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更换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研究现状及启示
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
Ch n n g me t no mainiain i aMa a e n f r t z to I o
Jn , 0 2 a .2 1
Vo. 5. . 1 1 No2
第 1 卷第 2 5 期
刘
蔷, 朱海砷
( 内蒙古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 4 1 ) 10 0
[ 中圈分类号】F 7 . [ 2 6 文献标识码]A 6
1 引 言
[ 文章编号] 1 7 — 14 2 1 )2 0 1 — 2 6 3 0 9 (0 2 0 - o 6 0 市 公 司高 管 报 酬 和公 司绩 效 关 系 的 理论 研 究 、 实证 研 究 以及 实 践
.
有 关 高 管 薪 酬 与 公 司绩 效 关 系 的 实 证 研 究 在 西 方 学 术 界 最 发 展 。 公 司在 年 报 中披 露 管 理 人 员 薪酬 。高 管 薪 酬 与 公 司绩 效 关 系 的 研 究 也 就 逐 渐 成 为 学 术 界 研 究 热 点 。学 者 借 鉴 西 方 的研 究 方 法 开始 进 行 大 量 的 实 证 研究 , 于研 究 结 论 莫 衷 一 是 。 对
数量 ( ) 篇 ຫໍສະໝຸດ 2 0 2
6
4
2 正 相 关 关 系
9
6
2
3
1 2
2 论 文 主要 研 究 成 果 综 述 . 2
学 者 通 过 实 证 分 析 方 法 对 高 管薪 酬 与 公 司 绩 效 之 间 的关 系 3 上 市 公 司 高 管 层持 股 比例 与 公 司 绩效 关 系实 证 研 究现 状
早 由 Jne n rh (90 完 成 。 我 国 19 e snadMup y 19 ) 9 9年 开 始要 求 上 市 2 我 国上 市 公 司 高 管 薪 酬与 公 司 绩 效 关 系 实证 研 究 现 状
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实证研究——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
大化而进行决策。 假设 2 公司业绩与高管持股比例正相关 :
sr 在 18 年用数学模型精确地分析 了经理们 对职业 生涯的考 tm o 97 虑 对他 们的激励的影响 , 研究证 明: 果委托 人不能观测代理 人的 如
工作行 为 。 为了引导代理人采取委托人所希望 的行为 , 委托人 必须
方面 , 股权 越集 中, 股东对 公司拥有 的控制权 越强 。 大股 东
越倾 向于设计与企业业绩挂钩的激励制度。另一方面 , 大股东的持
股 比例越高 。 对企业进行监督激励 的成本就会 越低 , 他 随着 大股东
成正相关关系。 向艺( 0 7 经研究发现 : 目前的报 酬激励体 系 徐 20 ) 在
一
、
文 献 回 顾
择使 自己利 润最 大化 的行为。他们会凭借 自身的信息优势而 增加
所有权与经 营权 的分 离产 生了委托代理 关系 ,委托代理 关系 是一种复杂的 函数关系。委托人一般事先确认一种报酬机 制 , 激励 代理人尽职尽 责地为其工作 , 代理人则据此作 出自己的行 为选择 ,
下, 非年薪 激励形 式优于年薪激励和股权性报酬 激励形式 , 司规 公 模、 行业竞争 环境 和地区分布影响公司治理绩效水 平。刘文革 、 周 方召( 0 8) 2 0 的研 究部 分解释 了经理 人总体薪酬和公司绩效相 关度
低 的原 因。
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激励与企业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 上 公司 高 激 与 业 绩 系 实 研究 国 市 的 管 励 企 业 关 的证
康 兰花
( 蒙古 财 经 学 院 会 计 学 院 , 内 内蒙 古 呼 和浩 特 00 5 ) 1 0 1
摘 要 : 取 沪 市 的 制 造 业上 市 公 司 2 0 选 0 9年 的 数 据 , 高 管 激 励 与 公 司 业 绩 关 系 进 行 了 实 证 研 究 , 对 在 对 公 司 业绩 的 衡 量 方 面 选 择 净 资产 收 益 率 和 每 股 收 益 , 选 择 4个控 制 变 量 , 高 管 激 励 与公 司 业 绩 并 对
报 酬 总 额 、 管 持 股 比 例 对 企 业 业 绩 的 影 响 越 大 高
企 业 所 有 者 和 经 理 人 的 目标 函 数 通 常 是 不 相 同 的 。
因 此 , 际 上 实 务 界 与 理 论 界 长 期 探 索 的 课 题 即是 国 如 何 解 决 委 托 代 理 问题 , 就 是 企 业 所 有 者 应 该 如 也 何 做 来 促 进 企 业 家 为 实 现 企 业 价 值 的 最 大化 而 努 力 工作 。 笔者选取 20 0 9年 作 为 研 究 窗 口 , 择 在 沪 市 上 选
一
的 证 据 也 显 示 经 营 者 的 报 酬 确 实 会 随 着 企 业 规 模 的 扩 大 而 增 加 。 因此 , 出 了 上 市 公 司 的规 模 越 大 , 提 前
3名 高 管 年 度 报 酬 总 额 、 管 持 股 比 例 对 企 业 业 绩 高 的 影 响 越 大 的假 设 。 1 3 假 设 3 上 市 公 司 的 资 产 负 债 率 越 小 , 3名 高 . : 前
1 研 究 假 设
Aln Do g a ( 0 2 研 究 发 现 , 营 者 一 所 有 a u ls 2 0 ) 经
高管更换、公司业绩与治理机制
高管更换、公司业绩与治理机制探讨高管更换与经营业绩的关系是观察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一个“窗口”。
文献指出,不称职的高层管理人员滞留在公司被认为是最严重的代理问题,因此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应该能够及时对业绩低劣公司的高管人员做出惩罚,并且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但应该能够及时解聘不称职的高管,而且还应该能够重新选聘最适合的继任者。
对于这一理论,市场发达国家的经验研究已经给予了充分的证实。
而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企业所有制形式复杂多样,市场化程度也各不相同。
证券市场在这个阶段建立,逐渐发展,形成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市场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企业也涌现了大量高管人员更换的案例。
