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提高和谐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原因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本知识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知识点又相互联系。
【相关资料精粹】相关材料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种重要思想,旨在指导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
因此,在制定各项政策和进行各项工作时,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科学发展观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要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是指要处理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要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改革创新。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科学发展观倡导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乡发展、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等方面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革创新,建设和谐社会。
只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发展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发展特征2007年09月06日08:37:42 来源:学习时报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共同发展及和平发展。
特征之一——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规律性和全面、协调、可持续性,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走城乡及地区差距趋于缩小、经济社会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互促的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这一发展特征可从五个方面来把握:一是注重客观规律,二是注重人本特性,三是注重全面提升,四是注重协调互动,五是注重持久永续。
特征之二——和谐发展和谐发展,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全面阐述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引领我国和谐发展之路的纲领性文件。
我们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要求,促进和谐发展。
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努力保持人的发展与自然演进的永久和谐。
特征之三——创新发展创新发展,就是持续推动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改革促进发展,以科技带动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体制创新是推动全面发展的巨大动力。
要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使我国现阶段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引擎。
科学技术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要继续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的紧密结合,实现产业发展与技术提升的互促共进。
科学发展观之后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之后是什么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2007年提出的重要理论指导思想,被确立为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发展的总体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思考科学发展观之后的问题,即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探讨科学发展观之后是什么。
首先,科学发展观之后在经济领域体现为创新驱动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一理念坚持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之后的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中国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因此,科学发展观之后的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提升整体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科学发展观之后在政治领域体现为人民民主的深化。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主体地位和全面依法治国,这一理念为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科学发展观之后,中国将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人民民主,提升人民参与政治的能力和意识。
科学发展观之后的政治发展将更加注重民主、公平、法治,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
第三,科学发展观之后在社会领域体现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
科学发展观关注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之后,中国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升社会保障的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福祉。
科学发展观之后的社会发展将更加注重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加强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在文化领域,科学发展观之后体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振兴。
科学发展观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倡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科学发展观正是指导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关系十分密切,下面本文将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文化与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谈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关系。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逐步形成的,是以高度开放、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素的科学发展观念。
高度开放是要求结合国内和国际形势,积极吸引外部资本、人才和技术,实现与世界的互通性和互动性;协调发展是指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协调发展,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的幸福相适应,另一方面要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保护相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要求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发展方向与节约资源和绿色发展同步。
二、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科学技术的创新不仅能够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和生产力,而且还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
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新技术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高新技术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一方面,高新技术可以带来新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新的市场和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2. 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
通过创新科技,可以打破传统行业的局限性,提升行业的竞争力。
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通过实现智能化技术和自动化流程,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业水平。
3. 科技创新对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
