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理科综合
高中物理 电场总结
高中物理电场总结一. 教学内容:电场考点例析电场是电学的基础知识,是承前启后的一章。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系统地把力学的“三大方法”复习一遍,同时又要掌握新的概念和规律。
这一章为历年高考的重点之一,特别是在力电综合试题中巧妙地把电场概念与牛顿定律、功能关系、动量等力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求解过程中可以考查学生对力学、电学有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程度。
只要同学们在复习本章时牢牢抓住“力和能两条主线”,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找出它们的有机联系,做到融会贯通,在高考得到本章相应试题的分数是不困难的。
二. 夯实基础知识1. 深刻理解库仑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1)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即:成立条件: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②点电荷。
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这一点与万有引力很相似,但又有不同:对质量均匀分布的球,无论两球相距多近,r都等于球心距;而对带电导体球,距离近了以后,电荷会重新分布,不能再用球心间距代替r)。
(2)电荷守恒定律:系统与外界无电荷交换时,系统的电荷代数和守恒。
2. 深刻理解电场的力的性质。
电场的最基本的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电场强度E是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1)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这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其中的q为试探电荷(以前称为检验电荷),是电荷量很小的点电荷(可正可负)。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其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受的电场力方向相同。
(2)点电荷周围的场强公式是:,其中Q是产生该电场的电荷,叫场源电荷。
(3)匀强电场的场强公式是:,其中d是沿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
3. 深刻理解电场的能的性质。
(1)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①电势定义为,是一个没有方向意义的物理量,电势有高低之分,按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越大,该点电势越高。
2012年全国卷II卷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word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理科综合(物理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15.如图,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
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A.a的飞行时间比b的长B.b和c的飞行时间相同C.a的水平速度比b的小D.b的初速度比c的大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17.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
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900匝;原线圈为1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V的交流电源上.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上的功率为2。
0kW.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I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2,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U2和I1分别约为()A.380V和5。
3A B.380V和9.1AC.240V和5。
3A D.240V和9。
1A18.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
2010--2012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的统计与分析
2 0 1 0 2 0 1 2 年 广 东 省 高 考 化 学 试 题 的 统 计 与 分 析
廖 芳 丽 陈冬描
( 惠 州学 院 化 学 工 程 系 , 广 东 惠州 5 1 6 0 0 70 1 2 年 广 东 省 高考 理 科 综 合 试 卷 中 的化 学试 题 为 研 究对 象 ,通 过 对近 三 年 来 高 考 化 学 试 题 的 统计。 分 析 了 高考 化 学试 题 的 构 成 、 内容 、 知 识 点 分 布 和 试 题 所要考查的能力 . 并对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立意 、 命 题 特 点 进 行 了分 析 。 关键词 : 广 东 高考 化 学试 题 统计 与分 析
1 . 2 试 题 知 识 点 分 布及 分数 比例 统计 与分 析
材 中 所 占 的 比例 相 差较 大 ,而必 修 教 材 与 选 修 教 材 所 占的 比 例 却 相 当 。就 教 材 而 言 , 必 修 一 所 占 的 比例 每 年 都 名 列 前 茅 , 选 修 四次 之 , 而 对 必 修 二 的考 查 最 少 , 每 年 高 考 化 学 试 题 在 每 本 教 材 中所 占 的 比例 变 化 不 大 ,必修 教 材 所 占 比例 呈 下 降 趋 势. 而 选 修 教 材 所 占 比例呈 上升 趋 势 。 选 修 五所 占 比例 在 逐 年 上 升 .这 充分 体 现 了 经 过 高 考 改 革 后 的 有 机 化 学 基 础 的 重 要 性 。 此外 , 必 修 一 的 知 识 点 不 仅 占 了很 大 的 分 值 , 而 且 是 近 几 年 来 区分 度 较 好 的试 题 出处 。 三 年来 的 高 考 化 学 试 题 注 重 基 础. 考 点 都 来 自教 材 . 在 有 限题 目的 前 提 下 , 知 识 点 的覆 盖 比 较全 面 . 呈 现 回 归 基础 、 回归 教材 的方 向 。 1 - 3 试 题 考 查 的 能 力分 析 高考 是 选 拔 性 考 试 ,理 科 综 合化 学试 题选 择 题 部 分 注 重 对学 生基 础 性 知 识 的考 查 , 而非 选 择 题 部 分 则 注重 学生 对化 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 主要 考查 了 学 生 分 析 问 题 和解 决 ( 解答 ) 问题 的 能力 和化 学 实 验 与 探 究 能 力 。具 体 分 析 如 下 : 1 - 3 . 1 接受 、 吸收、 整 合 化 学信 息 的 能力 。 近年 来 的广 东 高 考 理 综 化 学 试 题 非 常 重视 对 考 生上 述 能 力 的 考 查 。如 2 0 1 0 年第1 2 题 , 考生要观察选项 . 结 合 盐类 的 电 离 和 水 解 作 出正 确 判 断 , 比较 基 础地 考 查 了整合 化 学 信 息 的 能 力。 又 ̄ 1 2 0 1 1 年第2 2 题, 考 生要 仔 细 阅读 题干 , 推 出元 素 并 结合 元 素 的化 学 性 质 后 再 做 出正 确 判 断 。再  ̄ 1 1 2 0 1 2 年第 2 2 题 则 是 利 用 图表 形 式 考 查 了元 素 周 期 表 和 元 素 周 期 律 .此 题 设 计 新 颖。 思 维 容 量 较 以 前 考 查 的试 题 大 , 有一定 的区分度 , 试 题 对 考生 多 途 径 获 取 有 效 信 息 的 能力 进 行 了一 次 较 全 面 的 检 验 。 1 - 3 . 2 分析和解决( 解答 ) 问题 的能 力 。 近 年 来 的 试 题 注 重 考 查 了考 生 运 用 化 学 基 础 知 识 、基 本 技 能 解 决 化 学 问 题 的能 力 。 ̄ H 2 0 1 0 年 的第 2 2 题 中根 据 化 学 实 验装置图预测实验现象 . 考 生要 读 懂 图 的 意 思 。 再 深 入 分 析 其 中涉 及 的 反 应 . 最 后 根 据 反 应 进 行 预 测解 决 问题 。 2 0 1 1 年第3 1 题 第 一 小 问 着 力 于 考 查 考 生 读 图 获 取 信 息 的能 力 ,通 过 图线 反 映 出 的 甲 烷 的 生 成 速 率 与 时 间 的关 系 曲线 回答 相 关 问题 。 2 0 1 2 年 的 第2 2 题同样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 、 分 析问题的能力。 这 些 考题 考 查 面广 、 综合性强 、 开放性大 , 对 考 生 的 分析 能力 、 思维能力 、 实 验 能 力 等 都 提 出 了 较高 的要 求 。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题型示例与解析
