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单元备课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单元备课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单元备课一、课程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正整数幂的乘、除运算性质,能用代数式和文字语言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

使学生掌握单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

2.使学生会推导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公式进行乘法运算。

3.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

4.使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并感受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运算,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直接运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这两种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整式的乘法,包括乘法公式。

从整式乘除的地位和作用可知,如果不掌握好这部分内容,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

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务必使学生对整式的乘除运算,包括其中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达到熟练的程度。

整式的乘除中,单项式的乘除是关键。

这是因为其他乘除都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除。

实际上,单项式的乘除进行的是幂的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因此幂的运算是学好整式乘除的基石。

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学生不易掌握,运用时容易混淆,因此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是本部分的难点。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并在练习中与所运用公式的结构特征联系起来,对所发生的错误多做具体分析,以加深学生对公式结构特征的理解。

添括号时,括号内符号的确定是本部分的另一个难点。

掌握添括号法则的关键是要把添上括号后括号内的多项式与括号前面的符号看成统一体,对于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要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学生在学习添括号时,感觉添括号比去括号要难,括号前是“—”号比括号前是“+”号要难。

遇到括号前是“—”号时,学生容易漏掉括号内一部分项的变号,在讲解例题时要强调法则中“各项”的含义。

第14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教案

第14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教案

第14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一、基础知识1.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就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可称为将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它与整式乘法互为逆运算。

2.常用的因式分解方法: (1)提公因式法:把ma mb mc ++,分解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其中一个因式是各项的公因式m ,另一个因式()a b c ++是ma mb mc ++除以m 所得的商,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i 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ii 公因式的构成:①系数: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②字母: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字母; ③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

(2)公式法:(1)常用公式 平 方 差: )b a )(b a (b a 22-+=-完全平方: 222)b a (b 2ab a ±=+±(2)常见的两个二项式幂的变号规律:①22()()n n a b b a -=-;②2121()()n n a b b a ---=--.(n 为正整数) (3)十字相乘法ⅰ 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q px x ++2中,如果能把常数项q 分解成两个因式b a ,的积,并且b a +等于一次项系数中p ,那么它就可以分解成()()()b x a x ab x b a x q px x ++=+++=++22 ⅱ 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二次三项式c bx ax ++2中,如果能把二次项系数a 分解成两个因数21,a a 的积,把常数项c 分解成两个因数21,c c 的积,并且1221c a c a +等于一次项系数b ,那么它就可以分解成:()=+++=++2112212212c c x c a c a x a a c bx ax ()()221c x a a x a ++。

(4)分组分解法ⅰ 定义:分组分解法,适用于四项以上的多项式,例如22a b a b -+-没有公因式,又不能直接利用分式法分解,但是如果将前两项和后两项分别结合,把原多项式分成两组。

第14章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教案)

第14章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这一章节的内容普遍感到有些吃力。在讲解整式的乘法法则时,我注意到有的学生在进行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时,容易混淆同类项和如何正确合并它们。这让我意识到,需要通过更多的例题和练习来加强他们的这部分能力。
在因式分解的教学中,我发现十字相乘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他们往往在寻找能够相乘得到多项式系数的两个数时遇到困难。我尝试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和分解步骤来引导学生,但感觉效果并不如预期。这可能是因为我需要在课堂上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尝试和探索,而不仅仅是观看我的演示。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实际代数问题时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运用整式的乘除法则,以及因式分解的各种方法;
2.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熟练掌握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运算技巧;
3.增强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问题;
第14章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4章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
1.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
2.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3.整式的除法:整式除以单项式、整式除以多项式;

第14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集体备课

第14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集体备课

(三)注意把握教学要求
课标: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其中的多项式相乘 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运算, 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并了解公式 的几何背景,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用 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 数)。
• 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 •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平方
6课时 3课时 3课时
2课时
三、编写特点
(一)强调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二)充分体现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过 程
(三)根据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安排教学内容
(一)强调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 本章重要数学思想有: • 转化,类比,数形结合,整体思想等
转化 • 对于整式乘法法则的教学,教科书注意渗透 思想
am+an+bm+bn
转化 思想
• 在整式除法的教学中也要注意“转化” 的思想方法。例如,多项式与单项式相 除的法则,第一步是“转化”为单项式 与单项式相除,第二步则是“转化”为 有理数的除法与同底数幂的除法。
数形 结合
整体 • (一)、强调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思想
1、添括号; 2、乘法公式; 3、整体思想
(七)利用好选学内容
• 教学中除了要关注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 方面的提高外,还要考虑在传承数学史知识及 数学文化修养方面做出努力,以使学生在获得 数学知识的同时人文精神也得到陶冶。
• 本章安排了两个“阅读与思考”的选学栏目, 这些选学内容是本章有关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不失时机地安排学生阅读这些材料,可以开阔 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转化”的思想方法。例如,多项式与多项 式相乘的法则,第一步是转化为多项式与单 项式相乘,第二步则是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 式相乘,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则转化为有 理数的乘法与同底数幂的乘法。

