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过伸过屈位摄影在腰椎不稳症X线诊断应用论文
腰椎失稳症患者腰椎间隙X线解剖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腰椎失稳症患者腰椎间隙X线解剖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来源/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张春霖王若愚李莹王闯建严旭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症已被公认为金标准,椎间融合器在椎间融合术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术后椎间融合器可能发生移位、下沉等并发症,导致融合失败、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后果。
目前融合器依据其自身能否发生形变可分为非膨胀融合器与膨胀融合器两类。
有文献报道,非膨胀融合器即便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使用,术后移位的发生率仍可达0.8%~4.7%,可能与其通常的置入位置选择在椎间隙盘状小凹有关。
虽然椎间隙盘状小凹的凹状形态有较好地限制移位的作用,但是在椎间隙盘状小凹中的非膨胀融合器会受到非纵轴方向的压力,当脊柱发生过伸、过屈或过度侧弯时这个压力会更大,当椎体后缘高度大于6mm时,其移位的概率就会明显上升。
膨胀融合器具有创伤小、安装简便等优势,现有B-Twin和端膨胀融合器两种。
B-Twin自身的尖刺状结构可防止其移位,但易发生沉陷,已逐渐被临床淘汰;端膨胀融合器承载面积大,不易下陷,但自身防移位结构功能不强,移位风险相对较大。
因此深入研究椎间盘的解剖因素与融合器稳定性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腰椎间隙X线解剖分型方法,并探讨此分型对后路镜(双牵开摆动式椎间盘镜)下微创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端膨胀融合器置入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纳入与排除标准腰椎失稳症的诊断标准:(1)明显、反复的腰痛及有严重的酸痛或无力感;(2)局限性腰痛和/或伴下肢牵涉痛;(3)X线片:椎体前缘有骨赘形成或椎间隙明显狭窄;在腰椎动力位片(过伸过曲位X线片)示病变相邻2个椎体间滑移>3mm,但不超过1°,病变不超过2个节段,成角≥11°;(4)MRI、CT等检查发现有明显腰椎间盘、椎间关节等退变,并排除其他疾病。
纳入标准:(1)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腰椎失稳症,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相符者;(2)腰腿痛6个月以上者;(3)保守治疗无效者。
腰椎过伸过屈位摄影在腰椎不稳症X线诊断中的作用
X线 片示 有 不 同程 度腰 椎 骨质 增 生 、双侧 椎 问小 关 节 增 生 或椎 间 隙狭 窄 等 共 25例 患者 ,腰 椎 过 屈 或过 伸 侧 位 检 查 结果 显 示 ,腰 椎 矢状 位 滑移 距 离在 3mm 以上 ,或 是椎 间角 度 位 移大 小在 10。 以上 ,上位 椎体 前 移距 离与 下位 椎体 上缘 前 后径 的六分 之 一进 行 比较 结果 显示 ,前 者小 。有 不 同程 度 椎 体 不稳 和 滑脱 表现 、腰椎 生理 曲度改 变 、棘 突 序列 异 常 、椎 体 和 椎小 关节 不 同程 度 硬化 与 增 生 表 现共 48例 ,过 伸 位 较 过 屈位 可取 得更 佳 的观察效 果 。
1.3 测量 方法 采 用 Dupuis法 测 量 椎 体 滑移 与 成 角 :在 腰 椎 动 力 位 侧
位 片 上做 两条 直线 ,其位 置分 别 在病 变节 段相 邻 的两 个椎 体 的下位 椎 体上 终板 及 上位 椎体 下终 板 ,两 条直 线 相交 的角 度 则 为 不 稳椎 体 的角 度 ;相 对 于下 位 椎体 后缘 ,上位 椎 体 后 缘 发 生 了水平 位移 ,这 段距 离则为椎 体 的水平 滑移范 围 。
O 引言
在 脊柱 外 科 中 ,腰椎 椎 体 不 稳 、滑 脱 和 椎 间盘 病 变 等 较 为 常见 和 多 发 ,临床 可 较早 发 现 ,但 患 者 的客 观 诊 断依 据 非 常少 ,我们 在腰 椎正 侧 位平 片 的基础 上对 腰椎 过 屈过 伸应 力 位功 能 片进行 加摄 ,证实其 为诊 断腰 椎稳定 性 与局 部功 能改 变造 成 的椎 体不稳 等疾 病提 供 了 良好 的依 据 ”】。具 体情况 如
采 用 Meyerding分 型 来 对腰 椎 滑脱 的分 型 进行 表 示 :I 度 :椎 体 向前 滑 动 ≤椎体 中部矢 状 径 114;Ⅱ度 :椎体 中部 矢 状 径 1/4 <椎 体 向前 滑 动 ≤椎体 中部矢 状 径 2/4;11I度 :椎 体 中部矢 状径 2/4<椎 体 向前滑 动 ≤椎体 中部 矢状径 3/4;1V度 : 椎 体 向前滑 动 >椎 体矢 状径 3/4。
腰椎不稳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2腰椎不稳的诊断 目前对于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还存在很大争议.不
1腰椎不稳的定义 Frymoyer等l≈把腰椎不稳定义为椎体间的异常活动.