问题是高管人员的大量频繁更换究竟是什么原因驱动,它与公司业绩呈现怎样一种关系?高管的更换是来自于外部接管的威胁,还是董事会监督控制职能有效作用的结果,抑或是来自于市场外的因素干扰?高管人员的频繁更换给上市公司带来了怎样的经济后果?他们又是如何选聘继任者的。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查,来观察我国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是本文的根本动机。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分三步对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考察控制权变更情况下的高管更换与经营业绩的相互关系,来探讨我国外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问题;其次,考察未发生控制权变更情况下的高管更换与经营业绩、董事会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内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问题;最后,进一步对高管更换后继任者的选择问题进行考察,以验证选聘制度的有效性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程度。
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本文分别构造了两个模型以验证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其一是高管人员更换、更换前企业业绩与公司治理的Probit模型,以考察低劣的企业业绩是否会引起经理人员的变更,以及继任模式的选择问题;其二是高管人员更换、更换后企业业绩与公司治理的OLS回归模型,以考察企业业绩是否在更换经理人员后有了显著改善。
文章结构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高管更换的相关治理理论及我国更换现状分析,第二部分是高管更换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与业绩敏感性研究
第26卷 第1期2008年2月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O URNAL OF J I AYI N GUN I VERS I TY (Phil os ophy &Soc ial Sc iences )Vol .26 No.1Feb .2008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与业绩敏感性研究○姬美光1,王克明2[收稿日期]2007-12-05[作者简介]姬美光(),男,吉林长春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
王克明(),女,吉林长春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公司财务。
(1.吉林大学商学院,长春130012;2.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275)[摘 要]本文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与绩效敏感性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高管变更的可能性与公司会计业绩显著负相关,特别是用经行业调整并剔出盈余管理后资产报酬率计量公司业绩时,其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
高管变更的可能性还受到第一大股东类型、股权制衡度、高管来源、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影响。
当公司第一大股东的相对控制权越大,且公司股价在股票市场表现不好时,其董事长被更换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非国有企业更有可能采用公司的真实业绩来考核董事长,并在公司业绩不好时撤换董事长,而来源于公司第一大股东或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单位的董事长会设法保住自己的地位,以降低公司业绩不好时被变更的可能性。
[关键词]高管变更;公司业绩;管理者堑壕[中图分类号]F 2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2X (2008)01-0056-08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出现大量的高管更迭事件,引起了广大公众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及时对业绩低劣公司的经理人员进行惩罚[1],因此,考察公司经营业绩与高管变更之间的关系是评价公司治理机制是否有效的一种可行方法。
Coughlan 和Sch m idt 最早考察了美国公司股票收益与高管变更的关系。
高管薪酬与经营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
以 中 小板 上 市 公 司 为例
吴 婵 君
( 浙 江省 现 代 服 务 业研 究 中心 , 浙江 杭 州 3 1 0 0 1 5 ; 浙 江 树 人 大 学 管理 学 院 , 浙江 杭 州 3 1 0 0 1 5 )
摘
要: 高 管 薪 酬 与 公 司经 营 业 绩 之 间 的 关 系一 直 是 备 受 社 会 各 界 关 注 的 热 点 问题 。 近 年 来 , 随 着
①C i s c e l l D H, C a r r o l l T M。 T h e D e t e r m i n a n t s o f E x e c u t i v e S a l a r i e s: A E c o n o m e t r i c S u r v e y , R e n e w o fE c o n o m i c s a n S t a t i s t i c s , 1 9 8 0 , N o . 6 1 , P P . 7一l 3 . ②H a l l B J , L i e b ma n J , Ar e C E O s R e a l l y P a i d L i k e B u r e a c u r a t s ,Q u a r t e r l y J o u r n a l o f E c o n o mi c s , 1 9 9 8 , N o . 3 , P P . 6 5 3— 6 9 1 .
