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读书笔记《琵琶行》
语文必修一琵琶行并序笔记
语文必修一琵琶行并序笔记
《琵琶行》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是元曲中首创重要
的浪漫爱情曲子。
该诗故事发生在杭州西湖边,描述了一位巫婆黄蓉
拉琵琶,抚琴吟唱的故事。
一、前言
《琵琶行》是苏轼晚年的著名代表作,以其新奇、优美的笔调,为浪
漫爱情曲风注入了活力。
该诗有故事性,深刻揭示了男女之间牵制爱
情的心理,反映了时代气息和爱情矛盾。
二、情节
第一段:
主人公张旭,是太行山脚下的小牧童,常常到西湖的边上放羊。
有一
次遇见一位巫婆,名叫黄蓉,也是个美人。
他们发生了爱情,但是最
终还是离别。
第二段:
在她离去之前,黄蓉拉琵琶吟唱《琵琶行》,张旭听得神魂颠倒。
但是,他意识到他不能留住黄蓉,不能承受跨越社会阶级的爱情。
于是,他伤心地回到太行山脚下,从此失去了对爱情的热情。
第三段:
时光流逝,张旭很快就老了,但他依然想念黄蓉,不禁把《琵琶行》
吟诵出来,“思君令人老,倚杖把酒倾。
”他的心灵里内还深深的留
有对黄蓉的思念。
三、深意
《琵琶行》有深刻的主题性,它以张旭和黄蓉的爱情为例,反映出跨
越社会阶级的爱情,无法得到实现。
它深刻揭示了爱情的力量能够突
破一切,但是很多时候,它一样被无情的社会阶级界限和心理障碍抑制。
它也把男女的感情的快乐和痛苦,汇聚成一幅凄美的爱情图画,
深受人们喜爱。
《琵琶行》读后感(精选17篇)
《琵琶行》读后感《琵琶行》读后感(精选17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琵琶行》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琵琶行》读后感篇1《琵琶行》和《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中的双璧。
即使没有其他作品,只凭这两首诗,白居易就足以不朽。
与早年的《长恨歌》写历史题材有所不同,《琵琶行》转到了现实题材。
诗人通过亲身见闻,叙写了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
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感情特别真诚深挚;因为是在贬所深秋月夜的江面巧遇琵琶女,所以诗情特别哀婉苍凉。
《琵琶行》一出,不仅当即风靡宫廷里巷,而且千百年来一直传颂不衰,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唐宣宗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乐天》)之赞,清代张维屏有“一曲琵琶说到今”(《琵琶亭》)之叹。
这首长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可分为四部分。
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为第一部分,通过秋夜浔阳江头景色与送客场面的描写,烘托出凄凉冷落的氛围。
第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正面描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感人至深的音乐效果,并为她自叙身世作了有力的铺垫。
这一部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序奏,饱含深情,低缓哀婉;第二层是弹奏的第一个高潮;第三层是转折,琴音由疾速强劲转入舒缓。
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介绍琵琶女由少年欢乐到老年伤悲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结束,把琵琶女和诗人自身的命运联系起来,抒发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抑郁之情。
全诗语言平易简洁,却又极有表现力,不求其工而自工;而且画意鲜明,诗情浓郁,清词妙喻,络绎不绝。
尤其是对琵琶女弹奏乐曲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正如《傅雷家书》所说:“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
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
《琵琶行》读书笔记(7篇)
《琵琶行》读书笔记(7篇)《琵琶行》读书笔记1红颜琵琶,当年在教坊曾属首部;诗人才情,也曾赢得一时盛名。
而今相逢在天涯沦落的客船上,孤傲清高的心灵怎能不生出丝丝缕缕的怅惘和感伤。
开头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为第一段,描写与琵琶女的偶然相遇,及其弹奏琵琶的精湛技艺。
诗人送客江头,秋风萧瑟,一片凄凉。
宾主话别,醉不成欢,实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此时此刻,忽闻有琵琶弹奏声隐约传来,宾主不约而同地被吸引过去。
作品由描写朋友话别到引出琵琶声及弹奏琵琶的倡女,转接之间极其自然巧妙。
同时也从侧面渲染出弹琵琶者演技非同小可。
接下来描写艺人的出场,先是“琵琶声停欲语迟”,“迟”字显示出琵琶艺人犹疑不决,似有隐衷,复又“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后一句描写女子羞答答的样子极传神巧妙,艺人的性别也不言自明。
同时又预示着这是个饱经风霜,深受磨难的不幸艺人。
果然,在调弦定音后,“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弦声低沉,似乎弹者有意掩藏、压抑内心的情感。
每根弦都发出低沉忧郁的声音,每一声都寄寓着无限的哀思。
这就为后面描述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做好了铺垫。
作品从写琵琶女的试弹动作开始,一步步将读者引入乐曲传达的情境中去。
她的演技是精湛神妙的,诗人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两句描绘其娴熟精到。
因为训练有素,虽是信手弹来,却无不合乎节拍,弹技可谓达到炉火纯青之境。
