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_必修1_苏教版_专题_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完整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最新整理】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学习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例题解析]例 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2)写出它们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从组成上看,镁条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
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 (O H )2=Z n O +H2O〔基础训练〕1.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2. 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高一化学_必修1_苏教版_专题_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完整版)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①根据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Cl2Br2I2S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高一化学必修 第一册 2020版(苏教版)
专题2 研究物 质的基本方法
专题2 研究物质的 基本方法
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二单元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专题3 从海水中 获得的化学物质
专题3 从海水中获 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第二单元 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 第三单元 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应 用
专题4 硫与环 境保护
专题4 硫与环境保 护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第二单元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 化 第三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 污染
专题5 微观结构 与物质的多样性
专题5 微观结构与 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 表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 样性
高一化学必修 第一册 2020 版(苏教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01.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02.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03.
专题3 从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04.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05.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专题1 物质的 分类及计量
专题1 物质的分类 及计量
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 第二单元 物质的化学计量 第三单元 物质的分散系
2020
感谢聆听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形式及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1)E(反应物总能量) 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这是人类利用化学能的最为主要的形式。
(2)E反应物总能量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或水反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2)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基本概念⑴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途径与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体系中包含的总能量是不变的。
⑵中和热: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释放出的能量,叫做中和热。
高一化学必修一易错知识点1、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2、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
3、钠、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4、钠可用作钛、锆、铌、钽等金属的冶炼。
5、钠制作高压钠灯的原因: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肉眼较敏感,故可用作灯塔。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件:专题归纳整合一优质课件PPT
试求下列各物质的 摩尔质量(M)
①
②
③
720 g
④
720 g·mol-1
⑥
96
⑦
46 g
⑧
⑨
物质的量(n) 0.5 mol ⑤
1.5 mol ⑩
【解析】 因摩尔质量以 g·mol-1 为单位时在数值上和相对分
子质量(Mr)相同,所以可以先求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r(C2H5OH) =46,Mr(C60) =720,Mr(SO24-)=96,Mr(Na+)=23,则 M(C2H5OH) =46 g·mol-1,M(C60)=720 g·mol-1,M(SO24-)=96 g·mol-1,M(Na+)
2 mol。 【答案】 ①23 g ②46 ③46 g·mol-1 ④720
⑥144 g ⑦96 g·mol-1 ⑧23 ⑨23 g·mol-1 ○ 102 mol
⑤1 mol
考点归纳透析 考点 1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侧重于考查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 与非金属、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以及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基 本概念,也会考查化学反应的分类。解答该类试题时要找准分类标 准,准确掌握各个概念的含义。有些类别之间的差异是很小的,比 如酸性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很多同学把两者混为一谈,其实两 者既不相同,也不包容或并列,而是交叉关系,如 CO 不是酸性氧 化物,而 CO2 既是酸性氧化物又是非金属氧化物,Mn2O7 是酸性氧 化物但不是非金属氧化物等。
【答案】 A
易错 3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为电解质,否 则为非电解质
不对。无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前提条件必须是化合物。 熔融的金属、盐酸、NaCl 溶液等都导电,由于它们属于单质或混合 物,因此不能称为电解质。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臵,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 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_知识总结:氟及其化合物的介绍
氟及其化合物氟,FLUORINE,源自fiuo,“流动”的意思,1771年发现。
氟是所有非金属中最活泼的元素。
只有少数的稀有气体元素拒绝和它相结合。
它能腐蚀不为任何化学药品所动的铂。
在氟气的喷流下,木材或橡胶会马上燃烧──即使是石棉也要烧得赤热。
目录:氟的发现简史氟单质及其性质氟与金属的反应氟与非金属的反应氟与水的反应卤素间的置换反应氟的制备氟化氢和氢氟酸卤化氢的性质氢卤酸的性质卤化氢和氢卤酸的制备氟的氧化物氟的发现简史莫瓦桑(H.Moissan,1852-1907)在化学元素发现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参加的化学家人数相当多的、危险很大的,莫过于单质氟的制取了。
氟是卤族中的第一个元素,但发现得最晚。
从1771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制得氢氟酸到188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Moissan H,1852-1907)分离出单质氟共经历了100多年时间。
在此期间,不少科学家不屈不挠地辛勤地劳动,戴维、盖·吕萨克、诺克斯兄弟等很多人为制取单质氟而中毒,鲁耶特、尼克雷因中毒太深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可以称得上是化学发展史中一段悲壮的历程。
当时,年轻的莫瓦桑看到制备单质氟这个研究课题难倒了那么多的化学家,不但没有气馁,反而下决心要攻克这一难关。
莫瓦桑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他认为,氟这种气体太活泼了,活泼到无法分离的程度。
电解出的氟只要碰到一种物质就能与其化合。
强烈地腐蚀各种电极材料。
如果采用低温电解的方法,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途径。
经过百折不挠的多次实验,1886年6月26日,莫瓦桑终于在低温下用电解氟氢化钾与无水氟化氢混合物的方法制得了游离态的氟。
氟这种最活泼的非金属终于被人类征服了,许多年以来化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终于实现了,莫瓦桑为人类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在此之后,莫瓦桑制备出许多新的氟化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氟代甲烷CF4,沸点只有258K。
