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说明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https://img.taocdn.com/s3/m/6ead54b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5.png)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
在GIS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指用于构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数据,包括地理位置、地貌、地形、地势、地貌等信息。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对其进行分类和编码是必要的。
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1. 地理位置分类: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分类,包括国家、省份、城市、县区等级别的划分。
这种分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和查找特定地理位置的数据。
2. 地貌分类:按照地貌特征进行分类,包括山地、平原、丘陵、河流、湖泊等。
这种分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的地貌特征,为地质灾害防治、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参考依据。
3. 地形分类:按照地形特征进行分类,包括高山、平原、盆地、峡谷等。
这种分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的地形特征,为交通规划、城市规划等提供参考依据。
4. 气候分类:按照气候特征进行分类,包括寒带气候、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热带气候等。
这种分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农业生产、旅游规划等提供参考依据。
5. 土地利用分类:按照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包括农田、林地、草地、城市建设用地等。
这种分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地利用情况,为土地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提供参考依据。
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代码为了方便管理和使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通常会对其进行编码。
编码可以使数据更加规范、统一,便于数据的管理和交换。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代码:1. 国家代码:国家代码是用来标识不同国家的编码。
常见的国家代码有ISO国家代码和UN M.49国家代码。
ISO国家代码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用两个字母表示国家,如中国的代码是CN。
UN M.49国家代码是由联合国制定的,用三位数字表示国家,如中国的代码是156。
(整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整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https://img.taocdn.com/s3/m/6cb3161e48d7c1c709a1454a.png)
轻便轨道、缆车道
41050
架空索道
41060
车站
41061
地道
41062
机车转盘
41063
车挡
41064
信号灯、拄
41065
天桥
41066
站线
41070
站台位置不明的车站
42000
公路
4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3)公众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意见;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也称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即估算某一项目、规划或政策所引起的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并将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纳入项目、规划或政策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去,以判断这些环境影响对该项目:规划或政策的可行性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对负面的环境影响估算出的是环境费用,对正面的环境影响估算出的是环境效益。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形数据库数据分类编码执行国家标准《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3923-92)。代码为五位数字码,其结构如下:
乡级以下居民地
31100
政企合一单位(农、林、牧场等)
32000
居民地建筑物
32010
街区
32011
高层建筑区
32020
零散建筑物
32021
普通房屋(独立房屋、零星房屋)
32022
突出房屋
32023
高层建筑
32024
已损坏房屋
32025
地面上的窑洞
32026
地面下的窑洞
32027
蒙古包、牧区帐棚、放牧点
27012
石(底质注记定位点)
27013
泥(底质注记定位点)
27020
河宽、河深定位点
1 25万地调规范
![1 25万地调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4a5e34c2b160b4e767fcff9.png)
中国地质调查局DD2001—02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二00一年六月八日前言"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规定了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调查内容、技术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编制、地质调查报告编写、评审验收和最终成果提交办法。
考虑到我国西藏大部分和新疆、青海、内蒙古尚有部分地区未开展过中比例尺(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其它省、市、自治区虽均己全面进行过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 但随着近年地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原我国中比例尺填图成果和相关技术方法已显陈旧,亟需更新; 我国的中比例尺地形图和数字地理底图数据库数据,已由过去的1:200000改为按国际1:250000分幅进行;又考虑到国土资源部将1:250000比例尺地质图定位于我国新一轮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地质图件的实际情况, 特编制此"技术要求",其目的是使不同调查程度、不同地域的1:250000图幅,按统一要求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以确保达到相应的地质调查研究水平。