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化学及题型示例(一)选择题示例(1-6)例1背景材料:(1)2006年春季,宁夏大部分地区进行了人工降雨;(2)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用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3)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用乙醇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4)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iu)的原料之一,它的一种异构体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gI和于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B.用米汤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C.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D.1mol a能与4 mol NaOH完全反应例2图中曲线a表示反应X(g)+Y(g)Z(g)+M(g)+N(s),△H<0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C.加催化剂D.增大体积例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例4 右图标所警示的是A.当心火灾——氧化物B.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C.当心爆炸——自然物质D.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例5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A.9B.16C.20D. 25例6.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411.0kJ/mol和-1366.8kJ/mol,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A.-44.2 kJ/molB.+44.2 kJ/molC.-330 kJ/molD.+330 kJ/mol(二)非选择题示例例7 现有甲、乙、丙、丁4种短周期元素,甲元素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K电子层上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的单质在大气层高空释放的蒸气呈现明亮的橙黄色云雾,科学家由此可确定火箭在空中的位置;乙元素的单质在室温下、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丙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丁元素与丙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广东高三生物选修与必修整合复习新模式
广东高三生物选修与必修整合复习新模式[摘要]2012年进入了广东高考模式---理科综合的第3年,研究高三生物选修与必修教材整合进行复习的模式,以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构建知识网络,并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大大提高复习效果。
[关键词]广东高考选修与必修整合新模式一、高三生物选修与必修整合复习策略的背景广东高考中理科综合生物部分的考试与原x科考试比较,考试范围扩大,由原来的4个模块(3个必修加1个选修),增加到5个模块(3个必修加2个选修)。
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内容:其中选修1归入实验考查范畴;考纲中选修3的知识点中有6个要求掌握的程度为ii,占40%。
二、整体策划高二~高三的选修与必修整合复习每所学校每个备课组制定的教学计划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计划,是教学实施的前序。
我备课组高二第二学期与高三生物教学计划是整体策划的,选修与必修教材整合,各有侧重,下面列出复习简表。
说明:(1)和很多学校不同,我备课组高二没开选修课程,一是因为中学条件不足,选修很多实验不能开展,学生的理解不够深,记忆时间自然不长,若高二学习了选修,其实到了高三复习时,对学生而言似乎又象新授课,高二的选修记忆已几乎为0;二是因为通过2010年广东高考选修的考查形式和难度的研究,我备课组很清晰:选修授课避免讲得过深过专,不宜拓展,强调理解原理,记忆方法。
(2)因为必修部分占的分值大,因此在高二第二学期已经开始必修部分的第一轮复习,这一步的目的是抓牢基础,为高三的复习做铺垫。
三、第二轮复习:高三选修新授课时插入复习必修相关内容有些选修内容较抽象难理解,可以通过必修相关内容来引入新课的学习,同时也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解,化繁为简,课堂的最后5分钟,再帮学生整理本节的知识框架。
例:选修3与必修的整合:选修1模块由于全都涉及实验,且大部分可能是教师不太熟悉的,建议教师们提前学习课标,了解课标中关于本模块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注意考纲的要求和高考相应试题,有的放矢;有必要进行预实验并考虑改进实验,并精心安排好实验顺序。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文科综合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文科综合Ⅰ.考试性质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试题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
注重考查考生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考查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Ⅱ.考试目标要求与考试范围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确定文科综合考试内容。
政治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二、考试内容经济生活1、货币(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企业与劳动者(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7、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整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l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的产生人民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5、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1)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国家的本质现代国家的刮泥形式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2)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3)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盟文化生活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生活与哲学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历史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012年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文科数学Word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数学(文)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试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数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数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Ⅰ.命题指导思想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2.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3.命题注重试题的创新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既要考查考生的共同基础,又要满足不同考生的选择需求.合理分配必考和选考内容的比例,对选考内容的命题应做到各选考专题的试题分值相等,力求难度均衡.4.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试卷结构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12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题由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由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命制1个解答题,考生从3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1.试题类型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解答题要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40%左右,填空题10%左右,解答题50%左右.2.难度控制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的试题是中等难度题,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界定为难题.三种难度的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Ⅲ.考核目标与要求一、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知道(了解、模仿)、理解(独立操作)、掌握(运用、迁移),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低一级的层次要求.1.知道(了解、模仿):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独立操作):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3.掌握(运用、迁移):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汇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二、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2.