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课件(共18张ppt)

探究新知
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如果有困难,可以画 图来帮助。
1+3+5+7=( 4 )2 1+3+5+7+9+11+13=( 7 )2 1+3+5+7+9+11+13+15+17 =92
探究新知 (教材107页例2) 知识点:运用数与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2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计算
1 2
+
1 4
+
照这样接着画下去,第6个图形有多少个红色小 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第10个图形呢?你 能解释这其中的道理吗?
对应练习
第六个图形:红色:6个 蓝色:2×6+6=18(个) 第十个图形:红色:10个 蓝色:2×10+6=26(个)
巩固练习 (教材109页第1题)
3.下面每个图中最外圈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答:第十次分裂细胞的个数 是1024个。
探究新知 (教材107页例1)
知识点:数与形结合的认识
1 视察一下,下面的图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
把算式补充完整。
1=( 1 )2
1+3=( 2 )2
1+3+5=( 3 )2
我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每个正方形图左下角的小正方形 和其他“ ”形图中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正好等于 每个正方形图中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8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1课时 数与形
优 翼
复习导入
1.中心广场上一排彩灯按下面的规律排列。
…… 按上面彩灯的规律,你能算出第2014盏灯是 什么颜色吗? 2014÷(2+3+4)=223(组)......7(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说课稿(共2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说课稿(共2课时)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数与形的概念、关系以及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数与形的联系,能够运用数与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索数与形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和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数与形的联系和运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与形的概念,掌握数与形的关系,能够运用数与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与形的概念,掌握数与形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与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对数与形的运用和创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数与形的兴趣。
2.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讨数与形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形的概念。
3.巩固: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与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数学广角——数与形。
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归纳等活动,发现规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现并体会数与形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归纳能力。
2. 使学生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发现规律,体会数与形的联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1)展示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房间的布局、公园的规划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体会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发现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吗?2. 自主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其中的规律。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并体会数与形的联系。
3. 课堂讲解(2)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与形的联系,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 巩固练习(1)出示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数与形的联系,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了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发现更多的规律,解决更多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与形的联系规律:……运用:……七、作业设计(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答案:50平方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请问它的周长是多少?答案:36厘米。
2. 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通过数与形的结合,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形结合的概念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运用其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形结合的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形结合的概念,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数形结合的概念和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形结合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形结合的规律。
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丰富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
3.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数形结合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形结合的规律。
5.总结提升:对数形结合的概念和方法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课后作业:布置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解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展示数形结合的概念和方法。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概念:数形结合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它将数学问题与图形相结合,通过观察图形来发现问题的规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 数与形(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数与形(1)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组成的可能性和规律性。
2.掌握整数的数目与形状的关系。
3.能够灵活运用数与形的关系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数字和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分析数字组成形状的方式。
三、教学难点1.探究数字和形状之间的规律。
2.综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案、教材。
2.数学工具:尺子、钢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出示一个由数字组成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猜测数字与形状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如何影响形状。
2. 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将一些特定数字按照顺序组合成不同的形状,例如数字“8”可以组合成“∞”形状,让学生认识数字具有多样的组合方式。
3. 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组合的数字与形状,进行讨论和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分析数字如何影响形状的变化。
4. 拓展提出更复杂的数字与形状挑战,让学生动手尝试,进一步发现数字与形状之间的关系。
六、课堂练习1.快速找出数字组成的各种形状。
2.分析数字组成形状的规律。
3.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数字和形状之间的联系。
七、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发现,共同探讨数字与形状的奥秘。
八、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相关练习题。
2.自己设计一个数字与形状的组合图形。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字与形状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字与形状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学生们在数字与形状的探索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数与形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对应图形中小正方形的关系。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算式结果与对应图形中小正方形的关系。
(3)引导学生应用规律直接得出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好处。
1.小组合作,学习例1。
(1)观察、讨论、总结:
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设疑激趣。(5分钟)
1.现在来做一个口算题,抢答出结果。
1+3=?
1+3+5+7=?
1+3+5+7+9+……+21=?
