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六年三月湘乡游—东山学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零一六年三月湘乡游—东山学堂
我是湖南湘乡人,在湖北武汉长大,从来没去过湘乡,很早就想去湘乡看看。

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成行,直到今年三月才抽出时间。

三月26日-29日我和悠悠到了湘乡,拜访了表哥表嫂一家,随后还游览了《东山学校》、《陈赓故居》、《彭德怀纪念馆》和《曾国藩诗文岛》等旅游景点。

(一)东山学校
1910年,少年毛泽东在《湘乡县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那时我外祖父是东山学堂图书管理员,认识了少年毛泽东。

因此,我很想去《东山学堂》看看,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东山学校旧址是湘军将领刘锦棠倡修,始建于1895年,时名“东山精舍”,是全国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

1900年称为“东山书院”,1905年改为“东山高等小学堂”。

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主席为母校题写校名“东山学校”。

1910年秋,16岁的毛泽东挑着简单的行李,离开韶山冲,步行50里山路,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报名读书。

然而,他的入学之路并不顺利。

先是招生考试时间已过、名额也满,幸得堂长(即校长)李元甫爱才惜才,给他重新出了入学题目《言志》。

毛泽东精心写就的《言志》一文博得了堂长李元甫和一些老师的赞赏,惊呼他为“建国之材”。

可他籍贯湘潭又引起了一些校董和老师的反对,不同意录取这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外地生源。

为此,围绕是否录取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在以李元甫为主的同意方以辞职相威胁的情况下,大家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意破格录取这个“大龄”小学生,编在戊班,也就是第五班学习。

从此,这个从落后闭塞的韶山冲走出来的农家子弟,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东山小学堂是一所新式的“洋学堂”,开设的课程包括修身、国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体育、图画、音乐等。

学堂学风严谨,选择有真才实学的老
师,注师生之间的理解与沟通。

它办学理念先进,注重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了解世界大事。

这种新式的教学环境,契合了毛泽东独立不羁的个性,促使他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是他后来投身革命洪流成为一代伟人的一个重要台阶。

东山小学堂有个藏书楼,收藏有大量的中外书刊,毛泽东是这里的常客,尤其爱读以前未曾读过的外国历史和地理书籍。

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利用一切机会汲取新知识。

1911年春,毛泽东离开了东台山下的莲花屋场。

临行前,李元甫先生给了他一封介绍信,推荐他到省城去深造。

38年后,毛泽东成了中国这个有几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泱泱大国的最高领导人。

他身居首都北京城,日理万机,异常辛劳。

可是,他没有忘记仅读过半年书的东山高等小学堂,没有忘记当年的师友们,更忘不了李元甫堂长。

1955年,毛泽东主席接见谭世英(毛泽东在东山学堂的同学)时,深情地说,“李元甫先生、贺岚纲先生、还有你父亲,都是热心的教育家,他们是爱惜人才的,......没有他们,我进不了东山学堂,也到不了长沙,只怕还出不了韶山冲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