如果中国想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的战略支撑,并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三、科学文化与社会文明进步科学文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及相应的人文历史、思想、艺术、哲学、宗教等的综合文化,已经成为全球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重要思想原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注重协同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的全面满足。
它既强调发展的速度要加快,经济要持续增长,也要求发展的质量要提高,经济要转型升级;既注重现代化建设,也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和导向。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
在和谐社会中,人民的生产生活更加富裕,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充分实现,文明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社会风气更加文明向上。
和谐社会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全体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思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导。
在经济建设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强调经济发展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共同富裕;在政治建设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在文化建设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文化事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建设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然而,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仍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社会道德风尚的不健康现象,需要加强社会文明建设,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
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积极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简述科学发展观包含的主要内容

简述科学发展观包含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包含了许多内容,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理念之一。
它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
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人民群众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幸福感,推进全民共享、共同富裕。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
它强调要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各个领域的协调性;同时也要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协调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三、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科学发展观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它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科技领域的创新和文化领域的创意,推进知识经济、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现代产业。
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科学发展观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它强调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实现政治体制适应现代化需要,经济体制适应市场需求,文化体制适应人民精神需求,社会体制适应人民群众利益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深度,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进程。
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它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保护自然环境,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包含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青年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青年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年轻人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和未来的主要建设者。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对当代青年来说意义深远。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面对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挑战时,年轻人需要秉持全球视野,追求良性循环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民的需求,也要兼顾未来代际间的实现。
例如,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年轻人应当在自己的生活中贯彻落实,以崇尚社会公平和保护生态为己任。
其次,科学发展观提倡创新。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年轻人作为传承创新精神和开创未来的继承者和推动者,应当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
再者,科学发展观鼓励人民普遍参与。
当前,青年对网络与新媒体的关注度高,科学发展观提醒我们,在利用这些工具的同时,要鼓励人民广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以充分发挥社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推进社会的进步。
最后,科学发展观倡导和谐社会建设。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年轻人是重要的生力军和创建者,要有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响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
同时,年轻人也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在协调好自己与家庭、朋友、社会的关系之间,获得个人成长的同时,也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对当代青年的意义深远,不仅是一种理念和思想,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年轻人应当通过实践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运用,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价值,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全面协调。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避免单一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发展模式。
三、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创新驱动。
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注重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
五、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统筹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注重发展的公平性和普惠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富裕。
六、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和谐为目标,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
展的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落实鞍山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实现“三转型一创新”

以“三转型一创新”为主题主线为实现鞍山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同志们: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十届市委即将完成历史使命,新一届市委开创未来之年。
