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风电场电气系统课程设计

风电场电气系统课程设计

风电场电气系统课程设计1.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非常规能源的需求增加,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高效的能源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而风电场的电气系统作为风力发电的关键部分之一,起到了转化、传输和分配发电的电能的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课程设计主要围绕风电场电气系统设计展开。

2. 课程设计背景作为风力发电的主要形式,风力发电机通过叶片转动发电机产生交流电,而风电场的电气系统则负责将电能传输到宿主电力网中。

风电场的电气系统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发电机、变压器、馈线、主接触开关、地网等基本电气设备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保护系统等现代化装置。

因此,在风力发电中,风电场的电气系统的地位不可替代。

本课程设计的目标在于将风电场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透彻地介绍给学生,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以期满足未来风电领域工作的需求。

因此,课程设计内容将围绕风电场的电气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分析展开。

3. 课程设计内容3.1 风电场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风电场电气系统的概念及其作用。

•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类型和特点。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馈线的特点和参数计算。

3.2 风电场电气自动化控制•风电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风电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

•风电场电气保护系统的原理和方法。

3.3 风电场电气系统的性能分析•风电场电气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风电场电气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风电场电气系统的安全问题和安全保护措施。

4. 课程设计方案4.1 课程设计准备本课程设计主要为本科生教学,因此在开设课程前应当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的前期准备包括:•安排教师和助教。

•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和教材。

•确定课程的考核方式和分值。

4.2 课程设计实施本课程设计的实施包括:•教师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模拟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本文将介绍关于“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

首先,该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完成一项电力电子领域中的具体工程项目,包括设计、仿真和实现。

本报告将以一个模拟摇摆调制电路设计为例进行介绍。

1. 设计目标本项目的设计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模拟摇摆调制技术的开关电源。

该电源必须满足以下规格:输出电压:±15V额定输出电流:1A输出纹波:小于10mV 输入电压:24V直流电源2. 设计原理模拟摇摆调制(SIM) 调制技术是一种实用的用于开关电源和驱动电路的高效模拟调制技术。

在SIM调制中,参考波形是一个摇摆波形,它的幅度和频率都会变化。

在每一个时刻,该摇摆波形用来自适应地控制开关器件的导通和截止,以提供所需的输出电压。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基于SIM调制技术的开关电源设计方案。

该方案主要涉及到以下模块:输入滤波器、摇摆调制电路、开关电源步进电路和输出滤波器。

3. 电路设计我们首先设计了输入滤波器,以消除输入电源中的AC噪声和杂波。

在本项目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低通滤波器来实现这个目标。

接下来,我们设计了模拟摇摆调制电路。

这个电路使用了一个简单的双稳态多谐振荡器作为摇摆信号发生器,并使用一个运算放大器来计算峰值电平。

运算放大器输出被馈入到一个比较器中,用来驱动开关电源的控制信号。

在此之后,我们设计了开关电源步进电路。

这个电路包括一个供电开关管和一个电感器,用来实现从输入电源到输出负载的能量转移。

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输出滤波器。

该输出滤波器使电源输出的纹波降到接受范围之内,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Pi型低通滤波器来实现这个目标。

4. 仿真结果在我们完成设计之后,我们使用了LTSpice 仿真工具来模拟我们的设计。

下面是我们的仿真结果:输出电压:±15V额定输出电流:1A输出纹波:小于10mV 输入电压:24V直流电源通过仿真结果,我们可以看到output voltage,output current 和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的图表,证明了电路能够满足我们的规格要求。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电力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将电能转换为不同形式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报告,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该设计的步骤和思考过程。

二、设计目标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一个具有高效能转换和可靠性的电力电子系统。

该系统能够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并能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

三、系统设计1. 选取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为了实现电能的转换,我们需要选取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

在这个设计中,我们选择使用开关管作为主要的电力电子器件。

开关管具有快速开关和可控的特性,适合用于电能转换。

2. 设计电力电子控制电路为了控制开关管的工作,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电力电子控制电路。

这个电路主要由控制芯片、传感器和驱动电路组成。

控制芯片用于生成控制信号,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流和电压等参数,驱动电路用于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

3. 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在进行实际电路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

这可以帮助我们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并且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我们可以使用电路仿真软件来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

4. PCB设计和元器件选型在完成系统建模和仿真后,我们需要进行PCB设计和元器件选型。

PCB设计是将电路设计转化为实际电路板的过程。

在PCB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电路的布局和走线,以及选择适当的元器件。

5. 制作和调试电路板在完成PCB设计后,我们可以开始制作电路板。

制作电路板可以通过将电路设计转移到电路板上,并使用电路板制作设备进行制作。

制作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电路板的调试,以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6. 测试和优化系统性能在完成电路板的制作和调试后,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