这种异常活动可以对脊柱内神经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 从而引起疼痛或神经功能障碍。他从腰椎疾患的临床观察 出发引出此定义。White等{3】把腰椎不稳定义为:在生理负 荷下,腰椎不能维持正常对合关系,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严 重畸形和致残性疼痛。进一步说.腰椎不稳提示一种失平 衡状态,在此种情况下,脊柱无法提供代偿。Panjabi{'l提出 以中性区、弹性区和运动范同作为脊柱的运动参数.运动 范围的增大表示脊柱节段的刚度变小。中性区越大,脊柱 节段越不稳定。由此.他提出腰椎不稳的定义为:在正常生 理负荷下.脊柱稳定系统维持椎体中性区的能力明显降 低,从而产生明显的畸形、神经功能障碍和致残性腰痛。但 是l临床上难以对中性区进行量化。美国骨科医师协会 (AAOS,2000年)对腰椎节段性不稳的定义为:腰椎间关 节在正常负荷情况下.不能保持生理对合关系.出现超过 正常的活动范围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151。
第一作者简介:男(1980-),医学博十,研究方向:脊柱外科 电话:(010)88068950 Email:zy7530038@163.corn
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171。Kasai等嗍提出了新的诊断方 法——腰椎被动牵拉试验:俯卧位被动牵拉腰部时患者出 现腰部剧烈疼痛、明显腰部沉重感或者腰部将要被拉断的 感觉,停止牵拉后症状消失为阳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 为84.2%和90.4%。用于诊断腰椎不稳的三个最重要的临 床试验¨.q包括:(1)不稳试验(instability catch),让患者尽 量向前弯腰,然后直起腰部.如果患者因为突发腰痛而不 能直起腰部为阳性;(2)疼痛试验(painful catch),让患者 平卧做直腿抬高。然后缓慢放下.如果患者因为突发剧烈 腰痛而使腿突然放下为阳性;(3)腰部断裂恐惧征
腰椎不稳的基本概念和影像学原理
腰椎不稳的基本概念和影像学原理学习目的:1.描述结构性腰椎不稳(LSI)的定义,直接和间接放射学特征2.审查各种放射成像技术及其优缺点,以评估LSI腰椎不稳是腰痛、坐骨神经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可能与严重残疾相关联(Leone A,2007)。
腰椎不稳定(LSI)是确定脊柱融合和减压手术指征的重要因素(Mulholland RC,2008)。
虽然已经发表了很多关于LSI的相关文章,但仍然缺乏对不稳定性的定义。
Frymoyer J等人将LSI定义为:对施加负荷的异常响应,其特征在于运动节段中的异常运动超出正常约束,这损害了小关节,椎间盘,韧带和肌肉等约束结构。
脊柱不稳定性诊断的主要内容是功能性脊柱单位(椎骨,韧带和肌肉复合体)稳定性的丧失,这可能导致弹性降低、活动度增加、和运动异常(Manfre L,2007)。
在分析LSI之前,定义不稳定的主要概念很重要(Ross J,2016):前滑脱--椎体相对于下方的前移位;anterolisthesis- anterior displacement of vertebral body relative to one below;后滑脱 - 椎体相对于下方的后移位;retrolisthesis- posterior displacement of vertebral body relative to one below;脊椎前移 - 椎体完全向前移位,下移位至下一级;spondyloptosis- vertebral body displaced completely anteriorly, with inferior displacement to level of one below;退行性腰椎滑脱- 在完整神经弓存在的情况下椎体在另一个椎体上的前滑动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anterior slippage of vertebral body on another in presence of intact neural arch 基于维持该过程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不同的不稳定模式:退行性,创伤性,术后性和肿瘤性(Muto M,2016)。
X线结合CT对腰椎不稳的影像学诊断
维普资讯
齐 齐 哈 尔 医学 院 学 报 2 0 年 第 2 07 8卷 第 1 期 3
X线 结 合 C 对 腰椎 不稳 的影 像 学 诊 断 T
王亚伟 陈 岩 黄 海涛 腰椎 不 稳 在 临 床上 以退 行性 改 变 为 主 , 分 常 十
2 结 果
腰腿 疼 的临 床 病 因 复 杂 多样 , 以是先 天发 育 可 异 常 、 天性退 行性 变 以及外 伤 等 。在 中老 年 中 , 后 退
6 0例腰 椎不 稳 ( 脱 ) 7例 向前 滑脱 , 滑 5 3例 向后
作 者 单 位 : 龙 江 省 大 庆 油 田 总 医 院介 入 放 射 科 ( 亚 伟 )心 脏 无 创 黑 王 检 查 中心 ( 岩 ) 普 外科 ( 海 涛 ) 陈 ; 黄 邮 编 13 0 601 收 稿 日期 2 0 一O 一 O 07 5 3
影像 学及 临床表 现分 析报道 如下 。
1 资料和 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本 组共 6 . 0例 病 人 , 2 男 2例 , 3 女 8
变: 椎体 边缘 骨质 增 生 1 2例 , 节 肥 大 增 生 1 关 6例 , 椎 间 隙变窄 8例 。4 动 态 摄 片 : 5例 测 得椎 体 间 相 ) 4
腰椎过伸过屈功能位X线检查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腰 椎 过伸 过屈 功 能位 X 线检 查在 影 像诊 断 中的应 用
成善操 ,黎惠莲 ,任家庚 ,邓美珍 (广东 省连州市人 民医院影像科 ,广东 清远 513400)
[摘 要] 目的 :研究腰椎过伸过屈功能位 X线摄 片在影像诊 断腰 椎退行性 不稳定 中的独 特价值 。方法 :搜集 因有 不同程度 的腰 、腿疼痛 ,在腰椎正侧位检查 中椎体前后缘弧线光整 的 164例患者进行过屈 过伸腰椎功能片检查 ,经 Dupuis法测量及 Meyerding 分型 ,观察腰椎椎体向前或 向后移位 、椎体间成角情况 。结果 :164 例患者在腰椎侧 位片示椎体前后缘弧线 光整 ,而在腰椎 过屈或过 伸功能位片示腰椎矢状位滑移 I>3 rain或角度位移 > 10。有 67例 。结论 :腰椎过伸 、过屈位 X线检查是腰椎不稳定最 重要的诊断依 据 ,能够发现 常规腰椎正侧位及 CT、MRI所难以显示 的腰椎功能改变和序列不稳 ,对临床诊 断提供可 靠依据 ,还 可用于观察 治疗前 后 的疗 效 。
· 3l38 ·
吉林 医学 2015年 8月第 36卷第 14期
反射性地升高情况 ,一旦血 压上升到一 定程度 之后 ,可能增 加 机体心脏 的后负荷 ,继而引 发心力衰竭 ,倘若 患者存在 心力 衰 竭既往史 ,更是会 进一 步加剧心衰 情况 ,影 响预后 J。而 当患 者出现心衰之后 ,其 心脏泵 血量也会有 所减少 ,致使脑 组织 出 现供 血不 足情况 ,且伴 随脑部 缺氧缺 血情况 的加 重 ,脑水肿 情 况也会进一步加 剧 ,最 终出现典 型脑心综 合征 。基 于此 ,针 对 该类病症 的治疗 ,关键就在与控制好患者的脑水肿情况 。
腰椎不稳的影像学特点
腰椎不稳的影像学特点摘要: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与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2011年期间所检查、诊疗过的58例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