作品接下来运用复杂而又连贯、贴切而又优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美妙,节奏快慢转换的变化。
嘈嘈急雨,切切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泉流冰下,这一连串精妙绝伦的比喻仿佛使读者亲耳听到了琵琶的声音。
这是多么出色的描写!至于乐声低缓停歇如冰泉冷涩,进入高潮若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及曲终收拨时的声如裂帛,无不是新颖贴切的比喻,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仅使人想见其声之清脆,进而还会产生乐声如珠玉般圆润的感觉。
最后作品用。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描写了乐曲的动人效果,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陶醉在琵琶弹奏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中。
《琵琶行》读后感
《琵琶行》读后感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读完这首诗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 情感真挚:诗中描绘了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和不幸的人生经历,以及诗人自己被贬的愤懑之情,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他们的悲哀和无奈。
特别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也抒发了自己被贬的苦闷。
- 描写细腻:诗人通过对琵琶声音的细致描写,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让我仿佛置身于琵琶声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
这种细腻的描写使我对琵琶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寓意深刻:诗中不仅描写了个人的命运,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从琵琶女的身世中,我看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悲哀。
- 艺术价值高:整首诗结构严谨,情节跌宕起伏,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让我领略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也让我对白居易的文学才华深感钦佩。
读完《琵琶行》后,我不禁为诗人和琵琶女的命运而叹息,也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首诗让我明白,即使在困境中,我们也应该像诗人和琵琶女一样,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社会现实,珍惜现在的生活。
《琵琶行》读后感5篇最新范文
《琵琶行》读后感5篇最新范文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描写妙声绝响的千古名篇;宋词又叫曲子词,其词牌名本来就是乐曲的名称,其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相关,是一种典型的音乐文学,而且是最为流行的音乐。
那么琵琶行读后感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琵琶行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琵琶行》读后感范文一这首诗可分为三段。
开头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为第一段,描写与琵琶女的偶然相遇,及其弹奏琵琶的精湛技艺。
诗人送客江头,秋风萧瑟,一片凄凉。
宾主话别,醉不成欢,实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此时此刻,忽闻有琵琶弹奏声隐约传来,宾主不约而同地被吸引过去。
作品由描写朋友话别到引出琵琶声及弹奏琵琶的倡女,转接之间极其自然巧妙。
同时也从侧面渲染出弹琵琶者演技非同小可。
接下来描写艺人的出场,先是“琵琶声停欲语迟”,“迟”字显示出琵琶艺人犹疑不决,似有隐衷,复又“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后一句描写女子羞答答的样子极传神巧妙,艺人的性别也不言自明。
同时又预示着这是个饱经风霜,深受磨难的不幸艺人。
果然,在调弦定音后,“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弦声低沉,似乎弹者有意掩藏、压抑内心的情感。
每根弦都发出低沉忧郁的声音,每一声都寄寓着无限的哀思。
这就为后面描述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做好了铺垫。
作品从写琵琶女的试弹动作开始,一步步将读者引入乐曲传达的情境中去。
她的演技是精湛神妙的,诗人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两句描绘其娴熟精到。
因为训练有素,虽是信手弹来,却无不合乎节拍,弹技可谓达到炉火纯青之境。
作品接下来运用复杂而又连贯、贴切而又优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美妙,节奏快慢转换的变化。
嘈嘈急雨,切切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泉流冰下,这一连串精妙绝伦的比喻仿佛使读者亲耳听到了琵琶的声音。
这是多么出色的描写!至于乐声低缓停歇如冰泉冷涩,进入高潮若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及曲终收拨时的声如裂帛,无不是新颖贴切的比喻,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仅使人想见其声之清脆,进而还会产生乐声如珠玉般圆润的感觉。
读《琵琶行》随笔(推荐阅读)
