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复习课件]高考数学第一轮单元复习课件(23)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2.2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课件(含高考真题)文 新人教版
本文详细阐述了函数的பைடு நூலகம்调性与最值的相关知识。首先,介绍了单调函数的定义,包括增函数和减函数,并解释了如何通过函数图象理解单调性。接着,阐述了函数单调区间的判断方法,包括定义法、图象法、利用已知函数单调性和导数法等。此外,还介绍了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原则,即“同增异减”。在函数最值方面,本文详细解释了最值的定义、求解方法,并探讨了最值与值域的关系。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文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自测题和高考真题,并附有详细的解析。通过这些题型的练习,读者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函数单调性与最值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专题 平行-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课件
取 BP的中点T ,连接 AT,TN .
由 N 为 PC 中点知TN // BC ,TN 1 BC 2 .
N
2
又 AD// BC,故TN 平行且等于 AM ,
AM
四边形 AMNT 为平行四边形,于是 MN // AT .
D ∵ AT 平面 PAB, MN 平面 PAB,
B
C
∴ MN // 平面 PAB.
202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
专题31:平行问题
平行关系中的三个重要结论 (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即若 a⊥α,a⊥β,则α∥β.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即若 a⊥α,b⊥α,则 a∥b. (3)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即若α∥β,β∥γ,则α∥γ.
一、易错易误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平行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 ) (2)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 (3)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或异面.( ) (4)若直线 a 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则 a∥α.( )
∴平面 BDM //平面 EFC ;
考向三:点在面内
19.2020 全国 3 卷)
如图,在长方体 ABCD A1B1C1D1 中,点 E ,F 分
别在棱 DD1 , BB1 上且 2DE ED1 , BF 2FB1 .
(1)证明:点 C1 在平面 AEF 内;
C
B
D
A
E
F
C1
B1
D1
A1
证明:(1)在 AA1 上取一点 M ,使得 A1M 2AM , 分别连接 EM , B1M , EC1 , FC1 . 在长方体 ABCD A1B1C1D1 中,有 DD1∥AA1∥BB1 , 且 DD1 AA1 BB1 , 又 2DE ED1 , A1M 2AM , BF 2FB1 , ∴ DE AM FB1 , ∴四边形 B1FAM 和四边形 EDAM 都是平行四边形. ∴ AF∥MB1 且 AF MB1 , AD∥ME 且 AD ME , 又在长方体 ABCD A1B1C1D1 中,有 AD∥B1C1 且 AD B1C1 , ∴ B1C1∥ME 且 B1C1 ME ,则四边形 B1C1EM 为平行四边形, ∴ EC1∥MB1 且 EC1 MB1 ,又 AF∥MB1 且 AF MB1 , ∴ AF∥EC1 且 AF EC1 ,则四边形 AFC1E 为平行四边形, ∴点 C1 在平面 AEF 内.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一章第二讲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
p⇒q且q p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 q且q⇒p
p是q的充要条件
p⇔q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p q且q p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两个特征
(1)对称性: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则 q 是 p 的必要条件,即 “p⇒q”则“q⇐ p”.
(2)传递性:若 p 是 q 的充分(必要)条件,q 是 r 的充分(必要) 条件,则 p 是 r 的充分(必要)条件,即“p⇒q 且 q⇒r”,则“p⇒r” (“p⇐ q 且 q⇐ r”,则“p⇐ r”).
第二讲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理解必要条件的含义,理解性质定理与必要条件的关系. 2.理解充分条件的含义,理解判定定理与充分条件的关系. 3.理解充要条件的含义,理解数学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
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
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0,3]
【考法全练】
1.(考向 1)(2023 年潮南区开学)已知复数 z1=4-7i,z2=m+
2i(m∈R),zz21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位于第三象限的一个充分不必 要条件是( )
பைடு நூலகம்
A.m<-2
B.m<-87
C.-87<m<27
D.m<27
解析:根据题意,得zz12=m4-+72ii=4m6-5 14+8+657mi,故在复平
C 相交”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 A. 答案:A
答案:A
2.(2023 年高州市二模)已知直线 l:y=kx 与圆 C:(x-2)2+
(y-1)2=1,则“0<k< 33”是“直线 l 与圆 C 相交”的(
新课标2023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预备知识第1节集合课件
根据集合的运算结果求参数的值或范围的方法 (1)将集合中的运算关系转化为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若集合中 的元素能一一列举,则用观察法得到不同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若 是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则一般利用数轴解决,要注意端点值能否取 到. (2)将集合之间的关系转化为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问题求解.