长 ? 为 了解决 这 个 疑 问 , 笔 者 以 中小 板 上 市 公 司
作 为 研究 对象 , 厘 清 其 高 管 薪 酬 和 经 营业 绩 之 间
的关 系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7—1 2 在 线优 先 出 版 日期 : 2 0 1 3—1 0—2 4
我国上市公司总经理继任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总经理继任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总经理的离任与继任是一件常见的事情。
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市场环境与企业发展的变化,很多公司需要频繁地更换总经理。
这种更换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总经理继任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对于上市公司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总经理继任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体目的如下:1.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总经理继任模式的种类和特点。
2. 分析不同总经理继任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3. 探讨不同企业因素对总经理继任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
4. 提出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总经理继任的实务引导。
三、研究内容1. 总经理继任模式的定义及分类。
2. 总经理继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理论框架。
3. 数据源和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及分析。
5. 可行性分析和研究结论。
四、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等经济统计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选择合适的样本,包括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
2. 根据已有研究和相关理论设计研究模型。
3.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使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5. 对结果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研究结论。
五、研究意义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总经理继任管理和决策,提高公司的绩效和竞争力。
同时,本研究还将为整个管理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六、研究难点及解决方案在本论文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1. 数据质量问题。
2. 研究模型的构建和选择。
3. 研究结果的可解释性。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我们将进行详细的数据筛选和清理,同时,结合已有研究和相关理论,在构建研究模型时进行综合考虑。
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时,我们将注重对结论的合理性和解释性进行权衡。
政府控制_高管更换与公司业绩
政府控制、高管更换与公司业绩*丁友刚宋献中(暨南大学会计学系510632)【摘要】本文以我国1997-2008年300家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为例,考察了高管更换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以及更换前后公司业绩的变化。
研究发现,在政府控制的情况下,高管升迁与公司业绩无关,高管非升迁与公司业绩确实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是这种负相关关系只是在经济业绩比较低时才显著。
此外,高管更换并没有给公司带来积极的财务业绩改进。
这表明,在政府控制下,高管更换无论从过程还是从结果上看,都偏离了经济目标。
【关键词】政府控制内部劳动力市场高管更换公司业绩一、引言近些年,围绕政府控制对高管更换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
理论和经验证据表明,如果没有政府非经济性目标的干预,高管的更换决策与公司经济业绩之间应该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因此,通过考察高管更换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可以反映政府控制对公司治理可能存在的影响。
比如,Kato和Long(2006)通过比较政府控制与非政府控制下高管更换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发现前者的公司治理质量低于后者。
类似的研究还有Firth等(2006)、Wang(2010)和Liao等(2009)。
但是,这些研究在将政府控制与非政府控制进行比较的同时,忽略了它们之间的不可比性。
政府控制下的高管更换面临的是一个内部劳动力市场。
在这个市场上,高管更换治理不仅包括降职治理,也包括升迁治理。
前者通常与业绩负相关,后者则通常与业绩正相关。
如果将政府控制下的高管更换与私人控制下的高管更换简单地混合在一起进行比较,其研究结果不仅可能缺乏完整性,而且也可能因此存在混合效应。
因此,本文以1997-2008年间在沪深两地上市的300家政府控制企业的高管更换为例,考察了在政府控制的情况下,高管升迁、继任和非升迁更换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考察了高管更换的经济后果。
据此,来考察政府控制下的高管更换决策与公司经济业绩的一致性程度。
二、理论与假设在一个独立的公司中,高管更换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机制对高管人员起到激励作用:第一、威胁机制。
上市公司高管更换研究综述
一
、
上市 公司 高管更 换 的动 因分析
( ) 一 高管司业绩较差时, 高管会面临被替换的威胁 , 从而激励高管人员努力 提高公司业绩, 如果公司发生高管更换 , 一般与公司低劣的业绩相关 ,H io (9 9、 re 1 8 )M rh 和Zm em n 19 ) ne  ̄ Gl n 18 )Wanr 9 8 、 upv i m r a (9 3 、 gl s 等( E
构会对高管更换产生影响。 o i(0 2考察了意大利上市公司董事变更与公司业绩的关系 , V l n20 ) p 研究发现 , 当董事来 自控股股东时 , 董事更换
与公司业绩的敏感往较低; 控股股东持有的现金流越高, 董事更换与公司业绩的敏感性越高。m r (0 8通过对比一元结构(ig —l s s a薛 2 0 ) s l ca ne s i ) fms和= ̄ r (u lc sfrs的公司 , d a l sin) —a r 发现一元结构的公司高管更换对业绩更敏感, 二元结构公司高管更换频繁程度低于一元结构。
着财务丑闻的暴露 , 政治和法律等外部压力也要求公司将高管人员更换。 ea 2 0 ) D si 0 4通过研究财务重述与高管更换的关系 , 等( 发现6 %的 0 公司在重述后的2/- 4i " 月内发生高管更换, 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外部经理人市场有效惩罚操纵利润的高管人员。 e ns 2 0 ) H n e等(0 7进一步区 分财务重述的性质 , 发现故意错报的公司在重述前后阶 月 内4 %的高管发生更换, 9 在重述前后2 个月内6 %的高管发生更换 , 4 7 远高于非故 意错报导致的财务重述。 g w l op ̄20 ) Ar a a 和C o e 0 7也发现在财务丑闻发生前后, 高管更换的可能性较高。 二、 上市公司高管更换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分析 ( 内部 治理机制与高管更换 其主要形式包括:1股权结构与高管更换。 一) () 已有研究发现, 作为公司层面上最重要的治理机制, 股权结
