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学化学习题讲解与按章节复习
大一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大一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必修的学科。
在大一的化学课程中,第二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子结构。
下面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对大家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一、化学的概念和分类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方面。
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如无机酸、无机盐等;有机化学则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组成、性质和变化。
二、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表示法的一种形式,在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左边,生成物位于右边。
化学计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通过化学计量,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进而推导出它们的质量比例。
三、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它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元素和化合物都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四、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则绕核运动。
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的电荷为零,电子的电荷为负。
根据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元素可以分为不同的同位素。
五、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组成的一种表格。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看出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趋势。
元素周期表按照周期数和主族进行划分,不同周期和主族的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价态。
六、化学键和分子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化学键的种类和强度有关。
七、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一个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反应类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大学化学课后复习题解答
第二篇习题与习题解答第一章1.用作消毒剂的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0.030,这种水溶液的密度为1.0g mL1,请计算这种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和摩尔分数。
解:1L溶液中,m( H2O2) = 1000mL 1.0g mL10.030 = 30gm( H2O) = 1000mL 1.0g mL1(10.030) = 9.7102gn( H2O2) = 30g/34g moL1=0.88moln( H2O) = 970g/18g.mol1=54molb( H2O2)= 0.88mol /0.97kg = 0.91mol kg1c( H2O2)= 0.88mol/1L = 0.88mol L1x( H2O2) = 0.88/(0.88.+54) = 0.0162.计算5.0%的蔗糖(C12H22O11)水溶液与5.0%的葡萄糖(C6H12O6)水溶液的沸点。
解:b(C12H22O11)=5.0g/(342g.mol10.095kg)=0.15mol kg 1b(C6H12O6)=5.0g/(180g.mol10.095kg)=0.29mol kg1蔗糖溶液沸点上升T b=K b b(C12H22O11)= 0.52K kg mol10.15mol kg1=0.078K蔗糖溶液沸点为:373.15K+0.078K=373.23K葡萄糖溶液沸点上升T b=K b b(C6H12O6)= 0.52K kg mol10.29mol kg1=0.15K葡萄糖溶液沸点为:373.15K + 0.15K = 373.30K3.比较下列各水溶液的指定性质的高低(或大小)次序。
(l)凝固点: 0.1mol kg 1 C12H22O11溶液,0.1mol kg 1 CH3COOH溶液,0.1mol kg 1 KCl 溶液。
(2)渗透压:0.1mol L 1 C6H12O6溶液,0.1mol L1CaCl2溶液,0.1mol L 1 KCl溶液,1mol L 1 CaCl2溶液。
大一基础化学章节知识点
大一基础化学章节知识点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1 原子的基本组成部分:质子、中子、电子1.2 原子质量和原子序数的概念1.3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1.4 周期表上的周期性规律: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1.5 元素的同位素和同系物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2.1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2.2 共价键形成的条件和共价键的特点2.3 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2.4 共价键的长度和键能2.5 分子的几何构型和分子极性3. 气体状态和气体相对论3.1 气体的性质和状态方程3.2 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3.3 气体分子的运动与速率分布3.4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常数 3.5 气体的混合和摩尔分数4.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4.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4.2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4.3 电子转移和电子配置变化4.4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4.5 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和电极反应5. 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5.1 化学平衡的条件和特点5.2 平衡常数和化学反应的方向5.3 动态平衡和平衡常数表达式5.4 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5.5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6. 溶液和溶解度平衡6.1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6.2 溶解度和溶解度积的定义6.3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6.4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压力、离子间相互作用力等 6.5 溶液的浓度表示: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7. 