本技术要求是在原地质矿产部1976年颁发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暂行规范(1:200000)》、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DZ/T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GB958-89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等规范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1996-2000年启动的多幅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及地质填图方法研究的初步成果编制而成。
本技术要求自生效之日起,作为我国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附录A ~ D是标准的附录;其它附录是提示的附录。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起草。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https://img.taocdn.com/s3/m/b33ea15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9.png)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一、引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指描述地球表面上地理实体及其属性的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
为了有效管理和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和编码。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与代码,包括分类的原则、分类体系的建立、代码的编制与管理等内容。
二、分类的原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客观性原则:分类应基于地理实体的客观属性,而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2. 一致性原则:分类应具有一致性,即相同属性的地理实体应被归类到同一类别中。
3. 可比性原则:分类应具有可比性,即不同类别之间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和相似性。
4. 可扩展性原则:分类应具有可扩展性,即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加新的类别。
5. 实用性原则:分类应具有实用性,便于数据管理和应用。
三、分类体系的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体系应根据地理实体的属性和关系进行建立。
常见的分类体系包括行政区划、地貌、水系、土地利用等。
以下以行政区划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1. 国家级行政区划国家级行政区划是指国家政权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通常由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等级别组成。
代码编制可采用数字编码,如国家级行政区划代码为1、2、3等。
2. 省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划是指国家下设的行政区域,通常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级别组成。
代码编制可采用数字编码,如北京市为11、上海市为31等。
3. 市级行政区划市级行政区划是指省级行政区划下设的行政区域,通常由市、自治州、地级市等级别组成。
代码编制可采用数字编码,如北京市下辖的东城区为110101、西城区为110102等。
4. 县级行政区划县级行政区划是指市级行政区划下设的行政区域,通常由县、市辖区、县级市等级别组成。
代码编制可采用数字编码,如北京市东城区下辖的东华门街道为110101001、景山街道为110101002等。
四、代码的编制与管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代码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唯一性原则:每个地理实体应有唯一的代码,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https://img.taocdn.com/s3/m/fd11c6a669eae009581becfa.png)
24041
内侧堤顶
24042
外侧堤顶「
24043
内侧堤坡脚线
24044
外侧堤坡脚线
24050
般堤
24060
水闸
24061
能通车的水闸
24062
不能通车的水闸
24070
滚水坝
24080
拦水坝
24081
内侧坡顶
24082
外侧坡顶
24083
内侧坝坡脚线
24084
外侧坝坡脚线
24090
防波堤、制水坝
24100
埋石图根点
20000
水系
21000
河流
21010
常年河
21011
单线常年河
21012
双线常年河左岸
21013
双线常年河右岸
21020
时令河
21021
单线时令河
21022
双线时令河左岸
21023
双线时令河右岸
21030
消失河段「
21031
单线消失河段
21032
双线消失河段左岸
21033
双线消失河段右岸
等高线
71010
实测等高线
71020
草绘等高线
72000
高程
72010
高程点
72020
特殊高程点
72021
最大洪水位咼程点
72022
最大潮位高程点
72023
溢洪道口底面咼程点
72024
坝顶高程点
72025
堤顶咼程点
72026
井口高程点
72027
水位点
72028
桥面咼程点
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说明(2012PDF版)
![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说明(2012PDF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d737c2bb4cf7ec4afed0ee.png)
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说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共分水系、居民地、铁路、公路、境界、地形、其他要素、辅助要素、坐标网以及数据质量等十四个数据层。
该数据库按地理坐标和高斯-克吕格投影两种坐标系统分别存储。
数据量分别为4.5GB和5GB。
数据精度符合国家1:25万比例尺地形图要求。
目录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接图表 (5)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数据分层 (6)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数据字典 (8)数据源 (8)数据库软件环境 (8)数据记录格式 (8)数据量 (8)数据生产过程 (8)数据适用范围 (9)数据密级 (9)数据生产与维护单位 (9)标准规范 (10)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CODE) (10)HYDNT层 (10)HYDLK层 (12)RESPY层 (13)RESPT层 (13)RAILK层 (14)ROALK层 (14)BOUNT层 (15)BOUPT层 (16)TERNT层 (16)TERLK层 (17)OTHNT层 (18)ATNLK层 (18)NETLN层 (18)GGDLN层 (19)行政区划代码(CNTY_CODE、DIST_CODE、PROV_CODE) (19)国家和地区代码(PAC) (20)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码(MAPTN、TN) (21)(1)水系要素接口码定义 (22)(2)居民地要素接口码定义 (22)(3)交通要素接口码定义 (23)(4)山脉、山峰、山隘等接口码定义 (23)(5)海洋要素接口码定义 (24)河流名称代码(HYDC、HYD_CODE) (24)河流名称代码的有关定义 (24)代码结构 (25)流域分区代码表 (25)主要铁路路线临时编号(RN、RAI_CODE) (27)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名称和编号(RN、ROA_CODE) (40)全国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临时编号(RN2、HIG_CODE) (42)全国主要湖泊名称临时代码(LAKE_CODE) (46)地名类别代码 (61)其它问题说明 (63)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元数据: (64)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接图表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数据分层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数据字典数据源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全国1:25万数据库采用1:25万比例尺地形图二底图作为数据源,共816幅。