他的这项工作,使他成为20世纪合成一系列作为高效的制冷剂的氟碳化合物(氟利昂)的先驱。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3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氯气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
也能与非金属反应: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
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
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
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乙烯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硝化反应+HNO3→-NO2+H2O加成反应+3H2→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金属+酸→盐+H2↑中: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 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表达式:___________。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和蒸发实验1—1 粗盐的提纯注意事项:(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物质除杂与检验1.原则: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2.注意: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习题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学习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例题解析]例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2)写出它们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从组成上看,镁条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
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 (O 〔基础训练〕1.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2.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案:专题一 第一单元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单元课时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争辩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生疏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初步生疏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生疏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争辩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把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依据化合价的变化推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生疏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4.了解化学家争辩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内容,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以“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为切入口,通过故事激发同学从化学的角度去生疏物质世界的爱好,探讨物质的分类方法及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化学家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在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巧克力是情人节的首选礼物,然而化学家却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经争辩,他们发觉在巧克力中含有一些物质,食用后能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爱人更加可爱。
这就是为什么要送巧克力了。
再如臭脚丫,那种气味可不敢恭维,是什么物质如此难闻呢?化学家们争辩发觉,原来是一种叫做“硫醇”的物质作怪,硫醇的结构与我们学过的乙醇相像,只是其中的氧换成了硫。
化学家争辩了硫醇,又利用其特殊的气味,将其少量添加到无色无味的煤气中去。
这样万一煤气泄漏,我们就能闻到其气味了。
这就是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他们绝不只是穿着白大褂,在一堆试管和烧杯中摆布各种药品的人。
对于我们早已习惯的物质世界,化学家们总是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猛烈的探究欲望,他们在分子、原子水平上争辩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重点聚焦1.混合物的别离原理和别离方法。
2.混合物别离方法的操作。
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物质别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二、知识网络本章包括化学实验根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1.实验平安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展操作,是防止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2.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展,并注意对尾气进展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展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混合物的别离和提纯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别离和提纯方法别离和提纯方法别离的物质主要仪器应用举例倾析从液体中别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烧杯、玻璃棒别离沙和水过滤从液体中别离不溶的固体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烧杯粗盐提纯溶解和过滤别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那么不溶别离食盐和沙结晶法从溶液中别离已溶解的溶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分液别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烧杯别离油和水参加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别离用苯提取水溶液中的溴蒸馏从溶液中别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牛角管、温度计从海水中制取纯水吸附除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枯燥管或U形管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4.离子的检验一般来讲,阳离子的检验需选择适宜的阴离子,阴离子的检验需选择适宜的阳离子,并要求具有特别的明显现象。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氮及其化合物1、氮的氧化物:NO2和NON2+O2========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2NO+O2==2NO2一氧化氮:无色气体,有毒,能与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与CO中毒原理相同),不溶于水。
是空气中的污染物。
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与溴蒸气颜色相同)、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此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以上三个反应是“雷雨固氮”、“雷雨发庄稼”的反应。
2、硝酸(HNO3):(1)硝酸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油状液体。
低沸点(83℃)、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呈白雾状。
98%以上的硝酸叫“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9%。
(2)硝酸的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稀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浓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H+作用)后褪色(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用此实验可证明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能氧化大多数金属,但不放出氢气,通常浓硝酸产生NO2,稀硝酸产生NO,如: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①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②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2。
