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统计基础知识中级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公式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公式1.描述性统计公式描述性统计是统计学中最基础和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对数据进行概括性的描述。
以下是常用的描述性统计公式:- 平均数(Mean):指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其观测值的个数。
计算公式为:平均数 = 总和 / 观测值个数。
- 中位数(Median):指将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计算公式为:中位数 = (n + 1) / 2,其中n为观测值个数。
- 众数(Mode):指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对于连续数据,可通过分组频数表找出众数。
- 极差(Range):指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
计算公式为:极差 = 最大值 - 最小值。
2.概率公式概率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以下是常用的概率公式:- 频率概率(Empirical Probability):指事件发生的频率。
计算公式为:频率概率 = 事件发生次数 / 总试验次数。
- 独立事件的乘法公式(Multiplication Rule for Independent Events):指两个或多个事件相互独立时,它们共同发生的概率等于各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乘积。
- 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指在一定条件下事件发生的概率。
计算公式为:条件概率 = 事件发生次数 / 条件出现次数。
- 贝叶斯公式(Bayes' Theorem):指用于计算在已知事件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计算公式为:P(A,B) = P(A) * P(B,A) /P(B),其中P(A)和P(B)分别为事件A和事件B独立发生的概率,P(B,A)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3.假设检验公式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用于判断统计样本与总体之间关系的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假设检验公式:- Z检验公式(Z-test):适用于大样本(样本容量大于30)的情况下,比较样本均值和总体均值的差异。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课件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课件统计基础知识是中级统计师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于从事统计分析工作的人员来说,熟悉统计基础知识是必备的技能。
本课件旨在为中级统计师提供关于统计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
1. 统计的定义和作用:统计是指通过收集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得出有关特定总体的结论。
统计在实证研究、决策制定和预测预警等领域起到重要的作用。
2. 统计数据的分类:统计数据主要可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两类。
定量数据是以数字表示的数据,可进行数值运算和统计分析;而定性数据是以描述性词语表示的数据,不能进行数值运算。
3. 统计指标:统计指标是对统计数据进行度量和描述的方法。
包括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和相关性指标等。
常用的中心趋势指标有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离散程度指标包括标准差和方差;相关性指标包括相关系数和协方差。
4. 抽样方法和抽样误差:抽样是从总体中选择部分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常见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
抽样误差是由于样本抽取导致的样本与总体之间的差异。
5.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推断方法,用于判断样本数据与总体参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检验包括设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选择合适的检验统计量和确定显著性水平等步骤。
6.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可利用相关系数进行度量;回归分析用于建立和解释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包括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
7.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主要用于研究随时间变化的数据,从而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变化规律。
常见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有平滑法、趋势分析和季节性分解等。
通过学习本课件,中级统计师将能够全面掌握统计基础知识,为实际应用中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提供准确的技术支持,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中考数学统计与概率基础知识
中考数学统计与概率基础知识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中考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本文将从概率与统计的概念、统计数据的描述与分析以及概率的计算等方面介绍中考数学中的基础知识。
一、概率与统计的概念1. 概率的定义概率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的取值范围为0-1,其中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必然发生。
一般情况下,概率用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表示。
2. 统计的定义统计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以了解和描述一定现象或现象的规律性。
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统计数据的描述与分析1. 数据的收集在进行统计分析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实验观测等方式进行。
收集到的数据应具有代表性,以确保统计结果准确可靠。
2. 数据的整理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包括数据的录入、分类、排序等。
通过数据的整理,可以更好地进行后续的统计分析。
3. 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两个方面。
描述性统计主要是对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包括频数、众数、中位数、均值等。
推论性统计则是通过样本数据的分析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三、概率的计算1. 随机事件随机事件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在计算概率时,首先要确定随机事件的样本空间和样本点,并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计算概率。