酸碱中和反应和pH值7.1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7.2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3 pH值的定义和计算方法7.4 酸度和碱度的量化表示7.5 pH指示剂和酸碱滴定8. 晶体和固体结构8.1 晶体的组成和晶体结构的分类8.2 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8.3 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的性质差异8.4 固体的晶格、晶胞和晶体缺陷8.5 固体的性质:硬度、熔点、导电性等以上是大一基础化学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大学化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1.de Bloglie 关系式:hmv λ=又 22J kg m s -=⋅⋅ 已知319.109510m kg -=⨯;615.010v m s -=⨯⋅;346.62610h J s -=⨯⋅;代入,34342210316131616.62610 6.62610 1.45510145.59.109510 5.0109.109510 5.010J s kg m s sm pm kg m s kg m sλ--------⨯⋅⨯⋅⋅⋅===⨯=⨯⨯⨯⋅⨯⨯⨯⋅2. (1) 3d ;n=3, l=2, m=0,±1, ±2,共5个轨道,每一轨道至多两个电子,即:3,2,0, ±1/2;3,2,1,±1/2;3,2,-1, ±1/2;3,2,+2, ±1/2;3,2,-2, ±1/2; (2) 4s ;n=4, l=0, 即4,0,0 (±1/2);(3) 氧原子中的4个p 电子:n=2, l=1, m=0, ±1, 即2,1,0, ±1/2;2,1,1, +1/2(或-1/2);2,1,-1,+1/2(或-1/2);(4) 4s 1电子,4,0,0,+1/2或4,0,0,-1/2。
3.根据周期数、族序数和主、副族规律:(1)第3周期,零族,主族;(2)第5周期,ⅣA 族,主族;(3)第4周期ⅣB ,副族; (4)第4周期,ⅠB ,副族。
5. (1)②, (2)③;②;④, (3)①②, (4)⑤6. (1)Ga 价电子构型为4s 24p 1,价电子数为3; (2)W 原子的电子构型为[Xe] 4f 145d 46s 2; (3)最外层有6个电子的元素应为ⅥA ;(4) Sb 原子的电子构型为[Kr]4d 105s 25p 3,未成对电子数为3。
7.(1)该元素属于ⅡA ;(2)金属性强,电负性小;(3)一般氧化值为+2,其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O 。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第一章课后作业答案1-4.判断下列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它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
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电子、质子、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错误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3)4g H2和4g O2所含分子数目相等;错误4g H2含有2mol氧气分子。
氢气相对分子质量2,4g/(2g/mol)=2mol。
4g O2含有0.125mol氧气分子。
氧气相对分子质量32,4g/(32g/mol)=0.125mol。
所以分子数目不相等。
(4)0.5mol的铁和0.5mol的铜所含原子数相等;正确铁和铜都是由原子构成的金属,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相同,即摩尔数相同,就表示原子数相同。
(5)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错误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子,原子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
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物质的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而改变,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通常用m表示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6)化合物的性质是元素性质的加合。
错误化合物的性质是由组成该化合物的微观结构决定的,例如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性质却不同。
1-5.硫酸铵(NH4)2SO4、碳酸氢铵NH4HCO3和尿素CO(NH2)2三种化肥的含氮量各是多少?哪种肥效最高?答:①硫酸铵(NH4)2SO4,含氮量为(14*2)/(14*2+1*8+32*1+16*4)≈0.212②碳酸氢铵NH4HCO3,含氮量为14/(14+1*5+12+16*3)≈0.177③尿素CO(NH2)2,含氮量为(14*2)/(12+16+14*2+1*4)≈0.467综上,0.177<0.212<0.467,这三种肥料中,尿素的含氮量最高,所以尿素的肥效最高。
人教通用版2024高考化学新一线大一轮复习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讲义+精练含解析
化学计算题的常用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解答化学计算题的常用方法。
2.巩固“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的转换。
3.相识定量探讨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借助化学方程式解答化学计算题的常用方法。
【考情分析】 命题点五年考情 分析解读质量分数的求算2024·课标全国Ⅰ,T 26(5) 2024·课标全国Ⅱ,T 26(4)借助方程式,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题每年必考,一般不单独命题,而是作为某道非选择题中的一个设问出现,而学生平常养成的重思维而轻结果的做题习惯,也使化学计算成为制约学生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化学计算实力也成为教学重点。
物质含量测定 2024·课标全国Ⅱ,T 28(4)2024·课标全国Ⅰ,T 28(5)2015·课标全国Ⅱ,T 28(3)④化学式(或结晶水)的确定2024·课标全国Ⅲ,T 26(2)③ 2014·课标全国Ⅱ,T 27(4) 产率的求算2024·课标全国Ⅲ,T 27(5) 2014·课标全国Ⅰ,T 26(7)1.解题步骤(1)依据题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2)依据题中所给信息及化学方程式推断过量物质,用完全反应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3)把已知的和须要求解的量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有关化学式的下面,两个量及单位“上下一样,左右相当”。
(4)选择有关量(如物质的量、气体体积、质量等)的关系作为计算依据,列比例式,求未知量。
2.解题模板现以2H 2+O 2=====点燃2H 2O 为例,方程式中有关量的关系如下: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气体体积之比(相同状况下)≠质量之比。
依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时应遵循上述比例关系。
留意: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所列比例是否正确的推断依据是:“上下单位要一样,左右单位要对应”。
如考点指导1 解答连续反应类型计算题的捷径——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
2020版高考化学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第6章 第18讲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精讲义+优习题(含解析)鲁科版
