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ppt课件
沙门氏菌 - 流行病学
$
• 传播途径:
• 1.患病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 2.它们可由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 衣和羊水排出病菌,污染水源和饲料等,经消化 道感染健畜。 • 3.交配或人工授精可发生感染。子宫内感染也有 可能。 • 4.有人认为鼠类可传播本病。 • 5.人类感染一般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接触引起,特 别是污染的食物。
沙门氏菌 - 致病性
$
沙门氏菌经口进入人体以后,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经 淋巴系统进入血液,造成一过性菌血症,即感染过程 。随后,沙门氏菌在肠道和血液中受到机体的抵抗而 被裂解、破坏,释放大量内毒素,使人体中毒,出现 中毒症状。 根据侵入机体沙门氏菌菌种的不同,在临床上引起四 种不同的疾病: (1)伤寒、副伤寒 由沙门氏属中的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 引起。
$
本属细菌包括肠道沙门氏菌和邦戈尔沙门氏菌两个种。 根据沙门氏菌的致病范围,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群。 第一类群:专门对人致病。 如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第二类群: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称之为食物中毒沙门 氏菌群。 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 纽波特沙门氏菌等。 第三类群:专门对动物致病,很少感染人。 如马流产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此类群中尽管很 少感染人,但近年也有感染人的报道。
沙门氏菌 - 流行病学
$
• 流行概况 • 世界上最大的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 1953年于瑞典,由吃猪肉而引起的鼠伤寒 沙门氏菌中毒,造成7717人中毒,90人死 亡。由于沙门氏菌型、菌株不同,使人发 病的菌量也不同,一般使人发病的菌量平 均为107 以上。鼠伤寒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 血清型,在国外占27.7%—80%,其次为肠 炎沙门氏菌占有10.3%。
04沙门氏菌病
发病诱因:下列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环境污 秽、潮湿,栅舍拥挤,粪便堆积;饲料和饮水供 应不良;长途运输中气候恶劣、疲劳和饥饿、内
寄生虫和病毒感染。
三、临床症状
1、急性败血型:
断乳到4月龄猪发病。仔猪发病初期多为 急性,体温升至 41 ℃ 以上,食欲不振,精 神萎靡,喜藏于垫草内,寒颤,鼻、眼有粘 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泻,排出淡黄色恶 臭的稀粪,但有时不见腹泻。在鼻端、耳、 颈、腹部及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紫斑,此时 病猪迅速消瘦,行走不稳,呼吸困难,衰竭 而死亡。病程 3 - 5 天,死亡居多。
6、抵抗力:沙门氏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 强,在干燥的环境中经 4 个月不死,在粪便、 土壤中可存活 10 个月,在浸于 10 % - 19 % 氯化钠中的腌肉内存活 75 天。但在 60 ℃ 高 温时, 20 分钟可迅速杀死。一般消毒药常用 消毒浓度均可很快杀死
二、流 行 病 学
七、防 制 1、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保持 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等。 2、在常发地区和猪场,对仔猪坚持接 种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用于1月龄以 上哺乳或断断乳仔猪,口服或注射均 可。(在用苗前3天和用苗后7天应停 止使用抗菌素) 3、发病猪尽早治疗。同圈猪群采用饲 料中中饲喂抗菌素预防,对慢性病猪 应及早淘汰。
流行病学
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猪在多 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成年牛多于夏季放牧时
发生,马多发生于春(2~3月)、秋(9~11月)两季, 育成期羔羊常于夏季和早秋发病,孕羊则主要
在晚冬、早春季节发生流产。
流行病学
沙门氏菌演示课件
加大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定 期对其进行卫生检查和质量抽检
,确保食品安全。
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提高其食品卫生意识和操作技
能。
食品加工过程中关键控制点设置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对原料、 半成品和成品进行严格的检验 和控制,确保不受到沙门氏菌 的污染。
对食品加工设备和环境进行定 期清洗和消毒,消除沙门氏菌 的生存环境。
03 沙门氏菌的致病 机制
侵入途径及定位能力
沙门氏菌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经口摄入后,在胃肠道中定植并繁殖 。
该菌具有侵袭力,能够穿透肠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进而扩散至全身 各组织器官。
沙门氏菌在宿主体内的定位能力使其能够在特定组织或器官中引起感染,如肠道、 肝脏、脾脏等。
毒素产生与作用机制
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炎症反 应和吞噬作用来清除病原体, 而特异性免疫则通过产生抗体