25万地形图数据说明
![25万地形图数据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95d8e0da5022aaea998f0f6b.png)
1:25万数据库数据说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1999年6月第一章、总况1、数据库构成全国1:25万数据库,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三个全国性空间数据库之一。
它由地形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库、地名数据库三部分构成。
地形数据库: 以矢量方式存储管理1:25万地形图上的境界、水系、交通、居民地、地貌等要素。
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ARC/ANF07.1版。
数字高程模型(DEM):以格网点方式存储和管理1:25万地形图上地形起伏高程信息和海底深度信息。
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ARC/INFO7.1版。
地名数据库:以关系数据库方式存储和管理1:25万地形图上的各类地名信息。
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
ORACLA7.0版。
2、覆盖范围全国1:25万数据库在空间上包含816幅1:25万地形图数据,覆盖整个国土范围。
国外部分沿国界外延25公里采集数据。
全国816幅分布情况详见1:25万图幅接合表。
3、数据量全国1:25万数据库总数据量达到13.2GB,是目前我国空前规模的数字化测绘产品。
其中地形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存储高斯克吕格及经纬度坐标各一套,格式为ARC/INF0的Coverage和Grid。
其中:4、数据库质量全国1:25万数据库通过国家级验收,其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接边精度、现势性均符合国家测绘局制定的有关技术规定和标准的要求,质量优良可靠。
5、适用范围全国1:25万数据库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数字化空间平台,为国家和省级各部门进行区域规划、灾害监测、防洪抢险、环境保护、宏观决策等提供信息服务。
第二章、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1、数据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局编制的中国1:25万地形图。
共816幅图,覆盖整个国土范围。
按照经纬度划分图幅,每幅图的纬差为1度,经差为1.5度。
2、更新资料: 1:25万地形图更新资料内容包括:行政区划、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铁路、乡、镇以上(包括乡、镇)行政等级居民地、铁路、大型水利工程、沿海滩涂等。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之一基础地理数据分类编码标准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之一基础地理数据分类编码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83aa2cf647d27284a735192.png)
项目编号: ZXPR-SU020-2003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Version: 2.5本文档使用部门:■主管领导■项目组□客户(市场)□维护人员■用户■监理方执行CMMI三级过程文档标准南通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评审、分发和版权编制:国土项目组编制日期:批准:批准日期:提交:提交日期:评审:评审日期:分发编号:分发日期: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并以任何形式传播。
Copyright 2000-2005 by Zhengxian Cyber Technology (Shenzhen) Ltd.All Rights Reserved.No part of this document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without prior written consent of Zhengxian Cyber Technology (Shenzhen) Ltd.目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2参考标准 (3)3分类、编码原则 (3)3.1 科学性、系统性 (3)3.2 相对稳定性 (3)3.3 不受多比例尺地形图的限制 (3)3.4 完整性和可扩展性 (4)3.5 兼容性 (4)3.6 适用性 (4)4基础地理数据集的名称及代码 (5)5比例尺代码 (6)6基础地理数据分类编码方法 (7)7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表 (8)附录A 图层命名规范 (37)(1)图层名称结构 (37)(2)基础地理数据子集及特征代码 (37)附录B 《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与国土基础数据分类对照表 (39)附录C 《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与《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对照表 (59)附录D 《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与《1:5000 1:10000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对照表 (81)附录E 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分层及数字化作业指导书 (99)附录F 1:5000 1:10000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分层及数字化作业指导书 (117)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市基础地理数据是指市城市地表和地下的自然地理形态和社会经济概况基础数据。
气象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清单
![气象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305a2b7e27d3240c8447ef4e.png)
空间分辨率为1m~5m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
2011版
约7000.0
23597
全国1:25万地形要素矢量数据(DLG)
中国
覆盖全国范围的行政区划(区县级)、居民地及设施点、道路、铁路、水系、地貌等矢量数据。