1.设集合 A={(x,y)|x2+y2=1},B={(x,y)|x+y=1},则 A∩B
(5,6] 解析:因为 P 中恰有 3 个元素,所以 P={3,4,5},故 k 的取值范围为(5,6].
与集合中的元素有关问题的求解思路 (1)确定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即集合是数集还是点集或其他集合. (2)看清元素的限制条件. (3)根据限制条件求参数的值或确定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但要检 验参数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1.A∪B=A⇔B⊆A. 2.A∩B=A⇔A⊆B. 3.∁U(∁UA)=A.
4.常用结论 (1)若有限集 A 中有 n 个元素,则 A 的子集有 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 (2)子集的传递性:A⊆B,B⊆C⇒A⊆C. (3)∁U(A∩B)=(∁UA)∪(∁UB), ∁U(A∪B)=(∁UA)∩(∁UB).
(4)集合与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子集: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用符号表 示为 A⊆B (或 B⊇A ). Venn图如图所示:
②真子集:集合 A⊆B,但存在元素 x∈B,且 x A.用符号表示 为:A B(或 B A).
Venn 图如图所示:
③集合相等: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 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用符号表示为 A=B .
1.设全集 U=R,则集合 M={0,1,2}和 N={x|x·(x-2)·log2x=0} 的关系可表示为( )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数学课件(新教材人教A版 提优版):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导数的运算
fx+Δx-fx Δx .
知识梳理
2.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y=f(x)在点P(x0,f(x0)) 处的切线的 斜率 ,相应的切线方程为 y-f(x0)=f′(x0)(x-x0) .
知识梳理
3.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基本初等函数 f(x)=c(c为常数)
知识梳理
f(x)=logax(a>0,且a≠1) f(x)=ln x
1 f′(x)=_x_ln__a_
1 f′(x)=__x _
知识梳理
4.导数的运算法则 若f′(x),g′(x)存在,则有 [f(x)±g(x)]′= f′(x)±g′(x) ; [f(x)g(x)]′= f′(x)g(x)+f(x)g′(x) ; gfxx′=f′xg[xg-xf]2xg′x(g(x)≠0); [cf(x)]′= cf′(x) .
教材改编题
1.若函数f(x)=3x+sin 2x,则
√A.f′(x)=3xln 3+2cos 2x
C.f′(x)=ln3x3+cos 2x
B.f′(x)=3x+2cos 2x D.f′(x)=ln3x3-2cos 2x
因为函数f(x)=3x+sin 2x, 所以f′(x)=3xln 3+2cos 2x.
对于
C,2sxin2
x′=2sin
x′x2-2sin x4
xx2′=2xcos
x-4sin x3
x,故
C
错误;
对于D,(2x+cos x)′=(2x)′+(cos x)′=2xln 2-sin x,故D正确.