第18讲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了解焓变(ΔH)与反应热的含义。
5.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6.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焓变、热化学方程式1.反应热(焓变)(1)概念: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ΔH。
单位:kJ·mol-1或kJ/mol。
(2)表示方法吸热反应:ΔH>0;放热反应:ΔH<0。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3.理解反应历程与反应热的关系图示意义a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b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c表示该反应的反应热。
ΔH 图1:ΔH=(a-b) kJ·mol-1=-c kJ·mol-1,表示放热反应图2:ΔH=(a-b) kJ·mol-1=c kJ·mol-1,表示吸热反应4.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表示:2mol氢气和1mol氧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kJ的热量。
(3)书写要求①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25℃、101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完整版)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教学内容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1.系统(体系)被划定的研究对象。
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能量交换);..物质交换,只有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6*.途径完成某过程的路径。
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变量是相同的。
7*.容量性质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合性,例如m(质量)V、U、G等。
8*.强度性质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合性,例如T、 (密度)、p(压强)等。
9.功(W)温差以外的强度性质引起的能量交换形式 [W=W体+W有]。
大学化学第二版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lgKө =
-ΔrGmө=(1500K)
- (-74.32)
=2.588
2.303RT
2.303×8.314×10-3×1500
∴ Kө = 102.588 = 3.87×102
大学化学第二版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P33: 第5题】解题思路
解: 查附录4可知:
CuO(s) +CO(g)=Cu(s) +CO2(g)
lgKө = -ΔrGmө(T) 2.303RT
- (-130.31)
=
= 9.75
2.303×8.314×10-3×698.15
∴ Kө = 109.75 = 5.62×109
与(1)比较: 表明温度不同, ΔrGmө(T)不同, 平衡常数也不同。
大学化学第二版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1) 在标准态下自发进行的温度T的计算:
△rHmө(298.15K)=∑vi△fHmө(生成物)-∑vi△fHmө(反应物) = [1×(-1433)] – [1×(-635.09)+1×(-296.83) +1×0] =-500.08 kJ·mol-1
大学化学第二版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rSmө(298.15K) =∑viSmө(生成物) -∑viSmө(反应物) =[ 1×106.7] –[1×39.75 + 1×248.22 + 1/2×205.14] = -283.84J·mol-1·K-1
的水溶液, 逐步加入0.100mol·dm-3 HCl 溶液, 试计算:
(1) (2)
当加入10.00cm3 当加入20.00cm3
HCl后, HCl后,
混合液的pH; 混合液的pH;
化学—系统精讲—专业知识-习题册(大学)
第一节 烷烃.................................................................................................................... 3 第二节 卤代烃................................................................................................................ 4 第三节 烯烃.................................................................................................................... 5 第四节 炔烃.................................................................................................................... 6 第五节 二烯烃................................................................................................................ 7 第六节 脂环烃................................................................................................................ 8 第七节 芳烃.................................................................................................................... 9 第八节 立体异构.......................................................................................................... 10 第九节 醇...................................................................................................................... 11 第十节 醛和酮.............................................................................................................. 12 第十一节 羧酸.............................................................................................................. 13 第十二节 有机物分子结构研究的一般物理测试方法.............................................. 14
【推荐】大学化学习题集 讲解.ppt
7
2、对于反应N2(g) + 3H2(g) = 2NH3(g), H2 的化学计量数是_______,若H2初始时刻为 5mol,反应一段时间后H2为2mol,则H2的反 应进度为_______, NH3的反应进度为______, 若将方程式写成2N2(g) + 6H2(g) = 4NH3(g) , 则H2的反应进度为_______。
A.V=kCACB B. V=k{CA}2{CB}
C.V=k{CA}{CB}2 D. V=k{CA}2{CB}2
6. 反用应的是C((s)+)O2(g)==CO2(g) , 的 △rH<0 ,欲加快正反应速率,下列措施无
A. 增大O2的分压; C.使用催化剂;
B.升温; D.增加C碳的浓度.