部编版人教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全章每课备课资料教案》精品

部编版人教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全章每课备课资料教案》精品

最新精品部编版人教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优秀备课资料教案(全章完整版)前言:该备课资料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备课资料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备课资料教案)第十四章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知识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a n=a m+n(m,n都是正整数).关键提醒:(1)同底数幂是指相同的底数,如23与24,(ab)2与(ab)5,(x-y)5,(x-y)3与(x-y)2.底数可以是任意的有理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的关键是:①底数相同,可直接运用公式计算;②若底数不同又可化为相同的底数,必须先变异底为同底,再用此法则运算;③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也是有同一性质,如a m·a n·a p=a m+n+p(m,n,p都是正整数);④逆用这个性质,可以把一个幂分解成两个同底数幂的积,其中它们的底数与原来的底数相同.它们的指数之和等于原来的幂的指数,如35=32·33,a3=a·a2.考点1:逆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问题【例1】已知x a=5,x b=7,求x a+b的值.解:x a+b=x a·x b=5×7=35.点拨:因为a m·a n=a m+n,所以a m+n=a m·a n,本题逆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求解.考点2:底数为多项式的同底数幂相乘【例2】计算:(1)(a+b)3(a+b)4;(2)(m-n)2(n-m)3.解:(1)(a+b)3(a+b)4=(a+b)7.(2)(m-n)2(n-m)3=(n-m)2(n-m)3=(n-m)5.点拨:当底数为多项式时,我们可将其看作一个整体,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求解.第十四章 14.1.2幂的乘方知识点:幂的乘方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a m)n=a mn(m,n为正整数).关键提醒:(1)幂的乘方法则是根据乘方的定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得到的结论:(a m)n= ==a mn.(2)不要把幂的乘方性质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混淆.幂的乘方运算,转化为指数乘方运算(底数不变);同底数幂的乘法,是转化成指数的加法运算(底数不变).(3)公式的逆运用:a mn=(a m)n=(a n)m.考点1:逆用幂的乘方法则解决问题【例1】(1)若=a9,求n;(2)已知5m=8,求25m.解:(1)因为(a n)3=a3n,所以由3n=9得n=3;(2)25m=(52)m=(5m)2=82=64.点拨:对于“5的几次方等于8”的问题,我们将在高中阶段学习,本题利用数学中的整体思想,将5m看作整体进行代换.考点2: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相乘的混合运算【例2】计算:(1)y··;(2)2m3·m5-(m2)4.解:(1)y··=y·y6·y6=y13;(2)2m3·m5-=2m8-m8=m8.点拨:本题运算顺序是先乘方,再乘法,最后加减.第十四章 14.1.3积的乘方知识点:积的乘方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 n b n(n为正整数).关键提醒:(1)积的乘方法则是用乘方的意义推理得到的.如:(ab)n= =·=a n b n.(2)此性质可以逆运用a n b n=(ab)n.(3)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的积的乘方,也有这一性质,如(abc)n=a n b n c n.考点1:逆用积的乘方巧解题【例1】计算:(1) 0.125299×(-8)299;(2)×.。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全单元的教案范文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全单元的教案范文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全单元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整式的乘除概念,掌握整式乘除的运算方法;(2)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能够对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因式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整式的乘法:(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2. 整式的除法:(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3. 因式分解:(1)提取公因式法;(2)十字相乘法;(3)公式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整式的乘除运算方法;(2)因式分解的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整式乘除中的复杂运算;(2)因式分解中的技巧与策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相关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学习。

2. 教学新课:(1)整式的乘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方法;(2)整式的除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方法;(3)因式分解:讲解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公式法的运用。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总结与拓展:总结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关键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2. 选取一道复杂的整式乘除或因式分解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方法;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运算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算能力;4.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解题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复习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复习课件
不是完全平方式,不能进行分解
例2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b)2-4a2 ; (2)1-10x+25x2; (3)(m+n)2-6(m+n)+9
解:(1)(a+b)2-4a2=(a+b)2-(2a)2 =(a+b+2a)(a+b-2a) =(3a+b)(b-a)
(2)1-10x+25x2 =1-10x+(5x)2 =(1-5x)2 (3)(m+n)2-6(m+n)+9=(m+n-3)2.
5, 求(a
1 )2的值. a
(2)若x y2 2, x2 y2 1, 求xy的值.
(3)如果(m n)2 z m2 2mn n2 ,
则z应为多少?
(4)(x 3y 2z)(x 3y 2z)
(5)19992, (6)20012 19992
练习:计算下列各题。
(1)( 1 a6b4c) ((2a3c) 4
1、 205×195 2、 (3x+2) (3x-2) 3、(-x+2y) (-x-2y) 4 、 (x+y+z)(x+y-z)
(2)、完全平方公式
一般的,我们有:
(a b)2 a2 2ab b2;
(a b)2 a2 2ab b2 其中a, b既可以是数, 也可以是代数式.
即: (a b)2 a2 2ab b2
探索与创新题 例4 若9x2+kxy+36y2是完全平方式,则k= —
分析:完全平方式是形如:a2±2ab+b2即两数 的平方和与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的和(或差).
∵9x2+kxy+36y2=(3x)2+kxy+(6y)2 ∴±kxy=2·3x·6y=36xy ∴k=±36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初中数学教案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初中数学教案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初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式乘除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整式的乘除运算。

2. 让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能够对简单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整式的乘法: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

2. 整式的除法: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3.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因式分解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因式分解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整式乘除的运算方法和因式分解的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因式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整式乘除的运算方法和因式分解的方法,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因式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选择,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相关章节。

2. 教学课件:展示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运算方法和案例分析。

3. 练习题: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视频:讲解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运算方法和案例分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整式乘法,包括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500字
1.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2.练习题涵盖整式乘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和因式分解等知识点,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
3.及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作业布置原则:注重作业的质量,而非数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作业的布置与完成,让学生真正掌握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2.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引导学生观察特定的整式乘法算式,如(a+b)(a-b)、(a+b)²,让他们发现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规律,并加以证明。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两个公式简化计算过程。
3.因式分解:介绍因式分解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含义。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完成课本第14章的相关练习题,包括整式的乘法运算、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运算的准确性,熟练掌握乘法法则和因式分解的方法,提高解题速度。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整式乘法法则、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和因式分解的方法。
2.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运算技巧,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说课稿《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说课稿《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说课稿《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是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幂的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一章的内容包括整式的乘法运算、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等。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在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初中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式的加减、幂的运算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这一章的内容时,可能会觉得比较困难,因为这一章的内容既有运算,又有公式的记忆,还有因式分解的方法,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整式的乘法运算,理解并掌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学会因式分解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式的乘法运算,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记忆,因式分解的方法。

2.教学难点: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因式分解的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整式的加减、幂的运算等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学习。

2.教学新课:讲解整式的乘法运算,引导学生推导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教授因式分解的方法。