读《琵琶行》随笔(推荐阅读)第一篇:读《琵琶行》随笔读《琵琶行》随笔两个不幸的人、两颗冷落的心,在浔阳江头相遇时,一种人生从未有过的幸福感、温暖感便滋生了。
琵琶女的一生有过精彩有过黯淡更有过悲欢离合。
往昔她看似风光、红极一时,但实质上她只能是男人享乐的工具和纵情的牺牲品。
但在明月朗照的今夜,在秋风瑟瑟的浔阳江头,让她体验到了、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终于有机会倾诉了积压在内心深处多年的悲凄之情。
因为她遇到了平生以来唯一的也许是最后的知己,让自己在他面前低眉信手续续弹,毫无保留的说尽心中无限往事。
我认为琵琶女此生有此知音足矣。
其实,如果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者,而我认为琵琶女更是白居易的知音人。
因为琵琶女敢于在一个地位高于自己而又陌生的权贵面前身深情、大胆的流露自己这最起码是对白的一种信任,俗话说的好知音说与知音听,另一方面,当白居易描述自身的遭遇时,琵琶女给予了他人世间最美丽的理解和同情。
琵琶女把自己的不幸痛苦融入手指融入丝弦融入音乐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表达中与白居易已心有灵犀,当我们看到琵琶女在深情的倾唱自己的痛苦不幸时,我们有何尝不能看到那就是白居易在倾唱自己的心声啊!琵琶女这时也就是白居易的化身了。
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又何必曾相识。
芸芸众生之中,相遇相识相逢之人又何止千万,而相知又有几人呢?也许时间的长久并不能证明彼此之间能够心心相印。
然而偶然间他乡的擦肩而过却能换来最永恒、最美丽的回眸,相逢是一种美,而相逢之时彼此心灵间的默契更是一种美。
那一刻没有红尘的世态炎凉,尔虞我诈,有的只是天地间的融融暖意。
这一刻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那一个最美丽最永恒最温馨的夜晚。
此良夜更是琵琶女、白居易生命历程和人性光辉的创造和杰作!第二篇:读随笔读《培根随笔》有感“知识就是力量”,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并不陌生吧!是的,这就是《培根随笔》的作者,培根所提出来的。
虽说他的一生中没有什么科学的新发明,但他的这句话对当时的科学发展影响很大。
琵琶行课文笔记
琵琶行课文笔记
1、叙事和抒情相结合。
这首长诗从主人秋夜江边送客引出,其中描写1、叙事和抒情相结合。
这首长诗从主人秋夜江边送客引出,其中描写了环境、人物的行动、人物的对话和自白,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是一首完整的叙事诗。
诗句中包含着作者深切的感情,也算得上是一首抒情诗。
2、成功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琵琶女。
诗中通过对琵琶女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幸的妇女的形象。
同时,作者本人的这一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得以凸显出来。
3、对音乐的巧妙描写。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通过新奇的比喻把琵琶的声音写得具体可感。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以其深刻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和优美的音律而闻名。
以下是对《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二、创作背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时,偶遇一位琵琶女,听其弹奏琵琶并诉说身世,白居易由此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心生感慨,创作了此诗。
三、诗歌原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说起《琵琶行》,那可真是一首让人陶醉的经典之作!这篇古诗里藏着好多值得我们深挖的知识点,今天就来好好整理一番。
先来说说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这家伙,那可是唐朝诗坛的大腕儿!他的诗歌风格通俗易懂,就像跟你唠家常一样,让人感觉亲切得很。
《琵琶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诗的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场景描写简直绝了!浔阳江头,夜晚,秋风瑟瑟,枫叶和荻花飘飞。
你想想,这画面是不是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啦?这里的“瑟瑟”用得特别妙,不仅写出了秋风吹动枫叶荻花的声音,还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再看“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这一句可有意思啦!主人下了马,客人上了船,准备喝酒却没有音乐相伴。
这里的“管弦”指的就是音乐,多形象啊!然后就是那位神秘的琵琶女出场啦。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哎呀呀,大家千呼万唤,她才慢慢出来,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这害羞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好奇她到底弹得咋样。
说到琵琶女的弹奏,那可真是精彩绝伦!“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大弦的声音啊,就像急雨一样响亮;小弦呢,又像情人之间的私语,轻柔细腻。