2012版
约15.0
816
全国1:25万数字高程数据(DEM)
中国
空间分辨率为0.1km×0.1km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合计
约7150
-
注:本清单中数据均为分幅数据,未经拼接处理。
2015版
约0.5
77
全球1:100万地形要素矢量数据(DLG)
全球
覆盖全球范围的行政区划(省州级)、居民地、交通、水系、海洋、植被等矢量数据。
2015版
约1.5
6
全球30m*30m地表覆盖数据
全球
共包括湿地、人造覆盖、耕地、林地、灌木、草地、裸地、冰雪 等9个地表覆盖类型数据。
2010版
约8.0
853
2012版
约7.0
816
非涉密数据
全国1:25万公众版地形要素矢量数据(DLG)
中国
覆盖全国范围的行政区划(区县级)、居民地及设施点、道路、铁路、水系、地貌等矢量数据。
2015版
约30.0
816
内部业务环境使用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全国1:100万地形要素矢量数据(DLG)
中国
覆盖全国范围的行政区划(区县级)、居民地及设施点、道路、铁路、水系、地貌等矢量数据。
附件1
中国气象局获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清单
数据名称
空间
范围
数据内容
数据
时效
2022-2023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预测试题5(答案解析)
![2022-2023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预测试题5(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c2435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0.png)
2022-2023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采用POS辅助航空摄影生产1:2 000地形图时,摄区内任意位置与最近基站间的最远距离不应大于()km。
A.200B.150C.100D.50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IMU/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GB/T27919—2011)规定,根据航摄区域大小、航摄成图比例尺合理布设地面基站,摄区内任意位置与最近基站间的距离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
每一摄区基站数量不应少于1个。
2.隧道竣工后,为了检查主要结构及路线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应进行竣工测量,该项工作包括:()。
A.中线纵断面测量B.中线横断面测量C.净空断面测量D.永久中心点测设E.水准点测设正确答案:C、D、E本题解析:隧道竣工后,为了检查主要结构及路线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应进行竣工测量,该项工作包括隧道净空断面测量、永久中心点及水准点的测设。
隧道竣工测量后,应对隧道的永久性中心点用混凝土包埋金属标志。
3.房产平面控制网的布设要求说法不准确的是()A.房产平面控制点应选择通视条件良好,便于观测的地方B.房产平面控制点有临时的和永久的C.房产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应优先建立独立坐标系D.末级相邻基本控制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2.5cmE.房产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的原则,也可越级布网正确答案:B、C本题解析:房产平面控制点均应埋设固定标志,以便能长期保存,故选项B说法不准确;房产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应优先选用国家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尽可能地利用国家已有的平面控制测量成果,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测绘工作,故选项C说法不正确。
4.数字高程模型成果按精度分为3级,其精度用格网点的中误差表示,高程精度检测超过中误差的()倍时,采样点即为粗差点。
A.B.1C.D.2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CH/T9008.2-2010)6.4条款规定:高程中误差的2倍为采样点数据最大误差。
常用CC码与GB码对照表
![常用CC码与GB码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2d9af72b4b35eefdc8d3335c.png)
附录A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代码对照表
尽管地理国情信息分类码(CC码)和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码(GB 码)之间没有严格的一对一关系,但正确建立两者的关联关系,有助于后续生产过程中统筹考虑数据更新与维护工作。
为便于参考,本文件列出了常用要素类型的对应关系。
使用时对于具体的某一个要素,GB码应填写表中与其类型对应的最低(细)一级代码。
例如,对于一个具体的电厂,填写GB码时,应填写320101,而不是320100。
1.道路要素
11:50000基础数据库中的“其它公路”代码(420700)与GB/T 13923-2006中“公路
控制点”代码冲突。
1:50000基础数据库中“其它公路”GB码赋值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尽
可能归入420100~420600中,确实无法对应的,赋值为420000。
2.水域要素
3.构筑物要素
4.地理单元要素
2特别行政区(1113)的面层和线层数据,GB码均赋值630400。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分幅与编号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分幅与编号](https://img.taocdn.com/s3/m/79bc163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9.png)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分幅与编号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分幅与编号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将地理信息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给每个区域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以便于管理和使用。
分幅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和规格划分的不同区域,一般是以地图的行和列为单位进行的。
根据不同的比例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分幅可以分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万、1:1万等不同级别。
每个级别的地图分幅数量不同,例如1:100万的地图分幅为60行60列,共3600幅;1:1万的地图分幅为48行48列,共2304幅。
编号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分幅的标识符,由一组数字组成。
根据不同的比例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编号的规则和方法也不同。
一般来说,编号由行号、列号和比例尺级别代码组成。
例如,1:100万的地图编号由行号和列号组成,如A-01表示第一行第一列的地图;1:1万的地图编号由行号、列号和比例