2. 概率的计算方法概率的计算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频率法和几何法。
频率法是指通过大量实验或观测数据来计算概率。
几何法是指通过对几何模型进行分析和推理来计算概率。
四、概率与统计的应用1. 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是统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从总体中随机选择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2. 概率统计模型概率统计模型是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概率理论来描述和分析一定现象的数学模型。
中级质量工程师历年考题解答327523.doc
2001年开始,全国质量专业中级资格统一考试试题详细解答第一章 概率统计基础知识Ⅰ、单项选择题1、设5个产品中有3个合格品,2个不合格品,从中不放回地任取2个,则取出的2个产品中恰有1个合格品的概率为( ).A 、0.1B 、0.3C 、0.5D 、0.6解:因满足古典概型两个条件:⑴基本事件(样本点)总数有限,⑵等可能,故采用古典概率公式:()k P A n=. 设A={2个产品中恰有1个合格},则()1132253261!1!0.654102!C C P A C ⋅⋅====⨯. 故选D .2、从参数0.4λ=的指数分布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量为25的样本,则样本均值251125i i x x ==∑的标准差为( ). A 、0.4 B 、0.5 C 、1.4 D 、1.5解:根据结论:当总体分布不为正态分布时,只要其总体均值μ和总体方差2σ存在,则在n 较大时,其样本均值2,xN n σμ⎛⎫ ⎪⎝⎭. 因指数分布的标准差11 2.50.4σλ===, 故样本均值x的标准差0.5x σ===. 故选B . 3、设1X ,2X ,……,n X 是来自正态总体()2,N μσ的一个样本,x 与2s 分别是其样本均值与样本方差,则概率()3P X <可按( )估计.A 、3s Fx -⎛⎫ ⎪⎝⎭ B 、23x F s ⎛⎫- ⎪⎝⎭ C 、3x s ⎛⎫-Φ ⎪⎝⎭ D 、x ⎛⎫Φ 解:因⑴正态均值μ的无偏估计有两个:样本均值x ,样本中位数x , ⑵正态方差2σ的无偏估计只有一个:样本方差2s ,故根据“标准化”定理:若X ~()2,N μσ,则X U μσ-=~()0,1N ,应有()3333X x P X P s μμμσσσ⎛⎫----⎛⎫⎛⎫<=<=Φ=Φ ⎪ ⎪ ⎪⎝⎭⎝⎭⎝⎭. 故选C .4、设随机变量X 与Y 相互独立,方差分别为2与1,则32U X Y =-的方差为( ).A 、8B 、14C 、20D 、22解:因方差性质:⑴()[]2Var aX b a Var X +=, ⑵()()()1212Var X X Var X Var X ±=+故所求()()()()223232Var U Var X Y Var X Var Y =-=+ 924122=⨯+⨯=.故选D .5、某公司对其250名职工上班途中所需时间进行了调查,下面是频率分布表:(](](](](]01010202030304040500.100.240.340.180.14所需时间,,,,,频率 该公司职工上班所需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的有( )人.A 、160B 、165C 、170D 、175解:根据离散型X 的概率取值的含义,设X ={职工上班所需时间}, 因()300.10.240.340.68P X ≤=++=,故所求人数为250×0.68=170(人).故选C .6、设A 与B 为互不相容事件,若()12P A =,()13P B =,()P AB =( ). A 、12 B 、13 C 、16 D 、56 解:根据题意,利用维恩图, ()()12P AB P A ==. 故选A .7、样本空间Ω含有35个等可能的样本点,而事件A 与B 各含有28个和16个样本点,其中9个是共有的样本点,则()P A B =( ).A 、913B 、716C 、916D 、1320 解:根据题意,利用维恩图, ()16971616P A B -==. 故选B .8、可加性公理成立的条件是诸事件( ).A 、相互独立B 、互不相容C 、是任意随机事件D 、概率均大于0. 解:根据性质:⑴若A 、B 为任意事件,则P (A ∪B )()()()P A P B P AB =+-, ⑵若1A ,2A ,…,n A 互不相容(“相互独立”比“互不相容”条件高), 则P (1A ∪2A ∪…∪n A )()()12P A P A =++…()n P A +, 又“可加性公理”是指⑵,故选B .9、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取值范围在( ).A 、()0,1B 、(),-∞+∞C 、()0,+∞D 、[)0,+∞ 解:因X 不服从正态分布,但ln X 服从正态分布,则称X 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又因中学数学即知“零和负数没有对数”,故若ln X ~()2,N μσ,则()0,X ∈+∞.故选C .10、加工某零件需经过三道工序,已知第一,第二,第三道工序的不合格率分别是2%,4%,7%,且各道工序互不影响,则经三道工序加工出来的批产品的不合格品率是( ).A 、0.130B 、0.125C 、0.025D 、0.275 解:设A={经三道工序加工出来的是不合格品},i A ={第i 道工序加工的是不合格品},i=1,2,3,则顺此思路解题太繁(因任一道工序出错最后都是不合格品). 于是,A ={经三道工序加工出来的是正品},并且,123A A A A =⋅⋅(每道工序都是正品,才能保证最后是正品). 因123,,A A A 相互独立,故()()()()()123123P A P A A A P A P A P A =⋅⋅=⋅⋅()()()123111P A P A P A =---⎡⎤⎡⎤⎡⎤⎣⎦⎣⎦⎣⎦()()()10.0210.0410.070.875=---,故所求()()110.8750.125P A P A =-=-=.故选B .11、事件A,B,C 的概率分别标明在下面的维思图上,则()P AB C =( ).A 、110B 、15C 、25D 、12 解:根据“条件概率”和“事件的交”两个定义,()()()0.040.0410.080.160.040.120.410P ABC P AB C P C ====+++. 故选A .12、某地随机调查了一群20岁左右的男女青年的体重情况,经计算平均体重及标准差分别为:男:60.29X = 4.265s =女:48.52X = 3.985s =为了比较男青年体重间的差异和女青年体重间的差异,应选用的最适宜的统计量是( ).A 、样本均值B 、样本方差C 、样本标准差D 、样本变异系数 解:因样本标准差s 与样本均值x 之比称为样本变异系数V C s x =, 又因样本变异系数是在消除量纲影响后反映了样本的分散程度, 故选D .13、若一次电话的通话时间X (单位:分)服从参数为0.25的指数分布,打一次电话所用的平均时间是( )分钟.A 、0.25B 、4C 、2D 、2.25解:因若X ~()Exp λ,即X 服从参数为λ>0的指数分布,其中(),00,0x e x p x x λλ-⎧≥=⎨<⎩又因指数分布()Exp λ的均值()1E X λ=, 故所求平均时间为()140.25E X ==(分钟). 故选B .14、已知()0.3P A =,()0.7P B =,P (A ∪B )0.9=,则事件A 与B ( ).A 、互不相容B 、互为对立事件C 、互为独立事件D 、同时发生的概率大于0 解:因若A,B 为任意事件,则()()()()P AB P A P B P A B =+-, 故“移项”得()()()()P A B P A P B P A B =+-0.30.70.90.1=+-=,这说明A 与B 同时发生的概率为0.1,故选D .15、设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2λ=的泊松分布,则()2P X ≤=( ).A 、2e -B 、23e -C 、25e -D 、27e -解:因若X ~()P λ,即X 服从参数为λ>0的泊松分布,其中(),0,1,2,!xP X x e x x λλ-===…故所求()()()()2012P X P X P X P X ≤==+=+= 0122222220!1!2!e e e ---=++ 2222225ee e e ----=++=,故选C .16、设X 与Y 为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且()4Var X =,()9Var Y =,则随机变量2Z X Y =-的标准差为( ).A 、1BC 、5 D解:因方差性质:⑴()()2Var aX b a Var X +=, ⑵()()()1212Var X X Var X Var X ±=+,故方差()()()()222Var Z Var X Y Var X Var Y =-=+ =4×4+9=25,故所求标准差为()5Z σσ====.