7.催化剂加快反应进行的原因在于它( )
条件是( )。 3.选择: (1)同一聚集状态的物质B的熵值与温度有关,其规律是( ) A. S(高温)<S(低温) B. S(高温)>S(低温) C. S(高温)=S(低温) D. 不确定 (2H)将、固体S的N符H4号NO依3次溶是于(水中,)溶液变冷,则该过程的G、 A. + - - B. + + - C. - + - D. - + +
求(3) 2N2O(g)+ 3O2(g)= 4NO2 (g)的KΘ 。
2.某温度下,反应H2(g)+Br2(g)=2HBr(g), KΘ(T) = 410-2,则反应 HBr(g) = 1/2H2(g)+1/2Br2(g)的KΘ(T) 为( )。
A.1/(4 10-2)
B. 1/ (4 10-2 )0. 5
新大学化学习题讲解与按章节复习
《大学化学》题解示例第二部分 分章复习第一章 化学反应基本规律1、 在标准态的规定中,下述表达不正确的是 ( ) 。
A 、标准压力P \=100.00KPa B 、T=298.15KC 、b \=1.00mol kg -1D 、 纯固体或纯液体处于标准压力。
2、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式中的反应热,能表示CO 2的Δf H m \(298.15K )的反应式为 ( ) 。
A 、C (金刚石)+ O 2(g )= CO 2(g )B 、C (石墨)+O 2(g )= CO 2(g )C 、CO (g )+21O 2(g )= CO 2(g ) D 、CO 2(g )=CO (g )+21O 2(g ) 3、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的热效应:Fe 3O 4(s)+4H 2(g)=3Fe(s)+4H 2O(l), Δr H m \=-22kJ mol -1 4Fe 2O 3(s)+Fe(s)=3Fe 3O 4(s), Δr H m \=-74kJ mol -1 4Fe(s)+3O 2(g)=2Fe 2O 3(s), Δr H m \=-1664kJ mol -1 则可计算出Fe 3O 4(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 )。
4、等压过程,高温非自发,低温自发的条件是 ( )。
5、等温条件下,某反应\mr G ∆=10kJ mol -1,这表示该反应在标准状态下 ( ) 。
A 、自发进行B 、非自发进行C 、自发与否,需具体分析6、车尾气中的CO ,可用加入催化剂催化其热分解的方法消除。
已知热分解反应CO(g)= C(s)+21O 2(g)的Δr H m \=110.5kJ mol -1, \m r S ∆=-0.089kJ mol -1 K -1 这一方法正确与否?解释其原因:7、(1)U ,S ,H ,G 均为 ( )。
(2)Δr H m >0为 ( )。
(3)Δr G m <0为 ( )。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1)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f m H ∆、θ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 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θr m G ∆、θ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 (l )50.10g ,求该反应的θr m H ∆。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多少? 解:HgO= Hg(l)+1/2O 2(g)θr m H ∆=22.7×200.6/50.1=90.89 kJ ·mol -1 Qv=Qp-nRT=89.65 kJ ·mol -1 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
此关系只适用于:A.理想气体;B.封闭系统;C.孤立系统;D.敞开系统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A.蒸气压;B.汽化热;C.熵;D.吉布斯自由能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C.高温自发;D.低温自发2-10 298K ,标准状态下,1.00g 金属镁在定压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MgO(s),放热24.7kJ 。
新大学化学1--3章答案
1.2 习题及详解一.判断题1. 状态函数都具有加和性。
(×)2. 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发生了改变。
(√)3. 由于CaCO3固体的分解反应是吸热的,故CaCO3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负值。
(×)4.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效应时,其热效应与过程无关,这表明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起,始状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5.因为物质的绝对熵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温度升高可使各种化学反应的ΔS大大增加。
(×)6. ΔH, ΔS受温度影响很小,所以ΔG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7. 凡ΔGθ大于零的过程都不能自发进行。
(×)8. 273K,101.325KPa下,水凝结为冰,其过程的ΔS<0, ΔG=0。
(√)9.反应Fe3O4(s)+4H2(g) → 3Fe(s)+4 H2O(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2244(/)(/)H OTHp pKp pθθθ=。