3.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4整式的乘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4整式的乘法(教案)
-例如:5x * (2x + 3) = 10x^2 + 15x,强调5x要分别与2x和3相乘。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分配律综合应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并将结果相加。
-例如:(x + 3) * (x + 4) = x^2 + 4x + 3x + 12,强调每一项都要相乘并相加。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整式的乘法,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整式乘法的基本概念时,对分配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例子中,部分同学容易忽略对常数项的乘法,导致答案出错。针对这个问题,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基础练习,让学生反复练习分配律的应用,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个重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式乘法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的描述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运用整式乘法进行计算。
-例如:将矩形的面积计算问题转化为(x + 2) * (x + 3)的乘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通过直观的示例、反复的练习和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式乘法的核心知识,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和正确应用。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整式乘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整式乘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整式的乘法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可编辑全文】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整式的乘法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整式的乘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整式的乘法》,下面我就教材、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之后安排的内容,既是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应用与推广,又为今后学习乘法公式作准备。

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中蕴含的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其得出的过程涉及数形结合,整体代换等重要的数学思想。

因此,它在整个初中阶段“数与式”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自己的探索,用几何和代数两种方法得出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整体代换的思想;(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体会到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的推导过程以及法则的归纳和应用。

二、说教法和学法指导: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好地落实各项目标,本节课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以让学生参与为本课的核心,以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尝试法、实践法、讨论法、发现法,让学生全员参与,全员活动,让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特别是让学生展示、点评、质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

三、说教学设计: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了“导学达标——探究释疑——拓展延伸——内化迁移”四个基本环节。

1、导学达标:在这个环节首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案完成情况,针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

然后由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最后再解读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让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全章教案(最新整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全章教案(最新整理)