上市公司高管更替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上市公司高管更替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上市公司高管更替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摘要上市公司的高管团队扮演着企业战略制定和执行的关键角色。
高管的更替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不当的高管更替可能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不同高管更替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对高管更替的管理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引言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管团队的质量和稳定性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高管更替作为上市公司运营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其模式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因而,研究高管更替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高管更替模式的分类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高管更替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自上而下更替、内部晋升更替、外部招聘更替、合并收购引发的更替、家族企业接班更替等。
这些模式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不同高管更替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1. 自上而下更替自上而下更替是指现任高管直接挑选或指派下级高管作为继任者。
这种模式可以保证高管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减少组织运转中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自上而下的更替可能会导致高管团队的同质化,缺乏新的思维和创新,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2. 内部晋升更替内部晋升更替是指高管职位的继任者来自公司内部的其他职能部门或分支机构。
这种更替模式有助于培养企业内部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忠诚度,从而稳定高管团队,增加企业绩效。
但是,如果内部人才缺乏必要的能力和经验,内部晋升更替可能导致高管团队的匮乏和缺乏多样性,从而限制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 外部招聘更替外部招聘更替是指通过市场招聘等方式引进高层管理人员。
外部招聘可以为企业引入新的思维、经验和资源,提升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
然而,外部招聘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新高管的适应期较长、沟通协调难度增大等,这可能在短期内对企业绩效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试论高级管理人员更换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对经 营业绩 的影 响
田皓矾 长春市人 民医院劳动人事科 吉林 长春 1 0 5 0 3 1
【 文章摘要】 随 着 企 业 经 营 权 与 所 有权 的 分 离 ,
公 司股 东与 经理 之 间 的 关 系也越 来越 明
绩必然会得到全面改善。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 明了在 我 国上 市 公司 中, 董事 长 的地 位 已经
f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信号。因为,高级 乍
管理人 员的更换往往带 来的是经营 战略 的巨 大变换以及一连串的人事变迁, 这些变化对 于 企业 的影 响 无疑 都是 巨大的 。
二 、高 级管 理人 员更 换 与经营 业绩 关 系分析
l 、低劣的经营业绩是公司高级管理人 员更换 的重要 影 响 因素
明显高 于总 经理 。
显 地 表现 为 委托 — — 代理 关 系。 股 东通 过投 票选举董事会 ,董事会再委托 高级 管 理 人 员主 持 公 司 日常 经 营 活 动 ,此 时 ,高级管理人 员的经营绩效如何将会 极 大地 影 响 公 司股 东财 富 的 增 减 。 因 此 ,对 高级 管理 人 员进 行 研 究有 着十 分 重要 的意 义 。 本 文通过 深入 了解 我 国上 市 公 司 高级 管理 人 员发 生 更换 之后 公 司 业绩及股 东财富的走向,从 而帮助企业 更 加科 学的 决 策 ,并 成 为投 资 者 的相 关 参 考依 据 。
低 劣 的经 营 业绩 是 我 国上 市 公 司高 级 管理 人 员更换 的重要 影响 因素 , 与 国内外 这 学 者们 的研 究结 论一 致 。经营 业绩 指标 中 , 相对 于净 资产 收益率 , 每股 收益对 于高 管人 员 更换 决策的 影响更 加明 显 , 原 因是 企业 其 的每 股收益反 映的是 公司股东 的投资获益 程 度, 如果每 股 收益持 续走低 , 司股东 们会 公 迅速 寻找 解决 方案 , 其 中更换高 级管理 人 这 员无疑 是最 为常 见的 一种 办法 。 2 、公 司高级 管理 人员 的更换 对于 企业 每股 收益 的影 响显著 , 对于 企业净 资产 收益 率 则无 太大影 响 国 内外学 者 在高 级 管理 人 员 更换 是 否 会促进 企业 业绩 提升这 一 问题上研 究意 见不 研究结 果 发现 , 司高级 管理 人员 的更 公 换对于企业每股收益有非常显著的正向促进 作用, 更换 高级 管理 人 员之 后 , 任人 员必 接 须要 在短期 内实现业绩 的提升 以迎 合股东 们 的要求 ,否 则也 将遭 遇解 聘或 辞职 的结 局 , 因此 , 新接 任人 员将 很大一 部分心 血放 在怎 样提 高股 东投 资价值 上 , 而每股 收益 呈现 故 了明显 的上涨 趋 势。 3 、我 国上市 公司 每股 收益下 降时 ,就 会倾 向于 更换总 经理 , 只有 在每股 收益 和净 资 产收益 率都持 续走 低时 , 才会倾 向于 更换 董 事 长。 在 企 业每 股 收益 走 低时 ,股 东 的投 资 收 益大大 缩水 ,在此种 情形 下 , 国上市 公 我 司更 多的采用更 挽 总经理 的方法 以图提升企 业每 股收 益。 只有每股 收 益和净 资产 收益 而 率部 持续走 低时 , 公司 才会 更换董 事长 。这 说明 了我 国上市 公司对于董 事长的 更换更加 谨慎 、 , 也 凸显 了在我 国上市 公司 中 , 小 这 董事 长 已经不再 是过 去 的 “ 徒有 虚名 ” 了 , 是我 国公 司治理 结 构领域 的 一大进 步 。 4 、相 对于 更换总 经理 ,更换 董 事长 对 企业 经营业 绩 的促进 作 用更大 更换 董 事 长之 后企 业 的经 营 业 绩能 够 迅速的从行业水平以下回归到行业水平, 而 更挽 总 经理之后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反而出 现 了负增 长 ,与行业 水平 存 在着 显著差 异 。 其原 因在 于 , 总经理 更换 的企业 由于接 任者 更加 关注 于 企 业每 股 收 益 的提 升 以讨 好 股 东 ,反 而影 响 到 了企 业净 资产 收 益率 的 增 长。而董事长的更换则不同,由于其更换决 策更为谨慎, 且其控制着公司的经营,只要 股 东大会 能够 找到合 适 的人选 , 公司经 营业
董事会过度自信、CEO变更与公司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 . 门 大 学管 理 学院 2 福 建 省政 府 办公 厅 ) 1厦 .