抽象概括能力: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资料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三、个性质量要求个性质量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四、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迁移并广泛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因此,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要有明确的目的,加强针对性,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题.对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对知识的考查侧重于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切合学生实际.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它不仅包括数的运算,还包括式的运算,对考生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合逻辑推理的考查,以含字母的式的运算为主.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考查时注意与推理相结合.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考查的重点是客观事物的数学化,这个过程主要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要把握好提出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要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让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更加符合考生的水平,引导考试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理想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展示能力的区域就越宽泛,显现出的创造意识也就越强.命题时要注意试题的多样性,涉及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题目,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题目,研究型、探索型或开放型的题目,让考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问题的本质,寻求合适的解题工具,梳理解题程序,为考生展现创新意识、发挥创造能力创设广阔的空间.Ⅳ、考试范围与要求(一)必考内容与要求1.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③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1)函数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函数分段不超过三段).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⑤会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3,10,1/2,1/3的指数函数的图像.④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②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10,1/2的对数函数的图像.③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④ 了解指数函数x a y = 与对数函数x y a log = (a >0,且a ≠1)互为反函数.(4)幂函数① 了解幂函数的概念.② 结合函数12132,,,,-=====x y x y x y x y x y 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① 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结合具体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② 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3.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① 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 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 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 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 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①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②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③ 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④ 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⑤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⑥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①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④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①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②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5.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①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②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6.统计(1)随机抽样①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①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②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偏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偏差(不要求记忆公式).③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偏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④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数的相关性①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②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7.概率(1)事件与概率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②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①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②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①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②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8.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①了解任意角的概念.②了解弧度制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① 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② 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απαπ±±,2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x y x y x y t an ,cos ,sin ===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③ 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以及与 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 ⎝⎛-2,2ππ的单调性. ④ 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αααααcos sin tan ,1cos sin 22==+ ⑤ 了解函数()ϕω+=x A y sin 的物理意义;能画出 ()ϕω+=x A y sin 的图像,了解参数ϕω,,A 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⑥ 会用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9.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①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②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③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① 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② 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③ 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① 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② 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③ 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④ 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① 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② 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③ 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④ 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①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②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10.