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劝谏艺术
作文古人的劝说艺术特点
古人在劝说时,常常会引用古代的经典和名言警句,来增强自己观点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例如,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引用了《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来说明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百姓安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通过引经据典,古人能够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观点是有历史依据和文化底蕴的,从而提高劝说的可信度。
四、因人而异
古人在劝说时,会根据对方的身份、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采取不同的劝说方式和策略。例如,对于君主,古人会采用委婉含蓄的方式,避免直接冒犯君主的权威;对于普通人,古人则会更加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和亲和力。古人还会根据对方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话题和事例来进行劝说,以提高对方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循序渐进
古人的劝说艺术具有以理服人、情感动人、引经据典、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古人的劝说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劝说艺术,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好地与人交流和合作。
作文古人的劝说艺术特点
《古人的劝说艺术特点》
一、以理服人
古人在劝说时,往往会先阐述道理,通过逻辑推理和事实依据,使对方认识到自己的观点是合理的。例如,孟子在劝说齐宣王时,以“保民而王”为核心,从“不忍之心”出发,逐步论证了实行仁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通过列举事例,如“以羊易牛”,来说明齐宣王具有仁心,只要将这种仁心推广到治理国家上,就能够实现王道。这种以理服人的劝说方式,能够让对方在理性上接受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劝说的效果。
二、பைடு நூலகம்感动人
除了以理服人,古人还善于运用情感因素来打动对方。他们会根据对方的心理和情感状态,选择合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引起对方的共鸣。例如,李密在《陈情表》中,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祖母的孝顺和对朝廷的感激之情。他通过描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艰难处境,以及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打动了晋武帝,使其同意了自己暂不赴任的请求。这种情感动人的劝说方式,能够让对方在情感上产生认同,从而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
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
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人都不是傻子,我凭什么要听你的?其实,正因为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才给劝说提供了可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欢迎借鉴参考。
让别人改变主张,听从你的建议,这是一件很难的事。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公输》、《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愚公移山》,这几篇文章,都涉及到了劝说的问题,很有意思,文章表现的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令人拍案叫绝,难以忘却。
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风尘仆仆,前往劝说;齐国要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庄公勉强要参战,作为草根一族的曹刿虽不在其位,但坚信“肉食者鄙”,挺身而出,劝谏鲁庄公不要鲁莽行事,帮助鲁庄公战胜了强大的齐国;弹丸之地的安陵进入了不怀好意的秦国的视线,贪得无厌的秦王诡计多端,想占领安陵,面对这种局面,唐雎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以死相拼,保住了自己的国家;邹忌从自己和徐公比美中发现了问题,劝说齐威王纳谏;愚公要搬走太行王屋山,智叟前往劝说,结果没有成功,还成了反面教材。
细细研究这些人物和故事,对于我们有很多需要借鉴的地方。
劝说要注意分析清楚各种情况,针对不同的形势和人物,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方式得当,就会有一定的效果,就能到达目的。
一、利用正当名义名义总是具有给予希望、刺激功名欲并诱发对新生活的向往的魔力。
它对后悔的人和寻找奋斗目标的人都能起到激励作用。
二、颠倒黑白一旦常规性逻辑被弄混,人的思维就会产生错误,失去判断能力,这是人们普遍的心理特点。
以打破对方逻辑思维结构为目的的诡辩不应该受到常规逻辑的约束。
三、利用数字提高可信度即使是令人难以信服的内容,只要列出“以调查和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具体统计数据,就可以大大提高可信度,因为很多人都十分迷信数据。
记住,最好精确到小数点以后,如“99.9%”。
四、揭其短处虽然是讨论,可一旦升级为近似口角的争论,就难以找出解决的办法。
这时与其使用正当的语言进行理论,不如直接攻击对方身体、能力、地位上的缺陷。
