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名茶铁观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的故乡安溪,美丽妖娆的土地上,千百年间孕育着一棵神奇而伟大的植物——铁观音。她集绿茶的鲜爽、花茶的幽香和红茶的醇厚为一体,以香味俱佳的“观音韵”和功夫茶的文化底蕴,倾倒无数品茶客,香飘四海,饮誉五洲!

悠久历史

安溪置县于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名曰清溪;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改名安溪”,寓意“溪水安流”。

安溪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品质优良,驰名中外。安溪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戴云山东南坡,戴云山支脉从漳平市延伸境内,地表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多山,群山环抱,峰峦叠翠,甘泉潺流,河谷盆地串珠般分布在西溪、蓝溪沿岸,草木繁茂,风景秀美。《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龙凤名区”、“闽南茶都”之美誉。

在泉州九日山莲花峰的摩崖石刻“莲

花茶襟”,刻记时间为“太元丙子”,即公元376年,说明早在东晋时期闽南地区就有规模性的产茶,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

五代时,安溪西北部佛耳山一带盛产茶叶,首任县令詹敦仁在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卸任后在山麓卜筑定居(取名“清隐”),与他交情甚厚的名僧释宏道(号介庵)专程来佛耳山拜访,詹敦仁“与道人介庵游历佛耳,煮茶待月而归”后留下诗曰:“活火新烹涧底泉,与君竟日款谈玄。酒须迳醉方成饮,茶不容烹却是禅。闲扫白云眠石上,待随明月过山前。夜深归去衣衫冷,道服纶巾羽扇便。”

宋、元时期,安溪不论是寺观或农家均已产茶叶,植茶、制茶、饮茶广泛传遍至全县各地,并发展成为一大产业。《清水岩志》记载:“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福建续志》卷九十记载:北宋统一的时候,黄夷简称疾于

安溪别业,曾作小居诗:“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可见五代末宋初,安溪已有茶叶烘焙焙工艺。

明清时期,是安溪茶业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阶段。明代陈懋仁《泉南杂志》:“茶:晋江出者曰清源,南安出者曰英山,安溪出者曰清水、曰留山”。明嘉靖《安溪县志》记载:“茶,龙涓.崇信(今龙涓、西坪、芦田)出者多”、“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前后,安溪茶农从茶树枝条压在土壤中能生根发芽得到启发,创造出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从而使安溪成了中国茶树无性繁殖的起源地。清康熙年间,西坪镇平原村一个贫苦的养鸭人王省,一天晚上梦见一位白发老人劝他放弃养鸭营生,此后王省就做起茶叶生意,成为富商巨贾,修建三层三进七十二间的映宝楼闻名遐迩。

天赐神树

在安溪,有两个有关铁观音的传说:一个是西坪上林头茶农魏饮做了一个梦,观音菩萨赐给他一株茶树,次日挖来栽种

而成;另一个是西坪尧阳读书人王士让在一株茶树上采叶制成茶献给皇上,皇帝赐名“铁观音”。这两个传说虽然美丽动人,但有虚无缥缈之嫌。笔者认为铁观音起源于宋朝,明清已经达到相当的种植规模。魏荫以他精湛的制茶技术改进了炒制工艺,大大提高铁观音的品质;王士让把铁观音带进京城,大大提高铁观音的知名度。

安溪茶树资源十分丰富,品种达150余个,被誉为“茶树良种宝库”。除了闻名遐迩的铁观音,还有许多茶叶名优品种,如本山、黄旦、毛蟹、梅占等四大色种,以及原产于长坑的大叶乌龙(大叶乌)、原产于虎邱的佛手(香椽)、原产于西坪的奇兰,从外地引入的肉桂、水仙、白牡丹、黄观音,等等。

铁观音属于半发酵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绿茶的清香且比绿茶更雅致,又有红茶的醇厚且比红茶更浓郁。半发酵的铁观音,中庸致和,吻合于中国传统文化,唯

中国人最喜品味,最能品出味道来。

铁观音的采制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制作工艺最复杂,包括采摘、晒青、凉青、摇青、杀青、揉捻、包揉、烘焙等20多道工序。铁观音是半发酵茶,核心技术是“看天做青”和“看青做青”,就是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鲜叶(茶青)等情况,依靠茶农的经验悟性,施以灵活技术,使茶青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兰花香、观音韵的独特内质,再以包揉、烘焙等塑形工艺,把茶叶揉成紧结圆实的外形,形成安溪铁观音的独特风格。

铁观音品质超凡,是乌龙茶中的极品。滋味醇厚甘鲜,香气清芳高雅,水色清澈金黄,叶底肥厚软亮,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美誉,以独具的兰花香和特殊的“观音韵”而区别于其它乌龙茶。

铁观音成品主要分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三种。清香型具有“鲜、香、清、韵”等特征,颜色翠绿,汤水清澈,香气

馥郁,花香明显,口味醇正。浓香型铁观音具有“香、浓、醇、甘”等特征,色泽乌亮,汤色金黄,香气纯正、滋味厚重,优质的浓香型铁观音兼备武夷大红袍、凤凰单枞等名茶的特色与风味,浓香醇厚,回甘明显。陈香型铁观音具有“厚、醇、润、软”“越陈越醇”之等特征,表现为色泽乌黑,汤水浓郁,绵甜甘醇,沉香凝韵,其特质和口味接近普洱茶及红茶、黑茶,不仅口感浓厚、甘醇、爽滑,而且还具有止渴、去热、消暑和降火、解毒等功效。

铁观音不仅品质优异,好喝、怡情,还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茶多酚、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且远高于一般茶类,具有减肥健美、抗动脉硬化及防癌抗癌等多种功效。海峡两岸民间共同信奉的医神——保生大帝出生在安溪,他生前行医时就巧妙地以陈年铁观音入药,普救百姓贫病。1977年,日本慈惠医科大学的中村治雄博士经过临床实验发现,经常饮用安溪铁观音,能降低胆固醇和体重,此

结果一公布铁观音迅速风靡日本,日本人把铁观音称为“减肥茶”、“美容茶”、“长寿茶”。安溪铁观音已跃居为世界性名茶。

茶起茶落

很早以前,安溪人就把茶叶卖到世界各地。

泉州港是宋代闽茶出口的重要中转站,安溪的铁观音和闽北的乌龙茶、红茶先集中到这里再装船运到世界各地。九日山有一处摩崖石刻详细记述了当时的茶事活动:“嘉泰辛酉(1201)十有一月庚申,郡守倪思正甫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既事,登九日山憩怀古堂,回谒唐相姜公墓,至莲花岩斗茶而归。”明代以后,泉州港因朝廷海禁及海港淤塞,被厦门港取而代之。据厦门口岸史料记载,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至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英国每年从厦门口岸输入的乌龙茶多达1800吨,最多时曾高达3000吨,而厦门输出的茶叶,主要便是产自毗邻的安溪。

清乾隆年间,西坪尧阳人王冬到越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