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① 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② 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汇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③ 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汇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汇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汇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 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12.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① 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② 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③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④ 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13.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①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② 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③ 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①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 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③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 )0,0(2>>≥+b a ab b a ① 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② 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14.常用逻辑用语① 理解命题的概念.②了解“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③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④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⑤ 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⑥ 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15.圆锥曲线与方程① 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② 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③ 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④ 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⑤ 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16.导数及其应用(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① 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② 通过函数图像直观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新课标卷)word版含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l2 N 14 O 16 Mg 24 S 32 C1 35 5 Fe 56 Cu 64 Zn 65 Br 8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顼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答案:A解析:此题为基础题,B答案在考前多个试题里面都出现过,因为除了氯气外,其它的如臭氧都可以将其氧化得到碘单质。
C答案应该是碘单质,D答案不能排除硫酸根的干扰。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B答案解析:此题为基础题。
A答案应该为75%,C中油脂不为高分子化合物,这个选项也在考前多个试题里出现D答案光导纤维为二氧化硅,合成纤维为有机材料,这个选项多个试题也出现,从前面两个题看来,还是没什么创新,或者考前已经被很多老师抓住题了。
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 N A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 N 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 A答案:D解析:此题为基础题,尤其C选项平时学生练习过多次,估计每位参加高考的学生至少做个3-4次。
D选项因为是常温常压下,气体的体积与状态有关系。
2012年高考真题——数学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必修+选修II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第1至2页,第II 卷第3至第4页.考试结束,务必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注意事项: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该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没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第I 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1、 复数131ii-++= A 2+I B 2-I C 1+2i D 1- 2i 【解析】i ii i i i i i 21242)1)(1()1)(31(131+=+=-+-+-=++-,选C. 【答案】C2、已知集合A ={1.3.m },B ={1,m} ,AB =A, 则m=A 0或3B 0或3C 1或3D 1或3 【解析】因为A B A = ,所以A B ⊆,所以3=m 或m m =.若3=m ,则}3,1{},3,3,1{==B A ,满足A B A = .若m m =,解得0=m 或1=m .若0=m ,则}0,3,1{},0,3,1{==B A ,满足A B A = .若1=m ,}1,1{},1,3,1{==B A 显然不成立,综上0=m 或3=m ,选B.【答案】B3 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4 一条准线为x=-4 ,则该椭圆的方程为A 216x +212y =1B 212x +28y =1C 28x +24y =1D 212x +24y =1 【解析】椭圆的焦距为4,所以2,42==c c 因为准线为4-=x ,所以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且42-=-c a ,所以842==c a ,448222=-=-=c a b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14822=+y x ,选C.【答案】C4 已知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 ,AB=2,CC 1=22 E 为CC 1的中点,则直线AC 1与平面BED 的距离为 A 2 B3 C 2 D 1【解析】连结BD AC ,交于点O ,连结OE ,因为E O ,是中点,所以1//AC OE ,且121AC OE =,所以BDE AC //1,即直线1AC 与平面BED 的距离等于点C 到平面BED 的距离,过C 做OE CF ⊥于F ,则CF 即为所求距离.因为底面边长为2,高为22,所以22=AC ,2,2==CE OC ,2=OE ,所以利用等积法得1=CF ,选 D.【答案】D(5)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则数列的前100项和为(A)100101 (B) 99101(C) 99100 (D) 101100 【解析】由15,555==S a ,得1,11==d a ,所以n n a n =-+=)1(1,所以111)1(111+-=+=+n n n n a a n n ,又1011001011110111001312121111110110021=-=-++-+-=+ a a a a ,选A.【答案】A(6)△ABC 中,AB 边的高为CD ,若a ·b=0,|a|=1,|b|=2,则(A) (B ) (C) (D)【解析】在直角三角形中,521===AB CA CB ,,,则52=CD ,所以5454422=-=-=CD CA AD ,所以54=AB AD ,即b a b a AB AD 5454)(5454-=-==,选D. 【答案】D(7)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33cos sin =+αα,则cos2α= (A) 5-3 (B )5-9 (C) 59 (D)53【解析】因为33cos sin =+αα所以两边平方得31cos sin 21=+αα,所以032cos sin 2<-=αα,因为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所以0cos ,0sin <>αα,31535321cos sin 21cos sin ==+=-=-αααα,所以)sin )(cos sin (cos sin cos 2cos 22ααααααα+-=-==3533315-=⨯-,选A. 