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比较复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比较2 青岛五年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比较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物体的分类和比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分类2. 物体的比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进行物体的分类和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物体的分类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物体的分类方法,如按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特征,并能正确地进行分类。
(2)物体的比较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物体的比较方法,如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等。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特征,并能正确地进行比较。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物体的分类和比较,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比较,并记录下来。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在以上提供的教学内容中,"教学过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物展示:教师可以带来一些具体的物品,如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积木,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体的多样性。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上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集备记录
第7题是想一想,比一比。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通过思考作出判断,说清楚自己是怎么判断的。比如右边一幅图是打水的场景,先引导学生明白图意,在粗细不同的滚子上都饶了3圈,说明粗滚子上的绳子长一些。
“我学会了吗”,该栏目内容既是对教材中“比较”的补充,又是本单元知识的综合练习。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练习题目。练习时要注意让学生充分观察和交流,在给小动物分类时要注意分类的多样性,只要分类合理就要肯定。特别要重视对大叔高矮、粗细等多方面比较的交流。
(4)小结。分类的方法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这个绿点问题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自己确定分类标准,学会正确的分类。
4.自主练习。
第1、2、3题,按指定标准分类的练习。1、2题按照标准圈出相应的食物,第3题,先让学生说出交通工具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按题目要求进行分类,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注,让学生体会同一标准分类的准确性,同时渗透符号化的思想。完成后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类?交流时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分类的标准。
信息窗2:
教学内容: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比较
课时数:1课时
教学重点:按指定标准比较物体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自定标准对物体比较。
教学内容及建议:
第一个红点问题: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
(1)观察情境图中挂着的两条裤子,做出直观的判断:你觉得哪条裤子长?(学生出现争议)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比一比,量一量)
在这一环节,要让学生意识到,整理衣服的过程就是将衣服分类的过程,分类的依据就是衣服的所属,让学生初步感悟分类的标准一定,结果也一定。
新课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分析及经典中考题举例
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分析及经典中考题举例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多以课内名篇为阅读材料。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语音、断句、字词的理解、难句的翻译、对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等。
因而最可靠的方法是平时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
理解要深入,要善于提出问题,要求背诵的内容一定要准确、熟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由于文言文考查内容比较简短,答题时贵在准确、清晰,一般不需要随意发挥。
复习时要注意:(1)准确掌握字词句的含义,重视课文下面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2)作必要的知识归类,每复习一篇课文就做好一篇课文的知识整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要句子、作家作品等,整理时注明出处,便于查找。
近几年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出现,给文言文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初中三年我们共学文言文43篇,按主题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一、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五柳先生传》《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以上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
《陋室铭》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
《爱莲说》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五柳先生传》安贫乐道的精神,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追求。
《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鱼我所欲也》表现了孟子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
但他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记叙文。
从古代文体来看,有“记”(《桃花源记》);有“说” (《爱莲说》);有“铭”(《陋室铭》);有“表”(《出师表》);有“传记” (《五柳先生传》)。
“记” “说” “铭”都是古代文体中的一种。
但无论是在表现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体现写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
如:《陋室铭》《爱莲说》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桃花源记》《惠子相梁》故事性强,想象丰富。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复习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复习案
班级:姓名:
常见字:动物、植物、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交通工具、衣服、地上跑、天上飞、水里游、高、矮、轻、重、粗、细、大、小、长、短、远、近、多、少、厚、薄、不同类、适当的
一、分类
1.在动物类上打“√”,在植物类上打“○”。
2.比一比,在少的后面画“√”。
()
()
3.将每行中的不同类圈出来。
4.在适当的□内画“√”。
5.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二、比较
1.在最短的绳子下面的方框里打上“√”。
()()()()
()()()
()
2.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3.最高的画√,最矮的画○,最细的画△。
()()()
4.在最重的下面画“√”,最轻的下面画“○”。
()()()
第二单元重难点题目
1、把每行中的不同类圈出来。
2、在少的后面画“√”。
3、在最高的下面画“△”,在最矮的下面画“○”。
中职生高考语文复习方法语