大小弦一起弹,那声音就像大珠小珠纷纷掉落玉盘,清脆悦耳,太有画面感了!你能想象那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的美妙吗?“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这琵琶声一会儿像黄莺在花下啼叫,婉转流利;一会儿又像泉水在冰下流动,阻塞不畅,时断时续,听得人心里也跟着一揪一揪的。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突然之间,就像银瓶破裂,水浆迸射;又像铁骑冲锋,刀枪齐鸣,这激烈的节奏,让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啦!琵琶女通过她的弹奏,讲述了自己的身世。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弟弟去参军,阿姨也去世了,时光匆匆,自己的容颜也渐渐衰老。
这命运的无常,真让人感慨万千。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前门庭若市,如今却门可罗雀,最后年纪大了只能嫁给商人作妻子。
琵琶行读后感(通用10篇)
琵琶行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琵琶行读后感1其实在众多诗人之中,我并不喜乐天,无关才情,只因他薄情冷酷,不善体贴人心。
将文人的架子摆了个十足,虽有鸿鹄之志,仲永之才,却终难摆脱世俗的枷锁,穷有一身酸臭的腐儒气息。
全然不似易安、李白等人。
其诗词名篇之间,是难得的真性情。
我却独爱这首他这一首《琵琶行》,犹爱那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隽永直白,点破人心。
落寞洒脱之意不加渲染便透纸而出,令人心悸。
但其实乐天一生大都富贵安乐,并无战乱流离之苦,老年更是坐享美酒佳肴,比起柳永、杜牧的半世漂泊,重光、杜甫的国仇家恨,他简直太幸运了。
一生当中的苦难屈指可数,其中最为严重的大抵就是那次贬官浔阳,但也正是因为这次贬官,他才写下这首《琵琶行》,让千年后的我轻吟浅诵,心中大恸。
这样悲凉真切的诗句出自他之手,实在让我啼笑皆非,让人顿感意料之外。
但静下心来,细读《琵琶行》,却又觉得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茫茫月色,清清江水,悠扬飘渺的琵琶声涉水而来,宛如一名幽怨的闺阁女子凄婉一笑,动人心弦,惊动了这一江瑟瑟的荻花,乱了诗人一片漂泊的心。
然后,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歌女身世凄凉,诗人遭遇可悲,可怜人见可怜人,惺惺相惜之感自然应运而生。
低沉的弦音掩映着歌女悲伤的情思,好似在哭诉平生的不幸,敛眉低头,琴音倾斜而下,又似说尽心中无限的惆怅。
区区二十八字,使我似乎又重回那个清冷的秋夜,淡淡的月光,如烟如雾,就像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丝丝缕缕,伴着琴音,扣人心弦。
也就难怪诗人一个七尺男儿,也潸然泪下,泪湿青衫了。
同是天涯失意之人,且让我纵笔挥洒,写下一曲《琵琶行》略表同情,也不枉这一番“良辰美景”。
也算是对自己这样天涯沦落之人的一种告慰和抒发,只是不知乐天这一贬,是幸,亦或不幸?我无法评说,只觉得通篇诵读下来,从开始的送友离别到后来的对酒听曲,我最爱的亦还是那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的读后感6篇
琵琶行的读后感琵琶行的读后感6篇《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琵琶行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琵琶行的读后感篇1我在读中学时,读过《琵琶行》,当时感觉得很感人和凄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梳,今日重读,感受良多。
一、体例认识。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二、写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三、《琵琶行》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琵琶行的读后感篇2曾记紫薇郎,默对紫薇芳。
紫薇郎不再,紫薇仍馨香。
旧时红尘女,门前紫陌忙。
岁月卷红尘,只余情凄伤。
偶识寒江头,月映水苍茫。
酒愁相杂糅,余音悲绕梁。
花开花落,光阴荏苒。
琵琶行读书笔记(优秀5篇)
琵琶行读书笔记(优秀5篇)琵琶行读书笔记篇1“琵琶行”写的是唐代诗人,美元和多年的诗。
白居易字母词的东西,违反强大,被贬为江州司马,今年秋天上著名的旬阳河,感伤不已,所以诗的琵琶演奏的人。
作者创建了一个高度侮辱,演奏琵琶的女人的典型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同一个世界的人见面,为什么熟人”的意向。
染料铺叙事层,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生动细致的语言描述,以了解清洁,婉转流畅。
这首诗是分为五个部分。
书面江边游客从第一款,指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一个典型的环境和气氛渲染描述,出现以下字符和展开,进行必要的的艺术安排。
其次介绍了琵琶女高超的艺术境界的创造。
热情赞扬诗人的琵琶女精湛的技艺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效果,人们的生活经验,铺平了道路做准备。
琵琶女的生活经验写的自述第三段,在音乐的愤怒和遗憾的是美国的字符来表达他们的不幸和同情她的琵琶女诗人。
撰写第四段和不幸的女人琵琶同情他的不幸被放逐的抑郁和愤怒,揭示楚诗歌的主题。
第五段审查作家琵琶,悲伤已经泣下沾衣。
诗歌开始看到访问者江头,告别悲伤难过和萩秋花瑟瑟,“场景描述的丰富功能,勾勒出一个典型的环境,气氛充满悲剧。
抑郁降级,悲伤的别离,荒凉的环境,景观荒凉,所有这些使环境,构成了诗歌的基调,但也为字符播放,情节的发展做了准备,然后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细腻的笔触,在缓慢运动的犹豫,女人弹琵琶,在人们面前的一个端庄,矜持,充满了剧烈的疼痛琵琶艺术家形象的描述性质。
这首诗的深刻揭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是聪明的,诗人的人表示深切的同情和诗的战斗精神的现实的强烈批评,表示愤怒和悲伤的情绪,不仅是个人,它具有很强的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是诗与对人民高度的亲和力。
琵琶行读书笔记篇2《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本诗作于元和十年。