(2)已知函数f(x)的导函数为f′(x),且满足f(x)=x3+x2f′(1)+2x-1,则
f′(2)等于
高三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课件三角函数复习
]
20)在△ABC中,a、b、c分别为角A、B
、C的对边,4sin2
B
2
C
-cos2A=
7 2
。
(1)求角A的度数;
(2)若a= 3 ,b+c=3,求b和c的值。
解:∴c4∴ocsoc2Aos(21s=A+A2 c-b=co2os122csAb22c)Aa-∴22==c72oA12s=2A60+。1=b272+c2-a2=bc 又∵b+c=3 bc=2
22 3
选A
例4
函数f(x)=cos2(x-
2 3
)+sin2(x-
5 6
)
+msinxcosx的值域为[a,2](x∈R,m>a)求m
值和f(x)的单调增区间。
解 :1 f (x1 2 )[ = c 2 1 x c o o 2 2 4 3 x s ) 4 3 ()c s 1 2 co x ( o 2 2x 5 s 3 5 3 ) (s ) m ] 2 m 2( s s2 i2 x i x n
=sin(45。±35。). ∴ Sinα =sin 10。 ,sinβ=sin 80。
∴α=10。 β=80。 cos(2α-β)=cos60。= 1
2
〔三〕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函数y=
coxs s
|cox|s |s
inx inx|
|ttaaxxnn|的值域是〔A〕
(A) |3,-1| (B) |3,1| (C) |-1,1,3| (D) |-1,1-3|
(2)若x∈[求a的值。
2
,
2
]时,f(x)的最大值为1,
解:(1)f(x)=sin(x+
新课标2023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预备知识第2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
03
一题N解·深化综合提“素养”
已知 p:x>1 或 x<-3,q:5x-6>x2,则 p 是 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四字程序]
读
想
算
思
1.充分条件、必要
判断充分条 条件的概念. 件、必要条件 2.判断充分条件、
解不等式
转化与化归
(1)若已知p:x>1和q:x≥1,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2)当q是p的必要条件时,p是+b2≠0”是“a,b不全为0”的充要条
件.
(√)
(4)若“x∈A”是“x∈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B是A的真子
集.
(√)
2.(2021·惠州市二调)“θ=0”是“sin θ=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B 解析: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 q, 充分性:当 a1>0,q<0 时,Sn+1-Sn=an+1=a1qn,无法判断其正 负,显然数列{Sn}不一定是递增数列,充分性不成立; 必要性:当数列{Sn}为递增数列时,Sn-Sn-1=an>0,可得 a1>0, 必要性成立.
A 解析:由题意,若 a>6,则 a2>36,故充分性成立;若 a2>36, 则 a>6 或 a<-6,推不出 a>6,故必要性不成立.所以“a>6”是 “a2>36”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已知 a,b,c∈R,则“abbc>>00, ”是“b-a c<b+a c”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课件(ppt)目录
Page 12
目录 CONTENTS
第二章
2.1 函数及其表示 2.2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2.3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2.4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2.5 指数与指数函数 2.6 对数与对数函数 2.7 幂函数 2.8 函数的图象及其变换 2.9 函数与方程
函数
2.10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第一讲:三角函数
S ABC=1/2bcsinA=1/2absinC=1/2ah,可得sinA=√15/8,sinC=√15/4。
∴cosA=7/8,cosC=1/4,
∴cos(A-C)=7/8 x 1/4 + √15/8 x √15/4
=11/16 c=2
A
b=2
h=√15/2
Page 21
B
C 1/2 a
1/2
C、﹙1,+∞﹚
D、[1,+∞﹚
解析:由于3x>0,所以3x+1>1,所以f(x)>0,集合表示为(0,+∞),答案为A
2、已知函数y=2x+1的值域为(5,7),则对应的自变量x的范围为(
)
A、[2,3)
B、[2,3]
C、(2,3)
D、(2,3]
解析:根据题意:5<2x+1<7,解得2<x<3,用集合表示为(2,3),答案为C
A [1,2]
解析:解二元一次不等式x2 +2x-8≤0,可得-4≤x≤2,所以M为[-4,2]; 解不等式3x-2≥2x-1,可得x≥1,所以N为[1,+∞﹚。此时我们可以应用数轴马 上解决问题:
-4 0 1 2
如图所示,阴影部分即为所求。答案:A 启示:掌握好数轴工具,在集合、函数问题( B
B、﹙-∞,5]
)
D、[5,+∞﹚
2023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1.5基本不等式课件
(4)a1+2 b1≤ ab≤a+2 b≤
a2+2 b2(a>0,b>0).
即有:正数 a,b 的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平方平均数.
