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血腥镇压农民起义

合集下载

太平天国起义清朝最大的内乱

太平天国起义清朝最大的内乱

太平天国起义清朝最大的内乱太平天国起义:清朝最大的内乱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内乱事件之一。

它是由洪秀全领导的一支反清复明的农民军队发动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政权,建立太平天国。

一、起义的背景1.1 清朝内忧外患清朝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面临着一系列的内忧外患。

内忧方面,清朝的统治者因其腐败和无能而导致政权威信丧失,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不断积累。

外患方面,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清朝的主权受到严重的威胁,国家处于危机之中。

1.2 社会不公与农民起义在清朝时期,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使得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压迫和不公,农民生活贫困,加之天灾频仍,使得农民的不满情绪逐渐积累。

洪秀全等农民领袖闻名于地方,他们利用这些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

二、起义的过程2.1 起义的爆发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在1850年,起义初期在广西地区爆发。

洪秀全及其追随者号称“天父”、“天兄”,宣称要建立太平天国。

他们号召民众参加起义,并发动了一系列的农民抗争。

2.2 组织的壮大与战争的扩大起义初期,太平天国的武装力量并不强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天国逐渐发展成为一支规模庞大且组织严密的军队。

他们通过征兵和武器的接收,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同时,太平天国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他们在广西和湖南等地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2.3 与清朝的对抗太平天国的崛起引起了清朝的恐慌,他们派出军队进行镇压。

清朝政府的军队远远超过了太平天国的兵力,然而太平天国的士气高昂,他们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和巧妙的战略,成功地与清朝的军队进行了战斗。

三、起义的影响3.1 政治影响太平天国起义动摇了清朝政权的基础,使得清朝内部的矛盾和腐败问题更加暴露。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各种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社会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2 社会影响太平天国起义的推动者洪秀全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措施,包括废除私有制、均贫富、男女平等等。

太平天国历史事件原因_太平天国历史事件背景

太平天国历史事件原因_太平天国历史事件背景

太平天国历史事件原因_太平天国历史事件背景太平天国起义是一次有中国特色的千年王国运动,它发生在洪秀全皈依基督。

洪秀全把基督年王国论和基督等思想作为武器,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太平天国历史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起于1850年金田起义,终于1864年洪秀全病逝洪天贵遇害,一场农民主导的运动,历经十余年,席卷大半个中国,其成功与失败,常常令后人感慨唏嘘。

清朝后期,政治腐败,百姓税赋沉重,从北至南,白莲教、天理教、捻党、斋教、天地会等民间反抗政府运动此起彼伏。

1844年开始,洪秀全创立上帝教,随后在他和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等人的宣扬组织下,上帝教在两广地区迅速壮大。

1850年,各地教众在洪秀全的号召下,在广西金田集结整编。

1851年1月11日,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从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开始了。

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

太平天国或称太平天囯,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

因清朝推行剃发易服,太平天囯则均不剃发、不结辫,披头散发,故太平军被称作“长毛”,清廷蔑称其为“长毛体贼”、“毛贼”、“发贼”、“发逆”等等。

又因天国领袖洪秀全为广东花县人,广东简称粤,故清廷当局亦蔑称其为“粤贼”、“粤匪”、“粤逆”、“粤寇”等,而太平军则蔑称清廷为“清妖”、“胡妖”等。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提出《禁止诬蔑太平天囯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从此将“太平天囯”、“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

太平天国创立发展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与表亲冯云山、族弟洪仁玕从梁发《劝世良言》中吸取某些义,后来自行洗礼,并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帝教”。

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传教。

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广州跟随美国美南浸信会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圣经》,因听洪秀全说曾梦见他自己是上帝的儿子,罗孝全拒绝给他施洗。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及教训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及教训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及教训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及教训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过于拔高农民起义的作用,认定农民起义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不符合史实。

近年来,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对历史起了破坏作用,这场战争导致千百万人死去,生产力遭到破坏。

这就涉及到评价标准问题。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洋务运动产生的重要历史条件。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作用不是体现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历史联系上,但它能体现在同洋务运动即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联系上。

太平军横扫了清朝的反革命武装八旗、绿营,极大地削弱了清朝的统治,是汉族地主武装和汉族地方势力兴起的重要契机,如果不是清朝原来军队的腐败无能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暴露无疑,就不会有湘军的出现,也不会有同治中兴的自强运动。

其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动摇了它的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

农民阶级虽然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者,但是农民起义有其理由和正义性。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矛头是清政府,规模大,历时长,影响深远,是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它以雷霆万钧之势对清朝的统治秩序进行了空前猛烈的扫荡,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在太平天国攻克之区,“官宦人家,呼之为妖头,杀之必尽”,经过太平天国的打击,清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削弱,同时也促使清统治集团分化,催生了洋务派。

第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抗击了外国武装干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反对外国殖民侵略,反对民族压迫,主张各国建立独立、平等、友好往来的关系;他们坚持民族尊严,维护主权完整,严禁鸦片,根本上否定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他们英勇顽强地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武装干涉,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迅速变中国为殖民地企图的作用。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及教训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及教训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及教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洋‎务运动产生‎的重要历史‎条件。