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并掌握“法则”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感受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协作精神、探究精神,增强学习信心.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推导和应用.2.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法则的应用.3.关键:幂的运算中的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要突破这个难点, 必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合作交流,获得各种运算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各项到理性上来,提醒学生注意-a2与(-a)2的区别.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探究提升”的方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情境导入】“盘古开天壁地”的故事:公元前一百万年,没有天没有地,整个宇宙是混浊的一团,突然间窜出来一个巨人,他的名字叫盘古,他手握一把巨斧,用力一劈,把混沌的宇宙劈成两半,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从此宇宙有了天地之分,盘古完成了这样一个壮举,累死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毛发变成了森林和草原,骨头变成了高山和高原,肌肉变成了平原与谷地,血液变成了河流.【教师提问】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太阳,那么,太阳离我们多远呢?你可以计算一下,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光的速度为3×105千米/秒,太阳光照射到地球大约需要5×102秒, 你能计算出地球距离太阳大约有多远呢?【学生活动】开始动笔计算,大部分学生可以列出算式:3×105×5×102=15 ×105×102=15×?(引入课题)【教师提问】到底105×102=?同学们根据幂的意义自己推导一下,现在分四人小组讨论.【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举手发言,上台演示. 计算过程:105×102=(10×10×10×10×10)×(10×10) =10×10×10×10×10×10×10=107【教师活动】下面引例.1.请同学们计算并探索规律.(1)23×24=(2×2×2)×(2×2×2×2)=2( );(2)53×54=_____________=5( );(3)(-3)7×(-3)6=___________________=(-3)( );(4)(110)3×(110)=___________=(110)( ); (5)a 3·a 4=________________a ( ).提出问题:①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②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计算结果,想一想,这些结果有什么规律?【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并在黑板上演算.【教师拓展】计算a·a=?请同学们想一想.【学生总结】a·a=()()()()m a a m n a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个n 个个=a m+n 这样就探究出了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例】计算:(1)103×104; (2)a·a 3; (3)a·a 3·a 5; (4)x·x 2+x 2·x【思路点拨】(1)计算结果可以用幂的形式表示.如(1)103×104=103+4=107,但是如果计算较简单时也可以计算出得数.(2)注意a 是a 的一次方, 提醒学生不要漏掉这个指数1,x 3+x 3得2x 3,提醒学生应该用合并同类项.(3)上述例题的探究, 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法则,运用法则,解题时不要简化计算过程,要让学生反复叙述法则.【教师活动】投影显示例题,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活动】参与教师讲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练习题.【探研时空】据不完全统计,每个人每年最少要用去106立方米的水,1立方米的水中约含有3.34×1019个水分子,那么,每个人每年要用去多少个水分子?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同底数幂的乘法,使用范围是两个幂的底数相同,且是相乘关系, 使用方法:乘积中,幂的底数不变,指数相加.2.应用时可以拓展,例如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仍成立, 底数和指数,它既可以取一个或几个具体数,由可取单项式或多项式.3.运用幂的乘法运算性质注意不能与整式的加减混淆.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96习题14.1第1(1),(2),2(1)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例:练习: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探索发现性学习过程,注意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而不单单是要求记住结论,在导出的过程中,从具体到抽象,有层次地进行概括,归纳推理,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14.1.2 幂的乘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幂的意义;通过推理得出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且掌握这个性质.2.过程与方法经历一系列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义和探索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幂的乘方法则.2.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及灵活应用.3.关键:要突破这个难点,在引导这个推导过程时,步步深入,层层引导, 要求对性质深入地理解.教学方法采用“探讨、交流、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认识幂的乘方法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情境导入】大家知道太阳,木星和月亮的体积的大致比例吗?我可以告诉你, 木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02倍,太阳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03倍,假如地球的半径为r,那么,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太阳和木星的体积是多少?(球的体积公式为V=43πr3)【学生活动】进行计算,并在黑板上演算.解:设地球的半径为1,则木星的半径就是102,因此,木星的体积为V木星=43π·(102)3=?(引入课题).【教师引导】(102)3=?利用幂的意义来推导.【学生活动】有些同学这时无从下手.【教师启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a3代表什么?(102)3呢?【学生回答】a3=a×a×a,指3个a相乘.(102)3=102×102×102,就变成了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根据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加,102×102×102=102+2+2=106, 因此(102)3=106.【教师活动】下面有问题:利用刚才的推导方法推导下面几个题目:(1)(a2)3;(2)(24)3;(3)(b n)3;(4)-(x2)2.【学生活动】推导上面的问题,个别同学上讲台演示.【教师推进】请同学们根据所推导的几个题目,推导一下(a)的结果是多少?【学生活动】归纳总结并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a m)n== a mn.评析:通过问题的提出,再依据“问题推进”所导出的规律,利用乘方的意义和幂的乘法法则,让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获取新知: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例】计算:(1)(103)5;(2)(b3)4;(3)(x n)3;(4)-(x7)7.【思路点拨】要充分理解幂的乘方法则,准确地运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教师活动】启发学生共同完成例题.【学生活动】在教师启发下,完成例题的问题:并进一步理解幂的乘方法则:解:(1)(103)5=103×5=1015;(3)(x n)3=x n×3=x3n;(2)(b3)4=b3×4=b12;(4)-(x7)7=-x7×7=-x49.三、随堂练习,巩固练习课本P97练习.【探研时空】计算:-x2·x2·(x2)3+x10.【教师活动】巡视、关注中等、中下的学生,媒体显示练习题.【学生活动】书面练习、板演.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幂的乘方(a m)n=a mn(m,n都是正整数)使用范围:幂的乘方.方法:底数不变,指数相乘.2.知识拓展:这里的底数、指数可以是数,可以是字母, 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3.幂的乘方法则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区别在于,一个是“指数相乘”, 一个是“指数相加”.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104习题14.1第1、2题.板书设计14.1.2 幂的乘方1、幂的乘方的乘法法则例:练习:教学反思由于幂的乘方较抽象,引入课题时也可以从国情教育引入,搜集关于希望工程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如:有一个棱长为102cm的正方体,我们计算一下,可以装长为20cm,宽为15cm,厚为2cm的书多少本?14.1.3 积的乘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幂的意义,在推理得出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中,领会这个性质.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探索精神,有助于塑造他们挑战困难,挑战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2.难点:积的乘方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3.关键: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应该在引导这个推导过程时,步步深入, 层层引导,而不该强硬地死记公式,只有在理解的情况下,才可以对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灵活地应用.教学方法采用“探究──交流──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知【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在前面学过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幂的乘方运算法则的内容以及区别.【学生活动】踊跃举手发言,解说老师的提问.【课堂演练】计算:(1)(x4)3(2)a·a5(3)x7·x9(x2)3【学生活动】完成上面的演练题,并从中领会这两个幂的运算法则.【教师活动】巡视,关注学生的练习,并请3位学生上台演示, 然后再提出下面的问题.同学们思考怎样计算(2a3)4,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上面的问题,再小组讨论.(2a3)4=(2a3)·(2a3)·(2a3)·(2a3)(乘方的含义)=(2·2·2·2)·(a3·a3·a3·a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24·a12(乘方的意义与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16a12【教师活动】提出应用以上分析问题的过程,再计算(ab)4,说出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之后,再与同学交流.(ab)4=(ab)·(ab)·(ab)·(ab)(乘方的含义)=(aaaa)·(bbbb)(交换律、结合律)=a4·b4(乘方的含义)【教师提问】(1)请同学们通过计算,观察乘方结果之后, 你能得出什么规律?(2)如果设n为正整数,将上式的指数改成n,即:(ab)n,其结果是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出(ab)n=a n b n.【师生共识】我们得到了积的乘方法则:(ab)n=a n b n(n为正整数),这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ab)n==a n b n【教师活动】拓展训练: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积的乘方,如(abc)n,【学生活动】回答出结果是(abc)n =a n b n c n.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例】计算:(1)(2b)3;(2)(2×a3)2;(3)(-a)3;(4)(-3x)4.【教师活动】组织、讲例、提问.【学生活动】踊跃抢答.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98练习.【探研时空】计算下列各式:(1)(-35)2·(-35)3;(2)(a-b)3·(a-b)4;(3)(-a5)5;(4)(-2xy)4;(5)(3a2)n;(6)(xy3n)2-[(2x)2] 3;(7)(x4)6-(x3)8;(8)-p·(-p)4;(9)(t m)2·t;(10)(a2)3·(a3)2.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本节课注重课堂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良好开端等于成功一半”.1.积的乘方(ab)n=a n b n(n是正整数),使用范围:底数是积的乘方.方法: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2.在运用幂的运算法则时,注意知识拓展,底数和指数可以是数, 也可以是整式,对三个以上因式的积也适用.3.要注意运算过程,注意每一步依据,还应防止符号上的错误.4.在建构新的法则时应注意前面学过的法则与新法则的区别和联系.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04习题15.1第1、2题.板书设计14.1.3 积的乘方1、积的乘方的乘法法则例:练习:教学反思计算(-2x)3学生易错误得出-2x3,本题错误在于:括号内应看成-2·x两个因式,而上述结论显然结积的乘方意义缺乏理解,-2漏乘方,正确的应是(-2)3·x3=-8x3.14.1.4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结合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精神.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单项式乘法运算法则的推导与应用.2.难点:单项式乘法运算法则的推导与应用.3.关键: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推导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突破难点.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之中自然地领悟知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操作导入【手工比赛】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张自己最满意的照片,自己制作一个美丽的像框.上课之后,首先来做游戏,“才艺大献”,把自己的照片加一个美丽的像框,看谁在10分钟之内,可以装饰出美丽的照片,谁的最好,老师就送他个好礼物.【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才艺比赛”.【学生活动】完成上述手工制作,与同伴交流.【教师引导】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拿出一张美丽的风景照片,提出问题:你们看这幅美丽的风景图片,如何装饰它会更漂亮?【学生回答】加一个美丽的像框.【引入课题】假如要加一个美丽的像框,需要知道这幅图片的大小,现在告诉你,图片的长为mx,宽为x,你能计算出图片的面积吗?【学生活动】动手列式,图片的面积为mx·x=?【教师提问】对于mx·x=?的问题,前面我们已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律以及幂的运算法则,现在请你运用已学知识推导出它的结果.【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实际上mx·x=m(x·x)=m·x2=mx2.【拓展延伸】请同学们继续计算mx·54x=?【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踊跃上台演示.mx·54x=m·54x·x=m·54x2=54mx2.