5. 三元均值不等式
(1)a+3b+c≥ 3 abc. (2)a3+b33+c3≥abc. 以上两个不等式中 a,b,c∈R,当且仅当 a=b=c 时等号成立. 6. 二维形式柯西不等式:若 a,b,c,d 都是实数,则(a2+b2)(c2+d2)≥(ac +bd)2,当且仅当 ad=bc 时,等号成立.
考点一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命题角度 1 直接求最值 已知 a>0,b>0,且 4a+b=1,则 ab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解法一:因为 a>0,b>0,4a+b=1,所以 1=4a+b≥2 4ab=4 ab,当且仅当 4a=b=12,即 a=18,b=12时,等号成立. 所以 ab≤14,ab≤116,则 ab 的最大值 为116.
2 P(简记为:积定和最小). (2)设 x,y 为正数,若和 x+y 等于定值 S,那么当 x=y 时,积 xy 有最大值14S2(简
记为:和定积最大).
【常用结论】
4. 常用推论
(1)(a+b)2≤2(a2+b2).
(2)a2+b2+c2≥ab+bc+ac.
(3)|2ab|≤a2+b2⇔-(a2+b2)≤2ab≤a2+b2.
所以a+1 1+2b=16[2(a+1)+b]a+1 1+2b =162+a+b 1+4(ab+1)+2 ≥162 a+b 1·4(ab+1)+4=16×(4+4)=43,
当且仅当a+b 1=4(a+b 1),即 a=12,b=3 时取等号, 所以a+1 1+2b的最小值是43. 故选 B.
高考数学第一轮单元复习课件 数列
2.解答题多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函数、 不等式、方程、解析几何相联系的综合题, 考查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运用 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综合性较强,难度一 般不会太大.数列的证明题是近年高考命题 的又一大趋势,着重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综 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列有关的应用题在高考题中经常出现, 特别是数列建模问题,多与现实生活中的 “增长率”及“贷款利率”等问题有关,常 在客观题或解答题中出现.
4.数列是考查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极好 素材,新颖、灵活的创新试题经常出自数 列.
5.数列的前n项和Sn与数列的通项an 是研究数列的两个重要方面,本单元中公式 主要涉及这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一 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要充分重视,理解它 们之间的转化与化归.
预测在2011年的高考,对等差、等比数 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仍会重点考 查,多数会以小题形式出现,解答题会与不 等式、函数、解析几何等知识结合,着重考 查运用递推公式、和项关系及能转化为等差、 等比数列问题的综合问题;有关数列的证明 题在高考题中出现的可能性仍然较大,着重 考查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推理与论证的能 力.
推理方法: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对这两种推理能 力,通过数列的学习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观点的提升,要从函 数的观点去认识数列;要从数列表示形式上 的变化,去把握问题的实质;数列的综合应 用没有单列一讲,但在各讲中已有渗透,也 要充分重视.
3.本单元课时安排:在所设的四讲内容中 前三讲约4课时,第四讲约为2课时,单元 能力训练(四)1课时,共约7课时.
使用建议
数列是高中数学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函数内容的 继续,与高等数学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是高考中的 必考内容. 1.复习时注意以下几点:
高三理科数学第一轮单元复习课件23
(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 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 与此平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 个平面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 线与此平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探究点4 折叠问题
例4 给出一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纸片,把它折成一个侧棱 长与底面边长都相等的三棱锥,并使它的全面积与原三角形面 积相等,设计一种折叠方法,用虚线标在图35-9中,并求该三 棱锥的体积.
【思路】 沿正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折得三棱锥.构造直角三 角形,求三棱锥的高是求体积的关键.
【解答】 如图35-10所示,取等边三角形三边的中点A、B、 C,连接AB、BC、CA(原三角形三条中位线)得△ABC,以中位 线为折线折起三角形,使三角形三顶点重合,则得侧棱长与底 面 边 长 都 等 于 1 的 三 棱 锥 S - ABC( 如 图 35 - 11) , 作 SO⊥ 平 面 ABC,则易证点O是△ABC的重心,连接CO并延长交AB于E, 则E是AB的中点,连接SE.
