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PPT教学课件[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来自《点拨》
1. 课文第3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山之美的? 【答案】写山上之美,按时间顺序,从“春天” 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 在目”。
部分来自《点拨》
2.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描写古藤萝的美,而要先描写 幽径之美?
【答案】突出幽径藤萝,显出藤萝在幽径中的不寻 常地位,幽径够美了,但却不是给我印象最深的。 可以想见藤萝的美比幽径的美更给人以吸引力, 引起读者对藤萝的强烈兴趣。(为了更好的突出 古藤萝的美) (烘云托月)
21 幽径悲剧
散 文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 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 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 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 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 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Baidu Nhomakorabea
16. 课后作业布置
1.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 情。(重点)
2. 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 式。(难点)
3. 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 理,人人都应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来自《点拨》
季羡林(1911-2009),北 京大学教授、作家、学者。著名 东方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 从事东方学和印度学的研究逾半 个多世纪,在印度古代语言、中 印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等学 术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研究 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 影响之深远是极其突出的,在国 内外享有盛誉。
部分来自《点拨》
3. 在第7自然段中,“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 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这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这句话在文中起过渡的作用,由幽径的各 种神奇的景象过渡到对古藤萝的描写,这一句一下 子显出了藤萝在幽径中不同寻常的地位,激起读者 对下文的兴趣。
部分来自《点拨》
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学者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
一 读一读字音
wán
蜿蜒
yàn
潋滟
qiú
虬干

万斛
部分来自《点拨》

疾趋

摇曳
jié
浩劫
méng máng
愚氓 流氓
魔法记忆之因义辨音法:与“流氓”有关读作máng, 与“民”有关读作méng。
《幽径悲剧》这篇课文就很好地展示了北大教授季羡林 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1. 学习目标 5. 相关资料
2. 作者简介 6. 检查预习
3. 背景透视 4. 文体知识
7. 听读课文
8. 整体感知
9. 句段品析 10. 疑难探究 11. 板书设计 12. 本课主旨
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4. 拓展延伸 15. 教材习题讲解
二 写一写字形
qīqīng( 凄清 ) sòng rán(悚然)
围jiǎo( 剿 )
部分来自《点拨》
pān fù( 攀附 ) mì( 觅 )食 垂xián( 涎 )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潋滟:
水波荡漾的样子。
2.猬集:
如刺猬的硬刺那样丛聚,比喻众多。
3.万斛:
极言容量之多。
4.毛骨悚然: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部分来自《典中点》
1. 用一句话概括在这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答案】这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被毁灭的悲剧。
部分来自《典中点》
2.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答案】第一部分(1—6):写幽径之美。 第二部分(7—10):写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6):写藤萝之悲。
时都胆战心惊。
5.闲情逸致:
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例句: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
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6.月白风清:
形容月夜的明朗幽静。例句:西湖月夜,泛舟湖上,月白风
清,令人心旷神怡。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幽径悲剧》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
来自《点拨》
北大开学伊始,一位外地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进入校园,实
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
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
人爽快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
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
来自《点拨》
内容上: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 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 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相结合;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激发读者的想 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方面:“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 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 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身上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非常吃惊和恐惧
的样子。
毛骨悚然、胆战心惊辨析:
部分来自《点拨》
两者都形容害怕、恐惧。但“毛骨悚然”语意重。如:惨烈的
车祸发生了,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场面,足以让每个交通参与者
警惕。胆战心惊可表示内心的害怕和恐惧。如:2014年年初美
国大部分地区的严寒致使建筑物挂上了巨大的冰凌,路人行走
来自《点拨》
文章写于1992年,这一棵藤萝毁于写作时的“今年 春天”,“十年浩劫”已结束十多年,改革春风劲吹, 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 高,因而出现了愚昧灭美的现象。作者迫切地感到必 须努力实行科教兴国,迅速提高国民的思想文化和审 美素质,于是,怀着重大的使命感写下此文。
散文的特点
4.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这棵藤萝的?有什么 好处? 【答案】既有侧面烘托,又有对藤萝的正面描 写。首先作者写了燕园中其他的藤萝,以烘托 幽径的藤萝是最有特色的,然后,作者通过大 量的正面描写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萝“盘曲而 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万绿丛中一 点红”之色,“袭入耳内”的蜜蜂之声,可观 可听可嗅,使藤萝形象立体化地呈现在读者面 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