(√)10.反应2NO+O2→2NO2的速率方程式是:)()(22OcNOkcv⋅=,该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二.选择题1. 某气体系统经途径1和2膨胀到相同的终态,两个变化过程所作的体积功相等且无非体积功,则两过程( B )A.因变化过程的温度未知,依吉布斯公式无法判断ΔG是否相等B.ΔH相等C.系统与环境间的热交换不相等D.以上选项均正确2. 已知CuCl2(s)+Cu(s)→2CuCl(s) Δr H mΘ(1) =170KJ•mol-1Cu(s)+Cl2(g) → CuCl2(s) Δr H mΘ(2) =-206KJ•mol-1则Δf H mΘ(CuCl,s)应为(D )KJ.mol-1A.36B. -36C.18D.-183. 下列方程式中,能正确表示AgBr(s)的Δf H mΘ的是( B )A.Ag(s)+1/2Br2(g)→ AgBr(s)B.Ag(s)+1/2Br2(l)→AgBr(s)C.2Ag(s)+Br2(l)→ 2AgBr(s)D.Ag+(aq)+Br-(aq)→ AgBr(s)4. 298K下,对参考态元素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B.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C.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D.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5. 某反应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低温时不能自发进行,则其( B )A.ΔH>0, ΔS<0 ;B. ΔH>0, ΔS>0C.ΔH<0, ΔS<0 ;D.ΔH<0, ΔS>06.1mol气态化合物AB和1mol气态化合物CD按下式反应:AB(g)+CD(g)→AD(g)+BC(g),平衡时,每一种反应物AB 和CD都有3/4mol转化为AD和BC,但是体积没有变化,则反应平衡常数为( B )A.16B.9C.1/9D.16/97.400℃时,反应3H2(g)+N2(g)→2NH3(g)的K673Θ=1.66×1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化学》题解示例
第二部分 分章复习
第一章 化学反应基本规律
1、 在标准态的规定中,下述表达不正确的是 ( ) 。
A 、标准压力P \
=100.00KPa B 、T=298.15K
C 、b \=1.00mol kg -1
D 、 纯固体或纯液体处于标准压力。
2、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式中的反应热,能表示CO 2的Δf H m \(298.15K )
的反应式为 ( ) 。
A 、C (金刚石)+ O 2(g )= CO 2(g )
B 、
C (石墨)+O 2(g )= CO 2(g )
C 、CO (g )+2
1O 2(g )= CO 2(g ) D 、CO 2(g )=CO (g )+2
1O 2(g ) 3、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的热效应:
Fe 3O 4(s)+4H 2(g)=3Fe(s)+4H 2O(l), Δr H m \=-22kJ mol -1 4Fe 2O 3(s)+Fe(s)=3Fe 3O 4(s), Δr H m \
=-74kJ mol -1 4Fe(s)+3O 2(g)=2Fe 2O 3(s), Δr H m \
=-1664kJ mol -1 则可计算出Fe 3O 4(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 )。
4、等压过程,高温非自发,低温自发的条件是 ( )。
5、等温条件下,某反应\m
r G ∆=10kJ mol -1,这表示该反应在标准状态下 ( ) 。
A 、自发进行
B 、非自发进行
C 、自发与否,需具体分析
6、车尾气中的CO ,可用加入催化剂催化其热分解的方法消除。
已知热分
解反应CO(g)= C(s)+2
1O 2(g)的Δr H m \=110.5kJ mol -1, \m r S ∆=-0.089kJ mol -1 K -1 这一方法正确与否?解释其原因:
7、(1)U ,S ,H ,G 均为 ( )。
(2)Δr H m >0为 ( )。
(3)Δr G m <0为 ( )。
(4)K\为 ( )。
8、反应的Δr H m\ <0,温度升高时(T2>T1)则平衡常数( )
当Δr H m\>0,温度升高时则( )。
9、碳燃烧反应为基元反应,其方程式为C(s)+O2 (g)→CO2 (g)则其反应速率方程式为( )。
A、υ=κc(C)c(CO2)
B、υ=κc(O2)c(CO2)
C、υ=κc(CO2);
D、υ=κc(O2)
10、高温度,可增加反应速度,主要因为( )。
A、增加了分子总数
B、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C、降低了活化能
D、促进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11、已测得高温时焦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C+CO2→2CO的活化能为167kJ mol-1。
则当反应温度自900K升高到1000K时,1000K的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 倍。
12、加入催化剂,能使反应速率加快,则其平衡常数也随之增大。
正确与否( )。
13、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 ( )
A、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系数均为1的反应
B、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
C、任何实际上能够进行的反应
14、对于下列反应
A、4NH3(g)+3O2(g)=2N2(g)+6H2O(g)
B、S(s)+O2(g)=SO2(g);
C、2SO2(g)+O2(g)=2SO3(g);
它们分别与哪一个关系式:△H=△U, △H<△U, △H>△U 相对应。
△H=△U();△H<△U();△H>△U()
15、1mol液体苯在量热计中燃烧,C6H6(l)+7/2O2(g)=6CO2(g)+3H2O(l)
测得25℃时的恒容反应热Q V= -3263.9kJ,求Q P=?