中职生高考语文复习方法中职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弱,对他们而言能参加高职考试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参加复习是他们个人升华的一个过程,考上了高职是改变他们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针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采取铺天盖地式的复习,而是从最基础的抓起,切实抓好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会他们新的学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水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高职考试的复习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一、复习既要有系统性,又要有针对性——分类比较、精讲多练复习是一种重复,是强化和巩固记忆痕迹的过程;高考复习,就是让学生将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强化和巩固;由于时间有限,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复习时不可能太细,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复习时必须根据大纲、考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既注意系统性,又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的要求,明确高考语文复习主要抓语体文阅读与鉴赏、文言文阅读与鉴赏、诗歌的分析与鉴赏和语体文写作;语体文阅读与鉴赏,按文体分为记叙文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游记、传记等、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小说、诗歌、戏剧、说明文、议论文立论、驳论等进行复习和练习;文言文阅读与鉴赏,按知识点分类,主要有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固定结构、文言句式、翻译、文段鉴赏等,进行复习和练习;诗歌的分析与鉴赏则用近体诗和现代诗中的一些名作进行分析练习;语体文写作,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类型进行训练,重点是给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等;以上各项内容的复习与练习,让同学们学有所依,学有所得;由于复习内容多——知识层面、知识类型、知识数量等较复杂,如果学生在复习时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一味的归纳、记忆下去,那么他们的复习将会越来越艰难,毫无头绪,事倍功半;经过实践,我复习时用分类比较,精讲多练的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掌握学过的有关知识;例如比较过秦论与六国论,让同学们掌握两文相同之处是:①同属历史评论,文章主旨均在借古喻今,劝诫人们吸取前人的教训;②表现手法均采用评述结合;两文相异之处是:①结构不同;过采用两段式结构,评论点放在文章之末;六采用三段式结构,评论点放在文章之首;②手法不同;过以时间为顺序,侧重于记述;六以事物为顺序,侧重于评论;这样一比较,同学们对这两篇历史评论的内容与写法就更了解了;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对某些知识点进行比较区别,适当增加一些新知识,这也是应该注意的;由于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涵或外延往往出现部分交叉现象,学生一时难以准确分辨,容易混淆;因此,对知识点的分类比较,加以辨别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譬如比喻与象征的区别,借喻与借代的区别,“像”字句是否全是比喻句,连动句与兼语句的区别,单句与复句的辨析等,如果对以上问题均能比较辨别的话,这对阅读理解是很有帮助的;写作方面,给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比较,读后感与评论的比较,记叙文的议论与议论文的议论的比较等,亦应引起充分的注意,决不可忽视;高考语文复习的方法是多样的,精讲多练,让学生通过尝试回忆、深入理解教材、认真整理课堂笔记,抓住重点、难点,老师应认真强调,要求学生掌握;同时,安排定量的有针对性的题型,分类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能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断改进复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复习成果;二、提高试题评价的质量与效率考试是对其教学目标实现得如何的价值判断,是衡量学生学的质量的效果的主要标准;而试题的评讲却是推动教与学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的试题评讲才算是高质量、效率的呢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试题评讲的高质量高效率实际也就体现为实现“评讲是为了不再评讲”的目的;教师的评讲不仅是个核对与订正答案的简单过程,而应该是在评讲过程中以拓宽学生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目标的渗透教学法的有机过程;高职考试复习阶段,试题讲评的高质量高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复习的效果,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试题评讲要做到高质量高效率,必须紧扣方法和能力这两个中心环节,遵循针对性,俯视性,渗透性、入出性四大原则;一针对性原则高质量高效率的试题评讲,绝不是毫无目的的“见子打子”和漫无边际的平均用力地逐一评讲,而必须是根据考试要求和目标,以及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确立明确的评讲目标及恰当合理的评讲重难点;考试,无论是单元考试,还是期末考试,无论是专项训练,还是综合测试,其试题总是紧扣大纲要求而且有相对突出的重点,并且就其难度而言,本身就有低中高之分;因此,评讲试题的针对性,往往就直接体现为试题检测的目的,此外,我还须依据试题分析的数据,明确评讲目标和确立评讲的重难点;而评讲目标,如果撇开具体评讲内容,它不外乎三方面的内容:1、查漏补缺;即对检测中发现的基础知识上的缺漏进行补救,以进一步把基础知识扎牢,完成测试目标;2、培养学生审题和答题的能力,教给学生审题的基本步骤,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规范意识;而评讲的重难点则应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进程,立足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来确立;一般说来,评讲的重点应体现教学目标或测试目的;如高一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文言实词,测试与评讲也就必须与之照应;而高二的文言文评讲的重点则应放在文言虚词与文言句式上;高三则重点是训练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了;至于评讲的难点,一般是学生在此次测试中失分率较高,普遍答不好的知识能力点,如现代文阅读中关于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题常常是评讲的难点;此外,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每套试题的评讲,重难点应该着重突出,宜少不宜多,在于一个“精”字;这样,方能真正突出其评讲的针对性;二俯视性原则高质量高效率的试题评讲不是局限于单个试题的独立剖析或简单引申,而是站在“大纲”与“考纲”的高度上俯视试题,引导学生对整套试题进行总体认知,并通过对照检查,对自身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小结,从而明确自身在预习、听课、复习及知识小结等环节的指向;首先,教师要研究大纲,只有吃透了“大纲”,方能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各年级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方能根据各年级的具体要求确立恰当的测试目标与评讲目标,方能莅临语文知识及能力的制高点,才能“一览众山小”;其次,师生一起研究考试说明,使学生了解考试的性质,考试的内容,考试的形式及试卷的结构,其中每项考试内容,都详细向学生说明;此点对于高职考试的学生尤其重要,让学生较系统地了解语文知识能力框架,从而增大学生的俯视角;第三,我引导学生对试题进行试卷分析,使学生对试卷有个总体认识,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要对试题进行必要的试卷分析;因此我在每次讲评前都仔细研究;通过试卷分析,了解试题考点的分布情况和学生的掌握情况,便于评讲时的针对性较突出;可是,仅是作试卷分析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试题作必要的试卷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考了什么,而我什么考得好,什么考得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