结果:58例腰椎不稳患者的站立位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都符合椎体间水平位移大于3 mm、椎体间矢状成角大于11°的公认腰椎不稳定标准。
结论:ct主要观察其小关节病变,表现为骨刺形成、关节间隙狭窄不平、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间隙积气、关节囊钙化、小关节半脱位等。
mri主要主要观察其椎间盘的退变情况,表现为t2wi信号减低、髓核脱出、内见气体信号及形态变扁、膨出等。
关键词:腰椎不稳;影像学;特点腰椎间盘和小关节在腰椎的稳定性上起重要的作用,任何一方面的负荷增加,应力集中导致退变,都将产生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本文分析总结58例有明显腰椎不稳定患者的腰椎功能位x线片、ct、mri资料,进一步了解腰椎不稳定的影像学特点。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8例,其中男26 例,女32 例;年龄28~70 岁。
各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23例伴左下肢放射性疼痛,12例伴右下肢放射性疼痛。
体检示45例局部椎旁压痛,36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7例跟腱反射减弱,37 例下肢浅表感觉减退。
1.2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我院使用先进的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本组所有病例均行站立位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检查,以椎体间水平位移大于3mm、椎体间矢状成角大于11°作为公认腰椎不稳定的标准。
ct检查:我院应用siemens balance螺旋ct机,层厚2mm,节段主要局限于l3~4、l4~5、l5~s1,可以观察小关节的关节间隙、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关节囊等。
mri检查:我院使用1.5t超导mr,根据t2加权相椎间盘信号强度的强弱,判断椎间盘的退变程度。
国内学者将椎间盘分为0~3度[1]。
0度:正常髓核图像,信号均匀,形态正常;1度退变:信号强度不均,形态不规则扩大;2度退变:退变范围接近椎边缘;3度退变:椎间隙变窄,髓核信号消失或部分残留,退变范围达到或超过椎体边缘。
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诊断及应用意义探讨
123针对性强、可重复操作、并发症少等优势,运用内窥镜下泪道阻塞激光清除术及高速微型电钻清除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泪道的破坏性损伤,提升泪道的疏通率,削减泪道出血、泪小点撕裂、眼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具备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泪道阻塞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泪道内窥镜进行诊治,诊治结局甚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系数较高,后期复发率相对较低,临床应用价值十分理想。
【参考文献】[1]肖盼,陆炯,杨代慧,等.泪道内窥镜下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观察[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7,39(7):526-529. DOI:10.3760/cma.j.issn.2095-1477.2017.07.012.[2]王永波,高扬,肖国蓓,等.泪道内窥镜下联合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9,25(16):68-70.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9.16.028.[3]张高明,韩玫,王晓东,等.泪道逆行置管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成人泪道阻塞[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922-1924. DOI: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42.[4]刘志平,曾敏智,邹湖涌,等.微创泪道再通联合置管治疗泪道阻塞[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0):3384-338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7.20.013.[5]王兴存,朱立强,左文渊,等.第五代泪道内镜微钻疏通联合人工鼻泪管置入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观察[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8,32(5):93-96. 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7.256.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中老年人群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患者患病后,可表现为腰部及下肢疼痛,腰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异常性突出,腰椎神经产生压迫,进而引起放射性疼痛[1]。
探讨量化的动态x线检查在退变性腰椎不稳诊疗的应用效果
50例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对其实施综合疗法袁 主要治疗方法为腰背部核心肌群训练以及药物辅助 治疗方法袁患者在病床上选择仰卧位袁头部尧肘关节 以及足底均在病床上支撑袁将臀部提升袁坚持时间10 秒袁一组10次上述动作曰而后在病床上选择俯卧位
[摘要] 目的院分析退变性腰椎不稳诊疗中采用量化动态X线检查的应用效果遥方法院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50 例袁时间2017年4月~2018年5月袁均选择综合治疗渊主要治疗方法为腰背部核心肌群训练以及药物辅助治疗方法冤袁而 后选择量化动态X线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测量结果进行检查遥结果院对比50例患者治疗前后L4椎体冠状位旋转以 及位移值尧L5椎体冠状位旋转以及位移值CZ尧DZ以及RX尧L4和L5松弛度水平袁组间数据呈现P约0.05遥结论院退变性腰椎 不稳诊疗中选择量化动态X线检查和症状表现为正相关性袁同时腰背部训练可将患者的不稳表现予以改善遥
图1 椎体冠状位旋转以及位移示意图
腰椎松弛度[4]院在进行左右侧屈运动的过程中袁 椎体冠状位旋转和腰椎整体旋转度数相比袁在进行 前屈后伸活动的过程中袁矢状位以及腰椎整体旋转 相比袁和腰椎松弛度表现出正相关性袁见图2遥
图2 椎体冠状位旋转尧腰椎整体旋转度数 与腰椎松弛度相关性
图3 腰椎活动瞬间旋转轴变化下图像椎体顶点垂线交点
包 头 医 学 圆园员9 年 第 43 卷 第 4 期
窑19窑
病产前筛查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2):210-源自(14):3333-3335.
213.