2.导入新课。
老师可以很快地告诉大家第三个小题的结果是121。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板书课题)
学生口算,抢答结果,并说说是如何思考的。
1.管理图表示算式的意义。
数与形
课题
数与形(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进行分析与思考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鉴于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重点突出。
合作探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时先合作探究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对明确的例1,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此类题的方法,再应用发
(2)发现、总结规律:
版式结果正好是每行(每列)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3)应用规律填完,也可以画图帮助理解。
1+3+5+7=(4)2
1+3+5+7+9+11+13=(7)2
1+3+5+7+9+11+13+15+17=(9)2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107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第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掩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使学生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规律,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对规律形成更直观的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探索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之和与“正方形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磁性贴纸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回忆形助数(板书:数与形)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能想到什么?师:的确,数与形之间关系匪浅,可以说是一对互相帮助的朋友!其实,在你们的学习过程中,对它们早有接触。
我们不妨做简单的回顾。
比如:(课件出示)a、在计算这样的退位减法时,低年级的小朋友就需要这个图来帮助理解;b、为了更好理解分数的意义,我们用这样的图来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c、借助韦恩图,很容易就能发现重叠的部分,从而轻松解决重叠中的数学问题;d、在解决植树问题时,利用线段图也能很容易发现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师:其实还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问:你们认为:这些图对解决数学问题,有什么好处?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生:简单、形象、直观……小结:其实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数和形一直就是互相帮助,形影不离的。
当我们遇到一些较难的计算问题,可以利用图形来帮助思考;反过来,图形问题里也一定蕴含着数的规律。
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数与形》,再次体会数形结合的魅力。
二、导入新课1、明确目标师:我们先用“形”来解决这样的计算问题:课件演示:计算:1+3+5+7+9+…问:请仔细观察,这些加数有什么特点?生:从1开始的连续的奇数。
小结:也就是要计算:从1开始连续奇数的和。
师:你打算怎么算呢?当加数很多时,该怎么计算才能既快又准确呢?2、引“形”解题,体会数形结合的价值师: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图形来帮助解决。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数与形的关系,认识数学中的图形美感。
2.能够灵活运用图形的特征进行问题解答,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数与形的关系。
2.图形的分类及特征。
三、教学重点1.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2.图形的特征及分类。
四、教学难点1.运用数与形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图形特征进行逻辑推理。
五、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课堂练习题。
3.计算器、尺子等教学辅助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新知(30分钟)(1)数与形的关系•示范几个数与形相关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图形美感,引导学生探索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2)图形的分类及特征•讲解不同图形的分类及特征,让学生学会通过特征来识别图形。
3. 练习与讲评(40分钟)•让学生针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并及时进行讲评,引导学生掌握数与形的应用方法。
4. 拓展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展示自己通过数与形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
5. 总结与反馈(10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数与形关系的理解,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并记录三个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实例。
3.查找三个关于数与形之间联系的案例并进行归纳总结。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了他们对图形美感的认知。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例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与形的关系,提高课堂互动性。
九、教学延伸可以邀请学生参观数学与艺术相关的展览,或者进行户外数学与形的联合探索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以上是本节课的备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广角——数与形的关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 数与形(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数与形(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数与形(1)》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发现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点的规律,从而引出数学公式。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探索能力,对于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图形中点的规律,这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点的规律。
2.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发现图形中点的规律。
2.理解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探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中的点,并提出问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点的规律。
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找出其他图形中点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中点的规律。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中点的规律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课后整理)根据教学内容,整理板书,便于学生复习和巩固。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解决问题专项(题型专练)-六年级数学上册(答案解析)(人教版)

保密★启用前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解决问题专项答案解析【点睛】本题考查了数与形的组合知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即可。
发现及说明见详解【详解】①113 += 244②1117 ++= 2488③111115+++= 2481616…则:④111111 +++++= 2481664nn…发现:计算结果以最后一个分数的分母作分母,分子等于分母减1。
如图:依次选取余下的一半,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点睛】数和图形的规律是相对应的,图形的排列有什么变化规律,数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3.(1)a+b;(a+b)2;(2)这四个图形的面积和是a2+b2+2ab;(3)我发现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这四个图形的面积之和,所以可以得出结论:(a+b)²=a²+b²+2ab。
【分析】(1)由图可知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b),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²,即可用字母表示出大正方形的面积;(2)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²,分别求出两个小长方形①和②的面积,两个小正方形③和④的面积,再将这四个图形的面积相加即可解答;(3)通过观察图形,可知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这四个图形的面积之和,用字母表示出来即可。
【详解】(1)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b);用字母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是:(a+b)²。
(2)①的面积a×b=ab②的面积a×b=ab③的面积a×a=a²④的面积b×b=b²ab+ab+a²+b²=a²+b²+2ab答:两个长方形①和②,两个小正方形③和④,这四个图形的面积和是a²+b²+2ab。
(3)答:我发现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这四个图形的面积之和,所以可以得出结论:(a+b)²=a²+b²+2ab。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共2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共2课时)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数与形》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数与形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用图形表示数,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数与形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化对数与形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用图形表示数,能找出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数与形的联系,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用图形表示数,找出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难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能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体会数与形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合作伙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表示某个点的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与形的联系。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操练(10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停车场有4行5列共20个车位,某辆车停在了第3行第4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课件(27张ppt)

18
10
26
1、下面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
三、练习巩固
红色小正方形的个数=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2+6
蓝色:
红色:
1
8
2
10
3
12
4
14
2、下面每个图中最外圈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照这样画下去,第5个图形最外圈有( )个小正方形。
40
1
3
6
10
28
15
21
如果不画,这样排列下去,第10个数是( )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 1 课时 数与形(1)
1、口算
10²=
8²=
7²=
3²=
( )²=81
( )²=25
( )²=16
( )²=1
64
100
9
9
5
4
49
1
2、说一说:在0除外的自然数中,奇数有哪些?偶数有哪些?