尺级别代码组成,如E-49-A-(1)表示第一行第四十九列第一幅地图的比例尺级别为1:1万。
总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分幅与编号是地理信息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地理信息数据,方便各行业的需要和应用。
25万地理地图GB代码说明解析
![25万地理地图GB代码说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dab813844769eae009ed2c.png)
一数据整体说明1 分幅编号及范围全国1:50000 DLG数据的图幅总数为21098,其中5万分幅数为20058,西部地区5万无图区采用10万地形图生产,10万分幅数为1040。
1∶5万DLG编号按GB/T 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执行。
2 数学基础(1)平面坐标系与投影方式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采用地理坐标系统,坐标单位为度。
(2)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3 采用的分类代码(1)要素分类代码全国1:50000 DLG数据的要素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并根据需要扩充了一些代码。
(2)行政区划代码国内陆域行政区划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3)铁路路线名称代码铁路路线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铁路车站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车站站名代码》。
(4)公路路线名称代码公路国道路线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线路标识规则国道名称和编号》,公路省道路线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省道路线名称和编号》(报批稿)。
(5)水系名称代码水系要素的名称代码采用《河流、湖泊及水库名称编码》(1:5万数据库暂行规定)。
4 数据采集方法利用航片DOM、卫片DOM与LANDSAT多光谱影像融合,经分幅裁切与DRG复合配准,不更新地形要素以DRG为背景进行采集;需更新的地形要素内容,在地形图或现势资料引导下以DOM为背景进行采集。
对已有最新车载GPS采集的国省道数据、地名数据库的成果经数据和代码转换后导入。
数据成果经编辑、检查后转换成ARC/INFO 的数据格式。
二数据分层说明1 数据分层及命名全国1:50000 DLG数据根据不同的要素类型及几何特征,共分为14个数据层,具体内容见下表:2 属性分层及结构全国1:50000 DLG数据各层包括1至2类属性表,每一个属性表包括相应若干个属性项,具体内容见下表:3 要素分层及说明(1)水系(面、线)层名:HYDNT层描述:所有面、线状水系要素的数据集合,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沼泽等。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覆盖情况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覆盖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0b8ba02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8.png)
每幅1:1万地形图经差3′45″,纬差2′30″。
1 应用
主要用于小范围内
2 详细研究和评价地 形
城市、乡镇、农村、 矿山建设的规划、
3 设计,林斑调查, 地籍调查,大比例 尺的地质测量和普 查
号 如:H—48—142—Г,8—48—142—J,H—48—142—D 20世纪90年代起: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 分幅、编号均以1:100万地图的分幅与编号为基础, 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24行24列,共576幅1:5万地形图, 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其内1:5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字、图幅行列号,
1:5000地形图 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代
字、行列号,即为1:5000地形图的编号,如J50H093093 每幅1:5000地形图的范围是经差1′52.5″、纬差1′15″。
2、应用
主要用于小范围内详细研究和评价地形 可供各部门勘察、规划、设计,科研等使用 也可作为编制更小比例尺地形图或专题地图的基础资料。
水电等工程的勘察、
4 规划、设计,科学 研究
5 国防建设的特殊需 要
可作为编制更小比
6 例尺地形图或专题 地图的基础资料。
八、1:5000比例尺地形图
1、投影与编号方法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 分幅、编号是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 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192行192列,共36864幅
1:50万地形图的编号 如J—50—Г,10—50—丁,J—50—D 一幅1:50万地形图的范围为经差3°,纬差2°
25万地形图数据说明
![25万地形图数据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9dafa34bed5b9f3f90f1cf1.png)
1:25万数据库数据说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1999年6月第一章、总况1、数据库构成全国1:25万数据库,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三个全国性空间数据库之一。
它由地形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库、地名数据库三部分构成。
地形数据库: 以矢量方式存储管理1:25万地形图上的境界、水系、交通、居民地、地貌等要素。
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ARC/ANF07.1版。
数字高程模型(DEM):以格网点方式存储和管理1:25万地形图上地形起伏高程信息和海底深度信息。
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ARC/INFO7.1版。
地名数据库:以关系数据库方式存储和管理1:25万地形图上的各类地名信息。
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
ORACLA7.0版。
2、覆盖范围全国1:25万数据库在空间上包含816幅1:25万地形图数据,覆盖整个国土范围。
国外部分沿国界外延25公里采集数据。
全国816幅分布情况详见1:25万图幅接合表。
3、数据量全国1:25万数据库总数据量达到13.2GB,是目前我国空前规模的数字化测绘产品。
其中地形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存储高斯克吕格及经纬度坐标各一套,格式为ARC/INF0的Coverage和Grid。
其中:4、数据库质量全国1:25万数据库通过国家级验收,其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接边精度、现势性均符合国家测绘局制定的有关技术规定和标准的要求,质量优良可靠。
5、适用范围全国1:25万数据库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数字化空间平台,为国家和省级各部门进行区域规划、灾害监测、防洪抢险、环境保护、宏观决策等提供信息服务。
第二章、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1、数据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局编制的中国1:25万地形图。