古代委婉劝谏的例子
古代委婉劝谏的例子
古代委婉劝谏的例子有很多,下面列举几个:
1.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之事,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劝说君主纳谏,使之明辨是非,改正错误。
2. 烛之武退秦师: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以利害关系,说服秦国退兵,同时解除了对郑国的包围。
他委婉曲折的言辞,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
3.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去世,赵太后执掌政权。
秦国趁机攻打赵国。
赵太后请求齐国出兵相助,齐国要求赵太后送她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作为人质。
赵太后不肯,百官劝谏也不听。
这时,左师触龙来见赵太后。
他先以自己年老体衰的情态和赵太后拉家常,又以疼爱自己的小儿子推及太后疼爱自己的女儿,委婉曲折地劝说赵太后,终于使她同意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以上是古代委婉劝谏的例子,这些故事都是通过巧妙的方式向君主或长辈劝谏,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的目的。
历史劝谏劝说事件
历史上的劝谏典故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
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
2、触龙说赵太后赵孝成王元年,而秦国看到赵国正在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孝成王又年少无知,认为有机可乘,于是派遣兵将“急攻之”,太后不得不请求齐国增援。
齐王提出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
赵太后不答应,触龙的谏说让赵太后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3、贾诩阻止曹操废长立幼曹操很喜爱曹植,因此想废了曹丕转立曹植为太子。
征求贾翊意见时,贾翊答:“我正在想袁绍、刘表废长立幼招致灾祸的事”曹操听后,以后再也不提废曹丕的事了。
4、鲁肃劝孙权抗曹,深谙说服之道曹操领八十万大军攻打东吴,东吴多数大臣主张投降。
鲁肃力劝孙权与曹操决一死战。
鲁肃说:“有些话我不能当着张昭他们说,张昭可以投降,甚至臣可以投降,......我们投降之后还可以读书种地谋个一官半职,而主公您投降了,曹操会把您怎么样呢?曹操在朝廷用黄金打造了一个笼子,里面关了两只鸟(指天子和刘琮),您再去,是不是就太挤了?!”孙权最终采纳鲁肃的建议,联合刘备一起对抗曹操大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从此三分天下,成就一代霸业。
5、狄仁杰劝武则天禅位李家从垂帘听政到独掌朝廷大权, 最终改唐为周作了女皇,武则天可谓机关算尽,一路走来辛苦异常。
晚年一度欲立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为太子,狄仁杰劝到:陛下想过没有,是姑侄亲还是母子亲?如果让庐陵王接班,千秋万岁之后,你的牌位依然会安放在宗庙里,享受后代子孙的祭祀;如果三思接班,自古以来哪有在宗祠里供奉姑母的做法?”武皇当即决定将皇位还给了儿子李显,又下诏改周为唐,还政李唐。
讽谏艺术
进谏文化探究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敢于进谏的大臣。
他们提出的意见有可能促进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可能改写历史。
还有可能丢掉身家性命。
一、进谏的故事1.直言进谏的魏征有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去洛阳,因为当地供应的东西不好,唐太宗很生气。
魏征对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无限制的追求享乐而灭亡的。
现在因为供应不好就发脾气,以后必然上行下效,各地方拼命供奉陛下,以求陛下满意。
供应是有限的,人的奢侈欲望是无限的,如此下去,隋朝的悲剧又该重演了。
”太宗听了这番话肃然心惊,以后很注意节俭。
2.糊涂进谏的东方朔汉武帝的妹妹隆虑公主老来得子,封昭平君,深得武帝宠爱,但他却骄横不法, 酒后杀人,廷尉不敢依法治罪, 特向武帝请示。
武帝碍于法律, 不好明令赦免。
于是假意哭泣, 想暗示廷尉免罪。
左右大臣都看出了皇帝的用意, 纷纷为昭平君求情, 独东方朔故作糊涂, 向汉武帝祝颂说:“圣王执政, 奖赏不避仇敌, 诛杀不择骨肉。
今圣上严明, 天下幸甚!”此举使汉武帝难徇私情, 不得不忍痛依法惩处了昭平君。
3.巧言进谏的邹忌春秋战国时,齐威王整天喝酒、听音乐,不理朝政。
所以邹忌以自己问妻子,妾,客人,自己是否比城北的许公漂亮,来使齐威王虚心纳谏。
由于他的妻偏爱他所以对他的容貌赞不绝口;妾由于地位低微,对他有所惧怕所以才夸他比徐公漂亮;客人是有事求于他,所以才不得不说他比徐公漂亮。
正因为他们怀揣着自己不同的目的所以他们对邹忌的评价就不会太公正。
所以邹忌以这件事来提醒齐威王,不要被赞许冲昏了头脑,要全面的了解问题。
4、机智进谏的刘罗锅5、以死进谏的。
6、请你为大家讲一讲你知道的进谏故事。
二、讽谏的近义词讥讽、嘲讽、嘲笑、狭促、讽喻相关词语冷嘲热讽借古讽今讽刺谏争如流叩马而谏拒谏饰非讽一劝百主文谲谏劝百讽一从谏如流犯颜极谏直言切谏饰非拒谏犯颜苦谏纳谏如流犯言直谏公规密谏直言正谏谏尸谤屠正言直谏讽多要寡直言极谏讽德诵功讥讽你还知道哪些和讽谏有关的词语?三、进谏的方法1.委婉陈词,旁敲侧击。
古人的劝谏艺术
古人的劝谏艺术作者:张黎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02期高一语文第五单元的几篇文言文,为我们展示了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
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口若悬河的邹忌,胸有成竹的触龙,他们或巧妙对比、以事喻理,或生动设喻、绵里藏针,或避实就虚,迂回婉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观古人的劝谏艺术,窥探他们成功的奥秘,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尽量创设一个说话的气氛,或和谐,或引起别人的好奇,以达到别人愿听的目的。