它能体现在‎同洋务运动‎即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发生的历‎史联系上。

太平军横扫‎了清朝的反‎革命武装八‎旗、绿营,极大地削弱‎了清朝的统‎治,是汉族地主‎武装和汉族‎地方势力兴‎起的重要契‎机,如果不是清‎朝原来军队‎腐败无能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暴露无疑,就不会有湘‎军的出现,也不会有同‎治中兴的自‎强运动。

第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动摇了它的‎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

农民阶级虽‎然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者,但是农民起‎义有其理由‎和正义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就是农民‎起义的胆量‎和气魄,也体现了其‎动机和理想‎追求。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矛‎头是清政府‎,规模最大,历时14年‎,转战18省‎,攻克600‎多个城镇,扫荡大半个‎中国,规模大,历时长,影响深远,是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它以雷霆万‎钧之势对清‎朝的统治秩‎序进行了空‎前猛烈的扫‎荡,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第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也在‎某种程度上‎抗击了外国‎武装干涉,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反对外‎国殖民侵略‎,反对民族压‎迫,主张各国建‎立独立、平等、友好往来的‎关系;他们坚持民‎族尊严,维护主权完‎整,严禁鸦片,根本上否定‎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他们英勇顽‎强地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武装干涉,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一定程度‎上起了阻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迅‎速变中国为‎殖民地企图‎的作用。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后‎来中国革命‎事业具有深‎刻的影响。

太平天国英‎雄们的战斗‎精神和伟大‎业绩,鼓舞着中国‎人民继续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对后来的人‎民革命斗争‎具有显著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天京事变,内乱风云变

《太平天国运动》天京事变,内乱风云变

《太平天国运动》天京事变,内乱风云变《太平天国运动:天京事变,内乱风云变》在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运动无疑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

然而,就在其发展如日中天之际,一场内部的动乱——天京事变,却使得太平天国的局势急转直下,由盛而衰。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清朝末年,当时的中国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外国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沉重的赋税压迫,使得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拜上帝教”的教义,主张平等、均田等理念,吸引了众多贫苦农民的参与。

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大片土地,并在 1853 年定都天京(今南京),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在定都天京初期,太平天国的领导层还能够保持团结和进取的精神。

他们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令,试图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力和利益的分配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洪秀全在进入天京后,逐渐深居简出,沉迷于宗教和宫廷生活。

而东王杨秀清则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实际大权。

杨秀清居功自傲,不仅对其他将领颐指气使,甚至还多次假借“天父下凡”的名义,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

这一举动无疑严重威胁到了洪秀全的地位和权威。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洪秀全秘密召回了在外地作战的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

韦昌辉对杨秀清早就心怀不满,接到洪秀全的命令后,率领三千精兵赶回天京。

1856 年9 月,韦昌辉在天京发动政变,杀死了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下两万多人。

这场血腥的屠杀使得天京城内人心惶惶,太平天国的内部秩序陷入了混乱。

翼王石达开在得知韦昌辉的滥杀行为后,赶回天京指责韦昌辉。

韦昌辉不仅不听劝告,反而企图加害石达开。

石达开闻讯出逃,但他的家属和部下却被韦昌辉杀害。

韦昌辉的残暴行为引起了天京军民的强烈不满,洪秀全为了平息众怒,又下令处死了韦昌辉。

经过这场内乱,太平天国的元气大伤。

杨秀清作为太平天国的杰出将领和政治家,他的死亡使得太平天国失去了一位重要的领导核心。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起义动员了百万农民群众,历时14年,建立了农民政权,消灭了大量清军;晚清时,地方势力达到强盛时期,形成军阀割据。

同时,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如北方有捻军起义,南方有天地会、小刀会等领导的起义,西南地区有苗族、彝族领导的起义,西北地区有回民起义等,形成了全国性的反清斗争高潮,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2)在进军过程中,太平军毁孔庙、碎牌位,设立了由洪秀全亲自主持的“删书衙”,删改“四书”“五经”,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动摇了封建政权、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

(3)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提出了反映农民拥有土地要求的《天朝田亩制度》,公开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平均地权”方案表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理想。

太平天国颁布的《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它反映了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等人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寻求出路的新努力。

(4)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时,他们毫不犹豫地给英法联军和由外国军官组织与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洋枪队”以沉重的打击和教训,使侵略者“呼救无人”,“梦魂屡惊”。

(5)冲击了西方殖民者,推动和支持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太平天国起义是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统治。

当时也有一些西方正义人士支持太平天国,如英国人呤唎帮助太平军买船、买军火,还参加了太平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频考点之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频考点之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频考点之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

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官僚占有全国绝大部分土地。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心理学考研需要把全年收成的一半以上作为地租交给地主。

(1)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

清政府调兵各处镇压,但群众斗争彼伏此起,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反抗。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2)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现象更加严重,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该部分内容为一般性知识点,大致了解即可。