故选C .17、设二项分布的均值等于3,方差等于2.7,则二项分布参数p =( ).A 、0.9B 、0.1C 、0.7D 、0.3解:因若X ~(),b n p ,即X 服从参数为n 、p 的二项分布,其中 ()()1n x x n P X x p p x -⎛⎫==- ⎪⎝⎭,0,1,2,x =…,n 又因二项分布(),b n p 的均值与方差分别为()()(),1E X np Var X np p ==-,故()3 2.710.90.1,31 2.7np p p np p =⎧⎪⎪⇒-==⇒=⎨⎪-=⎪⎩ 故选B .18、某种型号的电阻服从均值为1000欧姆,标准差为50欧姆的正态分布,现随机抽取一个样本量为100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标准差为( ).A 、50欧姆B 、10欧姆C 、100欧姆D 、5欧姆解:因电阻~()21000,50N ,又因当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2,N μσ时,样本均值x 的抽样分布就是2,N n σμ⎛⎫ ⎪⎝⎭,x的标准差x σ= 故所求x的标准差为5x σ==(欧姆). 故选D .19、某种动物能活到20岁的概率为0.8,活到25岁的概率为0.4,如今已活到20岁的这种动物至少能再活5年的概率是( ).A 、0.3B 、0.4C 、0.5D 、0.6解:设x A ={能活到x 岁},则()()20250.8,0.4.P A P A == 因()()()2025252020P A A P A A P A ⋅=, 又因动物活到25岁必先活到20岁,即2520A A ⊂,故上式分子()()202525P A A P A ⋅=, 故所求()()()252520200.40.5.0.8P A P A A P A === 故选C .Ⅱ、多项选择题20、事件的表示有多种方法,它们是( ).A 、用明白无误的语言表示B 、用集合表示C 、用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表示D 、用随机变量的取值表示解:根据随机事件的概念,故选A 、B 、D .21、设u α是标准正态分布的α分位数,则有( ).A 、0.2u >0B 、0.3u <0C 、0.50u =D 、0.7u <0E 、0.8u >0 解:根据分位数的概念,如图,U 的α分位数u α是满足下式的实数:()P U u αα≤=,其中01α≤≤.故选B 、C 、E .22当用估计量θ∧估计参数θ时,其均方差2MSE B Var θθθ∧∧∧⎡⎤⎛⎫⎛⎫⎛⎫=+ ⎪ ⎪ ⎪⎢⎥⎝⎭⎝⎭⎝⎭⎣⎦, 一个好的估计要求( ).A 、B θ∧⎛⎫ ⎪⎝⎭愈小愈好 B 、B θ∧⎛⎫ ⎪⎝⎭愈大愈好 C 、Var θ∧⎛⎫ ⎪⎝⎭愈大愈好 D 、Var θ∧⎛⎫ ⎪⎝⎭愈小愈好 解:设θ∧是θ的估计量,则θ∧的均方误差为222.M S E E E E B V a r θθθθθθθ∧∧∧∧∧∧⎡⎤⎡⎤⎡⎤⎛⎫⎛⎫⎛⎫⎛⎫⎛⎫=-+-=+ ⎪ ⎪ ⎪ ⎪ ⎪⎢⎥⎢⎥⎢⎥⎝⎭⎝⎭⎝⎭⎝⎭⎝⎭⎣⎦⎣⎦⎣⎦ 其中:⑴偏倚B E θθθ∧∧⎛⎫⎛⎫=- ⎪ ⎪⎝⎭⎝⎭是θ∧的均值与θ的差, 当0B θ∧⎛⎫= ⎪⎝⎭,即E θθ∧⎛⎫= ⎪⎝⎭时称θ∧是无偏的.故选A . ⑵方差2Var E E θθθ∧∧∧⎡⎤⎛⎫⎛⎫=- ⎪ ⎪⎢⎥⎝⎭⎝⎭⎣⎦是θ∧对其均值E θ∧⎛⎫ ⎪⎝⎭差的平方的均值,显然,对于无偏估计,方差Var θ∧⎛⎫ ⎪⎝⎭越小越好. 故选D .23、设U 为标准正态随机变量,其分布函数记为()U Φ.若a 为正数,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有( ).A 、()()P U a a >=ΦB 、()()21P U a a <=Φ-C 、()()P U a a >-=ΦD 、()()22P U a a <=ΦE 、()()21P U a a >=-Φ⎡⎤⎣⎦ 解:如图,理解并记忆标准正态分布:()()P U a a ≤=Φ. ⑴()()21P U a a <=Φ-.故选B .⑵由()()()()1,1a a P U a a Φ-=-Φ>=-Φ,得()()1P U a a >-=-Φ-()11a =--Φ⎡⎤⎣⎦()a =Φ.故选C .⑶利用⑴,()()()1121P U a P U a a >=-<=-Φ-⎡⎤⎣⎦ ()()2221a a =-Φ=-Φ⎡⎤⎣⎦.故选E .24、设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16,0.9b ,则其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 ). A 、() 1.6E X = B 、()14.4E X =C 、() 1.44X σ=D 、() 1.2X σ=解:根据结论,若X ~(),b n p ,则()(),E X np X σ==由X ~()16,0.9b ,得:⑴()160.914.4E X =⨯=.故选B .⑵() 1.2X σ==. 故选D .25、设A 与B 是任意两个事件,其概率皆大于0,则有( ).A 、()()()P AB P A P B =+ B 、()()()P A B P A P AB -=-C 、()()()P AB P A P B =D 、()()()()P A B P B P B A P A = 解:依选项顺序逐个讨论:对于A ,缺少条件“A 、B 互不相容”,故弃A .对于B ,利用维恩图,()()()P A B P A P A B -=-()()P A P AB =-.故选B .对于C ,缺少条件“相互独立” .故弃C .对于D ,由条件概率和乘法公式:()()()()()P AB P A B P B P B A P A =⋅=⋅.故选D .26、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关于样本量、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α、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A 、在相同样本量下,减小α,必导致β增大B 、在相同样本量下,减小α,β不一定增大C 、在相同样本量下,减小β,必导致α增大D 、在相同样本量下,减小β,α不一定增大E 、要使α、β皆小,只有增加样本量.解:根据结论:⑴在相同样本量n 下,要使α小,必导致β大.故选A .⑵在相同样本量n 下,要使β小,必导致α大.故选C .⑶要使α、β都小,只有增大样本量n 才可.故选E .27、某打字员在一页纸上打错字的字数X 服从 2.3λ=的泊松分布,则有( ).A 、一页纸上无打错字的概率为 2.3e -B 、一页纸上平均错字数为2.3个C 、一页纸上错字数的标准差为2.3个D 、一页纸上有多于1个错字的概率为 2.31 3.3e --解:因若X ~()P λ,即X 服从参数为0λ>的泊松分布,其中(),0,1,2,!xP X x e x x λλ-===…并有结论,()()(),,E X Var X X λλσ===故:⑴0x =时,()02.3 2.32.300!P X e e --===.故选A . ⑵根据均值的含义,() 2.3E X =.故选B .⑶()()()()111101P X P X P X P X >=-≤=-=+=⎡⎤⎣⎦12.3 2.32.3 2.310!1!e e --=-- 2.3 2.3 2.31 2.31 3.3e e e ---=--=- .故选D .28、设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b n p ,已知() 2.4E X =,() 1.44Var X =,则两个参数n 与p 为( ). A 、0.4p = B 、0.6p = C 、6n = D 、4n =解:因有结论,若X ~(),b n p ,则()()(),1E X np Var X np p ==-, 故()2.4 1.4410.610.60.4..2.41 1.44np p p A np p =⎧⎪⎪⇒-==⇒=-=⎨⎪-=⎪⎩故选 将0.4p =代入 2.42.460.4np n =⇒==.故选C . 29、描述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 、样本极差B 、样本方差C 、样本标准差D 、样本中位数 解:因有结论,描述样本分散程度的统计量有:⑴样本极差()()1n R x x =-.故选A .⑵样本方差()22111ni i s x x n ==--∑.故选B .⑶样本标准差s =C .30、从均值μ已知,方差2σ未知的总体中抽得样本123,,X X X ,以下属于统计量的是( ).A 、 {}123max ,,X X XB 、12X X μ+-C 、12X X +D 、1X μσ-解:因不含未知参数的样本函数称为统计量,又因μ是已知,2σ是未知,故:⑴ {}123max ,,X X X 是统计量.故选A .⑵12X X μ+-是统计量.故选B .⑶12X X +是统计量.