触龙本来是要劝说赵太后让自己的儿子到齐国作人质,但那时如果直言劝谏,效果肯定不佳。
触龙便从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和太后话家常,使赵太后放松了警惕,愿意和他说自己的身体,说子女,这样一步一步被引入触龙设置好的话题里。
齐国宰相田婴,因齐宣王不喜欢他,想在自己的封地薛地筑城,发展私家势力,以备不测。
人们纷纷劝阻。
田婴下令任何人也不得劝谏。
这时,有一个人请求只说三个字,多一个字,宁肯杀头。
田婴觉得很有意思,请他进来。
这个人快步向前施礼说:“海大鱼。
”然后,回头就跑。
田婴说:“你这话外有话。
”那人说:“我不敢以死为儿戏,不敢再说话了。
”田婴说:“没关系,说吧!”那人说:“您不知道海里的大鱼吗?鱼网捞不住它,鱼钩也钩不住它,可一旦被冲荡出水面,则成了蚂蚁的口中之食。
齐国对于您来说,就像水对鱼一样。
您在齐国,如同鱼在水中。
有整个齐国庇护着您,为什么还要到薛地去筑城?如果失去了齐国,就是把薛城筑到天上去,也没有用。
”田婴听罢,深以为是,说:“说得太好了。
”于是,停止了在薛地筑城的做法。
这位说客就是引起了田婴的好奇心,愿意听他把话说完,从而劝谏成功。
二、巧妙的比喻,这是古人常用的劝谏技巧。
如邹忌的三比,把齐王的宫妇左右比作有偏爱之心的妻子,把朝廷之臣比作有畏惧之心的小妾,把齐国范围内的一切人比作有求的客,通过这样的譬喻说理,使齐王很快醒悟,欣然纳谏。
庄辛劝谏楚襄王的故事更是以比喻说理的经典。
开初庄辛告诉楚襄王身边有四个佞臣,楚王大怒,把庄辛训了一顿。
古人的劝谏技巧
古人的劝谏技巧《墨子》与《战国策》均为先秦时期的优秀散文。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文中善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方法进行说理,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
《墨子》中的《公输》和《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便是体现了“说谏”特色的优秀篇章。
墨子和邹忌都是能言善辩之士,在“说谏”过程中均体现了高超的论辩技艺。
一、引鱼上钩、巧用迂回的墨子墨子论辩的巧妙就在于他能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要他们说出自己想要他们说的话,这样就可以抓住其把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墨子见公输盘,采用的是“引鱼上钩”之法。
公输盘问他有何见教,他并不直陈其事,而说:“北方有侮臣者,原借子杀之。
”他把问题说得十分严重,意在一下子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到这件事上,迫使对方对这件事立即表示态度,说出自己想要他说的话。
墨子之所以使他不高兴,继而又激怒他,无非是让他说出这句话来,然后再予以批驳。
墨子见楚王,则又是“巧用迂回”了。
一开头就对楚王作比说:“今有人于此”如此这般。
他不说“倘若”“假使”等假设字样,好像是在讲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使对方不致发生错觉,能听得进去,然后让对方说出自己要他说的话来。
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也不得不诺诺称是。
可谁知楚王虽言“善矣”,却又以“公输盈为我为云梯之械,必取宋”,再一次把责任推回给公输盘。
面对此种情况,墨子不得不在战术上同公输盘来一次较量,结果“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在实力的对比和威慑下,楚王不得不说出“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至此,墨子“止楚攻宋”的目的已经达到。
二、近取乎身、以小喻大的邹忌邹忌论辩的巧妙就在于他用诙谐幽默的戏剧性手法来说谏。
他劝谏的目的是要齐威王广纳忠言、振兴齐国,但给国君提意见、说“弊”事,是有一定风险的,弄不好反而会招来祸端。
从文中“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出齐威王受弊是客观存在的,那么邹忌的劝谏也就是切实需要的。
该以何种方式劝谏,齐王才容易接受呢?敏于事、善于言的邹忌决定以设喻的方式巧妙地讽谏齐王。
古人的劝谏艺术
古人的劝谏艺术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伦理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要讲究礼仪。
如果不遵守这些礼仪,那么就容易被别人瞧不起,而在交际过程当中也常因为缺乏教养和礼貌而产生很多误解、隔阂或冲突。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便特意设置了劝谏这门学问来让大家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可是怎样做才能够恰到好处呢?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三点:首先,什么叫劝谏?古时候劝谏又称规谏,即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指出对方错误并加以纠正。
比较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诗经》里面的“谏诤”篇章了。
它通过采薇、采苹等几个小故事,把君王和臣下之间的关系描写得非常细腻动人,从而表达了作者希望君王勤政爱民、戒骄戒躁的美好愿望。
其次,该怎样进行劝谏呢?我认为应注重两点:一是态度诚恳;二是说话技巧。
前者决定你的劝谏效率高低,后者则影响着你最终的结局。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假若某位官员犯了罪,皇帝想要治他死刑,但却碍于情面没有明确宣布,此时就需要有人站出来替他求情,这个人必须态度诚恳且富有智慧,否则无异于火上浇油。
再看另外一件事儿——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励精图治,开创贞观盛世,史称“贞观之治”。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李世民逐渐变得昏庸奢侈,沉迷酒色,甚至连朝廷日常运转都由身边宦官负责。