《来源:2014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红宝书考点巧解》2.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1843年,洪秀全开始拜上帝。

他从家乡广东进入广西。

为了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撷取原始基督教教义中反映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

(2)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

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海文考研钻石卡。

(3)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太平军在进军的征途中,坚决镇压和打击官僚、豪绅、地主,焚烧衙门、粮册、田契、借券,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

太平天国 - 清末的农民起义政权

太平天国 - 清末的农民起义政权

太平天国- 清末的农民起义政权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其中“天”字两横上长下短;“囯”字内为“王”字),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

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

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

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

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而且它在新的时代,有新的特点和水平还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不少先例,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

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纲领、制度和政策等。

兴起原因折叠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统治更加腐败。

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

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严重。

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4,鸦片的输入,导致满清白银外流,劳动力衰竭,为遏止这种状况,清帝国认为需要对国民进行清洗,于是,发生了1850年代的太平天国,捻军,陕西回民起义,清帝国损失老弱人口1/4,换得30年的繁荣期。

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时候也可能是统治阶级的默认。

经过折叠金田起义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

曾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可惜都落第。

1844年(道光二十三年),他与表亲冯云山、族弟洪仁玕从梁发《劝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教义,后来自行洗礼。

太平天国通史读后感

太平天国通史读后感

太平天国通史读后感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起义者,鲜明地打出了反封建、反皇权的旗号,完整地提出了土地革命纲领,并试图建立“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在起义过程中,则建立了独特的信仰体系,制定了各种法令、规章,奉行了独立自强的民族政策。

在天国士们的共同努力下,起义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以摧枯拉朽之势,猛烈扫荡着清王朝腐朽黑暗的统治,建立了各级农民政权,直到攻取南京,建立“太平天国”,谱写出我国农民运动史土一页辉煌的篇章。

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现在的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存在14年。

太平军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100万人(包括女兵10余万人),实力雄厚,威赫一时。

然而,天国领导人建都以后,没有积极扩大战果,而是沉于享受安乐,为一己之私,争权夺利,相互猜忌,以致内乱不断,骨肉相残。

而中外反动势力则乘机联合绞杀,于是,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无数天国将士栖牲在反动势力的屠刀下,从而演出了一幕悲壮激烈的“天国悲歌”。

太平天国运动不仅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加速了这个封建专制王朝的灭亡,而且对我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等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而天国的盛衰兴亡,则留给我们无穷的思索,它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更值得我们予以认真严肃的总结和探讨。

太平天国历时14年,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使清廷国力大伤。

太平军纵横十八省,攻取了六百多个城市,最后建都南京,并派出部队誓死北伐,直指清王朝的老巢,最终到达天津附近。

由于清廷倚赖汉人组建的湘军和淮军才能打败太平天国,曾国藩、李鸿章等汉臣平乱有功,逼使清廷更加重用汉人,汉人在清廷的权位因而大增,同时满人对军队的控制权减弱。

清廷曾借助外国人镇压太平军,因而产生效法西方,推行改革的想法,促成后来“洋务”改革的出现。

但由于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再加上领导层的腐化、脱离群众,领导集团内部严重的矛盾与斗争,战略战术上的错误,以及清王朝反动势力勾结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残酷血腥镇压,最终使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战争归于失败。

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论中国特⾊⾰命道路论中国特⾊⾰命道路题记:从1940年鸦⽚战争开始,中国⼈民饱受压迫,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到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在此期间,中国⼈民也不⽢压迫、不⽢剥削,进⾏了⽆数次的反抗与改良,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直到后来的解放战争,⽆数的仁⼈义⼠为探索中国⾰命道路献出了⽣命,直到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才有了真在适合中国国情的⾰命道路。

中国特⾊⾰命道路内容:⼯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古以来就是⼀个历史悠久的⼤国,有着三千年的⽂明史,从盘古开天地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命道路,从武王伐纣开始,陆陆续续的⾰命不断涌现,每条⾰命道路都显⽰着当时的不同理念。

⼀、中国近代曲折的⾰命道路1840年随着鸦⽚战争炮声的响起,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个阶级也纷纷涌现出来,为了实现富国强民的梦想⽽进⾏⽃争,如: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阶级。

农民阶级随封建社会产⽣⽽产⽣,他们虽然贫穷、保守、落后,但却拥有⼀颗朴素的爱国⼼。

鸦⽚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民,激起了⼈民的强烈不满,于1851年掀起了⼀场⼤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战争席卷⼤半个中国,延续14年,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结果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的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发⽣于1898年秋的⼀场农民⾃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可最终也失败了。

这两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是⼩⽣产者,不代表先进的⽣产⼒,这就决定了农民阶级具有狭隘性、保守性、⾃私性和分散性等⾃⾝⽆法克服的弱点,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没有实际的⾰命纲领等,因此,在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阶级不可能单独领导⾰命取得成功。

地主阶级同样是在封建社会的孕育下产⽣的,在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和民族危机出现的情况下,林则徐、魏源等开明的地主阶级的代表⾸先提出了“向西⽅学习”的思想,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开阔⼈们的眼界,引导⼈们注意世界形势,起到了积极作⽤。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灭亡不是偶然,而是历史年轮向前驱动的必然结果。