试题评讲的俯视性,才能真正增大学生对语文知识及能力的俯视角;三渗透性原则高质量高效率的试题评讲绝不是简单的核对与订正答案,还必须是在师生默契配合下找错因、拔思路、教方法、寻技巧的渗透教学法的有机过程;首先,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渗透意识,要常常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在公布答案,而是通过自己的”点拔艺术“将学法渗透于试题评讲之中,即不但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其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有收获;其次,试题评讲要做到渗透性,就必须要引导学生找错因,在学生思维短路时,给以巧妙的点拔,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和归纳解题技巧;此外,学法的奥妙在于“渗透”二字,它要融合在教师的巧妙的点拔引导当中,如同盐溶于水,有味而无痕;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评讲更需讲究渗透,要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要让学生装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解题的要看,潜移默化地形成解题的能力;四入出性原则朱熹说:“读书治学,唯‘入出’二字,入则晓义,出则悟道;入而不出,若进中观天,出入自如,则天地豁然;”可见,古人读书治学,极看重“入”“出”二字;语文教学应从中得到启示:入是理解,出是迁移运用;高质量高效率的试题评讲绝不是带着试题答案走向学生的直线式或注入式,而应该是带着学生钻入试题而又跳出试题的“入出式”;与其它课型的教学相比较,评讲课教学其实更需要创造必要的教学情景,设置恰当的思维强度,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动脑,认真动手的进入状态中,而不是被动地被老师的评讲牵着鼻子走;在具体评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克服”选A还是选B的无效提问,而应提倡“为什么选A,不选B”的曲问;教师不宜一下子就说出答案和抬出理由,而是应该多引导,多点拔,多激疑;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深入试题,而非蜻蜓点水式的肤浅地甚至似是而非的理解;要想学生有“天地豁然”的境界,教师还必须经过点拔、引导,使学生从试题中走出来,对这种题型作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总结归纳,从而使学生真正形成能力;简而言之,评讲课中贯穿出入性原则,无非是教师善导,将学生引入试题,深入理解,形成基本能力;再善诱,将学生引出试题,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见点知面,形成迁移能力;此外,教师还可辅以必要的迁移训练;试题评讲要做到高质量高效率,就必须将针对性、俯视性、渗透性和入出性四个原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试题评讲的针对性体现为评讲目标的准确、合理和突出;而针对性是否体现“两纲”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这就需要看是否在评讲中遵循俯视性原则,它和针对性原则是互为点面的关系;而要实现“评讲是为了不再评讲”的目的,渗透性与入出性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因为,学生实际能力是否提高,关键在于评讲的质量和效率,而无论是渗透性原则,还是入出性原则都是以教给方法,培养能力为目的的;只不过渗透性原则侧重于教师的渗透意识与渗透方法,入出性原则侧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深入试题到形成迁移能力;总的说来,这四个原则都是建立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互相关联而又相互作用,以共同达到“评讲是为了不再评讲”的目的;三、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职考试中,作文占很大比重,为了让学生在作文方面有所提高,我作了一些尝试;以往作文教学的批改总是采取教师写评语、个别说作文、课上讲作文的单向教学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收效甚微;于是在作文批改中我试图运用详批、面批、点批和互批等不同形式,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具体作法:在讲评作文时,每次挑出较好的、一般的和较差的的作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已的文章,然后让学生相互"挑刺",教师适度点拔,实现知识互补;最初学生只会对语言不通、故事不新颖等浅层问题进行评价,但通过一段训练之后学生的评价内容有了广度和深度,比如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立意是否新颖、是否符合文体特点、体验生活和认识生活的正确性等;除此外,再让学生互批作文,挑出错别字,修改语句并自已组织语言写出评语;这种作文讲评的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但提高了作文讲评的效率,而且不同程度地锻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相互指出对方的不足,以促其不断改进提高;实践证明,恰当的方法是取得成绩的关键;学生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收到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
高中化学竞赛: 比较与分类
高中化学竞赛第六章比较与分类比较和分类是分辨不同事物的异同、人事事物的基本科学方法。
在化学中对形同质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找出并弄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认识和解决很多问题的前提,在比较和分类中应特别注意量的关系、量变与质变额度关系。
比较法就是确定认识对象之间相异点和相同点的思维方法。
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性,是比较法的客观基础。
比较,有多种方法。
如数量比较、质量比较、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形式比较、内容比较、结构比较、功能比较、理论与事实比较等等。
分类法,就是根据认识对象的相异点或相同点将认识对象区分为不同类别的思维方法。
分类也有两种基本类型,即现象分类和本质分类。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往往从比较开始,即先通过比较识别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然后根据差异点把不同事物区分开来,根据共同点把相同事物归合在一起,这样就将事物区分成了不同类别。
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是分类的前提,分类是比较的结果。
典型例题例1.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反复测定了除去CO2、O2和水蒸气的空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72g/L,而分解氨得到的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08g/L。
请对此予以解释并指出这种比较在当时有何深远的意义。
例2.(1)电解NaCl-KCl-AlCl3 熔体制铝比电解Al2 O3 -NaAlF6 制铝节省电能约30%,但现在仍用后一种方法制铝,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人们现在利用细菌将老油井中的石油开采出来,多产石油。
你认为残留在老油井中的石油为什么不易开采出来,采用“细菌法”又为什么能使石油向外流?例3.氯普鲁卡因盐酸盐是一种局部麻醉剂,麻醉作用较快、较强,毒性较低,其合成路线如下:请把相应反应名称填入下表中,供选择的反应名称如下:氧化、还原、硝化、磺化、氯代、酸化、碱化、成盐、酯化、酯交换、水解①②③④⑥例4. (CH3)3SiCl水解产物为挥发性物质.(CH3)3SiOH(沸点为99℃),后者脱水形成(CH3)SiOSi(CH3)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针对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整理和复习”部分,按照人教新课标的要求,对前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内容涉及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初步、几何图形的认识以及时间的读法等。
通过整理和复习,旨在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初步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巩固对基础几何图形的认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加强时间观念,能够准确读取和表达时间。
4.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自我复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加减乘除法运算中“进位”和“借位”的理解和应用。