测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性能,并发现潜在的问题。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可以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报告的步骤和思考过程。

风力发电技术课程设计

风力发电技术课程设计

风力发电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

2.掌握风力发电的关键技术和设备组成。

3.认识风力发电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风力发电场的布局和设计。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风力发电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风力发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技术的兴趣和关注。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介绍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以及风力发电的关键技术。

2.风力发电设备的组成:讲解风力发电机、塔架、叶片等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风力发电的优缺点:分析风力发电的优点,如清洁、可再生;同时指出其缺点,如不稳定、投资成本高等。

4.风力发电的应用前景:介绍风力发电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情况,以及我国风力发电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设备组成和应用前景等内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风力发电的优缺点,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3.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典型的风力发电项目,让学生了解风力发电的实际运作过程。

4.实验法:学生参观风力发电实验基地,亲身体验风力发电的原理和设备。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风力发电技术教程,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风力发电知识。

2.参考书:风力发电技术及其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风力发电相关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风力发电的设备和工作原理。

4.实验设备:安排学生参观风力发电实验基地,了解实际操作过程。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风力发电厂课程设计

风力发电厂课程设计

风力发电厂课程设计引言:一、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风力发电利用风能驱动风力涡轮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风力涡轮机通过风叶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经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二、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1. 全球风力发电的发展情况风力发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目前,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数百GW,占据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重要部分。

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地都建设了大规模的风力发电项目,推动了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2. 中国风力发电的发展情况中国是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中国风力发电行业迅速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20万MW,占据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

三、风力发电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形式,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引入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风力发电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场景:1. 风力发电原理的学习在物理或能源类相关课程中,可以引入风力发电原理的学习。

通过讲解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和相关设备的结构,培养学生对能源转化和利用的理解能力。

2. 风力发电实验的设计在实验类课程中,可以设计风力发电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搭建简易的风力涡轮机模型,观察风力对涡轮机旋转的影响,进而理解风力发电的实际应用。

3. 风力发电场景的模拟在计算机模拟类课程中,可以设计风力发电场景的模拟。

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风力发电场景,了解风力发电的运行原理和效率,并通过参数调整等方式进行模拟实验。

4. 风力发电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在工程设计类课程中,可以引入风力发电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风力发电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出符合特定要求的风力发电系统,并进行性能优化和成本评估。

结论: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在课程设计中引入风力发电相关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和理解。

风力发电课程设计

风力发电课程设计

风力发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掌握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流程和主要组成部分。

2. 学生能掌握风力发电在我国能源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学生能了解风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可再生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分析风力发电的相关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风力发电知识,设计简单的风力发电实验,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风力发电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风力发电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 学生能积极参与风力发电相关的话题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 学生能通过风力发电的学习,树立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增强国家能源战略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物理、地理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风力发电。

教材章节:《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 风力发电基本原理:- 风能资源评估- 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风力发电的优缺点教材章节:《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风能的利用”3. 我国风力发电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和地位- 风力发电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布局- 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章附录“新能源在我国的发展”4. 风力发电与环境:- 风力发电对环境的贡献- 风力发电项目的环境评估与保护措施教材章节:《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四节“新能源与环境保护”5. 实践活动:- 设计简单的风力发电实验- 分析风力发电数据,探讨提高发电效率的方法教材章节:《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章实践篇“风力发电实验”6. 总结与拓展:- 归纳风力发电的优势和局限性- 探讨风力发电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教材章节:《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章总结篇“新能源的发展与未来”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共6课时,第1课时引入新课,第2-4课时讲解风力发电基本原理、我国现状与发展趋势、风力发电与环境,第5课时进行实践活动,第6课时进行总结与拓展。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掌握三相全桥相控整流电路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明确触发脉冲的相位关系,熟悉整流电路交流侧与直流侧电流,电压关系;2、掌握三相电压型逆变电路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明确触发脉冲的相位关系,熟悉逆变电路交流测与直流侧电压电流的关系;3、熟悉电力电子电路的计算机仿真方法。

(二)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1、使用Matlab仿真软件实现“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仿真模型”,构建触发延时角为0°,30°,60°的三相全桥整流波,电感10mH,电阻负载1Ω。

采用宽脉冲触发方式。

观测电网电压波形、触发脉冲波形、直流侧电压波形及负载电流波形。

2、使用Matlab仿真软件实现“三相电压型逆变电路仿真”,构建合适的触发延时角,设定合适的元器件值。

观测交流测电压电流波形。

(三)Matlab原理应用以及Simulink仿真时至今日,Matlab以矩阵运算为基础,把科学计算、绘图及动态系统仿真等功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同时,它又具有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特征,所以也可以称之为一种编程语言。