我们召开这次全市领导干部学习报告会,由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大家报告一年来市委中心组的学习实践成果,主要目的是让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明确“十二五”和新一届市委未来五年领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进一步把握十一届市委在“十二五”期间如何带领全市人民,继续大力推进鞍山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一、深刻理解以“三转型一创新”为主题主线,大力推进鞍山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三月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又对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了以“三个转型”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三转型一创新”就是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体制转型和创新党建工作,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同鞍山实际相结合的重大任务。
以“三转型一创新”为主题主线,对于实现鞍山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经济不转型发展就难以为继。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我国经济的这种强劲增长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带动的经济增长,这种增长模式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四个难以为继”。
一是要素支撑难以为继。
我国目前经济总量占世界的8%,却消耗了世界能源的18%、钢铁的44%、水泥的53%,单位GDP 能耗是日本的11.5倍、德国的7.7倍、美国的4倍以上。
鞍山是资源能源消耗型城市,单位GDP能耗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环境约束难以为继。
我国3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付出了较高的环境代价,生态环境压力已接近极限,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严重失衡。
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便利和快捷,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推动科学的进步。
因此,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已经成为我们当前社会发展的必要之举。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是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基本理念,以加强科学教育和推进科学技术创新为根本任务,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实现个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因为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有了科学发展观,我们就能做到有长远眼光地看待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来推动社会进步。
其次,要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宣传。
2023年,全球科技的发展和竞争会更加激烈,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到科学领域发展中来,推动科学的进步。
同时,我们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的重要性,关注科学的发展,了解科技的前沿动态,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需求。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科普讲座、技术培训等方式来宣传科学发展观,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科学领域中来。
最后,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发展氛围不仅可以促进科技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
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科技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同时呼吁大家注重科技创新,从而实现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但是也避免出现盲目追求科技进步,忽视科技创新对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综上所述,有关于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的事情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全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才能使科技领域面貌焕然一新,突破科技的瓶颈,推动文明的发展。
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需要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坚持科学、创新、和谐发展理念建设规范、新型、有为工会组织

权和健康权 ,是燃气行业工会组织履行基 本职责 的永
恒主题 。联 委会坚持把维护燃气 职工生命 安全与健康 和促进企业 安全生产放在联委会各项 工作 首位 ,连续 6 年在全国燃气行业开展班组安全竞赛活动 。自20 年 06
丰富 、便于操作 ,互 动性 强 ,极大地提升 了联委会 的
工作效率 ,丰富了联委会 的工作 内容 ,密切 了会员之 间 的联系 ,促进 和推动了联委会整体工作和工作水平 的提高 。为 了迅速在联委会会 员单位 中推广普及 网络 技术 ,实现 网上办公 。2 0 年7 0 :“ 经济 形势变化 对全 国城市燃 气企
业经 济和职 工权益影 响的调查报告 ” 全 国城 市燃气 、“ 企业 职工技 能状况调查报告 ”和 “ 国燃 气行业焊工 全
3 城 燃 ,N 4 l 市 气.l E :
王
力・ 坚持科学 、创新 、和谐发展理念
建设规范、新型、有 为工会组织展
越多 ,越来越深入 ,对联 委会与全委之间 ;联委会 与 会员之 间 ;联委会 与兄弟产业和行业之间 ;会员 与会 员之 间的沟通与联 系 、了解 和掌握都提出 了更高 的要 求 。为此 ,新一届 理事会 提出了以联委会 网站建设 为 载体 ,加快行业工会信息 化建设 的工作安排 ,借助现
办 了全 国燃气行业工会联 委会网络操作员 暨信息员 培
训班 , 目前 网站注 册信息员也发展到 了5 多人 。在广 0
大会员单位 的支持下 ,网站 自开通运行 以来 ,共成 功 发布了信息2 7 条, 4 总浏览量6 9 1 8 3 4 4 人次 , 受到广 大会
员单位 的喜爱 和积极参 与。联委会 网站被上级工会赞 誉为 :展示燃气行 业工会 工作的窗 口,宣传工会 工作 的阵地 , 系广大会员的桥梁 , 联 服务广大职 工的平 台。
中国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中国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1. 创新发展: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 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旨在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3. 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4. 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5. 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新发展理念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思想体系和实践方向。
它旨在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革命,实现社会财富的公有化和公平分配,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体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科学社会主义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
在新时代下,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与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科学社会主义需要加强对当代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深入分析。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变得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
新的社会问题和挑战也层出不穷。
在当今世界,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贫富差距、全球性恐怖主义等问题不断凸显。
科学社会主义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完善。