16、用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概念来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时:反应物浓度
增大,是由于( ),提高反应温度,是由于( ), 催化剂的存在,( ),因而都可提高反应速率。
17、反应速率常数k,可表示( )时的反应速率。
k 值不受 ( ) 的
影响而受 ( )的影响。
18、反应3A + B = 2C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
19、对于参考态单质,规定它的Δf H m \(298.15K )= 0,\
B m,f G ∆(298.15K )
= 0,\m r S ∆(298.15K )= 0 。
是否正确( )。
20、某化学反应的\m
r G ∆>0,此反应是不能发生的。
是否正确( )。
21、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发应。
是否正确( )。
22、下列物质中Δf H m \
不等于零的是:
( ) A 、Fe (S ) B 、C (石墨) C 、Ne (g ) D 、Cl 2(l )
23、将固体NH 4NO 3溶于水中,溶液变冷,则该过程的ΔG ,ΔH ,ΔS 符号依
次是( )
A 、+,-,-
B 、+,+,-
C 、-,+,-
D 、-,+,+
24、下列过程中,ΔG =0的是( )
A 、 氨在水中解离达平衡
B 、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
C 、乙醇溶于水
D 、炸药爆炸
25、一容器中有4.4g CO 2,14g N 2和12.8g O 2,气体总压为2.026×105Pa ,求
各组分的分压。
答案:
1、B
2、B
3、-1134KJ .mol -1
4、∆H <0, ∆S <0
5、B
6、方法错
误。
因Δr H m \>0 ,\m r S ∆<0,在任何温度\m r G ∆>0,反自非发。
7、状态函数、吸热反应、自发反应、标准平衡常数 8、变小、变大 9、
D 10、B 11、9.3 12、错 13、B 14、B 、C 、A 15、解: Q P -Q V = RT ∆n = (8.314×298.15×2.5) J = 6197J ∴ Q P = -3263.9KJ+6.197KJ = 3257.7kJ 16、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更多的分子获得了能量而成为活化分子,即活化分子分数增加、降低了活化能 17、一定温度下,反应物为单位浓度、浓度、温度 18、3、1、2 19、错 20、错 21、错 22、D 23、D 24、A
25、解: 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
n (CO 2)= 1mol
444.4−⋅g g =0.1mol n (N 2)=1mol
2814−⋅g g = 0.5mol n (O 2)=1mol
328.12−⋅g g = 0.4mol
由道尔顿分压定律 总)(p p i =(总)
n n i 得 (总)(总)
p n n p i i = 所以5210026.2mol
5.0mol 4.0mol 1.0mol 1.0××++=)(CO p Pa = 2.026×104Pa 521002
6.2mol
5.0mol 4.0mol 1.0mol 5.0××++=)(N p Pa = 1.013×105Pa 521002
6.2mol
5.0mol 4.0mol 1.0mol 4.0××++=)(O p Pa = 8.104×104
Pa
第二章 溶液与离子平衡
1.东北和西北地区,冬季汽车水箱中加入乙二醇的主要原因是:( )
A 沸点上升;
B 蒸气压下降;
C 凝固点下降;
D 渗透压
2.在高山上烧水,不到100℃就沸腾,是因为高山 ( ) 把冰放到0℃的盐溶液中,冰将 ( ) ,是因为:
3. 根据相同条件下的解离常数可比较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正确与否?( )
4.当二元弱酸的Θ2K 《Θ1K 时,酸根离子的浓度在数值上等于Θ2
K ,与酸的 浓度 ( )。
5.向1.0M HCl 溶液中通入H 2S 气体,溶液中的S 2-浓度可近似地按
b (S 2-)≈Θ2,a K 计算。
判断对错 ( )。
6.缓冲溶液是由 ( )或( )组成的混合溶液。
7.向10ml 蒸馏水中,加入10ml 0.001M HCl 后,水的离子积常数Θw
K (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变为零
8.已知)CrO (Ag 42ΘS K =1.12×10-12, (AgCl)ΘS K =1.77×10-10,
(AgI)ΘS K =8.51×10-17,在含有CrO 42-,Cl -和I -
离子的(三者浓度均为 0.1mol 。
kg -1)的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 3溶液,先生成( )沉淀, 其次生成 ( )沉淀,最后生成 ( )。
用简单计算解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