而在其中,广西桂平的一伙农民也在这历史的舞台上扮演了回主角。

那就是太平天国运动。

当年鸦片战争,割地赔款民不聊生啊那真是,路虽无白骨,但也闻哭声。

清朝也是和世界接轨的一个时代,虽然天朝自诩地大物博,但在西方列强的铁舰打炮的侵袭之下还是不得不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

而这时几个以农民为首的起义军也在悄悄地在大地上遍地开花。

1850年,洪秀全在桂平揭竿而起,他虽是一介书生但在当地也相当的有威望。

于是,联合各路人马一起在广西桂平金田村集合。

在这里先介绍一下洪秀全。

洪秀全生在1844年,原来是广东后来移居广西,也是从小吃苦长大的孩子,学习也是非常用功,可怜就可怜到在道光年间,洪秀全参加科举屡次三番的不中,一直等到了即将中年也才是一个小小的秀才。

从此便打消了科举之路,在山村里读耕为生。

他有坚定的理想,并收到了西方基督教的影响,便偷偷的组织人们加入教会,并自己创立了教会,仅仅不到一年他便有信众十万人还多。

而他也确实是抓住了人们的愚昧以及对清政府的彻底丧失信心和对西方列强激起的爱国主义。

最后,他败也败在了不肯出卖祖国领土而遭难了西方列强和清政府的内外夹击。

当然失败的原因不仅于此,这都是后话。

洪秀全自称是上帝的兄弟,便自封为天王。

在天平天国中,东王杨秀清,南王、北王、西王以及义王石达开。

而后来也正是由于他们内部分工不均导致内讧而搞得四分五裂直至失败。

在天京时期,洪秀全乱封王,大大小小的封了两万多个王,而最小的王才仅仅两岁。

终究,在权利的迷失中不仅他自己身首异处,也导致了太平天国的直接覆灭!太平天国初期极其得老百姓的拥护,他们抗拒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官员压迫,他们给农民最大的权利,太平天国的指导思想便是天下之间人人平等,但他们却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平等。

于是他们只是一味的把抢夺的东西,把占有的土地财产分给将领、士兵、百姓。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之一。

该起义发生于19世纪中叶,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动因。

本文将从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领导人、目标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起源太平天国运动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动荡时期。

当时,中国封建统治体制崩溃,民不聊生的局面日益严重,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加之外国侵略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人民深受压迫与苦难。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了农民阶层的觉醒和反抗。

二、领导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洪秀全。

洪秀全是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由于受到封建统治下的压迫,他开始寻求宗教信仰的力量来解脱困境。

在道教和基督教等影响下,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信仰体系,并宣称自己是上帝的二儿子。

他以宗教的名义组织起义军,号称太平军,其旗帜上写有“太平天国”的字样。

三、目标太平天国运动的目标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一个以洪秀全为天王的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的理念是基于平等和公平的社会制度,对封建剥削和不平等进行彻底的革命。

该运动号召农民、工人和其他受压迫阶层的加入,力图打破封建统治的枷锁。

四、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上,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得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镇压这场起义。

其次,在军事上,太平军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对清朝军队构成了严重威胁。

最后,在思想上,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和理念,对中国社会的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更好地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以下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政治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使得清朝政府不得不采取强硬的手段镇压起义军。

然而,由于清朝政府内外交困,太平军在一定时期内得以逐渐壮大。

这导致清朝政府在军事上损失惨重,并最终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国政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地位,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清末的农民起义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浪潮

清末的农民起义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浪潮

清末的农民起义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浪潮清末的农民起义: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浪潮清朝晚期,中国农村面临着沉重的封建压迫,农民的生活困苦,地主豪绅剥削残酷,种种不公引发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运动。

这些起义以农民反抗封建压迫为主题,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影响深远,成为了当时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本文将从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谈起,探讨清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影响和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末年农民起义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次。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起义,宣告建立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为基础,进而形成了极具规模的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是清朝社会封建秩序的极度恶化,税赋重负、地主剥削等社会问题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太平天国运动凝聚了大量农民起义的力量,不仅充分展示了农民追求自由、平等和幸福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对封建社会制度的不满。

捻军起义是清末农民起义中另一场规模宏大的起义运动。

该起义发生在1862年至1864年间,主要活动在湖北、湖南、河南等地。

起义中的捻军秉持着抗击地主阶级剥削和抵制外国侵略的口号,吸引了大量农民的积极参与。

捻军起义的影响超越了一般的农民起义,其力量足以让清朝政府感到威胁,也引发了外国列强的注意。

这些农民起义中的共同特点是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反对封建压迫的明确诉求。

农民起义的爆发源于农民对封建制度的不满,特别是地主豪绅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

在清末,一些地主豪绅拥有大量土地资源,虽然他们只占农村人口的很小一部分,但却拥有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力。