科学社会主义需要注重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共享的社会制度,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在新时代下,科学社会主义应该从自身实践出发,通过探索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特点的社会主义实践路径和模式,来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在实践探索中,才能不断发现、总结和推广适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经验、新做法和新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需要加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和创新。
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在新时代下,科学社会主义应该加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和总结,发现和总结新的规律,形成更加科学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
只有不断创新理论,才能更好地引领实践,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四,科学社会主义需要加强对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文化建设日益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撑。
论科学技术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论科学技术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随着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方面也在不断的变化。
在当今,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建立和谐的社会,而科学技术发展对和谐社会
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社会的改善。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
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例如,科学技术在物质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它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国民的
综合素质,对社会的改善有显著的作用。
其次,科学技术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
善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它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掌握更完整
的客观知识,促进社会的解放思想和精神文明,从而使社会的文化水平得
到更大提高。
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安全。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可
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可以提高社会的安全能力,例如,科学技术可
以提高社会的监督能力,增强社会治理的能力,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实现
社会的安全保障。
五大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核心理念。
这些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之一,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创新指的是在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造知识,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也强调创新,强调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协调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另一个核心。
协调指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科学发展观也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协调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绿色是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绿色发展指的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也强调绿色发展,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绿色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开放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开放发展指的是坚持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同发展。
科学发展观也强调开放发展,强调国际合作和互利共赢的原则。
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开放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之一。
共享发展指的是通过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发展成果的普惠共享。
科学发展观也强调共享发展,强调社会公平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则。
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共享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五大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些理念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内涵和要求,都与科学发展观中强调的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则相吻合。
通过对五大发展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可以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实施和落实。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创新思维的成果。
因为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和提升。
而创新的理论,需要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去理解和把握。
因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深刻领会它的创新性,才能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创新观念,推动经济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我们党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在对时代主题和历史潮流的分析判断上,由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拓展为“和平、发展、合作”三大潮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布局上,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上,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加快发展拓展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在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上,由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实现共同富裕拓展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达到了一种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提高和谐创新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科学发展提高和谐创新,开创供水事业新局面一、概况阳江市自来水公司创建于1969年6月,经过42年的积淀和发展,在上级领导的领导下,在一代又一代自来水前题后继的不懈努力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成为了一家集自来水生产、销售、服务和多种经营为一体的国有中型供水企业,现有自来水厂一认,加压站三座的供水能力为26万立方米,供水区域达50平方公里,主供水管网总长>10公里,供水善及率达100%,供水服务人口达50万,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修漏及时率达%,企业在生产经营,供水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先后获得“阳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阳江市“文明单位”,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阳江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省“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单位”等称号。
二、企业生产经营近几年,公司紧紧围绕供水现代化建设这一主线,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供水发展全局、各项工作取得较好发展。