这引发了魏征等老臣的强烈反弹,纷纷向皇帝提建议,批评他荒废朝政,使百姓苦不堪言。
第二种方法就是直接的劝谏了。
虽然这种方式见效快,但弊端同样显著。
历史上曾有许多忠心耿耿的大臣冒着杀头的危险直言进谏,但最终还是落得悲惨收场。
除去少数幸运儿,绝大部分都遭受了残酷迫害乃至满门抄斩的命运。
所以我觉得这条路走不通。
既然如此,何不换一种迂回的办法呢?比如苏轼,他的名气很大,尤其擅长写词,自号东坡居士。
他曾经给宋神宗写信,陈述自己的政治抱负,期待获得重视。
但宋神宗根本听不懂他在说啥,只是敷衍道:“朕知道了。
”苏轼很失望,只好继续努力。
有些人喜欢旁敲侧击,试探性地询问皇帝一些问题,然后找机会告诉他真实答案。
这种方法固然奏效,但风险极大,稍微不慎就会掉脑袋。
古人的劝谏艺术
古人的劝谏艺术劝谏君主这事儿,可是有大学问的。
古话说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
歌功颂德、称赞奉承的话,皇帝们都喜欢听,可批评建议的言语,即便是明君圣主,也会觉得不舒服。
其实,劝谏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如果运用策略、掌握时机,也会有奇迹发生。
直谏法。
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希望别人接受。
示例:战国时,秦将蒙骜攻打魏国,魏军屡次战败。
魏王对此十分忧虑,只好派人到赵国请求信陵君回国助战。
信陵君担心魏王追究以前窃符救赵的事,不肯回去,对自己手下的人说:“有谁敢为魏国的使者通信就处死。
”门客无人敢去劝说。
这时,曾受信陵君礼遇的隐士毛公与薛公求见,并对他说:“公子之所以被诸侯看重,只是因为魏国还在,如今魏国局势紧急,你不去救助,一旦秦国攻克大梁,夷平先王的宗庙,你还有什么脸面立足天地之间?”话还没有说完,信陵君的脸色就变了,立即驾起战车赶回魏国。
分析:信陵君性格中虽有刚愎自用的一面,但更有礼贤下士、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
毛公与薛公德高望重、洞明世事,故而敢对信陵君直言其事,虽只寥寥数语,却深刻地分析了魏国兴亡同他的切身利益的关系。
由于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句句直指做人的根本,从根本上揭开了信陵君心里的疙瘩,使他幡然醒悟。
感悟: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运用直谏法劝谏者必须出于至诚。
只有真诚地为对方着想,动之以情,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还要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晓之以理,帮助当局者拨开萦绕在眼前的层层迷雾。
同时被劝者要贤明,能够明辨是非,并且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知错能改的气度。
讽喻法。
用含蓄的话语进行暗示或委婉地表露自己的意见。
示例:齐威王即位之初,通宵达旦地宴乐,不理政事。
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
淳于髡用隐语劝谏说:“国中有一只大鸟,落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猜猜这是一只什么鸟?”齐威王听懂了,回答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立即诏令七十县长官来朝奏事,赏杀各半,又迅速发兵御敌,诸侯震惊,把侵占的土地都归还齐国。
古人劝谏的方式
1.正面劝说,直陈道理。(直接谏言)即在双方关系良好,气 氛融洽的前提下,向对方直陈道理。正面进行劝说,直接了当 地劝对方应该怎样做或不要怎样做,当然,还要做到有理有节, 层层深入。 2.引经据典,借例言理,(设喻说理)即借用权威的话和有代 表性的例子进行劝说,以加强劝说的力量,使对方信服。 3.直话曲说,委婉相劝,(现身说法)即采取一些委婉的方法, 如讲故事、换位推论、打比方、对比选择、设喻联想、情境暗 示等、间接性的进行劝说,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同点:
都有劝说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通过讲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勉 励马生勤奋学习、刻苦攻读,将来才能有所成就。 《邹忌讽齐王纳谏》:记叙了邹忌从自身经历联想到国家,类比劝 谏君主纳谏,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出师表》:诸葛亮反复劝勉后主,还陈述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北定 中原的坚定意志。
【不同点】 劝诫方式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是长辈对晚辈的劝勉。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是讽谏,用设喻说理的方式委婉劝谏。 《出师表》:诸葛亮是直谏,用表文的方式直接向君主提建议。 表达方式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现身说法,回忆了求学时的经历,委婉地 解释了自己学有所成的原因。
《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性强,运用了类比手法,体现了古人的 劝说艺术。
《出师表》:言辞恳切,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 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古人的劝谏艺术感悟
古人的劝谏艺术感悟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劝谏之术,自古以来便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它宛如春风化雨,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人的想法和行为。
你瞧那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巧妙地劝齐威王广开言路。
