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何:疑问代词,哪。
19.但(1)古义:连词,只 是。(2)今义:但是, 表转折。
20.闲人(1)古义:悠闲自 在的人。(2)今义:无 所事事的人。
21.耳:罢了。
• 译文: •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 •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
柏树呢? •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
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如何高效地背诵文言文
解题---- 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 冈市南,南唐初 年建寺,初名“南 禅寺”。北宋景 德四年(1007年) 赐名承天寺,其规 模仅次于开元寺 因寺宇第一山门 横匾上有金光闪 烁的“月台”两 字,故又名月台寺。
承天寺
一读:读准字音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在课文中标注不认识的 字词。
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下列字音。
合作读 读懂意味
1、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 2、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 有什么特点?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苏 轼
走近苏轼
苏轼 : (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汉族,眉州人(今 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 城)。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词人、诗人,美 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 “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 写作背景:
•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 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 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 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 点丢了脑袋。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 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 “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 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 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 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 间 地 点 人 物 事件的
(起因)
元丰六 年十月 十二日 (夜)
承 天 寺
中庭
“我” 和张 怀民
ຫໍສະໝຸດ Baidu月 色
夜 游
优承
美天
寺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
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 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
月色—— 积水空明 竹柏—— 藻荇交横
修辞 作用
特点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澄 清、透明
庭句下子如赏积析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赏析: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 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 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 趣。“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 明,“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 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 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 似幻的美妙境界。
1.背诵文言文的口诀:先理解,后记忆 多回顾,效率高。
2.帮你支一招----教你一种背诵文言文的 方法----“三抓”背诵法。
3.“三抓”背诵法:此法在理解的基础上 ,抓“领头字”、“领头句”、“过渡 句”,以达到背诵目的的方法。
以《记承天寺夜游》例
• 时间(年、月、日、夜),解衣……, 月色……,欣然……。念……者,遂 至……。怀民……,相与……。
• 庭下……,水中……,盖……也。 • 何夜……?何处……?但少……耳。
看 谁 能 更 好 地 背 诵 课 文
我 能
行 !
一、重点字词
欣然—— 高兴的样子。 念户遂寝空盖明————————————思于原门睡清考 是来澈。。、、是透想就。明到。。 但—— 只是。 耳—— 罢了。
二• 1、、念句无子与为翻乐译者
•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一同游乐的人。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 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 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 和柏树的影子呀
•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耳。
•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重点字词:
15.空明:清澈透明。
16.交横:交错纵横。
17.盖:表示推测,原 来是。
• 译文:月光照在 庭院中,好像积 水那样清澈透明,
水中有像藻、荇似 的水草交错纵横,
• 原来那是竹子和柏 树枝叶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耳。
• 重点字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作结 ,合 交注 流释 讨, 论了 。解
大 意 。 小 组 合
元教丰师六点年拨十月学十生二翻日译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重点字词:
1.解:解开,脱下。 2.欲:想。 3.户:门。 4.欣然:高兴的样子。
解 ( jiě ) 衣 未寝 ( qǐn ) 相与 ( yǔ )
遂 ( suì) 至 藻 (zǎo)荇 (xìng)
二读:读顺文章
要求:全班齐读课 文,读准字音、节 奏,读出感情,初 步感受月夜美景。
放声朗读课文,划出朗读节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那天夜晚,
我脱下衣服想睡觉,
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景色 幽美)我高兴地动身走到 门外。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重点字词:
11.亦:副词,也。 12.寝:睡觉。
13.相与:一起,共同。
• 译文:
•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 • 于是,(我们)一起
在庭院中漫步。
14.于:介词,在。
学 猜猜看: 他是谁?