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 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 互平行.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 另一个平面垂直. (3)了解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的概 念. (4)能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A.π
B. 4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点P,A,B,C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是:空间任意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B,C,满足向量关系式
5.利用空间向量判定线面位置关系的方法
(1)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是 u=(a1,b1,c1),平面 α 的法 向量 v=(a2,b2,c2),则
l∥α u⊥v u·v=0 1a2+b1b2+c1c2=0, l ⊥ α u ∥ v u = kv 1 , b1 , c1) = k(a2 , b2 ,
a
15
第40讲│要点探究
【解答】 如图40-5,连接OP,以O为坐标原点,分别 以OB、OC、OP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O-xyz,则O(0,0,0),A(0,-8,0),B(8,0,0),C(0,8,0), P(0,0,6),E(0,-4,3),F(4,0,3),
由题意得,G(0,4,0),
(2)三个向量共面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b不共线,那么向
量p与向量a,b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
使p=xa+yb.
(3)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ABC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
对(x,y),使
;或对空间任意一点O,有
.③(③式称为空间平面ABC的向量表示式)
a
6
第40讲│知识梳理
a
11
第40讲│要点探究
变式题 证明:四面体中连接对棱中点的三条线段交于一 点且互相平分(此点称为四面体的重心).
a
12
第40讲│要点探究
a
13
第40讲│要点探究
a
14
第40讲│要点探究
探究点2 证明平行关系 例2 [2009·浙江卷] 如图40-4所示,平面PAC⊥平面ABC ,△ABC是以AC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E、F、O分别为PA 、PB、AC的中点,AC=16,PA=PC=10.设G是OC的中点, 证明:FG∥平面BOE.
a
16
第40讲│要点探究
∴
=(8,0,0), =(0,-4,3),
设平面 BOE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
即-8x= 4y+0,3z=0.
取 x=0,y=3,z=4 得平面 BOE 的法向量为 n=(0,3,4). ∵=(-4,4,-3),∴n·=0, 又直线 FG 不在平面 BOE 内, ∴FG∥平面 BOE.
α内的任意一点.
a
3
第40讲│知识梳理
2.平面的法向量 直线l⊥α,取直线l的方向向量a,则向量a叫做平面α 的 法向量 .利用法向量也可以表示空间中平面的位置.
3.共线向量及有关结论 (1)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 合,则这些 平行 向量叫做向量或 共线 向量. (2)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 实数λ,使a=λb.
在实数t,使得=
.这样,点A和向量a不仅可以确定
直线l的位置,还可以具体表示出l上的任意一点.
a
2
第40讲│知识梳理
(3)空间中平面α的位置可以由α内两条相交直线来确定:
设这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它们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和b,P为平
面α上任意一点,存在有序实数对(x,y),使得
=xa这+样yb,
点O与向量a,b不仅可以确定平面α的位置,还可以具体表示出
a1=ka2, c2) b1=kb2,
c1=kc2.
a
7
第40讲│知识梳理
(2)设直线 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b,平面 α,β 的 法向量分别为 u,v,则
l∥m a∥b a=kb,k∈R; l⊥m a⊥b =0; l∥α a⊥u =0; l⊥α a∥u =ku,k∈R; α∥β u∥v =kv,k∈R; α⊥β u⊥v v=0.
第40讲│空间向量解决线面位置关系
a
1
第40讲│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1.点、直线、平面的位置用向量表示
(1)在空间中取一定点O作为基点,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P的
位置就可以用向量 的 位置向量 .
来表示.把向量 称为点P
(2)空间中任意一条直线l的位置可以由l上一个定点A以及一
个定方向确定:
在直线l 上取=a,那么对于直线l上任意一点P,一定存
a
10
第40讲│要点探究
B(a,0,0),C(a,b,0),E(a,0,c),D(0,2b,0),
F(0,0,2c),
=(0,b,-c),
=(0,2b,-2c),
故
,从而由点E FD,得EC∥FD,
故C、D、F、E四点共面.