共816幅图,覆盖整个国土范围。
按照经纬度划分图幅,每幅图的纬差为1度,经差为1.5度。
2、更新资料: 1:25万地形图更新资料内容包括:行政区划、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铁路、乡、镇以上(包括乡、镇)行政等级居民地、铁路、大型水利工程、沿海滩涂等。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及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及代码](https://img.taocdn.com/s3/m/3504b1f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c.png)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及代码一、引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指描述地球表面特征和地理实体的数字化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
为了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和代码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及代码化的标准格式。
二、数据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根据其所描述的特征和实体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地形地貌、水系、土地利用、交通、行政区划等。
1. 地形地貌:该分类描述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如山脉、丘陵、平原、河谷等。
每一个地形地貌特征都可以用一个惟一的代码进行标识。
2. 水系:该分类描述地球表面的水体分布,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
每一个水体都可以用一个惟一的代码进行标识。
3. 土地利用:该分类描述地球表面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田、林地、草地、建造用地等。
每种土地利用类型都可以用一个惟一的代码进行标识。
4. 交通:该分类描述地球表面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航线等。
每一个交通网络都可以用一个惟一的代码进行标识。
5. 行政区划:该分类描述地球表面的行政区划划分,包括国家、省份、城市等。
每一个行政区划都可以用一个惟一的代码进行标识。
三、数据代码化为了方便数据管理和查询,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需要进行代码化。
代码化可以采用数字代码、字母代码或者组合代码的形式。
1. 数字代码:使用数字对不同分类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编码。
例如,地形地貌分类中,1表示山脉,2表示丘陵,3表示平原,4表示河谷等。
2. 字母代码:使用字母对不同分类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编码。
例如,水系分类中,A表示河流,B表示湖泊,C表示水库等。
3. 组合代码:使用数字和字母的组合对不同分类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编码。
例如,交通分类中,1A表示公路,1B表示铁路,1C表示航线等。
代码化的好处是可以快速识别和查询地理信息数据,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
四、标准格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标准格式应包括数据分类和代码化信息,并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组织。
1. 数据分类:首先列出不同分类的地理信息数据,如地形地貌、水系、土地利用、交通、行政区划等。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https://img.taocdn.com/s3/m/a8c34c0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c.png)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地理信息是指以地理坐标系统为基础,对地球表面和空间进行描述、分析和处理的信息。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地理信息要素是对地理现象的描述,是构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地理信息要素通常被分类为点、线和面,每种要素都有特定的代码来表示和区分。
1.点要素:点要素通常表示地球表面上的一个特定点或位置,可以是一个建筑物、河流的源头、地名等。
点要素的代码通常由字母或数字表示,如A1、B2、C3等。
点要素的特征通常包括坐标、名称、属性等。
2.线要素:线要素通常表示地球表面上的一个特定线段,可以是一条道路、河流、铁路等。
线要素的代码通常由字母或数字表示,如L1、L2、L3等。
线要素的特征通常包括起点、终点、长度、名称、属性等。
3.面要素:面要素通常表示地球表面上的一个特定区域,可以是一个国家、城市、湖泊等。
面要素的代码通常由字母或数字表示,如P1、P2、P3等。
面要素的特征通常包括边界、面积、名称、属性等。
除了点、线和面要素,还有一些其他的地理信息要素,如文本要素、网络要素、栅格要素等。
这些要素通常用于表示和描述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特定对象或现象。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分类和代码有助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通过统一的分类和代码体系,可以方便地对地理信息要素进行识别、查询和分析。
同时,基于分类和代码可以建立地理数据库,将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要素进行组织和管理。
总结起来,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主要包括点、线和面要素,每种要素都有特定的代码来表示和区分。
地理信息要素的分类和代码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础,有助于地理信息的管理和应用。
不同的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和代码体系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和应用。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https://img.taocdn.com/s3/m/ea038e7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7.png)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地理信息是指通过地理空间数据来描述和分析地球表面上的现象、特征和关系的一种信息。
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则是构建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空间分析的基础,它包括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水系分布等方面的数据。
为了方便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与代码。
一、按照地理要素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按照地理要素的类型进行分类。