和细胞免疫来消灭病原体。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机体的免 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会相互作用 ,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共同 抵御沙门氏菌的感染。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免疫 力低下或病原体毒力较强时, 沙门氏菌可逃避机体的免疫应 答,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特异性基因片段固定在芯片上,通过与样品中沙门氏菌DNA进行杂交反应,实现对多种沙门氏菌 的同时检测。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等优点,是未来沙门氏菌检测的重要发展 方向之一。
05 预防和控制措施
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及监管力度加强
制定严格的食品卫生法规和标准 ,确保食品生产、加工、运输、
04 沙门氏菌的检测 方法
传统培养法原理及应用范围
原理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的一个大属,有2000多个血清型,我国发现的约有100个。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猪、牛、羊、家禽、鸟类、鼠类等多种动物的肠道和内脏中。
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伤寒杆菌,1885年Salmon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Salmon发现本属细菌的时间较早,在研究中的贡献较大,遂定名为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
本属细菌绝大多数成员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败血症与胃肠炎,甚至流产,并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是人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
根据沙门氏菌的致病范围,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群。
第一类群:专门对人致病。
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丙型)。
第二类群: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沙门氏菌群,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等。
第三类群:专门对动物致病,很少感染人,如马流产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
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其次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一、沙门氏菌属的生物学特征:1.形态染色特性:G-无芽孢杆菌。
大小通常为0.7~1.5μm ×2.0~5.0μm,菌端钝圆,散在,偶有短丝状,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均有周身鞭毛,能运动,绝大多数菌株有菌毛。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
§普通琼脂:圆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或不太整齐的中等大小(2 ~4mm)菌落。
《沙门氏菌病》PPT课件
• 肠毒素:能产生耐热和不耐热两种肠毒素。
a
9
猪沙门氏菌病
• 过去与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气喘病合称 为五大传染病。
• 亦称仔猪副伤寒。 • 急性者为败血病,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 。 • 主要发生于6月龄以下仔猪,特别是1—4月龄仔
猪多见。
a
10
病原
• 猪霍乱沙门氏菌(S.cholerasuis)及Kunzendorf 变种 猪伤寒沙门氏菌(S.typhisuis)及Voldagsen 变种
a
15
亚急性和慢性
• 特征: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肠壁增厚,粘膜潮红 ,上覆盖一层腐乳状坏死物质,剥离见基底潮红,边 缘留下不规则堤状溃疡面。
• 部位:盲、结等大肠,有时在回肠后段。 • 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常可见针尖大、灰白或灰黄色
坏死灶或结节。
a
16
兔
• 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引起,以腹泻 和流产为特征。
7
流行病学
• 传染源:病畜及带菌动物。 • 传播途径:消化道、交配或胎盘; • 易感动物:人、家畜和家禽及其它动物,幼龄动物较成年者易感。 • 健康畜禽带菌现象很普遍。 • 抵抗力:一般。
a
8
发病机理
• 毒力质粒 :大肠黏膜层固有的梭形细菌可产生挥发性 有机酸而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沙门氏菌迁居于小肠下端和结肠,侵入上皮细胞繁殖 ,进入固有层,被吞噬而进入局部淋巴结。刺激前列 腺素分泌,从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导致腹泻。研究 发现与毒力质粒。
a
30
防制
• 消毒: 种蛋消毒:入孵种蛋,在孵箱内消毒,福 尔马林、高锰酸钾薰蒸消毒 KMnO4 6g+福尔马林 15ml/m3,关箱,让其蒸发,15’-30’,打开孵箱
沙门氏菌病
1.5×2.0~5.0微米,间有形成短丝状体。除鸡白痢沙门氏菌(S.