摘要 : 9 8 0 4年 间上 海证券 交 易所和深 圳证 券 交易所发行A 股 的上 市公 司 中被 冠 以1 9 ~2 0
以S 的 9 T 3家非 国有 上 市公 司为研 究样 本 , 实证 分析 董事会 过度 自信 行 为 对公 司 经营 业绩 的 影 响 。经验证 据表 明 , 上 市公 司经营业 绩不好 、 司被 S 处理 的情 况 下 , 在 公 T 过度 自信 的董事 会
SH EN ie g Y f n CH EN Shu yu
( . a n Un v r iy 1 Xime iest ,Xime a n,Chn ;2 F j n P o ica v r n ) i a . ui r vn i1Go e me t a
Ab t a t s r c :U sn a pl f 9 pe i lt e t e on s a e ow n d l t d c i g a s m e o 3 s c a r a m ntn — t t — e i e om p nis f o 8 t s a e r m 1 99 o
中图分 类号 : 9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 6 28 4 2 0 ) 1 —3 0 0 C3 A 1 7 —8 X(0 9 0 01 4 — 7
Em pi ia t dy o ea i ns p Am o a d Ov r o i e c r c lS u n R l to hi ng Bo r e c nfd n e, CEO r v r a r or t r o m a e Tu no e nd Co p a e Pe f r nc
表 现 产 生 不 同程 度 的 影 响 ; VAF EAS JU 明 贝 证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变更:业绩与私利的权衡的开题报告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变更:业绩与私利的权衡的开题报告摘要:本文选取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变更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高管人员变更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以及高管私利与公司利益的权衡。
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基于2015-2019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高管人员变更对公司业绩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取决于变更类型、高管往来机构背景、公司规模和行业特征等因素。
此外,高管私利在高管人员变更中存在一定的权衡,其中高管个人的经济利益和公司长期发展的利益需要在变更中进行权衡,以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变更、业绩、私利、权衡引言: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变动一直是市场热点之一。
高管人员的离职、调整、新增等变更不仅影响公司的运营管理和决策,还会对公司的股价和投资者的信心产生影响。
因此,市场对高管人员变更的关注度较高。
高管人员变更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高管人员变动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
然而,高管人员变更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与公司的规模、行业特征、变更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高管人员变更中存在一定的私利与公司利益的权衡。
高管离职或调整中,高管往来机构背景、高管个人利益等都可能影响到高管的选择和公司利益的实现。
因此,探究高管变更中私利与公司利益的平衡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出发,选取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变更为研究对象,以探究高管变更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高管私利与公司利益的权衡,为高管人员变更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研究方法:1. 确定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到2019年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并收集这些公司的高管人员变更信息;2. 计算高管变更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通过对高管变更前后的公司业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高管变更对公司净利润、总资产、营业收入等指标的影响;3. 分析高管变更中的私利与公司利益的权衡:结合高管离职、调整和新增等方式,分析高管往来机构和高管个人利益等因素对高管变更和公司长期发展的影响。
中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变更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责任。第二 , 我国上市公 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 会和董事长 , 由董事会负责聘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 董 事会 掌握 了公 司 的重 大 决 策权 , 董事 长 的地 位更
为 重要 。第 三 , 我 国的 上市 公 司 多 数处 于 政府 控制 和 大股 东控 制 , 公 司的 董事 长 往 往 是 由政 府 或 者 大 股 东 任免 、 考核 和提拔 , 与西 方 国家股东 和经 理人 之
层次 L o g i t 回归模 型 , 为我 国上市 公 司高 级 管 理 者 更换 现状 和原 因提供 经验证据 。 旨在进一 步评 价 中 国上 市公 司治 理机制发 挥 的作 用 。
一
与公司业绩 的负相关关 系却取得 了相似 的结论 。 G i b s o n 通过分析了 8 个新兴市场国家的 1 2 0 0 多家 公 司 的高 管变更 和公 司业绩 的关 系 , 来检 验 新 兴市 场 国家的公司治理 的效率 , 发现会计业绩与高管变 更的相关性更强于股票市场业绩[ 4 ] 。中国作为典型 的新兴 市 场 国 家 , Gr o v e s等 人 通 过 问 卷 调 查 的方 式, 研究发现中国国有企业高管变更和经营业绩也 存在负相关性[ 引 。朱红军研究 1 9 9 6 —1 9 9 8 年中国 上市公司发生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变更的样本 , 发现 虽 然表 面上控股 股 东更 换 导致 了高 管人 员 变更 , 实
中图分类号 : F 2 7 6 .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2 8 1 7 ( 2 0 1 3 ) O 2 一o 0 3 6 一O 7
更换公司高级管理者是股东约束经理人行为的 重要机制。故此 , 高级管理者变更是 国外 资本市场 和管 理学研究 中的一项 重要课 题 。通 过研究 经 营业
高管变更视角下内部控制与公司业绩的研究
高管变更视角下内部控制与公司业绩的研究本文实证检验了高管发生变更冲击下,内部控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利用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内部控制指数,及2002-2012年沪深两市A 股发生高管变更公司的业绩,在控制继任高管权力的情况下,研究发现:(1)变更当年内部控制质量越高,高管变更后一年公司业绩越好;(2)变更后一年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公司当年的公司业绩越好;(3)高管在发生变更之后,在内部控制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则公司业绩也会相应的得到改善。
本研究弥补了国内外内部控制与公司业绩研究的空白,兼具一定的政策导向意义。
标签:高管变更;内部控制;公司业绩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1.文献综述(1)内部控制研究综述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循适用的法律和法规(COSO,1992),因而学者们围绕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实际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
De Franco等(2005)、Gupta和Nayar(2007)及Hammersley 等(2008)均发现股价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做出负面反应,这说明内部控制的价值得到市场的认可。
一般而言,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无意估计误差和有意操纵发生的概率均较大,因而应计质量更差(Doyle et al.,2007b);而当内部控制缺陷得以纠正后,应计质量则明显提高(Bedard,2006;Ashbaugh-Skaife 等,2008)。
Altamuro和Beatty(2010)在美国银行业、张龙平等(2010)及田高良等(2011)利用中国样本均发现了内部控制与应计质量的正向关系;而齐保垒等(2010)、董望和陈汉文(2011)分别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稳健性、盈余反应系数正相关;方红星等(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与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成显著负相关。
以上研究综合说明,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改善盈余质量。
(2)高管变更研究综述高管变更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是研究的重点,众多国内外文献均涉及到两者关系的研究。
高管更换、公司业绩与治理机制
高管更换、公司业绩与治理机制探讨高管更换与经营业绩的关系是观察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一个“窗口”。
