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图形的平移doc
优秀老师课件-两点间距离公式
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我们可以使用两点 间距离公式计算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从而 得到三角形的边长。
求解球面距离
总结词
在地理学中,两点间距离公式可以用于计算地球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球面距离。
详细描述
给定地球上两点的经纬度坐标(纬度θ1,经度λ1)和(纬度θ2,经度λ2),我 们可以使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地球表面上这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即球面距 离。
公式推导
利用勾股定理推导
设两点A(x1, y1)和B(x2, y2),连接AB,形成一个直角 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即AB 的距离)为$sqrt{(x_2 - x_1)^2 + (y_2 - y_1)^2}$。
利用向量的模长推导
设向量$overset{longrightarrow}{AB} = (x_2 - x_1, y_2 - y_1)$,则向量$overset{longrightarrow}{AB}$ 的模长为$sqrt{(x_2 - x_1)^2 + (y_2 - y_1)^2}$,即 AB的距离。
证明方法二:利用向量点积
总结词:数学严谨
详细描述:利用向量的点积性质,我们可以推导出两点间距离公式。假设向量$overrightarrow{AB} = (x_2 - x_1, y_2 - y_1)$,则向量的模长即为两点间距离,即$d = |overrightarrow{AB}| = sqrt{(x_2 x_1)^2 + (y_2 - y_1)^2}$。
04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实例
求解线段中点坐标
总结词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求解线段的中点坐标。
详细描述
两点间距离公式是什么如何正确的使用两点间距离公式
两点间距离公式是什么如何正确的使用两点间距离公式两点间距离公式是什么?对于数学知识有些朋友也是觉得很头疼,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相关知识点,感兴趣的朋友们进来文章了解一下吧。
两点间距离公式常用于函数图形内求两点之间距离、求点的坐标的基本公式,是距离公式之一。
两点间距离公式叙述了点和点之间距离的关系。
两点间距离公式两点间距离公式是∣AB∣=√[(x1-x2)²+(y1-y2)²]。
两点间距离公式叙述了点和点之间距离的关系。
设两个点A、B以及坐标分别为:A(X1,Y1)、B(X2,Y2)则A和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B∣=√[(x1-x2)²+(y1-y2)²]。
两点距离公式是常用于函数图形内求两点之间距离、求点的坐标的基本公式,是距离公式之一。
两点间距离公式推论:已知AB两点坐标为A(x1,y1),B(x2,y2)。
过A做一直线与X 轴平行,过B做一直线与Y轴平行,两直线交点为C。
则AC垂直于BC(因为X轴垂直于Y轴);则三角形ACB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故AB=根号下AC^2+BC^2,即两点间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Ax+By+C=0 坐标(x0,y0)那么这点到这直线的距离就为:d=│Ax0+By0+C│/根号(A^2+B^2)。
公式描述:公式中的直线方程为Ax+By+C=0,点P的坐标为(x0,y0)。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这条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中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并且直角边中较小者为勾,另一长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所以称这个定理为勾股定理,也有人称商高定理。
勾股定理现约有500种证明方法,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
勾股定理是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
高考数学总复习 5.3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平移课件 人教版
→ 点 P 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
→ → P1P=λPP2中,要注意字母的顺序,分别是起点—分点, → 分点—终点,这一顺序是不能颠倒的,P 分P1P2的比与 P 分 → P2P1的比是两个不同的比,要注意区别. → 点 P 在线段 P1P2 上且异于 P1、 P2 两点时, 点 P 是P1P2的 内分点,这时定比 λ>0;当 P 在线段 P1P2 的延长线或反向 → → → 延长线上时,点 P 是P1P2的外分点,P1P与PP2方向相反,这 时定比 λ<0.
.
答案:(-3,-5)或(2,-7)
x2 2 5.设 F1,F2 分别为椭圆 3 +y =1 的左、右焦点,点 A, → → B 在椭圆上.若F1A=5F2B,则点 A 的坐标是______. → → 解析:设 A(m,n),由 F1 A =5F2B m+6 2 n 得 B( 5 ,5). 2 m 2 3 +n =1, 又 A,B 均在椭圆上,所以有 m+6 2 5 n 2 + 5 =1, 3
(2)三角形重心坐标公式: 在△ABC 中, A(x1, y1), B(x2, y2),C(x3,y3),若重心为 G(x,y),
则
二、平移 1.平移 设F为坐标平面内的一个图形,将F上所有点按同一个方 向 移 动 同 样 的 长 度 , 得 到 图 形 F′ , 这 个 过 程 叫 图 形 的 平 移.将一个图形平移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在坐标 平面内的位置发生变化.
第三讲
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平移
考点 线段的 定比分 点 分比、定比 分点坐标公 式、中点坐 标公式 平移公式, 图形按向量 平移
考纲要求 掌握平面中线段 的定比分点和中 点坐标公式
最新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53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图形的平移汇总
200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53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图形的平移5.3 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图形的平移●知识梳理1.设A(x1,y1),B(x2,y2),则«Skip Record If...»=(x2-x1,y2-y1).∴|«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2.线段的定比分点是研究共线的三点P1,P,P2坐标间的关系.应注意:(1)点P是不同于P1,P2的直线P1P2上的点;(2)实数λ是P分有向线段«Skip Record If...»所成的比,即P1→P,P→P2的顺序,不能搞错;(3)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Skip Record If...»(λ≠-1).3.点的平移公式描述的是平移前、后点的坐标与平移向量坐标三者之间的关系,«Skip Record If...»特别提示1.定比分点的定义:点P为«Skip Record If...»所成的比为λ,用数学符号表达即为«Skip Record If...»=λ«Skip Record If...».当λ>0时,P为内分点;λ<0时,P为外分点.2.定比分点的向量表达式:P点分«Skip Record If...»成的比为λ,则«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O为平面内任一点).3.定比分点的应用:利用定比分点可证共线问题.●点击双基1.(2004年东北三校联考题)若将函数y=f(x)的图象按向量a平移,使图象上点的坐标由(1,0)变为(2,2),则平移后的图象的解析式为A.y=f(x+1)-2B.y=f(x-1)-2C.y=f(x-1)+2D.y=f(x+1)+2解析:由平移公式得a=(1,2),则平移后的图象的解析式为y=f(x-1)+2.答案:C2.(2004年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将抛物线y2=4x沿向量a平移得到抛物线y2-4y=4x,则向量a为A.(-1,2)B.(1,-2)C.(-4,2)D.(4,-2)解析:设a=(h,k),由平移公式得«Skip Record If...»代入y2=4x得(«Skip Record If...»-k)2=4(«Skip Record If...»-h),«Skip Record If...»2-2k«Skip Record If...»=4«Skip Record If...»-4h-k2,即y2-2ky=4x-4h-k2,∴k=2,h=-1.∴a=(-1,2).答案:A思考讨论本题不用平移公式代入配方可以吗?提示:由y2-4y=4x,配方得(y-2)2=4(x+1),∴h=-1,k=2.(知道为什么吗?)3.设A、B、C三点共线,且它们的纵坐标分别为2、5、10,则A点分«Skip Record If...»所得的比为A.«Skip Record If...»B.«Skip Record If...»C.-«Skip Record If...»D.-«Skip Record If...»解析:设A点分«Skip Record If...»所得的比为λ,则由2=«Skip Record If...»,得λ=-«Skip Record If...».答案:C4.若点P分«Skip Record If...»所成的比是λ(λ≠0),则点A分«Skip Record If...»所成的比是____________.解析:∵«Skip Record If...»=λ«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λ(-«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1+λ)«Skip Record If...»=λ«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答案:-«Skip Record If...»5.(理)若△ABC的三边的中点坐标为(2,1)、(-3,4)、(-1,-1),则△ABC的重心坐标为____________.解析:设A(x1,y1),B(x2,y2),C(x3,y3),则«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重心坐标为(-«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答案:(-«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文)已知点M1(6,2)和M2(1,7),直线y=mx-7与线段M1M2的交点M分有向线段«Skip Record If...»的比为3∶2,则m的值为____________.解析:设M(x,y),则x=«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3,y=«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5,即M(3,5),代入y=mx-7得5=3m-7,∴m=4.答案:4●典例剖析【例1】已知点A(-1,6)和B(3,0),在直线AB上求一点P,使|«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剖析:|«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则«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或«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设出P(x,y),向量转化为坐标运算即可.解:设P的坐标为(x,y),若«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则由(x+1,y-6)=«Skip Record If...»(4,-6),得«Skip Record If...»解得«Skip Record If...»此时P点坐标为(«Skip Record If...»,4).若«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则由(x+1,y-6)=-«Skip Record If...»(4,-6)得«Skip Record If...»解得«Skip Record If...»∴P(-«Skip Record If...»,8).综上所述,P(«Skip Record If...»,4)或(-«Skip Record If...»,8).深化拓展本题亦可转化为定比分点处理.由«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得«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则P为«Skip Record If...»的定比分点,λ=«Skip Record If...»,代入公式即可;若«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则«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则P为«Skip Record If...»的定比分点,λ=-«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由两种方法比较不难得出向量的运算转化为坐标运算,是解决向量问题的一般方法.【例2】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4,1),B(3,4),C(-1,2),BD是∠ABC的平分线,求点D的坐标及BD的长.剖析:∵A、C两点坐标为已知,∴要求点D的坐标,只要能求出D分«Skip Record If...»所成的比即可.解:∵|BC|=2«Skip Record If...»,|AB|=«Skip Record If...»,∴D分«Skip Record If...»所成的比λ=«Skip Record If...».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Skip Record If...»∴D点坐标为(9-5«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BD|=«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评述:本题给出了三点坐标,因此三边长度易知,由角平分线的性质通过定比分点可解出D点坐标,适当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可以使有些问题得以简化.深化拓展本题也可用如下解法:设D(x,y),∵BD是∠ABC的平分线,∴〈«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即«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又«Skip Record If...»=(1,-3),«Skip Record If...»=(x-3,y-4),«Skip Record If...»=(-4,-2),∴«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4+«Skip Record If...»)x+(2-3«Skip Record If...»)y+9«Skip Record If...»-20=0.①又A、D、C三点共线,∴«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共线.又«Skip Record If...»=(x-4,y-1),«Skip Record If...»=(x+1,y-2),∴(x-4)(y-2)=(x+1)(y-1).②由①②可解得«Skip Record If...»∴D点坐标为(9-5«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BD|=«Skip Record If...».思考讨论若BD是AC边上的高,或BD把△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本题又如何求解?