pullorum,又称雏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S. gallinarum,
又称鸡沙门氏菌)无鞭毛不运动外,其余各菌均以周生鞭毛I抗原
本 质 因 为
伤寒杆菌的表面抗原
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短暂低效价抗体 伴随活菌一起存在
病 原
沙门氏菌 (Salmonella)这一名称是为了纪念美国农业部已故著
名兽医师 丹尼尔· 沙门(Daniel E Salmon)而命名的,他于1885 E· 年首次分离到猪霍乱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是一大属血清学相关 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不产生芽胞,亦无荚膜。大小为0.7~
鸡白痢(Pullorosis)
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
率与病死率为最高,呈流行性。成年鸡感染呈慢性或隐性经过。 近年来,育成阶段的鸡发病也日趋普遍。
一向存在本病的鸡场,雏鸡的发病率在20%~40%左右,但 新传入本病的鸡场,其发病率显著增高,有时可高达100%,病
死率也比老疫场高。
流行病学
禽沙门氏菌病常形成相当复杂的传播循环。病禽、带菌
禽通过带菌卵而传播。带菌卵孵化时,有的形成死鸡胚,
有的孵出病雏鸡。病雏的粪便和飞绒中含有大量病菌, 污染饲料、饮水、孵化器、育雏器等。因此与病雏鸡共 同饲养的健康雏鸡可通过消化道,有时经呼吸道或眼结 膜而受感染。被感染的小鸡若不加治疗,则大部死亡,
沙门氏菌
本属细菌包括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又称猪霍 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和邦戈尔沙门氏菌
(Salmonella bongori)两个种。
沙门氏菌
预防措施
防止沙门氏菌污染食品;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繁殖;加热以彻底杀灭病原菌 。 沙门氏菌不耐高温,食物的中心温度达70℃以上,持续5分钟一般都可以杀死包括沙门氏菌等常见食源性致 病菌。家庭中一般的热处理烹调方式都可有效杀灭该菌。
检测方法
1
前增菌
2
增菌
3
分离
4
抗体检测
5
核酸法
前增菌
称取25g(mL)样品放入盛有225 mL BPW的无菌均质杯中,以8 000 r/min~10 000 r/min均质1 min~2 min,或置于盛有225 mL BPW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若样品为液态,不需要均质, 振荡混匀。如需测定pH值,用1 mol/mL无菌NaOH或HCl调pH至6.8±0.2。无菌操作将样品转至500 mL锥形瓶中, 如使用均质袋,可直接进行培养,于36 ℃±1 ℃培养8 h~18h 。
分布
分布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常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特别是家禽、家畜及宠物的肠道中。主要污染的食品有:肉 和肉制品、蛋和蛋制品、奶和奶制品等。由于沙门氏菌不分解蛋白质,食物被其污染后表面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变 化.
感染症
症状
治疗
预防
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及腹部绞痛等症状,通常在发热后72小时内会好转。婴儿、老年人、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则可能因沙门氏菌进入血液而出现严重且危及生命的菌血症,少数还会合并脑膜炎或骨髓 炎。
如为冷冻产品,应在45 ℃以下不超过15 min,或2 ℃~5 ℃不超过18 h解冻 。
增菌
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移取1 mL,转种于10 mL TTB内,于42 ℃±1 ℃培养18 h~24h。同时, 另取1 mL,转种于10 mL SC内,于36 ℃±1 ℃培养18 h~24 h 。
第四节沙门氏菌
TSI(排除A/A H2S-结果 ),靛基质,尿素,KCN,赖氨酸