【答案】A(8)已知F 1、F 2为双曲线C :x ²-y ²=2的左、右焦点,点P 在C 上,|PF 1|=|2PF 2|,则cos ∠F 1PF 2= (A)14 (B )35 (C)34 (D)45【解析】双曲线的方程为12222=-y x ,所以2,2===c b a ,因为|PF 1|=|2PF 2|,所以点P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则有|PF 1|-|PF 2|=2a=22,所以解得|PF 2|=22,|PF 1|=24,所以根据余弦定理得432422214)24()22(cos 2221=⨯⨯-+=PF F ,选C. 【答案】C(9)已知x=ln π,y=log 52,21-=ez ,则(A)x <y <z (B )z <x <y (C)z <y <x (D)y <z <x【解析】1ln >=πx ,215log 12log 25<==y ,ee z 121==-,1121<<e ,所以x z y <<,选D.【答案】D(10) 已知函数y =x ²-3x+c 的图像与x 恰有两个公共点,则c = (A )-2或2 (B )-9或3 (C )-1或1 (D )-3或1【解析】若函数c x x y +-=33的图象与x 轴恰有两个公共点,则说明函数的两个极值中有一个为0,函数的导数为33'2-=x y ,令033'2=-=x y ,解得1±=x ,可知当极大值为c f +=-2)1(,极小值为2)1(-=c f .由02)1(=+=-c f ,解得2-=c ,由02)1(=-=c f ,解得2=c ,所以2-=c 或2=c ,选A.【答案】A(11)将字母a,a,b,b,c,c,排成三行两列,要求每行的字母互不相同,每列的字母也互不相同,则不同的排列方法共有(A )12种(B )18种(C )24种(D )36种【解析】第一步先排第一列有633=A ,在排第二列,当第一列确定时,第二列有两种方法,如图,所以共有1226=⨯种,选A.【答案】A(12)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点E 在边AB 上,点F 在边BC 上,AE =BF =73.动点P 从E 出发沿直线喜爱那个F 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方向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等于入射角,当点P 第一次碰到E 时,P 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 (A )16(B )14(C )12(D)10【解析】结合已知中的点E,F 的位置,进行作图,推理可知,在反射的过程中,直线是平行的,那么利用平行关系,作图,可以得到回到EA 点时,需要碰撞14次即可. 【答案】B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必修+选修Ⅱ) 第Ⅱ卷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得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第Ⅱ卷共2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Ⅱ卷共10小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3)若x ,y 满足约束条件则z=3x-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解析】做出做出不等式所表示的区域如图,由y x z -=3得z x y -=3,平移直线x y 3=,由图象可知当直线经过点)1,0(C 时,直线z x y -=3的截距最 大,此时z 最小,最小值为1-3=-=y x z . 【答案】1-(14)当函数取得最大值时,x=___________.【解析】函数为)3sin(2cos 3sin π-=-=x x x y ,当π20<≤x 时,3533πππ<-≤-x ,由三角函数图象可知,当23ππ=-x ,即65π=x 时取得最大值,所以65π=x . 【答案】65π=x (15)若的展开式中第3项与第7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则该展开式中的系数为_________.【解析】因为展开式中的第3项和第7项的二项式系数相同,即62n n C C =,所以8=n ,所以展开式的通项为k k k kk k x C xxC T 288881)1(--+==,令228-=-k ,解得5=k ,所以2586)1(x C T =,所以21x的系数为5658=C .【答案】56(16)三菱柱ABC-A 1B 1C 1中,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相等, BAA 1=CAA 1=60°则异面直线AB 1与B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_.【解析】如图设,,,1c AC b AB a AA ===设棱长为1,则,1b a AB +=b c a BC a BC -1+=+=,因为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相等,且01160=∠=∠CAA BAA 所以21=•=•=•c b c a b a ,所以3)(21=+=b a AB ,2)-(21=+=b c a BC ,2)-()(11=+•+=•b c a b a BC AB ,设异面直线的夹角为θ,所以36322cos 1111=⨯=•=BC AB BC AB θ. 【答案】36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os (A-C )+cosB=1,a=2c ,求c.(18)(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PA⊥底面ABCD,AC=22,PA=2,E是PC上的一点,PE=2EC.(Ⅰ)证明:PC⊥平面BED;(Ⅱ)设二面角A-PB-C为90°,求P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19. (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乒乓球比赛规则规定:一局比赛,双方比分在10平前,一方连续发球2次后,对方再连续发球2次,依次轮换.每次发球,胜方得1分,负方得0分.设在甲、乙的比赛中,每次发球,发球方得1分的概率为0.6,各次发球的胜负结果相互独立.甲、乙的一局比赛中,甲先发球. (Ⅰ)求开始第4次发球时,甲、乙的比分为1比2的概率;(Ⅱ)表示开始第4次发球时乙的得分,求的期望.(20)(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设函数f(x)=ax+cosx,x∈[0,π].(Ⅰ)讨论f(x)的单调性;(Ⅱ)设f(x)≤1+sinx,求a的取值范围.21.(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已知抛物线C:y=(x+1)2与圆M:(x-1)2+(12y )2=r2(r>0)有一个公共点,且在A处两曲线的切线为同一直线l.(Ⅰ)求r;(Ⅱ)设m、n是异于l且与C及M都相切的两条直线,m、n的交点为D,求D到l的距离.22(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函数f(x)=x2-2x-3,定义数列{x n}如下:x1=2,x n+1是过两点P(4,5)、Q n(x n,f(x n))的直线PQ n 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Ⅰ)证明:2 x n<x n+1<3;(Ⅱ)求数列{x n}的通项公式.。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大纲版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解析总体分析:总体来看,试题侧重于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选择题命题以考查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
非选择题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在难度梯度设置上,起点较低,层层设问,步步深入。
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解答此题都能得到一定的分值,有效控制了试题的区分度。
试题虽然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进行考查,但试题背景知识新颖,既未超越教材,又有所创新,实现了教材与高考的平稳过渡。
整套试题难易结合,有梯度,灵活性较强,范围基本上没超越教材,也基本不含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试卷主要考查了细胞结构、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免疫调节、群落的结构等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
2.重视教材实验,关注实验探究,突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以新情境呈现,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突出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与提升,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分析的能力。
如33题。
突出了对经典实验方法的应用的考查,如34题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和推断能力。
3.注重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试题或通过文字呈现新情境,如第3、33、34题;或主要通过曲线图呈现新情境,如第31题。
这些试题的构思有其独到的地方,但答案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12年大纲版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解析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答案】B【解析】反射活动是在反射弧的参与下,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整个过程离不开反射弧,AD正确。
