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的研究
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研究
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产业集群与专业群之间的协同关系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本文旨在从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的视角出发,探讨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设置问题,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界定了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的概念,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了专业群设置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协同关系,指出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设置应当紧密围绕地方产业集群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群的整体竞争力和适应性。
文章还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的相关研究,总结了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分析,本文提炼出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有效模式和路径,为高职院校的专业群设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提出了促进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专业群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
这些对策建议旨在为高职院校和地方政府在推进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实践指导,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二、产业集群与专业群的理论基础在探讨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关系前,有必要对产业集群与专业群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理解。
产业集群,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由一群地理上相近、业务上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共同组成的产业组织。
这些企业和机构在产业链上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享资源、技术和信息,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能够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还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而专业群,则是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某一行业或产业链为纽带,将多个相关专业进行有机整合的一种教育模式。
专业群的构建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
苏锡常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调整动态对接研究
苏锡常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调整动态对接研究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布局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相吻合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从劳动力供需平衡来看,产业结构影响着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专业结构影响着市场对人力资源的供给,专业结构要契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合理的专业设置和规模反过来会助推经济的快速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1 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1 产业结构从数据看,进入“十三五”之后,苏州、无锡、常州三次产业结构形成了“三二一”模式,具体比重如图1、图2、图3。
数据来源:《苏州统计年鉴》、《无锡统计年鉴》、《常州统计年鉴》。
1.2 专业结构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5所学校开设专业为调研对象,开设专业总数216个(含重复),覆盖17个专业大类:财经商贸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交通运输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旅游大类、文化艺术大类、新闻传播大类、医药卫生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土木建筑大类、轻工纺织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装备制造大类、农林牧渔大类,开设专业大类与产业对应如图4,呈现出“三二一”模式。
苏州、无锡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也呈现出同样结果。
(根据各校官网数据统计分析)1.3 适应性分析整体上看,苏锡常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整体上具备一定的适配度。
但具体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热门及通用专业扎推现象明显,常州5所学校开设专业总数216个(含重复),去掉重复后专业数为125个,开设专业重复率42.13%,125个专业中5个李锐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常州市 213164摘 要:立足苏锡常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以苏锡常高职院校开设专业为调查样本,注重大数据思维,通过个案研究,结果显示苏锡常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也存在不足,如专业同质化明显、专业设置前瞻性不足、专业聚集度不高、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滞后等。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的策略探析
34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通过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探索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主动回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需求,以高质量人才供给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如何凸显类型特色,加强内涵发展,其关键在于把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专业,而专业建设的第一步是做到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
“双高计划”下,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应具有两重内涵,一是单一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二是专业群设置对接产业需求。
专业群作为“双高计划”建设的关键点,逐渐成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梳理已有研究发现,对以下问题的关注相对缺乏:“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的所有专业是否都应该参与组建专业群?“双高计划”下单一专业和专业群应如何设置?在专业和专业群长期并存的现实基础上如何优化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本文在分析“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内涵要求、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的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上,从微观的院校建设层面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内涵要求“双高计划”下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需从产业类型、产业环节等多维度进行对接,并建立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的动态调整机制,培养对接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服务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服务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聚焦产业作者简介谷中秀(1993- ),女,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发展与质量管理处科员,助教(郑州,451460)通讯作者华平(1963- ),女,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发展与质量管理处处长,教授(郑州,451460)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中国高速铁路产业链、技术链与高职教育专业链的对接与融合研究”([2019]-JKGHY B-0469),主持人:华平“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的策略探析谷中秀 华 平摘 要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强化类型教育特色,提升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的关键在于做好专业设置和专业群设置。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研究——以广东珠三角区域9市为例
收稿日期:2023-12-07作者简介:王丽娜,(1981),女,江西九江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此文为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配性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21GXJK677;主持人:王丽娜)和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劳动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JKDY077;主持人:王丽娜)的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研究———以广东珠三角区域9市为例王丽娜(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尾516600)摘要:广东珠三角区域9市高职院校要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适配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于对珠三角区域现有产业结构现状的调查以及对产业结构与专业设置的适配性分析,发现产业结构与专业设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偏离,且各区域各产业偏离度特征差异明显。
应统筹教育资源,全面提高高职教育发展总水平;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构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机制、共建高职教育产业园区。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产业结构;适配性;珠三角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4)01-078-06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
”广东珠三角区域9市高职院校大都是依托地方传统支柱产业建立。