2. 几何图形的识别及其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3. 时间单位的换算和时间的准确表达。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课本及练习册。
2. 教学挂图,包括加减乘除法运算示例、几何图形、时间表等。
3. 实物模型,如时钟、各种几何形状的物品。
4. 白板、白板笔。
5. 学生自备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回顾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如“数学接龙”,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数学概念。
2. 回顾:让学生翻开课本,共同回顾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初步、几何图形和时间的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知识整理与讲解1. 知识整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整数加减乘除法的基本规则,并在白板上展示。
2. 讲解:针对教学难点,教师通过具体例题进行讲解,如展示“进位”和“借位”的具体运算过程。
第三阶段:实践与应用1.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学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找零、测量物品长度等。
2. 应用:结合生活场景,让学生讨论如何应用数学知识,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房间布局图。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1.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
板书设计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2. 主要内容:整数加减乘除法、几何图形、时间3. 关键点:进位、借位、图形识别、时间表达4. 示例题目:加减乘除运算题、图形识别题、时间计算题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022年小学数学精品教案《位置、比较与分类》精品教案
3 位置、比拟与分类⏹教学内容教材第110---116页有关内容, 位置、比拟与分类及相关练习.⏹教学提示创设雪山乐园以及整理房间等情景,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实物复习位置、比拟与分类的有关知识. 右下角板块主要是对“位置、分类与比拟〞等内容的复习与整理. 〔1〕根据“小房子后面有座雪山〞及图中小鸟、松鼠、小兔的位置. 复习前后、上下、左右等内容. 〔2〕通过冰雕中的小动物, 复习高矮、粗细、厚薄等内容. 〔3〕结合教室内的前后左右, 走路中的左右, 走路中的左右及生活中的大小、轻重、厚薄等实例, 进一步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 从而学会比拟的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熟练的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分析判断能力.2、能对事物的长短、大小、粗细、胖瘦、轻重、高矮等进行比拟.3、能分清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 能说出事物的具体位置相对性.过程与方法:创设雪山乐园以及整理房间等情景,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位置、比拟与分类的有关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小组的合作、交流、探索、思考的意识,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能熟练的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分析判断能力.2、能对事物的长短、大小、粗细、胖瘦、轻重、高矮等进行比拟.3、能分清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 能说出事物的具体位置相对性.■教学难点:体会位置的相对性.■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具准备:课件、主题图、主题图中房子从前面、正面、上面观察的不同形状, 综合练习整理房间的插图. 、实物投影等学具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回忆知识.1、引导回忆: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前面的学习“我是妈妈的小帮手〞一课吗?在这节课中我们和小明一起整理了房间和小明家的衣服, 我们从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忆.2、我们这学期还认识了几个表示相对位置的朋友?它们的名字分别是什么?学生答复, 教师板书.3、对同一物体, 我们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 看到的样子很可能不一样. 这些知识我们从学上乐园中能找到吗?我们去找一找.设计意图:县回忆知识点, 然后再回到雪山乐园中主题图中, 换另一种形式引入, 让学生带着目的进入情境中. 制造悬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雪山乐园主题图1、复习分类〔1〕我们已经学会了对一些物体进行分类, , 看一看, 找一找, 你能对雪山乐园中那些物体进行分类?怎样分类?学生以同桌为小组, 说一说, 分一分. 类〔2〕全班交流对图中的小朋友分类:可以按戴帽子和不戴帽子的分类;可以按戴围巾和不戴围巾的分类;可以按性别分类;可以按滑雪的和不滑雪的分类……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对同一事物, 分类的标准不同, 分类的结果就不同.对图中树进行分类:可以桉树的种类分类, 分成三类;可以桉树远近分类;可以按高矮分类;可以按粗细分类……对图中的冰雕分类.〔3〕练习:综合练习第12题出示插图:看到这个房间你想说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复习比拟〔1〕观察, 你能将图中的那些物体或动物进行比拟?比拟它们的什么?学生比一比、说一说.(2)全班交流左图右边的树比高矮、粗细, 左图左边的树比高矮, 有叶子的树和没叶子的树比高矮.教师:有叶子的树和没叶子的树怎么比?怎么说比?〔有叶子的树比没叶子的树〕没叶子的树, 谁比谁高?谁比谁粗?〔引导学生表述完整〕可以比冰雕的高矮.可以比滑雪小朋友滑雪速度的快慢.……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语言准确性和流畅性进行纠正,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复习方位、〔1〕用学过的方位词说说图中人或物的位置关系吗?〔2〕学生说一说〔3〕对全班同学说一说乐园中间是滑雪场, 上面有雪人, 下面有冰雕;没有树叶的树, 右边的要粗一些, 左边的要细一些;冰雕中, 小猴在小兔的前面, 小兔在小猴的后面;小动物都在圆柱体的上面, 圆柱体都在小动物的上面……(4)滑雪的小朋友在小女孩的哪一边? 滑雪的小朋友在看冰雕的小朋友的哪一边呢?为什么换学的小朋友一会在左边, 一会在右边呢?〔5〕练一练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三〕稳固新知:1、第12题, 整理物品.〔1〕说一说怎样整理, 谈谈自己的想法.〔2〕进行评价. “你认为这样整理怎样?〞“你有不同的意见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3〕统计表.让学生按照统计表中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并将整理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第10题, 小动物玩跷跷板.看到这幅图, 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下面的内容:位置:左右、前后、上下.比拟:比轻重、比胖瘦、比大小.鼓励学生用“谁比谁……〞, 说一句完整的话.让学生从自己身边选取素材进行大小、厚薄、远近、宽窄、粗细、高矮等的比拟, 会用“谁比谁----〞来表达比拟的结果.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练习的问题, 再一次稳固学生对本节知识应用, 注意采用过练习形式要多样化.〔四〕达标反应青岛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位置》练习题一、、1、把放在的左边, 把放在右边.2、把放在从左数第四格. 把放在从右数第一格.二、1、〔〕排在最前面, 〔〕排在最后面.2、的前面是〔〕, 后面是〔〕.3、的前面有〔〕只小动物, 的后面有〔〕只小动物.三、的〔左、右〕面是 .的〔前、后〕面是 .在的〔上、下〕面.在〔〕的右面.四、我会画. (20分)1、在○的右边画☆, 下边画▲,上边画□, 左面画●. (8分)五、看图填上“前〞、“后〞. 新课|标第|一|网1、在最〔〕面. 在最〔〕面.2、3、前面有〔〕只动物, 后面有〔〕只动物.六、看图填上“左〞、“右〞.1、在的〔〕边.2、在的〔〕边.3、在的〔〕边.4、在的〔〕边.