他没有直言进谏,而是通过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故事,让齐威王明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
这不就像是我们平日里与朋友聊天,用一个轻松的例子就让对方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吗?这是多么巧妙的劝谏啊!再看看触龙,面对盛气凌人的赵太后,他没有硬碰硬,而是从关心太后的身体和生活入手,慢慢拉近与太后的距离,然后才委婉地提出让长安君做人质的建议。
这就如同我们在劝长辈时,先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心情愉悦了,再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他们就更容易接受了。
古人的劝谏艺术真是妙不可言!想想我们自己,有时候是不是说话太直接,结果好心办了坏事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学学古人,用更巧妙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呢?比如说,当我们看到朋友在做一件不太对的事情时,不要马上就批评指责,而是可以像邹忌那样,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让朋友自己去体会其中的道理。
或者像触龙一样,从朋友关心的事情入手,慢慢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这样既不会让朋友反感,又能达到劝谏的目的,岂不是两全其美?又比如说,在工作中,我们想要给同事或领导提建议,也可以借鉴古人的方法。
不要一上来就说这里不好那里不对,而是先肯定对方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再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样对方会更容易接受,也不会觉得我们是在挑刺儿。
古人的劝谏艺术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和借鉴,让这门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让我们都成为劝谏的高手,用智慧和技巧去影响身边的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吧!。
古人的劝谏技巧
古人的劝谏技巧《墨子》与《战国策》均为先秦时期的优秀散文。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文中善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方法进行说理,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
《墨子》中的《公输》和《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便是体现了“说谏”特色的优秀篇章。
墨子和邹忌都是能言善辩之士,在“说谏”过程中均体现了高超的论辩技艺。
一、引鱼上钩、巧用迂回的墨子墨子论辩的巧妙就在于他能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要他们说出自己想要他们说的话,这样就可以抓住其把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墨子见公输盘,采用的是“引鱼上钩”之法。
公输盘问他有何见教,他并不直陈其事,而说:“北方有侮臣者,原借子杀之。
”他把问题说得十分严重,意在一下子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到这件事上,迫使对方对这件事立即表示态度,说出自己想要他说的话。
墨子之所以使他不高兴,继而又激怒他,无非是让他说出这句话来,然后再予以批驳。
墨子见楚王,则又是“巧用迂回”了。
一开头就对楚王作比说:“今有人于此”如此这般。
他不说“倘若”“假使”等假设字样,好像是在讲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使对方不致发生错觉,能听得进去,然后让对方说出自己要他说的话来。
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也不得不诺诺称是。
可谁知楚王虽言“善矣”,却又以“公输盈为我为云梯之械,必取宋”,再一次把责任推回给公输盘。
面对此种情况,墨子不得不在战术上同公输盘来一次较量,结果“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在实力的对比和威慑下,楚王不得不说出“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至此,墨子“止楚攻宋”的目的已经达到。
二、近取乎身、以小喻大的邹忌邹忌论辩的巧妙就在于他用诙谐幽默的戏剧性手法来说谏。
他劝谏的目的是要齐威王广纳忠言、振兴齐国,但给国君提意见、说“弊”事,是有一定风险的,弄不好反而会招来祸端。
从文中“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出齐威王受弊是客观存在的,那么邹忌的劝谏也就是切实需要的。
该以何种方式劝谏,齐王才容易接受呢?敏于事、善于言的邹忌决定以设喻的方式巧妙地讽谏齐王。
跟古人学点劝谏学生的艺术
跟古人学点劝谏学生的艺术人们常用“口若悬河”来形容很能说话,很会说话;用“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师”形容劝说的重要作用;用“舌如利刃”来比喻口才与劝说技巧的效果。
对于中小学教师,虽不用“巧舌如簧”,但,如何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如何能让学生接受我们的建议,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愉快接受我们的意见,对于心智还需完善的中小学生,还真需要许多沟通技巧和艺术。
古人早有劝说“刺头”的许多方式方法,我们不妨学习,借鉴,以期更好开展班级工作。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巧妙地用自己身边的例子讽喻齐王应该“纳谏”。
齐王在邹忌讲比美的过程中不自觉有了兴趣,很自然接受了建议,于是才有了“群臣吏民都前来进谏”。