随着广东珠三角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后的产业结构适配性如何,其人才培养规格是否契合珠三角区域建设和发展的岗位能力需求,关乎未来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关乎高职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广东珠三角区域9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为重点,旨在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岗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着力培养适应珠三角区域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大湾区创新发展,打造高质量适应性人才培养基地。
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契合性实证研究
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契合性实证研究作者:王娇娇韩鑫彤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02期摘要专业设置是否契合区域产业发展是制约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前端因素。
基于对浙江50所高等职业院校(包含2所职业本科)专业设置的实证分析发现,当前浙江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基本匹配,但随着新时期产业发展定位的调整变化,二者的契合性仍存在结构化问题突出、梯度化差异显著、特色化程度不够等问题,据此提出加强统筹规划、锚定错位发展、注重特色发展、健全动态专业调整机制、从需求侧推动专业设置优化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产业结构;契合性中图分类号 G7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02-0034-06作者简介王娇娇(1988- ),女,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政策(杭州,310012);韩鑫彤(1990- ),女,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基金项目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博士后研究课题“基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研究”(202209A0066),主持人:王娇娇;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2022年度前期项目研究“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202209A0163),主持人:潘瑜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统筹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其中,“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匹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国家发展过程的迫切诉求”[1]。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多项政策均关注到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对接。
专业设置是否契合区域产业发展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前提,关系到能否提供契合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同时,产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亦是一种动态契合的关系,对二者之间的契合性需要进行持续性、多角度的关注与研究。
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
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摘要】本文围绕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展开研究,首先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入手,引出研究主题。
接着对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其匹配性及关联性,进而分析专业设置与区域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本文还讨论了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教育规划的一体化问题。
结论部分总结了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的启示,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高职专业设置、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教育规划、匹配性、关联性、一体化、启示、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高职教育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高职专业设置则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研究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探讨其匹配性和关联性,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的研究,探讨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研究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需求的匹配性,可以有效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针对性,满足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
研究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可以为培养适应当地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提供理论指导,促进人才流动和就业。
探讨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教育规划的一体化,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高职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的实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的实践【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的实践问题。
在文章介绍了背景信息,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阐明了研究的意义。
接着在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现状和产业发展需求,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对接模式,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研究,深入揭示了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在强调了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研究,为高职院校专业和产业发展之间的有效对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产业发展、对接、实践、案例分析、影响因素、重要性、对策建议、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高等教育扮演着培养各行各业人才的重要角色,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中等以上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平台,其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对接问题备受关注。
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现状不尽如人意,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设置滞后、教学资源不足、专业结构单一等,导致毕业生与市场需求脱节。
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能够及时调整与适应。
探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对接问题,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此问题展开研究,探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对接模式以及影响因素,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中,专业建设往往是根据学校的传统优势和师资力量来确定的,而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对接程度并不高。
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专业与实际产业发展需求脱节的现象,使得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今复杂多变的产业需求,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对接问题日益凸显。
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
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高职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与区域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职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高校的专业设置及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高职专业设置是否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是否能够满足当地产业的需求,这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教育效益。
当前,随着新型产业的兴起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高职教育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对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提升教育质量和实用性,同时也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本研究将对该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旨在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揭示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研究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匹配,更好地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高职教育的应用性和有效性。
研究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深入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指导专业设置和调整,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研究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互相促进。
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的意义重大,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及适应性,并分析高职专业设置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找出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当地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并为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有机结合提供政策建议。
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与探索
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与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群与产业群之间的对接与协同发展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