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末稍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且之间需要神经递质帮助完成传递,B错误,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012高考考试说明
5.突出我省自主命题的特点。在选择题题型示例中,例1、2、6、8、15、18是我省文综自主命题的高考试题,图文并茂,耳目一新。12道非选择题中有两题是我省自主命题,比去年多一道。
二、复习策略
1.第一轮复习按照教科书顺序,第二轮复习按通史的备考模块较为科学。只有回归通史,重视单元时代特征和历史规律,才能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实现有机整合,弥补模块专题史的不足。
政治
文综亮分值,多看教材
合肥七中 瞿著平
一、变化解析
1.2012年文科综合的“试卷结构与题型”没有变化,依然延续去年选择题、非选择题分值比重和三个学科试题安排顺序。
但是,文综试卷的分数分布有了新的规定:“第Ⅱ卷由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三个科目的非选择题组成,共6题,原则上不超过15题,合计168分。”这就在分数安排上有了原则性要求,极有可能是平均每个学科5小题,值得关注。
3.词汇数量略增
2012年《考试说明》新增了大约50个词汇,涉及到宗教、政治、文化、科技、安全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
给建议:
1.坚持听力训练:不断加强对所听材料的理解能力。
2.扩大阅读范围:注意阅读题材和体裁的多样性,不断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
3.重视写作训练:严格审题,切忌遗漏要点,弄清楚写作的相关要求。考生可以熟记一些各种体裁的范文,积累一些好的语句,使文章通顺流畅。总之,要勤动笔练习。(记者张晓嵘整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篇目:删去《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念奴娇》(大江东去)。人教版普通课程选修部分:增加《蜀相》、《李凭箜篌引》、《菩萨蛮》(其二);删去《夜归鹿门歌》、《阁夜》。
给建议:
一、基础小题,查缺补漏。对字音、字形、熟语、病句、名句名篇默写等小题常练,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不忘回归课本。
2012年高考新课标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评析和启示
2012年高考新课标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评析和启示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高度体现了新高考的考试目标与要求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试题于平稳中呈现新课程特色,部分试题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起到了发挥功能,所有内容和范围基本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
一、考查内容与试题特点试题对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主体内容进行了考查,涉及的主干知识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盖氏定律、原电池工作原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阿伏加德罗常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主要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重要的有机合化物性质变化规律及同分异构体、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等,特别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原理理解和应用的考查。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9题考查了对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以及对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理解;第11题是考查学生对弱电解质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离子浓度、ph值的理解和应用;第13题是考查考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关系、对元素周期律的本质的理解;26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和电极反应式这一基本技能;27题综合考查了学生通过对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盖氏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浓度时间图像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2.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大纲卷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是通过框图题考查的,而新课标试卷是渗透在综合题中考查,对学生要求较高,要求学生理解常见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如第7题主要考查了卤素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第8题考查了硅和二氧化硅的用途等。
2012年广东省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在某个规定的录取批次中设置的院 校志愿均为并列的志愿。平行志愿与传统志愿的根本区 别在于投档方式。平行志愿允许考生填报若干个平行但
有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的原则,根据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情况和院校志
愿顺序投档,投出档案均视为第一志愿,由高校择优录
567
567 567 567 567
1826
2685 2524 2663 2505
1733
1781 2645 2195 1137
504
504 508 504 504
案 例 二
2011年某考生理科总分507,填报志愿如下(理科二A控制 线为504,括号内为当年投档线):
第一组 A 重庆师大(512) [湖北师院(504)] B 湖南农大(511) [云南农大(504)] C 惠州学院(511) [韶关学院(504)]
加分
平行志愿投档
投档原则: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 区别:平行志愿——分数优先,投档有序,一次投档 传统志愿——志愿优先,按分投档,多次补档 投档顺序:按考生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检索考生 第一志愿组 A 第二志愿组志愿 B B C C
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
/
(经主管部门审核的招生章程、高校招生网上咨询周)
招生高校网站 对社会上各种招生宣传要注意甄别、求证,谨防受骗
充分了解各项政策规定
艺术类和普通文科类 体育类和普通理科类
分时段填报
3B志愿填报(未上3B最低控制线也可填报) 填报→提交→可修改→点击志愿确认按钮(之后不 能修改) 注意征集志愿时间
10037
10038 10057 10059
2012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卷1(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数学(理科)适用地区:海南、宁夏、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新疆、云南、河北、内蒙古 注息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集合{1,2,3,4,5}A =,{(,)|,,}B x y x A y A x y A =∈∈-∈,则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A . 3B . 6C . 8D . 102. 将2名教师,4名学生分成2个小组,分别安排到甲、乙两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小组由1名教师和2名学生组成,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 )A . 12种B . 10种C . 9种D . 8种3. 下面是关于复数21iz =-+的四个命题: 1:||2p z =;22:2i p z =;3:p z 的共轭复数为1i +;4:p z 的虚部为1-.其中的真命题为( )A . 23,p pB . 12,p pC . 24,p pD . 34,p p4. 设1F ,2F 是椭圆E :22221(0)x y a b a b +=>>的左、右焦点,P 为直线32ax =上一点,21F PF △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则E 的离心率为( )A . 12B . 23C . 34D . 455. 已知{}n a 为等比数列,472a a +=,568a a =-,则110a a +=( ) A . 7 B . 5 C . 5-D . 7-6. 如果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输入正整数(2)N N ≥和实数1a ,2a ,,N a ,输出A ,B ,则( )A . AB +为1a ,2a ,,N a 的和B .2A B+为1a ,2a ,,N a 的算术平均数C . A 和B 分别是1a ,2a ,,N a 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D . A 和B 分别是1a ,2a ,,N a 中最小的数和最大的数7. 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 . 6B . 9C . 12D . 188. 等轴双曲线C 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C 与抛物线216y x =的准线交于A ,B 两点,||43AB =,则C 的实轴长为( )A .2B . 22C . 4D . 