关爱植物、传承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认读。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4.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1. 导入新课:(1)展示蒲公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蒲公英的特点。

(2)播放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总结蒲公英的生长过程。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蒲公英的种子传播过程。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点评并进行辅导。

5.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比喻和拟人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植物、传承文化的意义。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

7.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蒲公英的种子》,了解了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学会了生字词,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分析课文。

希望同学们课后关注身边的植物,培养关爱自然、传承文化的意识。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

《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蒲公英的种子》适用年级:一年级学科领域:语文、自然科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蒲公英的种子》一文,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1. 蒲公英种子的飘散过程的理解。

2. 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行动。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蒲公英的种子》课文文本。

2. 蒲公英图片或实物。

3. PPT或黑板等展示工具。

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座位排列便于学生互动和交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蒲公英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蒲公英的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二、课文阅读(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美感。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蒲公英的生长过程(10分钟)1. 教师简要讲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种子的传播方式。

2. 学生观察蒲公英图片,了解其生长特点。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蒲公英生长过程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传播方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和热爱大自然,举例说明。

2. 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教师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户外活动的理解程度。

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蒲公英的种子》。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进行口语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蒲公英的种子》是一首描绘蒲公英种子的诗歌,通过描绘种子的传播过程,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美好。

2.2 生词和短语:蒲公英、种子、飘散、飞翔、大地、花朵、阳光、希望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进行口语表达。

3.2 教学难点: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对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朗读和默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口语表达: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进行口语表达。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使用课文朗读带或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图片和图表:使用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5.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发言,参与度高。

朗读和背诵: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语音清晰。

小组讨论:能够与小组成员积极合作,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蒲公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好。

提问学生对蒲公英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适合小学生的《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适合小学生的《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蒲公英的种子》是一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童话故事,可以用来进行阅读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结合教材要求及国内外教学实践,设计一份适合小学生的《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一、教材分析《蒲公英的种子》是英国作家安德森创作的一篇文学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小蒲公英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困难和选择的经历,是一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

从故事情节和文学结构上,该故事适合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进行阅读。

在故事中,小蒲公英的成长历程和情感变化,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既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成长的含义,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品格修养和社会关怀。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意识,提高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3.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前置活动:让学生观看有关蒲公英的PPT,介绍蒲公英在自然界中的生长和种子的传播方式,唤起学生对本故事的兴趣。

2.阅读故事: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蒲公英的种子》故事,理解情节和意义,并把握故事主题和作者的文学技巧。

3.文学分析:引导学生就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变化、意象、语言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语言实践:让学生从故事中提取出关键词汇和句型,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情感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5.创意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创意展示,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组合故事情节和人物,表现自己的语言艺术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评价1.考核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分别进行笔试和口试,统计阅读速度和正确率,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2.对学生的创意展示进行互评和评估,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组织学生进行拍摄和展示。

3.收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反思意见,进行教学改进和优化,完善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

《蒲公英的种子》教学设计

《蒲公英的种子》教学设计

感谢观看
THANKS
过程。
设计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 传播工具对蒲公英种子传播效果的 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实施实验
组织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让 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分享交流心得和成果
分享观察记录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 交流彼此的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
记录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02
是否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
03
是否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产生共鸣。
作品展示及互评
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
让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供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学生互评
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作品,提出优点和不足,促进彼此之间的交 流和学习。
教师点评
明确活动目的
向学生解释活动目的,即通过观察蒲公英的种子来了解其传播方式 和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自然科学素养。
组织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或实验,如种植蒲公英、观察其生长过程等 ,让他们亲身参与并体验探索的乐趣。
提供必要支持和帮助
1 2 3
提供资料和信息
为学生提供关于蒲公英种子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如图片、视频、书籍等,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蒲 公英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课程安排与时间
01
02
03
04
课程时长:3课时
1. 第1课时:介绍蒲公英种子 的特点与价值。
2. 第2课时:进行实验,观察 蒲公英种子的生长过程。
3. 第3课时:总结实验结果, 讨论蒲公英种子的药用价值及
保护意义。

《蒲公英的种子》教案(精选3篇)