【教师活动】请部分学生上台演示,然后大家共同讨论.【继续探究】计算:(1)x·mx;(2)2a2b·3ab3;(3)(abc)·b2c.【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再与同学交流.【教师活动】总结新知:我们根据自己做的题目的原则,得到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放在积的因式中.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例1】计算.(1)3x2y·(-2xy3)(2)(-5a2b3)·(-4b2c)【思路点拨】例1的两个小题,可先利用乘法交换律、 结合律变形成数与数相乘,同底数幂与同底数幂相乘的形式,单独一个字母照抄.【例2】卫星绕地球运动的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103米/秒, 则卫星运行3×102秒所走的路程约是多少?【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例1,例2的解决之中.【学生活动】参与到教师的讲例之中,巩固新知.三、问题讨论,加深理解【问题牵引】1.a·a可以看作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a·ab又怎样理解呢?2.想一想,你会说明a·b,3a·2a以及3a·5ab的几何意义吗?【教师活动】问题牵引,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个别学生.【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45练习第1、2题.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本节内容是单项式乘以单项式,重点是放在对运算法则的理解和应用上.提问:(1)请同学们归纳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2)在应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运算法则时应注意些什么?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49习题15.1第3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14.1.4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乘法法则例:练习:教学反思【思路点拨】对于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应用问题,首先要依据题意,列出算式,含10的幂相乘同样用单项式与乘法法则进行计算,还应将所得的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4.1.5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适当尝试,获得一些直接的经验,体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过程,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思想,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探究意识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整式运算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2.难点:整式乘法法则的推导与应用.3. 关键:应用乘法分配律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转化到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上来,注意知识迁移.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课堂演练1.口述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2.口述乘法分配律.3.课堂演练,计算:(1)(-5x)·(3x)2(2)(-3x)·(-x)(3)1 3xy·23xy2(4)-5m2·(-13mn)(5)-15x4y6-2x2y·(-12x2y5)【教师活动】组织练习,关注中下水平的学生.【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上述“演练题”,再相互交流,部分学生上台演示.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明作了一幅水彩画,所用纸的大小如图1,她在纸的左右两边各留了16a米的空白,请同学们列出这幅画的画面面积是多少?【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活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问个别学生.【情境问题2】夏天将要来临,有3家超市以相同价格n (单位:元/台)销售A牌空调,他们在一年内的销售量(单位:台)分别是x,y,z, 请你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他们在这一年内销售这种空调的总收入.【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与同伴交流,寻求不同的表示方法.方法一:首先计算出这三家超市销售A牌空调的总量(单位:台), 再计算出总的收入(单位:元).即:n(x+y+z).方法二:采用分别计算出三家超市销售A牌空调的收入, 然后再计算出他们的总收入(单位:元).即:nx+ny+nz.由此可得:n(x+y+z)=nx+ny+nz.【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代数式呈现中,找到规律: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三、范例学习,应用所学【例1】计算:(-2a2)·(3ab2-5ab3).解:原式=(-2a2)(3ab2)-(-2a2)·(5ab3)=-6a3b2+10a3b3【例2】化简:-3x2·(13xy-y2)-10x·(x2y-xy2)解:原式=-x3y+3x2y2-10x3y+10x2y2=-11x3y+13x2y2【例3】解方程:8x(5-x)=19-2x(4x-3)40x-8x2=19-8x2+6x40x-6x=1934x=19x=1934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46练习.【探研时空】计算:(1)5x2(2x2-3x3+8)(2)-16x(x2-3y)(3)-2a2(12ab2+b4)(4)(23x2y3-16xy)·12xy2【教师活动】巡视,关注中差生.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应注意(1)“不漏乘”;(2)注意“符号”.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104习题14.1第4、6题.板书设计14.1.5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1、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例:练习:教学反思教学中,应紧扣法则,注意多项式的各项是带着前面的符号的.在实施“情境──探究”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14.1.6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能够按多项式乘法步骤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推理过程,体会其运算的算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推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逐步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及应用.2.难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应用.3. 关键:多项式的乘法应先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而后再应用已学过的运算法则解决.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探索”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感知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的内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操作感知【动手操作】首先,在你的硬纸板上用直尺画出一个矩形,并且分成如下图1 所示的四部分,标上字母.【学生活动】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板,画出上图1,并标上字母.【教师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求一下这个矩形的面积.【学生活动】与同伴交流,计算出它的面积为:(m+b)×(n+a).【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将纸板上的矩形沿你所画竖着的线段将它剪开,分成如下图两部分,如图2.剪开之后,分别求一下这两部分的面积,再求一下它们的和.【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求出第一块的面积为m (n+a),第二块的面积为b(n+a),它们的和为m(n+a)+b(n+a).【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继续沿着横的线段剪开,将图形分成四部分,如图3, 然后再求这四块长方形的面积.【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求出S1=mn;S2=nb;S3=am;S4=ab, 它们的和为S=mn+nb+am+ab.【教师提问】依据上面的操作,求得的图形面积,探索(m+b)(n+a)应该等于什么?【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讨论,并交流自己的看法.(m+b)×(n+a)=m(n+a)+b(n+a)=mn+nb+am+ab,因为我们三次计算是按照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矩形的面积进行了计算,那么,两次的计算结果应该是相同的,所以(m+b)×(n+a)=m(n+a)+b(n+a)=mn+nb+am+ab.【师生共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第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结果相加.字母呈现:=ma+mb+na+nb.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例1】计算:(1)(x+2)(x-3)(2)(3x-1)(2x+1)【例2】计算:(1)(x-3y)(x+7y)(2)(2x+5y)(3x-2y)【例3】先化简,再求值:(a-3b)2+(3a+b)2-(a+5b)2+(a-5b)2,其中a=-8,b=-6.【教师活动】例1~例3,启发学生参与到例题所设置的计算问题中去.【学生活动】参与其中,领会多项式乘法的运用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课本P148练习第1、2题.【探究时空】一块长m米,宽n米的玻璃,长宽各裁掉a 米后恰好能铺盖一张办公桌台面(玻璃与台面一样大小),问台面面积是多少?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应充分结合导图中的问题来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利用乘法分配律来理解(m+n)与(a+b)相乘的结果,导出多项式乘法的法则.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第一步要先进行整理, 在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时,要“依次”进行,不重复,不遗漏,且各个多项式中的项不能自乘,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每一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在计算时要正确确定积中各项的符号.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104习题14.1第5、6、7(2)、9、10题.板书设计14.1.6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1、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例:练习:教学反思在实施情境探究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感知问题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14.2.1平方差公式(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平方差公式的应用,熟练地应用于多项式乘法之中.2.过程与方法经历平方差公式的运用过程,体会平方差公式的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运算能力,以及观察事物的特征的能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整式计算.2.难点:准确把握运用平方差公式的特征.3.关键:弄清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左边:(1)两个二项式的积;(2) 两个二项式中一项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右边:(1)二项式;(2)两个因式中相同项平方减去互为相反数的项的平方.教学方法采用“精讲.精练”分层递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训练中,熟练掌握平方差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课堂演练1.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9x-2y)(-9x+2y)(2)(-0.5y+0.3x)(0.5y+0.3x)(3)(8a2b-1)(1+8a2b)(4)20082-2009×20072.计算:(a+12b)(a-12b)-(3a-2b)(3a+2b)【教师活动】请部分学生上讲台“板演”,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课堂演练,再与同学交流.二、范例学习,巩固深化【例1】计算:(1)(34y+212x)(212x-34y);(2)(-56x-0.7a2b)(56x-0.7a2b);(3)(2a-3b)(2a+3b)(4a2+9b2)(16a4+81b4).解:(1)原式=(52x+34y)(52x-34y)=2259416x y2(2)原式=(-0.7a2b-56x)(-0.7a2b+56x)=(-0.7a 2b )2-(56x )2=0.4 9a 4b 2-2536x 2 (3)原式=(4a 2-9b 2)(4a 2+9b 2)(16a 4+81b 4)=(16a 4-81b 4)(16a 4+81b 4)=256a 8-6561b 8【例2】运用乘法公式计算:734×814 【思路点拨】因为734可改写为8-14,814可改写成8+14,这样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解:734×814=(8-14)(8+14)=82-(14)2=64-116=631516. 【教师活动】边讲例边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平方差公式.【学生活动】参与到例1~2的学习中去.三、课堂演练,拓展思维【演练题1】想一想:(1)计算下列各组算式,并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68?1315?6163?5961?77?1414?6262?6060?⨯=⨯=⨯=⨯=⎧⎧⎧⎧⎨⎨⎨⎨⨯=⨯=⨯=⨯=⎩⎩⎩⎩(2)从以上的过程中,你能寻找出什么规律?(3)请你用字母表现你所发现的规律,并得出结论.【演练题2】1.计算:(1)118×122 (2)105×95 (3)1007×9932.求(2-1)(2+1)(22+1)(24+1)…(232+1)+1的个位数字.【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练,并适时归纳.【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上面的演练题,再与同伴交流.四、随堂练习,巩固提升【探研时空】1.计算:[2a 2-(a+b )(a -b )][(-a -b )(-a+b )+2b 2];2.解不等式:(3x+4)(3x -4)<9(x -2)(x+3);3.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97×2.03;4.化简求值:x 4-(1-x )(1+x )(1+x 2)其中x=-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领会平方差公式的真正意义.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单元教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单元教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十四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单元教学第一篇:第十四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单元教学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单元教学计划14.3因式分解。