略〔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生:我复习位置、比拟分类生:我知道位置有相对性生:在刚刚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设计意图:这一环节, 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 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 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 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 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一、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物体, 看看哪些是长方体, 哪些是球, 哪些是正方体, 哪些是圆柱把它们的序号写在适宜的〔 〕里.( )是长方体 ( )是正方体( )是圆柱体 ( )是球二、哪个物体可以画出下面的图形, 请用线连起来.三、数一数, 填一填.四、把同类的圈起来.五、把不同的圈出来.六、想一想, 分一分.1、按 有没有角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____________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板书设计:3位置、比拟与分类前、后、左、右、上、下多少、轻重、厚薄、粗细、高矮、长短……■ 教学资料包位置、比拟与分类知识口诀:物体分类要记清,关键不漏也不重; 你一个, 我一个;你两个, 我两个……分类标准有几个, 你不少, 我不多, 刚好对完同样多.分类方法有几种. 你没有, 我还有, 你的比我少, 我的比你多. 面对是前, 背对是后;头上脚下, 左右两手.观察图画, 认真感受;图中人物, 我分左右.精彩片段:精讲点拨图形与位置、分类与比拟的整理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雪山乐园》中图形与位置、分类与比拟内容的整理复习【教学目标】 长方体有〔 〕个 正方形有〔 〕个 正方体有〔 〕个 长方形有〔 〕个 圆柱有〔 〕个 三角形有〔 〕个1、进一步理解、稳固本学期所学图形与位置、分类与比拟等的知识, 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经历知识的整理复习过程中, 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 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逐步养成回忆和反思的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分类与比拟、图形与位置知识的整理复习.【教学难点】对分类与比拟、图形与位置知识的应用.【教学准备】立体图形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领回忆谈话: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在雪山乐园中参观了凉亭和滑雪场, 复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加减法. 这节课我们再到雪山乐园去复习一下有关于图形与位置、分类与比拟的知识好吗?(出示课件〕【设计意图:有效的情境, 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结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 先由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 引领回忆立体图形的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知识梳理、引导建构.〔一〕整理复习立体图形. 〔出示课件〕谈话: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你能在这里找到吗?预设1:雪人的头的形状是球形的.预设2: 雪人的底座是长方体形状的和正方体形状的, 水桶是圆柱体形状的……2.复习立体图形的特点谈话:刚刚同学们找到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立体图形. 想一想每种图形有哪些特点?小组内交流一下吧!预设:长方体有六个面,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正方体有六个面,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圆柱和球都有滚动的特性, 圆柱的两端是圆形.追问:所有的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吗?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长方体有六个面, 一般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但是有些长方体〔课件出示〕, 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六个面,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圆柱和球都有滚动的特性, 圆柱的两端是圆形.〔1〕连一连. 〔课件出示〕谈话:生活中的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2〕请你找出用右侧哪一个物体可以画出左侧的图形, 圈一圈.谈话:你是怎样找到的?【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学中, 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图形, 找到与图形相对应的物体, 交流归纳各种图形的特点, 分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把学过的知识整理并运用实践中去. 】〔二〕整理复习分类知识谈话:你能把以下生活物品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类吗?〔课件出示〕谈话: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预设:按形状分, 按功能分, 按滚动性来分……小结:在分类时要按一定的标准来分. 标准不同, 分类就不同.练一练:分一分, 填一填谈话:这么多生活物品, 你能按这3个标准分一分类吗?谈话:你是怎么分的?预设1:按照一定的种类分.预设2:按照用处来分.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 我们知道在分类时要按一定的标准来分, 同一类的放在一起.【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 以图形的练习设计为根底来进一步整理复习分类知识, 通过学生自主观察, 并以此展开对生活中不同事物的分类, 同时, 渗透分类时要按一定的标准来分, 同一类的放在一起的原那么. 】〔三〕整理复习“比拟〞与“位置〞知识.课件出示:谈话:你会把这些物品进行比拟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比拟的?随着学生答复课件分别出示:与比拟, 〔长、短〕, 〔粗、细〕与比拟, 〔厚、薄〕〔厚、薄〕与比拟, 〔大、小〕〔多、少〕小结:在比拟两个物品时, 我们可以从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方面进行比拟.谈话:刚刚我们把这些物品进行了比拟, 你能说出这些物品在方格中所在的位置吗?〔课件出示〕在的面, 在的面,的右面是, 在的面,的上面是, 下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谈话:跟你的同桌一起来交流一下,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在找位置的时候, 先要找准以“谁〞为参照物, 再来判断其它物体的上下左右等位置.【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 展开对生活中不同事物的比拟, 并让学生具体说说图中每个图形的位置, 并能用词语来描述, 来复习整理并稳固分类位置知识. 】三、综合训练, 拓展提高谈话:通过刚刚的学习, 我们复习了有关图形、分类、比拟、位置的知识, 我们来做几道练习好吗?1.哪根绳子最长?最长的画√.2.3.课件出示:的〔左、右〕面是( ) .的〔前、后〕面是( ).在的〔上、下〕面.在〔〕的右面.4.分一分. 〔课件出示课本127页第12题〕谈话:这两个小朋友的房间太乱啦, 大家能帮助整理一下吗?先自已想一想, 再和同桌交流, 你打算怎么整理?预设1:按颜色分类整理.预设2:按形状分类整理.预设3:按类别分类整理.〔实物投影展示订正〕小结:在分类时, 我们一定要先想清楚分类的标准, 再把同一类的放在一起.【设计意图:通过4个练习设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稳固练习本节整理复习的知识. 对于个别问题并适时给与学习方法指导. 】四、梳理小结.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整理复习了图形、分类、比拟与位置的知识, 通过复习, 你有哪些收获?〔手指板书内容引领学生回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全面回忆梳理, 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根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养成全面回忆的习惯, 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2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教学内容教材54-55页,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教学提示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是继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另一种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其中用角度表示方向是本单元的教学的重点. 