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年秋天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感伤不已,因此作诗。
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型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的意旨。
白居易琵琶行读后感3篇
白居易琵琶行读后感3篇《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本诗作于元和十年。
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年秋天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感伤不已,因此作诗。
大家读了之后会有那些感受呢?下面就跟来看看白居易琵琶行读后感吧!白居易琵琶行读后感篇一:我在读中学时,读过《琵琶行》,当时感觉得很感人和凄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梳,今日重读,感受良多。
一、体例认识。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二、写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三、《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读后感篇二《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本诗作于元和十年。
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年秋天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感伤不已,因此作诗。
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型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的意旨。
琵琶行笔记整理
琵琶行笔记整理《琵琶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长篇叙事诗。
以下是对《琵琶行》的生动且丰富的笔记整理。
1.诗歌背景和故事情节《琵琶行》描绘了一个在异国他乡弹奏琵琶的女子的悲凉遭遇。
这位女子原是唐朝宫廷中的宠妃,因权谋之争而被迫离开故土,流亡到边疆。
她抱着琵琶,在月光下哀怨地弹奏,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悲凉的氛围和意象描写-描绘音乐: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弹奏琵琶的场景,如“指法灵活”,“弦上说尽有情状”,使读者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情感的流露。
-忧伤的意象: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如“荒城春欲暮”、“落日楼头,断肠人在天涯”,传递出女子的孤独和无奈,给人以悲凉之感。
3.深刻的思乡情感-对故土的思念:女子流亡他乡,心系故土,弹奏琵琶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如“落月摇情满江树,飞花散乱似云雾”。
-对亲人的思念:女子离开了亲人,与家人分隔两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琵琶音乐流露出来。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社会背景和寓意-颂扬琵琶艺术:诗歌中体现了琵琶音乐的美妙和表现力,把琵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进行颂扬。
-反映时代困境:诗中揭示了唐朝宫廷的权谋斗争和黑暗,以及普通人民在乱世中所受的苦难。
5.文学手法和表现技巧-对仗和押韵:白居易运用工整的对仗和押韵,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借景等修辞手法,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效果。
《琵琶行》是一首描写思乡之情和流亡遭遇的悲凉之作,通过对音乐、思乡、家人的描述,让读者产生共鸣,并反映了时代的困境。
白居易巧妙地运用文学手法和表现技巧,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希望以上的笔记整理能够生动且丰富地展示《琵琶行》的主题和特点!。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以其深刻的情感、精湛的描写和动人的音乐描绘而闻名。
以下是对《琵琶行》相关知识点的归纳整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作品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 816 年)。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时,偶遇一位琵琶女,听其弹奏琵琶并讲述身世,由此引发感慨,创作了这首长诗。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2、古今异义(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古义,于是创作;今义,表示原因)(3)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古义,突然冲出;今义,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4)整顿衣裳起敛容(整顿: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3、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说)(2)命遂命酒(叫,吩咐)命曰《琵琶行》(命名,题名)(3)数使快弹数曲(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4)是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自言本是京城女(表示肯定判断)4、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3)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歌)三、重点句子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句描写了琵琶女出场时的羞涩和犹豫,“千呼万唤”突出了诗人的急切心情,“犹抱琵琶半遮面”则生动地展现了琵琶女的姿态。