故选C .31、随机变量是1X 和2X 服从的分布分别是()21,N μσ和()22,N μσ,概率密度函数分别是()1p x 和()2p x ,当12σσ<时,研究()1p x 和()2p x 的图形,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1p x 和()2p x 图形的对称轴相同B 、()1p x 和()2p x 图形的形状相同C 、 ()1p x 和()2p x 图形都在x 轴上方D 、()1p x 的最大值大于()2p x 的最大值解:根据正态分布X ~()2,Nμσ中两个参数μ、σ对图形的影响: ⑴μ→小,对称轴越靠近原点;μ→大,对称轴越远离原点. ⑵σ→小,钟形线高瘦;σ→大,钟形线矮胖.故:⑴因()1p x 、()2p x 的μ相等,故选A .⑵根据密度函数的非负性,故选C .⑶因12σσ<且μ相等,故选D .32、考察如下三个样本,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样本1 均值1x ,方差21s , 样本2 均值2x ,方差22s , 样本3 均值3x ,方差23s , 它们的均值与方差间存( )关系. A 、123X X X == B 、123X X X >>C 、222132s s s >> D 、222123s s s >> D 、222312s s s >> 解:根据:⑴样本均值x 是描述样本的集中位置,11ni i x x n ==∑;⑵样本方差2s 是描述样本的分散程度,()22111ni i s x x n ==--∑. 故:⑴1235x x x ===,故选A .(可以具体计算,这里省略,其实可以由图用眼看出结论). ⑵因2s 是描述样本的分散程度,故选E .(仅对此小题而言,因考场上的时间十分宝贵,故千万别去具体计算,靠理解,靠用眼看即容易得到结论).33、设某产品长度X ~()215,0.05N ,若产品长度的规范限为150.1±,则不合格品率为( ).A 、()()22Φ+Φ-B 、 ()22Φ-C 、()22ΦD 、()212-Φ⎡⎤⎣⎦E 、()()22Φ-Φ-解:依题意,均值15μ=,标准差0.05σ=,而所谓不合格是指:包括⑴低于下规格限150.114.9L T =-=;⑵高于上规格限150.115.1U T =+=.因分别求概率:()()14.91514.920.05P X -⎛⎫<=Φ=Φ- ⎪⎝⎭, ()()15.11515.11120.05P X -⎛⎫>=-Φ=-Φ⎪⎝⎭ . 故所求不合格率()()212P =Φ-+-Φ()()2112=Φ-+--Φ-⎡⎤⎣⎦()22=Φ- 故选B .()212=-Φ⎡⎤⎣⎦. 故选D .34、设 u α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A 、0.30u >B 、0.50u =C 、0.70u <D 、0.30.70u u +=E 、0.30.71u u +=解:⑴参见21题图,因0.50u =,故选B.⑵因1u u αα-=-,故0.30.70u u +=,故选D.35、设A 、B 是两个随机事件,则有( ).A 、()()()P AB P A P B ≥+ B 、()()()P A B P A P B ≤+C 、()()(){}min ,P AB P A P B ≥D 、()()(){}min ,P AB P A P B ≤E 、()()P A B P AB ≥解:利用一般意义下的维恩图,故选B 、D 、E .36、随机变量X 有如下概率分布23580.20.40.30.1XP 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有( ).A 、()30.5P X ≤=B 、()2.7 5.10.7P X <<=C 、() 2.9E X =D 、() 3.9E X = E 、()4.20.1P x ≥=解:根据离散型X 的分布:⑴()2.7 5.10.40.30.7P X <<=+=,故选B .⑵()20.230.450.380.1 3.9i iE X x p ==⨯+⨯+⨯+⨯=∑,故选D . 37、在随机试验中,若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0.05,下面诸陈述中正确的是( ).A 、做100次这种试验,A 必发生5次B 、做100次这种试验,A 可能发生5次左右C 、做40次这种试验,A 发生2次左右D 、多次重复(如10000次)这种试验,A 发生的频率约为5%解:根据随机事件A 发生的概率()0.055%P A ==的含义,故选B 、D .(其中C 的数量关系不对)38、设某质量特性X ~()2,N μσ,USL 与LSL 为X 的上、下规范限,则不合格品率L U p p p =+,其中( ).A 、L LSL p μσ-⎛⎫=Φ ⎪⎝⎭B 、1L LSL p μσ-⎛⎫=-Φ ⎪⎝⎭C 、 U USL p μσ-⎛⎫=Φ⎪⎝⎭ D 、1U USL p μσ-⎛⎫=-Φ ⎪⎝⎭ 解:⑴参见教材32页,必须记忆符号:①下规格限L T LSL =;②上规格限U T USL =. ⑵参见33题,设低于下规格限概率为()L L L T p P X T μσ-⎛⎫=<=Φ ⎪⎝⎭, 高于上规格限概率为()1U U U T p P X T μσ-⎛⎫=>=-Φ⎪⎝⎭ 则不合格率L U p p p =+.故选A 、D .39、设12,,x x …,n x 是简单随机样本,则有( ).A 、12,,x x …n x 相互独立B 、12,,x x …n x 有相同分布C 、12,,x x …n x 彼此相等D 、1x 与()122x x +同分布E 、1x 与n x 的均值相等解:根据“简单随机样本”的两个条件:⑴随机性;⑵独立性. 故选A 、B 、E .40、设12,x x ,…n x 是来自正态分布总体()2,Nμσ的一个样本,则有( ).A 、11ni i X n =∑是μ的无偏估计 B 、211n i i X n =⎡⎤⎢⎥⎣⎦∑是2μ的无偏估计 C 、()2111ni i X X n =--∑是2σ的无偏估计Dσ的无偏估计E 、211n i i X n =∑是μ的无偏估计 解:根据结论:若12,x x ,…n x 是来自正态分布总体()2,N μσ的一个样本, 则:⑴正态均值μ的无偏估计有两个:样本均值x ,样本中位数x ; ⑵正态方差2σ的无偏估计只有一个:样本方差2s .故选A 、C .41、设[],L U θθ是θ的置信水平为1α-的置信区间,则有( ).A 、α愈大,置信区间长度愈短B 、α愈大,置信区间长度愈长C 、α愈小,置信区间包含θ的概率愈大D 、α愈小,置信区间包含θ的概率愈小E 、置信区间长度与α大小无关解:根据“1α-置信区间”的含义是:所构造的区间[],L U θθ能盖住未知参数θ的概率等于1α-.(一般取190%0.1αα-=⇒=) 故选A 、C .42、设随机变量X ~()2,N μσ,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有( ). A 、()()P X P X μσμσ>+=≤-B 、()()22P X P X μσμσ≥+><+C 、()()23P X P X μσμσ<->>+D 、()()P X P X μσμσ>-<<+E 、()()1P X P X μσμσ>++≤-=解:借助一般正态分布X ~(),N μσ的曲线(即钟形线)形象直观, 故选A 、C .第一章试题解答完。
概率统计知识点
概率统计知识点概率统计是一门研究事件可能性和规律性的数学分支,它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科学研究、经济决策还是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概率统计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点,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通常用0到1之间的数表示。
概率越接近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概率越接近0,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概率的计算可以通过将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试验次数来得到。
二、事件的独立性和相关性在概率统计中,事件的独立性和相关性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独立事件指的是事件A的发生与事件B的发生没有任何关联性,即两个事件之间相互独立;相关事件则相反,事件A的发生与事件B的发生存在关联性。
通过了解事件之间的独立性和相关性,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复杂事件的概率。
三、概率分布函数概率分布函数是概率统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描述了一个随机变量的各个可能取值的概率。
常见的概率分布函数有正态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等。
正态分布是自然界中许多现象的规律性表现,它具有钟型曲线的特征。