它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计算及数值分析领域的新型高级语言,在工程计算与数值分析、动态系统设计和仿真、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许多科学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Simulink仿真是一种以Matlab为基础,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软件包。

在该软件环境下,用户可以在屏幕上调用现成的模块,并将它们适当连接起来以构成系统的的模型。

以该模型为对象运行Simulink中的仿真程序,可以对模型进行仿真,并可以随时观察仿真结果和干预仿真过程。

根据仿真结果,用户可以调整系统参数,观察分析仿真结果的变化,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仿真结果。

(四)主电路设计及仿真1、三相全桥相控整流电路基本工作原理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中,习惯上将阴极连接在一起的三个晶闸管(VT1,VT3,VT5)称为共阴极组,阳极连接在一起的三个晶闸管(VT4,VT6,VT2)称为共阳极组。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采用双PWM控制的风力发电并网变流器时间:2011年6月目录摘要 (3)第0章绪论 (4)0.1.课程设计要求 (4)0.2.风力发电并网系统简介 (4)0.3.课程设计流程 (5)第1章主电路选型 (6)1.1整流电路选型 (7)1.2后级变换电路选型 (8)第2章主电路有源器件参数计算 (11)2.1主电路开关器件选择 (11)2.1.1智能功率模块 MIG50Q201H 简介 (11)第3章主电路无源器件参数计算 (14)3.1直流电压的确定 (14)3.2交流侧电感的选择 (14)3.3直流侧稳压电容选择 (15)第4章有源电路的驱动、保护原理设计 (16)4.1有源IPM驱动电路设计 (16)4.2IPM 驱动电路设计 (18)4.3保护电路设计 (19)第5章控制、检测电路原理设计 (21)5.1控制电路设计 (21)5.1.1基于TMS320F2812 控制电路的设计 (21)5.1.2TMS320F2812 的主要特点 (22)5.1.3基于TMS320F2812 的控制电路板的设计 (23)5.2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25)5.2.1电网电压相位过零点检测电路 (25)5.2.2直流母线电压检测 (26)5.2.3电流检测电路 (28)第6章散热设计 (30)6.1散热基础设计 (30)6.2IGBT散热计算 (32)第7章仿真 (33)7.1设计技术参数及要求 (33)7.2系统仿真设计 (33)7.3仿真结果 (34)第8章参考文献 (37)摘要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风能和太阳能作为当前最理想的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但是由于风力发电的波动性和分散性,如果直接并入电网会对电网产生冲击,所以必须使风力发电的输出电压稳定在一定的电压和频率值之后才能并入电网,实现柔性并网。

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就是风力发电并网变流器。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组设计了双PWM脉宽调制技术控制的并网变流器。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doc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是电力电子技术,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及深入研究,掌握电力电子器件和系统的运行原理、设计与控制方法。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目的及实施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总结与展望。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及目的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为电力电子器件模块的设计及控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电力电子器件模块的设计: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实现一个电力电子器件模块,该模块采用的器件是MOSFET,要求能够实现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变化控制,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控制电力电子器件模块:本次课程设计还要求实现对电力电子器件模块的控制,包括输出电压的变化控制和保护性措施的设计等。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可以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设计方法,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调节和控制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设计、制作及测试三个阶段。

1、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学生需按照要求完成电力电子器件模块的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输入输出电压的大小和变化范围。

(2)选择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确定电路拓扑结构。

(3)设计电力电路的关键参数,包括电流、电压、功率等。

(4)根据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反馈电路等。

(5)通过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调整电路参数,保证各项参数性能合理、稳定、可靠。

2、制作阶段在设计阶段完成电路模块的主要参数设定后,开始实际制作电路模块。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选购相关器件,如MOSFET、电容、电感等。

(2)通过电路图纸完成电路板原理图和PCB布局设计。

(3)利用PCB设计软件进行图纸制作,并进行打样检验。

(4)进行电路元器件焊接。

(5)检查焊接后电路元器件的连接情况是否正确。

(6)测试电路模块的基本性能,包括输入输出电压的测试、开关信号测试等。

3、测试阶段在电路模块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以检验电路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2010级电气班学生姓名:吴世方学号:指导教师:祝敏时间:2012年12 月28 日----2013年1 月9 日题目:小功率晶闸管整流电路设计一设计的目的和要求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它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配合,可加深理解和全面掌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可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理论计算、归纳整理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因此,通过电力电子计术的课程设计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加深理解和掌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根据课程设题的需要,查阅资料和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账务仪器的正常使用方法,和调试过程;4)培养分析、总结及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

设计技术数据及要求:1、V380交流供电电源;2、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和电流的技术指标满足系统要求。