《蒲公英的种子》教案(精选3篇)

《蒲公英的种子》教案(精选3篇)《蒲公英的种子》篇1蒲公英的种子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会认14个字。

自主积累词汇。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识字。

2、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识字卡片,幻灯片,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出示课题,引发质疑。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2、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课文内容,初步解疑。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相互解疑。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

重点注意蒲、荚这两个字的读音。

(4)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

(5)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细读课文,感悟“小伞兵”情感变化,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自由轻声读,思考:小伞兵在找家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你是从哪感受到的?(2)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感悟。

第二自然自然段,体会小伞兵害怕、惶恐的心情。

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小伞兵放松的心情。

第五、六自然段感受小伞兵高兴的心情。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4、扩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板书设计3 蒲公英的种子吹上了天害怕小伞兵飞呀飞放松躺在地上高兴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巩固课文内容。

2、复习会认字。

3、学习会写字。

二、教学重点写好每个字。

三、教学难点掌握字形,把字写美观。

四、教学准备字词卡片,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1、自主选择喜欢地段落背诵。

2、复习会认字,自主记忆字形。

抽取卡片检查。

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口头组词。

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3、学习会写字。

巩固认读。

指导学生书写。

读帖观察、总结规律、练习书写。

练习书写时强调一写二看三对照。

4、在听写本上听写这8个生字。

《蒲公英的种子》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飘散的幸福小学蒲公英种子教案设计

飘散的幸福小学蒲公英种子教案设计

飘散的幸福 - 小学蒲公英种子教案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孩子很少能接触到大自然,难以领略她的美妙与神秘。

种植蒲公英种子,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性体验,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心、责任感和耐心。

本文将介绍一堂小学蒲公英种子教案设计。

一、教案目标1.帮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了解蒲公英的基本知识和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耐心。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种植,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准备1.蒲公英种子。

2.小花盆或纸杯、泥土、水。

3.讲解PPT。

三、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精美的蒲公英图片,带领学生感受蒲公英的美丽与神秘。

指着图片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蒲公英”。

继续问:“你们喜欢蒲公英吗?”学生回答:“喜欢。

”2.讲解蒲公英种子的基本知识出示PPT,讲解蒲公英种子的外形、特点以及生长过程。

指着PPT上的蒲公英种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蒲公英种子。

”继续问:“你们知道蒲公英种子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带着毛,能飞。

”3.种植蒲公英种子先让学生在绿板上画出自己的小盆。

然后教师放一些泥土在小盆中,让学生用小手按实,再放入蒲公英种子,轻轻覆盖上泥土,淋上适量的水。

4.照顾小芽播种完成后一定要经常浇水,不要晒在太阳下,小芽最好放在有光也能遮雨的地方。

5.结束游戏当蒲公英种子长出小芽后,让学生把小盆带回家,可以和家人一起照顾小芽,等到蒲公英开花的时候再带到学校来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亲身参与种植蒲公英,并且带回家照顾,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爱心、责任感和耐心。

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蒲公英的基本知识和生长过程,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当蒲公英开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成果,借此机会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小学语文教材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教材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教材《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及其传播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对蒲公英的兴趣。

(2)运用小组讨论、问答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情感。

(2)教育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及其传播方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详细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等。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生字词卡片等。

3. 实物:蒲公英种子、植物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蒲公英。

(2)展示蒲公英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蒲公英有什么了解?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拼写。

(3)分析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其传播方式。

3. 互动环节:(1)小组讨论:蒲公英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2)问答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实践操作:(1)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蒲公英种子。

(2)让学生画出蒲公英的生长过程。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观察身边的植物。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2. 生字词的学习是否扎实?3. 互动环节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4. 实践操作环节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5. 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有何改进措施?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

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和传播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蒲公英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教育学生勇敢、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和传播方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蒲公英生长过程的多媒体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观察周围的植物,对蒲公英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蒲公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蒲公英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

(3)讲解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和传播方式。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蒲公英的生长过程。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总结与拓展(1)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讨论是否充分,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

4.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能否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蒲公英的种子》教学案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蒲公英的种子》教学案

