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 马克思 题库 完整复习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课
考试时间:2014.1.14 15:15-17:00
一、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p3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地理环境的作用 p95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且作为劳动对象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
3、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p40
联系和发展(普遍性、多样性)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p45-46
普遍性: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特殊性:(非)根本矛盾主(次)要矛盾
5、主观能动作用 p57-59
1目的性、计划性 2创造性 3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作用
6、经验论和唯理论 p69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且必须以其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7.新事物 p42
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名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名群众的拥护。
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p95
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
是否承认矛盾
11、质、量、度 p46
质: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标识的规定性。
度:保持事物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12、量变和质变 p46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双方是互相渗透的1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57-58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p30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做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1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p105-108
经济基础A: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实质是社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且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上层建筑B: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
A决定B、B对A有反作用力、AB相互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16、规律 p54
规律是物质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且是客观的。
17、人与自然之间关系 p126
人与自认之间具有一体性,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18、唯物辩证法的方法
矛盾分析法
19、认识与实践关系 p64-65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0、社会的基本矛盾 p112
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其根本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p45
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决定矛盾的性质)
非主(次)要矛盾是出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22、实践的观点 p63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p9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4、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p41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外部、本质非本质、必然偶然)
25、否定之否定规律 p47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6、意识的本质 p30-31
物质世界的直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7、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 p8-9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p99-100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9、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p95
又称社会存在,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成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何人后因素。
30、群众观点 p132
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31、辩证的否定观 p47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4实质是“扬弃”
3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p126
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33、真理 p71-73
是人们对于客观事务及其运动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3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p123-124
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社会生存力的构成要素和人们的劳动形式,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35、对立统一规律 p43
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其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36、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p58
尊重客观规律
37、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 p66
主(客)观唯心主义
38、价值规律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P147-148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39、先进文化 P99
是有效地解决人类生产生存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
40、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者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41、质量互变规律P46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实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其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4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