常温下,Fe、Al遇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说成不反应是不妥的),加热时能发生反应:当溶液中有H+和NO3-时,相当于溶液中含HNO3,此时,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得在酸性条件下NO3-与具有强还原性的离子如S2-、Fe2+、SO32-、I-、Br-(通常是这几种)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物生成是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
3、氨气(NH3)(1)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可做红色喷泉实验)。
高一化学必修1 专题三 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苏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化学必修1 专题三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二、考点清单1、了解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知道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2、了解硅酸盐工业及其产品3、了解硅及二氧化硅的重要性质及用途。
4、了解工业上高纯硅的制备方法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一)硅的存在:(1)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居于第二位;(2)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只有以化合态存在的硅。
如SiO2、硅酸盐等;二)硅酸盐及其性质(1)硅酸盐组成的表示方法①盐化学式法如:硅酸钠:Na2SiO3、硅酸钙:CaSiO3,此法用于组成简单的硅酸盐。
②盐氧化物法将硅酸钠(Na2SiO3)改写为氧化物形式:(Na2O·SiO2),如将滑石[Mg3(Si4O10)(OH)]改写为氧化物形式:(3MgO·4SiO2·H2O),将钠长石(NaAlSi3O8)改写为氧化物形式:2(Na2O·Al2O3·6SiO2)(2)硅酸盐的性质①在硅酸盐中,只有极少数的硅酸盐溶于水,Na2SiO3是极少数可溶于水的硅酸盐的一种②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粘稠状,有弱碱性,能粘结磨口玻璃瓶塞。
水玻璃可作粘合剂、防腐剂、耐火材料等。
③Na2SiO3溶液呈碱性,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化学方程式:Na2SiO3 + CO2+ H2O = Na2CO3 + H2SiO3 ↓因此Na2SiO3溶液要密封保存。
三)硅酸盐产品1、传统的硅酸盐产品(1)水泥主要原料:石灰石、黏土(黏土的主要成分为铝的硅酸盐矿物)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和铝酸三钙(3CaO·Al2O3)等。
说明:水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最重要的性质就是水硬性,即跟水混合搅拌并静置后,很容易凝固变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①根据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Cl2Br2I2S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3)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2、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 2+和SO 42-、Ag +和Cl -、Ca 2+和CO 32-、Mg 2+和OH -等3、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 +和C O 32-,HCO 3-,SO 32-,OH-和NH 4+等4、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 +和OH -,OH -和HCO 3-等。
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 3+与S 2-、I -,Fe 2+与NO 3-(H +)等6、发生络合反应:如Fe 3+与SCN -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 ,单位为摩尔(mol)2、 1 mol 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 1 mol 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单位mol -1。
4、 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5.、数学表达式 :=AN Nn 摩尔质量1、定义:1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符号:M 表示,常用单位为g/mol2、数学表达式:n = m/M3、数值:当物质的质量以g 为单位时,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聚集状态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和微粒间的距离。
固、液体影响体积因素主要为微粒的数目和微粒的大小;气体主要是微粒的数目和微粒间的距离。
2、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符号:V m 表达式:V m = ;单位:L·mol -1 在标准状况(0o C,101KPa)下,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 L ,即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
M n m M m n n m M ⋅===,或,或补充:①ρ标=M/22.4 → ρ1/ρ2= M 1 / M 2②阿佛加德罗定律:V 1/V 2=n 1/n 2=N 1/N 2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n V(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 B = n B/V液注意点: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其溶液的体积没有任何关系②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1、检验是否漏水.2、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或量取).○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所需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3)误差分析:物质的分散系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溶液(小于10-9m 〉、胶体(10-9~10-7m)浊液(大于10-7m)2.胶体:(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性质:①丁达尔现象(用聚光手电筒照射胶体时,可以看到在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②凝聚作用(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将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FeCl3 + 3H2O =△= Fe(OH)3(胶体) + 3HCl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 2CO 3 (或NaHCO 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 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 和KNO 3混合物常见物质的检验 略 原子的构成表示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具体的X 原子。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要求掌握1——20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素)互为同位素——会判断 氯气的生产原理(1)工业制法——氯碱工业ZXA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负极正极(2)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MnO2+4HCl (浓) =△= MnCl2+2H2O+Cl2↑反应仪器: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除杂:HCl气体(用饱和食盐水除)、水蒸气(用浓硫酸除)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饱和食盐水法尾气处理:NaOH溶液氯气的性质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化学性质:1. Cl2与金属反应(一般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2. Cl2与非金属反应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3. Cl2与碱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84消毒液成分为NaClO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2、Ca(ClO)2为漂白粉的成分,其中Ca(ClO)2为有效成分氯水Cl2+H2O == HCl+HClO成分分子:H2O、Cl2、HClO离子:H+、Cl-、ClO-、OH-氯水的性质1. 酸性2. 氧化性3. 漂白性4. 不稳定性Cl-的检验:试剂:AgNO3溶液和稀硝酸现象:产生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结论:溶液中有Cl次氯酸的性质1.酸性2.氧化性3.漂白性4.不稳定性:氯气的用途: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单质的物理性质1.状态:气态(Cl2)→液态(Br2)→ 固态(I2)2.颜色:黄绿色(Cl2)→深红棕色(Br2)→紫黑色(I2),颜色由浅到深3.熔、沸点:液态溴易挥发,碘受热易升华4.溶解性:Br2和I2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CCl4等有机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