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地理复习重点天气与气候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高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高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对地球上的各个地区和人类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高二地理中关于天气与气候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天气的定义和形成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状况,它常常以每天或每小时为周期变化。

天气由一系列气象要素组成,包括温度、湿度、压力、风速和降水等。

天气现象的形成与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例如气候带、地形和人类工业排放等。

二、气候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气候是指长期的、大范围的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

气候是一个地理区域内,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天气变化情况的总和。

气候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气候带、海洋环流、地形、风向和人类活动等。

三、气候区划气候带的划分是根据地球纬度不同的区域,将地球表面分为若干个气候带。

根据经度和纬度的变化,我们可以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

寒带气候较为寒冷,温带气候四季分明,热带气候则温暖潮湿。

气候区划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天气现象与气候变化天气现象包括各种自然现象,如降雨、降雪、雷电、霜冻等。

这些天气现象的变化会影响到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农业生产等活动。

而气候变化是指长时间尺度上气候要素的变化,包括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气候变化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着严重的影响,需要我们采取行动减缓和适应。

综上所述,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天气是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变化,而气候是长期平均的天气统计。

气候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气候带、海洋环流、地形等。

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对于地球和人类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需要我们关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

本文仅概述了高二地理中关于天气与气候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进一步的学习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地球上的天气和气候变化。

地理高考知识点_气候

地理高考知识点_气候

地理高考知识点_气候气候是指一定区域在长期的时间尺度上所表现出来的天气现象的统计特征。

了解气候知识对于地理学习以及应对高考地理考试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理高考中常见的气候知识点。

一、气候分类气候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可以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大类。

1. 热带气候热带气候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两种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地区,全年温暖潮湿,降水充沛。

热带草原气候则位于热带气候的边缘地区,温暖干燥,降水量较少。

2. 温带气候温带气候可以分为温暖温带气候、中温带气候和寒冷温带气候。

温暖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分布均匀。

中温带气候季风明显,夏季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寒冷温带气候气温极低,冻土分布广泛。

3. 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主要分为亚寒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亚寒带气候又称为季风亚寒带气候,温度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分布不均匀。

寒带气候寒冷干燥,气温极低,降水量极少。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陆分布、海洋暖流和地形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1. 纬度纬度是指地球表面某一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纬度越大,暖气流畅越少,气温越低。

因此,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而高纬度地区则较低。

2. 海陆分布海洋和陆地在吸收和辐射太阳能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海洋的热容量大,热储备能力强,所以海洋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小;而陆地的热容量小,热储备能力弱,气温变化较大。

3. 海洋暖流海洋暖流对气候有重要影响。

暖流能够使得附近地区的气温较高,湿度较大,而寒流则相反。

比如北大西洋暖流使得欧洲比同纬度的北美大陆气温要高。

4. 地形地形主要指山脉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影响着气流的运动和降水的分布。

例如,大山脉会阻挡湿空气的流通,造成降水集中在山脉的风ward面,形成雨影效应。

三、气候变化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变化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气候变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4世界天气和气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4世界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共1课时)【学习目标】掌握影响、气温的因素、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知识要点】1.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我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特点:①同一地方短时期内变化大;②不同地方同一时刻差别大。

3.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4.天气预报主要包括的内容: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概率、降水的强度、风力风向、空气的能见度等。

5.一些国家还开始发布空气质量预报: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的测定(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1.日均温:一般在北京时间8:00、14:00、20:00、2:00时测四次相加除以4即为当日平均气温。

2.月均温:每天平均气温相加/当月天数3.年均温:每月均温相加/12个月二.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左右(即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黎明)前后,它们之差叫气温日较差。

2.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年之中:北半球陆最高:7月;陆最低:1月;海最高:8月;海最低:2月;南半球陆最高:1月;陆最低:7月;海最高:2月;海最低:8月;3.影响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因素(比较时只考虑单一因素)(1)日较差:①海陆差异:陆地大、海洋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晴阴差异: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大气逆辐射晴天:白天: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温度低;阴天:白天: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温度比晴天低;夜晚: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温度比晴天高;结论:晴天大,阴天小;③纬度差异:考虑一天之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低纬地区:从早晨到中午的太阳高度变化大,温差大;(即日太阳高度角变化大)高纬地区:从早晨到中午的太阳高度变化小,温差小;(即日太阳高度角变化小)结论:低纬大、高纬小;④地形差异:山地小,平原(盆地)大山地地区:海拔高,空气流通快,不易聚集热量,温差小;平原(盆地):地形闭塞,海拔低,空气流通速度慢,热量大,易聚集。