常见的地理要素包括地块、建造物、道路、水系、地形等。
对于每一个地理要素,可以根据其属性和特征进行编码。
例如,对于道路,可以根据道路等级、道路类型、道路宽度等属性进行编码,以方便数据管理和查询。
二、按照地理空间关系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还可以按照地理空间关系进行分类。
地理空间关系包括邻近关系、包含关系、相交关系等。
通过对地理空间关系进行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空间分析和查询。
例如,对于地块数据,可以通过编码来表示地块之间的邻近关系,以便进行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分析。
三、按照地理坐标系统分类地理坐标系统是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它用于确定地理要素在地球上的位置。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地理坐标系统进行分类。
常见的地理坐标系统包括经纬度坐标系统、UTM坐标系统等。
通过对地理坐标系统进行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地理数据的转换和集成。
四、按照数据格式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按照数据格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数据格式包括矢量数据格式和栅格数据格式。
矢量数据格式适合于描述点、线、面等几何要素,而栅格数据格式适合于描述连续分布的数据,如高程数据、遥感影像等。
通过对数据格式进行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的存储和交换。
五、按照数据精度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按照数据精度进行分类。
数据精度是指地理信息数据与真实地理现象之间的误差程度。
常见的数据精度包括高精度数据和低精度数据。
高精度数据适合于需要高精度定位和分析的应用,如导航系统和精细地形分析。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和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和代码](https://img.taocdn.com/s3/m/f62543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d.png)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和代码1.地物类型分类:a.水体:代码为1,代表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水体。
b.土地:代码为2,代表陆地表面的各种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等。
c.建筑:代码为3,代表各种建筑物,如房屋、工厂、学校等。
d.交通:代码为4,代表交通设施,如道路、桥梁、铁路、机场等。
e.边界:代码为5,代表各种区域间的边界,如国家边界、地区边界等。
f.地形:代码为6,代表地表的各种地形特征,如山脉、丘陵等。
g.植被:代码为7,代表各种植被类型,如森林、草原等。
h.气候:代码为8,代表不同气候区域,如热带、温带、寒带等。
i.水位:代码为9,代表水位标高、水位线等水文要素。
j.地下:代码为10,代表地下水、地下岩层等地质要素。
2.地物属性分类:a.名称:代码为11,代表地物的名称。
b.面积:代码为12,代表地物的面积。
c.高度:代码为13,代表地物的高度。
d.人口:代码为14,代表地物所容纳的人口数量。
e.温度:代码为15,代表地物的温度。
f.降雨:代码为16,代表地物的年降雨量。
g.土壤:代码为17,代表地物的土壤类型。
h.矿产:代码为18,代表地物所包含的矿产资源。
i.水质:代码为19,代表地物的水质状况。
j.土地利用:代码为20,代表地物的土地利用类型。
这些分类和代码是根据国际标准和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可以在GIS软件中使用,方便地进行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通过对地理信息要素进行分类和编码,可以提高地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方便用户对地理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同时也方便地理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1:25万数据说明与代码由ouyangjunxiang于 2004-05-18 9:05国家最新1:25万数据量太大,不便共享,这里先提供国家最新1:25万数据说明1:25万更新后数据说明一、概述1、覆盖范围全国1:25万更新数据库共包含按照1:25万地形图分幅的数据816幅,覆盖整个国土范围。
二、更新数据说明1、数据源:国家测绘局于1995年组织,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建立而成的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是覆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个国土范围的共816幅,每幅图的经差为1.5度,纬差为1度。
2、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3、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4、地图投影:采用经纬度坐标----以度为单位5、现势性:本次建立的数据库的内容现势情况最低达到2000年底,有的资料现势性情况要更好,达到2002年6、更新资料:更新的基本资料有1:5万卫星数字影象数据;全国骨干交通网数据;1:5万地名数据;最新勘界成果。
以及一些更新参考资料,如各省测绘局收集的现势资料、1:1万数据库成果、其他满足1:25万数据库更新要求的资料、图件、图集等。
7、更新内容:更新内容涉及主要更新要素如全部铁路;全部境界;省道及以上等级道路;乡镇及以上等级点状居民地、县级及以上等级真形居民地;五级及以上等级河流;大型工程设施等重要地物。
一般更新要素如县乡级道路;行政村级点状居民地、乡镇级真形居民地;六级河流等。
8、存储方式、内容:内容是地理要素以经纬度表示的ARC/INFO1:25万更新数据分为13层存放,各层包括一个或多个属性表,是以ARC/INFO COVERAGE格式分层存放的。
要素名层名属性表主要内容政区 BOUNT PAT 政区界、海岸线、岛屿REGION 省、地、县政区AAT 县界BOUPT PAT 国界界牌居民地 RESPY PAT 乡、镇及以上等级真形居民地REGION 乡、镇及以上等级真形居民地RESPT PAT 居民地铁路 RAILK AAT 铁路、铁路桥等ROUTE 铁路路线PAT 火车站公路 ROALK AAT 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乡村路、小路、公路桥等ROUTE 国道路线、省道路线PAT 山隘、码头、轮船停泊场等水系 HYDNT AAT 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PAT 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REGION 主要湖泊ROUTE 六级以上河流HYDLK AAT 水库坝、水闸、丛礁等PAT 泉、井、不依比例尺水库、明礁、暗礁等地貌 TERLK AAT 等高线、等深线、冲沟等PAT 高程点、水深点土地覆盖 TERNT AAT 沙漠、雪被边线等PAT 沙漠、雪被其它要素 OTHNT AAT 自然保护区边线等PAT 自然保护区辅助要素 ATNLK AAT 山脉、群岛、海口等名称PAT 山脉、岛屿等名称数据质量 QUAPY PAT 地形图编绘资料情况9、各层数据对应属性表的属性项定义以及内容描述:各层有一个或多个属性表,各表的非定义属性项略,自定义的属性项及内容如下:i. 各表中的CODE项是在数据采集中为方便采集而定义的临时代码。
ii. 表中的TN项为接口码(地形数据与地名数据的接口码)政区:BOUNT.AAT:线属性表,本表描述国界、省级行政界、地级行政界、县级行政界、特殊地区界和海岸线。