所以这节课重点引导学生经历由单一到多样、由模糊到精确的过程, 体会到只有将方向和距离两者结合起来, 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方向和距离〞的知识打下根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测量、计算、交流等活动, 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方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培养参与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根据方向和位置确定物体的位置, 并用角度表示方向.⏹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量角器、直尺⏹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今天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李老师坐在哪里呀?生:描述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数对来确定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你为什么不用数对告诉老师李老师的位置呢?生:不行, 不成列.师:遇到这种情况, 我们又该怎么确定物体的位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板书〕确定位置设计意图:根据现场情境导入, 引入课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后面活动的开展.〔二〕探究新知:1.生活情景展开讨论, 确定位置的条件.师:知道我找李老师干什么吗?生:不知道.师:想知道吗?生:想.师:我听说李老师老家是莘县的, 我想问问她莘县在什么方向, 大家有没有知道的?生:指.师:我这里有一张聊城的地图, 我们在上面看看莘县在哪里.师:能看清楚吗?生:……师:为了让大家看清楚一点, 我变变变, 现在看清楚了吗?生:看清楚了.师:莘县是不是在聊城的西南呢?我们一起验证一下, 还记得平面图上, 方向是怎么规定的吗?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西南在哪里?生:指这个区域.师:聊城的西南一定是莘县吗?生:……师:能不能说得更准确一点?同桌交流交流.生:角度.师:屏显角度〔40°、60°〕现在能说清楚莘县的位置了吗?生:西偏南40°、南偏西50°师:咦, 为什么会有两种结果, 你们俩上来说一说, 这是怎么回事?生:解释西偏南和南偏西, 用手势表示.师:明白怎么回事了吗?生:明白了.师:两个同学一个以北为基准, 一个以西为基准描述出莘县的位置方向, 在地图上, 这两个方向都容易找到, 两种描述都可以, 但在生活中, 我们往往借助指南针、北极星识别方向, 因而南北方向更容易识别一些, 因此, 大家习惯上就以南北为基准来描述方向, 既然这样, 两位同学的说法谁是大家习惯的描述方向?师:〔指其他三块区域〕按习惯的说法, 这一块区域是————这一块呢?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比划.生:比划.师:习惯上, 我们就说莘县在聊城南偏西60°方向上, 这次我们能知道莘县的位置了吗?生:能〔不能〕.师成心错指:这是莘县.生:不是.师:怎么回事?生:距离、长度.师:我要知道有多远.生:〔出示比例尺〕给你比例尺, 这段距离你能算出来吗?生:能.师:我从聊城出发, 沿南偏西60°方向, 走40千米就到了莘县, 看来, 要准确描述事物的位置, 必须说清几个要素?生:方向、角度、距离、观测点.师强调观测点.2.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师:现在, 你能用一句话准确描述莘县的位置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师:现在, 你能说说茌平的位置?〔屏显角度距离〕茌平在聊城〔〕偏〔〕〔〕度方向〔〕千米处.师:这里的〔〕度, 又是偏离哪个方向的?生解释.师:是啊, 只说“北偏东、北偏西〞只能确定在某一个区域, 或者说在这个面上, 有了角度,确定在这条射线上, 只有确定了距离, 才能确定事物所在的点.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从“面〞到“线〞再到“点〞, 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板书〔方向、距离〕师:现在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 按照下面的要求, 把你老家所在县城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 〔屏显〕我的老家在聊城〔〕偏〔〕〔〕度方向, 〔〕千米处.师巡视找代表作业展示, 你知道他老家所在的县城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来比一比.生练习师:我老家在莘县北偏东60°40千米处.生:东昌府区〔高唐〕. . . . .师:这是怎么回事?观测点变了.看来, 要在平面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方向、角度、距离、观测点缺一不可啊.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由单一到多样、由模糊到精确的过程, 体会到只有将方向和距离两者结合起来, 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三〕拓展提升:1.小A、小B、小C三家都在南偏西30°方向上, 你能想想出他们三家的位置特点吗?2.A、B、C、D四家都距离聊城30千米, 他们四家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设计意图:不同形式的练习, 使学生自己的思维,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达标反应1.如图, 表示北偏东30°方向的射线是〔〕.2.如图:P位于北偏东45°方向, 那么Q位于O的〔〕方向上.3.健身房在小明家北偏东40°方向200米处.答案:1.OA 2.南偏东30°〔五〕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确定位置的问题,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总结学习方法, 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六〕布置作业1.如图, 射线OA表示的方向是〔〕A.西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偏南10°D.南偏西10°2. 北偏西30°, 还可以说成〔〕A.南偏西30°B.西偏北30°C.西偏北60°3.观察图, 学校在小明家〔〕偏〔〕度〔〕的方向上, 距离约是〔〕.4.观察图, 雷达站在鱼雷舰的〔〕偏〔〕,〔〕度的方向上, 距离鱼雷舰站〔〕千米.5.根据描述, 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1〕文化广场在电视台的北偏东45°1千米处.〔2〕博物馆在电视塔的西偏南30°方向2500米处.6.A在B南偏西40°方向上, 那么B在A的〔〕方向上.7.少年宫在中心广场南偏西30°方向4千米处.请你在平面图上画出少年宫的位置.答案:1.D 2. C 3. 北西45°6004.南西480 6. 北偏东40°⏹板书设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观测点方向距离⏹教学资料包资料链接利用指针手表和太阳确定地理方位的方法1、方法:第一种表述:将手表平放, 让时针对准太阳, 时针和手表盘上的12点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的方向即为南方.第二种表述:你所处的时间除以2, 再把所得的商数对准太阳, 表盘上12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 比方上午8时, 除以2商数为4, 将表盘上的4对准太阳, 12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了. 如果是下午, 应按规定24小时计时法计算, 比方下午2:00, 那么按14除以2商为7, 将表盘7对准太阳, 12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了. 歌诀:“时数折半对太阳, 12指的是北方〞.2、原理:地球自转一周, 好似太阳绕地球旋转了360°. 手外表上的时针的旋转也是匀速的, “太阳绕地球旋转〞一周的过程中, 经历了24小时, 时针绕表心旋转了720°. “太阳绕地球旋转〞15度, 经历约1小时, 时针绕表心旋转了30°.这样, 当我们视觉中太阳绕地球旋转角度θ时, 外表上时针旋转的角度将是2θ,大致是同步的.而我们又知道, 上海在北回归线以北, 地方时的12点就是太阳位于正南方的时刻. 如果这时我们将手表上时数的12点对准太阳, 那么12时指向正南, 保持手表不动, 让12点一直指向正南方, 那么每隔一小时, 太阳视位置转过约15度, 手外表上转过约1小时〔30度〕. 也就是说:如果让时针对准太阳, 时针和手表盘上的12点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的方向既为南方.3、考前须知:①以上的方法只适合在北回归线以北使用, 假设是南回归线以南, 将12点处对准太阳所在方向, 时针与12点的中央即指向北方.