高三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高三地理课程是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地理学科的考试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而气候是地理学科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我们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三地理中涉及的气候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

一、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在开始探讨气候的知识点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气候与天气是两个有着紧密联系又具有明显区别的概念。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表现,如今天的天气是晴朗、多云还是阴雨。

而气候则是长期大气状况的统计平均,包括了温度、降水、湿度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气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它通常以年为单位统计和描述。

二、气候的形成因素气候的形成受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海洋暖流、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等。

纬度是决定气候的首要因素,随着纬度的变化,太阳辐射的垂直度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

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也对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暖流和寒流的影响下,如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的影响,使其气候较为温和。

而陆地则会呈现出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如亚洲中部干旱带的形成。

三、气候区划为了便于对全球范围内的气候进行划分和研究,国际上常采用不同的气候分类体系。

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气候分类体系是柯本气候分类和经济环境生态区划体系。

柯本气候分类体系主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温度和降水情况来进行划分,将地球表面划分为若干个气候带和类型。

经济环境生态区划体系则更加注重将地表元素、自然场地、生态系统与区划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极地、寒带、温带和热带等不同环境生态区带。

四、全球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我们面临着更多与气候相关的问题。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这些变化不仅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了直接影响,也对生态系统、农业、水资源和自然灾害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威胁。

高三地理二轮知识点

高三地理二轮知识点

高三地理二轮知识点一、气候与气象学气候与气象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

气候是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天气的统计特征,包括温度、降水、风速和湿度等。

气象学则关注天气的短时变化和预测。

1.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主要根据温度和降水量来划分。

常见的气候类型有寒温带气候、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和热带气候。

- 寒温带气候: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冬季长且寒冷,夏季短而凉爽,降水分布均匀。

- 温带气候:介于寒温带和亚热带之间,四季分明,降水分布较均匀。

- 亚热带气候:地理位置靠近副热带高压带,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干燥,降水分布不均匀。

- 热带气候:接近赤道地区,温暖潮湿,雨量丰富,无明显季节性变化。

2.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指描述大气状态的各种物理量,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降水等。

这些要素影响着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 温度:指空气中分子热运动的平均能量,通过温度计测量。

- 湿度:指空气中水气含量的多少,通过湿度计测量。

- 气压: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通过气压计测量。

- 降水:指在一定时间内大气中水分凝结并落至地面的现象。

3. 气象因素与分布气象因素是影响气候和天气的主要因素,包括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地形、海洋等。

-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引起了地球表面的日照和夜晚,影响着地球气候和季节的变化。

-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热量输入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地区太阳辐射量不同,影响气候分布。

- 地形: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着局地的气候和降水分布,例如山脉阻挡了湿空气的通道,形成降水的“屏障效应”。

- 海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热体,对气候起着重要调节作用,例如海面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降水分布和风向。

二、全球化与地球环境问题全球化是指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地球环境问题。

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代全球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

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气候异常现象增多。

2024年高三地理气温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三地理气温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三地理气温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气候带分布1. 地球气候的基本特征: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冷,而且同一纬度带的气候差异较小。

2. 南北半球的气候区划差异:南半球海洋面积较大,气候较为温和;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气候较为干旱、寒冷。

3. 气候带划分:- 热带气候带:赤道周围,常年高温,降水充沛。

- 温带气候带: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温度适中。

- 寒带气候带:高纬度地区,寒冷干燥,冬季漫长。

二、气温的影响因素1. 纬度:纬度越高,平均气温越低,由于太阳辐射的倾角变大,照射面积变小。

2. 海洋和陆地分布:海洋具有较大的热容量,温度变化缓慢,陆地则具有较小的热容量,温度变化较大。

3. 高度:高山地区气温较低,由于海拔的增加,空气密度减小,温度降低。

4. 面向大洋的海岸和内陆地区:靠近海洋的地区受海洋暖流的影响,气温较为稳定;内陆地区受大陆性气候影响,气温变化较大。

三、气候变化及其影响1. 全球变暖: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和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导致地球温度上升。