请读者思考.【例3】已知在□ABCD中,点A(1,1),B(2,3),CD的中点为E(4,1),将□ABCD按向量a平移,使C点移到原点O.(1)求向量a;(2)求平移后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的坐标.解:(1)由□ABCD可得«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设C(x3,y3),D(x4,y4),则«Skip Record If...»又CD的中点为E(4,1),则«Skip Record If...»由①-④得«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即C(«Skip Record If...»,2),D(«Skip Record If...»,0).∴a=(-«Skip Record If...»,-2).(2)由平移公式得A′(-«Skip Record If...»,-1),B′(-«Skip Record If...»,1),C′(0,0),D′(-1,-2).●闯关训练夯实基础1.(2004年福州质量检查题)将函数y=sin x按向量a=(-«Skip Record If...»,3)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为A.y=sin(x-«Skip Record If...»)+3B.y=sin(x-«Skip Record If...»)-3C.y=sin(x+«Skip Record If...»)+3D.y=sin(x+«Skip Record If...»)-3解析:由«Skip Record If...»得«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3=sin(«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in(«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3,即y=sin(x+«Skip Record If...»)+3.答案:C2.(2003年河南调研题)将函数y=2sin2x的图象按向量a平移,得到函数y=2sin (2x+«Skip Record If...»)+1的图象,则a等于A.(-«Skip Record If...»,1)B.(-«Skip Record If...»,1)C.(«Skip Record If...»,-1)D.(«Skip Record If...»,1)解析:由y=2sin(2x+«Skip Record If...»)+1得y=2sin2(x+«Skip Record If...»)+1,∴a=(-«Skip Record If...»,1).答案:B3.(2004年东城区模拟题)已知点P是抛物线y=2x2+1上的动点,定点A(0,-1),若点M分«Skip Record If...»所成的比为2,则点M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它的焦点坐标是____________.解析:设P(x0,y0),M(x,y).«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代入y0=2x02+1得3y+2=18x2+1,即18x2=3y+1,x2=«Skip Record If...»y+«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y+«Skip Record If...»),∴p=«Skip Record If...»,焦点坐标为(0,-«Skip Record If...»).答案:x2=«Skip Record If...»(y+«Skip Record If...»)(0,-«Skip Record If...»)4.把函数y=2x2-4x+5的图象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y=2x2的图象,且a⊥b,c=(1,-1),b·c=4,则b=____________.解析:a=(0,0)-(1,3)=(-1,-3).设b=(x,y),由题意得«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则b=(3,-1).答案:(3,-1)5.已知向量«Skip Record If...»=(3,1),«Skip Record If...»=(-1,2),«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试求满足«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的«Skip Record If...»的坐标.解:设«Skip Record If...»=(x,y),则«Skip Record If...»=(x,y)+(3,1)=(x+3,y+1),«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x+3,y+1)-(-1,2)=(x+4,y-1),则«Skip Record If...»所以«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11,6).6.已知A(2,3),B(-1,5),且满足«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3«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求C、D、E的坐标.解:用向量相等或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均可,读者可自行求解.C(1,«Skip Record If...»),D(-7,9),E(«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培养能力7.(2004年福建,17)设函数f(x)=a·b,其中a=(2cos x,1),b=(cos x,«Skip Record If...»sin2x),x∈R.(1)若f(x)=1-«Skip Record If...»,且x∈[-«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求x;(2)若y=2sin2x的图象按向量c=(m,n)(|m|<«Skip Record If...»)平移后得到函数y=f(x)的图象,求实数m、n的值.解:(1)依题设f(x)=2cos2x+«Skip Record If...»sin2x=1+2sin(2x+«Skip Record If...»),由1+2sin(2x+«Skip Record If...»)=1-«Skip Record If...»,得sin(2x+«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x|≤«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2x+«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2x+«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即x=-«Skip Record If...».(2)函数y=2sin2x的图象按向量c=(m,n)平移后得到函数y=2sin2(x-m)+n的图象,即y=f(x)的图象.由(1)得f(x)=2sin2(x+«Skip Record If...»)+1.又|m|<«Skip Record If...»,∴m=-«Skip Record If...»,n=1.8.有点难度哟!(2004年广州综合测试)已知曲线x2+2y2+4x+4y+4=0按向量a=(2,1)平移后得到曲线C.(1)求曲线C的方程;(2)过点D(0,2)的直线与曲线C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N,且M在D、N之间,设«Skip Record If...»=λ«Skip Record If...»,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解:(1)原曲线即为(x+2)2+2(y+1)2=2,则平移后的曲线C为x2+2y2=2,即«Skip Record If...»+y2=1.(2)设M(x1,y1),N(x2,y2),则«Skip Record If...»由于点M、N在椭圆x2+2y2=2上,则«Skip Record If...»即«Skip Record If...»消去x22得,2λ2+8λy2+8=2λ2+4λ+2,即y2=«Skip Record If...».∵-1≤y2≤1,∴-1≤«Skip Record If...»≤1.又∵λ>0,故解得λ≥«Skip Record If...».故λ的取值范围为[«Skip Record If...»,+∞).思考讨论本题若设出直线l的方程y=kx+2,然后与x2+2y2=2联立,利用韦达定理能求解吗?(不要忘记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读者可尝试一下.探究创新9.甲船由A岛出发向北偏东45°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航行,速度为15«Skip Record If...»n mile/h,在甲船从A岛出发的同时,乙船从A岛正南40 n mile处的B岛出发,朝北偏东θ(θ=arctan«Skip Record If...»)的方向作匀速直线航行,速度为10«Skip Record If...»n mile/h.(如下图所示)«Skip Record If...»(1)求出发后3 h两船相距多少海里?(2)求两船出发后多长时间相距最近?最近距离为多少海里?解:以A为原点,BA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坐标系.«Skip Record If...»设在t时刻甲、乙两船分别在P(x1,y1),Q(x2,y2),则«Skip Record If...»由θ=arctan«Skip Record If...»,可得cosθ=«Skip Record If...»,sinθ=«Skip Record If...»,x2=10«Skip Record If...»t sinθ=10t,y2=10«Skip Record If...»t cosθ-40=20t-40.(1)令t=3,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5,45),(30,20).|PQ|=«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5«Skip Record If...»,即两船出发后3 h时,两船相距5«Skip Record If...» n mile.(2)由(1)的解法过程易知|PQ|=«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20«Skip Record If...».∴当且仅当t=4时,|PQ|的最小值为20«Skip Record If...»,即两船出发4 h时,相距20«Skip Record If...» n mile为两船最近距离.●思悟小结1.理解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弄清起点、分点、终点,并由此决定定比λ;(2)在计算点分有向线段所成比时,首先要确定是内分点,还是外分点,然后相应地把数量之比转化为长度之比.也可直接由定义«Skip Record If...»=λ«Skip Record If...»获解.2.线段的定比分点的坐标表示,强化了坐标运算的应用,确定λ的值是公式应用的关键.3.关于平面图形的平移,主要确定的是平移向量.注意公式正、逆使用,并特别注意分清新旧函数解析式.4.配凑法、待定系数法、对应点代入法是确定平移向量的重要方法.●教师下载中心教学点睛1.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Skip Record If...»=λ«Skip Record If...»,该式中已知P1、P2及λ可求分点P的坐标,并且还要注意公式的变式在P1、P2、P、λ中知三可求第四个量.2.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要用活不要死记.可设出坐标利用向量相等列方程组.该解法充分体现了向量(形)与数之间的转化具有一般性.3.平移前后坐标之间的关系极易出错,要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要死记硬背.拓展题例【例1】(2004年豫南三市联考)已知f(A,B)=sin22A+cos22B-«Skip Record If...»sin2A-cos2B+2.(1)设△ABC的三内角为A、B、C,求f(A,B)取得最小值时,C的值;(2)当A+B=«Skip Record If...»且A、B∈R时,y=f(A,B)的图象按向量p平移后得到函数y=2cos2A的图象,求满足上述条件的一个向量p.解:(1)f(A,B)=(sin2A-«Skip Record If...»)2+(cos2B-«Skip Record If...»)2+1,由题意«Skip Record If...»得«Skip Record If...»∴C=«Skip Record If...»或C=«Skip Record If...».(2)∵A+B=«Skip Record If...»,∴2B=π-2A,cos2B=-cos2A.∴f(A,B)=cos2A-«Skip Record If...»sin2A+3=2cos(2A+«Skip Record If...»)+3=2cos2(A+«Skip Record If...»)+3.从而p=(«Skip Record If...»,-3)(只要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向量p即可).【例2】设曲线C的方程是y=x3-x,将C沿x轴、y轴正向分别平移t、s单位长度后,得到曲线C1.(1)写出曲线C1的方程;(2)证明:曲线C与C1关于点A(«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对称.(1)解:C1:y-s=(s-t)3-(x-t).①(2)分析:要证明曲线C1与C关于点A(«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对称,只需证明曲线C1上任意一个点关于A点的对称点都在曲线C上,反过来,曲线C上任意一个点关于A点的对称点都在曲线C1上即可.证明:设P1(x1,y1)为曲线C1上任意一点,它关于点A(«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的对称点为P(t-x1,s-y1),把P点坐标代入曲线C的方程,左=s-y1,右=(t-x1)3-(t-x1).由于P1在曲线C1上,∴y1-s=(x1-t)3-(x1-t).∴s-y1=(t-x1)3-(t-x1),即点P(t-x1,s-y1)在曲线C上.同理可证曲线C上任意一点关于点A的对称点都在曲线C1上.从而证得曲线C与C1关于点A(«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对称.。
两点间距离公式是什么如何正确的使用两点间距离公式
两点间距离公式是什么如何正确的使用两点间距离公式两点间距离公式是什么?对于数学知识有些朋友也是觉得很头疼,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相关知识点,感兴趣的朋友们进来文章了解一下吧。
两点间距离公式常用于函数图形内求两点之间距离、求点的坐标的基本公式,是距离公式之一。
两点间距离公式叙述了点和点之间距离的关系。
两点间距离公式两点间距离公式是∣AB∣=√[(x1-x2)²+(y1-y2)²]。
两点间距离公式叙述了点和点之间距离的关系。
设两个点A、B以及坐标分别为:A(X1,Y1)、B(X2,Y2)则A和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B∣=√[(x1-x2)²+(y1-y2)²]。
两点距离公式是常用于函数图形内求两点之间距离、求点的坐标的基本公式,是距离公式之一。
两点间距离公式推论:已知AB两点坐标为A(x1,y1),B(x2,y2)。
过A做一直线与X 轴平行,过B做一直线与Y轴平行,两直线交点为C。
则AC垂直于BC(因为X轴垂直于Y轴);则三角形ACB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故AB=根号下AC^2+BC^2,即两点间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Ax+By+C=0 坐标(x0,y0)那么这点到这直线的距离就为:d=│Ax0+By0+C│/根号(A^2+B^2)。
公式描述:公式中的直线方程为Ax+By+C=0,点P的坐标为(x0,y0)。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这条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中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并且直角边中较小者为勾,另一长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所以称这个定理为勾股定理,也有人称商高定理。