H2S+ 靛+ 尿- KCN- 赖+ 甘露醇 山梨醇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H2S- 靛- 尿- KCN- 赖+/- ONPG - 沙门氏菌 非沙门氏菌
非如左述的各种反应结果
BPW:缓冲蛋白胨水 MM: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 TTB: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 SC:亚硒酸盐增菌液
生物学性状-形态特征
大小0.6~1.0×2~3um,无芽胞, 一般有鞭毛(鸡沙门菌除外),无 荚膜,多数有菌毛,
革兰氏阴性杆菌,需氧或兼性厌 氧。
生物学性状-培养特性
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最适 pH值为6.8~7.8。 营养琼脂平板上:菌落大小一般 为2~3mm,光滑、湿润、无色、 半透明、边缘整齐。 血平板上:中等大小的灰白色菌 落。
5.血清学技术提供了培养物菌种的鉴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789.4-2003
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冻肉、蛋品、乳品及其他加工食品
前增菌法 25g+BPW225mL
36 ℃ ± 1 ℃ 一般4h,干蛋品18h~24h
鲜肉、鲜蛋、鲜乳或其他未经加工的食品
直接增菌法 25g+灭菌生理盐水25mL 检样匀液25mL +MM (或TTB)100mL
目前至少有67种0抗原和2000以上血清型, 所致疾病称沙门菌病。
致病性-沙门菌病(salmonellosis)
肠热症 -----伤寒病和副伤寒病总称,由伤寒杆菌和 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两次菌血症。
急性肠炎(食物中毒)——最常见的沙门杆菌感染, 多由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等引起。
沙门氏菌病PPT课件
症状
• 亚急性和慢性型(结肠炎型):最为常 见。其症状与肠型猪瘟很相似。
11
症状
• 体温升高,病猪寒战,喜钻草窝,堆叠 一起。
• 眼有黏性和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常黏 在一起。
12
症状
• 初便秘后腹泻,粪便 恶臭,很快消瘦(图 II-7)。
13
症状
• 病程2~3周或更长, 最后因衰竭死亡或成 僵猪(图II-8)。 病死率25%~50%。
沙门氏菌病
• 定义: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沙 门氏菌引起的各种动物传染病的总称。 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引 起关节炎和怀孕母畜流产。
1
病原
• 1.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阴性的中等大 小杆菌。除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 都有周身鞭毛,能运动。
2
病原
2.分型:根据不同的菌体(O)、荚膜(Vi) 和鞭毛(H)抗原, 沙门氏菌分为2500种 以上的血清型。
3
病原
3.培养特性和抵抗力:一般培养基即能良 好生长,常用的消毒药和消毒方法均能 达到消毒目的。
4
流行病学
• 传染源:病畜(禽)、带菌者。通过粪、 尿排菌,污染饲料、水及其环境。
• 传播途径: 1.家畜: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
化道传染。
5
流行病学
2.家禽:多种传播途径,如消化道、呼吸 道和眼结膜。 但最主要的是经卵垂直传 播(见图)。
17
防治
• 预防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采用添加抗 生素的饲料添加剂,应注意地区抗药菌 株的出现。应
• 用自本场(群)或当地分离的菌株,制 成单价灭活苗,能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
18
防治
• 本病的治疗,可选用经药敏试验敏感的 抗生素,如土霉素、氯霉素等,并辅以 对症治疗。呋喃类和磺胺类药物也有疗 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沙门氏菌病-动物传染病-PPT课件
• 成年鸡
成年鸡一般呈隐性感染无临床症状 或表现母鸡产蛋量与受精率降低;极少数精 神萎顿,腹泻白色稀粪,停止产卵;个别呈 “垂腹”现象