地主阶级通过高额的租税和苛捐杂税,严重剥削农民,使农民生活艰辛,难以维持温饱。

同时,地主还经常以各种手段欺压农民,使得农民反抗起来。

这些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农民起义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不公,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灭亡。

其次,农民起义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的进程,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最后,农民起义中的一些领袖,如洪秀全、曾国藩等,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培养了许多有经验、有魄力的领导者。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农民战争与社会动荡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农民战争与社会动荡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农民战争与社会动荡19世纪中叶,中国社会饱受内外压力,社会秩序日渐动荡。

而在这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的农民战争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源自农民的不满和反抗,其所引发的社会动荡也让人们深思。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19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农村人口剧增、农民生活困苦,而西方列强的侵略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众多的问题。

加上官府的官僚腐败和贪污现象,农民的不满逐渐积聚。

中西文化的交互,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农民的思想觉醒。

面对这种情况,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成为了农民改变现状的一种方式。

太平天国的宗教与东方传统思想相结合,使得这场运动具有了深刻的内在逻辑。

其次,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动荡。

太平天国的发展和壮大,直接威胁到了清朝统治的地位,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太平天国运动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地区,一些城市也受到了波及。

这场农民战争之所以能够如此规模庞大,与当时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农民日益觉醒有关。

太平天国运动的成功点燃了其他地区的反清情绪,也使得中国社会面临着更大的动荡。

农民起义所带来的社会震荡,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改变,还波及了经济和文化的各个层面。

最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终究以失败告终,但其中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太平天国虽然获得了农民的支持,并曾一度占领了重要城市,但却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最终导致了内外交困。

这场战争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也让人们明白了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农民战争和社会动荡也让中国社会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全面而深入的改革,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裕。

总结来说,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农民战争与社会动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这场运动不仅仅反映了农民的不满和反抗,也让人们认识到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起因和发展,以及其中的教训,都对我们理解历史、借鉴经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背景与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背景与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背景与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其社会背景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背景与影响。

一、经济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9世纪中叶,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

清朝政府的统治已经陷入困境,国家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在这种背景下,农民们的生活状况极为困苦。

土地兼并、赋税重压、天灾人祸等问题使得农民们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正是农民们对这些问题的不满和抗议的结果。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提出了“平分田地,消除苦难”的口号,号召农民们起来反抗贵族地主的剥削和压迫。

他们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公平的土地制度来解决农民的经济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反映了当时农民阶级的强烈愿望,也揭示了中国社会经济的深层次矛盾。

二、政治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也与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密切相关。

清朝政府在面对外来侵略和内部动荡时,无法有效地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稳定。

政府的腐败和官员的贪污使得人民对清朝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正是农民们对清朝政府的不满和失望的结果。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他试图通过建立一个新的政权来推翻清朝政府。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清朝政府的不信任,也揭示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脆弱和不稳定。

三、文化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也与当时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思潮有关。

在19世纪中叶,基督教传入中国,得到了一些人民的拥护和信仰。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深受基督教影响,他试图通过基督教的教义来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怀疑和对新文化的追求。

它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多元性,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引发了后来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和革命运动。

清朝的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

清朝的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

清朝的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时间长达267年。

在这个时期内,农民起义成为了中国社会动荡的主要表现之一。

这些起义反映了清朝统治的腐败和社会不公,同时也反映了农民的不满和反抗。

本文将从太平天国、捻军、义和团等几个典型的农民起义来探讨清朝时期的农民起义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太平天国: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是清朝时期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由洪秀全于1851年发动。

太平天国起义主要源于对清朝统治的不满,以及社会上的贫富悬殊问题。

该起义迅速发展壮大,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政治体系和军事组织。

太平天国希望通过农民的力量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

然而,太平天国在起义初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最终被清朝击败。

太平天国的失败暴露了其内部矛盾和组织上的脆弱性。

此外,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也反映了清朝政府在压制农民起义方面的强大军事力量和行政机构。

二、捻军:地区农民起义的代表捻军是清朝时期河南、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代表。

捻军起义于1853年爆发,主要原因是当地农民对官府的剥削和不公感到愤怒。

捻军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游击队,并且具备较强的军事能力。

捻军作为一个地区性农民起义,与太平天国相比规模较小,但持续时间更长,对当地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捻军起义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内部分裂和清朝政府的军事压力。

然而,捻军的起义表明了当地农民起义的力量和反抗精神。

三、义和团:民众自发组织的起义运动义和团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众自发组织的起义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

义和团起义主要由乡村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组成,他们反对清朝满族统治者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义和团起义具有极大的规模和影响力,他们组织了一系列暴力行动,对外国传教士和传教机构发动袭击。

然而,义和团最终被列强联军所镇压,清朝政府也借机加强了对农民的镇压。

总结与展望清朝时期的农民起义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不满与不公,以及农民对统治者的反抗和寻求改变的愿望。

太平天国运动与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与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与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也被称为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

本文将从背景、领导人、起义过程、影响等方面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以及与其他农民起义的异同。

一、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9世纪5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社会经济剧变的时期。