勾股定理现约有500种证明方法,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
勾股定理是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
高考数学复习 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平移
2008高考数学复习 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平移高考要求: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知识要点:1.线段的定比分点定义:设P 1,P 2是直线L 上的两点,点P 是L 上不同于P 1,P 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λ,使12PP PP λ=,λ叫做点P 分有向线段21P P所成的比当点P 在线段21P P 上时,0>λ;当点P 在线段21P P 或21P P 的延长线上时,λ<0 2.定比分点的向量表达式:点P 分有向线段21P P 所成的比是λ, 则21111OP OP OP λλλ+++=(O 为平面内任意点) 3.定比分点的坐标形式: ⎪⎩⎪⎨⎧++=++=λλλλ112121y y y x x x ,其中P 1(x 1,y 1), P 2(x 2,y 2), P (x,y) 4.中点坐标公式: 当λ=1时,分点P 为线段21P P 的中点,即有⎪⎩⎪⎨⎧+=+=222121y y y x x x 5.ABC ∆的重心坐标公式:⎪⎩⎪⎨⎧++=++=33CB AC B A y y y y x x x x6.图形平移的定义:设F 是坐标平面内的一个图形,将图上的所有点按照同一方向移动同样长度,得到图形F ’,我们把这一过程叫做图形的平移。
7平移公式: 设点),(y x P 按向量),(k h a = 平移后得到点),(y x P ''',则P O '=+a或⎩⎨⎧+='+='.,k y y h x x ,曲线)(x f y =按向量),(k h a =平移后所得的曲线的函数解析式为:)(h x f k y -=- ,这个公式叫做点的平移公式,它反映了图形中的每一点在平移后的新坐标与原坐标间的关系。
题型讲解例1 已知点)2,5(),4,1(B A --,线段AB 上的三等分点依次为1P 、2P ,求1P 、2P ,点的坐标以及A 、B 分21P P 所成的比λ解:设),(111y x P 、),(222y x P ,则P AP 1121=P AP 222= ∴135221152111=+-=+⨯+-=x232821122141-=+-=+⨯+-=y ,即)2,1(1-P339215212==+⨯+-=x ,0212242=+⨯+-=y ,即)0,3(2P由211AP P λ=,得:111311λλ+⨯+=-,∴211-=λ;由221BP P λ=,得:221315λλ+⨯+=,∴22-=λ;点评:定比是根据λ=求得的,必须搞清起点、分点、终点顺序不可搞错例2 已知ΔABC 的三个顶点为A(1,5),B(─2,4),C(─6,─4),BC 边上有一点M ,使ΔABM 的面积等于ΔABC 面积的1/4求线段AM 的长度。
数学中两点间距离公式
数学中两点间距离公式在数学中,计算两点间的距离是很常见和重要的问题。
两点间的距离可以在平面几何或空间几何中计算。
数学家们已经发展出了一些公式来计算两点间的距离,这些公式适用于不同维度的几何空间。
一维空间中的两点间距离在一维空间中,我们只需要一条直线就可以表示所有点。
因此,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就变得相对简单。
假设有两个点A和B,它们在直线上的坐标分别为x₁和x₂。
那么,两点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distance = |x₁ - x₂|其中,|x| 表示取x的绝对值。
二维平面中的两点间距离在二维平面中,我们可以使用直角坐标系来表示点的位置。
假设点A的坐标为(x₁, y₁),点B的坐标为(x₂, y₂)。
那么,我们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两点间的距离:distance = √((x₂ - x₁)² + (y₂ - y₁)²)在这个公式中,我们首先计算两点在x轴上的距离(x₂ - x₁),然后计算两点在y轴上的距离(y₂ - y₁),最后使用勾股定理计算出两点间的直线距离。
三维空间中的两点间距离在三维空间中,我们同样可以使用直角坐标系来表示点的位置。
假设点A的坐标为(x₁, y₁, z₁),点B的坐标为(x₂, y₂, z₂)。
那么,两点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distance = √((x₂ - x₁)² + (y₂ - y₁)² + (z₂ - z₁)²)这个公式与二维平面中的公式类似,只是在计算两点在z轴上的距离时,多了一个平方项。
更高维度的两点间距离上述的公式适用于二维和三维空间,当我们在更高维度的空间中工作时,我们可以使用相似的方法来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假设有点A的坐标为(x₁, y₁, z₁, …, n₁),点B的坐标为(x₂, y₂, z₂, …, n₂),那么两点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distance = √((x₂ - x₁)² + (y₂ - y₁)² + (z₂ - z₁)² + ... + (n₂ - n₁)²)这个公式的扩展性很强,适用于任意维度的空间。
数学两点之间距离公式
数学两点之间距离公式数学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使用距离公式来计算。
在几何学和代数学中,数学家们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本文将讨论在不同的数学领域中,计算两点之间距离的方法。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可以使用欧几里得距离公式来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欧几里得距离常被称为直线距离或几何距离。
对于坐标系中的两个点,假设这两个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和(x2,y2),则欧几里得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距离=√((x2-x1)²+(y2-y1)²)这个公式的推导基于勾股定理,它描述了平面上直角三角形的关系。
这个公式可以被扩展到三维空间,即(x1,y1,z1)和(x2,y2,z2)是两个点的坐标。
在三维空间中,欧几里得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距离=√((x2-x1)²+(y2-y1)²+(z2-z1)²)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几何体之间的距离,例如两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或两个点之间的曲线距离。
除了欧几里得距离,还有一种距离度量方法称为曼哈顿距离。
曼哈顿距离从两个点的坐标差的绝对值的和中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对于平面上的两个点,曼哈顿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距离=,x2-x1,+,y2-y1与欧几里得距离相比,曼哈顿距离更适合描述在坐标轴上移动的路径。
例如,在城市地图上,两个十字路口之间的距离根据曼哈顿距离计算。
在代数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向量的长度来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向量代表了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方向和大小。
对于平面上的两个点,我们可以使用两个点之间的向量的长度来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距离=√(x^2+y^2)这个公式的基础是勾股定理,它描述了向量的长度和向量坐标的关系。
这个公式可以被推广到三维空间中,即(x,y,z)是向量的坐标。
在三维空间中,向量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距离=√(x^2+y^2+z^2)使用向量的长度来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在代数学中非常有用,因为它可以用来推导和解决各种代数问题。
03线段的定比分点及平移
解:⑵由⑴知 f(x)=2cos x+ 3 sin2x=2sin2(x+ )+1. 12 又∵函数 y=2sin2x 的图象按向量 c =(m, n)平移后得到 函数 y=2sin2(x-m)+n 的图象,即函数 y=f(x)的图象. ∵|m|< ,∴m= ,n=1. 12 2
2
1 (A) 3
1 (B) 2
(C)2
(D)3
3.把一个函数图像按向量 a ( ,2) 平移后,得到的图象的表
达式为 y sin( x ) 2 , 则原函数的解析式为
6
3
y cos x ___.
课堂练习 1.(2007年辽宁)若函数 y f ( x) 的图象按向量 a 平移后,得到函数 y f ( x 1) 2 的图象,
注:函数图象平移口诀: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里是指函数解析式的变化,另外注意顺序性. ........
注意这
例 1.已知△ABC 顶点 A(0,0) ,B(4,8) (6, 4) ,点 ,C M 内分 AB 所成的比为 3,N 是 AC 边上的一点,且△AMN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一半,求 N 点的坐标.
2. PP 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1 2
x1 x2 x 1 则: y y1 y2 1
设 P ( x1 , y1 ) 、 P2 ( x2 , y2 ) 、 P ( x , y ) , PP PP 1 1 2
一、线段的定比分点 1.定义:设 P 、P2 是直线 上的两点,点 P 是 上不同于 1 P 、P2 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 使 PP PP , 1 1 2 叫做点 P 分有向线段 PP 所成的比.(如图) 1 2
两点间坐标距离公式
两点间坐标距离公式在几何学中,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无论是平面几何还是三维空间,我们都可以应用相应的公式来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平面几何中的两点距离公式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假设我们有两个点A(x1, y1)和B(x2, y2),它们之间的距离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到:D = √[(x2 - x1)² + (y2 - y1)²]这个公式是通过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来计算距离。
我们利用点A和B的横纵坐标之差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然后,我们应用勾股定理来计算斜边的长度,即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示例考虑以下两个点A(2, 3)和B(5, 7)在平面上的位置。
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根据公式:D = √[(5 - 2)² + (7 - 3)²]简化计算:D = √[3² + 4²]D = √[9 + 16]D = √25D = 5因此,点A和B之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
三维空间中的两点距离公式在三维空间中,我们可以使用欧几里德距离公式来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假设我们有两个点A(x1, y1, z1)和B(x2, y2, z2),它们之间的距离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到:D = √[(x2 - x1)² + (y2 - y1)² + (z2 - z1)²]这个公式类似于平面几何中的距离公式,只是我们在三维空间中引入了额外的坐标。
示例考虑以下两个点A(1, 2, 3)和B(4, 5, 6)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根据公式:D = √[(4 - 1)² + (5 - 2)² + (6 - 3)²]简化计算:D = √[3² + 3² + 3²]D = √[9 + 9 + 9]D = √27因此,点A和B之间的距离约为5.2个单位。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空间中的两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它是计算几何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可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物理学、工程学和地理学等。
在一个平面坐标系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勾股定理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勾股定理是一个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定理,表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
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可以表示为:c²=a²+b²,其中c是斜边的长度,a和b是直角边的长度。
假设我们有两个点A(x1,y1)和B(x2,y2),我们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两个点之间在x轴和y轴上的差值,即Δx=x2-x1和Δy=y2-y1、然后,我们可以计算斜边的长度c=√(Δx²+Δy²)。
下面是通过勾股定理计算两点之间距离的具体步骤:1.确定两点的坐标:假设我们有点A(x1,y1)和点B(x2,y2)。
2.计算两点在x轴和y轴上的差值:Δx=x2-x1,Δy=y2-y13.计算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c:c=√(Δx²+Δy²)。
4.若需要,可以使用适当的单位进行转换。
例如,若需要将距离从像素转换为英寸,则需要知道每英寸的像素数。
以下是一个计算两点之间距离的示例,假设点A为(2,3)和点B为(5,7):1.Δx=5-2=3Δy=7-3=42.c=√(3²+4²)=√(9+16)=√25=5因此,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可以是任何单位,根据给定的坐标系和应用的领域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求解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如果涉及到三维或更多维的空间,则需要使用其他方法,如欧氏距离或曼哈顿距离。
-欧氏距离是指平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
在三维空间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两点之间的欧氏距离:d=√((x2-x1)²+(y2-y1)²+(z2-z1)²)。
高三理科数学高考复习课件:线段的定比分点和平移
备选例题 1 已知点 P(x,1),P1(-1,-5),P2(2,4). (1)求点 P 分P→1P2的比 λ1 及 x 的值; (2)求点 P1 分P→2P的比 λ2 的值; (3)若P→1Q∥P→2Q且|P→1Q|=3|P→2Q|,求 Q 点的坐标.
解:(1)由已知 1=-15++λ41λ1, 解得 λ1=2,x=-11++λ21λ1=1. (2)由P→1P=2P→P2,得P→1P=2(P→P1+P→1P2), 整理得P→2P1=-23P→1P. ∴λ2=-32.
则有
1.点 P 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是所分有向线 段的数量比,而不是长度比,也不是向量的比, 其分子是起点到分点的有向线段的数量,分母 是分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的数量,分子、分母不能颠倒.因 此,点 P 分有向线段P→1P2的比不等于 P 分P→2P1的比.