3、电路应具有一定的稳压功能,同时还具有较高的防治过电压和过电流的抗干扰能力。

触发电路输出满足系统要求。

4、负载为并励直流电动机,型号为,电机参数为:一、课程设计方案的选择与确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1.系统总设计框图保护电路电源触发电路整流电路负载电路2.整流电路方案一: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特点及优缺点:对于晶闸管整流装置在整流器功率较小时,用单相整流电路。

在单相电路中,半波电路比全波电路脉动成分高,滤波没有全波电路容易。

双半波整流电路由于使用的整流器件少,在电压不高的小功率电路中也可被采用。

方案二: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3 -特点及优缺点:此电路对每个导电回路进行控制,与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相比,无须用续流二极管,也不会失控现象,负载形式多样,整流效果好,波形平稳,应用广泛。

变压器二次绕组中,正负两个半周电流方向相反且波形对称,平均值为零,即直流分量为零,不存在变压器直流磁化问题,变压器的利用率也高。

电力电子的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的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的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分类及特性,了解其在电力转换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电力电子电路的基本拓扑结构,能分析简单电力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理解电力电子装置的控制策略,了解不同控制方法对电力转换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力电子器件和电路知识,解决实际电力转换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设计和调试简单电力电子电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力电子控制策略,优化电力转换系统性能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电力电子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在掌握电力电子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力电子器件原理与特性- 基本电力电子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等)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及应用。

- 教材章节:第1章《电力电子器件》。

2. 电力电子电路拓扑结构与分析- 常见电力电子电路拓扑(如:整流电路、逆变电路、斩波电路等)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 教材章节:第2章《电力电子电路》。

3. 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策略与应用- 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策略(如:相控、PWM控制等)的原理、实现方法及其对电力转换性能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3章《电力电子装置的控制》。

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分配:共12课时,每个部分各4课时。

2. 教学内容逐步深入,从基本器件原理到电路拓扑分析,最后探讨控制策略及其应用。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结论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结论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结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和应用场合。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电力电子电路,并解释电路的工作过程。

3. 引导学生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我国电力系统和工业控制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能力,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电路仿真。

2. 提高学生运用电力电子器件和电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积极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树立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电力电子技术相关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目标以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电子器件原理及特性:包括晶闸管、IGBT、MOSFET等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和选型依据。

- 教材章节:第二章“电力电子器件”2.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介绍单相整流电路、逆变电路、斩波电路等基本电路拓扑及其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三章“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3. 电力电子电路仿真:运用相关软件(如PSPICE、MATLAB等)进行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分析。

- 教材章节:第四章“电力电子电路的计算机仿真”4.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实例: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工业控制、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5. 课程设计实践:分组进行课程设计,完成一个小型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制作和调试。

- 教材章节:第六章“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电力电子器件原理及特性第二周: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第三周:电力电子电路仿真第四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实例第五周:课程设计实践(分组讨论、设计方案)第六周:课程设计实践(制作、调试)第七周:课程总结与评价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09级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09级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摘要本报告设计了一个风力发电并网变流器的实现方案,包含了主电路选型,主电路无源参数计算,主电路有源参数计算,有源电路的驱动和保护原理设计,控制和检测与保护电路原理设计,散热设计以及电气仿真。

通过查阅资料,本设计方案决定采用双PWM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作为主电路,以IGBT作为主要元器件,对电路参数进行了详细计算,并用Matlab对电路进行了详尽的仿真。