文献指出,不称职的高层管理人员滞留在公司被认为是最严重的代理问题,因此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应该能够及时对业绩低劣公司的高管人员做出惩罚,并且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但应该能够及时解聘不称职的高管,而且还应该能够重新选聘最适合的继任者。
对于这一理论,市场发达国家的经验研究已经给予了充分的证实。
而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企业所有制形式复杂多样,市场化程度也各不相同。
证券市场在这个阶段建立,逐渐发展,形成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市场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企业也涌现了大量高管人员更换的案例。
问题是高管人员的大量频繁更换究竟是什么原因驱动,它与公司业绩呈现怎样一种关系?高管的更换是来自于外部接管的威胁,还是董事会监督控制职能有效作用的结果,抑或是来自于市场外的因素干扰?高管人员的频繁更换给上市公司带来了怎样的经济后果?他们又是如何选聘继任者的。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查,来观察我国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是本文的根本动机。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分三步对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考察控制权变更情况下的高管更换与经营业绩的相互关系,来探讨我国外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问题;其次,考察未发生控制权变更情况下的高管更换与经营业绩、董事会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内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问题;最后,进一步对高管更换后继任者的选择问题进行考察,以验证选聘制度的有效性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程度。
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本文分别构造了两个模型以验证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其一是高管人员更换、更换前企业业绩与公司治理的Probit模型,以考察低劣的企业业绩是否会引起经理人员的变更,以及继任模式的选择问题;其二是高管人员更换、更换后企业业绩与公司治理的OLS回归模型,以考察企业业绩是否在更换经理人员后有了显著改善。
文章结构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高管更换的相关治理理论及我国更换现状分析,第二部分是高管更换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换、高管团队重组与企业绩效改进
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换、高管团队重组与企业绩效改进一、引言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换和高管团队重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备受关注。
随着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公司内部的进步需求,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换和高管团队重组成为一种常见的管理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换和高管团队重组对企业绩效的改进潜力,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因素。
二、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换的原因及影响1. 市场环境变化:市场竞争激烈、行业进步迅速,公司需要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
总经理更换可引入新的战略思维和管理能力,以应对市场挑战。
2. 绩效下滑:上市公司绩效出现下滑时,总经理更换可能被视为一种管理手段,以改善企业绩效,并提高投资者信心。
3. 公司进步需求:公司规模扩大、业务转型等进步需求,需要寻求更具有适应性和战略眼光的总经理,以指挥公司进入新的进步阶段。
总经理更换可能对企业带来以下影响:1. 管理思维变化:新任总经理可能有不同的战略眼光和管理思维,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进步方向和机遇。
2. 文化建设:总经理更换时,公司的企业文化可能会发生变化,新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的引入可能对企业绩效产生乐观影响。
3. 激励机制调整:总经理更换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可能会产生调整,从而影响高管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三、高管团队重组的原因及影响1. 公司战略调整:公司战略发生变化时,需要调整高管团队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以提升团队的执行能力。
2. 人才引进和选拔:高级管理人员的引进和选拔是公司高管团队重组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优化团队配置,引入更具有专业能力和阅历的高管,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
3. 团队协作和沟通:高管团队重组可以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
高管团队重组对企业的影响包括:1. 管理层稳定性:高管团队重组可能引起管理层的变动和不稳定,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新的领导和工作模式,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管理风险。
2. 专业能力提升:高管团队重组有助于引入更具专业能力和阅历的高管,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和战略实施能力。
上市公司高管更替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高管更替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企业高管承担着制订和实施企业战略的使命,对企业绩效和组织发展至关重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涌现出了大量的高管更替事件。
频繁的高管更替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高管更替是否真的有利于改善企业绩效的关注。
然而大量的事实也表明,新任高管并没有全部带领企业走出困境,有的甚至雪上加霜。
因此,探究高管更替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对于指导企业如何在高管更替后改善其绩效并促进其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高管更替的研究文献。
国内外关于高管更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管更替原因、继任者选择和高管更替后果三个方面,我们发现由于选取样本数据的不同或是测量方法的差异,不少研究得出了完全相左的结论,而对于高管更替后果的研究仅仅关注更替事件本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缺少不同更替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分析。
其次,构建了上市公司高管更替模式与企业绩效的概念模型。
本文通过对科龙集团和健力宝集团两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厘清了高管更替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过程,总结出了高管团队重组和战略连续性两个重要的变量,构建了上市公司高管不同更替模式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在理论分析和已有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10个假设。
再次,利用大规模的上市公司高管更替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
本文利用2005-2009年上市公司年报手工统计获取了高管更替数据,借助SPSS13.0软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相关假设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强制更替外部聘任对高管团队重组有正向影响,对战略连续性有负向影响,对企业绩效有负向影响,高管团队重组和战略连续性在强制更替外部聘任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效应;强制更替内部聘任对战略连续性有正向影响,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战略连续性在强制更替内部聘任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效应;高管团队重组对企业绩效有负向影响,战略连续性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上市公司高管更换与公司绩效及治理关系研究综述——基于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高管更换与公司绩效及治理关系研究综述——基于文献综述作者:姜宁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2年第6期姜宁(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摘要:随着上市公司实践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中外理论界涌现了大量关于高管变更的实证研究。