2.在P1、P、P2三点中,任何一个点都可以看作起点、 分点、终点,解题时可以灵活选取分点,以方便计算.
(3)由P→1Q∥P→2Q且|P→1Q|=3|P→2Q|知 P→1Q=3P→2Q或P→1Q=-3P→2Q,
当P→1Q=-3P→2Q,即 λ=3 时, xQ=-11++λ2λ=45,yQ=-15++λ4λ=74, ∴Q 点坐标为(54,74). 当P→1Q=3P→2Q,即 λ=-3 时, xQ=-11++λ2λ=27,yQ=-15++λ4λ=127. ∴Q 点坐标为(27,127).
解法二:∵M 为 AB 中点,故A→M=M→B, ∴O→B=O→M+M→B=O→M+A→M. 又A→M=(5,-1), ∴O→B=(3,0)+(5,-1)=(8,-1), O→D=O→A+A→D=O→A+M→N=(-2,1)+(-4,-2) =(-6,-1). O→C=O→B+B→C=O→B+M→N=(8,-1)+(-4,-2) =(4,-3). ∴B(8,-1),D(-6,-1),C(4,-3).
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53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图形的平移-教案(含习题及答案).
5.3 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图形的平移●知识梳理 1.设A (x 1,y 1),B (x 2,y 2), 则AB =(x 2-x 1,y 2-y 1).∴|AB |=212212)()(y y x x -+-. 2.线段的定比分点是研究共线的三点P 1,P ,P 2坐标间的关系.应注意:(1)点P 是不同于P 1,P 2的直线P 1P 2上的点;(2)实数λ是P 分有向线段21P P 所成的比,即P 1→P ,P →P 2的顺序,不能搞错;(3)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λλλλ112121y y y x x x ,(λ≠-1).3.点的平移公式描述的是平移前、后点的坐标与平移向量坐标三者之间的关系,⎩⎨⎧+='+='.k y y h x x ,特别提示1.定比分点的定义:点P 为21P P 所成的比为λ,用数学符号表达即为P P 1=λ2PP .当λ>0时,P 为内分点;λ<0时,P 为外分点.2.定比分点的向量表达式:P 点分21P P 成的比为λ,则OP =λ+111OP +λλ+12OP (O 为平面内任一点). 3.定比分点的应用:利用定比分点可证共线问题. ●点击双基1.(2004年东北三校联考题)若将函数y=f (x )的图象按向量a 平移,使图象上点的坐标由(1,0)变为(2,2),则平移后的图象的解析式为A.y=f (x+1)-2B.y=f (x -1)-2C.y=f (x -1)+2D.y=f (x+1)+2 解析:由平移公式得a=(1,2),则平移后的图象的解析式为y=f (x -1)+2. 答案:C2.(2004年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将抛物线y 2=4x 沿向量a 平移得到抛物线y 2-4y=4x ,则向量a 为A.(-1,2)B.(1,-2)C.(-4,2)D.(4,-2) 解析:设a=(h ,k ),由平移公式得 ⎩⎨⎧-'=-'=⇒⎩⎨⎧=-'=-',,k y y h x x k y y h x x 代入y 2=4x 得(y '-k )2=4(x '-h ),y '2-2k y '=4x '-4h -k 2, 即y 2-2ky=4x -4h -k 2, ∴k=2,h=-1. ∴a=(-1,2). 答案:A 思考讨论本题不用平移公式代入配方可以吗?提示:由y 2-4y=4x ,配方得(y -2)2=4(x+1),∴h=-1,k=2.(知道为什么吗?)3.设A 、B 、C 三点共线,且它们的纵坐标分别为2、5、10,则A 点分BC 所得的比为 A.83 B.38 C.-83 D.-38解析:设A 点分BC 所得的比为λ,则由2=λλ+1+105,得λ=-83.答案:C4.若点P 分AB 所成的比是λ(λ≠0),则点A 分BP 所成的比是____________. 解析:∵=λ,∴=λ(-+).∴(1+λ)=λ.∴=λλ+1.∴BA =-λλ+1. 答案:-λλ+15.(理)若△ABC 的三边的中点坐标为(2,1)、(-3,4)、(-1,-1),则△ABC 的重心坐标为____________.解析:设A (x 1,y 1),B (x 2,y 2),C (x 3,y 3), 则⎪⎪⎪⎪⎪⎪⎪⎩⎪⎪⎪⎪⎪⎪⎪⎨⎧-=+-=+=+-=+=+=+.121242321222323231312121yy xx y y x x y y x x ,,,,, ∴⎩⎨⎧=++-=++42321321y y y x x x∴重心坐标为(-32,34).答案:(-32,34)(文)已知点M 1(6,2)和M 2(1,7),直线y=mx -7与线段M 1M 2的交点M 分有向线段21M M 的比为3∶2,则m 的值为____________.解析:设M (x ,y ),则x=231236++=515=3,y=2312372+⨯+=5214+=5,即M (3,5),代入y=mx -7得5=3m -7,∴m=4.答案:4 ●典例剖析【例1】 已知点A (-1,6)和B (3,0),在直线AB 上求一点P ,使||=31||.剖析:|AP |=31|AB |,则AP =31AB 或AP =31BA .设出P (x ,y ),向量转化为坐标运算即可.解:设P 的坐标为(x ,y ),若AP =31AB ,则由(x+1,y -6)=31(4,-6),得 ⎪⎩⎪⎨⎧-=-=+.26341y x ,解得⎪⎩⎪⎨⎧==.431y x ,此时P 点坐标为(31,4).若AP =-31AB ,则由(x+1,y -6)=-31(4,-6)得⎪⎩⎪⎨⎧=--=+.26341y x ,解得⎪⎩⎪⎨⎧=-=.837y x ,∴P (-37,8).综上所述,P (31,4)或(-37,8).深化拓展本题亦可转化为定比分点处理.由AP =31AB ,得AP =21PB ,则P 为AB 的定比分点,λ=21,代入公式即可;若AP =-31AB ,则AP =-41PB ,则P 为AB 的定比分点,λ=-41.A PB P A B由两种方法比较不难得出向量的运算转化为坐标运算,是解决向量问题的一般方法.【例2】 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 (4,1),B (3,4),C (-1,2),BD 是∠ABC 的平分线,求点D 的坐标及BD 的长.剖析:∵A 、C 两点坐标为已知,∴要求点D 的坐标,只要能求出D 分AC 所成的比即可.解:∵|BC|=25,|AB|=10,∴D 分AC 所成的比λ=22==BC AB DC AD . 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 ⎪⎪⎪⎪⎩⎪⎪⎪⎪⎨⎧=++=-=+-⨯+=.2221212592211224D D y x ,)( ∴D 点坐标为(9-52,2).∴|BD|=22423259)()(-+--=268104-. 评述:本题给出了三点坐标,因此三边长度易知,由角平分线的性质通过定比分点可解出D 点坐标,适当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可以使有些问题得以简化.深化拓展本题也可用如下解法:设D (x ,y ),∵BD 是∠ABC 的平分线,∴〈BA ,BD 〉=〈BC ,BD 〉. ∴||||||||BD BC BD BA ⋅=,即||BA BD BA ⋅=||BC BD BC ⋅.又BA =(1,-3),BD =(x -3,y -4),BC =(-4,-2), ∴101233+--y x =2082124+-+-y x .∴(4+2)x+(2-32)y+92-20=0.①又A 、D 、C 三点共线,∴AD ,AC 共线. 又AD =(x -4,y -1),AC =(x+1,y -2),∴(x -4)(y -2)=(x+1)(y -1).②由①②可解得⎪⎩⎪⎨⎧=-=.2259y x ,∴D 点坐标为(9-52,2),|BD|=268104-.思考讨论若BD 是AC 边上的高,或BD 把△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本题又如何求解?请读者思考.【例3】 已知在□ABCD 中,点A (1,1),B (2,3),CD 的中点为E (4,1),将 □ABCD 按向量a 平移,使C 点移到原点O.(1)求向量a ;(2)求平移后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的坐标. 解:(1)由□ABCD 可得=, 设C (x 3,y 3),D (x 4,y 4),则⎩⎨⎧=-=-②①,.214343y y x x又CD 的中点为E (4,1), 则⎪⎪⎩⎪⎪⎨⎧=+=+④③,.12424343y y x x由①-④得⎪⎩⎪⎨⎧==,,22933y x ⎪⎩⎪⎨⎧==,,02744y x即C (29,2),D (27,0).∴a=(-29,-2).(2)由平移公式得A ′(-27,-1),B ′(-25,1),C ′(0,0),D ′(-1,-2).●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1.(2004年福州质量检查题)将函数y=sinx 按向量a=(-4π,3)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为A.y=sin (x -4π)+3B.y=sin (x -4π)-3C.y=sin (x+4π)+3 D.y=sin (x+4π)-3 解析:由⎩⎨⎧-'=-'=,,k y y h x x 得⎪⎩⎪⎨⎧-'=+'=.34πy y x x ,∴y '-3=sin (x '+4π).∴y '=sin (x '+4π)+3,即y=sin (x+4π)+3.答案:C 2.(2003年河南调研题)将函数y=2sin2x 的图象按向量a 平移,得到函数y=2sin (2x+3π)+1的图象,则a 等于A.(-3π,1)B.(-6π,1) C.(3π,-1)D.(6π,1) 解析:由y=2sin (2x+3π)+1得y=2sin2(x+6π)+1,∴a=(-6π,1). 答案:B3.(2004年东城区模拟题)已知点P 是抛物线y=2x 2+1上的动点,定点A (0,-1),若点M 分所成的比为2,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它的焦点坐标是____________.解析:设P (x 0,y 0),M (x ,y ).⎪⎪⎩⎪⎪⎨⎧-==32300y y x x ⇒⎩⎨⎧+==,,23300y y x x 代入y 0=2x 02+1得3y+2=18x 2+1,即18x 2=3y+1,x 2=61y+181=61(y+31),∴p=121,焦点坐标为(0,-247).答案:x 2=61(y+31) (0,-247)4.把函数y=2x 2-4x+5的图象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y=2x 2的图象,且a ⊥b ,c=(1,-1),b ·c=4,则b=____________.解析:a=(0,0)-(1,3)=(-1,-3).设b=(x ,y ),由题意得⎩⎨⎧=-=--,,403y x y x ⎩⎨⎧-==,,13y x 则b=(3,-1).答案:(3,-1)5.已知向量=(3,1),=(-1,2),⊥,∥.试求满足+=的的坐标.解:设OD =(x ,y ),则OC =(x ,y )+(3,1)=(x+3,y+1), =-=(x+3,y+1)-(-1,2)=(x+4,y -1),则⎩⎨⎧=--+=+++-.01340123)()(,)()(y x y x所以⎩⎨⎧==,,611y x =(11,6).6.已知A (2,3),B (-1,5),且满足AC =31AB ,AD =3AB ,AE =-41AB ,求C 、D 、E 的坐标.解:用向量相等或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均可,读者可自行求解.C (1,311),D (-7,9),E (411,25). 培养能力7.(2004年福建,17)设函数f (x )=a ·b ,其中a=(2cosx ,1),b=(cosx ,3sin2x ),x ∈R.(1)若f (x )=1-3,且x ∈[-3π,3π],求x ;(2)若y=2sin2x 的图象按向量c=(m ,n )(|m|<2π)平移后得到函数y=f (x )的图象,求实数m 、n 的值.