②注意地方时与区时〔北京时〕:以上说的过的“12点就是太阳位于正南方的时刻. 〞这里的12:00指的是地方时, 而我们平常手表显示的是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用的是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而上海的经度约为东经121度, 这对我们在上海的大致的判断方向没有任何影响. 但假设差距太大, 那么要换算成当的区时〔最好是当的地方时〕, 如新疆乌鲁木齐的经度为东经87°37’, 与北京时间相差2个多小时, 用北京时间那么误差太大, 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将手表时间退后2个小时, 再按上面的方法测方向.③由于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原因:就上海而言:夏季5:00左右日出, 冬季7:00左右日出, 所以这种方法在上午8:00至下午4:00之间较为准确, 其它时间误差较大.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方位简单判断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 当地的地方时12点时, 太阳位于正南方, 太阳每小时大约向西运行15度, 这样可以根据当时的时间推算太阳偏离正南方的角度, 然后以手表为量角器〔手表上1小时的间隔为30度〕测出正南方. 如上午10点, 太阳应在正南偏东30度, 正南方为10点的太阳顺时针30度的方向, 12点〔下午〕以后的时间, 那么是逆时针旋转相应角度为正南方. 注意这里的时间必须是地方时, 或使用的时间接近地方时.。
《分类与比较》教案
《分类与比较》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30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按一定标准对物品整理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两个之间的高矮(或长短、轻重)关系。
教学重难点1、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2、让学生获得高矮、长短等比较活动的体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在家帮妈妈整理过衣服吗?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位新朋友淘气和妈妈在整理衣服,看看他们是怎么整理的,好不好?出示课件。
板书《分类与比较》。
(设计意图:呈现淘气帮妈妈整理衣服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通过语言铺垫渲染,让学生感到学习活动十分亲密风趣。
提出这节课和老师一起探究如何帮妈妈整理衣服,激发其求知欲,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二、探究新知,体验发现师:该怎样整理呢?谁来帮他整理一下呢?请举起你的小手。
有些学生能正确回答,有些学生不会回答。
生: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放。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那么还可以怎样整理呢?生1:可以按上衣和下衣来分类。
生2:……师:通过上面的整理活动,你有什么发现?生:分的方法例外,结果例外。
师:非常好,在大家的帮助下,淘气的衣服整理得十分整齐。
师:分类就是在例外的物体中,把同一类物品和其他物品分开。
我们再来看一下下一张图片能好吗?”呈现教材第27页背景图片。
师:哪条裤子长呢?生1:可以比一比。
生2:可以量一量。
师:同学们回答的太棒了,那么我们还可以比什么呢?(点名同学回答)三、应用拓展。
自主练习师:看下图(课本第25页),同桌互相说说都有哪些水果和蔬菜?然后找一找哪些是水果然后把它圈出来。
集体订正。
第2题(课本第28页第2题),比较轻重。
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做事情。
同桌合作完成,教师巡视,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2. 分类与比较(5)
2. 分类与比较(5)
【基础须知】
1.比较大小
物体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占空间多的物体就大,占空间少的物体就小。
2.比较轻重
比较物体轻重,一般用手掂一掂,如果用手也掂不出轻重,就要借助天平,重的物体向下倾斜,轻的物体向上倾斜。
【重点梳理】
本节的重点是会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难点再现】
比轻重是相对而言的,两个比较物之间可以说什么比什么轻,什么比什么重,但是不能在多个物体比较时,直接说什么轻,什么重。
【例题讲解】
哪个重?在下面的里画“”。
解析:
要比较一个桃子和一个梨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
如果用手掂也无法判断出哪个轻,哪个重,就放在天平上称一称.哪个物体重,那一端就向下沉;哪个物体轻,那一端就向上翘。
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3 比较与分类
第二个杯子装的最多, 第三个杯子装的最少。
知识回顾
比较
• 比高矮、比长短 1.比较物体的高矮时,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矮高
知识回顾 2.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 (1)用眼睛直接观察; (2)把物体的一端对齐平放在同一起点上, 观察另一端确定长度; (3)借助中间量进行比较。
红绳长,绿绳短。
知识回顾 • 比轻重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总复习3 比较与分类
优 翼
知识回顾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是怎样比 较物体的?怎样给物体分类的?
比大小比多少
比较 比较与分类
分类
比高矮比长短 比轻重
什么是分类 分类的标准带来的结果
知识回顾
比较
• 比大小、比多少 学会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
①
②
③
③号蛋糕最大, ①号蛋糕最小。
比较
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1)可以借助跷跷板比较;
(2)可以用手掂一掂直接比较;
(3)当难以直接分辨出物体的轻重时,
可以借助工具(如秤、天平等)
来比较。
知识回顾
比较
最重, 最轻。
知识回顾
分类
• 什么是分类
把相同或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的方法就叫分类。
• 分类的标准带来的结果
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一习 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更多教学资源内容,敬请关注
3334326094@ youyicongshu100
声明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 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 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 利人的合法权利。
昭平县第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二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单元综合测试卷 青岛版六三制
第二单元测试卷一、在动物下面画“”,在植物下面画“✕”。
二、比一比我能行!1. 高的画“✕”,矮的画“”。
2. 长的画“+”,短的画“-”。
3.多的画“ ”,少的画“✕”。
4. 高的画“ ”,矮的画“✕”。
三、圈出每组中不同类的物品。
四、考考你的眼力!1. 哪盘最多?在下面画“”。
2. 哪根绳子最长?在后面画“”。
3. 小熊去超市,走哪条路最近?画“”。
4. 谁最高?画“ ”。
谁最矮?画“✕”。
5. 谁最重?画“ ”。
谁最轻?画“”。
五、给下面的小朋友分分组,可以怎样分?(写序号)六、比一比,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一排。
七、生活与数学。
1. 兔家族进行拔萝卜比赛,谁是今天的拔萝卜冠军?请奖励给它一个。
2. 三只小动物分别该睡在哪张床上呢?在它的下面写上床的序号。
3. 三只小老鼠跑得一样快,谁最先喝到油?画“”。
4. 下雨了,哪个桶里接到的雨水最多?在下面画“”。
参考答案一、✕✕✕二、1. ✕2. - +3. ✕4. ✕三、提示:分别圈苹果、蝴蝶、三角尺、电视机。
四、1.2. (从上到下)3. (从上到下)4. ✕5.五、答案不唯一,如:按男女分为②③⑤⑦和①④⑥⑧。
六、①③⑤②④七、1. 提示:第二只小兔。
2. ①③②3. (从上到下) w4.第9课时复习(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3-14页。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体会到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比较快,能够自觉地运用,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通过整理、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归纳整理能力,挑战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整理、完成减法表,并在表中探索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复习题第1题图;加、减法表挂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进位加、退位减计算方法1、出示第13页复习题第1题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根据图列出三个算式,并把自己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比较与分类