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问题。

2. 南北极变化:由于全球变暖,南北极地区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导致海洋温度上升,海洋环流系统发生变化,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3. 气候事件频发:全球气候异常事件如飓风、暴雨、干旱等频繁发生,对农业、经济等领域带来严重影响。

四、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使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高效能源设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3. 加强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加强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4. 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制定: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制定相应政策和行动计划。

五、气候变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 农业影响:气候变化会导致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农作物种植适应性减弱,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灾害性事件增多,影响粮食安全。

高二地理气候知识点(经典)

高二地理气候知识点(经典)

高二地理气候知识点(经典)
1.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 气候是指某地区长期以来的平均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和风力等要素的统计数据。

- 天气是指某一具体时间和地点的短期大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和风力等要素的实时观测。

2.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 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增加,例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加强。

- 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例如工业排放和森林砍伐等。

- 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和太阳辐射变化等。

3. 气候分类:
- 热带气候:气温高、季节变化不明显,降水量大,常见于赤道附近地区。

- 温带气候:气温较适宜,季节变化明显,四季分明,降水量较稳定,常见于温带地区。

- 寒带气候:气温低、寒冷,无夏季,降水量较少,常见于高纬度地区。

4. 影响气候的因素:
- 经度和纬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气候类型也有所不同。

- 海洋暖流:暖流使得沿岸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 高山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水量也有所不同。

- 大陆位置: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燥。

5.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海平面上升: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低洼沿海地区。

- 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暴雨、干旱、飓风等。

- 生态系统变化:气候变化对植被和动物的分布和生命周期产生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 粮食安全问题: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生长季节和产量,可能导致粮食供应问题。

以上是高二地理气候知识点的经典内容概述。

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教科书或相关资料。

地理天气与气候笔记

地理天气与气候笔记

地理天气与气候笔记一、天气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风雨、冷暖、干湿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天气反映一个地区较长时间的大气状况,通常以日、周为单位。

天气预报是预测未来一定时段内天气状况的变化。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段的大气状态,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长时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相对稳定的。

二、气候1、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2、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影响、植被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北半球冬季受亚洲高压(蒙古高压或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受印度洋低压(印度低压)的影响,盛行西南风,高温多雨。

3、气候类型:根据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差异,可划分出不同的气候类型。

世界气候类型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大类,共十二种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4、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能够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或动力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下的森林资源、温带海洋性气候下的渔业资源等。

5、气候变化:指长时间内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包括自然变化和人为变化。

自然变化如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季节更替,人为变化如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等。

6、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非常深远。

例如,干旱地区需要发展灌溉农业,湿润地区需要防止洪涝灾害。

同时,气候也对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如寒冷地区的人们需要防止冻伤等。

7、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全球范围内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包括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应对。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此外,加强自然资源保护、提高生态环境意识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2024年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一、气候与天气的概念和区别1. 气候与天气的定义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长期形成的大气现象和植物、动物等自然条件的总和,是对长期平均气象要素的统计。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态的变化和现象。

2.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是对长时间尺度上的大气变化进行统计和总结的结果,是地球表面大气过程的统计规律。

而天气是对短时间尺度上的大气变化进行观察和描述的结果,是地球表面大气过程的瞬时状态。

二、气候要素与气候类型1. 气温气温是指某一时刻大气中的热力状态,是衡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程度的物理量。

气候分带规律: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从海洋向内陆,气温逐渐升高。

2.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水滴或固体粒子落到地面的现象。

降水与湿润带和干旱带的分布有关,通常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较多,而赤道和副热带地区降水较少。

3. 湿度湿度是指大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湿度与气候类型有关,高湿度的地区通常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4. 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地面单位面积的压力,是衡量大气垂直压强的物理量。

气压与气候类型有关,通常高压区域降水少,低压区域降水多。

5. 风风是指大气中由于气压差异引起的空气运动,是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与气候类型有关,通常来自海洋的海洋性风和来自陆地的大陆性风会影响气候类型。