解:(1)依题设f (x )=2cos 2x+3sin2x=1+2sin (2x+6π),由1+2sin (2x+6π)=1-3,得sin (2x+6π)=-23.∵|x|≤3π,∴-2π≤2x+6π≤6π5.∴2x+6π=-3π,即x=-4π.(2)函数y=2sin2x 的图象按向量c=(m ,n )平移后得到函数y=2sin2(x -m )+n 的图象,即y=f (x )的图象.由(1)得f (x )=2sin2(x+12π)+1.又|m|<2π,∴m=-12π,n=1.8.有点难度哟!(2004年广州综合测试)已知曲线x 2+2y 2+4x+4y+4=0按向量a=(2,1)平移后得到曲线C.(1)求曲线C 的方程;(2)过点D (0,2)的直线与曲线C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且M 在D 、N 之间,设DM =λ,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解:(1)原曲线即为(x+2)2+2(y+1)2=2,则平移后的曲线C 为x 2+2y 2=2, 即22x +y 2=1.(2)设M (x 1,y 1),N (x 2,y 2),则⎪⎪⎩⎪⎪⎨⎧++=+=.1212121λλλλy y x x ,由于点M 、N 在椭圆x 2+2y 2=2上,则⎪⎩⎪⎨⎧=+=+,,222222222121y x y x 即⎪⎩⎪⎨⎧=+=++++.222122122222222y x y x ,)()(λλλλ消去x 22得,2λ2+8λy 2+8=2λ2+4λ+2,即y 2=λλ432-.∵-1≤y 2≤1,∴-1≤λλ432-≤1.又∵λ>0,故解得λ≥21.故λ的取值范围为[21,+∞).思考讨论本题若设出直线l 的方程y=kx+2,然后与x 2+2y 2=2联立,利用韦达定理能求解吗?(不要忘记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读者可尝试一下.探究创新 9.甲船由A 岛出发向北偏东45°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航行,速度为152 n mile/h ,在甲船从A 岛出发的同时,乙船从A 岛正南40 n mile 处的B 岛出发,朝北偏东θ(θ=arctan 21)的方向作匀速直线航行,速度为105 n mile/h.(如下图所示)B❑ 东北(1)求出发后3 h 两船相距多少海里?(2)求两船出发后多长时间相距最近?最近距离为多少海里? 解:以A 为原点,BA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坐标系.APQB❑东北x y 设在t 时刻甲、乙两船分别在P (1122), 则⎪⎩⎪⎨⎧===︒=.151545cos 215111t x y t t x , 由θ=arctan 21,可得cos θ=552,sin θ=55,x 2=105tsin θ=10t ,y 2=105tcos θ-40=20t -40.(1)令t=3,P 、Q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5,45),(30,20).|PQ|=2220453045)-()(+-=850=534, 即两船出发后3 h 时,两船相距534 n mile. (2)由(1)的解法过程易知|PQ|=212212)()(y y x x -+-=221540201510)()(t t t t --+- =1600400502+-t t=8004502+-)(t ≥202.∴当且仅当t=4时,|PQ|的最小值为202,即两船出发4 h 时,相距202 n mile 为两船最近距离. ●思悟小结1.理解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弄清起点、分点、终点,并由此决定定比λ;(2)在计算点分有向线段所成比时,首先要确定是内分点,还是外分点,然后相应地把数量之比转化为长度之比.也可直接由定义P P 1=λ2PP 获解.2.线段的定比分点的坐标表示,强化了坐标运算的应用,确定λ的值是公式应用的关键.3.关于平面图形的平移,主要确定的是平移向量.注意公式正、逆使用,并特别注意分清新旧函数解析式.4.配凑法、待定系数法、对应点代入法是确定平移向量的重要方法. ●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 1.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P P 1=λ2PP ,该式中已知P 1、P 2及λ可求分点P 的坐标,并且还要注意公式的变式在P 1、P 2、P 、λ中知三可求第四个量.2.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要用活不要死记.可设出坐标利用向量相等列方程组.该解法充分体现了向量(形)与数之间的转化具有一般性.3.平移前后坐标之间的关系极易出错,要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要死记硬背. 拓展题例 【例1】 (2004年豫南三市联考)已知f (A ,B )=sin 22A+cos 22B -3sin2A -cos2B+2. (1)设△ABC 的三内角为A 、B 、C ,求f (A ,B )取得最小值时,C 的值;(2)当A+B=2π且A 、B ∈R 时,y=f (A ,B )的图象按向量p 平移后得到函数y=2cos2A的图象,求满足上述条件的一个向量p.解:(1)f (A ,B )=(sin2A -23)2+(cos2B -21)2+1, 由题意⎪⎪⎩⎪⎪⎨⎧==,,212cos 232sin B A 得⎪⎪⎩⎪⎪⎨⎧===.6π3π6πB A A ,或 ∴C=3π2或C=2π.(2)∵A+B=2π,∴2B=π-2A ,cos2B=-cos2A.∴f (A ,B )=cos2A -3sin2A+3=2cos (2A+3π)+3=2cos2(A+6π)+3.从而p=(6π,-3)(只要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向量p 即可).【例2】 设曲线C 的方程是y=x 3-x ,将C 沿x 轴、y 轴正向分别平移t 、s 单位长度后,得到曲线C 1.(1)写出曲线C 1的方程;(2)证明:曲线C 与C 1关于点A (2t ,2s)对称.(1)解:C 1:y -s=(s -t )3-(x -t ). ①(2)分析:要证明曲线C 1与C 关于点A (2t ,2s)对称,只需证明曲线C 1上任意一个点关于A 点的对称点都在曲线C 上,反过来,曲线C 上任意一个点关于A 点的对称点都在曲线C 1上即可.证明:设P 1(x 1,y 1)为曲线C 1上任意一点,它关于点A (2t ,2s)的对称点为 P (t -x 1,s -y 1),把P 点坐标代入曲线C 的方程,左=s -y 1,右=(t -x 1)3-(t -x 1).由于P 1在曲线C 1上,∴y 1-s=(x 1-t )3-(x 1-t ).∴s -y 1=(t -x 1)3-(t -x 1),即点P (t -x 1,s -y 1)在曲线C 上. 同理可证曲线C 上任意一点关于点A 的对称点都在曲线C 1上.从而证得曲线C 与C 1关于点A (2t ,2s)对称.。
第3讲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图形的平移共10页word资料
5.3 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图形的平移●知识梳理 1.设A (x 1,y 1),B (x 2,y 2), 则AB =(x 2-x 1,y 2-y 1).∴|AB |=212212)()(y y x x -+-. 2.线段的定比分点是研究共线的三点P 1,P ,P 2坐标间的关系.应注意:(1)点P 是不同于P 1,P 2的直线P 1P 2上的点;(2)实数λ是P 分有向线段21P P 所成的比,即P 1→P ,P →P 2的顺序,不能搞错;(3)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λλλλ112121y y y x x x ,(λ≠-1). 3.点的平移公式描述的是平移前、后点的坐标与平移向量坐标三者之间的关系,⎩⎨⎧+='+='.k y y h x x ,特别提示1.定比分点的定义:点P 为21P P 所成的比为λ,用数学符号表达即为P P 1=λ2PP .当λ>0时,P 为内分点;λ<0时,P 为外分点.2.定比分点的向量表达式:P 点分21P P 成的比为λ,则OP =λ+111OP +λλ+12OP (O 为平面内任一点). 3.定比分点的应用:利用定比分点可证共线问题. ●点击双基1.(2019年东北三校联考题)若将函数y =f (x )的图象按向量a 平移,使图象上点的坐标由(1,0)变为(2,2),则平移后的图象的解析式为A.y =f (x +1)-2B.y =f (x -1)-2C.y =f (x -1)+2D.y =f (x +1)+2 解析:由平移公式得a =(1,2),则平移后的图象的解析式为y =f (x -1)+2. 答案:C2.(2019年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将抛物线y 2=4x 沿向量a 平移得到抛物线y 2-4y =4x ,则向量a 为A.(-1,2)B.(1,-2)C.(-4,2)D.(4,-2) 解析:设a =(h ,k ),由平移公式得⎩⎨⎧-'=-'=⇒⎩⎨⎧=-'=-',,k y y h x x k y y h x x 代入y 2=4x 得(y '-k )2=4(x '-h ),y '2-2k y '=4x '-4h -k 2,即y 2-2ky =4x -4h -k 2, ∴k =2,h =-1. ∴a =(-1,2). 答案:A 思考讨论本题不用平移公式代入配方可以吗? 提示:由y 2-4y =4x ,配方得 (y -2)2=4(x +1),∴h =-1,k =2.(知道为什么吗?)3.设A 、B 、C 三点共线,且它们的纵坐标分别为2、5、10,则A 点分BC 所得的比为A.83 B.38 C.-83D.-38解析:设A 点分所得的比为λ,则由2=λλ+1+105,得λ=-83. 答案:C4.若点P 分AB 所成的比是λ(λ≠0),则点A 分BP 所成的比是____________. 解析:∵=λ,∴=λ(-+).∴(1+λ)=λ. ∴=λλ+1.∴=-λλ+1.答案:-λλ+15.(理)若△ABC 的三边的中点坐标为(2,1)、(-3,4)、(-1,-1),则△ABC 的重心坐标为____________.解析:设A (x 1,y 1),B (x 2,y 2),C (x 3,y 3),则⎪⎪⎪⎪⎪⎪⎪⎩⎪⎪⎪⎪⎪⎪⎪⎨⎧-=+-=+=+-=+=+=+.121242321222323231312121yy xx y y x x y y x x ,,,,, ∴⎩⎨⎧=++-=++42321321y y y x x x∴重心坐标为(-32,34).答案:(-32,34) (文)已知点M 1(6,2)和M 2(1,7),直线y =mx -7与线段M 1M 2的交点M 分有向线段21M M 的比为3∶2,则m 的值为____________.解析:设M (x ,y ),则x =231236++=515=3,y =2312372+⨯+=5214+=5,即M (3,5),代入y =mx -7得5=3m -7,∴m =4.答案:4 ●典例剖析【例1】 已知点A (-1,6)和B (3,0),在直线AB 上求一点P ,使|AP |=31|AB |.剖析:|AP |=31|AB |,则AP =31AB 或AP =31BA .设出P (x ,y ),向量转化为坐标运算即可.解:设P 的坐标为(x ,y ),若AP =31AB ,则由(x +1,y -6)=31(4,-6),得 ⎪⎩⎪⎨⎧-=-=+.26341y x ,解得⎪⎩⎪⎨⎧==.431y x ,此时P 点坐标为(31,4).若AP =-31AB ,则由(x +1,y -6)=-31(4,-6)得 ⎪⎩⎪⎨⎧=--=+.26341y x ,解得⎪⎩⎪⎨⎧=-=.837y x ,∴P (-37,8).综上所述,P (31,4)或(-37,8).深化拓展本题亦可转化为定比分点处理.由AP =31AB ,得AP =21PB ,则P 为AB 的定比分点,λ=21,代入公式即可;若AP =-31AB ,则AP =-41PB ,则P 为AB 的定比分点,λ=-41.A PB P A B由两种方法比较不难得出向量的运算转化为坐标运算,是解决向量问题的一般方法. 