中国面临着封建专制政治的压迫,内外战乱频仍,农民负重压迫,生活困苦。

此外,西方国家的入侵和不公平的贸易条约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不稳定。

这些因素使得农民愈发不满,寻求解放的渴望日益增强。

二、领导人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人是洪秀全。

洪秀全是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农民,他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并有着伟大的宗教梦想。

他借鉴了基督教的观念,并将其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宣扬平等、公正和富饶的理想,打动了广大农民。

三、起义过程太平天国运动的起义爆发于1850年,地点位于今日湖南省的广西地区。

洪秀全在自称是上帝之弟子的称号下,带领着一支由农民组成的军队,向朝廷发起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起初,太平军以其顺应农民对于解放的渴望与使命感,收割了大片农村的支持。

然而,随着太平天国军队的不断壮大,他们开始对朝廷进行直接的挑战,甚至计划推翻清朝政权。

于是,清朝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了相当大的威胁,举国上下都沸腾了起来。

四、影响太平天国运动不仅仅是一次农民起义,它以其革命性和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吸引着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正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存在,中国政府开始对农民的关注和听取。

这一事件也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与其他农民起义不同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更加注重宗教和宗教教义的传播。

洪秀全的改革思想也融入了基督教教义中的一些概念,这在其他农民起义中并没有出现。

这使得太平天国运动从一定程度上与其他农民起义有所不同,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带来了特殊的影响。

总结: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它充分体现了当时农民对于解放的渴望和辗转反侧的生活困境,以及对于宗教和平等理念的追求。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沉痛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结合西方思想,强烈的打击了儒家思想统治权威。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1、沉痛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最高峰,达到一个高潮。

3、结合西方思想,强烈的打击了儒家思想统治权威。

4、打击了当时西方列强的入侵。

5、鼓舞和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欲动的发展。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有先天局限。

太平天国起义带有旧式农民战争的烙印。

农民阶级的分散性、守旧性,以及眼光短浅等毛病,在太平军中都有突出表现。

为了达到这些不太清晰的目标,他们作战非常勇敢,作出很大的牺牲。

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最终总是归于失败,这是历史的规律,也是历史的局限。

太平天国政权内部的腐败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之一,腐败从根本上动摇了太平天国政权的根基。

太平天国的腐败是和建都天京同时产生的。

尽管洪秀全曾经提出要建立一个没有以强凌弱、尔虞我诈的公平世界,鼓吹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的平等思想,但他这些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捡来的货色,在洪秀全思想中没有深化,也没有消化。

太平天国运动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随着权利的不断膨胀,经济地位发生变化,领导者开始由广大农民利益的代表者向封建统治者方向转化。

领导层大搞封建等级制,安于享乐,钩心斗角,争权夺利。

领导层的腐败和内讧,是导致太平天国政权灭亡的重要原因。

太平天国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长江中下游数省,那么太平天国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呢,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这次起义历时14载,转战18省,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族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如南方和东南沿海各省有天地会及其支派的起义;北方有捻军起义;西南、西北有各族人民起义。

天京失陷后,太平天国余部仍坚持斗争达4年之久。

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尤其是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向太平军举起屠刀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英勇的斗争,使侵略者“呼救无人”、“梦魂屡惊”,给了侵略者以应得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局限性和教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但最终失败了。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第一,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血腥镇压农民起义浙江诸暨包村,地处县城东北七十里,风景迤逦,枫溪带其前,白塔湖环于后,林深箐密,包姓于此聚族而居。

这里原本是一个声名不著、平静祥和的村落,却因清代咸丰同治之交发生的一场历时九个月、死伤数万人的悲烈战事而被推到历史的风口浪尖。

包“神仙”的独立王包立身,又作“立生”、“立胜”,年二十余,普通农家子,世居包村,识字无多。

相传立身曾遇一白首老翁(白鹤真人,另有“白玉蟾”、“白吼精”之说),传授他兵法及遁甲诸术,言天将降大任于立身,若汉代之黄石公故事。

立身自称受仙得道,常焚香默坐,预言吉凶,乡民称之“包神仙”。

其实,包立身“神仙”之说,当时就有很多非议。

左宗棠奉命调查包立身事迹,声称:“传闻异词,未敢遽信其真可倚任。

”时任诸暨县令许瑶光也指出:“其中固有阴为之主持而驱策者也。

”包立身实际上只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但有野心的普通人,其成事必有谋士指点。

咸丰十一年(1861)九月,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大军兵进浙江,破绍兴、诸暨,来王陆顺德在绍兴主政,先后命余天安李、洽天义余防守诸暨县城,并出榜安民,设立乡官,征收贡赋。