三、气候类型1. 热带气候热带气候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温暖,降水充沛,植被茂盛。

热带草原气候温暖,降水季节性明显,植被以草原为主。

2. 半干旱气候半干旱气候常年降水较少,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植被以草原为主。

3. 中纬度湿润气候中纬度湿润气候包括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较湿润,冬季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4. 寒温带气候寒温带气候包括大陆性寒带气候和型地中海气候。

大陆性寒带气候夏季短暂而凉爽,冬季严寒干燥;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而干燥,冬季温暖而湿润。

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气候

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气候

合用优选文件资料分享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天气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天气天气:一、东亚:1、东部沿海:季风天气显然;(亚热带季风天气、温带季风天气);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天气;二、东南亚:1、热带季风天气;(散布在中南半岛大多数、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2、热带雨林天气;(散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三、南亚:1、热带季风天气为主;(印度半岛大多数);2、热带荒漠天气;(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荒漠为主);四、中亚: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天气;五、西亚和北非:1、热带荒漠天气为主;(770 多万平方千米);2、小部分为地中海天气;六、撒哈拉以南非洲:1、热带草原天气 ( 世界第一);2、热带雨林天气;3、热带荒漠天气;4、地中海天气;七、欧洲:1、温带大海性天气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注:生成原因: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裂,利于西风深入;2、北部、南部:山地天气;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天气;4、中部温带大陆性天气;八、欧洲东部和北亚:1、温带大陆性天气(俄罗斯);九、北美:1、以温带大陆性天气为主;2、狭窄的温带大海性天气(40°N-60°N);3、狭窄的地中海天气;(30°N- 40°N);十、拉丁美洲:1、热带天气,雨林、草原天气为主;十一、大洋洲: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润湿天气);注:热带雨林天气的成因:①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②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③地形因素: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2、热带草原天气(受赤道低压控制);3、热带荒漠天气(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4、大陆西岸地中海天气( 30? b -40? b);十二、南极:1、寒冷:①纬度高,热量小;②海拔高,降温幅度大;③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2、干燥: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②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③陆地面积大;3、烈风:平均 18m/s,合用优选文件资料分享最大达极:100m/s,一年中 8 级以上风天达 300 天以上;十三、北1、没有南极寒冷(大海面积大,大多数终年封冻);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大海面积大),年降水量为 100mm-150mm;3、风速没有南极大;。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天气和气候是气象学的重要内容,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定义、形成、影响因素以及变化等方面对天气与气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天气的定义天气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大气状态的集合。

它包括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降雨等多个指标,可以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

二、天气的形成1.太阳辐射:太阳的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驱动力,阳光的热量可以加热大气和地面,导致大气的上升和下沉运动。

2.湿度:水蒸气是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云、雨、雪等降水形式时,会对天气产生直接影响。

3.风:风是由于大气的不均匀加热和气压差异所引起的。

从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动会形成气流,不同气流的相互作用会导致气象现象的发生,如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气旋和气团。

三、气候的定义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平均天气状况。

它是对多年的天气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的。

四、气候的影响因素1.地理位置: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和地形等因素会影响气候。

例如,靠近赤道的地区气温较高,而地势较低的地方通常湿度较大。

2.海洋:海洋是调节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海洋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影响着周围地区的气候。

3.风流系统:全球的风流系统包括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低气压带和极区高气压带等,它们的存在造成了大规模的空气运动和气压的分布,从而影响了气候。

4.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会导致地椭球形状和地球倾斜度,进而影响到不同纬度地区的日照时间和太阳辐射强度,影响气候的季节变化。

五、气候的变化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喷发等。

地壳运动会导致地球的气候变化,而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气体和尘埃,影响大气的遮阳作用,从而改变气温和气候。

2.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如工业化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造成全球变暖和气候异常;森林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的程度。