关键词:●风力发电并网变流器;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双PWM;IGBT;仿真●ABSTRACTThisreportisthedesignofagrid-connectedconverterforwindpowergenerationscheme,in cludingaselectionofthemaincircuit,passiveparameterscalculationofthemaincircuit,acti veparameterscalculationofthemaincircuit,designofdriveandprotectionofactivecircuit, designofcontrolanddetectionandprotectioncircuit,thermaldesignofheatsink,aswellast heelectricalsimulation.Throughsearchinginformation,doublepwmdirectdrivewindpow ergenerationsystemisusedinthisdesignthattakesIGBTasthemaincomponentsandcalcula testhecircuitparameters,andMatlabisusedtosimulatethecircuitindetail. KEYWORDS:Grid-connectedconverterforwindpowergeneration;Directdrivewindpowergenerationsystem;Doublepwm;IGBT;Simulation目录1.概述.................................................................................................................................... - 5 - 1.1课程设计要求 ............................................................................................................ - 5 - 1.2风力发电背景介绍[1] ................................................................................................. - 5 -1.3本报告设计内容 ........................................................................................................ - 6 -2.主电路选型 ........................................................................................................................ - 7 - 2.1双馈发电机系统与直驱发电系统比较 .................................................................... - 7 -2.1.1双馈发电机系统 ................................................................................................ - 7 -2.1.2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 ........................................................................................ - 8 - 2.2二极管整流+BOOST+PWM方式和双PWM方式比较 ............................................ - 9 -2.2.1二极管整流+BOOST+PWM方式 ....................................................................... - 9 -2.2.2双PWM方式 ..................................................................................................... - 9 -3.主电路无源参数计算 ...................................................................................................... - 11 - 3.1交流侧电感的设计 .................................................................................................. - 11 -3.2直流侧电容设计 ...................................................................................................... - 12 -4.主电路有源参数计算 ...................................................................................................... - 13 - 4.1主要参数计算 .......................................................................................................... - 13 - 4.2IGBT介绍 .................................................................................................................. - 14 -4.3有源元件的选择 ...................................................................................................... - 15 -5.有源电路的驱动、保护原理设计 .................................................................................. - 16 - 5.1有源电路的驱动设计原理 ...................................................................................... - 16 - 5.2有源电路的保护设计原理 ...................................................................................... - 17 -5.2.1电网过电流保护 .............................................................................................. - 17 -5.2.2电网欠电压保护 .............................................................................................. - 18 -5.2.3电网过电压保护 .............................................................................................. - 19 -5.2.4浪涌电压保护 .................................................................................................. - 20 -6.控制、检测与保护电路原理设计 .................................................................................. - 20 - 6.1控制电路设计 .......................................................................................................... - 20 -6.1.1控制系统硬件框图 .......................................................................................... - 20 -6.1.2控制芯片介绍 .................................................................................................. - 21 -6.1.3控制电路主要模块 .......................................................................................... - 21 - 6.2PWM波形产生单元 .................................................................................................... - 22 -6.2.1PWM产生单元的特性[5] ..................................................................................... - 22 -6.2.2DSP产生PWM波的原理 .................................................................................... - 23 - 6.3检测电路设计 .......................................................................................................... - 24 -6.3.1电压电流检测电路 ............................................................................................ - 24 -6.3.2电压过零点检测电路 ........................................................................................ - 25 -7.散热设计 .......................................................................................................................... - 26 - 7.1热量的来源 .............................................................................................................. - 26 - 7.2常用散热方法 .......................................................................................................... - 28 - 7.3损耗计算 .................................................................................................................. - 28 -7.4散热方式选择及其效果验证 .................................................................................. - 30 -8.仿真.................................................................................................................................. - 32 - 8.1仿真设计及各模块参数 .......................................................................................... - 32 -8.1.1仿真设计图 ...................................................................................................... - 32 -8.1.2各模块参数 ...................................................................................................... - 33 - 8.2仿真结果 .................................................................................................................. - 37 -8.2.1输入部分 .......................................................................................................... - 37 -8.2.2直流电压部分 .................................................................................................. - 39 -8.2.3输出部分 .......................................................................................................... - 40 - 8.3不同参数对结果的影响 .......................................................................................... - 42 -8.3.1电感值对结果的影响 ...................................................................................... - 42 -8.3.2电容值对结果的影响 ...................................................................................... - 44 -9.参考文献 .......................................................................................................................... - 46 -10.学习感想........................................................................................................................ - 47 -11.致谢................................................................................................................................ - 48 -12.附录................................................................................................................................ - 48 -1.2.概述1.1课程设计要求设计题目:风力发电并网变流器a)输入电压:三相交流线电压380V(+/-15%)频率30Hzb)输出电压:三相交流线电压380V,频率50Hzc)最大输出电流:100Ad)工作温度:0~50℃1.2谐波THD<5%1.3风力发电背景介绍[1]能源、环境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题:48W BUCK/BOOST电路设计班级:学号:姓名:专业:电力电子技术系别:自动化学院指导教师:淮阴工学院自动化学院2017年3月1.背景应用1.单管BUCK-BOOST:是非隔离升降压(输出可高于或低于输入电压)式PWM DC/DC转换电路,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方向相反,开关MOS管是高端驱动,因此可工作在BUCK和BOOST两种工作状态,工作时序比BOOST复杂需要分别进行分析。

2.双管BUCK-BOOST:是非隔离升降压(输出可高于或低于输入电压)式PWM DC/DC转换电路,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方向相同。

开关MOS管是高、低端驱动,存在BUCK和BOOST两种工作状态相互切换的问题,用硬件不易实现PWM,用软件(如DSP)比较容易实现,不易产生工作状态切换不稳定性问题。

2.buck/boost主电路工作原理2.1设计任务1、分析buck/boost电路工作原理,深入分析功率电路中各点的电压波形和各支路的电流波形;2、根据输入输出的参数指标,计算功率电路中半导体器件电压电流等级,并给出所选器件的型号,设计变换器输出滤波电感及滤波电容。