89. 已知0ω>,函数π()sin()4f x x ω=+在π(,π)2上单调递减,则ω的取值范围是 ( ) A . 15[,]24B . 13[,]24C . 1(0,]2D . (0,2] 10. 已知函数1()ln(1)f x x x=+-,则()y f x =的图象大致为( )ABCD11. 已知三棱锥S 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SC 为球O 的直径,且2SC =,则此棱锥的体积为( )A . 26B . 36C . 23D . 2212. 设点P 在曲线1e 2x y =上,点Q 在曲线ln(2)y x =上,则||PQ 的最小值为( )A . 1ln2-B . 2(1ln 2)-C . 1ln2+D .2(1ln 2)+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 已知向量a ,b 夹角为45,且||1=a ,2|10-=|a b ,则|=|b _________.14. 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1300x y x y x y --⎧⎪+⎪⎨⎪⎪⎩≥,≤,≥,≥,则2z x y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15. 某一部件由三个电子元件按下图方式连接而成,元件1或元件2正常工作,且元件3正常工作,则部件正常工作.设三个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单位:小时)均服从正态分布2(1 000,50)N ,且各个元件能否正常工作相互独立,那么该部件的使用寿命超过1 000小时的概率为_________.16. 数列{}n a 满足1(1)21nn n a a n ++-=-,则{}n a 的前60项和为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cos 3sin 0a C a C b c +--=. (Ⅰ)求A ;(Ⅱ)若2a =,ABC △的面积为3,求b ,c .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花店每天以每枝5元的价格从农场购进若干枝玫瑰花,然后以每枝10元的价格出售,如果当天卖不完,剩下的玫瑰花做垃圾处理.(Ⅰ)若花店一天购进16枝玫瑰花,求当天的利润y (单位:元)关于当天需求量n (单位:枝,n ∈N )的函数解析式;(Ⅱ)花店记录了100天玫瑰花的日需求量(单位:枝),整理得下表:日需求量n 14 15 16 17 18 19 20 频数10201616151310以100天记录的各需求量的频率作为各需求量的概率.(ⅰ)若花店一天购进16枝玫瑰花,X 表示当天的利润(单位:元),求X 的分布列、数学期望及方差;(ⅱ)若花店计划一天购进16枝或17枝玫瑰花,你认为应购进16枝还是17枝?请说明理由.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2AC BC AA ==,D 是棱1AA 的中点,1DC BD ⊥. (Ⅰ)证明:1DC BC ⊥;(Ⅱ)求二面角11A BD C --的大小.20.(本小题满分12分)设抛物线C :22(0)x py p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A 为C 上一点,已知以F 为圆心,FA 为半径的圆F 交l 于B ,D 两点.(Ⅰ)若90BFD ∠=,ABD △的面积为42,求p 的值及圆F 的方程;(Ⅱ)若A ,B ,F 三点在同一直线m 上,直线n 与m 平行,且n 与C 只有一个公共点,求坐标原点到m ,n 距离的比值.21.(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121()(1)e(0)2x f x f f x x -'=-+.(Ⅰ)求()f x 的解析式及单调区间;(Ⅱ)若21()2f x x ax b ++≥,求(1)a b +的最大值.请考生在第22~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D ,E 分别为ABC △边AB ,AC 的中点,直线DE 交ABC △的外接圆于F ,G 两点.若CF AB ∥,证明: (Ⅰ)CD BC =; (Ⅱ)BCD GBD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曲线1C 的参数方程是2cos ,3sin x y ϕϕ=⎧⎨=⎩(ϕ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2C 的极坐标方程是2ρ=,正方形ABCD 的顶点都在2C 上,且A ,B ,C ,D 依逆时针次序排列,点A 的极坐标为π(2,)3. (Ⅰ)求点A ,B ,C ,D 的直角坐标;(Ⅱ)设P 为1C 上任意一点,求2222||||||||PA PB PC PD +++的取值范围.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已知函数()|||2|f x x a x =++-.(Ⅰ)当3a =-时,求不等式()3f x ≥的解集;(Ⅱ)若()4|f x x -≤|的解集包含[1,2],求a 的取值范围.FGDE AB C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理科数学答案解析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求出12naa a,,,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其中A为12naa a,,,中最大的数,B为12naa a,,,中最小的数【提示】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求出12na a a,,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考点】循环结构.7.【答案】B【解析】该几何体是三棱锥,底面是俯视图,三棱锥的高为3;,12ω>∴,验证三角函数的角的范围,排除选项,得到结的范围即可.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22222(2)44|a b|a b a a b b-=-=-+224||4||||cos45||a ab b=-︒+24|||10b b=-+=,解得||32b=【提示】由已知可得,2||||cos45||2ba ab b=︒=,代入2222(2)44a b|ab a a b b-=-=-+242||||10b b=-+=可求【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14.【答案】[]3,3-【解析】画出可行域,易知当直线2z x y=-经过点(1,2)时,z取最小值z x=-经过点(3,0)时,60(a++-(1117++=315959(()a a a a=++++奇177********S S=+=+⨯=奇偶141n nb a++=142242n na a++++++--{}na的前60sin0C>,0πA<<,由余弦定理可得222a b caab+-,22a b+-cos1A=,0πA<<ππ66=A∴(2)ABCS=△,2a A=,222a b c∴=+-.解得b c=【提示】(Ⅰ)由正弦定理及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可得sin cos sin sin cosA C A C++整理可求AX 的数学期望()550.1650.2750.16850.5476.4E X =⨯+⨯+⨯+⨯=,因为76.4>76,所以,直三棱柱,又1DC BD ⊥1DC D =2AB a =BDC ,1DC ∴(Ⅱ)由(Ⅰ)知,12DC a =Rt ABD △3,90a AD =AB ∴2AC BC +AC BC ∴⊥1BDA ,连结30. 30.轴,CB 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1(,0,2,0)(,0,A a a D a ,(,,DB a a =--1(,0,DC a =-11(,n x y =111100n DB ax az n DC ax ⎧=--=⎪⎨=-=⎪⎩,不妨令,故可取1(1,2,1)n =同理,可求得平面1DBA 的一个法向量2(1,1,0)n =设1n 与2n 的夹角为θ,则1212cos ||||6n n n n =⨯30.由图可知,二面角的大小为锐角,故二面角1A -.【提示】(Ⅰ)证明只需证明1DC DC ⊥⊥,(Ⅱ)证明BC ⊥BC AC ⊥取A 重合且C DO ∠()e h x '=x →-∞时,(2)当a (3)当a ()0f x '>10a +>CF ABCF AD,=∴=CD AF∥CF AB(Ⅱ)由(Ⅰ)知,BCD∴△∽△【提示】(Ⅰ)角,即可得到结论;(Ⅱ)证明两组对应角相等,即可证得。
2012年高考真题-新课标2-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卷)化学试题第Ⅰ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Mg 24S 32Cl 35.5Fe 56Cu 64Zn 65Br 80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5种B.6种C.7种D.8种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A.a=b B.混合溶液的pH=7C.混合溶液中,c(H+)L-1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12A.C7H167142818818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2012年广东省高考考试说明(理科综合)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理科综合Ⅰ.命题指导思想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反映物理、化学、生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以有利于高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合格新生。
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程度的同时,注重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全面落实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Ⅱ.考试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内容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粤教研[2005]7号)要求,确定理科综合考试内容。
物理一、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1. 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012年广东生物高考备考策略
建议-“成也综合,败也综合!”
