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讲座讲义(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國歷史講座講義(一)
主講:李軍(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高級教師)
中國近代現代史知識講座資料
中國近代史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97年中國共產黨的十五次全國代大會止,共150多年的歷史。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界,分為兩個部分:共和國成立以前為中國近代史,共和國成立後為中國現代史(又或稱當代史)。如果我們再細分的話,可以分為:滿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四個時期。我們這次講座基本上是按這四個時期,分四段進行。同時要說明的是我們講座的內容是來自內地現行中學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統編的《中國近代現代史》教材。
一、清朝後期的近代中國(1840-1912年)
歷史發展的概要:
從17世紀中期開始,資本主義成為世界歷史發展的主流。19世紀前期,主要的方國家相繼進入或完成工業革命,先後成為強國。相對方社會的發展,中國雖然在清前期出現過繁榮程度遠愈於西方的「康亁盛世」,其後的社會經濟也有不小的發展,但在亁隆晚期起,清朝開始從頂盛轉向衰落。嘉慶、道光年間,清朝的衰落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道光帝統治時期,清王朝實際上進入了後期。當時,英國已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西方頭號強國。為了擴大
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場,英國迫切要求打開中國的大門。1840年,英國藉口林則徐銷煙,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結果清朝戰敗﹐簽訂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後在美國、法國脅迫下又簽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中國社會開始淪為政治上失去獨立的半殖民地和經濟上半封建的社會,中國歷史進入了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的戰敗,一方面警醒了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學習西方,面向世界;另方面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洪秀全發動了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太平天國不自覺地肩負起時代所賦予的反對封建主義和反對外來侵略的雙重任務。太平對外國列強開展了慘烈的鬥爭,打破了西方列強把中國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圖。正在清朝面臨嚴重統治危機時,為了進一步擴大侵略權益,英法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果清朝再次戰敗,簽訂四國《天津條約》和三國《北京條約》,同時俄國也乘機鯨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也隨著列強侵略中國的步伐加速解體。這樣,中國政治上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西方列強相繼完成工業革命,並正在過渡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西方世界的經濟繼續高漲。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時,咸豐帝病死,同治帝繼位,慈禧開始掌握清政府實權。清政為借用列強先進的軍事力量維謢其統治,而列強又意識到只有依靠清政府,才能維持在華的利益,促成中外反動勢力勾結,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此後,雙方為著各自的利益,出現暫時「和好」的局面。就在此時,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號召,從60-90年代相繼創辦了
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籌建新式海軍,開辦新式學堂和派遣留學生等,發起了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以至在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時再次戰敗,福建海軍和北洋海軍的被圍殲而宣告破產,但洋務運動卻使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生產方式、生產技術以及民主革命思想迅速傳入中國。隨著封建經濟的進一步解體,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東部沿海的上海、廣東、天津等地區相繼興起,同時也產生了新生的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和新生的民族族資產階級。這種新的經濟因素和新的階級力量在當時雖是相對地弱小,卻猛烈地衝擊著封建的生產關係和政治制度,中國開始在經濟上走向工業化和在政治上走向民主化的道路。從70年代起,日本和德國迅速崛起。列強對我國四鄰和邊疆地區不斷侵擾,頻繁製造邊疆危機。80年代,法國侵略越南,進而挑起中法戰爭。在戰爭過程中,福建海軍在馬尾海戰全軍覆滅﹐而馮子材率領的清軍卻取得鎮南關戰役大捷,並導玫法國茹費理內閣的倒臺,但結果中國不敗而敗,簽訂屈辱的《中法新約》,為法國打開了進入我國西南的門戶和首次取得在中國建築鐵路的特權。19世紀未,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北洋海軍覆沒,清朝慘敗,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從此,西方列強在經濟上加緊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在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越來越深重了。
面臨亡國滅種的時勢,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以日、俄為師救亡圖存﹐發動維新變法運動。在光緒帝的支持下,推行戊戌變法,實施戊戌新政,但在後黨打擊下,經過103天失敗了;從此,以北方農民為主力的義和拳組織,提出
「扶清滅洋」口號,掀起義和團運動。在清政府的「招撫」、利用下,義和團控制北京、天津,發展為大規模的愛國運動。八國聯軍借此發動了聯合侵華戰爭。義和團英勇抗撃八國聯軍。當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時,清政府出賣了義和團。結果義和團運動被清政府和八國聯軍聯合鎮壓下失敗了。清政府同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清政府完全成為了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辛丑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新階段。列強操控中國的內政、外交和瘋狂進行經濟掠奪,造成中國主權的大量喪失和社會的貧困落後;同時在列強對華投資的刺激下,中國民族工業在艱難掙扎中有了一些發展。西歐民主革命思潮的影響進一步在中國擴大。孫中山為開闢中國民主共和的獨立發展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的革命要求。以孫中山為核心的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運動在全國迅速、廣泛地開展起來。武昌起義的勝利,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臨時約法》的制訂和清帝的退位,說明辛亥革命完成了結束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的任務,但辛亥革命並沒有完成時代賦予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也沒有得到徹底改變,革命果實最終被代表封建軍閥勢力的袁世凱竊取了,所以辛亥革命又是不成功的民主革命。
關於學習清朝後期歷史的幾個重要問題:
一、關於清朝後期,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認識
如何認識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關係到怎樣科學地、全面地認識1840-1849
年的中國社會,如何看待西方列強及其對中國的侵略,如何看待我國封建社會形態,怎樣認識中國的前途以及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等大問題。這是瞭解中國近代歷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獨立發展的封建王朝統治的國家,政治上實行的是封建專制制度。經濟上耕織結合,很少依賴市場,屬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通過戰艦大炮和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出現兩個方面的變化。在政治方面,列強割佔中國領土,掠奪中國主權,干涉中國內政,甚至力圖操縱中國政府的政治和外交。此時的中國已經不是一個原來的具有獨立意義的完整的封建國家。中國便從一個獨立國家轉變成為半獨立的國家。近代中國半殖民地性質正是指中國在政治上半獨立、半殖民地的社會特徵。另在經濟方面,鴉片戰爭後,隨著通商口岸的開闢,外國商品的衝擊,中國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中國逐漸納入西方世界市場體系,逐漸轉變為西方列強傾銷商品的市場和原料的供應地。近代中國半封建的性質是指正在受到西方資本衝擊的不完全的封建自然經濟。這種經濟逞現的是半封建、半資本的特徵。
清朝後期在政治上的半獨立和在經濟上的半封建的狀況。在中國近代社會裡,隨著西方列強侵略勢力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擴張而不斷地深化、演進。如果我們認真分析不平等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危害,可以得出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甲午中日戰爭簽訂《馬關條約》,中國進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辛丑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