3、给出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案,能够输出频率和占空比可调的脉冲源。

4、应用protel软件作出线路图,建立硬件电路并调试2.2原理分析升降压斩波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由可控开关Q、储能电感L、二极管D、滤波电容C、负载电阻RL和控制电路等组成。

+-V 2图表1 BUCK-BOOST 主电路图表 2 电感、电容的电压、电流波形当开关管Q 受控制电路的脉冲信号触发而导通时,输入直流电压V1全部加于储能电感L 的两端,感应电势的极性为上正下负,二极管D 反向偏置截止,储能电感L 将电能变换成磁能储存起来。

电流从电源的正端经Q 及L 流回电源的负端。

经过ton 时间以后,开关管Q 受控而截止时,储能电感L 自感电势的极性变为上负下正,二极管D 正向偏置而导通,储能电感L 所存储的磁能通过D 向负载 RL 释放,并同时向滤波电容C 充电。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目前电子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面临的问题进展了分析,提出了分层次、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新的教学层次构造,设计了以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新的教学模式。

下面是的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欢迎来参考!电子课程设计是在先修理论课: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数字电子,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实验课:电路理论实验、模拟电子实验、数字电子实验的根底上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必修课。

我国经济、科技的开展和国际范围内电子技术的开展、电子新产品的涌现,对电子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而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需要。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1)以“走出去,用得上”为目标,顺应现代科技的开展态势出发,采取工程集成的教学观点,加强课程设计的数字化、综合化、系统化实验。

(2)重视设计方法学的变革,逐步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现代互设计工具,增强学生应用大规模复杂系统的能力。

(3)在理论课教学和根底实验教学中,注重加强根底拓展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以人为本,把情感因素考虑进去,充分开展个性,因材施教。

把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在核心地位。

(5)打破院系甚至学校的壁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本着“宁可用坏,不许放坏”的原那么,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实践环境和实践仪器设备。

(1)分层次。

把理论教学、根底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融为一体,做到一条龙、不断线、重根底、分层次。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电子技术分为三个层次:根底理论教学,根底实验教学,综合应用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实验教学。

其中电子设计课程属于第三层即综合应用层。

教学内容有着必然的连续性,“我要的是葫芦”使不得,既不能像传统的教学体制中重理论、轻实践,但也不能“改革过度”,片面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风力发电系统设计

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风力发电系统设计

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风力发电系统设计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环境可持续性的关注,可再生能源正逐渐成为全球能源开发的关键。

其中,风能作为一种广泛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风力发电系统的设计。

二、风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风力发电系统由风机、发电机、电力电子装置和电网组成。

当风机叶片受到风的作用时,会转动风机,带动发电机旋转产生电能。

然而,由于风能的不稳定性和发电机输出电压与电网要求不匹配的问题,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成为风力发电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三、电力电子技术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1. 变流器变流器是将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控制器将直流电转换为满足电网需求的交流电。

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如可控硅、IGBT等,变流器能够实现对电网电压和频率的调节,确保发电机的输出与电网同步。

2. 电网连接电网连接是风力发电系统与电网之间的桥梁,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实现发电机的输出与电网的连接。

这一过程需要保证风力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防止电网的不稳定性对系统产生影响。

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可以实现对系统的监测和保护,以及对电力的质量进行控制。

3. 功率调节风力发电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功率调节过程。

通过控制器对变流器的输出功率进行调节,风力发电系统能够在不同的风速和负载条件下实现最佳发电效率。

通过智能化控制算法和电力电子装置的协同作用,可以实现对发电系统的容量管理和功率最大化。

四、风力发电系统设计的挑战与机遇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风力发电系统的设计面临着一些挑战与机遇。

其中,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是关键。

1. 系统可靠性风力发电系统需要具备高可靠性,以确保系统的连续运行和稳定性。

电力电子装置作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需要具备高效的电力传输能力和可靠的控制策略。

2. 节能和高效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使风力发电系统具备高效节能的特性。

电力电子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优化设计

电力电子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优化设计

电力电子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优化设计电力电子技术在风力发电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风力发电系统是利用风能来产生电能的一种可再生能源系统,通过将风力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而电力电子技术则用于提升系统的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电力电子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优化设计。

一、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结构风力发电系统由风机、转子、齿轮箱、发电机、电力电子设备和电网组成。

风机负责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转子将机械能转化为旋转能量,齿轮箱则通过齿轮比的调节将转速提升至发电机所需的转速。

发电机将旋转能量转化为电能,而电力电子设备则用来优化发电机输出的电能,并将其连接到电网。

二、电力电子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角色1. 发电机控制电力电子设备可用来控制发电机的转速和负载。