【例2】 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 (4,1),B (3,4),C (-1,2),BD是∠ABC 的平分线,求点D 的坐标及BD 的长.剖析:∵A 、C 两点坐标为已知,∴要求点D 的坐标,只要能求出D 分AC 所成的比即可.解:∵|BC |=25,|AB |=10,∴D 分AC 所成的比λ=22==BC AB DC AD . 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 ⎪⎪⎪⎪⎩⎪⎪⎪⎪⎨⎧=++=-=+-⨯+=.2221212592211224D D y x ,)( ∴D 点坐标为(9-52,2).∴|BD |=22423259)()(-+--=268104-. 评述:本题给出了三点坐标,因此三边长度易知,由角平分线的性质通过定比分点可解出D 点坐标,适当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可以使有些问题得以简化.深化拓展本题也可用如下解法:设D (x ,y ),∵BD 是∠ABC 的平分线, ∴〈BA ,BD 〉=〈BC ,BD 〉. ∴||||||||BD BC BD BC BD BA BD BA ⋅⋅=⋅,即||BA BD BA ⋅=||BC BD BC ⋅.又BA =(1,-3),BD =(x -3,y -4),BC =(-4,-2), ∴101233+--y x =2082124+-+-y x .∴(4+2)x +(2-32)y +92-20=0.①又A 、D 、C 三点共线,∴AD ,AC 共线. 又AD =(x -4,y -1),AC =(x +1,y -2), ∴(x -4)(y -2)=(x +1)(y -1). ②由①②可解得⎪⎩⎪⎨⎧=-=.2259y x ,∴D 点坐标为(9-52,2),|BD |=268104-.思考讨论若BD 是AC 边上的高,或BD 把△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本题又如何求解?请读者思考.【例3】 已知在□ABCD 中,点A (1,1),B (2,3),CD 的中点为E (4,1),将 □ABCD 按向量a 平移,使C 点移到原点O .(1)求向量a ;(2)求平移后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的坐标.解:(1)由□ABCD 可得AB =DC , 设C (x 3,y 3),D (x 4,y 4), 则⎩⎨⎧=-=-②①,.214343y y x x又CD 的中点为E (4,1), 则⎪⎪⎩⎪⎪⎨⎧=+=+④③,.12424343y y x x 由①-④得⎪⎩⎪⎨⎧==,,22933y x ⎪⎩⎪⎨⎧==,,02744y x即C (29,2),D (27,0).∴a =(-29,-2). (2)由平移公式得A ′(-27,-1),B ′(-25,1),C ′(0,0),D ′(-1,-2). ●闯关训练夯实基础1.(2019年福州质量检查题)将函数y =sin x 按向量a =(-4π,3)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为A.y =sin (x -4π)+3 B.y =sin (x -4π)-3 C.y =sin (x +4π)+3D.y =sin (x +4π)-3 解析:由⎩⎨⎧-'=-'=,,k y y h x x 得⎪⎩⎪⎨⎧-'=+'=.34πy y x x ,∴y '-3=sin (x '+4π). ∴y '=sin (x '+4π)+3, 即y =sin (x +4π)+3.答案:C2.(2019年河南调研题)将函数y =2sin2x 的图象按向量a 平移,得到函数y =2sin (2x +3π)+1的图象,则a 等于A.(-3π,1) B.(-6π,1) C.(3π,-1)D.(6π,1) 解析:由y =2sin (2x +3π)+1得y =2sin2(x +6π)+1,∴a =(-6π,1). 答案:B3.(2019年东城区模拟题)已知点P 是抛物线y =2x 2+1上的动点,定点A (0,-1),若点M 分PA 所成的比为2,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它的焦点坐标是____________.解析:设P (x 0,y 0),M (x ,y ).⎪⎪⎩⎪⎪⎨⎧-==32300y y x x ⇒⎩⎨⎧+==,,23300y y x x 代入y 0=2x 02+1得3y +2=18x 2+1,即18x 2=3y +1,x 2=61y +181=61(y +31),∴p =121,焦点坐标为(0,-247). 答案:x 2=61(y +31) (0,-247) 4.把函数y =2x 2-4x +5的图象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y =2x 2的图象,且a ⊥b ,c =(1,-1),b ·c =4,则b =____________.解析:a =(0,0)-(1,3)=(-1,-3).设b =(x ,y ),由题意得⎩⎨⎧=-=--,,403y x y x ⎩⎨⎧-==,,13y x 则b =(3,-1).答案:(3,-1)5.已知向量=(3,1),=(-1,2),⊥,∥.试求满足+=的OD 的坐标.解:设OD =(x ,y ),则OC =(x ,y )+(3,1)=(x +3,y +1), =-=(x +3,y +1)-(-1,2)=(x +4,y -1),则⎩⎨⎧=--+=+++-.01340123)()(,)()(y x y x 所以⎩⎨⎧==,,611y x OD =(11,6).6.已知A (2,3),B (-1,5),且满足AC =31,=3,=-41,求C 、D 、E 的坐标.解:用向量相等或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均可,读者可自行求解.C (1,311),D (-7,9),E (411,25). 培养能力7.(2019年福建,17)设函数f (x )=a ·b ,其中a =(2cos x ,1),b =(cos x ,3sin2x ),x ∈R .(1)若f (x )=1-3,且x ∈[-3π,3π],求x ; (2)若y =2sin2x 的图象按向量c =(m ,n )(|m |<2π)平移后得到函数y =f (x )的图象,求实数m 、n 的值.解:(1)依题设f (x )=2cos 2x +3sin2x =1+2sin (2x +6π), 由1+2sin (2x +6π)=1-3,得 sin (2x +6π)=-23.∵|x |≤3π,∴-2π≤2x +6π≤6π5.∴2x +6π=-3π,即x =-4π. (2)函数y =2sin2x 的图象按向量c =(m ,n )平移后得到函数y =2sin2(x -m )+n 的图象,即y =f (x )的图象.由(1)得f (x )=2sin2(x +12π)+1.又|m |<2π,∴m =-12π,n =1. 8.有点难度哟!(2019年广州综合测试)已知曲线x 2+2y 2+4x +4y +4=0按向量a =(2,1)平移后得到曲线C .(1)求曲线C 的方程;(2)过点D (0,2)的直线与曲线C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且M 在D 、N 之间,设=λ,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解:(1)原曲线即为(x +2)2+2(y +1)2=2,则平移后的曲线C 为x 2+2y 2=2, 即22x +y 2=1.(2)设M (x 1,y 1),N (x 2,y 2),则⎪⎪⎩⎪⎪⎨⎧++=+=.1212121λλλλy y x x ,由于点M 、N 在椭圆x 2+2y 2=2上,则⎪⎩⎪⎨⎧=+=+,,222222222121y x y x即⎪⎩⎪⎨⎧=+=++++.222122122222222y x y x ,)()(λλλλ消去x 22得,2λ2+8λy 2+8=2λ2+4λ+2, 即y 2=λλ432-. ∵-1≤y 2≤1,∴-1≤λλ432-≤1. 又∵λ>0,故解得λ≥21. 故λ的取值范围为[21,+∞). 思考讨论本题若设出直线l 的方程y =kx +2,然后与x 2+2y 2=2联立,利用韦达定理能求解吗?(不要忘记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读者可尝试一下.探究创新9.甲船由A 岛出发向北偏东45°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航行,速度为152 n mile/h ,在甲船从A 岛出发的同时,乙船从A 岛正南40 n mile 处的B 岛出发,朝北偏东θ(θ=arctan 21)的方向作匀速直线航行,速度为105 n mile/h.(如下图所示)B❑ 北(1)求出发后3 h 两船相距多少海里?(2)求两船出发后多长时间相距最近?最近距离为多少海里? 解:以A 为原点,BA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坐标系.AQ❑ 东北x y设在t 时刻甲、乙两船分别在P (x 1,y 12,y 2),则⎪⎩⎪⎨⎧===︒=.151545cos 215111t x y t t x , 由θ=arctan21,可得cos θ=552,sin θ=55,x 2=105t sin θ=10t ,y 2=105t cos θ-40=20t -40.(1)令t =3,P 、Q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5,45),(30,20).|PQ |=2220453045)-()(+-=850=534,即两船出发后3 h 时,两船相距534 n mile. (2)由(1)的解法过程易知|PQ |=212212)()(y y x x -+- =221540201510)()(t t t t --+-=1600400502+-t t=8004502+-)(t ≥202. ∴当且仅当t =4时,|PQ |的最小值为202,即两船出发4 h 时,相距202 n mile 为两船最近距离.●思悟小结1.理解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弄清起点、分点、终点,并由此决定定比λ;(2)在计算点分有向线段所成比时,首先要确定是内分点,还是外分点,然后相应地把数量之比转化为长度之比.也可直接由定义P P 1=λ2PP 获解.2.线段的定比分点的坐标表示,强化了坐标运算的应用,确定λ的值是公式应用的关键.3.关于平面图形的平移,主要确定的是平移向量.注意公式正、逆使用,并特别注意分清新旧函数解析式.4.配凑法、待定系数法、对应点代入法是确定平移向量的重要方法. ●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1.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P 1=λ2PP ,该式中已知P 1、P 2及λ可求分点P 的坐标,并且还要注意公式的变式在P 1、P 2、P 、λ中知三可求第四个量.2.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要用活不要死记.可设出坐标利用向量相等列方程组.该解法充分体现了向量(形)与数之间的转化具有一般性.3.平移前后坐标之间的关系极易出错,要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要死记硬背. 拓展题例【例1】 (2019年豫南三市联考)已知f (A ,B )=sin 22A +cos 22B -3sin2A -cos2B +2. (1)设△ABC 的三内角为A 、B 、C ,求f (A ,B )取得最小值时,C 的值; (2)当A +B =2π且A 、B ∈R 时,y =f (A ,B )的图象按向量p 平移后得到函数y =2cos2A的图象,求满足上述条件的一个向量p .解:(1)f (A ,B )=(sin2A -23)2+(cos2B -21)2+1, 由题意⎪⎪⎩⎪⎪⎨⎧==,,212cos 232sin B A 得⎪⎪⎩⎪⎪⎨⎧===.6π3π6πB A A ,或 ∴C =3π2或C =2π.(2)∵A +B =2π,∴2B =π-2A ,cos2B =-cos2A . ∴f (A ,B )=cos2A -3sin2A +3=2cos (2A +3π)+3=2cos2(A +6π)+3. 从而p =(6π,-3)(只要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向量p 即可). 【例2】 设曲线C 的方程是y =x 3-x ,将C 沿x 轴、y 轴正向分别平移t 、s 单位长度后,得到曲线C 1.(1)写出曲线C 1的方程;(2)证明:曲线C 与C 1关于点A (2t ,2s)对称. (1)解:C 1:y -s =(s -t )3-(x -t ). ①(2)分析:要证明曲线C 1与C 关于点A (2t ,2s)对称,只需证明曲线C 1上任意一个点关于A 点的对称点都在曲线C 上,反过来,曲线C 上任意一个点关于A 点的对称点都在曲线C 1上即可.证明:设P 1(x 1,y 1)为曲线C 1上任意一点,它关于点A (2t ,2s)的对称点为 P (t -x 1,s -y 1),把P 点坐标代入曲线C 的方程,左=s -y 1,右=(t -x 1)3-(t -x 1).由于P 1在曲线C 1上,∴y 1-s =(x 1-t )3-(x 1-t ). ∴s -y 1=(t -x 1)3-(t -x 1),即点P (t -x 1,s -y 1)在曲线C 上. 同理可证曲线C 上任意一点关于点A 的对称点都在曲线C 1上.从而证得曲线C 与C 1关于点A (2t ,2s)对称.。