完成供水26773万吨,年均增长%;实现售水20340万吨,年均增长%;上缴税收2848万元,年均增长%;年均减亏396万元,减亏%;企业负债总额22782万元,增加9842万元。
五年新增固定资产14546万元,企业累计固定资产原值达到41120万元,固定资产继续保值增值。
五年来投入供水设施建设、管网改造、更新改造以及信息化建设资金21012万元,分别如下:1、投资7600万元,建设漠江水厂三期工程,市区供水能力由16万吨提升到26万元,提升%,保障了我市“十一五”时期城市用水安全。
2、投资9945万元,建设主供水管道70公里,主要有:海陵大堤供水工程、银岭工业园供水工程、福冈工业园供水工程、创业路供水工程、市第一职业中学供水工程、高新区临港工业园供水工程、广青项目供水工程、城南新区供水工程、核电供水工程等,基本保障了区域供水服务全履盖。
3、投入850万元,改造旧城区、低压区管网约16公里,市区供水服务水压明显改善。
4、投入1177万元,更新改造水厂配电设施、机械设备,完成供电双回路建设、中心化验改造及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安全供水能力。
5、投入1440万元,收购白沙镇水厂,逐步推进城镇供水一体化。
6、累计完成修漏26000次处,修漏及时率达到98%,以实际行动实践了服务承诺。
三、加快改革进程,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1、精简机构和人员。
严格根据供水生产经营及服务工程实际需要,设置职能部门,由原来11个部门5个子分公司精简为7个部门4个子分公司,设置部门正职11个、副职20个,在企业内部推行全面竞争上岗。
建立以债效管理为核心的人事薪酬制度,严格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岗位、以岗定人、以岗定酬,下岗培训和裁减富余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及服务水平。
2、全面实际制度化管理。
以目标管理为中心,重新制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制度管理,提高执行力度。
3、开源节流,提高经营效益。
以做强企业、做活做大经济为目标,利用企业给排水资质及人才优势,拓展增值业务,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4、开拓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5、加强培训教育,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根据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加强对员工教育,提升员工素质。
6、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责任制、供水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强化事故应急抢险培训及演练,提高安全生产能力,确保安全供水。
四、以廉治企,塑造新形象1、以党风廉政建设切入,根据不同时期党建工作要求,扎实抓好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反腐倡廉教育,不断建设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员领导干部廉政从业监督约束机制,认真落实民主制度建设,以开展纪律教育学习、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为企业科学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2、不断推进领导班子建设。
始终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民主决策的领导机制,党委成员班子成员讲团结、顾大局、工作相互配合、相互补位,形成干事创业的领导集体。
3、扎实开展主题活动,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转变机关作风,提搞机关效能”、“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创先争优”、“深入开展整顿机关作风”等主题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事业感、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为供水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注入动力。
五、开源节流、增收节支1、增收方面:一是抓好主业,确保安全优质供水,着力改善潜在用水区域的供水能力(高新区、海陵岛),保证供水平稳增长;二是抓好副业(第三产业),规范工程管理,减少工程流失。
重点抓好新报装表前工程、管网改造和维护工程,积极参与工程招投标,积极承接小区表后工程、二次供水及水池维护项目等,努力增加三产收入。
2、节支方面:一是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严禁铺张浪费,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经纪律;杜绝各种漏洞;三是加强成本核算,推行预算管理,控制经营成本,尽量减少非生产性开支,降低管理费用。
3、切实加强内部管理,逐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抛弃以往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推行精细化管理,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向管理要效益。
重点抓好两个环节的管理:一是抓好节能降耗,将产销差率降至合理水平。
包括加在管网改造力度,加强水表和计量管理、测漏及维护、稽查、监抄大口径水表、排查大用水户暗管偷水、消防环节绿化用水管理等。
二是抓好物资集中采购,大宗物资公开招标,加强库存管理。
六、全方位提升供水服务水平自来水公司采取多项措施全方位提升供水服务水平:一是加强水质监控。
通过全市将个人工水质监测点,30个在线水质监测点全面监控全市供水水质状况,在15个重点地段设置水质情况在线实时显示屏,二是加强水压监控。
在全市水厂、供水管网上设置得测压点共20处,达到国家规范要求。
通过及时分析各监测点的数据,合理控制和调度水厂供水,使市政供水管网的压力更加均衡。
三是加大城市供水管网运行的评估与改造力度。
对全市供水管网运行状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制定分类分级改造计划,重点对影响水质、水压的风险管段加快更新改造,逐步降低供水管网安全运行风险。
四是实施供水服务精细化管理。
对供水服务区域实行“分区、分片、分单元”的管理模式,广泛开展供水服务进社区活动,与街道、社区共同召开用水服务沟通会,面对面地向居民业主宣传供水法律法规、用水常识和节水知识等,现场指导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依法规地解决共用用水设施问题。
秉承“优质供水、至诚服务”的企业宗旨,以市民满意为工作目标,以求实创新的工作态度,努力把公司建成文明之窗。
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潜在和深远的推动作用,能够逐步更新职工的观念,规范职工的行为,有效地改变和提升企业形象,使企业保持旺盛的活力。
开展深化五种“水精神”活动,即“水滴石穿的敬业精神,水流不息的进取精神、水乳交融的团队精神、水润万物的奉献精神、水清如镜的诚信精神”。
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只有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更好地凝聚、激励、引导职工,用强势的企业文化来进一步树立品牌、赢得市场,企业才能立足市场而不败。
建设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企业宗旨:发展供水事业,增强企业实力,满足社会需求。
2、企业精神:优质供水,至诚服务。
3、企业精神核心内容:发扬水滴石穿的敬业精神;发扬水流不息的进取精神;发扬水乳交融的团队精神;发扬水润万物的奉献精神;发扬水清如镜的诚信精神。
4、企业价值观:水质——我的生命;服务——我的承诺;效益——我的追求;创新——八、企业目标根据《阳江市总体战略规划》的内容,阳江市自来水公司制定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
未来5年,阳江市自来水公司的企业目标将围绕“改革为动力,建设为基本,发展为要务”这一主线,使企业从以生产管理为中心转向以服务管理为中心,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满足供水服务压力;提高供水的覆盖范围;提高管理水平和对外服务质量;优化成本。
提高水质:提高水质检测水平、改善水源状况、强化水厂管理、研究与应用深度处理工艺、改善管网水质等手段,达到国家二类水司水质标准水平。
管网水水质综合合格率高于%;出厂水浊度≤,水源水质较好的水厂≤。
保证供水:结合《阳江市城市规划》的内容,新敷设管网等措施,解决目前缺水地区的用水,将3—5年难于实现供水的区域列为创造条件发展区,努力提高供水的覆盖范围;合理安排管网改造,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满足供水服务压力。
科技发展规划目标:综合运用现代网格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用5年左右的时间,分三期工程,在整个生产管理流程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建成各业务应用系统集成的、统一的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对外服务质量。
优化成本目标:在保证供水水质及供水安全可靠性的基础上,合理优化水厂工艺及生产运行,优化调配管网运行及调度,使供水生产成本最经济合理。
今后五年,是我市供水发展进程中的第三个高峰期,也是我公司二次艰难创业期和加快供水发展的机遇期。
发展目标是:日供水能力达到36万吨,供水能力提升38%;供水管网建设基本配套完善;固定资产翻一番;城镇供水基本达到一体化;区域供水服务全履盖;经营基本盈亏持平;负债率开始下降;企业管理能力、供水服务水平显着提升;企业建设一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用三年时间建设成为与阳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现代化供水企业。
“上善若水”。
阳江市供水事业起源于水,阳江市自来水公司的发展得道于水,相信阳江市自来水公司的未来必须将如江河奔流,汇纳百川,生生不息。
2011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