湖南省高职院校作为该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和重要力量,其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对接与协同发展既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
1.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提供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可以创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资源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科研与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产学研创新合作,助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1.专业设置不适应: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不匹配,存在专业结构偏差的问题。
2.教学资源不充足: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投入不足,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3.师资队伍建设不足: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缺乏产业实践经验和更新的教育理念。
1.加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高职院校要与当地企业和产业协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产业需求调研,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和把握,提供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
2.优化教学资源配置:高职院校要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完善实验设备和教学设施,积极引进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用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师培训与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建立与产业实践的紧密联系,增强教师的产业实践经验和更新的教育理念。
4.推动产学研合作:高职院校要加强与当地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研究
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研究【摘要】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专业结构调整,要使专业对接产业,政府要宏观调控,专业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避免趋同性,同时要提高办学效益。
【关键词】产业结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高职教育离不开专业,专业是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载体,也是衡量办学水平的标志。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必须与当地产业结构、职业要求和技术水平相适应。
高职教育专业结构是否合理,决定着教育资源配置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笔者以唐山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为背景,以唐山职业技术教育为研究对象,探索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如何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
一、唐山产业结构现状与调整趋势唐山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和铁矿资源丰富,是河北省乃至于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唐山市经过多年发展,资源枯竭、环境容量受限等矛盾日益突出,其依靠资源发展的绝对优势正在减弱。
多年来唐山市一直侧重发展第二产业,尤其是重点发展能耗高的重工业。
第一产业发展不足,第二产业奇重,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唐山经济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第二产业发展的好坏,同时也从另一面反映了唐山经济畸形发展的程度。
为了突破发展瓶颈,唐山拟狠抓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使经济全面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唐山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唐山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在第二产业中占主导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确保达到36%,力争达到37%,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均达到5%以上。
二、产业结构调整对地方高职教育的诉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造成产业结构、规模、比例的变动,势必要求技能型人才提升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产业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升级,也必然要求高职人才培养层次的高级化。
“十二五”期间,唐山将改造提升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建材、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培养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发展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发展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的互动关系,并探讨它们对彼此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在当前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高职专业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先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影响,以及高职专业建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然后探讨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和高职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的发展趋势。
本文还对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的政策支持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展望。
本文总结了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的互动关系,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高职专业建设、发展研究、影响、促进作用、问题、发展趋势、政策支持、互动关系、未来发展方向、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我国产业结构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在这个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与此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适应产业需求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专业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和调整之中。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劳动者素质的重要使命。
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发展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影响以及高职专业建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通过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的互动关系,为我国产业升级和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影响,了解产业升级对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影响,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
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机遇。
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对于推动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地方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一、高职专业设置的趋势及存在问题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长足的发展,高职学校数量不断增加,专业设置也不断丰富。
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于重视短期用人需求,导致专业设置过于碎片化和功利化;部分专业缺乏与地方产业结构需求相适应的特色化和差异化。
这些问题使得高职专业与地方产业结构之间的对接度不高,制约了高职教育对地方经济的贡献。
1. 从需求出发,有选择地设置专业高职专业设置应该从需求出发,有选择地设置符合地方产业需求的专业。
通过对地方产业结构的深入调研和分析,了解产业发展规划和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专业设置过于冗杂和雷同,提高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2. 打造特色化专业,促进产教融合高职专业设置应该有意识地打造特色化专业,培养自身特色和优势。
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设置符合地方产业结构的特色化专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应积极与地方产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推动产教融合,让专业教育更贴近实际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3.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专业适应性高职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提高专业适应性和实用性。
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适应性和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还可以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和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操能力,为地方产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政策建议1. 完善高职专业设置机制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高职专业设置机制,制定一系列可操作的专业设置标准和流程,强化产学研合作,鼓励高职院校根据地方产业结构需求设置特色化专业,实现高职教育与地方产业结构的深度融合。
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升级协调发展研究
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升级协调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个地区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也需要与之保持协调发展。