二项分布常用于描述两种互斥事件的发生情况,而泊松分布则常用于描述单位时间或单位区间内某一事件的发生次数。
四、抽样与统计推断在概率统计中,我们经常需要从一个大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来得出关于总体的推断。
抽样是概率统计的基础,通过合理地抽样,我们可以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的特征进行估计。
统计推断是在样本数据的基础上,使用统计方法对总体特征进行估计和判断。
五、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是概率统计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可以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预测和决策。
假设检验是概率统计中用于判断研究结果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的方法。
通过对比样本观察结果与原假设之间的差异,进而判断样本观察结果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
六、实际应用概率统计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初中概率与统计的重点知识点整理
初中概率与统计的重点知识点整理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率与统计知识,以便能够理解和使用概率与统计的方法。
下面是初中概率与统计的重点知识点整理。
1.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 随机事件:概率论中的事件是指一个可能发生或不发生的结果。
例如,扔一次硬币,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都是可能的事件。
- 样本空间:样本空间是指一个随机试验中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例如,扔一次硬币,样本空间可以是{正面,反面}。
2. 概率的定义和性质- 概率:概率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用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来表示,其中0表示不可能事件,1表示一定事件。
- 概率的性质:概率具有以下几个性质:- 非负性:概率不会是负数。
- 规范性:整个样本空间的概率为1。
- 加法规则:对于两个互不相容的事件A和B,它们的概率之和等于它们的并事件的概率。
- 互斥事件的加法规则:如果两个事件互斥,则它们的概率之和等于各自的概率之和。
3.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 随机变量:随机变量是指取决于随机试验结果的变量。
随机变量可以是离散的或连续的。
- 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是指随机变量在每个可能取值上的概率。
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可以用概率分布函数或概率质量函数来描述。
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可以用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
4. 频率与概率- 频率:频率是指某一事件在一系列试验中出现的次数与总试验次数的比值。
当试验次数无限多时,频率趋近于概率。
- 概率与频率的关系:概率和频率都描述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近似关系。
当试验次数趋近于无穷大时,频率趋近于概率。
5. 统计描述- 统计描述:统计描述用于描述和总结数据的特征。
常见的统计描述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范围等。
- 平均数: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
平均数可以用于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 中位数:中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序后,中间位置的数。
2023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
2023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分析、解释、展示和组织数据的学科。
作为中级统计师,掌握统计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2023中级统计师考试中涵盖的统计基础知识。
一、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它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主要分支。
描述统计主要关注对已有数据的整理、总结和展示,推断统计则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来对总体进行推断。
二、数据类型与数据收集数据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可以用数字表示的,如年龄、身高等;定性数据是描述性的,如性别、颜色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验和观察等方法来获取数据。
三、数据的整理与描述数据的整理与描述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步骤。
常见的描述统计量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均值是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的值,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值,标准差是数据离均值的平均距离。
四、概率与概率分布概率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
概率分布是描述随机变量取值的分布情况。
常见的概率分布有正态分布、泊松分布、二项分布等。
正态分布是一种对称的连续概率分布,泊松分布描述单位时间内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二项分布描述了重复进行相同试验中成功次数的概率。
五、统计推断与假设检验统计推断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来对总体进行推断。
假设检验是判断统计推断的方法之一,它包括设置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选择显著性水平、计算检验统计量和判断拒绝域等步骤。
六、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则进一步探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关系数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回归方程可以用来预测因变量的取值。
七、抽样与调查抽样是从总体中选择部分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
调查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的方法。
八、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是通过对产品或过程进行检验和监控来保证质量的方法。
2023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3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考试真题及
答案
以下是2023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考试的部分真题及答案:
1. 第一题
题目: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概率分布。
答案: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正态分布、泊松分布和二项分布。
2. 第二题
题目:什么是样本均值?如何计算样本均值?