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问题的学生,许多教师选择批评、指正,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甚至体罚、打骂,很不接地气,殊不知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叛逆、抵触情绪很容易被激起,一味“教育”未必能取到预期效果,弄不好的“教训”甚至会让学生“破罐子破摔”。
然而,找到缘由,对症下药,能用各种生动活泼的身边事例春风化雨地“进谏”,效果可能会更好。
有句网络语: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把它改一下就是“你永远教不会一个不想学习的学生”。
兴趣、毅力需要目标,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难,许多学生面对困难逐渐产生畏惧情绪,对学习没了兴趣,以致从开始一点不懂到最后的完全放弃,当再回头努力想去补习,已跟不上,只能“空悲切”,最后自暴自弃成为课堂的“旁观者”。
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能不能改变这个现实呢?比较难!不过,老师利用知识越来越受到社会尊敬,等等学生身边具体例子让学生感悟,从而重新树立新目标,特别是同班中“浪子回头”的例子。
也许会让他变成课堂的“参与者”。
小阚是一个因违纪回家反省一周的“旁观生”,因耽搁了几节课跟不上,渐渐自暴自弃,最后变得上课就趴着头假睡。
我没有说教、指责,而是录制了临班一个摔伤右胳膊用左手坚持做作业,和本班一个女生一边打吊瓶一边背书的两个小视频,让他自己静静的看,然后让他写感受。
劝诫的典故
劝诫的典故劝诫的典故如下:历史上著名的劝谏典故有这些:1.邹忌讽齐王纳谏;2.魏征直谏唐太宗;3.触龙说赵太后;4.褚遂良还陛下笏劝谏的故事;5.海瑞上奏疏劝谏嘉靖;6.李斯《谏逐客书》。
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
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
2、魏征直谏唐太宗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
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
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
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3、触龙说赵太后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王位,因为年纪轻,故由太后执政。
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
当时的赵国,虽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辅佐,但国势已大不如前。
而秦国看到赵国正在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孝成王又年少无知,认为有机可乘,于是派遣兵将“急攻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密切的齐国增援。
劝荐艺术
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
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口若悬河的邹忌,胸有成竹的触龙,他们或巧妙对比、以事喻理,或生动设喻、绵里藏针,或避实就虚,迂回婉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观古人的劝谏艺术,窥探他们成功的奥秘,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尽量创设一个说话的气氛,或和谐,或引起别人的好奇,以达到别人愿听的目的。
触龙本来是要劝说赵太后让自己的儿子到齐国作人质,但那时如果直言劝谏,效果肯定不佳。
触龙便从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和太后话家常,使赵太后放松了警惕,愿意和他说自己的身体,说子女,这样一步一步被引入触龙设置好的话题里。
齐国宰相田婴,因齐宣王不喜欢他,想在自己的封地薛地筑城,发展私家势力,以备不测。
人们纷纷劝阻。
田婴下令任何人也不得劝谏。
这时,有一个人请求只说三个字,多一个字,宁肯杀头。
田婴觉得很有意思,请他进来。
这个人快步向前施礼说:“海大鱼。
”然后,回头就跑。
田婴说:“你这话外有话。
”那人说:“我不敢以死为儿戏,不敢再说话了。
”田婴说:“没关系,说吧!”那人说:“您不知道海里的大鱼吗? 鱼网捞不住它,鱼钩也钩不住它,可一旦被冲荡出水面,则成了蚂蚁的口中之食。
齐国对于您来说,就像水对鱼一样。
您在齐国,如同鱼在水中。
有整个齐国庇护着您,为什么还要到薛地去筑城? 如果失去了齐国,就是把薛城筑到天上去,也没有用。
”田婴听罢,深以为是,说:“说得太好了。
”于是,停止了在薛地筑城的做法。
这位说客就是引起了田婴的好奇心,愿意听他把话说完,从而劝谏成功。
二、巧妙的比喻,这是古人常用的劝谏技巧。
如邹忌的三比,把齐王的宫妇左右比作有偏爱之心的妻子,把朝廷之臣比作有畏惧之心的小妾,把齐国范围内的一切人比作有求的客,通过这样的譬喻说理,使齐王很快醒悟,欣然纳谏。
庄辛劝谏楚襄王的故事更是以比喻说理的经典。
开初庄辛告诉楚襄王身边有四个佞臣,楚王大怒,把庄辛训了一顿。
五个月后,秦军攻进了楚国国都,楚王在流亡过程中想起庄辛,派人把他找来问计。
劝谏艺术简易版
应用写作:
你的好友不喜欢学习语文,尤 其不喜欢学习古诗文,请你运用以 上劝谏的方法,来劝说他(她)主 动学习古诗文。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 诏吏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 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 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 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 杀,寡人闻命矣 。”
良药不苦更利病,忠言顺耳最利行
——选修一 专题一·古人的劝谏艺术
比干:商纣王暴虐荒淫,比干强 谏三日不去。纣怒曰:“吾闻圣 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 干剖视其心;