3.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它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结果。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
课前背诵
1、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分布、气温和降水。 2、我国玉带推移规律。 3、影响气候的因素。 4、影响气温的因素。 5、影响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因素。 6、降水的三个条件。 7、成雾的条件。
专题: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四:气候的特征及成因
基础知识之概念辨析
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冷、暖、阴晴云雨(雪)、风、 霜等短时天气状况。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 带:最左冷右月; 气温<0℃(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年均温10-11 ℃左右;
少雨型:
沙漠气候 极地气候
微专题一:气候判读
2.定性法:
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 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热带草原的典型植物是猴面包树,动物是斑马、狮子等。
C
②乙气候类型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④丁气候类型全年高温,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智能提升
气候比较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相似点
(1)根据图2信息,说出察尔汗主要气候 特征。(4分)
相对湿度小;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气 温年较差大。
典例分析:
【2023北京卷】17. 近年来,中国在农业领域为巴哈马国提供相关技术支持。读图,回答 下列问题。
(1)概述拿骚的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5至10 月为湿季,高温多雨;11月至次年4月 为干季,气温较低,降水少。

高三地理气候知识点大全

高三地理气候知识点大全

高三地理气候知识点大全一、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和天气是地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简单来说,气候是指地球的某个区域在长时间内的气象状况,而天气则指的是某个地区在短时间内的气象状况。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在于时间尺度的长短和统计方法的不同。

气候通常是以30年为一个统计周期,通过对长期气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某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

而天气是指某个地区在几天、几周或几个月内的气象状况,通常通过天气预报来得知。

二、气候要素气候是由多个气候要素所组成的。

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温度、降水、气压、湿度、风向和风速等。

这些要素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

1. 温度:温度是指空气分子的热运动程度,通常以摄氏度(℃)或华氏度(°F)表示。

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气候的寒暖程度。

2. 降水:降水包括雨、雪、露和雾等。

降水量的多少和分布状况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湿润程度和季节性变化。

3. 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地面单位面积的压力。

气压的高低和变化反映了大气的运动情况,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4.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的高低决定了空气的湿润程度,影响着降水和云的形成。

5. 风向和风速:风向是指风的吹向,风速是指风的运动速度。

风向和风速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气候的变化和天气的形成。

三、气候类型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要素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可以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

常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湿润气候、寒温带气候和极地气候等。

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年均降水量大,温度高,湿度大,植被繁茂。

热带草原气候位于赤道两侧,降水较少,温度高,植被以草原为主。

地中海气候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分布不均匀。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东亚和北美东部等地,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湿润气候位于欧洲西部和东亚中部等地,降水充沛,四季分明。

寒温带气候位于欧洲北部和北美北部,冬季严寒,降水较少。

【高考复习】2021高考地理备考笔记:天气和气候

【高考复习】2021高考地理备考笔记:天气和气候

【高考复习】2021高考地理备考笔记:天气和气候天气和气候1、锋面与天气:不论冷锋、暖锋还是准静止锋,造成天气变化的实质都是冷暖气团相遇,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之下,暖气团沿冷气团斜坡上升,上升冷却才有凝云降水现象出现,这是共同特征。

不同点要看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还是暖气团向移动,因而产生冷锋和暖锋的区别;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因地形所阻,推进迟缓就形成准静止锋。

锋面是重要的降水系统,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不同性质的锋面可造成不同的天气。

复习时,要从锋的生成、移动和变化的规律入手,落实到所产生的天气现象。

2、如何推论气候类型:推论气候类型的主要依据就是气温和降水。

气温必须从以下方面抓起:①全年各月平均气温值;②最冷月、最冷月的月份;③最热月均保守最冷月均温。

降水必须从以下方面抓起:①全年降水量;②降水的季节变化,即为属年雨型、夏雨型还是冬雨型。

运用比较法,找出几种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的异同点,是判断气候类型的关键:①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相同点:各月气温都高达20℃以上,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旱季和雨季)。

不同点:热带季风气候只存有北半球,雨季降水量比热带草原多;热带草原南北半球都存有原产,雨季降水量比热带季风气候太少。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相同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炎热潮湿。

不同点:最冷月平均气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而温带季风气候在0℃以下;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4、5月--9、10月),而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集中在7、8月)。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同点:最冷月平均气温,温带大陆气候在0℃以下,而温带海洋气候在0℃以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比较均匀,而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夏季稍多。