前 热
古诗有词一、人书苏:画他 无学 一识 不广 精博 ;,多才多艺,散文、
身 他的散文轼如行云流水, 代表了宋代的最高
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开豪放派新
风;他的书画为“宋四家”之首。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 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 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19.但(1)古义:连词,只 是。(2)今义:但是, 表转折。
20.闲人(1)古义:悠闲自 在的人。(2)今义:无 所事事的人。
21.耳:罢了。
• 译文: •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 •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
柏树呢? •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
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如何高效地背诵文言文
解题---- 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 冈市南,南唐初 年建寺,初名“南 禅寺”。北宋景 德四年(1007年) 赐名承天寺,其规 模仅次于开元寺 因寺宇第一山门 横匾上有金光闪 烁的“月台”两 字,故又名月台寺。
承天寺
一读:读准字音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在课文中标注不认识的 字词。
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下列字音。
合作读 读懂意味
1、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 2、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 有什么特点?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苏 轼
走近苏轼
苏轼 : (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汉族,眉州人(今 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 城)。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词人、诗人,美 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 “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 写作背景:
•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 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 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 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 点丢了脑袋。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 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 “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 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 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 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 间 地 点 人 物 事件的
(起因)
元丰六 年十月 十二日 (夜)
承 天 寺
中庭
“我” 和张 怀民
ຫໍສະໝຸດ Baidu月 色
夜 游
优承
美天
寺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
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 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
月色—— 积水空明 竹柏—— 藻荇交横
修辞 作用
特点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澄 清、透明
庭句下子如赏积析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赏析: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 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 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 趣。“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 明,“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 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 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 似幻的美妙境界。
1.背诵文言文的口诀:先理解,后记忆 多回顾,效率高。
2.帮你支一招----教你一种背诵文言文的 方法----“三抓”背诵法。
3.“三抓”背诵法:此法在理解的基础上 ,抓“领头字”、“领头句”、“过渡 句”,以达到背诵目的的方法。
以《记承天寺夜游》例
• 时间(年、月、日、夜),解衣……, 月色……,欣然……。念……者,遂 至……。怀民……,相与……。
• 庭下……,水中……,盖……也。 • 何夜……?何处……?但少……耳。
看 谁 能 更 好 地 背 诵 课 文
我 能
行 !
一、重点字词
欣然—— 高兴的样子。 念户遂寝空盖明————————————思于原门睡清考 是来澈。。、、是透想就。明到。。 但—— 只是。 耳—— 罢了。
二• 1、、念句无子与为翻乐译者
•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一同游乐的人。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 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 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 和柏树的影子呀
•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耳。
•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重点字词:
15.空明:清澈透明。
16.交横:交错纵横。
17.盖:表示推测,原 来是。
• 译文:月光照在 庭院中,好像积 水那样清澈透明,
水中有像藻、荇似 的水草交错纵横,
• 原来那是竹子和柏 树枝叶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耳。
• 重点字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作结 ,合 交注 流释 讨, 论了 。解
大 意 。 小 组 合
元教丰师六点年拨十月学十生二翻日译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重点字词:
1.解:解开,脱下。 2.欲:想。 3.户:门。 4.欣然:高兴的样子。
解 ( jiě ) 衣 未寝 ( qǐn ) 相与 ( yǔ )
遂 ( suì) 至 藻 (zǎo)荇 (xìng)
二读:读顺文章
要求:全班齐读课 文,读准字音、节 奏,读出感情,初 步感受月夜美景。
放声朗读课文,划出朗读节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那天夜晚,
我脱下衣服想睡觉,
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景色 幽美)我高兴地动身走到 门外。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重点字词:
11.亦:副词,也。 12.寝:睡觉。
13.相与:一起,共同。
• 译文:
•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 • 于是,(我们)一起
在庭院中漫步。
14.于:介词,在。
学 猜猜看: 他是谁?
前 热
古诗有词一、人书苏:画他 无学 一识 不广 精博 ;,多才多艺,散文、
身 他的散文轼如行云流水, 代表了宋代的最高
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开豪放派新
风;他的书画为“宋四家”之首。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 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 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