作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语文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实中,很多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因此,如何从教育角度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了考验现代教育的一大难题。

而《蒲公英的种子》这部作品,恰好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

1.教材选取《蒲公英的种子》这部教材的选取非常具有特色,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同时,与其他课文相比,这部文学作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意义,也更具有教育意义。

因此,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材格外重要。

2.知识铺垫在《蒲公英的种子》这部教材的学习中,开展相关知识的铺垫和预热,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让学生了解蒲公英生长的历程以及它的物种特征和生命原理,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教材内涵的理解。

3.教学方法《蒲公英的种子》教学案中,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学习状况,设置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教学活动中,快速提高语文素养。

比如,在阅读课文时,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分段阅读、口头解释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情节;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着重引导他们思考文学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进一步拓展思维和感性认知。

4.合理布置作业与教学方法相对应的,必然是合理的作业布置。

通过对故事情节和语言表达的分析、写作和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同时,由于《蒲公英的种子》这部文学作品有着深刻的人生意义和思维深度,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和多维度思考,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和创造力。

在教学体验里,因为其中有无数个细节,我们必须深入到学生的思维与想象里,快速了解学生最真实、最直接、最感性的反应和感受。

并产生对学习放松状态的高度关注,看到学生的不足,让他们替自己的目标去奋斗,让他们既成为那个可以快乐聊聊心事的孩子,也可以成为那个会仔细思考能力不容小觑的人。

小学语文教材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教材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教材《蒲公英的种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种子的传播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蒲公英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植物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种子的传播方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种子传播方式的阐述。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资料:蒲公英的图片。

4.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蒲公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蒲公英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蒲公英的生长过程。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讨论:蒲公英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2)教师总结学生观点,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珍惜生命。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以“我眼中的蒲公英”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

《蒲公英的种子》教学设计

《蒲公英的种子》教学设计

《蒲公英的种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毛茸茸、微风、飞”这五个词语。

3、学会“公、种、朵、到”这四个字。

二、教学重点:1、通过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

2、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文中5个新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毛茸茸、微风”的词义。

2、体会“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从想象练说中理解本句中“哪儿”的意思。

四、教学时间:1.5课时五、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毛茸茸、微风、飞”这五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一)课前聊天(二)引入新课(三)解析小诗:1、反馈交流问题(1):植物妈妈是谁?2、反馈交流问题(2):蒲公英的种子宝宝告诉我们,它是怎么离开妈妈的呢?你从哪些句子中找到答案的?朗读训练。

3、演示课件,学生练说:飞呀,飞呀,飞到(),()就是我的家。

老师小结:“哪儿”的意思。

朗读训练。

4、齐读小诗。

(四)背诵小诗(五)积累词语1、老师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划出新词。

2、认读新词。

(六)生字正音(七)课堂小结:1、采用交流形式进行互动小结。

2、老师小结。

板书:(略)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复习巩固并学会正确书写“公、种、朵、到”四个生字。

二、教学过程:(略)扩展阅读《蒲公英》课文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

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嘱咐他们:“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

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

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小降落伞大声答道:“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可是,有两颗种子却不这样想。

一颗种子望了望下面的大地说:“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尽的宝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教案:蒲公英的种子
导读: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读课文。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4.学会5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练习根据课后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

6.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根据题目读课文,回答问题。

3.识字、写字。

4.朗读、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1.蒲公英实物标本(或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生字卡片。

2.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带学生实地观察蒲公英。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二)读懂每句话,理解词义。

(三)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四)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二)练习根据题目读课文,回答问题。

(三)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解题。

1.从题目看这课要讲的是什么?(蒲公英的种子)
2.导入新课。

要讲哪些与蒲公英的种子有关的知识呢?我们今天来学一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

要读准音,读成句。

(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2.这篇课文有几句话?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句?
3.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知识呢?(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三)细读课文,看插图,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话,看标本(或图片)。