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几句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拟声词,描绘出琵琶声的高低缓急和清脆悦耳。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以“莺语”和“泉流”来比喻琵琶声的婉转和低沉,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琵琶行》读后感
《琵琶行》读后感
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所深深触动。
以下是我的一些读后感:
情感共鸣:诗中通过对琵琶女的身世和遭遇的描写,使读者对
她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其的怜悯之情。
这
种情感共鸣让我更加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音乐之美:诗中对琵琶音乐的描写极为生动,让人仿佛能听到
那美妙的旋律。
这种对音乐的赞美使我更加珍视艺术的力量,它能
够超越时空,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人生百态:诗中展现了各种人物的形象和生活状态,使我对人
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苦衷,我们应该学
会理解和宽容他人。
社会现实: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官僚的腐败、人民的苦难等。
这让我意识到,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娱乐,还可
以关注社会、反映现实,从而促使我们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琵琶行》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的诗歌,它让我感
受到了诗人的情怀,也让我对人生、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琵琶行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琵琶行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湓浦口闻琵琶,后江中听琵琶女诉世之苦,同是天涯沦落人,江州司马作此篇,以歌赠之。
看,转轴拨弦已有情;听,大弦小弦错杂弹;知,琵琶女身世之苦。
她以高超演技弹奏琵琶,琴声是那样的低沉抑郁,是那样的轻细急促,是那样的清脆圆滑。
诗人为她再次演奏而流泪,从琴声中呈现出她凄苦哀怨的形象,使人为之哀,为之伤。
回想少时欢乐,常于梦中落泪;晚年沉沦,商人重利轻离别;如今她漂泊沦落。
她年少是那么的快乐,轻松随意打发时光,是一位娇美的琵琶女,使人诚服与嫉妒。
晚年,弟弟当兵,家人逝去,都弃她而去,随后那个负心郎又弃她而去。
无依靠,守空船,心中凄凉悲伤之情时常涌现心头,夜中难寐,使人为之哀鸣。
恰如《窦娥冤》中,“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不知琵琶女的情由,她多次于梦中哭醒,心中满腹闲愁,难以挥去。
吾读之,欲落泪,双眼浸湿,好似身临其境,亲耳闻之诉说。
吾同情于她,却束手无策。
江州司马也有同样的遭遇,他借琵琶女塑造自身横遭贬谪。
他抑郁寡欢,在政治上的坎坷失意,是因遭受政治迫害而感伤、愤懑。
他感伤有多少人知?官场的黑暗令多数失意者气愤,就因为有多数的“小人”存在,那是无法想象的压迫,曾伤过多少人,害过多少人,数也数不清。
幸逢知己——琵琶女,她感伤诉忠,诗人感伤于己,同情于她,悲愤于官场,在那一夜回想那么多不幸的经历,怎不叫人皆掩泣呢?哎,一位衷心于国,却未被重用,反而被贬,真叫人心痛。
缺少发现“千里马”的眼睛,想想多悲哀啊!追溯上千年历史,别说当日有,今日无。
如今,失意人也有不少。
农村青年,苦苦奋斗十几年,本来看到前方的道路那么的明亮宽敞,憋了十几年是该松口气了。
可步入社会,那么有才的一位年轻人,被眼前一幕惊呆,有才还不行,有条件有背景能“优先”,真让人心痛。
还有,头条新闻中,本来两口子带着生重病的儿子到医院治疗,谁会知道他丈夫弃妻而去,那个负心郎后从医院消失,再也没回来。
可想而知,只留下一位09后的女子照顾孩子,想想她受了多大的打击啊!真令人同情,令人伤感,令人愤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读书笔记《琵琶行》一、说教材本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在白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宪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行全国,很有影响了。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
1、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
g2、古人云:“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针对此,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好看的小说不仅仅在于它情节的曲折惊险刺激;更在于它塑造的人物,它揭露的事实,它反映出的人性,给人的巨大震撼。
《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精彩的东西了,每一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好像自己都能身临其境,给自己留下太多的震撼了。