高三数学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平移
作出 f (x)的图象,并写出变换过程;
(2) f (x) 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3)写出 f (x) 的单调区间。
三.课堂小结: (1) 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时,一定要分清起点、 终点和分点,在学习中不仅学会利用结论解决问题, 也要注意该公式的推导过程,从中可得到一些启迪,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思想方法的基础。
变式一:若BD把 ABC分成面积相等
的两部分,求点D的坐标及BD的长。
变式二:直线L//AC,且交AB、CB于E、F 两点,若BEF的面积与 ABC的面积之比 为 4 ,求E、F两点的坐标。
9
例3、(1)把点A(3,5)按 a 4,5 向
量平移,求平移后对应点A’的坐标。
(2)把函数y 2x 2的图象按向量a 2,2
2010届高考数学复习 强化双基系列课件
28《平面向量- 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平移》
一、基础知识
1、 线段的定比分点 (1)定义 设P1,P2是直线L上的两点,点P是L上不同 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 , 使p1 p p,p2 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 P1P2 所 成的比。
当点P在线段 P1P2 上时, 0 ;当点P在线 段 P1P2 或 P2P1 的延长线上时, <0
平移得F’,求F’的函数解析式。
例 4 : 已 知 在 平 行 四 边 形 ABCD 中 , 点 A
(1,1)、B(2,3),CD的中a 点为E(4,1),
将平行四边形ABCD按向a量 平移,使C点移
到原点O。(1)求向量 ;(2)求平移后的 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的坐标。
练习:
若直线x+2y+m=0,按向量a 1,2平移后与圆C:
(2) 使用平移公式时,要注意:点的平移时,给 定标解由得平用析新到移公式解。向 式 求 析量 新 式yx 由 解 求 xy旧 析 旧 hk标 式 解。求析,图新式用形标式,平用子用移公公时yx 式式,xy给yxhkyx代定xyxyhk入平hk ; 代旧称由 入式向整新 新量理标 式,得求 整由到旧 理旧;
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平移
拓展·整合·升华
2 x 1.函数 y 按向量a平移此函数图象,使其化简为反比 1 x
例函数的解析式,则向量a为( (A)、(-1,1) (B)、(1,-1) 2.(2004年福建)例3
D
) (C)、(-1,-1)
(D)、(1,1)
例 1.已知三点 A(1,2)、 B(4,1)、C(3,4),在线段 AB上 取一点 P ,过 P 作直线与 BC 平行交 AC 于 Q ,△ APQ 与梯 形PQCB的面积之比是4∶5,求点P的坐标.
能力·思维·方法
例2.(1)求函数y=3sin2x的图象按向量a= ( ,1) 平移后的 4 图象的解析式;
h m 2, k 3 x' x 2 x x'2 2 0 (2) 2 4由平移公式得 那么 ∴ y y'3 y' y 3 n 0 3 3 即顶点O′的坐标为(-2,3)。
将它代入y=x2+4x+7,得到y′+3=(x′-2)2+4(x′-2)+7 整理得 y′=x′2 即:y=x2
能力·思维·方法
思考:如果将抛物线y=x2+4x+7看作是从其顶点 在坐标原点的位置平移过去的,怎样求得平移 向量a和原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答案:a=(-2,3) y=x2
误解分析
1.利用定比分点解题时,一定要先把定比 λ先明确,λ的意 义是起点到分点的数量除以分点到终点的数量,不能算错.
2. 利用平移公式解题时,一定要分清原坐标与新坐标之 间关系. 一般地,函数y=f(x)的图象按a=(h,k)平移后所得图 象的解析式为y-k=f(x-h),即y=f(x-h)+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图形的平移●知识梳理 1.设 A(x1,y1) ,B(x2,y2) , 则 AB =(x2-x1,y2-y1). ∴| AB |=( x 2 x 1) y 2 y 1) (2 2.2.线段的定比分点是研究共线的三点 P1,P,P2 坐标间的关系.应注意: (1)点 P 是不同 于 P1,P2 的直线 P1P2 上的点; (2)实数λ 是 P 分有向线段 P1 P 2 所成的比,即 P1→P,P→P2x1 x 2 , x 1 的顺序,不能搞错; (3)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 (λ y y1 y 2 1 ≠-1).3.点的平移公式描述的是平移前、后点的坐标与平移向量坐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x x h, y y k.特别提示1.定比分点的定义:点 P 为 P1 P 2 所成的比为λ ,用数学符号表达即为 P1 P =λ 当λ >0 时,P 为内分点;λ <0 时,P 为外分点. 2.定比分点的向量表达式: P 点分 P1 P 2 成的比为λ ,则 OP =1 1 PP 2.OP 1+1 OP 2(O 为平面内任一点).3.定比分点的应用:利用定比分点可证共线问题. ●点击双基 1.(2004 年东北三校联考题)若将函数 y=f(x)的图象按向量 a 平移,使图象上点的坐 标由(1,0)变为(2,2) ,则平移后的图象的解析式为 A.y=f(x+1)-2 B.y=f(x-1)-2 C.y=f(x-1)+2 D.y=f(x+1)+2 解析:由平移公式得 a=(1,2) ,则平移后的图象的解析式为 y=f(x-1)+2. 答案:C 2.(2004 年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将抛物线 y2=4x 沿向量 a 平移得到抛物线 y2-4y=4x, 则向量 a 为 A.(-1,2) B.(1,-2) C.(-4,2) D.(4,-2) 解析:设 a=(h,k) ,由平移公式得x x h x x h, y k y y y k,代入 y2=4x 得 ( y -k)2=4( x -h) y 2-2k y =4 x -4h-k2, , 即 y2-2ky=4x-4h-k2, ∴k=2,h=-1. ∴a=(-1,2). 答案:A思考讨论本题不用平移公式代入配方可以吗? 提示:由 y2-4y=4x,配方得 (y-2)2=4(x+1) , ∴h=-1,k=2.(知道为什么吗?) 3.设 A、B、C 三点共线,且它们的纵坐标分别为 2、5、10,则 A 点分 BC 所得的比为 A.3 8B.3 88 3C.-D.-5 10 8 3解析:设 A 点分 BC 所得的比为λ ,则由 2= 答案:C,得λ =- .834.若点 P 分 AB 所成的比是λ (λ ≠0) ,则点 A 分 BP 所成的比是____________. 解析:∵ AP =λ ∴ AB =1 PB,∴ AP =λ (- AP + AB ).∴(1+λ ) AP =λ1 AB. AP.∴ BA =-AP.答案:-1 5.(理)若△ABC 的三边的中点坐标为(2,1)(-3,4)(-1,-1) 、 、 ,则△ABC 的 重心坐标为____________. 解析:设 A(x1,y1) ,B(x2,y2) ,C(x3,y3) , 则 x1 x 2 2 y1 y 2 2 x1 x 3 2 y1 y 3 2 x2 x3 2 y2 y3 2 1. 1, 4, 3, x1 x 2 x 3 2 y1 y 2 y 3 4 2, 1,∴∴重心坐标为(- 答案: (-2 32 3,4 3).,4 3)(文)已知点 M1(6,2)和 M2(1,7) ,直线 y=mx-7 与线段 M1M2 的交点 M 分有向 线段 M 1 M2的比为 3∶2,则 m 的值为____________.6 3 2 3 2 2 7 3 2 1 3 2解析:设 M(x,y) ,则 x=1=15 5=3,y==4 21 5=5,即 M(3,5) ,代入y=mx-7 得 5=3m-7,∴m=4. 答案:4 ●典例剖析 【例 1】 已知点 A(-1,6)和 B(3,0) ,在直线 AB 上求一点 P,使| AP |= | AB |.3 1剖析:| AP |= | AB |,则 AP =311 3AB或 AP =1 3BA.设出 P(x,y) ,向量转化为坐标运算即可. 解:设 P 的坐标为(x,y) ,若 AP =4 1 x 1 , x , 解得 3 3 y 6 2. y 4. 1 3AB,则由(x+1,y-6)= (4,-6) ,得31此时 P 点坐标为( ,4).31若 AP =-1 3AB,则由(x+1,y-6)=- (4,-6)得314 7 x 1 , x , 3 解得 3 y 6 2. y 8. ∴P(-7 3,8).综上所述,P( ,4)或(-317 3,8).深化拓展本题亦可转化为定比分点处理.由 AP = λ =1 21 3AB,得 AP =AP1 2PB,则 P 为 AB 的定比分点,AB,代入公式即可;若1 4AP=-1 3AB,则=-1 4PB,则 P 为的定比分点,λ =-.A P BP A B由两种方法比较不难得出向量的运算转化为坐标运算,是解决向量问题的一般方法. 【例 2】 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 A(4,1) ,B(3,4) ,C(-1,2) ,BD 是∠ABC 的平分线,求点 D 的坐标及 BD 的长.剖析:∵A、C 两点坐标为已知,∴要求点 D 的坐标,只要能求出 D 分 AC 所成的 比即可. 解:∵|BC|=25,|AB|=10,∴D 分 AC 所成的比λ =AD DCAB BC2 2.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 2 4 1) ( 2 xD 9 5 2, 2 1 2 1 2 y 2. D 2 1 2 ∴D 点坐标为(9-5 ∴|BD|=2,2).2( 9 5 2 3) ( 2 4)2=104 682.评述:本题给出了三点坐标,因此三边长度易知,由角平分线的性质通过定比分点可解 出 D 点坐标,适当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可以使有些问题得以简化.深化拓展本题也可用如下解法:设 D(x,y) ,∵BD 是∠ABC 的平分线, ∴〈 BA , BD 〉=〈 BC , BD 〉. ∴BA BD | BA || BD | BA BD | BA | BC BD | BC | | BD | BC BD | BC |,即=.又 BA =(1,-3) BD =(x-3,y-4) BC =(-4,-2) , , , ∴x 3 3 y 12 10= 4 x 12 2 y 8 20. -20=0. ①∴(4+2)x+(2-32)y+92又 A、D、C 三点共线,∴ AD , AC 共线. 