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升级协调发展研究成为当今教育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将就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以期为推动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升级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高职专业建设的现状和问题1. 专业设置滞后与不符合需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由于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产业结构一直处于变革之中,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已经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导致了就业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与专业设置之间出现了不匹配的现象。
2. 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脱节另一个问题是,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的需求脱节。
在一些地区,高职院校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了毕业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3. 缺乏与产业发展对接的项目实践机会由于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条件有限,很多学校很难为学生提供与产业发展对接的项目实践机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1. 摸清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在高职专业建设中,需要充分摸清所在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优化专业设置。
只有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需求相匹配,学生们才能接受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产业发展需要。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与当地产业企业对接,了解产业的需求,建立与产业企业的沟通平台,形成专业设置的科学规划。
2. 实践教学与产业合作高职院校应与当地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实践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接触实际的项目和企业,并深度参与到产业升级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双创基地、双创实验室等实验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和科技成果转化。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教学。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2年4月第15期Apr. 2022No.15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陈玲玲,李婵娟(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摘 要] 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应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
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设置为例,重点以保山市卫生产业发展趋势为切入点,分析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保山市产业经济的适应性,由此提出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应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建立联动和共享机制,优化外部政策环境,突出专业特色,发挥专业群协同效应,加大校院(企)合作、医教协同力度,实现高质量就业,以加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产业结构;适应性[基金项目] 2018年度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技计划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2018k06m)[作者简介] 陈玲玲(1974—),女,云南保山人,硕士,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和中药研究;李婵娟(1984—),女,云南保山人,硕士,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和中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5-0037-04 [收稿日期] 2021-09-16近年来,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如何与区域经济结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是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地方高职院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针对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设置问题,分析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适应性,并提出优化性的对策。
高职院校应建立专业设置产业发展对接保障制度论文
高职院校应建立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的保障制度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努力提职业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
高职院校应出台相应的制度,保障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保障制度评价模型一、建立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的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服务区域经济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努力提高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
目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一定程度上与许多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是有关。
高校热门专业不一定是就业热门,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折射出高校专业设置的缺陷。
目前的就业困难并非由于扩招造成工作岗位不足,而是一种结构性失调,即专业人才的产出与岗位需求不成比例。
因此,学校要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使得学生不但能就业,而且能够学以致用,就要在专业结构的设置上花大力气,实现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的良好对接。
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水平,而且能够更好的实现职业教育为经济服务的根本目标,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水平,从而为学校赢得更大的声誉,使学校在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为此,高职院校应出台相应的制度,保障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使这一思想落到实处,真正成为专业设置、专业调整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的保障制度需注意的问题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有着不解之缘,它必须紧跟市场变化,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
为此,应加强产业发展方向研究,及时设置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淘汰一些不适应的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形成特色专业、优势专业。
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要注意处理几个关系:(一)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从发展来看既要具有稳定性也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行业需求的对接问题愈发突显。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具备实际工作技能的人才的重要平台,其专业设置的质量和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程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优化对接的相关建议。
一、产业需要引导专业设置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始终以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强化对产业的需求分析和预测,及时调整和更新专业设置。
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将直接影响到相关专业的需求情况,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与各行业的企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就业市场变化情况及时优化和调整专业设置。
只有紧密对接行业需求,才能保证培养出具备实际工作技能的人才,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二、行业需求引领专业设置行业需求不仅仅是对特定岗位的技能需求,更涉及到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高职院校应尽量引领行业需求,提前预测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设置。
同时,高职院校应与行业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开展实践教学课程,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特点和需求,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加强实践教学与行业合作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要求加强实践教学与行业合作的机制。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工作项目,使他们在毕业之前就能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
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和指导,搭建起学生与行业专家的交流平台,加强学校与行业之间的紧密联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招聘具备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行业保持互动,并将实际工作经验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湖南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
湖南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摘要】湖南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旨在探讨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湖南省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湖南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现状和产业结构情况,然后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探讨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
给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与产业需求的对接、优化专业设置结构等。