物理教学中的比较与分类比较法在物理中的应用物理学科与其它各门学科一样,都有一系列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基本概念,和由推理形式导出的定律理论。
物理学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求物理思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要符合逻辑规律。
物理思维的方法很多,这里仅就其中最典型的,最常用的比较法来结合物理学的实际来讨论。
一、比较法“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提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区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开始的。
而要区别就要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
事物之间在现象上和本质上都存在着同一性和差异性。
现象上的同一和差异一般来说是容易识别的,而本质上的同一和差异就不那么容易识别。
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思维和物理规律具有可比性,运用比较法可帮助学生接受新概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尤其在复习课上运用,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比较与分类方法在物理教学和生活中都是很重要的两类方法,利用这两种方法可以给教学和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和利益。
我们将从比较与分类的内涵外延、有关这两类方法的例题和他们在物理教学中和生活的运用三个面来讨论。
比较与分类方法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上看:比较是确定事物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思维方法。
在物理学学习过程中,比较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两类对象必须具有一定的关系才能进行比较。
任何比较都是在一定关系上,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的,没有一定的关系,无法进行比较,没有一定的标准,也无法进行比较。
从外延上看: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无论它们多么相近,但仍然会存在差异,异中求同的比较,同中求异的比较,同异综合的比较等思维方法组合而成为比较的方法。
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极显而易见的差别,譬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必记知识点14说明文考点----
说明文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说明文定义。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二、说明文分类。
事物说明文:解说实体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征等。
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
如《看云识天气》,阐述了云与天气的关系。
说明了根据云的形状推知各种各样的天气。
三、说明对象及特征。
1.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2.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1)从标题入手。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2)从分析材料入手。
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
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需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
四、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列图表、摹状貌、引用等。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格式如下。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准确、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2. 分类与比较(1)
2. 分类与比较(1)
【基础须知】
给物体分类时,要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数量、用途等特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分为一类,放在一起,并把每类物体摆在不同的位置。
【重点梳理】
本节的重点是体会分类的意义和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再现】
本节的难点是有条理地思考分类问题。
【例题讲解】
把不同的圈起来。
解析:
第一排的物体中除了电话外都是小动物,因此把电话圈出来;第二排的物体中除了白菜以外都是水果,因此把白菜圈出来;第三排的图形中只有长方形是平面图形,因此把长方形圈出来。
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 > (
4 )
6 )
( 4 ) < (
(2 )个 (4 )个 (5)个
(4 )个
比
比
3 少()个 2 多()个
比 比
2 只。 多_____
2 只。 少_____
返回
○○○○ △△△△ △△△△
△比○(
)。 ○比△ (
)
比
(
)
比
(
)
比
(
)
比
(
)
2、数的顺序。 按规律填数。 从小到大 从大到小 一个一个地数: 两个两个地数: 三个三个地数: ……
哪副图不 相同?
把不一类的图形圈起来
1、把每行中不同类的圈起来。
2、把同类圈起来。(提示:同类的要一起圈起来,不要 一个一个圈)
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可以按长短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用过分
可以按颜色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有带
分
按长短不同分
你做对了吗?
按长短不同分
你做对了吗?
按有没有用过分
)里填上合适的数。
?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个
<1>
✿✿✿ ❀❀ □+□=□ □+□=□ □+□=□ □+□=□ ✿✿✿ ❀❀ □+□=□ □+□=□ □+□=□ □+□=□
?个 ?个
10个
还有几只? □○□=□
一共有多少人? □○□=□
) 17 (
)13 (
○ △ ○ △ ○
□ □ □ □ □
□ □ □
1、第几和几。 (1)把右边的4只小蜜蜂圈起来,给左数 第5只小蜜蜂涂上颜色。
(2)★ ★ ★ ★ ★ ☆ ★ ★ ★ ★ ①一共有( )颗星。 ②将左起第3个圈起来。 ③☆是左数的第( )颗,它的右数 有( )颗★。
(2)在(
第二单元 分类与比较
练习:
1.分一分,说一说.
汇报:
按年龄分
汇报:
按性别分
2.分一分,说一说.
汇报:
按颜色分
汇报:
按样式分
3.分一分,说一说.
汇报:
机动车
非机动车
……
4.分一分,说一说.
汇报:
按形状分
汇报:
按大小分
5.想一想,分一分。
6.可以怎样分?
7.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你做对了吗?
按有没有有带
分
你做对了吗?
5
3
分
类
10 9 8 7 6 5 4 3 2 1 8
1 9
6 2 10 7 4
第二课时 比 较
∨
∨
∨
∨
∨ ∨
∨
那条路宽?画
○
√
哪根绳子长?
比一比
1.最长的画 √ ,最短的画 ○ .
√
○
比较物体的长短要从同一起点开始,把 第二根绳子拉直再比较。
在短的动物后面画钩
下面的绳子哪根长?哪根短?
第二根最长,第一根最短。
哪根绳子最长?最长的画√。
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在多的后面画√
√
√
○
那棵树最高?画 √
哪棵树最粗?画○
√
• 让学生明白不同物体的轻重与不一定 与物体的大小有关.
(
( (
) 比 (
) 比 (
)(
) (
多) ( 2 ) 少) ( 2 )
5 ( 1 (
10 (
) 7 ) 5
) 8
8 7
7
( (
(
)( )(
)(
) )
)
10 (
0 (
) 6
) 4
4
6
(
(
)(
)(
)
)
11 ( 9 (
10 (
) 13 14 ) 13 (
) 14 (
(
)( )
)
)
) 17(
)18 (
20 (
19 ( (
) 16 (
) 17 16
)(
(
)10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