通过调节转子的转速,可以使其在不同的风速下保持最佳运行状态,增加发电机的效率。

同时,在风速较大时,可以通过电力电子设备将多余的能量储存起来,以防止发电机过载。

2. 电能转换和调节电力电子设备还可用于将发电机输出的电能转换成适合接入电网的电能。

由于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电压和频率波动较大,因此需要电力电子设备进行调节和变换,以保证电能的质量和稳定性。

这包括电压和频率的变换、功率因数的调节等。

3. 储能系统为了解决风力发电系统在风速较大时可能产生的过量能量问题,电力电子技术可用于设计储能系统,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常见的储能系统包括电池组、超级电容器等。

三、电力电子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优化设计为了实现风力发电系统的高效、稳定和可靠运行,对电力电子设备的设计需进行优化。

1. 电力电子器件的选择选用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是优化设计的基础。

应根据系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功率半导体元件,如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此外,还需考虑器件的散热性能和电磁兼容性,以保证设备在高温和高频率运行时的可靠性。

风电场电气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风电场电气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风电场电气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名称:48MW(35/110KV升压站)风电场电气一次系统初步设计指导教师:贾振国学生:班级:设计日期:2021年07月能源动力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成绩考核表摘要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及结合工程实际,本次设计为48MW风电场升压变电站电气局部设计。

本期按发电机单台容量2000kW计算,装设风力发电机组24台。

每台风力发电机接一台2000kVA升压变压器,将机端690V电压升至35kV 并接入35kV集电线路,经3回35kV架空线路送至风电场110kV升压站。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平安与经济运行,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

电气主接线是由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母线、避雷器等电气设备按一定顺序连接而成的,电气主接线的不同形式,直接影响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并对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控制方式的拟定等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是小组成员的配合下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虽然时间很短,没有设计出特别完整的成果,可是我们学会了如何查找对自己有用的资料,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风电场电气系统。

并且我们设计出了三图,包括风机与箱式变电站接线图、35KV风电场集电线路接线图、110KV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在这里感小组成员们的辛勤付出和贾教师的耐心指导。

关键词:主接线电气设备配电装置架空线路防雷与接地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task and 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design is part of the 48MW wind power booster substation electrical design. This perio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tor unit capacity of 2000kW calculation, installation of 24 wind turbine units. Each wind generator with a 2000kVA step-up transformer, the terminal 690V voltage to 35kV and access 35kV integrated circuit, the 3 35kV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to the wind farm 110kV booster station.Subst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wer system,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safety and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whole power system, is the intermediate link between power plants and users, plays a role in trans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ity. The main electrical wiring is posed of a transformer, circuit breaker, isolating switch, transformer, bus, surge arresters and other electrical equipment according to a certain order which is formed by the connection of different form, the main electrical wiring, directly affect the operation reliability,flexibility, and the choice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arrangement, relay protection and control to have a decisive impact.This paper is bined with team members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pleted, although time is very short, no design particularly integrity achievements, but we learned how to find useful on its own data, how to design a plete wind farm electrical system. And we designed the three pictures, including fans and box type substation wiring diagram, 35KV wind farm set wiring diagram of an electric circuit, 110KV substation main electrical wiring diagram.Thanks to the team members to work hard and Jia teacher's patient instructions here.Key word:The mainwiring Electrical equipment Distribution device Overhead line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目录前言61.课程设计题目71.1装机容量71.2机组概况71.3集电方式81.4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方式81.5关于短路电流计算和电气设备选择的说明与建议81.6关于防雷与接地及电气二次的说明92.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102.1设计风机与箱式变电站接线方案,选择以下设备102.2设计风电场集电线路接线方案,选择35KV架空线路102.3设计110KV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含二期工程局部〕113.风电机组与箱变接线设计及设备选择113.1电缆选择113.1.1 690V电力电缆113.1.2 35KV电力电缆113.2箱式变压器的选择113.3风电机组与箱变接线设计134.风电场集电环节设计及电缆选择134.1设计总那么144.2集电线路回路数144.3集电线路电缆选择145.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及设备选择165.1 主变压器选择165.1.1主变压器容量选择165.1.2主变压器台数的选择165.2 断路器的选择195.3隔离开关的选择215.4避雷器的选择226.课程设计总结23致24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隐去- 1 -●摘要本报告设计了一个风力发电并网变流器的实现方案,包含了主电路选型,主电路无源参数计算,主电路有源参数计算,有源电路的驱动和保护原理设计,控制和检测与保护电路原理设计,散热设计以及电气仿真。

通过查阅资料,本设计方案决定采用双PWM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作为主电路,以IGBT作为主要元器件,对电路参数进行了详细计算,并用Matlab对电路进行了详尽的仿真。