在太平军大兵压境之时,包立身树旗起事,建号“东安义军”,以东、安、忠、义四字分四大营,设立文案、支应等局,以包姓亲族为各营总制。

他下令东安义军戎装服饰皆用白色,相约剃发,严格区别于太平军的服饰、发式,对抗之意明显。

在防御建设方面,村中垒土为外城,编篱为内城,广储军械,制造枪炮,包村俨然一个独立王国。

太平军作战图(一)此外,包立身还建立了与太平天国拜上帝教对立的宗教体系。

立身本人,持斋归教,尊奉其师为教主,宣称神仙托梦与他,将建大功勋于乱世。

这与洪秀全所梦上帝令其下凡斩邪留正的神话如出一辙,真可谓出于邪而制于邪。

与拜上帝教相比,包氏之教纯属土生土长的民间宗教,以师承关系为组织基础,发令必假神仙,以坐禅念咒、日夕斋蘸、卜晴雨休咎等方式吸引下层民众,“若有见闻而人不知”的人神沟通之术也类似于民间的降僮巫术。

在战乱纷起的年代,符合百姓的求生欲望,又可形成暂时的群聚效应。

于是,包村之民、来归之众群奉包立身为神师。

包立身起事后,屡屡杀戮太平军,忠王李秀成之子、旅帅唐伟堂、乡官潘某、乡官姚某均命丧其手。

他还拒编门牌,并指令乡勇捣毁乡官局,公然对抗太平天国。

又以“东安义军统领”的名义到处张贴告示,宣布太平军的十大罪恶,号召乡民投身反抗:一、崇奉邪教;二、滥杀无辜;三、残暴掳兵;四、劫掠征贡;五、苛捐杂税;六、严刑酷法;七、荒乱奢靡;八、灭绝文化;九、僭越名号;十、践踏风俗。

当时,诸暨、绍兴、萧山、富阳、金华、义乌等邻近州县的乡绅豪富及普通民众,约有数万,扶老携幼,纷纷进入包村避难。

惨烈的军事对抗太平军曾试图招降立身,但前来包村的说客均被斩首示众。

于是,太平军对包村展开了数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从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到同治元年(1862)三月,太平军先后数次派出数万将士攻打包村,均被包立身联合古塘陈朝云所部胜义军击败。

同治元年(1862)四月,太平天国东调宁波,西调杭州,南调金华,集合十余万太平军往征包村。

五月,侍王李世贤、戴王黄呈忠、梯王练业坤、首王范汝增、来王陆顺德五王率十余万太平军围困包村,从店口至高湖连营六十余里,立誓“不破包村不还”,太平军中甚至流传有“甘弃南京而破包村”之语,战斗异常激烈。

五月初六日,太平军佯装慈溪大梁山吴芳林乡团援兵,由亭子尖山冈攻占古塘。

六月初,太平军又控制了腊岭、蛟岭,截断包村粮道。

山阴军帅鲍古香佯装为太平军解送粮草,暗地却运米入村,被陆顺德发现,将其车裂。

至此包村外围被太平军肃清。

太平军作战图(二)再说包村内部的状况。

首先是天灾。

自五月起至七月滴雨未下,以致村民“析糠为糜,抔血而饮”。

其次是瘟疫。

咸、同之交,江南大瘟疫正在流行,加上包村地狭人稠,生存环境恶化,民众得疫而亡者十有一二。

此时绍兴镇守佐将正总提绫天安周文嘉率部来包村助战,他下令切断包村水源,村中顿时大乱。

乡民渴死、饿死者又不计其数。

七月初一日清晨,太平军穴地道而出,遇人即杀,血腥屠村。

包立身与其妹美率亲军溃围而出,逃至马面山被围,最终鏖战不得脱,被太平军杀死。

据浙江巡抚蒋益澧奏称,包村之役“阵亡殉难官绅男女统计一万四千七十七名”。

事后一年,幸存者才敢返回故里,于村中立忠义祠,掩埋尸首成五大坟,题曰“十万人墓”(大跃进期间毁除,改建公房)。

关于包村的死亡人数,据田野调查发现的一块民国“包村忠义祠碑”称“士卒妇孺随殉者十九万人”,十月间“主客死者至三十万”。

笔者认为,碑文所记夸大,但蒋益澧奏折所记仅指包村破时死亡之数,战事历时九个月,每次战斗的死亡者都会被随时随地掩埋,包村实际死亡人数不止于此,加上非战争因素(如饥渴、疾病、瘟疫、自杀等)造成的死亡,“数万”之众应是比较合理的数字。

被忽略的农民反抗者太平天国时期的浙江,雨骤风狂。

以乡农包立身为首的包村,严重阻碍了太平天国政治权力向乡村社会的渗透,太平军誓必灭之。

于是,数次大规模的征剿行动伴随着包村血淋淋的抵抗与屠杀而发生。

对于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长期以来学界关注不多。

受革命史观和意识形态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阶级分析论者把一切反对太平天国的行为硬性划归“反动阵营”,冀图以此捍卫农民领袖高大全的形象和所谓农民运动最高峰的神圣地位。

包立身等一大批普通民众反抗太平军暴行的正义行为被熟视无睹,埋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甚至被错误地定性为“反动地主武装”、“地主团练”。

反而在国外,美国学者柯慎思(James H. Cole)的短篇论著《民众对抗太平军:包立身的东安义军》(The People Versus the Taipings:Bao Lisheng’s “Righteous Army of Dongan)对此事件有所关注,但仍然不够充分。