奇数有:1、3、5、7、9、11、13、15、17、19......
数学广角 — 数与形
例1
1
= ( )²
1
1+3 =
4
( 2 )²
1+3 +5 =
9
( 3 )²
1+3 +5 +7 =
( )²
4
1+3 +5 +7 + 9=
( )²
1+3 +5 +7 + 9 +11 =
( )²
5
6
视察上面的算式,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奇数的和正好是几的平方。
偶数有:2、4、6、8、10、12、14、16、18、20......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解析版)

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第8单元数与形专项训练(解析版)1.如图这样用小棒搭了3间房子,那么搭100间需要用()根小棒。
A.400B.401C.500D.501【答案】B【解析】通过观察图形可知,搭1间房子需要5根小棒,以后每增加1间房子就增加4根小棒,由此搭n间房子需要(4n+1)根小棒;据此解答即可。
4×100+1=400+1=401(根)故选:B。
2.观察下列图形,则第n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2n B.2n+2C.4n D.4n+4【答案】C【解析】第1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4×1=4个;第2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4+4=4×2=8(个);第3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4+4+4=4×3=12(个)……第n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4n个.故选:C。
3.飞飞在玩拼图游戏,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继续拼下去,5个这样的图形拼成的总长度是()A.9.6cm B.12cm C.8.8cm D.8cm【答案】C【解析】4﹣2.4=1.6(cm),5.6﹣4=1.6(cm),因此每相邻两幅图的总长度相差1.6cm,依此计算并选择。
4个这样的图形拼成的总长度是:5.6+1.6=7.2(cm),5个这样的图形拼成的总长度是:7.2+1.6=8.8(cm)故选:C。
4.按下列规律印刷笑脸图案,第8幅图案有()个笑脸。
A.8B.32C.36D.45【答案】C【解析】第一幅图案有1个笑脸,第二幅图案有(1+2)个笑脸,第三幅图案有(1+2+3)个笑脸……第八幅图案有(1+2+3+4+5+6+7+8)=36(个)笑脸。
故选:C。
5.李老师装修房子,打算用下面的直角三角形瓷砖贴满正方形的电视墙(如图)。
请你想一想,空白部分还需要()块这样的瓷砖。
A.6B.8C.10D.12【答案】D【解析】根据图形的拼组方法可知,空白部分可以分成12个小三角形。
如图:空白部分还需要12块这样的瓷砖。
2023-2024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人教版含解析)

期末知识大串讲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知识点:数与形1. 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正好是这串数个数的平方。
2. 有些计算问题或较为复杂的题目可以通过画图,把数字、算式转化成图形,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解决起来会更直观、更简单。
考点01:算术中的规律1.(2022•漳平市校级模拟)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算式1234567×8+7的得数是()1×8+1=912×8+2=98123×8+3=987A.9876 B.98765 C.987654 D.9876543【思路引导】根据题意,1×8+1=9,12×8+2=98,123×8+3=987,发现:第二个因数都是8,加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右边个位上的数之和=10,第一个因数与等号右边数的各个位上的数的和是10,进而完成选择。
【解答】解:1+9=2+8=3+7=4+6=5+5=6+4=7+3,算式1234567×8+7=9876543。
故选:D。
2.(2020秋•阳原县期末)如图所示,照这样的规律算下去,算式+++…的结果是()A.B.1 C.【思路引导】在算式中把提出来,将其转化为×(1++++…),再根据拆项公式拆项后通过加减相互抵消即可简算。
【解答】解:+++…=×(1++++…)=×(1+1﹣+﹣++…)==故选:C。
3.有一棵奇妙的树,原来只有一个树枝,第一年长出1个树枝,第二年每个树枝分别长出1个新枝,第三年每个树枝又分别长出1个新枝,照这样计算,第五年这棵树上一共有()个树枝?A.16 B.20 C.30 D.32【思路引导】第一年这棵树上一共有2个树枝,第二年一共有(2×2)个树枝,第三年一共有(2×2×2)个树枝。
据此解答。
【解答】解:2×2×2×2×2=32(个)答:第五年这棵树上一共有32个树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8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8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8 数学广角——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的联系,通过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内容主要包括:数列的规律、图形的变化、数形结合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数形结合的思想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的联系,培养他们的数形结合思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的联系,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培养学生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2.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的联系。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实例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数列,如1、2、3、4、5、6、7、8、9,引导学生观察数列的规律。
提问:你们发现这个数列有什么规律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出数列的规律。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图形,如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
提问:你们发现这个图形有什么变化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出图形的规律。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正方形,边长为1,求其面积。
”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如:“一个等差数列,前两项分别为1和2,求第10项。
”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形结合的思想还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让学生自由发言,拓展思维。
小学课件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八单元
答案
第9页
2.下面每个图中最外层各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第八单元
22-0=( 4 )
42-22 =( 12 )
答案
第 10 页
第八单元
62-42=( 20 )
82-62=( 28 )
照这样接着画下去,第6个图形最外层有( 44 )个小正方形;
第n个图形最外层有( 8n-4 )个小正方形。
答案