小结复习。

一、教学内容:14.1整式的乘法。

14.2乘法公式。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正整数幂的乘、除运算性质,能用代数式和文字语言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

使学生掌握单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

2、使学生会推导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公式进行乘法运算。

3、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运算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4、使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并感受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掌握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这两种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猜测,进一步体会学会推理的必要性,发展学生过程与方法〕初步推理归纳能力;2、通过揭示一些概念和法则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及主观能动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以感受推理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2、开展探究性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掌握整式的乘法公式。

四、教学难点: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

五、课时分配:教学时间约需 14 课时,具体分配如下:14.1整式的乘法6课时。

14.2乘法公式3课时。

14.3因式分解3课时。

小结复习2课时。

第二篇: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知识点】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一个是积化和差,另一个是和差化积,是两种互逆的变形.即:多项式整式乘积【练习题】1.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2.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3.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4.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5.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6.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答案1.1;22.1;3;53.4;54.3;45.2;46.1;3;57.第三篇: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复习教案《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复习(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记住整式乘除的计算法则;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和则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法则进行整式的乘除运算,会对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点:记住公式及法则教学难点:会运用法则进行整式乘除运算,会对一个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方法与手段: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本章知识梳理:幂的运算:(1)同底数幂的乘法(2)同底数幂的除法(3)幂的乘方(4)积的乘方整式的乘除:(1)单项式乘单项式(2)单项式乘多项式(3)多项式乘多项式(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5)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2)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1)提公因式法(2)公式法二.合作探究:(1)化简:a3·a2b=.(2)计算:4x2+4x2=(3)计算:4x2·(-2xy)=.(4)分解因式:a2-25=三、当堂检测1.am=2,an=3则a2m+n =___________,am-2n =____________ 2.若A÷5ab2=-7ab2c3,则A=_________, 若4x2yz3÷B=-8x,则B=_________.2(ax+b)(x+2)=x-4,则ab=_________________.3.若4.若a-2+b2-2b+1=0,则a=a+,b=5.已知11a2+2=3aa的值是.,则6.已知被除式是x3+2x2-1,商式是x,余式是-1,则除式是()A、x2+3x-1B、x2+2xC、x2-1D、x2-3x+1 7.如(x+m)与(x+3)的乘积中不含x的一次项,则m的值为()A.–3B.3C.0D.1 8.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了2cm,面积相应增加了32cm,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6cmB、5cmC、8cmD、7cm 9.下列各式是完全平方式的是()2A、x2-x+14 B、1+x2 C、x+xy+12D、x+2x-110.下列多项式中,含有因式(y+1)的多项式是(y 2 - 2 y + 1)A.22222(y+1)-(y-1)(y+1)-(y-1)(y+1)+2(y+1)+1B.C.D.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与感受?说出来大家分享。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初中数学教案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初中数学教案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初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整式的乘除概念,掌握整式乘除的运算法则;(2)学会运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3)能够运用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发现整式乘除的规律;(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索因式分解的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整式的乘除运算;(2)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

