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导学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导学案

1.易错字

璱人(sè)定庵(ān)

2.词语释义

己亥:己亥年,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

吟鞭:诗人的马鞭。

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亦可翻译成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

落红:落花。

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道光九年(1829)进士。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在诗、文、词方面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文题解说】

《己亥杂诗》:“己亥”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己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年四月,诗人因不满朝政,辞官回杭州故乡,九月又北上接家眷,历时八九个月。在此期间,写成了诗歌315首,结成集子,总称《己亥杂诗》。

【创作背景】

《己亥杂诗》:《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315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己亥杂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心情,表现了诗

人不畏惧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要为国家效力的奉献精神。

己亥杂诗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

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的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背诵全诗。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全诗的意境。

2.对古诗词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重点】

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全诗。

【难点】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导入⇒资料助读⇒朗读诗歌⇒自主学习⇒品读名句

导入一:背景型

[设计意图] 通过背景的引入,让学生认知诗作产生的时代,由此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315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出示课题、作者)

导入二:情境型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情境,揭题激趣。

(可由解释诗题中的“己亥”导入)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组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19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第五首。(板书诗题、作者)

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和作品的情况,然后,教师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听读,加深印象。】

1.关于作者: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清代人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在诗、文、词方面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2.关于作品:《己亥杂诗》的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富有哲理的两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后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关于背景:《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首。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阅读全文,为下面的了解文意奠定基础。

1.录音范读。

2.学生自读。

3.教师泛读。

4.划分节奏。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自主学习,赏析内容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自由探讨,学会理解诗歌的内容。

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主要意思。

2.汇报交流:

a.浩荡,广大无边。离,离开京城、朝廷。白日,太阳。

b.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c.落红:落花。

3.总结全诗: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义,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四、译文欣赏,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 通过译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学法,感受独特情感,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1.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2.你觉得哪种感情更占上风?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明确〕第一、第二句:通过写景表现诗人辞官南归的愁苦心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离去时的决绝。第三、第四句:抒情。以“落红”自比,表明自己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前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