[11] Maulik D, Nanda N C,Maulik D, et al.A brief history of fetal
X线结合CT扫描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
X线结合CT扫描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目的对X线结合CT扫描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选取本基层医院2013~2014年接收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和CT扫描,将结果进行比较,分别分析X线检查、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及联合使用两种检测方式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结果CT检测诊断准确率为91.84%,X线检查诊断准确率为42.86%,X线结合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00%,CT检测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P<0.05),X线结合CT检查诊断准确率(100%)明显高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P<0.05)。
结论将X线检查与CT扫描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疗效较好。
标签:X线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30~50岁,随年龄增加病情往往加剧[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纤维向外周突出,使邻近神经和脊髓受到压迫而导致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
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基础上,某些诱发椎间压力升高的因素可加重此类疾病,常见的诱发因素为负重过大、受寒、腹压过重、妊娠等。
其常见的临床分类为突出型、膨隆型、脱垂游离型及schmori结节[2]。
目前主要通过影像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常用的几项技术为CT 检查、X线等诊断手段。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98例患者进行X线检查和CT扫描诊断,比较其诊断准确率,以下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基层医院放射科2013~2014年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42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4.6±13.2)岁;病程为3个月~18年,平均为(7.2±1.6)年。
临床表现为腰椎疼痛,站立位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脊椎不稳,脊柱运动受限及下肢麻木或跛行,所有患者术后都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X线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准确率影响评价
15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月 第5卷第1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患者腰椎受到外力下腰椎间盘受到挤压变形,导致邻近的神经根受到压迫产生的一种综合征。
目前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该病的病程较长,属于慢性疾病,但对患者的腰椎功能产生极大的影响[1]。
主要可表现为腰部以及腿部的疼痛,导致活动功能受限,严重者影响日常的生活。
有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的治疗效果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可采用手术以及保守治疗的方法从而让腰椎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2]。
目前对于腰椎盘突出症的早期诊断方式为X线、C T以及M R I检查,不同的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断效果不一样,对于腰椎盘突出的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加快患者的恢复。
本次主要研究观察在我院进行检查的46例疑似腰椎盘突出患者,采用不同的诊断方式,分别采用X线检查以及C T检查患者是否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观察其诊断的准确率以及临床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46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CT检查诊断,观察组采用X线检查诊断。
对照组23例患者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33~52岁,年龄平均(42.12±8.62)岁,病程3~12个月,平均病程(6.91±4.16)月;观察组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32~51岁,年龄平均(41.62±9.04)岁,其病程范围为4~12个月,平均病程(6.76±3.92)月。
将患者按照临床症状分型:对照组23例患者中出现腰痛伴单、双侧下肢疼痛7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8例、双侧或单侧下肢麻木的有4例、间接性跛行的有4例;观察组23例患者中出现腰痛伴单、双侧下肢疼痛8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8例、双侧或单侧下肢麻木的有3例、间接性跛行的有4例。
X线摄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X线摄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X线摄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X线片正侧位特点。
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平片特点有腰脊生理曲度变直及椎间隙变窄,椎体唇样骨质增生,相邻椎体后角局限性骨增生呈“磨角”样改变和相邻椎体面弧形压迹等。
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X线平片摄影,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诊断准确率为68.33%。
结论:X线摄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选检查手段。