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包括明暗线结构、情景交融的特点,特别是对音乐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层次的描写技巧。
二、说学情索络面卡区的团组织几乎全部全上阵了。
团省委去了三个人——杜巴瓦、潘克拉托夫和保尔。
这三个人是朱赫来同志亲自选定的。
铁路抢修工作开始了,谁也没想到条件会有那么艰苦,寒冷的秋雨浸透了人的衣衫,沉甸甸、冰凉凉的;四周荒凉一片,几百个人晚上只能睡在四间破房子里的水泥地板上,穿着淋湿了而又沾满泥浆的衣服,紧紧地挤在一起,尽量对方的体温取暖。
早上,大家喝点茶就去干活,午饭天天是素扁汤和一只煤球一样的黑面包。
但他们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强的革命毅力,出色完成了任务。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
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
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
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
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以通向成功的道路;书是一艘游轮,承载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读书的作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
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
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为人师的同行们,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让我们教育着并爱着学生们!三、说教法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把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解决问题。
针对这个理念,本文我主要采用了“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教为主导,以学生学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适合学生审美的特定情境,培养学生接纳美的胸襟。
课前我先给学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
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我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元和十年,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这篇课文。
(二)分析课文《高中语文教学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文本梗概,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1、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声中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然后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文章主要写了几个内容?学生通过整理可以概括出: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语、歌女自诉身世苦、曲罢诗人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这样五个内容。
2、下面我讲讲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文章主要通过“琴声”和“感受”两个方面来描述诗人和琵琶女的这场偶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我就从这两条思路去分析这篇文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问题教学法”,他认为这个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拓展能力的提高。
在对课文的分析中,我主要才用了这个方法。
第一条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文章第一节,第二次演奏在文章第二、三节,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对声音的描写技巧。
先分析第一次演奏,即第一节。
我设置如下问题:a,这一段音乐描写属于什么描写?b,从这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样的音乐?学生通过讨论找到答案:这是对音乐的侧面烘托描写,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萧瑟的琵琶声。
第二次演奏,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名句,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此部分。
然后我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我读着,读着,保尔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他,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钢铁般的意志。