伍子胥:“抉吾眼,县吴东门之 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回顾本专题中古人劝谏的 语言,并思考和总结他们都 采取了怎样的方法。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 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 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 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 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 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 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 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 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专题一 古人的劝谏艺术:
(1)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对方的利害得失。 (2)语言上尊重对方,赢得好感。 (3)努力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可以退为进。 (4)可推己及人,由小道理引出大道理。 (5)渲染一意孤行的严重后果。 (6)营造气氛,制造噱头,或出人意料,引起
对方的关注。 (7)前提条件是要充分了解你的游说对象。
忠言如果顺耳,一定会曲意逢迎——古人进谏的艺术
忠言如果顺耳,一定会曲意逢迎——古人进谏的艺术汉元帝秋天酎祭宗庙,准备乘车出长安城西便门,再换乘楼船过护城河。
御史大夫薛广德挡在皇帝车前脱帽叩首:“应该乘车从桥上过河。
”皇帝不耐烦:“你先戴上帽子。
”薛广德说:“您不听我的话我就自杀。
如果血弄脏了车轮,您就不能进宗庙祭祀了。
”皇帝很生气。
这时候担任前导的光禄大夫张猛说:“我听说主上圣明臣下才耿直。
坐船危险,还是走桥安全,圣明天子不涉险地。
薛大夫说得对。
”皇帝的气这才消了,说:“劝谏的话,不是要象这样说才算言辞得体吗?”就改从桥上走了。
这里张猛讨了个便宜。
身为前导,他本应率先阻止皇帝乘船。
他也可能是没有认识到乘船的不合礼节,听薛广德一说才茅塞顿开,紧跟着劝谏。
同样一件事,他说的三句话,水平可就比薛广德高多了:第一句话先给皇帝戴了一顶高帽子;第二句话紧跟着说出了过桥的两个理由;第三句话尤其重要,这个主意是薛大夫出的,我附议(您要是批评就批评他吧,我是从犯)。
结果皇上的口谕是薛广德应该向张猛学习。
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忠言做到顺耳岂不是更好,为什么非要逆耳呢?因为忠言贵直。
进谏忠言的人,心思更多地是放在事情上,而无暇去考虑听者的感受;那些让人听了心旷神怡的话,更多的时候不是忠言。
坐船过河也好,走桥过河也好,就算与礼有关,毕竟是小事。
但是小事不谨,大事不周,小事处处圆滑,大事必不会公允持正。
李靖、李勣(本名徐世勣,字茂公。
赐姓李,避太宗讳单名勣)战功卓著,唐太宗赞誉“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李勣用兵“不为大胜,亦不为大败”,谨慎尤为太宗倚重,临终嘱托太子可咨以大事。
后来高宗李治欲立则天为后,和群臣对立势同水火,褚遂良甚至“置笏于殿阶,解巾叩头流血”。
无奈征询李勣意见,李勣的回答很简单:“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意思就是你看着办!估计李治听后心里乐开花了,“上意遂决”。
李勣很圆滑,轻飘飘的一句话,不但把责任全部推给了皇帝,还让皇帝发自内心地高兴,而自己则不管结果是好是坏都不承担责任。
古代『谏』的方式
古代『谏』的方式
谏,就是直言规劝尊老长辈,使改正错误。
谏的方式有多种:
1、言谏。
口头上当面指出君王的过失,进行规劝。
高中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当面指出齐王所受蒙蔽很深,规劝齐王采纳众人的意见。
言谏是古代规劝君王的一种常见方式。
2、书谏。
用书面语言,指出君王的过失,送呈皇帝。
中师《文选与习作》五册上的《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就是用书面语言规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
3、国谏。
用图画形象规劝君王。
《续资治通鉴》上记载:北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王安石变法后的`五年),四海之内,久旱不雨。
旱灾使无数人民流离失所。
光州司法参军郑侠将逃荒灾民的惨状描绘成图,送呈宋神宗,并上疏建议将新法罢去。
宋神宗看了此后,第二天就下令废去了新法的一半。
4、尸谏。
用死来规劝帝王。
《韩诗外传》载,卫大夫子鱼就曾尸谏卫君,要卫君招用贤士漆伯玉。
清代道光年间,大学士王鼎和林则徐在祥符(今河南开封)兴修水利,结为知己。
工程结束后,王鼎多次向道光帝推荐林则徐,惹怒了道光帝。
后来、王鼎仿效古人尸谏一法,事先写好一道推荐林则徐的奏疏,放在衣
带中,然后自尽。
结果,道光帝没有拉纳王鼎的劝谏。
尸谏是一种消极的不可取的规劝方法。
古代劝谏的方式
古代劝谏的方式在古代,劝谏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活动。
它是臣子向君主提出建议、意见和批评的方式,也是君主了解民意、调整政策的重要途径。
古代的劝谏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直接、坦率的直言劝谏,也有婉转、含蓄的讽谏。
首先,直言劝谏是一种常见的劝谏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直接指出君主的过失或不足,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邹忌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齐王提出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的观点,让齐王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从而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然而,直言劝谏往往需要勇气和智慧。