【关键词】X线摄影;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045-02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椎间盘各部分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压迫脊髓和神经根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
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诊断LDH的重要依据,X线摄影检查对诊断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在29岁~68岁之间,病史4个月~12年。
临床主要症状主要有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脊柱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
所有病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学诊断标准。
1.2X线摄影方法:采用GE数字化X线摄影机。
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腿并拢稍前屈,大腿与躯干约呈90°角,嘱患者腰部放松,取自然体位。
中心线对第四腰椎摄取侧位片,颈静脉切迹与耻骨联合中点连线同摄影台正中线重合,摄取标准正位片。
左右斜位采用人体仰卧后左侧或右侧抬高与床面呈45度角进行摄片。
1.3观察指标:分析总结LDHX线表现特点以及诊断的准确率。
X线条件下腰椎运动状态的研究
X线条件下腰椎运动状态的研究徐明智;胡勇;谢小波;崔红岩【摘要】目的:通过准确描述和测量腰椎的运动参数,探究临床腰椎不稳的发病机理,最终找到定量、客观的检查方法以及相应的临床诊治标准,用于腰椎稳定度评估.方法:利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借助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腰椎椎体成像动态追踪系统,采集100例健康受试者腰椎各椎体的运动参数.对腰椎椎体进行自动追踪并进行运动参数的数据统计.结果:建立了正常人群腰椎运动的动态X线影像数据库,可清晰显示出正常人群腰椎椎体的运动范围、位移、旋转角度及椎间位移等特征.结论:该数据库的建立,对正常人群腰椎椎体运动特征进行了界定,可为医疗中进行正常组和病患组的对比分析做准备工作.【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6(037)012【总页数】5页(P17-20,31)【关键词】腰椎;脊柱运动;X线视频序列;自动追踪;运动参数【作者】徐明智;胡勇;谢小波;崔红岩【作者单位】300192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010040呼和浩特,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300192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300192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300192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TH774腰椎椎体不稳、滑脱、椎间盘病变导致的下腰痛是临床的常见病,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还加重了社会医疗负担。
临床调查显示,将近30%的腰痛患者的临床指征与腰椎不稳有因果关系,其发病大部分由腰椎退变所致[1]。
临床上的主要表现有腰痛、活动受限,更严重者静态影像学检查为腰椎间盘突出、膨出、甚至滑脱。
有关下腰痛及腰椎不稳的临床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生物力学和免疫炎症2个方面。
目前有研究显示,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起始诱因。
随着椎间盘的退变,继而发生关节突关节退变,韧带增生,随之而来的是腰椎曲度变化、腰椎活动度改变,进而发生腰椎不稳。
腰椎过屈过伸位X线检查在腰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腰椎过屈过伸位X线检查在腰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芦中庆;戴志龙;刘咏;侯建明;许秀梅
【期刊名称】《临床军医杂志》
【年(卷),期】2010(38)1
【摘要】目的探讨过屈过伸位功能摄片在腰椎疾病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150例腰腿痛患者进行过屈过伸腰椎侧位片检查,观察腰椎椎体向前及或向后移位、滑脱情况和棘突分离或相互靠近情况。
结果经Meyerding法测量,过伸位显示存在椎体滑脱者93例,过屈位显示椎体滑脱者29例;过屈位棘突局部不能分离者35例,过伸位棘突局部不能靠近者17例。
结论过屈过伸位检查常能够发现常规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所不能显示的腰椎失稳和功能改变。
有时还能发现常规片中不能显示或显示不清楚的解剖结构性改变。
对X线观察腰椎活动,判断腰椎失稳以及估计病人治疗后功能恢复的程度有一定作用。
【总页数】3页(P122-124)
【关键词】腰椎疾病;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诊断
【作者】芦中庆;戴志龙;刘咏;侯建明;许秀梅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532医院影像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6.8
【相关文献】
1.腰椎过伸过屈位摄影在腰椎不稳症X线诊断中的应用 [J], 熊会刚;陈佳
2.腰椎过伸过屈功能位X线检查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J], 成善操;黎惠莲;任家庚;邓美珍
3.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在腰椎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 [J], 罗雪莲;朱治文;王波
4.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在腰椎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 [J], 罗雪莲;朱治文;王波;
5.腰椎过伸过屈功能位X线检查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J], 成善操;黎惠莲;任家庚;邓美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站立过伸过屈侧位摄影方法及应用价值
腰椎站立过伸过屈侧位摄影方法及应用价值
李伟周;张宏义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下旬刊)》
【年(卷),期】2011(024)004
【摘要】@@ 常规工作中,腰椎影像诊断常规方法是取卧位投照正侧位片,但照片不能观察椎体活动度,对诊断椎体滑脱、脊髓失稳及椎体外伤后复位有其局限性.腰椎侧卧位属被动体位,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如实反映其生理曲度、侧弯、椎间隙等.而用站立位方法投照腰椎过伸过屈侧位,可如实观察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腰椎影像的改变.利用被检者自身体重作用于椎体,使腰椎处在应力状况下投照,能真实反映腰椎在排除了人为因素影响后的一系列改变.