答案:样本均值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中所有观察数值的平均值。
计算样本均值的方法是将所有观察值相加,然后除以观察值的总数。
3. 第三题
题目:什么是假设检验?请简要描述假设检验的步骤。
答案:假设检验是一种统计推断方法,用于验证关于总体参数的陈述。
假设检验的步骤包括:设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选择显著性水平、计算检验统计量、确定拒绝域和做出结论。
4. 第四题
题目:请解释什么是相关系数。
答案: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它的取值范围从-1到1,其中-1表示完全负相关,1表示完全正相关,0表示没有线性关系。
注意:以上答案仅为示例,实际考试中可能会有其他题目和答案。
为了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请务必复全面、系统的统计基础知识。
祝您考试顺利!。
概率和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和统计知识点总结1. 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工具。
在概率论中,我们研究的对象是随机实验,即是某种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和其相应的概率。
概率的基本概念包括样本空间、事件、概率的定义和性质等。
样本空间是指随机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即是样本空间中的某一部分。
事件的概率就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概率的定义有频率派和贝叶斯派的不同观点,频率派认为概率是频率的极限,贝叶斯派认为概率是主观的相信程度。
概率的性质包括非负性、规范性、可加性等。
2. 常见的概率分布在概率论中,概率分布是表示随机变量取值可能性的函数。
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离散型概率分布和连续型概率分布。
离散型概率分布包括伯努利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
伯努利分布描述的是一个随机变量只有两个可能取值的概率分布,二项分布表示的是n重伯努利试验的概率分布,泊松分布描述的是单位时间或单位面积内随机事件出现次数的概率分布。
连续型概率分布包括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
均匀分布描述的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变量取值均匀分布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布是一种对称的连续型概率分布,指数分布描述的是一个随机事件首次发生的时间间隔的概率分布。
3. 统计参数估计统计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
在统计学中,总体参数是描述总体特征的变量,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数据。
参数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是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的具体值。
常见的点估计方法包括最大似然估计、矩估计等。
最大似然估计是通过寻找数据使得似然函数最大化的方法来估计总体参数,矩估计是利用样本矩来估计总体矩。
区间估计是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的区间范围。
区间估计的原理是通过置信区间来估计总体参数的范围,通常使用样本均值和标准差来构建置信区间。
4.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用来验证总体参数的方法。
在假设检验中,我们设定一个或者两个关于总体参数的假设,然后利用样本数据进行检验。
概率统计每章知识点总结
概率统计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基本概念1.1 概率的概念1.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3 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概率的定义、随机变量的概念以及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律。
概率是描述事物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工具,是对随机事件发生规律的度量和描述。
随机变量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描述随机现象的特征和规律。
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律则是概率统计中重要的两个定律,它们描述了大量独立随机变量的和的分布规律。
第二章: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2.1 古典概型2.2 几何概型2.3 等可能概型2.4 条件概率2.5 独立性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包括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等可能概型、条件概率和独立性。
古典概型是指实验的样本空间是有限的且每个样本点的概率相等的情形,可以直接计算出随机事件的概率。
几何概型是指随机事件的概率与其所在的几何形状有关,需要通过几何方法来计算。
等可能概型是指实验的样本空间是有限的,但不同样本点的概率不一定相等,需要通过计算总体概率来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第三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3.1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3.2 数学期望3.3 方差3.4 常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3.5 常用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第三章主要介绍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知识,包括随机变量的概念、数学期望、方差以及常用的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随机变量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可以是离散型的也可以是连续性的。
数学期望和方差是描述随机变量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它们能够描述随机变量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用的分布包括伯努利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常用的分布包括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
第四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4.1 二维随机变量4.2 多维随机变量4.3 边际分布4.4 条件分布4.5 独立性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知识,包括二维随机变量、多维随机变量、边际分布、条件分布和独立性。
中考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大全
中考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大全一、统计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完全调查。
-图表的制作:频数表、频率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数据的分析和解读:-中心趋势: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发散程度:极差、方差、标准差。
-相关性分析:散点图、相关系数。
3.概率:-事件与样本空间:事件、样本空间、基本事件、对立事件。
-概率的定义和性质:概率的定义、概率的性质、互斥事件、对立事件。
-概率的计算:排列组合、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条件概率、独立事件。
4.事件的统计:-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频率与概率:频率、频率分布、相对频率、长期频率转化为概率。
5.概率的应用:-事件的组合与分解:事件的并、交与差。
-概率的计算:事件的概率计算、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相互不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
-事件的分类: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
二、常见问题1.误差分析:-统计结果的误差分析:标准误差、置信区间。
2.统计图表的解读:-频数表与频率表:数据的分组与整理。
-条形图与折线图:数据的分布情况。
-饼图与扇形图:数据的占比情况。
3.概率计算:-排列组合问题:计算事件的可能性个数。
-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计算事件的概率。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计算事件的概率。
三、解题思路1.分析问题:-确定问题是属于统计还是概率的范畴。
-确定所给数据的意义和目的。
2.思维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善于利用已知条件和问题的特点。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问题具体情况和要求。
-根据问题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或概率方法。
四、解题步骤1.阅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问题的具体要求和限制条件。
-理解题目中所给的数据和条件。
2.分析问题:-根据题目的意义和目的,确定问题类型(统计或概率)。
-分析问题的具体情况和要求。
3.利用知识和方法:-运用已有的统计和概率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点总结
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点总结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它们涵盖了很多基础知识点。
本文将对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概率的定义与性质、统计的基本概念、常见概率分布及应用等。
一、概率的定义与性质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数值。