实际上,包立身既非地方士绅,又非传统乡村名流,不是旧有秩序、制度的利益既得者,实是地道的农民。

在当时和后来的文人笔记、日记中,多有立身“世业农”、“农家子”、“本村甿”、“家世力农”的记载。

包立身不但务农,有记载称其“尝往来肩贩石灰”,还从事行商行当,以此补贴家用,足见其起身微末。

而东安义军的核心成员也都是下层民众。

所以,虽然包村因投奔者的数目庞大而使村民成分日益复杂,但包村起义的平民性毋庸置疑。

包立身起义也不同于一般乡团的“奉札办团”,它不是团练性质,包村既不奉清朝正朔,也不接受太平天国招抚,其目的在于保卫桑梓。

基于此,立身并不称官,自号“先生”,所颁文告皆用甲子纪年,词意以独立为宗旨。

也正因为此,在发布四方的檄文中,包立身宣誓起义之宗旨在于“救水火于蒸民”,希望通过家族、区域、宗法结成一条保卫桑梓的统一战线,檄文通篇没有攻击太平天国的反清思想,更没有表达对满清王朝的忠诚。

有必要指出的是,包村起义并非个案。

太平天国在江浙皖等地区的征贡式统治,曾引起农村社会的普遍反抗。

试举几例:咸丰四年(1854)二月,太平军攻克安徽徽州,检点白姓在黟县征粮,赋税沉重,引发与当地乡民的激烈冲突。

白检点发兵镇压,百姓持鸟枪杀死太平军数人,最终参与抵抗的乡民均被太平军烧死。

(佚名《徽难全志》)咸丰十一年五月,浙江嘉兴新榺商民因不堪忍受太平军实天燕的勒索罢市,风潮波及濮院等地。

太平军桐乡主将钟良相亲自到濮院、新榺“讲道理”安民,拿获掳掠民财的太平军士卒十余人以泄民愤。

一场风波方得平息。

(沈梓《避寇日记》)咸丰十一年十二月,江苏无锡安镇东市四图庄庄姓领导乡民聚众抗租,民众均以青布扎头为标志,在无锡太平军主将黄和锦的镇压下,乡民被迫接受“乡官调停,一律还租”的条件。

(《佚名《平贼纪略》》)太平军的暴政那么民众自发组织起来抵抗太平军的原动力是什么呢?为什么乡绅佃农也能联合起来对抗曾被认为“穷苦大众”代表的太平天国呢?除去在乱世中民众寻求庇护的求生心理和从众心理等因素外,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长毛妖魔化”意识。

从太平军的“妖魔化”,一是受清政府政治宣传攻势的影响,也是后期太平天国残酷的社会政策、统治腐败、军纪废弛及破坏性严重的恶果。

统治绍兴的来王陆顺德就是一位嗜杀成性的广西“老兄弟”,他根本无意在辖地推行良性政治,一味残暴施虐,致使民怨沸腾。

诸暨一带百姓对太平军不抱好感,至今还流传有“一副长毛相,迟早要杀头”的民谣,有的地方流传着嘲讽太平军的军纪是“发军如梳,官军如篦”的谚语。

当然太平军的破坏性不能完全归咎于太平军本身,太平天国战争后江南残破,人口锐减,这是长期内战导致的恶果,内战双方都有责任。

包村起义与天国的陨落与其他民众暴力反抗太平天国的案例相比,包立身起义在历史上的独特性和闪光点在于它是太平天国占领区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惨烈、影响最深远的农民反抗斗争。

包村起义对太平天国东(上海战役)、北(天京保卫战)、南三线战场影响甚大。

上海战役关系太平天国东征战略的成败,天京雨花台之战则关系到天国都城的命运。

最直接的损害是导致南线浙江郡县的失守。

在攻打包村的同治元年四月至七月间,太平军在浙江失陷22县及宁波、台州、处州郡城3座,而太平天国浙江天省共辖9郡70县,失陷比例高达31.4%。

这些城池的失陷主要是由左宗棠率新练湘军入浙造成的。

在左宗棠的湘军与太平天国浙江最高统帅李世贤所部恶战于江山、衢州之时,浙东、浙南各地大多失陷于兵力分散,防守不足,而此时太平军的十数万机动兵力却深陷包村泥潭,不能脱身。

包村之战,太平军损失惨重,数万将士殒命一隅,更为惨痛的教训是战略实施的失误导致浙江腹地空虚,各地纷纷告警,严重危害到太平天国的全盘战局。

正如时人所言:“黄雀已来蝉尚翳,螳螂何事竟忘生。

”“桑榆未得东隅失,应悔区区蛮触争。

”包村之战太平军虽勉强获胜,但代价极大。

以数万之众攻打尺寸之地而九月未下,这也是太平军战力严重下降的预警。

正所谓收之东隅失之桑榆,一年多后,不但浙江太平军全线溃败,都城天京最终也被湘军攻破,宣告了天国的陨落。

读史至此,不禁扼腕长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