【总页数】1页(P271-271)
【作者】李伟周;张宏义
【作者单位】363000,福建漳州市中医院放射科;363000,福建漳州市中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在腰椎正侧位影像中的应用价值 [J], 魏强
2.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在腰椎侧位影像中的应用价值 [J], 杨文江
3.腰椎过伸过屈位摄影在腰椎不稳症X线诊断中的作用 [J], 穆立国;戴守方
4.腰椎站立过伸过屈侧位摄影方法及应用价值 [J], 李伟周;张宏义
5.腰椎过伸过屈位摄影在腰椎不稳症X线诊断中的作用 [J], 穆立国;戴守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参数测定与腰椎不稳的关系评估论文
腰椎参数测定与腰椎不稳的关系评估论文腰椎参数测定与腰椎不稳的关系评估论文非外伤性下腰痛患者的逐年增加,可能与腰椎不稳有关。
“腰椎不稳”在1951 年被Harris 首次提出,然而至今,腰椎不稳的定义与诊治仍存在争议,临床尚无明确的检查标准。
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方向赋予了不稳定完全不同的含义。
针对腰椎不稳与腰椎滑脱,众说纷纭。
本文将影像学上无明显腰椎位移改变,但出现明显下腰痛的临床症状的病变定义为单纯性腰椎不稳。
为比,在测量腰椎不稳时只选择单纯性退行性腰椎不稳(不含滑脱)的患者,并对健康人群和患者的腰椎参数进行比较。
目前普遍接受腰椎动力位片,需患者配合做过屈过伸动作,诊断复杂不客观,给腰痛患者带来不便。
因此需要寻找CT平片的静态方法。
腰椎矢状面测量是公认方法,而临床并未确定前凸变化与腰椎不稳有必然联系。
因此,本研究将从整体分析前凸与腰椎不稳的关系。
同时,目前尚未证实退变性侧弯与腰椎退行性改变之间存在直接的相关性,因此,在冠状面选择侧凸作为参数来研究腰椎不稳。
针对局部,侧重下腰椎,局部测量L4与L5相对骶骨的距离。
综上所述,本研究选择前凸指数,L4 和L5 相对骶骨的距离,冠状面腰椎侧凸指数等4 个参数,对东北地区人群的腰椎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并对腰椎不稳进行评估。
1 材料及方法1.1 材料实验采集样本:选择中国东北地区人群,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放射外科的CT 平片,其中包括健康成人120例(男、女性各半),患者80例(男、女性各半)。
1.2 方法1.2.1 前凸指数取腰椎CT 平片矢状面,以L3 椎体前缘中点为角的顶点,分别以T12 椎体正中矢状位后下缘最低点和骶椎正中矢状位后上缘最高点为角的终点作角,取该角为α间接反映腰椎矢状面上的前凸程度。
1.2.2 侧凸指数取腰椎CT 平片冠状面,分别沿L1下缘和L5上缘为角的一条边作直角,取直角分别为∠1和∠2,用COBB 工具测得两个不相邻直角∠1与∠2之间相差的角度θ间接反映腰椎整体的侧凸程度。
腰椎不稳的X线诊断与测量
腰椎不稳的X线诊断与测量
李勇
【期刊名称】《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6(028)002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正侧位和过伸过屈位在椎体不稳的诊断与测量方法.方法对58例椎体失稳的棘突偏离度、矢状位移、角度位移进行测量.结果腰椎正位测量棘突偏移度大于3mm者33例.椎体矢状位移大于3mm,侧位23例,过伸位46例,过屈位48例.角度位移大于15°,侧位21例,过伸位38例,过屈位27例.结论腰椎正侧位和过伸过屈位棘突偏移度、矢状位移和角度位移的测量与临床症状相结合对诊断椎体不稳有一定作用.