• 1、理综,要注意三个学科均衡发展。 • 2、先选择后综合,先易后难的答题顺序! • 3、学会放弃,灵活变通! • 每一位学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策略,并珍 惜在每一次的合卷考试综灵活变通,不断完善
①一审(统缆整卷,考前5分钟快速阅卷,判断每 科试题难易,做到心中有数) ②二定(确定答题顺序)
三、广东高考理综试卷结构和题型
题型 单项 选择 题 双项 选择 题 非选 择题 题号 1-6 7-12 13-16 17-21 22-23 24-25 26-29 30-33 考试 内容 生物 化学 物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生物 化学 题量 6 6 4 5 2 2 4 4 分值 24 24 16 30 12 12 64 64 182 64 54 12 总分 生物
• 例如:实验设计是常考点、必考重点 • “X”科会要求考生逐点写出实验步骤,但理 综由于受时间的限制绝对不会这样命题!
2004年广东高考生物题P39题
• 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 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甲 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 动测定仪等。 (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 考试要求,室温恒定。) (2)方法与步骤:
• 图38-1产物CO2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 (注:酶浓度固定)
38-2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 度变化曲线 (注:反应物浓度过量)
选修3和选修1的教学问题
• 如果有时间,建议两本选修都上。 • 如果生源较差,建议只上选修3,选修1挑 常考点讲。 • 如PCR技术、DNA粗提取
2012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i.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
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A 甲状腺激素 B 雌激素 C 促甲状腺激素D 促性腺激素ii.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iii.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iv.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 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 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v.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 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 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 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 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vi.已知:C(s)+CO2(g)2CO(g)△H>0。
该反应的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A 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B 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C 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D 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vii.0.1mol/L NaHCO3溶液的pH最接近于A.5.6 B.7.0 C.8.4 D.13.0viii.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醋酸钠的水解反应CH3COO-+H3O+=CH3COOH+H2OB 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Ca2++2HCO3-+2OH-=CaCO3↓+2H2O+CO32-C 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C6H5O-+CO2+H2O=C6H5OH+CO32-D 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3Fe+8H++2NO3-=3Fe3++2NO↑+4H2Oix.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x.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B 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 正极有O 2逸出D 铜片上有H 2逸出 xi .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A CO +H 2O CO 2+H 2 B 3NO 2+H 2O =2HNO 3+NO C 2Na 2O 2+2H 2O =4NaOH +O 2↑ D 2F 2+2H 2O =4HF +O 2xii .仔细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位烃的分子式是 1 2 3 4 5 6 7 8 9 …… C 2H 2 C 2H 4 C 2H 6 C 3H 4 C 3H 6 C 3H 8 C 4H 6 C 4H 8 C 4H 10 ……A C 6H 12BC 6H 14 C C 7H 12D C 7H 14 xiii .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 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 浓度为0.50mol/L 的HCl 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A Na 2O B Na 2O 2 C Na 2O 和Na 2O 2 D Na 2O 2和NaO 2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理科综合科考试说明及各科考试内容及要求1
理科综合一、命题指导思想(一)命题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科目课程标准(实验)和200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化学、生物科目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体现各学科特点。
(二)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以相关科目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为考查重点,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
(三)命题既要有利于高考的平稳过渡、又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四)注重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时代性,体现对考生创新意识的考查。
(五)恰当分配主、客观题目比例和对必修、选修课程内容的考查量。
统一必考和自主选考相结合,力求各选考模块试题的难度均衡。
(六)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能力要求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考查。
既重视考查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重要方法,更关注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对能力考核的基本要求如下:(一)理解能力1.能阐释所学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的内在要义,认识知识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
2.能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对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进行解释,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1.能正确理解物理、化学、生物各学科中文字、符号、图像(图表)、公式、模型等所表达的意义。
会运用这些方式准确表达相关的科学信息。
2.能鉴别和筛选试题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正确建立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的联系,重组为新的用于解答试题的知识体系。
3.能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或科学实验中获得有效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储存或应用。
(三)科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1.能独立完成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考试说明“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理解相关的实验原理、方法,掌握实验的操作技能,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并对相关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理科综合Ⅰ.命题指导思想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反映物理、化学、生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以有利于高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合格新生。
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程度的同时,注重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全面落实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
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Ⅱ.考试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内容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粤教研[2005]7号)要求,确定理科综合考试内容。
物理一、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1. 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地完成知识内容表1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物理考试内容与要求物理考试范围包含了力学、电磁学、热学、原子物理内容,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1中用字母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Ⅰ. 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相当。
Ⅱ. 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 相当。
表1 物理知识内容及要求化学一、化学科要考查的能力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化学考试内容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考试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l.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与胶体(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及其防止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
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以及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掌握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1)掌握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其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四)有机化学基础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2)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3)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