这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他鼓舞着他前进呢?那不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这也就是他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的动力。
1、这一部分琵琶女音乐的基调是怎样的?2、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部分?3、作者在描写声音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的词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4、这一部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讨论回答这几个问题。
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妙处,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a,诗人善用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之乐。
b,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
c,侧面烘托的手法。
d,在对乐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最后一节,让学生自己品味通过侧面描写烘托音乐的感人。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说:“文字是一座桥梁。
桥的这边站着读者,桥的那边站着作者。
通过这座桥,读者与作者见面,不久见面,并与作者的观点相契合。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体会作者的“三感”来领会诗人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文章主题的内涵。
孤独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家徽,每一个成员都自觉不自觉地佩戴着它。
同时,孤独在他们的世界里又是一把双刃剑。
他们害怕自己陷于孤独的泥淖,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反抗孤独,悖论的是他们的生存又离不开这种孤独,他们渴望保持孤独的高傲姿态。
可见,布恩迪亚家族成员的孤独带有一定的矛盾性。
第二条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
对应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应有三次感受。
学生在文中不难找到。
第一次感悟问题:你从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初听琴声时怎样的心情?这两个问题由浅入深推进,通过环境描写表明了作者孤寂伤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凉音乐。
顾森西,他和易遥一样是“恶劣”的极端。
他对易遥的好感也许只是同病相怜的感觉,这种好感并不是爱。
他和易遥也不适合,两个堕落的人在一起只能更加堕落,他们在一起也只能互相慰藉。
第二次感悟在文章的第四节,是文章的难点部分。
为了更好理解文章主题,要联系琵琶女的身世来感知文章。
在这里我打算问这样几个问题:a,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心情?b,诗人听了琵琶声,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发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c,为什么诗人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部分阐明了文章的主题,重点分析诗人和琵琶女的四个相似点:都是从京城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都是才华横溢、怀才不遇的人,都有从荣至衰的遭遇,都怀有满腹的“幽愁暗恨”。
两个形象心灵沟通,爱恨交织,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
第三次感悟在文章的最后一节,要学生回答:如何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句话更衬托出乐曲的悲凄,用它作结,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这是诗人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
从而鲜明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三) 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本诗的写作特点,并请学生找出例句加以说明,以加深理解。
最后由教师进行板书归纳:(1)结构严谨。
全诗以人物为线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线,诗人的感受是暗线,明线从现象反映主题,暗线则从本质上揭示主题。
一明一暗,一虚一实,明暗相寸虚实相生。
情绪表现波澜起伏,过渡自然(2)情景交融。
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
(3)音乐描写出色。
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
(四)课外延伸旨在延伸教材内容,拓展课题研究,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这类文章的能力,选取白居易的《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诗文,分小组讨论它们和《琵琶行》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五)作业让学生背诵全文,初步学习运用语言艺术来描述听觉的手法,播放琵琶曲《春江秋月夜》让学生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体、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