【总页数】3页(P47-48,76)
【作者】李勇
【作者单位】菏泽市立医院,山东菏泽274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
【相关文献】
1.基于量化的动态影像学测量技术研究腰椎不稳症的进展 [J], 陈文锦
2.腰椎过伸过屈位摄影在腰椎不稳症X线诊断中的作用 [J], 穆立国;戴守方
3.腰椎不稳定的X线平片测量及意义 [J], 刘保华
4.腰椎过伸过屈位摄影在腰椎不稳症X线诊断中的作用 [J], 穆立国;戴守方
5.磁共振测量矢状位及轴位参数在退变性腰椎不稳中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性分析 [J], 梁译丹;李乐义;潘诗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退行性不稳定的X线、CT、MRI特征及诊断
腰椎退行性不稳定的X线、CT、MRI特征及诊断刘郑生;曹勇;侯克东;王岩;朱守荣;肖嵩华;刘保卫【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7(028)004【摘要】目的:研究腰椎退行性不稳定的X线、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临床确诊并经手术证实的退行性腰椎不稳定患者的X线、CT和MRI的特点.退行性腰椎不稳定的临床参考标准以过伸、过屈的侧位X片的典型特征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椎体滑移超过4mm,或椎间隙角度相差≥15°认为有意义.前后位、侧位及CT、MRI表现作为辅助诊断依据.结果:依据本研究的诊断参考标准,前后位片出现典型变化的105例,占67%,侧位片有特征性改变的111例,占72%,动力位(过伸过屈位)片呈特征性改变的146例,占95%,双斜位片出现特征改变的46例,占30%.CT和MRI检查的患者影像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行性变.结论:X线、CT、MRI是诊断腰椎退行性不稳定的重要方法,其特征性改变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改变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总页数】3页(P246-248)【作者】刘郑生;曹勇;侯克东;王岩;朱守荣;肖嵩华;刘保卫【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相关文献】1.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在X线、CT、MRI成像特征 [J], 张文革2.X线平片联合MRI诊断腰椎关节退行性病变 [J], 罗文彬3.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学比较 [J], 欧阳林;徐玉琴;郏潜新;林焕斌;周水添;陈妙虹4.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学比较 [J], 张春;刘红梅5.X线、CT与MRI在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J], 陈起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过伸过屈位摄影在腰椎不稳症X线诊断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15-01
【摘要】目的:探讨过伸过屈位功能摄片在腰椎不稳症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86例有腰腿痛症状的患者进行过屈过伸腰椎侧位片检查,观察腰椎椎体向前及或向后移位、椎体间成角情况。
结果:经dupuis法测量, 23例患者在腰椎侧位片示椎体前后缘连线光滑,在腰椎过屈或过伸侧位片示腰椎矢状位滑移 > 3mm 或角度位移> 10°。
结论:过屈过伸位检查常能够发现常规腰椎正侧位及ct、mri所不能显示的腰椎失稳和功能改变,对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及治疗前后对于疗效的观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腰椎不稳;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诊断
腰椎椎体不稳、滑脱、椎间盘病变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发现较早,但病人诊断的客观依据很少,目前普遍认为常规的x 线检查由于阳性率较低,常常无法做出明确的诊断,ct、mri能够显示椎管硬膜囊内、神经根管和椎旁区结构,对于腰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无法显示椎体全貌及动态形态,给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法及手术方案带来了困难。
然而作为显示矢状位的普通x线片仍然具有空间分辨率高的优势,对于椎体滑脱,小关节退变造成的半脱位等病变仍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在腰椎正侧位平片的基础上加摄腰椎过屈过伸应力位功能片,通过比较分析和科学测量,对评价腰椎稳定性和局部功能改变
所致的椎体不稳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近年来我院收诊并进行腰椎摄影检查的病例
86例,男性56例,女性30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58岁。
影像资料完整,摄片位置正确、图像清晰。
1.2方法所有患者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及过屈过伸应力位,腰椎正侧位同常规位置;腰椎过屈位:患者侧卧位于摄影床上,取左侧卧位,使躯体紧贴摄影台,患者极度屈曲身体向前弯下去呈90度鞠躬,使后背呈后弓形,双臂下垂呈抱膝式;腰椎过伸位:患者左前臂枕于头下,右前臂放于胸前床面支撑身体,两腿伸直身体尽量后仰,腰部极度前挺呈前弓形。
中心线对准第3-4腰椎之间。
采用两点非电离室曝光,摄影条件:腰椎正位63—70kv,25—32mas;侧位85—90kv,50—60mas,加用滤线器,焦点胶片距离100厘米。
1.3使用设备 plx160型高频x机;用传统法洗片机冲洗。
1.4测量方法均摄腰椎正侧位片、过伸和过屈侧位片(动力位片)。
椎体滑移及成角的测量参照 dupuis法1进行:于腰椎动力位侧位片上,在病变节段相邻两椎体的下位椎体上终板与上位椎体下终板水平各做一直线,两直线相交角度即为该不稳椎体的角度位移;上位椎体后缘相对于其下位椎体后缘的水平位移即为椎体的水平滑移范围。