【点评】 本题利用向量共线证明了点共面,注意向量 共线(平行)与直线平行的区别.此法也可以证明点共线, 如下变式题:
a
8
第40讲│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探究点1 空间中的点共线、点共面问题
例1 [2009·四川卷] 如图40-1所示,平面ABEF⊥平面 ABCD,四边形ABEF与ABCD都是直角梯形,∠BAD= ∠FAB=90°,
证明:C、D、F、E四点共面.
a
9
第40讲│要点探究
【思路】
【解答】 由平面ABEF⊥平面ABCD,AF⊥AB,得AF⊥平 面ABCD,以A为坐标原点,射线AB为x轴正半轴,射线AD为y轴 正半轴,射线AF为z轴正半轴,建立如图40-2所示的直角坐标 系A-xyz.设AB=a,BC=b,BE=c,则
a
17
第40讲│要点探究
【点评】 判定线面平行,可以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 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注意法向量的取法.也可以利用共面 向量定理,如下变式题:
如图40-6所示,在梯形ABCD中,AB∥CD,AD=DC= CB=a,∠ABC=60°,平面ACFE⊥平面ABCD,四边形ACFE 是矩形,AE=a,点M在线段EF上,当EM为何值时,AM∥ 平面BDF?证明你的结论.
a
18
第40讲│要点探究
a
19
第40讲│要点探究
a
பைடு நூலகம்
20
第40讲│要点探究
a
21
第40讲│要点探究
探究点3 证明垂直关系
例3 如图40-8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 是BB1、CD的中点. (1)证明:AD⊥D1F; (2)求AE与D1F所成的角; (3)证明:面AED⊥面A1D1F.
a
4
第40讲│知识梳理
(3)l为经过已知点A且方向向量为a的直线,对空间任意一点
O,点P在直线l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使
,
①(①式称为空间直线的向量表示式),在l上取
,则①
式可化为
.②(②式也称为空间直线的向量表示
式).
a
5
第40讲│知识梳理
4.共面向量及有关结论 (1)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叫做 共线 向量.
5.利用空间向量判定线面位置关系的方法
(1)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是 u=(a1,b1,c1),平面 α 的法 向量 v=(a2,b2,c2),则
l∥α u⊥v u·v=0 1a2+b1b2+c1c2=0, l ⊥ α u ∥ v u = kv 1 , b1 , c1) = k(a2 , b2 ,
a
15
第40讲│要点探究
【解答】 如图40-5,连接OP,以O为坐标原点,分别 以OB、OC、OP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O-xyz,则O(0,0,0),A(0,-8,0),B(8,0,0),C(0,8,0), P(0,0,6),E(0,-4,3),F(4,0,3),
由题意得,G(0,4,0),
(2)三个向量共面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b不共线,那么向
量p与向量a,b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
使p=xa+yb.
(3)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ABC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
对(x,y),使
;或对空间任意一点O,有
.③(③式称为空间平面ABC的向量表示式)
a
6
第40讲│知识梳理
a
11
第40讲│要点探究
变式题 证明:四面体中连接对棱中点的三条线段交于一 点且互相平分(此点称为四面体的重心).
a
12
第40讲│要点探究
a
13
第40讲│要点探究
a
14
第40讲│要点探究
探究点2 证明平行关系 例2 [2009·浙江卷] 如图40-4所示,平面PAC⊥平面ABC ,△ABC是以AC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E、F、O分别为PA 、PB、AC的中点,AC=16,PA=PC=10.设G是OC的中点, 证明:FG∥平面BOE.
a
16
第40讲│要点探究
∴
=(8,0,0), =(0,-4,3),
设平面 BOE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
即-8x= 4y+0,3z=0.
取 x=0,y=3,z=4 得平面 BOE 的法向量为 n=(0,3,4). ∵=(-4,4,-3),∴n·=0, 又直线 FG 不在平面 BOE 内, ∴FG∥平面 BOE.