鸡白痢的病理变化
• 病死雏鸡:
可见肝脏、脾脏肿大,肝散在坏死点 肺脏可能褐色、实变、有坏死灶
• 成年鸡:
卵巢变形,呈椭圆形、三角形、不规则形, 或有长柄 卵巢变色,呈灰、白、黄、红、褐色等,卵 黄液油脂状、浑浊、稀薄或呈干酪样,有的 卵泡呈充满透明的囊泡
仔猪副伤寒
• 扁 桃 体 坏 死
仔猪副伤 寒
• 耳 朵 淤 血 、 耳 尖 干 性 坏 疽
犊牛副伤寒
• 脾 脏 肿 大 、 如 橡 皮 样
• 据病原体的抗原结构不同,分为三种
鸡白痢: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引起 禽伤寒: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 禽副伤寒:由其他有鞭毛、7dayshotels 能运动的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疾病 • 可广泛感染各种动物和人
鸡
白
痢
•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 的鸡传染病,主要侵害2-3周龄以内 的雏鸡,以白痢为特征,并呈急性 败血症经过,成年鸡多属隐性和慢 性经过。
诊
断
• 初步诊断 • 确诊: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病料的采取:采取病畜禽的血液、内脏器官、 肝脏、脾脏等 镜检:
诊
断
分离培养和鉴定: • 培养: • 生化反应: • 血清学反应: • 试管凝集试验——马副伤寒 • 血液或血清平板凝集试验——鸡白痢、 禽伤寒
防
制
全面实行种鸡群净化措施(鸡白痢的检疫) 孵化时,用2%来苏尔等喷雾消毒孵化前的种蛋、 每次孵化前孵化室及所有用具等,要用甲醛消 毒 免疫预防:仔猪副伤寒活疫苗 药物预防和治疗 生物学预防:微生态制剂
沙门氏菌
病猪和带1 病原学介,同时也可通过鸡蛋垂直传播。
鸡主要症状和病变:雏鸡表现不吃饲料,怕冷,身体蜷缩,翅膀下垂,精神沉郁或昏睡,排白色粘稠或淡黄、淡绿色稀便,肛门有时被硬结的粪块封闭,呼吸困难。
成年鸡无临床症状,少数感染严重的病鸡表现精神萎靡,排黄绿色或蛋清样稀便,主要病变可见肝脏、脾脏肿大、脆弱,有坏死点,肾脏暗红充血或苍白贫血,常出现腹膜炎变化。
产蛋鸡可见卵巢萎缩,卵子变性,病鸡产蛋停止。
防治:①从种鸡入手,对种鸡场进行鸡白痢综合防治及种鸡逐只检疫净化;②可药物治疗,最好先作药敏试验,一般用氯霉素、氟哌酸效果较好。
主要症状: 病雏精神萎顿,缩头,翅下垂,拉白色浆糊状稀粪,肛门常被粪便粘住,排粪时发出“吱、吱”叫声。
成鸡多为隐性带菌,只有严重时见有贫血和下痢,母鸡产蛋量明显减少。
治疗: 1、每公斤饲料加入痢特灵200-400毫克(即2-4片)拌匀喂鸡,连用7天,停3天,再喂7天。
2、按每公斤鸡体重用土霉素(或金霉素、四环素)200毫克喂服(每片药含量250毫克);或每公斤饮料加土霉素2-3克(即8-12片)拌匀喂鸡,连用3-4用。
3、每只鸡每天用青霉素2000国际单位拌料喂服,连用7天。
4、每公斤饲料加入磺胺脒(或磺胺嘧啶)10克(即20片)或磺胺二甲基嘧啶5克(即10片)拌料喂鸡,连用5天;也可用链霉素或氯霉素按0.1-0.2%加入饮水中喂鸡,连用7天。
以上药物最好交替使用,以利提高疗效。
编辑本段流行特点困难,气管,伸颈张口呼吸。
患病鸡群死亡率为10%—25%,耐过鸡生长缓慢,消瘦,腹部膨大。
病雏有时表现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或原地不动。
2.育成鸡:主要发生于40—80日龄的鸡,病鸡多为病雏未彻底治愈,转为慢性,或育雏期感染所致。
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差的鸡和下痢的鸡,病鸡常突然死亡,死亡持续不断,可延续20-30天。
3.成年鸡:成年鸡不表现急性感染的特征,常为无症状感染.病菌污染较重的鸡群,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处于低水平。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 (Salmonella)
一大群人与动物肠道中的寄生菌 菌群菌型甚多,仅少数对人致病 其中许多为人畜共患病
✓ 肠壁增厚,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常可见针尖大 灰黄色坏死灶。
✓肺常见有卡他性肺炎或黄灰色干酷样结节。
30
31
32
(5)临床诊断:
➢ 慢性型病例根据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流行病学 调查材料,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 急性诊断较困难,确诊要进行细胞检查及实验室 诊断。 实质脏器→细菌分离→镜检, 生化试验: 血清学检查:平板凝集试验 PCR: ELISA:常规方法与鉴别诊断方法
4
主要沙门菌的生化特性
菌名
葡萄糖 乳糖 甘露醇 硫化氢 动力
甲型副伤寒沙门 ⊕ – ⊕ –/+ +
菌
⊕ – ⊕ +++ +
肖氏沙门菌
⊕ – ⊕ +++ +
鼠伤寒沙门菌
⊕–⊕
++
希氏沙门菌
⊕ – ⊕ +/– +
猪霍乱沙门菌
+ – + –/+ +
伤寒沙门菌
⊕ – ⊕ +++ +
肠炎沙门菌
3、抗原
主要有O和H抗原 Vi抗原:少数菌中的一种表面包膜抗原,
✓ 侵害动物也侵害人: 鼠伤寒S菌、猪霍乱S菌、肠炎S菌。
4.沙门菌检验
沙门菌生物学性状
大小0.6~1.0×2~3um,革 兰染色阴性杆菌,无芽胞, 一般有鞭毛(鸡沙门菌除外), 多数有菌毛。能运动。新分 离的伤寒沙门菌和一些丙型 副伤寒沙门菌体外有荚膜多 糖。 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 生长温度为35~37℃,最适 pH值为6.8~7.8。
第二部分
三种检验标准的比对
结合国际标准和原标准的实际使用情况,对原 标准的修订,遵循以下的修订原则: 1.以原国标为基础,保持与原标准的连续性; 2.参照国际分析协会(AOAC)、国际标准组织(ISO)及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有关标准; 3.结合标准的比对实验和验证实验,积极吸取新方法、 新技术,修订标准。
GB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内容
第一部分:概述 第二部分:GB/T4789.4-2003,
GB/T4789.4-2008和 GB4789.4-2010系 列标准的比对 第三部分: GB4789.4-2010检验方法讲解
2
概述
沙门菌属(Salmonella)是一大群寄生于人 类和动物肠道内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 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统称为沙门杆菌。
沙门氏菌检验程序 GB/T4789.4-2008
36 ℃±1 ℃,8 h~18h
1 mL+TTB 10 mL 42 ℃±1 ℃,18 h~24 h
1 mL+SC10 mL 36 ℃±1 ℃,18 h~24 h
BS
XLD(或HE、科玛嘉显色培养基)
36 ℃±1 ℃,40 h~48 h
36 ℃±1 ℃,18 h~24 h
25g(ml)样品中检出 或未检出沙门氏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789.4-20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以抗体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显著特异
性,来进行细菌的鉴别和血清型定
型。细菌菌体或鞭毛抗原的特异性
抗体的存在,是建立食品快速检测
方法的基础。
已建立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有: 酶标抗体(ELISA), 荧光抗体染色(免疫荧光法), 同位素标记抗体(放射免疫试验)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尿素酶试验
尿素酶能够使尿素分解释放
出氨气和二氧化碳,氨溶于
水使加有酚红酸碱指示剂的
营养琼脂由中性变成碱性,
从而产生颜色变化(由黄色
变成深粉红色)
硫化氢产生试验
有些细菌能分解含硫的有机物如胱氨酸、
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等产生硫化氢,硫
化氢与培养基中的铅盐或铁盐形成黑色
的硫化铅或硫化亚铁沉淀物,用于鉴别 肠道细菌
以核酸为基础的方法
以细胞核酸DNA和RNA作为检测的标靶,标 靶通常是一个特异性核酸序列,它可通过 以补体核酸分子作为探针来检出。 一般需要2天才能完成,此法对那些含沙 门氏菌较少或沙门氏菌“致伤”严重,难 以复苏而仍然保有沙门氏RNA的样品尤其 有效。
以建立的以核酸为基础的方法有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分类与命名