对于腰椎滑脱目前常用的分型为meyerding分型,即将下位椎体的上缘分为4 等份,并根据滑脱的程度不同,分为以下4 度。
ⅰ度:
指椎体向前滑动不超过椎体中部矢状径1/4 者;ⅱ度:超过1/4,但不超过2/4 者;ⅲ度:超过2/4,但不超过3/4 者;ⅳ度:超过椎体矢状径3/4 以上者。
1.5鉴别诊断退变性腰椎不稳症与腰椎滑脱鉴别:椎体滑脱:椎体滑脱为椎间失稳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椎体位移程度较重。
若上位椎体前移距离大于下位椎体上缘前后径的 1/6,即可定性为椎体滑脱,其临床表现与椎间失稳相似。
病程进展,可继发移位椎体的椎弓根峡部裂、相应椎管的牵拉和压迫性病变,临床症状一般比椎体滑脱更重一些。
多见于有长期负重历史者。
2结果
x线片示 2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椎骨质增生、双侧椎间小关节增生或椎间隙狭窄等,而侧位示椎体前后缘连线尚光滑,未见明确椎体前后移位改变,腰椎过屈或过伸侧位片示腰椎矢状位滑移 > 3mm 或椎间角度位移> 10°,上位椎体前移距离不大于下位椎体上缘前后径的 1/6。
64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椎体不稳及滑脱表现、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棘突序列异常、椎体及椎小关节不同程度硬化、增生表现,过伸位对比过屈位,观察效果更佳。
3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于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脊髓损伤以及腰椎病患者,尤其适用于退行性腰椎不稳者。
而腰椎急性损伤患者禁用动态拍片,是由于损伤在动态条件下腰椎呈不稳定状态,将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
遇有腰椎急性症状的患者,应先进行临床抢救,待急性症状缓解后再
到放射科及时检查。
在腰椎过伸过屈位摄影过程中让患者自主伸屈或轻轻帮助,均匀用力,切忌用力过猛,可避免患者痛苦或发生意外。
4讨论
4.1腰椎不稳症的概念及诊断腰椎不稳症是指椎旁韧带、椎间韧带受损、退变,不能维持相邻椎体间的生理稳固性,导致椎体位移超过其生理平衡限度而引起的病变。
好发于活动幅度较大的腰椎段。
临床上以腰酸背痛、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具有弯屈、蹲坐、负重、劳累后发病或症状加重的特点。
以缺乏体育锻炼、椎旁韧带韧性和强度不足者多见。
关于腰椎不稳症诊断目前国外尚无统一的标准,国内文献比较一致的看法是:①有反复发作的腰腿痛,腰椎伸屈活动受限,卧床休息或外固定后症状缓解;②有时腰椎活动时出现“绞锁”现象;腰椎前部结构或后部结构有破坏,如椎间盘、全椎板、小关节切除者,急性发作期不伴有腰椎侧弯畸形,腰椎动力位片提示:椎体滑移大于 3mm,成角大于 15°。
ct 提示关节突增生、内聚,黄韧带明显肥厚,并且这些异常的病理性改变有可能对神经根及硬膜有压迫。
有国外学者推荐使用腰椎过伸过屈位 x片上椎间位移 > 3mm ,在 l5s1 > 5mm 或椎间成角 > 10°为退变性腰椎不稳定的诊断标准。
本组64 例腰椎矢状位均滑移 > 3mm和(或)位移角大于 10°。
由于临床上无症状的明显移位或症状严重的轻度移位并非少见,所以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一定要症状、体征、影像学相结合。
这样比较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
也能对治疗手段的选择达成相对统一的意见。
4.2 腰椎过屈过伸功能位检查的价值通常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只
能检查腰椎的解剖学结构改变、椎体序列及生理曲线的改变及可观察到ⅰ度以上较为明显的腰椎滑脱,但不能观察腰椎屈伸运动的范围和屈伸运动中椎间失稳状态。
腰椎 ct或 mri检查可提示椎间盘退变、黄韧带增厚、双侧小关节增生、椎体前缘骨赘形成及椎间隙狭窄等。
过屈过伸功能位检查具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1)可发现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及ct、mri无法观察到的腰椎不稳情况:本组申请检查的29例患者中,正侧位均未见滑脱或不稳,而于过伸过屈位均可见x片上椎间矢状位移 > 3mm ,在 l5s1 > 5mm 或椎间成角 > 10°,即可诊断为腰椎不稳症。
(2)可测量出不稳椎体的微前移或后移的改变及移位程度,本组23例中,常规侧位显示椎体前后缘连线均光滑,而于腰椎过屈或过伸侧位片均示腰椎矢状位滑移 > 3mm 或角度位移> 10°,均可测量出前移或后移距离及椎间成角。
说明过伸过屈功能位检查更能客观地反映脊柱在运动极限时的稳定状态,这种现象对临床判断及分析病人腰腿痛的原因提供一定的帮助。
(3)可观察腰腿痛患者腰椎屈伸运动的范围,本组申请检查的患者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58岁。
说明大多数为该年龄组患者存在脊柱活动过度,在常规正侧位片上,正常人腰椎一般呈生理性前曲,本组86例中,生理曲度改变占60.6%左右,生理曲度改变的患
者屈伸幅度明显较正常人变小,基本是由于椎体处于失稳状态下所造成。
在此种情况下,确定腰椎是否处于失稳状态即可根据功能位上有无运动障碍来决定。
(4)临床还可用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分别作腰椎过屈过伸功能位检查,可作为治疗前后复查比较的一个重要指标。
腰椎过伸过屈位是动态摄影的一种,是为了椎间盘变性或者因外伤所致的椎间不稳定性而进行的一种新型的摄影方法。
人体脊椎的正常排列中腰椎呈自然的前弓形,椎体排列整齐,前后缘在两条前后平行的弧线上,椎间隙等宽。
当椎体的稳定性受到损害时(如老年性的椎体不稳、假性滑脱、椎间盘膨出等),由于常规的腰椎侧位摄影患者自然放松,异常的影像常常不宜表现出来。
我们采用腰椎过伸过曲位动态摄影就可以显示椎体向前或向后滑动,椎间隙异常变窄或增宽,也可以显示常规摄片无法看到的微滑移等情况,为脊柱外科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此技术在我科应用至今已为86例腰椎稳定性下降或椎间盘病变患者进行了检查,均未发生意外情况。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临床脊柱不稳定[j].中华骨科杂志,1998 ,(12):758 - 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