COLUMN ITEM NAME WIDTH OUTPUT TYPE N.DEC33 CODE 3 3 I -36 GB 5 5 I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GB:对各级行政界线及与其它要素共线情况编码。
国界 61010以单线河、双线河一侧或以湖泊岸线为界的国界 61014以双线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或穿过湖泊的国界 61015未定国界 61020以双线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或穿过湖泊的未定国界 61025省、直辖市、自治区界 61030以双线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或穿过湖泊的省级境界 61035以道路为界的省级境界 61036以长城为界的省级境界 61037地区、自治州、盟、地级市界 61040县、自治县、旗、县级市界 61050特殊地区界 62010外国国界 61019海岸线 26010内图廓线 99100双线河入海口闭合多边形辅助线 99300BOUNT.PAT:多边形属性表,本表描述县级行政区、地区、国外政区和海岛等COLUMN ITEM NAME WIDTH OUTPUT TYPE N.DEC25 PAC 6 6 I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PAC:行政区划代码、国家代码BOUNT.PATPROV:区域实体(REGION)属性表,本表描述省级行政区、国外政区、海域。
COLUMN ITEM NAME WIDTH OUTPUT TYPE N.DEC25 PROV_CODE 6 6 I -31 NAME 22 22 C53 CAPNAME 20 20 C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PROV_CODE:省级行政区划代码、国家代码海域 26012。
NAME:省级行政区划名称、国外国家名称、海域。
CAPAME:直辖市、省会、国外首都。
BOUNT.PATDIST:区域实体(REGION)属性表,本表描述地级行政区、国外政区。
COLUMN ITEM NAME WIDTH OUTPUT TYPE N.DEC25 DIST_CODE 6 6 I -31 NAME 20 20 C51 CAPNAME 20 20 C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DIST_CODE:地级行政区划代码、国家代码海域 26012NAME:地级行政区划名称、国外国家名称、海域。
CAPAME:地级行政区政府所在地、国外首都。
BOUNT.PATCNTY:区域实体(REGION)属性表,本表描述县级行政区、国外政区COLUMN ITEM NAME WIDTH OUTPUT TYPE N.DEC25 CNTY_CODE 6 6 I -31 NAME 30 30 CCNTY_CODE: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国家代码NAME:县级行政区域名称。
国外国家名称、海域BOUPT.PAT:点属性表,本表描述国界界碑点及其编号COLUMN ITEM NAME WIDTH OUTPUT TYPE N.DEC25 CODE 3 3 I -28 GB 5 5 I -33 BNO 10 10 C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GB:国界界碑分类国界界碑、界桩 61011BNO:界碑、界桩编号居民地:RESPT.PAT:点属性表,本表描述居民地类别及其名称。
COLUMN ITEM NAME WIDTH OUTPUT TYPE N.DEC25 CODE 3 3 I -28 GB 5 5 I -33 TN 6 6 I -39 RNAME 34 34 C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GB:居民地行政等级以真形表示的首都几何中心点 31010以真形表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几何中心点 31020以真形表示的地级市驻地几何中心点或以点状表示的地级市驻地 31030 以真形表示的地区、自治州、盟驻地几何中心点或以点状表示的地区、自治州、盟驻 31040以真形表示的县级市驻地几何中心点或以点状表示的县级市驻地 31050 以真形表示的县、自治县、旗驻地、地级市辖区几何中心点或以点状表示的县、自治县、旗驻地、地级市辖区 31060以真形表示的区公所驻地几何中心点或以点状表示的区公所驻地 31061 以真形表示的镇驻地几何中心点或以点状表示的镇驻地 31080以真形表示的乡驻地几何中心点或以点状表示的乡驻地 31090以真形表示的农、林、牧、渔场、企事业单位驻地几何中心点或以点状表示的农、林、牧、渔场、企事业单位驻地 31100村庄 31091有名称的窑洞 32025有名称的放牧点 32027其它居民地(有名称的古塔、庙宇、文物古迹等) 33010RNAME:居民地名称RESPY.PAT:多边形属性表,本表描述乡、镇及乡、镇以上等级真形居民地。
COLUMN ITEM NAME WIDTH OUTPUT TYPE N.DEC25 CODE 3 3 I -28 GB 5 5 I -33 TN 6 6 I -39 RNAME 34 34 C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GB:居民地行政等级。
首都 31010省、自治区、直辖市 31020地级市驻地 31030地区、自治州、盟驻地 31040县级市驻地 31050县、自治县、旗驻地、地级市辖区 31060区公所驻地 31061镇驻地 31080乡驻地 31090农、林、牧、渔场、企事业单位驻地 31100RNAME:居民地名称。
RESPY.PATPOPU:区域实体(REGION)属性表,本表描述乡镇及乡镇以上等级真形居民地。
COLUMN ITEM NAME WIDTH OUTPUT TYPE N.DEC25 RNAME 40 40 C -28 ADCLASS 2 2 C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RNAME:居民地名称ADCLASS:居民地行政等级首都 AB省、自治区、直辖市 AC自治州、盟地区驻地 AD地级市 AE县级市 AF县级行政区域驻地 AG区级行政区域驻地 AH镇(含街道办事处) AI乡级行政区驻地 AJ相当于乡镇级的国营农、林、牧、渔场 AK铁路:RAILK.AAT:线属性表,本表描述铁路和铁路桥、铁路隧道、火车站、火车渡口等铁路附属要素。
COLUMN ITEM NAME WIDTH OUTPUT TYPE N.DEC33 CODE 3 3 I -36 GB 5 5 I -41 RN 6 6 C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GB: 此项包括铁路及附属要素。
电气化铁路 41010复线铁路 41021单线铁路 41022建筑中铁路 41023窄轨铁路 41030建筑中窄轨铁路 41031铁路车站 41060铁路桥 43010铁路、公路两用桥 43030依比例铁路隧道 43071火车渡 45041RN: 此项定义铁路路线编号RAILK.PATCOLUMN ITEM NAME WIDTH OUTPUT TYPE N.DEC25 CODE 3 3 I -28 GB 5 5 I -33 RN 6 6 C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同上RAILK.RATRAI:线状实体(ROUTE)属性表,本表描述主要铁路路线。
COLUMN ITEM NAME WIDTH OUTPUT TYPE N.DEC9 RAI_CODE 4 4 C -13 NAME 20 20 C -33 RAILCOM 16 16 C数据项描述:RAI_CODE:铁路路线编号NAME:中文铁路路线名。
RAILCOM:所属铁路局公路:ROALK.AAT:线属性表,本表描述公路、大车路、小路、桥、隧道等。
COLUMN ITEM NAME WIDTH OUTPUT TYPE N.DEC33 CODE 3 3 I -36 GB 5 5 I -41 RN 6 6 C -47 TCLASS 4 4 C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GB: 此项定义公路及其附属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