分类:依据生化反应和DNA同源性,将沙门菌分为: 2种(species): 肠道沙门菌 邦戈沙门菌 6个亚种(Subspecies): 命名: 依据所致人/动物疾病命名
如 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
如上海沙门菌--
依据分离地命名
沙门氏菌传统检测方法
1.前增菌-使食物样品在含有营养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中增菌,
第三节 沙门氏菌(Samonella)
一大群人与动物肠道中的寄生菌
菌群菌型甚多,仅少数对人致病
其中许多为人畜共患病
沙门菌(Salmonella)
DANIEL ELMER SALMON, (1850-1914) 美国兽医微生物和病理学家。是美 国授予的第一位兽医学博士。他首 次从病猪中分离出猪霍乱沙门氏菌。
硫代硫酸钠 6.8 g 去氧胆酸钠 2.5 g
柠檬酸铁铵 0.8 g 苯酚红 0.08 g
沙门氏菌在海克顿肠内(HE)琼脂 上典型特征
在 37 ℃ 培养 18-24 小时后, 沙门氏菌、亚利桑那菌 和变形杆菌为蓝绿色至蓝色、有或无黑色中心的菌落; 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为粉红色菌落,有沉淀环;无色 半透明有黑色中心或几乎全为黑色。志贺氏菌和普罗 菲登斯菌为绿色、湿润而隆起菌落。
毒素特征
不产外毒素,但菌体裂解时,可产生毒 性很强的内毒素,内毒素是类脂、糖类 和蛋白复合物。
此种毒素为致病的主要原因,可引起人 体发冷、发热及白细胞减少等症。
抗原结构
1.O抗原:为LPS(脂多糖) 是分组的依据 , 为每个菌株均有的成分。A~ E组对人致病 , 刺激机体产生IgM抗体 2.H抗原:为蛋白质,是分型依据 刺激机体产生IgG抗体 3.Vi抗原:是表面抗原,与毒力有关,有抗吞 噬作用,检测出低效价抗体即有诊断意义。
生物学性状-生化特性
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除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 气外 不分解乳糖-EMB培养基呈无色半透明菌落 多数产生H2S,不产生靛基质,不液化明胶, 不分解尿素,不产生乙酰甲基甲醇,多数能利 用枸橼酸盐,在氰化钾培养基上不生长。
明胶液化试验
明胶是一种动物蛋自质,高于24℃时可液化成 液体,低于20℃时凝固成固体。 某些细菌能产生明胶液化酶(一种蛋白酶),分 解明胶后使明胶分子变小,虽低于20℃亦不再 凝固。利用此特点,用来鉴定某些微生物,即 能产生明胶液化酶的微生物,能使明胶液化, 无此酶的微生物则不能液化明胶。
在医学微生物中通用的沙门菌一词,
就是为纪念他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沙门菌的种类
大多数为人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 少数有致病性 伤寒、副伤寒、肖氏、沙氏沙门菌——肠热症 鼠伤寒、肠炎、鸭、猪霍乱沙门菌(动物源) ——食物中毒、败血症
沙门氏菌生物学特性
是一大群寄生于动物肠道内生化反应和 抗原结构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赖氨酸脱羧试验
β-D-半乳糖苷酶(ONPG)的测定
ONPG: 邻硝基酚-β-D-半乳糖苷。具有半乳糖苷酶的 细菌,能使其水解,从而释放黄色的邻硝基酚
ONPG试验 左为阳性(黄) 右为阴性对照
沙门氏菌——致病性
潜伏期一般6-72小时,症状为恶心、呕 吐、腹绞痛、腹泻、发热等。病程一般 1-2天或更长。感染剂量为15-20个菌, 死亡率达1-4%。 污染源为人和动物粪便
SS培养基
成分
蛋白胨 5g
牛肉膏粉 5g
三号胆盐 3.5g 乳糖 10g
柠檬酸钠 8.5g 硫代硫酸钠 8.5g
柠檬酸铁 1g 中性红 0.025g 煌绿 0.00033g 硫代硫酸钠:提供硫,检测产生硫化氢的能力,抑制肠 道正常菌群,缓和胆盐对沙门菌的伤害作用;细菌分解 乳糖后使硫游离出来,利用菌落着色。
蛋白胨 10g 葡萄糖 5g 柠檬酸铋铵2g
牛肉膏 5g 硫酸亚铁 0.3g 亚硫酸钠 6g
磷酸氢二钠 4g 煌绿0.025g
沙门氏菌在(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 脂上典型特征
沙门氏菌在 35 ℃ 培养 24-48 小时后,无色半透明有 黑色中心或几乎全为黑色。志贺氏菌为无色透明菌落。 大肠杆菌为黄色菌落,其外围有黄色环。 酵母膏粉3g 木糖 3.75 g 蔗糖7.5 g L-赖氨酸 5g 乳糖 7.5 g 氯化钠 5 g