(1)这句话里的“我”指的是谁?(蒲公英的种子)这篇课文以蒲公英(我)的口气写的,作者把蒲公英的种子当作人来写。

(2)“我”在这句话里告诉我们什么?(①他是蒲公英的种子;
②蒲公英种子的样子)
(3)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是一朵毛茸茸的小花)让学生观察实物,(或标本、图片)看这朵小花的样子、颜色。

体会“毛茸茸”的意思。

问:这朵小花是一粒种子吗?
①这朵小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圆球,毛茸茸的,或毛茸茸的白色的小圆球)通过看图体会蒲公英的样子。

②通过看图体会“毛茸茸”是形容蒲公英的种子细细的绒毛,很密的样子。

板书:毛茸茸的小花。

(4)指导朗读句子。

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2.读第2句话,用小黑板出示课后第一题。

学生读题后问:这个问题问了我们几件事?(两件事,①蒲公英的种子是怎么离开它妈妈的;②要飞到哪里去)我们读的第2句话可以回答哪个问题?(第一个,蒲公英的种子是怎么离开它妈妈的)(2)带着这个问题读第2句话,看插图,回答问题。

(学生读句子回答)
(3)句子里的“妈妈”指的是谁?(指的是蒲公英)
(4)蒲公英是怎样传播它的种子的?(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需要多大的风力?读句子,再回答。

(微风轻轻一过,毛茸茸的种子就飞起来了)
①“微风”是什么样的风?(轻微的小风)板书:微风吹
②“轻轻一吹”是怎么吹?(让学生吹一下,体会“轻”的程度)
③为什么“微风轻轻一吹”,蒲公英的种子就能离开亲爱的妈妈呢?(蒲公英的种子成熟以后很轻,很容易脱落)
(5)指导朗读。

(自读,指名读)
微风/轻轻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3.读第3句话,看黑板上的问题。

(蒲公英的种子要飞到哪里去)
(1)蒲公英的种子要飞到哪里去?(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板书:哪儿家
(2)句子中为什么用两个“飞呀”?(说明小小的一粒种子随风飘得“很远”)
(3)读第二、三行,(指名读)间:这两个“哪儿”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一个“哪儿”指风吹到的不管什么地方,第二个“哪儿”指的是种子落地的地方)同学们,试想一下种子可能落到什么地方?
(4)讲讲“哪儿就是我的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的“家”是指蒲公英种子落到哪儿,就在那里生根、长叶、开花、结籽。

也就是说到哪儿就在那里成活)
(5)指导朗读。

“飞呀,飞呀”读得轻慢,“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读出肯定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

说说学了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知识。

(了解了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蒲公英种子靠风来传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一个新偏旁:(立字旁),学会5个生字:有、吹、开、亲、家。

(二)比较句子。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检查复习。

1.读生字卡片:有、吹、开、家、亲。

(指名读,变序读)
2.朗读课文。

(指名读)
(二)学会生字。

1.有,y%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

自学后说记法。

(y%u有,我用笔画加部件的方法记,第一笔横“一”,第一笔长撇“”,下面是“青”字的下半部“有”,共6笔)或(y%u有,我用熟字换部件的方法记,把“右”字下面的“口”字,换成“月”字,把第一笔撇改成竖,一共6笔)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最容易分辨的最清楚的办法记字形。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有”的意思和哪个词相反?(无)
师述:“有”字上面大横和长撇把下面“”的左上半边包住了,这样的字叫半包围结构的字,我们学过的“送”字,走之旁包住了“关”字的左下半边。

“同”字的“冂”从三面包住了“一口”,都属于半包围结构,你们想想还有哪几个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右、左、在、风、向、石)
2.吹,chu9,拼读音节,读词语:吹喇叭。

(1)识记字形。

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讨论。

(吹chu9,用部件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左右结构,左边口字旁,右边第一笔小撇“”,第二笔横钩“⺈”,下面加上“人”字,“欠”,一共7笔,吹喇叭的“吹”)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口头组词语,加深对词义理解。

吹开吹风吹大话吹走
3.开,k1i,拼读音节,读词语,离开。

(1)识记字形。

(自学,开)
提示:第三笔是什么?(竖撇)
(2)口头组词语。

开门打开开山开灯开始
(3)找出反义词,与开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关)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