2. 教学难点:(1)整式乘除中的灵活运用;(2)因式分解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概念;2. 讲授法:讲解整式乘除的运算法则及因式分解的方法;3.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因式分解的技巧;4. 练习法: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课件,以便进行直观演示;2. 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3. 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几何图形,以便更好地讲解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如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引入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概念;2. 讲解与演示:讲解整式乘除的运算法则,并进行实物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3.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因式分解的方法,如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4. 练习与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解,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5. 拓展与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多项式乘多项式和因式分解的三个方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x^2+5x+6)的因式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相关的实际问题。
-公式法:运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等进行因式分解。
-分组分解法:将多项式分组,使组内项有公因式,然后分别提取公因式并分解。
2.教学难点
(1)整式乘法的运算过程:对于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学生容易在分配律的运用、合并同类项等方面出现错误。
-举例:(x+2)(x+3),学生可能会忽略括号展开时,将每一项分别相乘,导致运算错误。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整式的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整式相乘,它是代数运算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学问题中。因式分解是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乘积,这个过程有助于简化复杂的表达式,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我们要计算(x+2)(x+3)的结果。这个案例展示了整式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因式分解简化表达式。
2.逻辑推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原理和逻辑思维进行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推理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逻辑性。
3.数学建模:使学生能够运用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4.数学运算:训练学生熟练进行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5.数据分析:培养学生通过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单元教材分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单元教材分析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售价是多少?”让学生尝试计算。这样,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整式乘法的实际应用,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时,我会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际例子,系统地讲解整式乘法、除法和因式分解的概念、方法和技巧。我会强调整式乘法中的分配律、结合律等运算法则,并通过例题展示整式乘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我还会介绍整式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以及因式分解的几种常用方法,如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等。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例如,在课后,我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找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我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反思与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
4.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对整式乘法、除法和因式分解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我会给出几道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题。这样,学生可以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大单元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的概念。
2.整式的乘法:讲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
3.因式分解:引导学生探索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等因式分解方法,并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
4.应用拓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6.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和单元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通过测试结果,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7.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拓展练习。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8.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通过布置探究性作业,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引入新课: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整式乘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进而导入新课——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详细讲解整式的乘法法则和因式分解方法。
1.整式的乘法法则: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并引导学生观察规律,总结通用的乘法法则。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数学具有较强的兴趣,愿意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学学习抱有恐惧心理,缺乏信心。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此外,学生在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上也需要进一步培养。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集体备课

第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集体备课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 教学内容及地位本章属于《课程标准》中的 “数与代数”领域,其核心知识是:整式的乘除运算和因 式分解。

这些知识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列代数式、整式加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 式的基础引入的。

也是进一步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 同时又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因此,本章在初中学 段占有重要地位。

2、 本章教学内容在学习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如下:现实世界、其他学科、数学中的问题箱境L 同底数幕的乘法、冨的乘方、积的乘方r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J b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L 阖式分解的憲义看出,本章内容的突出的特点是:内容联系紧密、以运算为主。

全章紧紧围绕整式的乘除运 算,分层递进,层层深入。

在整式的乘除中,单项式的乘除是关键,这是因为其他乘除都要 转化为单项式除法。

实际上,单项式的乘除进行的是幕的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因此幕的运 算是学好整式乘除的基础。

整式乘除运算一-多项式翠以单项式|分配眸■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一►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 L同底数霹的除法、零指数完全平方公式 因式分解一L 提公因式法「因式分斛的方法一 公式法上 面 可 以目标解析⑴解析每个目标①目标1中《课标》对整式乘法运算的要求——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是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难度作一个要求。

②目标2中对乘法公式的要求不仅是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更要引起老师们注意的是,目标要求会“推导”乘法公式,因此在教学中要从代数、几何多个角度出发推导公式。

③目标3中,《课标》要求: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

首先初中阶段对分解因式只要求掌握两种方法,而对于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则不做要求;其次,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如把多项式a8-1分解因式则是超课标了;最后,多项式中的字母指数仅限于正整数的情况,不考虑指数是负数,分数或字母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集体备课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集体备课)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集体备课的全部内容。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教学内容及地位本章属于《课程标准》中的“数与代数”领域,其核心知识是:整式的乘除运算和因式分解.这些知识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列代数式、整式加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的基础引入的。

也是进一步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又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因此,本章在初中学段占有重要地位.2、本章教学内容在学习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如下:从上面可以看出,本章内容的突出的特点是:内容联系紧密、以运算为主。

全章紧紧围绕整式的乘除运算,分层递进,层层深入。

在整式的乘除中,单项式的乘除是关键,这是因为其他乘除都要转化为单项式除法.实际上,单项式的乘除进行的是幂的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因此幂的运算是学好整式乘除的基础.3、教学目标目标解析:⑴解析每个目标①目标1中《课标》对整式乘法运算的要求-—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是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难度作一个要求。

②目标2中对乘法公式的要求不仅是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更要引起老师们注意的是,目标要求会“推导"乘法公式,因此在教学中要从代数、几何多个角度出发推导公式。

③目标3中,《课标》要求: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

首先初中阶段对分解因式只要求掌握两种方法,而对于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则不做要求;其次,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如把多项式a8—1分解因式则是超课标了;最后,多项式中的字母指数仅限于正整数的情况,不考虑指数是负数,分数或字母的情况。

而在学习过程中比克标的要求要高一些,通过教学我们要让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从中体会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辨证思想.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和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数学书P172选学部分中提到了“十字相乘法”),渗透特殊到一般,逆向思维,换元等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通过因式分解的应用与实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获得一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方法.显然教材比课标中的目标高很多,建议老师们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目标要求。