本文从高管更换原因与后果两大角度,对高管更换实证研究的中外文献进行综述,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管更换;公司绩效;综述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2-0107-02高管更换的问题于20世纪60年代受到了西方学者的最初关注。
中国的相关研究始于2001年赵山的《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更换实证研究》一文。
时至今日,中外学者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但由于治理机制、金融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发展水平等原因,国内相关研究仍有待深入。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分析,对其进行系统评述,以便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一、高管更换的前因(一)公司绩效对高管更换的影响当前研究公司治理有效性的思路之一:当公司绩效持续低下时,董事会能否及时更换高管。
该观点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验证:Gilson(1989),Engel等(2003),Sanji(2010),Dirk和Katharina(2010)通过对美国公司的实证研究,得出高管更换和公司绩效负相关的结论。
Kaplan(1994)对德国上市公司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龚玉池(2001)发现: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更换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
马磊(2008)同样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经营业绩越差,高管更换的可能性越高,是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发挥作用的应有表现。
周建(2009)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业绩同CEO更换显著负相关,认为中国公司治理是有效的。
(二)高管更换同股权结构的关系股权结构对高管更换影响程度如何,学者们各执一词。
现有研究一般将股东分为国有股东和非国有股东两种。
Chen和Wang(2004)、马磊(2008)、周建(2009)认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存在国家股东“所有者缺位”现象。
中国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替模式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替模式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当前,中国证券市场逐渐步入成熟期,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替已成为常态。
总经理更替不仅会影响公司的营运策略,还会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市场表现、股东利益等方面产生影响,因此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但目前关于中国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替的研究较为零散,且大多是从小样本、单角度出发的探究,对于总经理更替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关系尚未有系统和全面性的分析。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替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探讨总经理更替对公司业绩、治理结构、股东利益、员工福利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深入理解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内容1.收集相关数据,梳理总经理更替的影响机制以及关键因素。
2.建立研究模型,探究总经理更替对公司业绩、治理结构、股东利益、员工福利等方面的影响。
3.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统计总经理更替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并探究其内在机制和效应。
4.通过对比研究对象的不同特征,深入剖析不同类型的公司在总经理更替时可能面临的管理、治理、业绩等问题。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深化对总经理更替机制的理解、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绩效提升以及提高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五、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建立总经理更替的理论框架和研究问题。
2.实证分析法:通过收集、处理大量的相关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实验分析等方法来探究总经理更替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
3.对比分析法:根据样本的不同特征,对不同类型的公司在总经理更替时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六、研究步骤1.资料收集与筛选:收集与企业总经理更替、公司治理、企业绩效等相关的数据、文献或案例资料,进行筛选。
2.特征分析与建模:将收集到的数据根据不同类型的样本,进行特征分析,并建立研究模型。
3.分析结果验证: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不同因素与总经理更替的影响机制,检验研究假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卷第2期2005年6月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U RNAL O F DON GHUA UN IV ERSIT Y(Social Sciences)Vol.5,No.2J un.2005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更换与经营 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3张 丹 阚海星(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051)[摘 要] 高级管理人员的更换是国外管理学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因为它是股东或董事会做出的重要决策之一,并作为约束经理人行为的极端手段。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糟糕的经营业绩将提高高级管理人员更换的可能性。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已初具规模,同时涌现出了大量高级管理人员更换的实例。
但由于中国证券市场与西方市场在产生原因和运作机制上有较大差别,上述负相关结论是否同样适用,值得进一步论证。
这里试图通过对证券市场近年来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利用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的理论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阐述中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更换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高级管理人员,经营业绩,更换一、问题的提出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应该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负责,并且当企业业绩持续不佳时,不合格的管理人员将被更换。
因此,可以认为公司经营业绩与高级管理人员更换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这一点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市场已得到证实。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高级管理人员更换的原因已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我国上市公司多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成,有许多独特的属性:首先,由于治理结构设计不合理,往往出现多层代理关系与较高的代理费用。
其次,选择代理人(经理)和约束经理行为时,难以借助市场化自由契约特征,或多或少倾向于行政手段。
那么在这种环境下,高级管理人员更换与经营业绩之间是否同样存在负相关关系呢?国内就这一问题的研究刚刚起步。
龚玉池以1993年底之前上市的150家公司为样本,研究它们在1995~2000年间高层更换的情况,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高层更换可能性与公司业绩负相关[1]。
朱红军通过收集和分析中国上市公司1994~1998年的数据发现,在控制了公司规模及高级管理人员年龄等控制变量后,-1年度(更换前一年度)的经营业绩水平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更换有一定影响[2]。
这一结果与Denis(1995)对美国的研究结论相似[3]。
香港理工大学的Firt h教授等通过对中国沪深两地证券市场1998~2000年数据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认为ROA指标的高低对董事长更换形成一定影响。
而表示公司亏损与否的哑变量LOSS(01定性变量)和董事长非正常更换的相关性显著,对正常更换则不构成影响[4]。
在利用模型分析时,该文采用了独立董事比例、上市公司性质、公司规模、董事长年龄等6个控制变量进行控制,使结论显得比较合理。