新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气候作为地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大气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环境变化和人类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掌握地理气候知识成为了新高考的重点。

一、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及影响因素气候和天气是地理气候学的两个重要概念。

天气是指一段时间内大气的瞬时状态,包括温度、湿度、风向、纬度、海拔、经度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而气候则是长时间范围内的平均天气状态,包括气温、降水、气压等指标。

气象因素、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都会影响气候。

二、全球气候——热带气候、温带气候、极地气候全球气候主要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极地气候三个大区。

其中,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降水充沛,植被繁茂;温带气候处于赤道和极地之间,季节分明,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极地气候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极低,降水稀少,植被简单。

三、中国气候——南北气候差异和季风气候中国气候受到南北气候差异和季风影响较大。

南部气候温暖湿润,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充沛,植被繁茂;北部气候寒冷干燥,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植被贫瘠。

季风气候则是指我国东南沿海和东亚地区受到明显季风气候影响的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四、城市气候和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气候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

大城市常会出现城市热岛效应,即城市相对于郊区和农村来说,温度较高,气温差异较大。

这是由于城市建设所产生的大量水泥、钢铁等材料的热容量大,容易蓄热;同时城市中的交通、工业和人们生活所释放的热量也较多,导致城市温度上升。

五、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化、能源开发、人口增长等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引发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了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

六、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合作和多方努力。

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

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

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高考地理是一门涉及面广、知识点繁多的学科,其中气候知识点在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了解地理气候知识点,不仅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更是对我们了解地球的气候现象、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高考地理中的气候知识点。

一、气候要素气候要素是指影响气候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温度、降水、气温、风向和风速等。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特定地区的气候条件。

了解气候要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对气候的认识。

二、气候分类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地理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气候分类方案,最常用的是季风气候分类和气候带分类。

季风气候分类是根据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季风风向变化来划分的,主要分为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洲季风气候三种。

而气候带分类则是以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基础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三个带域。

三、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全球的共同挑战。

我们需要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从而积极应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方面,工业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中的这一部分也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或数据,更加生动地描述气候变化。

四、气候与农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至关重要。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气候与农业的关系非常重要。

在不同的气候区域,适应性农业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作物和种植方式,可以提高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

五、城市化与气候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气候开始成为一个热门问题。

城市气候与周围自然气候存在很大差异,产生了热岛效应、气象灾害和空气质量等问题。

了解城市气候与自然气候的差异,以及城市气候对人类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六、全球气候变化公约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于1992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在2015年通过《巴黎协定》进一步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

高二地理复习知识点:天气与气候

高二地理复习知识点:天气与气候

高二地理复习知识点:天气与气候
高二地理复习知识点:天气与气候高二地理天气与气候复习知识点
本文是为高二年级的考生整理的高二地理天气与气候复习知识点一文,讲述了地理这门科目中包含的重要知识点以及必考考点,希望通过阅读本文能够帮助您快速了解地理课程。

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
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普越完整。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

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一大重点,而其中的气候知识点更是占据了相当的篇幅。

在高考复习中,对于地理的气候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气候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气候与气象1. 气候的概念气候是指一定时期内大气现象的统计特征,包括气温、降水、风向风力等方面。

2. 气象与气候的关系气象是研究大气的瞬时状态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气象与气候相辅相成,气候是气象的统计结果。

二、气候要素1. 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气温。

2. 降水量降水量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降水量大小。

降水量的测量单位常用毫米。

3.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与饱和水蒸气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4. 有效降水有效降水是指对于一定区域而言,可补充土壤水分,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降水量。

三、气候类型1.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常见于赤道附近,全年温暖,降水量充足,且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2.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常见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具有明显的干、湿季交替,降水集中在夏季。

3. 中亚大陆性气候中亚大陆性气候常见于中亚内陆,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日温差大,年降水量较少。

4.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常见于东亚地区,四季分明,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

5. 寒温带/亚寒温带气候寒温带/亚寒温带气候常见于高纬度地区,冬季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年降水量较少。