一般用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概率的性质包括互斥事件概率、对立事件概率、加法法则、乘法法则和全概率公式等,这些性质为我们计算概率提供了基础。
互斥事件概率指的是互不相容的事件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为0。
对立事件概率是指事件A与其非事件发生的概率之和为1。
加法法则是指两个事件相加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概率的和减去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乘法法则是指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两个事件概率的乘积。
全概率公式是指将所有可能性发生的概率加起来等于1。
二、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是通过对观察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以求得总体特征及其不确定性的一门学科。
在统计学中,有几个基本概念需要了解。
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观察数据。
样本空间是指所有可能的抽样结果的集合。
频数是指在某个区间内观察到的样本数量。
频率是指频数与总样本数之比。
均值是指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可以用于描述数据集中程度。
标准差是指数据偏离均值的度量,它反映了数据的波动程度。
三、常见概率分布及应用常见的概率分布有正态分布、泊松分布和二项分布等,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实际问题。
正态分布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布,它的概率密度函数呈钟形曲线。
正态分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身高体重的测量、学习成绩的评估等。
泊松分布是用于描述单位时间或单位空间内随机事件发生次数的分布。
它适用于描述稀有事件的发生概率,如电话接线员接到电话的次数、化学反应发生的次数等。
二项分布是用于描述重复进行的一系列相互独立的是/非试验的概率分布。
它适用于有固定次数试验,且每次试验结果只有两种可能的情况,如硬币的正反面、商品的合格不合格等。
初中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总结
初中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总结统计与概率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概率的计算。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总结初中统计与概率的主要知识点。
一、统计学知识点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学的基础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等方式收集数据。
然后,我们需要用表格、图表等工具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呈现,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推理。
2. 统计属性统计属性是一组描述数据特征的度量,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等。
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列,找出中间的数值,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
3. 图表与统计图图表与统计图是用来展示数据的重要工具。
常见的统计图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条形图适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折线图适用于表示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饼图适用于显示不同类别数据在整体中的占比。
4. 概率统计概率统计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可以用分数、小数或百分比表示,范围从0到1。
事件的概率越大,就越有可能发生。
二、概率学知识点1. 随机事件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事件。
例如,掷硬币的结果、抽取扑克牌的花色等都属于随机事件。
为了描述事件的概率,我们可以使用等可能原则,即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2. 事件的概率事件的概率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的计算可以使用频率法、古典概率法、几何概率法等多种方法。
频率法是通过实验统计事件发生的次数,再除以总实验次数得到。
古典概率法是基于事件的样本空间中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的假设。
几何概率法是通过几何形状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3. 事件的互斥与独立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情况,即它们的交集为空。
独立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之间没有相互影响的情况,即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另一个事件的发生无关。
初中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
1 2 3 4 5 6 7 8 9 10-环78 9 10初中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一、统计的基础知识1、统计调查的两种基本形式:调查方式 概念 适用范围 备注 全面调查(普查) 对调查对象的全体进行调查; 零错误、零失误或对象较少 抽样调查 对调查对象的部分进行调查; 调查具有破坏性或对象较多 保证随机性 2.各基础统计量总体:所有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样本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
总体平均数: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在统计中,通常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1)平均数的概念①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21n x x x 那么,)(121n x x x nx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读作“x 拔”。
②加权平均数: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n f f f k =++ 21),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 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nf x f x f x x kk ++=2211,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 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k f f f ,,,21 叫做权。
(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①定义法:当所给数据,,,,21n x x x 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121n x x x nx +++=②加权平均数法: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nf x f x f x x kk ++=2211,其中n f f f k =++ 21。
③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a x x +='。
其中,常数a 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
初中数学统计概率知识点
初中数学统计概率知识点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为主要内容。
而概率则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基本的统计概率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初中数学统计概率知识。
一、频率和频数在统计学中,频率和频数是两个基本的概念。
频率是指某个事件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频数是指某个事件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
可以用频数表和频率表来展示数据的统计结果。
频数表是用来统计各个数据的频数,频率表是用来统计各个数据的频率。
二、样本空间和事件在概率统计中,样本空间是指一个随机事件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的集合。
比如,抛一枚硬币的样本空间就包括正面和反面两个结果。
而事件则是样本空间中的一个子集,表示一个或多个结果的发生。
比如,抛一枚硬币得到正面的事件。
三、概率的基本性质概率有一些基本的性质,包括互补性、加法性和乘法性。
1. 互补性:对于一个事件A,它的补事件是指A不发生的事件,记作A'。
互补性原则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加上事件A不发生的概率等于1。
即 P(A) + P(A') = 1。
2. 加法性:对于两个互不相容的事件A和B,加法性原则表示它们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它们各自发生的概率之和。
即 P(A ∪ B) = P(A) + P(B)。
3. 乘法性:对于两个独立事件A和B,乘法性原则表示它们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它们各自发生的概率之积。
即P(A ∩ B) = P(A) × P(B)。
四、相对频率和概率的关系在概率统计中,相对频率是指某个事件在重复试验中发生的次数与重复试验总次数的比值。
当重复试验次数足够多时,相对频率趋近于概率。
这是概率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概率统计的基础。
五、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用符号表示就是 P(A|B)。
条件概率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A|B) = P(A ∩ B) / P(B)。
中级统计师考试大纲
中级统计师考试大纲
中级统计师考试大纲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一、统计基础知识