因为直接指出君主的过失,可能会引起君主的反感和不满,甚至会招致杀身之祸。
因此,许多臣子会选择婉转、含蓄的方式进行劝谏。
婉转劝谏通常采用比喻、寓言、故事等方式,让君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例如,《左传》中记载的“季札挂剑”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季札是吴国的一位贤臣,他看到吴王寿梦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王位而互相残杀,便以挂剑为喻,指出吴王应该选择有德行的儿子继承王位。
这个故事让吴王寿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终选择了有德行的儿子阖庐继承王位。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劝谏方式外,古代还有一些其他的劝谏方式。
例如,《诗经》中的“风雅颂”就是一种以诗歌形式进行劝谏的方式。
这种方式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臣子对君主的期望和要求,让君主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臣子会采用上书的方式进行劝谏,这种方式通常会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让君主有更全面的了解。
总的来说,古代的劝谏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直接、坦率的直言劝谏,也有婉转、含蓄的讽谏。
这些方式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劝谏。
同时,古代的劝谏文化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政治、道德和文化的追求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写作: 应用写作: 你的好友不喜欢学习语文, 你的好友不喜欢学习语文,尤 其不喜欢学习古诗文, 其不喜欢学习古诗文,请你运用以 上劝谏的方法,来劝说他( 上劝谏的方法,来劝说他(她)主 动学习古诗文。 动学习古诗文。
回顾本专题中古人劝谏 的语言, 的语言,并思考和总结他们 都采取了怎样的方法。 都采取了怎样的方法。
专题一
古方的利害得失。 )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对方的利害得失。 (2)语言上尊重对方,赢得好感。 )语言上尊重对方,赢得好感。 (3)努力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可以退为进。 )努力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可以退为进。 (4)可推己及人,由小道理引出大道理。 )可推己及人,由小道理引出大道理。 (5)渲染一意孤行的严重后果。 )渲染一意孤行的严重后果。 (6)营造气氛,制造噱头,或出人意料,引起 )营造气氛,制造噱头,或出人意料, 对方的关注。 对方的关注。 (7)前提条件是要充分了解你的游说对象。 )前提条件是要充分了解你的游说对象。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 诏吏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 烛邹有罪三, 诏吏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 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 公曰: 可 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烛邹!汝为吾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 汝为吾 烛邹 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 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 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 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 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 勿杀, 之 。”公曰 :“勿杀,寡人闻命矣 。” 公曰 勿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 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 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 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 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 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 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 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 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 乃罢其兵。 哉!”乃罢其兵。
良药不苦更利病, 良药不苦更利病,忠言顺耳最利行
——选修一 专题一 古人的劝谏艺术 选修一 专题一古人的劝谏艺术
比干:商纣王暴虐荒淫, 比干:商纣王暴虐荒淫,比干强 谏三日不去。纣怒曰: 吾闻圣 谏三日不去。纣怒曰:“吾闻圣 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 遂杀比 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 干剖视其心; 干剖视其心; 伍子胥: 抉吾眼, 伍子胥:“抉吾眼,县吴东门之 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