10g 1g
去氧胆酸钠 1g
柠檬酸钠 1g 中性红 0.03g
硫代硫酸钠 2.3g
柠檬酸铁铵
去氧胆酸钠和柠檬酸钠:抑制革兰氏 阳性菌及大多数的大肠菌群和变形杆 菌。
沙门氏菌在亚硫酸铋琼脂(BS琼脂)上典型特征
沙门氏菌在 37 ℃ 培养 24-48 小时后,棕褐色或灰色至 黑色,有时有金属光泽,周围培养基呈棕色或黑色,有些 菌株呈灰绿色 , 周围培养基不变或微变暗。
42 ℃ 18h~24h
10mL+MM (或TTB)100mL
42 ℃ 18h~24h
10mL+
36 ℃ ± 1 ℃
SC100mL
18h~24h
检样匀液25mL +SC100mL
36 ℃ ± 1 ℃ 18h~24h
BS
36 ℃ ± 1 ℃ 40h~48h
DHL(或HE、WS、SS)
36 ℃ ± 1 ℃ 18h~24h
沙门氏菌在SS琼脂上典型特征
沙门氏菌在 37 ℃ 培养 18-24 小时后,无色透明菌落 有黑色中心;志贺氏菌呈无色透明菌落。
沙门氏菌在胆硫乳琼脂(DHL琼脂)上典型特征
沙门氏菌在 37 ℃ 培养 22-24 小时后,无色半透明有 黑色中心或几乎全为黑色。有些菌株无色半透明 。 蛋白胨 20g 乳糖 10g 牛肉膏粉 蔗糖 3g
TSI(排除A/A H2S-结果 ),靛基质,尿素,KCN,赖氨酸
H2S+ 靛+ 尿- KCN- 赖+ 甘露醇 山梨醇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H2S- 靛- 尿- KCN- 赖+/- ONPG - 沙门氏菌 非沙门氏菌
非如左述的各种反应结果
BPW:缓冲蛋白胨水 MM: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 TTB: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 SC:亚硒酸盐增菌液
败血症——常由猪霍乱杆菌、丙型副伤寒杆菌、 鼠伤寒杆菌等引起。 带菌者——占患者的1-5%,胆囊可持续 带菌大于1年,传染源。
TYPHOID MARY
抵抗力
耐冷不耐热 , 水中存活 2~3W
冰冻土壤中可越冬 粪便种可以存活1~2月 胆盐、煌绿抗力较其他肠道 杆菌强-可用选择培养基 (SS)进行分离鉴别
氰化钾试验
氰化钾是细菌呼吸酶系统的抑制剂,可 与呼吸酶作用使酶失去活性,抑制细菌 的生长,但有的细菌在一定浓度的氰化
钾存在时仍能生长,以此鉴别细菌。
赖氨酸脱羧试验
试验培养基中含有赖氨酸和葡萄糖,酸 碱指示剂为溴甲酚紫(中性和碱性时紫 色,酸性黄色),未用时为紫色。如果 待测细菌将赖氨酸脱羧,则产生胺,为 碱性,溴甲酚紫保持紫色,如果不脱羧, 肠杆菌科的细菌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 溴甲酚紫变为黄色。
5.血清学技术提供了培养物菌种的鉴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789.4-2003
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冻肉、蛋品、乳品及其他加工食品
前增菌法 25g+BPW225mL
36 ℃ ± 1 ℃ 一般4h,干蛋品18h~24h
鲜肉、鲜蛋、鲜乳或其他未经加工的食品
直接增菌法 25g+灭菌生理盐水25mL 检样匀液25mL +MM (或TTB)100mL
生物学性状-形态特征
大小0.6~1.0×2~3um,无芽胞, 一般有鞭毛(鸡沙门菌除外),无 荚膜,多数有菌毛,
革兰氏阴性杆菌,需氧或兼性厌 氧。
生物学性状-培养特 pH值为6.8~7.8。 营养琼脂平板上:菌落大小一般 为2~3mm,光滑、湿润、无色、 半透明、边缘整齐。 血平板上:中等大小的灰白色菌 落。
目前至少有67种0抗原和2000以上血清型, 所致疾病称沙门菌病。
致病性-沙门菌病(salmonellosis)
肠热症 -----伤寒病和副伤寒病总称,由伤寒杆菌和 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两次菌血症。
急性肠炎(食物中毒)——最常见的沙门杆菌感染, 多由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等引起。
DNA探针技术
全自动PCR分析仪
沙门菌
Vi抗原
本 质 因 为 伤寒、希氏沙门菌的表面抗原 与毒力有关
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短暂低效价抗体 伴随活菌一起存在 所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