四、气候区划1. 国际气候区划国际上常用的气候区划方案有柯本气候分类法、夏普气候分类法等。

2. 中国气候区划中国气候区划根据气温、降水等要素的分布特点,划分为南亚热带、亚热带、北亚温带和寒温带等多个气候带。

五、影响气候的因素1. 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包括纬度、经度、海洋等,如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经度越大,气候差异越明显。

2. 地形因素地形因素影响气候分布,如山脉阻挡湿气,形成雨影区;海洋起因温暖湿润的气候。

高三地理主要大题知识点

高三地理主要大题知识点

高三地理主要大题知识点一、气候与天气气候与天气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气候指在长时期内某一地区的平均天气状况,包括气温、湿度、降水量等因素。

天气则是指短时间内某一地区的具体气象现象。

1. 气候带与气候类型地球的不同地区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带,主要包括寒冷气候带、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气候带。

每个气候带内又存在不同的气候类型,如寒温带气候、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

2.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主要指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自然因素引起的气候异常。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包括气温升高、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3. 高压与低压系统高压系统指大气压强较高的区域,低压系统指大气压强较低的区域。

高压系统常伴随晴朗天气,低压系统则常伴随阴雨天气。

这两种气压系统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天气变化的重要原因。

二、地貌与自然灾害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地理形态,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自然灾害则是指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危害的事件。

1. 地球内部结构与地震活动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等部分组成,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

地震活动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危害,也对地球表面地貌造成了影响。

2. 山地与河流地貌山地是地表起伏较大的区域,山脉、山谷、高原等是山地的主要地貌特征。

河流地貌则是由水流作用形成的,包括河谷、河口、三角洲等。

3. 海洋地貌与海洋生态海洋是地球表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底地貌、海岸地貌等是海洋地貌的主要内容。

海洋生态是指海洋中生物群落以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居住在特定地理区域的人的总和,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1.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受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存在差异。

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规划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和资源,提高城市发展质量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三):天气与气候审核人:张红霞[知识梳理]一、常见的天气系统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和低压、高压系统。

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是晴朗的,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

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

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

锋面存在于低压槽内,主要是因为低压槽附近有冷暖气流交汇,高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

1、锋面系统(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4)冷锋、暖锋的识别:2、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系统(1天气; (2(3)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二、气候的形成与类型1、天气和气候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是时刻变化的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气候形成因子(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2)大气环流:空气运动过程中温度降低(上升或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水汽易凝结,降水多;行星风系、季风等。

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3)下垫面 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4) 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附:影响气候的四大自然因素:人类活动(3)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3次大冰期气温下降,中间为间冰期气温上升历史时期:(1万年左右)气候波动,我国分为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19世纪末以来:波动上升3、气候类型(2)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①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a、赤道低气压控制;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②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

③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b、东侧暖流通过;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

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

④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期出现时间:干季快要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时。

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超过热带草原气候。

⑤南亚地区5月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热带过来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

⑥日本、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分布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海陆等压线分布于风向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

由于海陆分布的差异,各地气压高低不同,并且时刻在变化,导致实际海平面等压线图上,等压线不仅是弯曲的,而且还形成了一个个等压线闭合的低压和高压中心。

低压中心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向外逐渐增高。

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四周流向中心。

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

高压中心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向外逐渐降低。

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由中心流向四周,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高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

在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北半球低压中心东部多吹偏南风,西部多吹偏北风;北半球高压中心其东部多吹偏北风,西部多吹偏南风。

同时等压线的疏密程度与风力的大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等压线愈密集,气压差愈大,风力就愈强;等压线愈稀疏,气压差愈小,风力就愈弱。

2、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南亚季风:受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的影响,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冬季,东北信风南移,形成南亚的东北季风。

3、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对我国夏季雨带的影响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个,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为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变化影响很大,它的强弱和位置,直接影响着我国夏季雨带的分布。

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从南部海上带来大量的暖湿空气,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锋而形成的锋面,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

由于副高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因此我国的主要雨带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撤,雨带也随之南移。

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旱涝灾害。

[典型例题]例1.下面是2004年元月20日8时北半球(大致位于40°N-60°N,90°E-120°W)海洋与陆地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1)A地气压名称是___ _____,B地气压名称是___ _____。

(2)此时C地吹________风,D地吹________风。

(3)A地中心气流作________运动,常出现________天气。

(4)A地地面空气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乏森林草原,会出现________自然灾害。