刘晶以2002年76家ST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ST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更换与经营业绩、股权结构、审计意见类型等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ST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更换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5]。
文章接着解释了造成这一特殊现象的原因,他们认为许多ST公司常采用“巨额摊销”的方法,把下一年应承担的费用提前确认,以确保下年盈利,摘掉“ST帽子”。
故文中结论与以往研究成果相悖,不具推广意义。
总体而言,国内关于高级管理人员更换与经营业绩关系的研究不多,且使用的上市公司数据多为2000年之前的历史数据,故该领域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
3收稿日期:20040910 第2期张 丹等: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更换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25二、模型选择和指标选取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与高级管理人员更换之间的关系,本文拟利用中国上市公司1997~2003年的历史数据,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和logit回归模型得出本文结论。
在描述性分析过程中,主要利用集中趋势指标(包括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对样本中发生高级管理人员非正常更换的公司进行初步分析。
在这里作一点说明,本文中把任期未结束就更换高级管理人员定义为非正常更换(包括强制离任和自愿辞职情况),而把任期结束后不再续聘定义为正常更换。
通过观察该类公司在高管人员更换前后各2个年度内经营业绩的变化情况,反映业绩对高管人员更换产生的影响以及更换决策对之后业绩走势的影响。
在此基础之上,还将简单分析企业的盈余管理情况。
一般而言,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途径包括应计项目和线下项目(非正常经营项目)两条主要渠道。
应计项目主要由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项目构成,例如应收款项、存货等。
而线下项目则主要由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和补贴收入等项目构成。
考虑到我国企业通过关联方大额资产交易或通过投资关系产生较大利润的普遍性,这里仅就线下项目谈一些看法。
在随后的回归分析中,我们将利用logit回归模型这一统计工具,进一步阐述不良业绩对高级管理人员非正常更换产生的作用。
Logit回归模型是适用于反应变量(即因变量)为分类变量的回归分析。
我们知道,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一般可表示为Y=α+β1X1+β2X2+…+βn X n=α+β′X(1)其中α是截距,β′是参数向量,X是自变量向量。
该模型表示了n个自变量X i(i=1,2,…,n)与反应变量Y 间的关系。
在这里,Y为连续变量。
当反应变量为01离散型变量时,我们要研究的是某种事件发生的可能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可建立线性回归模型)=α+β1X1+β2X2+…+βn X n=α+β′X(2) log it(p)=ln(p1-p)称为p的logit变换,式中的p为事件发生的概率,1-p则为事件不发生的概率。
ln(p1-p在本文分析过程中,我们试图反映高级管理人员非正常更换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
通过对log it 回归模型的运用,能较好地得出两者相关性强弱的结论,故在此采用该模型作为统计工具。
在研究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更换与公司业绩的关系时,考虑到企业资产规模、负债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回归模型中采用5个变量(其中1个被解释变量,4个解释变量)。
对于被解释变量,我们引入哑变量Pro(CEO)=0,1。
在变量表达式中,CEO泛指董事长或总经理。
当董事长和总经理未发生强制更换时Pro (CEO)取值为0,当发生强制更换时取值为1,包括只更换董事长、只更换总经理和两者同时更换的情况。
参考了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回归模型定义如下:Pro(CEO)=α+β1×log(SIZ E)+β2×L E V+β3×DUAL+β4×Adj_ROA+ε(3)其中,Pro(CEO)为高级管理人员更换的可能性。
α为截距;log(SIZE)为高级管理人员更换前一个年度末,公司总资产的对数值;L EV为高级管理人员更换前一个年度末的资产负债率;DUAL为董事长和总经理职位的兼任情况,若该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担当,则记为1,否则为0;Adj_ROA为经过年度行业中位数调整后的ROA指标。
在这里,我们使用了ROA为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的指标,是因为总资产收益率侧重考虑企业整体资产的盈利能力,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由于企业的利润指标通常由营业利润、线下项目组成,而净利润则反映企26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卷业最后的总体盈利金额,并作为利润分配的起点。
考虑到管理当局如果操纵盈余必将影响到指标的大小,故另外引入总资产营业利润率指标。
营业利润指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之和,并扣除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剩余部分。
由于营业利润由企业经常业务产生,可用于反映企业的持续性生产盈利能力,故避免了仅使用总资产利润率指标带来的不足。
两项指标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总资产营业利润率 ROA oi=营业利润/总资产总资产净利润率 ROA ni=净利润/总资产三、数据来源、行业调整及筛选(一)数据来源研究的数据主要由年度报告的各项财务数据和各种类型的临时性公告等组成。
各个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以及临时性公告来自巨灵证券网站、证券之星网站和“金融街”证券网站。
本文中所采用的财务数据均为公司上市以后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时间跨度为1997~2003年。
我们在数据分析前对部分原始数据进行了抽样核对,具体而言,即与三大证券时报核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我们通过比较上市公司各年度财务报告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在职情况判定公司是否发生高级管理人员更换。
举例而言,若公司1999年报表中披露的总经理姓名与1998年不同,则认为公司在1999年发生了总经理更换。
由于部分上市公司在1997的财务数据缺失,加之到论文资料收集截止期,部分公司尚未发布2003年的最新年报,故高级管理人员更换的数据为1999~2001年的更换数据。
(二)行业调整及筛选本文将研究范围锁定在沪市A股。
又因为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各个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行业调整,故在此采用了行业随机抽样的简易方法缩小样本量。
具体方法如下:(1)行业分类采用2001年度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各公司的行业归属。
对于在上市后行业更换的公司,考虑到数量不多,而且更换行业的公司数量较少,不予考虑。
因此,在行业分析时,假设各公司自始至终均属于同一行业。
(2)参照朱红军的作法[2],将公司数量极少的一些行业合并归类到综合类公司。
(3)通过行业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食品业、电子业、商业经纪与代理业和其他制造业4个行业,共6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的样本。
样本量约占沪市A股市场的11%。
四、实证分析及结果(一)描述性统计分析在1999~2001年间,66家样本公司中共有46家更换了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正常更换和非正常更换的情况),其中1999、2000、2001年分别为10、18和18家。
详见表1。
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任期一般为3年,在任期结束后会根据在职期间的表现决定是否续聘。
为了更准确地考察高级管理人员更换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在这里作了如表1中所述的更换类型的区分。
表1 样本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更换情况年份只更换董事长只更换总经理同时更换董事长和总经理董事长和总经理均不更换有效观测数3 199********2000387345220016934866 3有效观测数在1999和2000年较小的原因有二:(1)公司在上一年度尚未上市;(2)公司上年度财务报告缺失,故无法判断管理人员更换情况这种分类方法存在一定缺陷的:首先,虽然我们将任期未结束就发生更换定义为非正常更换,但由于信 第2期张 丹等: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更换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27息披露的有限性,我们不可能完全了解“提早”更换的真实动机。
其次,高级管理人员在3年任期后往往会被续聘。
如果没有续聘,那可能存在两种情况,要么股东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表示不满,要么是出于年龄、职位变动等情况的自然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