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统计学的起源和发展
3. 统计学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4. 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3. 数理统计中的常用分布
4. 抽样与抽样分布
5. 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统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 统计调查与抽样调查方法
2. 统计资料的整理与汇总
3. 描述统计分析方法
4. 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
5. 假设检验方法与数据分析
四、统计软件的应用
1. 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 数据输入与数据清洗
3. 统计分析与结果解读
4. 统计软件的高级应用技巧
五、实际问题的统计分析
1. 统计调查与实际问题的关系
2. 实际问题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步骤
3. 实际问题的统计建模和预测
4. 实际问题的统计报告和解释
以上是中级统计师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具体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考试机构的要求有所差异,考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备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包含:AB或BA
在一个随机现象中有两个事件A与B,若 事件A中任一个样本点必在B中,则称A被包 含在B中,或B包含A。
—— 互不相容
在一个随机现象中有两个事件A与B,若 事件A与B没有相同的样本点,则称A与B互不 相容。
可推广到三个或更多个事件间的互不相容
—— 相等:A=B即AB且AB
在一个随机现象中有两个事件A与B,若样 本A与B含有相同的样本点,则称事件A与B相 等。
例:A={(x,y):x + y =奇数}
B={(x,y):x与y的奇偶性不同} 则: (1,2),(1,4),(1,6),(2.1),(2,3),(2,5) A=B= (3,2),(3,4),(3,6)…
(三)事件的运算
P(B)0
P(A)0
(三)独立性和独立事件的概率 相互独立: 设有两个事件A与B,假如其中一个事件 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则称A 事件与B事件相互独立。
性质7: 假如二个事件A与B相互独立,则A与B同 时发生的概率为P(AB)=P(A)P(B) 性质8: 假如二个事件A与B相互独立,则在事件 B发生条件下,事件A的条件概率P(AB)等 于事件A的(无条件)概率p(A) ∵
(二)条件概率与概率的乘法法则
条件概率
两个事件A与B,在事件B已发生的条件下,事 件A再发生的概率称为条件概率,记P(A/B)。
计算公式:
P ( AB ) P( A B ) ( P( B ) 0 ) P( B )
性质6:对任意二个事件A与B,有
P(AB)=P(AB)P(B)=P(BA)P(A)
均值:
用来表示分布的中心位置,用E(X)表示
x i pi
E( X )
xp( x )dx
X是离散随机变量
X是连续随机变量
方差:
用来表示分布的散布大小,用Var(x)表示
Var ( X )
—— 事件A与B的交:A B或AB 由事件A与B中公共的样本点组成的新事件称 为事件A与B的交。A B 发生意味着“事件A与B 同时发生”
事件的并和交可推广到更多个事件上去。
—— 事件A对B的差:A-B 由在事件A中而不在B中的样本点组成的 新事件,称为A对B的差。
(a)A-B
(b)A-B( A B )
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
第一章 概率统计基础知识(中级)
讲师:张宝山
农民歌手—朱之文
培训主要内容
1.概率基础知识 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统计基础知识
4.参数估计
5.假设检验
第一节 一、事件与概率 (一)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
概率基础知识
在一定条件下,并不总是出现相同结果 的现象。
特点 —— 随机现象的结果至少有两个 —— 至于哪一个出现,人们事先并不知道
(1)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 r (r n) 个元素排成一列称为一个排列。按乘法原理 有 Pnr n(n 1) (n r 1), Pn n ! (2)重复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每次取出 一个做记录后放回,再取下一个,如此连续 取r次所得的排列称为重复排列。按乘法原 r 理,此种重复排列有 n 个。
(一)离散随机变量的分布 离散随机变量的分布可用分布列表示(离 散分布) 分布列
X P X1 p1 X2 p2 „„ „„ Xn pn
或用数学式表达:
P(X=Xi)=pi
i=1,2……n(p1+…+pn=1)
pi也称为分布的概率函数
(二)连续随机变量的分布
用概率密度函数表示(简称分布)
条件: ① p(x)≥0 ② p( x )dx 1
P ( A B) P ( AB ) P ( A) P ( B ) P ( A) P ( B) P ( B)
事件的相互独立可推广到三个或更多的事件 上去。
【例1.1-10】设某样本空间含有25个等可能 的样本点,又设事件A含有15个样本点,事 件B含有7个样本点,交事件AB含有5个样 本点。由古典定义可知
fn ( A ) K n 事件A发生次数 n 重复试验数
—— fn(A)将会随着重复试验次数不断增加而趋 于稳定,这个频率的稳定值就是事件A的概 率。一般用重复次数n较大时的频率去近似 概率。
三、概率的性质及其运算法则 (一)概率的性质:(可由概率的定义看出)
—— 性质1:对任意事件A,有0≤P(A)≤1;
二、概率的古典定义与统计定义
(一)古典定义
—— 所涉及的随机现象只有有限个样本点。如
共有n个样本点; —— 每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等可 能性); —— 假如被考察事件A含有K个样本点,则事件
A的概率定义为
K A中含样本点的个数 P( A ) n 中样本点的总数
例1.1-3掷两颗骰子,其样本点可用数对(x,y) 表示,其中x与y分别表示第一与第二颗骰子出 现的点数。这一随机现象的样本空间为:
【例1.1-7】抛三枚硬币,至少一个正面出现 (记为事件)的概率是多少? 【例1.1-8】一批产品共100件,其中5件不合 格品,现从中随机抽出10件,其中最多有两 件不合格的概率是多少? 【例1.1-8】某足球队在未来一周中有两场比 赛,在第一场比赛中获胜概率为1/2,在第二 场比赛中获胜概率为1/3,如果在两场比赛中 都获胜的概率是1/6,那么该队在这两场比赛 中至少有一场获胜的概率是多少?
15 7 5 , P ( B ) , P ( AB ) , 25 25 7 P ( AB ) 5 / 25 5 P( A | B) P ( B ) 7 / 25 7 P ( A)
第二节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 量。常用大写字母X、Y、Z……表示。
(1)乘法原理:如果做某件事需经k步才能 完成,其中做第一步有 m1 种方法,做第二步 有 m2 种方法 做第k步有 mk 种方法,那么 完成这件事共有 m1 m2 mk 种方法。 (2)加法原理:如果做某件事可由k类不同方法 之一去完成,其中在第一类方法中又有 m1 种完成 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又有m2 种方法 在第k 类方法中又有mk 种完成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 有 m1 m2 mk 种方法。
—— 性质2: P ( A) 1 P ( A)
—— 性质3:若AB 则P(A-B)=P(A)-P(B)
—— 性质4:P(A∪B)=P(A)+P(B)-P(AB)
若A与B互不相容P(A∪B)=P(A)+P(B)
—— 性质5:对于多个互不相容事件A1,A2,……, 有P(A1∪A2∪A3∪……)=P(A1)+P(A2)+p(A3)+……;
事件运算性质:
—— 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 结合律: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分配律:A B C A B A C
A B C A B A C
随机变量类型 —— 离散随机变量 一个随机变量仅取数轴上有限个点或可列 个点,则此随机变量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 连续随机变量 如一个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充满数轴 上一个范围(a,b)或整个数轴,则此随机变 量为连续(型)随机变量。
二、随机变量的分布 随机变量的分布 随机变量取值的统计规律性。 随机变量X的分布内容: —— X可能取哪些值或在哪个区间上取值 —— X取这些值的概率各是多少?或X在任 一小区间上取值的概率是多少?
(3)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 r (r n) 个元素并成一组(不考虑其中的顺序)称 为一个组合,此种组合为
n Pnr n(n 1) (n r 1) r! r r!
(二)概率的统计定义
—— 与考察事件A有关的随机现象是可以大量 重复试验的; —— 若在n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n次,则 事件A发生的频率为:
事件运算 —— 对立事件:A→ A
在一个随机现象中,Ω是样本空间,A为事件, 则由在Ω中而不在A中的样本点组成的事件称为A 的对立事件,记 。 A 则 A A , ,
—— 事件A与B的并:AB
由事件A与B中所有样本点(相同的只计入 一次)组成的新事件。称为A与B的并,A B 发 生意味着“事件A与B至少一个发生”
【例1.1-1】以下是随机现象的另外一些例子 (1)一天内进入某超市的顾客数; (2)一顾客在超市中购买的商品数; (3)一顾客在超市排队等候付款的时间; (4)一颗麦穗上长着的麦粒数;
样本点 认识一个随机现象,首要的是能罗列出 它的一切可能发生的基本结果。这里的基本 结果是今后的抽样单元即样本点。 样本空间:记为Ω
x
重要结论:
1.X在区间(a,b)上取值的概率 p(a<X<b)为概率密度曲线以下区间(a,b) 上的面积,即
P(a<Χ<b)=
b a p( x )dx
2. X在一点取值的概率为零,即
P(X=a)=0
故:P(a<x<b)=P(a≤x≤b) =P(a≤X<b) =P(a<X≤b)
三、随机变量分布的均值、方差与标准差
Ω={(x,y),x,y=1,2…6}
它共含36个样本点,并且每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 性都相同。 (1)定义事件A=“点数之和为2”={(1,1)}, 它只含一个样本点,故P(A)=1/36
(2)定义事件B=“点数之和为 5”={(1,4),(2,3),(3,2),(4,1)},它含有4个样本点, 故P(B)=4/36=1/9 (3)定义事件C=“点数之和超过9”= {(4,6),(5,5),(6,4),(5,6),(6,5),(6,6)},它含有6个样 本点,故P(C)=6/36=1/6。 用古典方法获得概率常需要用排列与组合的公 式。现概要介绍如下: 排列与组合是两类计数公式,它们的获得都基 于如下两条计数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