又 AD =(x-4,y-1) AC =(x+1,y-2) , , ∴(x-4) (y-2)=(x+1) (y-1). 由①②可解得 x 9 5 y 2. 2,②∴D 点坐标为(9-52,2) ,|BD|=104 682.思考讨论若 BD 是 AC 边上的高, BD 把△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或 本题又如何求解?请读 者思考. 【例 3】 已知在 □ ABCD 中,点 A(1,1) ,B(2,3) ,CD 的中点为 E(4,1) ,将 □ABCD 按向量 a 平移,使 C 点移到原点 O. (1)求向量 a; (2)求平移后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的坐标. 解: (1)由□ABCD 可得 AB = DC , 设 C(x3,y3) ,D(x4,y4) , 则 x 3 x 4 1, y 3 y 4 2. ① ②又 CD 的中点为 E(4,1) , x3 则 y3 x4 2 y4 2 1. ④ 4, ③9 7 x 3 , x 4 , 由①-④得 2 2 y 2, y 0 , 4 3即 C(9 2,2) ,D(9 27 2,0).∴a=(-,-2).7 2(2)由平移公式得 A′(-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1) ,B′(-5 2,1) ,C′(0,0) ,D′(-1,-2).1.(2004 年福州质量检查题)将函数 y=sinx 按向量 a=(- 式为 A.y=sin(x- C.y=sin(x+π 4 π 4π 4,3)平移后的函数解析)+3 )+3B.y=sin(x- D.y=sin(x+π 4)-3 )-3π 4π , x x h, x x 解析:由 得 4 k, y y y y 3. ∴ y -3=sin( x +π 4).∴ y =sin( x + 即 y=sin(x+ 答案:Cπ 4π 4)+3,)+3.2. (2003 年河南调研题) 将函数 y=2sin2x 的图象按向量 a 平移, 得到函数 y=2sin 2x+ ( +1 的图象,则 a 等于 A.(- C.(π 3 π 3π 3),1)B.(- D.(π 3 π 6π 6,1),-1) )+1 得 y=2sin2(x+π 6,1)π 6解析:由 y=2sin(2x+)+1,∴a=(-,1).答案:B 3.(2004 年东城区模拟题)已知点 P 是抛物线 y=2x2+1 上的动点,定点 A(0,-1) , 若点 M 分 PA 所成的比为 2,则点 M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它的焦点坐标是 ____________. 解析:设 P(x0,y0) ,M(x,y).x0 x 3 y0 2 y 3 x 0 3 x, 代 y 0 3 y 2,入 y0=2x02+1 得 3y+2=18x2+1 , 即 18x2=3y+1 ,x2=1 6y+1 18=1 6(y+ ) ,∴p=31 611 12,焦点坐标为(0,-7 247 24).答案:x2=(y+ ) (0,-31)4.把函数 y=2x2-4x+5 的图象按向量 a 平移后,得到 y=2x2 的图象,且 a⊥b,c=(1,-1) , b·c=4,则 b=____________. 解析:a=(0,0) -(1,3) =(-1,-3).设 b=(x,y) ,由题意得 则 b=(3,-1). 答案: (3,-1) 5.已知向量 OA = (3, ,OB = 1) (-1, ,OC ⊥ OB ,BC ∥ OA .试求满足 OD + OA = OC 2) 的 OD 的坐标. 解:设 OD =(x,y) ,则 OC =(x,y)+(3,1)=(x+3,y+1) ,BC x 3 y 0, x 3, x y 4, y 1,= OC - OB =(x+3,y+1)-(-1,2)=(x+4,y-1) ,则( 2 x 3) ( y 1) 0,( x 4) ( y 1) 0 . 3 x 11, OD y 6,所以 =(11,6).1 31 46.已知 A(2,3) ,B(-1,5) ,且满足 AC = D、E 的坐标.AB, AD =3 AB , AE =-AB,求 C、解:用向量相等或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均可,读者可自行求解.C(1, E(11 411 3) ,D(-7,9) ,,5 2).培养能力 7.(2004 年福建,17)设函数 f(x)=a·b,其中 a=(2cosx,1) ,b=(cosx, x∈R. (1)若 f(x)=1-33sin2x) ,,且 x∈[-π 3,π 3] ,求 x;π 2(2)若 y=2sin2x 的图象按向量 c=(m,n) (|m|< 求实数 m、n 的值. 解: (1)依题设 f(x)=2cos2x+ 由 1+2sin(2x+ sin(2x+ ∵|x|≤ ∴2x+π 3 π 6 π 6)平移后得到函数 y=f(x)的图象,3sin2x=1+2sin(2x+π 6) ,)=1-3 23,得π 6)=-π 2.π 6 π 4,∴- =-π 3≤2x+≤ .5π 6.,即 x=-(2)函数 y=2sin2x 的图象按向量 c=(m,n)平移后得到函数 y=2sin2(x-m)+n 的图 象,即 y=f(x)的图象.由(1)得 f(x)=2sin2(x+π 12)+1.又|m|<π 2,∴m=-π 12,n=1.8.有点难度哟! (2004 年广州综合测试)已知曲线 x2+2y2+4x+4y+4=0 按向量 a=(2,1)平移后得到曲 线 C. (1)求曲线 C 的方程; (2)过点 D(0,2)的直线与曲线 C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M、N,且 M 在 D、N 之间, 设 DM =λMN,求实数λ 的取值范围.解: (1)原曲线即为(x+2)2+2(y+1)2=2,则平移后的曲线 C 为 x2+2y2=2,即x2+y2=1.2(2)设 M(x1,y1) ,N(x2,y2) ,则x2 , x1 1 由于点 y 2 y 2 . 1 1 M、N 在椭圆 x +2y =222 x 2 2 y 2 2, 1 1 上,则 2 2 x 2 2 y 2 2, 2 y 2 2 x2 2 ( ) ( 2 ) 2, 1 即 1 x 2 2 y 2 2. 2 2消去 x22 得,2λ 2+8λ y2+8=2λ 2+4λ +2, 即 y2=2 3 4.2 3 4 1 2∵-1≤y2≤1,∴-1≤ 又∵λ >0,故解得λ ≥ 故λ 的取值范围为[1 2≤1..,+∞).思考讨论本题若设出直线 l 的方程 y=kx+2,然后与 x2+2y2=2 联立,利用韦达定理能求解吗?(不 要忘记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读者可尝试一下. 探究创新 9.甲船由 A 岛出发向北偏东 45°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航行,速度为 152n mile/h,在甲1 2船从 A 岛出发的同时, 乙船从 A 岛正南 40 n mile 处的 B 岛出发, 朝北偏东θ (θ =arctan 的方向作匀速直线航行,速度为 105)n mile/h.(如下图所示)北 A 东 B(1)求出发后 3 h 两船相距多少海里? (2)求两船出发后多长时间相距最近?最近距离为多少海里? 解:以 A 为原点,BA 所在直线为 y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坐标系.y 北 P A Q x 东 B设在 t 时刻甲、乙两船分别在 P(x1,y1) ,Q(x2,y2) , 则 x 1 15 2 t cos 45 15 t , y 1 x 1 15 t . 由θ =arctan x2=10 y2=1051 2,可得 cosθ =2 55,sinθ =5 5,tsinθ =10t, tcosθ -40=20t-40.5(1)令 t=3,P、Q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5,45)(30,20). , |PQ|= ( 45 30 ) 45 - 20 ) (2 2=850=534,即两船出发后 3 h 时,两船相距 5 (2)由(1)的解法过程易知 |PQ|= ( x 2 = (10 t = =50 t234n mile. x 1 ) y 2 y 1) (222 15 t ) 20 t 40 15 t ) (2 400 t 160050 t 4) 800 (2≥202.2∴当且仅当 t=4 时,|PQ|的最小值为 20 即两船出发 4 h 时,相距 202,n mile 为两船最近距离.●思悟小结 1.理解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弄清起点、分点、终点,并由此决定定比λ ; (2)在计算点分有向线段所成比时,首先要确定是内分点,还是外分点,然后相应地 把数量之比转化为长度之比.也可直接由定义 P1 P =λPP 2获解.2.线段的定比分点的坐标表示, 强化了坐标运算的应用, 确定λ 的值是公式应用的关键. 3.关于平面图形的平移,主要确定的是平移向量.注意公式正、逆使用,并特别注意分清 新旧函数解析式. 4.配凑法、待定系数法、对应点代入法是确定平移向量的重要方法. ●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 1.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 P1 P =λPP 2,该式中已知 P1、P2 及λ 可求分点 P 的坐标,并且还要注意公式的变式在 P1、P2、P、λ 中知三可求第四个量. 2.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要用活不要死记.可设出坐标利用向量相等列方程组.该解法充分体现了向量(形)与数之间的转化具有一般性. 3.平移前后坐标之间的关系极易出错,要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要死记硬背. 拓展题例 【例 1】 (2004 年豫南三市联考)已知 f(A,B)=sin22A+cos22B-3sin2A-cos2B+2.(1)设△ABC 的三内角为 A、B、C,求 f(A,B)取得最小值时,C 的值; (2)当 A+B=π 2且 A、B∈R 时,y=f(A,B)的图象按向量 p 平移后得到函数 y=2cos2A的图象,求满足上述条件的一个向量 p. 解: (1)f(A,B)=(sin2A-3 2)2+(cos2B-1 2)2+1, π π 3 或A , , A sin 2 A 6 3 2 由题意 得 1 B π . cos 2 B , 6 2 ∴C=2π 3或 C=ππ 2. ,∴2B=π -2A,cos2B=-cos2A.3(2)∵A+B=2∴f(A,B)=cos2A- 从而 p=(π 6sin2A+3=2cos(2A+π 3)+3=2cos2(A+π 6)+3.,-3) (只要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向量 p 即可).【例 2】 设曲线 C 的方程是 y=x3-x, C 沿 x 轴、 轴正向分别平移 t、 单位长度后, 将 y s 得到曲线 C1. (1)写出曲线 C1 的方程; (2)证明:曲线 C 与 C1 关于点 A(t 2,s 2)对称. ①t 2(1)解:C1:y-s=(s-t)3-(x-t). (2)分析:要证明曲线 C1 与 C 关于点 A( ,s 2)对称,只需证明曲线 C1 上任意一个点关于 A 点的对称点都在曲线 C 上,反过来,曲线 C 上任意一个点关于 A 点的对称点都 在曲线 C1 上即可. 证明:设 P1(x1,y 1)为曲线 C1 上任意一点,它关于点 A(t 2,s 2)的对称点为P(t-x1,s-y1) ,把 P 点坐标代入曲线 C 的方程,左=s-y1,右=(t-x1)3-(t-x1). 由于 P1 在曲线 C1 上,∴y1-s=(x1-t)3-(x1-t). ∴s-y1=(t-x1)3-(t-x1) ,即点 P(t-x1,s-y1)在曲线 C 上. 同理可证曲线 C 上任意一点关于点 A 的对称点都在曲线 C1 上. 从而证得曲线 C 与 C1 关于点 A(t 2,s 2)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