关键词:风力发电并网变流器;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双PWM;IGBT;仿真●ABSTRACTThis report is the design of a grid-connected converter 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 scheme, including a selection of the main circuit, passive parameters calculation of the main circuit, active parameters calculation of the main circuit, design of drive and protection of active circuit, design of control and detection and protection circuit, thermal design of heat sink, as well as the electrical simulation. Through searching information, double pwm direct drive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s used in this design that takes IGBT as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calculates the circuit parameters, and Matlab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circuit in detail.KEYWORDS:Grid-connected converter 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 Direct drive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Double pwm; IGBT; Simulation- 2 -目录1. 概述.................................................................................................................................. - 6 - 1.1 课程设计要求 ........................................................................................................... - 6 - 1.2 风力发电背景介绍[1] ................................................................................................ - 6 -1.3 本报告设计内容 ....................................................................................................... - 7 -2. 主电路选型 ...................................................................................................................... - 8 - 2.1 双馈发电机系统与直驱发电系统比较 ................................................................... - 8 -2.1.1 双馈发电机系统 ............................................................................................... - 8 -2.1.2 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 ....................................................................................... - 9 - 2.2 二极管整流+BOOST+PWM方式和双PWM方式比较 ......................................... - 10 -2.2.1 二极管整流+BOOST+PWM方式 .................................................................... - 10 -2.2.2 双PWM方式 .................................................................................................. - 10 -3. 主电路无源参数计算 .................................................................................................... - 13 - 3.1 交流侧电感的设计 ................................................................................................. - 13 -3.2 直流侧电容设计 ..................................................................................................... - 14 -4. 主电路有源参数计算 .................................................................................................... - 15 - 4.1 主要参数计算 ......................................................................................................... - 15 - 4.2 IGBT介绍 ................................................................................................................ - 15 -4.3 有源元件的选择 ..................................................................................................... - 16 -5. 有源电路的驱动、保护原理设计 ................................................................................ - 18 - 5.1 有源电路的驱动设计原理 ..................................................................................... - 18 - 5.2 有源电路的保护设计原理 ..................................................................................... - 19 -5.2.1 电网过电流保护 ............................................................................................. - 19 -5.2.2 电网欠电压保护 ............................................................................................. - 20 -5.2.3 电网过电压保护 ............................................................................................. - 21 -5.2.4 浪涌电压保护 ................................................................................................. - 22 -6. 控制、检测与保护电路原理设计 ................................................................................ - 23 -- 3 -6.1.1 控制系统硬件框图 ......................................................................................... - 23 -6.1.2 控制芯片介绍 ................................................................................................. - 23 -6.1.3 控制电路主要模块 ......................................................................................... - 23 - 6.2 PWM波形产生单元 .................................................................................................. - 25 -6.2.1 PWM产生单元的特性[5] ................................................................................. - 25 -6.2.2 DSP产生PWM波的原理 ................................................................................ - 25 - 6.3 检测电路设计 ......................................................................................................... - 27 -6.3.1电压电流检测电路 ............................................................................................ - 27 -6.3.2 电压过零点检测电路 ....................................................................................... - 28 -7. 散热设计 ........................................................................................................................ - 29 - 7.1 热量的来源 ............................................................................................................. - 29 - 7.2 常用散热方法 ......................................................................................................... - 30 - 7.3 损耗计算 ................................................................................................................. - 31 -7.4 散热方式选择及其效果验证 ................................................................................. - 33 -8. 仿真................................................................................................................................ - 35 - 8.1 仿真设计及各模块参数 ......................................................................................... - 35 -8.1.1 仿真设计图 ..................................................................................................... - 35 -8.1.2 各模块参数 ..................................................................................................... - 36 - 8.2 仿真结果 ................................................................................................................. - 39 -8.2.1 输入部分 ......................................................................................................... - 39 -8.2.2 直流电压部分 ................................................................................................. - 41 -8.2.3 输出部分 ......................................................................................................... - 42 - 8.3 不同参数对结果的影响 ......................................................................................... - 44 -8.3.1 电感值对结果的影响 ..................................................................................... - 44 -8.3.2 电容值对结果的影响 ..................................................................................... - 46 -9. 参考文献 ........................................................................................................................ - 48 -10. 学习感想...................................................................................................................... - 49 -11. 致谢.............................................................................................................................. - 50 -- 4 -- 5 -1.概述1.1课程设计要求设计题目:风力发电并网变流器a)输入电压:三相交流线电压380V(+/-15%)频率30Hzb)输出电压:三相交流线电压380V,频率50Hzc)最大输出电流: 100Ad)工作温度:0~50℃e)谐波THD<5%1.2风力发电背景介绍[1]能源、环境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