算式左边的加数是每个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 ” 形图中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和,这个和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 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答案
第5页
第八单元
2.发现规律后,写下面算式的答案还有困难吗?试一试。 4 7 1+3+5+7+9+11+13+15+17
答案
第6页
第八单元
3.看例2的算式,这些加数在排列上都有什么规律? 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1。
难点:寻找和发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途径与方法。
第3页
第八单元
预习导学
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点子图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再把算式
补充完整。
1
2
3
4
5 6
1+3+5+7+9+11+13+15
答案
第4页
第八单元
探究新知 ★活动 阅读教材P107~P108“做一做”上面的内容,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观察例1的图形与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吗?
第 11 页
第八单元
3.按下面的方式摆放图形,一共有多少个○和多少个小▭?
长方形 1
2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4.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如平面几何中的面积、周长计算,以及函数图像的分析。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数与形的结合,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升空间想象能力:运用图形描述和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对空间关系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3.增强数学建模能力: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公式和图形进行求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4.培养数学抽象素养:从具体的图形中抽象出数学规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抽象美,增强数学抽象素养。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数与形》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形的结合,探究数与形之间的关系,运用图形解决数的问题,以及通过数的规律总结出形的特征。具体内容包括:
1.梳理数与形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的关系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2.分析数轴、坐标系中点与数的对应关系,以及图形的几何性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与形结合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与形结合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能够围绕数与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在分享成果时,我发现有些学生的表达不够准确,可能是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因此,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的环节,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数与形单元目标
教材分析:
《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作为教材新增的内容,我们考虑最多的还是目标的定位问题。
按照传统的教学,例2以及后面编排的几道习题都属于思考题甚至竞赛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对普通学生来说要求偏高。
现在教材作为例题编写,在教学中究竟该达到怎样的要求?我们把握不定。
尽管在以前的学习中,曾经出现过一些有关数与形的练习,学生结合“形”来分析问题有一定的基础。
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形,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但纵观教材并没有系统的教学数与形结合的内容,所涉及的练习也比较分散。
因此,我们理解的这节课的意图是:试图通过一道特殊的分数加法的计算,让学生体会进一步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形”沟通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及理解“无限接近1”。
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108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了解数与形之间密切的联系,知道三角形数和正方形数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究等活动,加深对数与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再现杨辉三角形、三阶幻方及古今中外数学家等史料,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为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借助图形沟通关系,体验数形结合的好处
2.重视利用图形来分析题意,理清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选学习材料,适度处理和拓展教材内容
课题名称《数与形》备课时间编号32 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
之间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
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
问题。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复习
课件出示分数加法题。
二、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例1、1=(1 )²
1+3=(2 )²
1+3+5=(3 )²利用以上规律学生写出:
1+3+5+7=()²
1+3+5+7+9+11+13=()²
…………
三、(一)沟通分数加减法的联系
1.谈话:
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算算看。
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引出
1-1/32。
2.借助图形感受加法与减法的联系。
师:这个算式在图中表示什什么?(要求的结果就是涂色部分的面积)
“1”和“1/32”在图中表示什么?要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就是:1-1/32=31/32。
(二)渗透极限思想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课件呈现:P107例2
1.猜一猜“和”是多少?(预设1—1/n;1—1/2的n次方;(2的n次方-1)/2的n次方)。
2.请用“形”来解释这个结果。
学生操作。
展示。
3.反馈:
减去的1/2的n次方是什么呢?(剩下的空白部分。
)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空白部分会怎么样?(理解1/2的n次方无穷小。
)那例2的结果怎么样?(无限接近1。
)
拓展应用完成课后做一做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