通过本研究的展开,有助于提高湖南省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与高职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湖南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现状分析、关联性分析、调整建议、结论、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语。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湖南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湖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其产业结构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调整。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湖南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并不完全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
有必要开展一项关于湖南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探讨如何根据当地产业结构的特点进行专业设置调整,以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本研究将从当前湖南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现状、湖南省产业结构分析、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调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高职教育与当地产业发展的协同发展。
1.2 研究目的湖南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引言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与产业结构的匹配性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地方经济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湖南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关系,旨在明确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是否与湖南省现有产业结构相匹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调整建议。
温州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耦合研究①
温州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耦合研究①叶林子,杨菲力,蔡进昆(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24)一、引言高等职业教育在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018年1月31日,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1]。
2019年,又启动了第一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
该计划明确指出要围绕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以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2]。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3],提出职业教育作为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一环,肩负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的重担。
从职业教育改革本身来看,产教融合目前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方面,产教融合能够加快建设实体经济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产教融合存在“一头热”“两张皮”“独角戏”现象,合作层次浅、形式单一。
究其核心原因是供需不匹配、贡献不对等、主体不明晰、文化不融通[4]。
因此,关于专业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的深度耦合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温州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探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现状与耦合情况,并提出二者耦合发展的相应对策,以促进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二、现状分析(一)温州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现状从高职院校数量来看,由于近几年受到政府重视,温州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
自1999年温州成立第一所高职院校至今,目前已建成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职院校。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也不断增长,并在2021年突破了6万人。
参照教育部颁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目录》)分析发现,2021年温州五所高职院校新增招生人数合计7493人,其中,财经商贸类专业招生1892人,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招生1839人,装备制造大类专业招生674人,其他大类专业招生总计为3088人。
面向产业需求的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研究
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如实验设备、实习基地等,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需求不匹配
培养目标不明确
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没 有针对产业需求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
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实 践性和应用性,难以满足产业需求。
05
面向产业需求的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对
THANKS
02
职业教育标准制定
一些国家的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职业教育标准,确保人才培
养与产业需求的一致性。
03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发达国家的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通过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发展趋势
专业结构持续优化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我国高职院校将进一 步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专业的建设 。
07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产业结构升级转…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高职院 校的专业结构也需要相应调整以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面向产业需求的…
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 尚未完全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高职院校专业结…
为了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需要政府、企业、高职院校等多 方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引导和资 源投入,推动高职院校专业结构 的调整和优化。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培养更多具备新技术、新技能的人才。
人才供需矛盾
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人才供需不匹配,需要进行调整。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分析——基于2020年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统计数据
在当前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的环境下,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产业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带动经济的增长,因此产业转型升级是当下及未来的重要任务。
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产业人才结构与之相适应[1]。
高职教育的专业是连接产业的桥梁,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专业化的技能型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以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
实践证明,高等职业教育是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而生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且互惠双赢的战略发展关系[2]。
而区域经济理论告诉我们想要使现有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产出,必须对其进行优化和组合。
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每个省市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只有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和组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为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我们必须要让专业结构契合于产业结构的发展。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呈现疲软状态,为此,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促进东北振兴的政策,而辽宁省作为东北振兴的主要阵地,更要紧跟国家发展的脚步。
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为辽宁省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为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服务。
一、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共生关系(一)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支撑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系最为紧密,其发展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当地产业结构发展契合度高时,高职教育就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分析◎刘荣——基于2020年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统计数据摘 要:在产业转型升级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使教育资源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合理利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契合至关重要。
从总体上看,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良好;但是存在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部分专业开设不足,第三产业部分专业开设偏多、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