α内的任意一点.
a
3
第40讲│知识梳理
2.平面的法向量 直线l⊥α,取直线l的方向向量a,则向量a叫做平面α 的 法向量 .利用法向量也可以表示空间中平面的位置.
3.共线向量及有关结论 (1)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 合,则这些 平行 向量叫做向量或 共线 向量. (2)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 实数λ,使a=λb.
在实数t,使得=
.这样,点A和向量a不仅可以确定
直线l的位置,还可以具体表示出l上的任意一点.
a
2
第40讲│知识梳理
(3)空间中平面α的位置可以由α内两条相交直线来确定:
设这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它们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和b,P为平
面α上任意一点,存在有序实数对(x,y),使得
=xa这+样yb,
点O与向量a,b不仅可以确定平面α的位置,还可以具体表示出
a1=ka2, c2) b1=kb2,
c1=kc2.
a
7
第40讲│知识梳理
(2)设直线 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b,平面 α,β 的 法向量分别为 u,v,则
l∥m a∥b a=kb,k∈R; l⊥m a⊥b =0; l∥α a⊥u =0; l⊥α a∥u =ku,k∈R; α∥β u∥v =kv,k∈R; α⊥β u⊥v v=0.
第40讲│空间向量解决线面位置关系
a
1
第40讲│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1.点、直线、平面的位置用向量表示
(1)在空间中取一定点O作为基点,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P的
位置就可以用向量 的 位置向量 .
来表示.把向量 称为点P
(2)空间中任意一条直线l的位置可以由l上一个定点A以及一
个定方向确定:
在直线l 上取=a,那么对于直线l上任意一点P,一定存
a
10
第40讲│要点探究
B(a,0,0),C(a,b,0),E(a,0,c),D(0,2b,0),
F(0,0,2c),
=(0,b,-c),
=(0,2b,-2c),
故
,从而由点E FD,得EC∥FD,
故C、D、F、E四点共面.
【点评】 本题利用向量共线证明了点共面,注意向量 共线(平行)与直线平行的区别.此法也可以证明点共线, 如下变式题:
a
8
第40讲│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探究点1 空间中的点共线、点共面问题
例1 [2009·四川卷] 如图40-1所示,平面ABEF⊥平面 ABCD,四边形ABEF与ABCD都是直角梯形,∠BAD= ∠FAB=90°,
证明:C、D、F、E四点共面.
a
9
第40讲│要点探究
【思路】
【解答】 由平面ABEF⊥平面ABCD,AF⊥AB,得AF⊥平 面ABCD,以A为坐标原点,射线AB为x轴正半轴,射线AD为y轴 正半轴,射线AF为z轴正半轴,建立如图40-2所示的直角坐标 系A-xyz.设AB=a,BC=b,BE=c,则
a
17
第40讲│要点探究
【点评】 判定线面平行,可以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 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注意法向量的取法.也可以利用共面 向量定理,如下变式题:
如图40-6所示,在梯形ABCD中,AB∥CD,AD=DC= CB=a,∠ABC=60°,平面ACFE⊥平面ABCD,四边形ACFE 是矩形,AE=a,点M在线段EF上,当EM为何值时,AM∥ 平面BDF?证明你的结论.
a
18
第40讲│要点探究
a
19
第40讲│要点探究
a
பைடு நூலகம்
20
第40讲│要点探究
a
21
第40讲│要点探究
探究点3 证明垂直关系
例3 如图40-8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 是BB1、CD的中点. (1)证明:AD⊥D1F; (2)求AE与D1F所成的角; (3)证明:面AED⊥面A1D1F.
a
4
第40讲│知识梳理
(3)l为经过已知点A且方向向量为a的直线,对空间任意一点
O,点P在直线l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使
,
①(①式称为空间直线的向量表示式),在l上取
,则①
式可化为
.②(②式也称为空间直线的向量表示
式).
a
5
第40讲│知识梳理
4.共面向量及有关结论 (1)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叫做 共线 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