(5)ABCD四地冬春经常形成这种气压分布。

因此,对于C地防御自然灾害最现实的措施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差异的存在,使冬季海陆形成闭合的气压中心。

在北半球低压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东部多吹偏南风,西部多吹偏北风;北半球高压区其东部多吹偏北风,西部多吹偏南风。

答案:(1)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2)偏北风西北风(3)下沉晴朗(4)沙尘暴(5)加强植树造林例2.图2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2—4题2. m地的风向是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3.此时,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A .m 、n 两地都晴B .m 、n 两地都有雨C .m 地有雨,n 地有晴D .m 地晴,n 地有雨4.图3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 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A .a 图B .b 图C .c 图D .d 图解析:2.本题主要考查气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根据图中等压线和气流流动情况分析可知,图中虚线是低压槽线。

并在低压槽中存在着一个锋面,根据锋面两侧的气流运动情况可以判断该锋为暖锋锋面。

由题意可知m 地位于北半球的低压系统,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风。

3.n 地距锋面较近,处在冷气团一侧,位于暖锋之前,由于暖锋为锋前降水,故阴雨天气。

m 地位于锋后,且距锋面较远,应为晴朗天气。

4.由图可知n 地经历了一次暖锋过境过程,过境前处在冷气团控制下,气温较低,过境时,天气变化剧烈,气温上升较快,过境后处在暖气团控制下,气温较高。

答案:2、A 3、D 4、Bd图3例3:<<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白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

又自占城顶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跪足。

据此并结合图,回答5—6题。

5.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A .11-12月 B .3-4月 C .5~6月 D .7-8月 6.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沙漠气候D .热带雨林气候解析:5.从图中的信息可得知真腊位于中南半岛,从温州前往真腊的航海方向是由东北向西南。

古代航海的动力主要是风力,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季风影响显著,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因此在冬季前往真腊是最佳时间。

6.本题可以直接从图上判断真腊是热带季风气候。

也可以从背景材料②分析,气候终年高温如夏,有明显的干湿季,符合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再结合真腊的地理位置就可以确定为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5、A 6、BABC D[能力训练]1.读某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资料,判断图6中能正确反映该观测点在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的是( )下图是某地区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回答2—3题。

2.对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A 地区B .棉花生产是B 地形区农业发展的优势C .C 地形区北坡降水比南坡多D .D 地形区水土流失严重3.近年来,图示地区粮食播种面积逐渐减少,葡萄和啤酒花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与其经济和生态的合理性无关的因素是 ( )A .充分利用当地光照强、温差大的气候优势B .增加地面植物的覆盖,减轻风沙危害C .减少粮食生产中过多地对水源条件的依赖D .当地居民有喜好吃葡萄喝啤酒的生活习惯4.按气温垂直分布规律,下图中有永久性冰雪的山峰是( )5.下列四图分别是气压、降水量、地形、年平均降水pH 值的分布图,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A .若甲图是南半球气旋,M 点吹偏东风B .乙图上的M 点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中心地区C .丙图上的M 点位于山脊上D .丁图上的M 点可能位于柴达木盆地中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况,据此分析回答6—8题。

6.图中甲、丙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 A .西北风和东南风 B .西风和东风 C .东南风和西北风 D .西南风和东北风7.目前,有部分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的意义在于( ) ①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 ②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③避免城市的污染场带到郊区 ④避免城市出现“热岛效应”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④8.下图中正确表示图10乙处等压面图的是( )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回答9—10题。

E9.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10.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A.18时—次日7时 B.8时—当时16时C.16时—次日8时D.6时—次日18时下表内容为某年中日美英四国人均能源消费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关数据,回答11-12题。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使气温增高B .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是惟一的原因C .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承担首要任务是控制全球变暖的措施之一D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环境遭到人为破坏12.为控制全球“温室效应”问题,下列生产部门应该着重治理和改造的是A .木材加工厂和造纸厂B .金属冶炼厂和火力发电厂C .石油冶炼厂和化工厂D .电镀厂和化工厂 读北半球某地丘陵地上午时间南坡和北坡温差的年变化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