⑵《课标》总目标与人教材具体目标整体要求偏低,建议从两个方面把握:③《课标》是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教材的版本可以不同,但《课标》是同一个,从中考角度讲,中考内容一定不能超出《课标》要求的范围,因此应以《课标》为准绳把握教学目标。

④《课标》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只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最低、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编写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4。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本章教学重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和因式分解的两种基本方法,教学难点乘法公式的灵活应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两种方法和变形技巧。

5。

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14。

1整式的乘法 4课时14.2乘法公式 2课时14.3因式分解 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 2课时6、教学要求基本要求--—会识别、能计算:经历幂的运算性质、整式的乘法法则、乘法公式的探索过程,能够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特别是利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掌握三个对象以内的数字指数的幂的运算,如:223a a a⋅⋅()掌握可转化为幂的运算的数字简单问题,如:24⨯273掌握三个以内单项式的乘法运算,如:232-⋅⋅-32(2)ab a b ab掌握一个单项式与一个二项式的乘法运算,如:22x y xy xy⋅-3(23)掌握两个一次二项式的乘法运算(特别是应用乘法公式的),如:2+-+--(3)(2);(2)(2);(3)x x a b a b m n◆经历整式除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感受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直接使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因式分解.略高要求-—-会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能灵活地运用三个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并能弄清各性质之间以及它们与合并同类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根据运算性质、法则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较简单的混合运算.◆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

如:415×0.2515=(4×0.25)15=…;(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逆用积的乘方性质简化运算)98×102=(100-2)×(100+2)=…;1022=(100+2)2=….(利用乘法公式将数的运算简化)◆能综合运用两个乘法公式进行计算,并把公式推广到三个数的情况。

如:P155例5: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1)(x+2y—3)(x—2y+3);(2)(a+b+c)2◆体会代数与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能用几何图形解释代数恒等式,从中体会数学的整体性.如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较高要求———知识的灵活应用◆ 能够逆用幂的运算性质进行简化计算。

如:若2m =a , 32n = b ,则23m +10n = 。

(用a 、b 的代数式表示)◆ 会逆用乘法公式解决问题.如:若4y 2 +my +9是一完全平方式,求m 值。

如:已知x -y =-10,求222x y xy +-的值.(可以整体代入) ◆ 能够综合应用本章的知识适当进行等式的恒等变形。

如:已知a +b =5,ab =3,求a 2 +b 2的值.如:已知x +5y =6 , 求 x 2+5xy +30y 的值. (利用因式分解,两次整体代入)如:在(x 2+ax+b )(2x 2-3x —1)的积中,x 3项的系数是-5,x 2项的系数是—6,求a ,b 的值。

(求待定系数的值)◆ 知道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11.(无特别说明都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分解因式)7、教学建议⑴把握教学要求,重视 “过程”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课程标准中对于那些对后续学习意义不大、学得很早但用得很晚,以及过繁过难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或降低要求。

教学中要注意准确把握教学要求,避免将删掉或降低难度的内容重新拣回。

本章整式乘除的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乘法公式的得出过程,一般都是从数的运算,归纳得到式的运算性质,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过程。

在性质和公式发生过程的教学中,要重视上述归纳的过程教学,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性质和公式。

应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运用的基础上予以巩固。

⑵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和“思考”栏目,以“观察——归纳—-—--类比——概括"为主要线索呈现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在探索活动中体会整式运算的规律,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能够合理安排运算顺序,寻找简捷的运算途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本章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和归纳;通过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通过“探究”栏目,让学生体验获得结论的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信心;通过“思考"栏目可以拓展思维空间,促进数学思考,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信任学生,努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⑶渗透思想方法,注意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本章主要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基本数学思想等。

“转化思想”的使用在本章中极为突出。

例如多项式的乘除法都是先转化为单项式的乘除,再转化为有理数的乘除与同底数幂的乘除法。

由此可以看出,在整式的乘除法的学习中,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够熟练地进行后面的运算;只有在熟练运用转化方法的前提下,才能够顺利地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代数与几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形结合,实际上就是抽象与直观的结合.在以运算为主的“整式的乘除”一章中,抽象的运算公式、性质和法则借助于图形,就可以直观地反映它们的含义,揭示它们的本质,便于学生理解,增强记忆效果。

比如教材在介绍单乘多、多乘多、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时,都是先通过计算,得出用符号语言表达的法则,然后用文字语言加以概括和总结,最后用图形语言给出直观解释,将文字、符号、图形这三种数学语言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8、具体教学建议第一部分对章前引言内容应给予一定重视一般地,章节前面的引言内容是一章的主线,是本章主要内容的经典浓缩,教学中,我们要给予一定重视。

第十五章“整式”以实际背景“长方形绿地”切入,引出数学问题“整式运算和因式分解",即本章的核心知识,进而指出只有学习了本章知识,才能解决前面提到的实际问题,体现出“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应用于生活”的一般认识规律。

第二部分幂的乘除运算性质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得到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了解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了解学科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法则的探索过程)怎样避免散、乱的练习,达到紧凑、高效的学习?(设计典型的例题,通过探索,达到一题多用,如:102×103,可以通过变底数、变指数、变项数、变符号、变问题情境、变思维方式训练;或进行编题活动)对字母指数幂的问题如何处理和掌握?(简单的字母指数问题应涉及)对形如()n a-的式子,如何处理?(对()n a-,可以通过探究,得到一般规律)如何淡化记忆,强调经历,更有效地与学生固有知识结构相衔接?(教材不用黑体字,于前有别,注意体会,通过补充一定量的口答题、辨析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加强对幂性质的掌握)需要不需要补充?补充多少?(补充一些应用类问题,如:已知210.5n a +=,求6381n a +-的值)建议一:幂的意义要复习到位关于底数、指数、幂的概念,尤其是幂的意义是学习幂的四个运算性质的基础,而这些概念是在有理数的乘法中学习的,储存知识的时间过长,学生可能遗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